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7:31


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圆柱电池多采用单卷芯结构,但随着对单体锂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升,如果仍采用传统的单卷芯进行并联配对,则需要较多的结构件实现连接,不仅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也会导致装配效率及合格率低下,过多的结构件还会影响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在卷芯成型阶段即可得到双卷芯结构,提升了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正极片为正极耳与单正极极片连接得到,负极片为负极耳双向分别连接单负极极片得到,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排列,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隔膜堆叠在一起后得到第一堆叠体,将所述第一堆叠体沿设定方向旋转得到卷芯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为连续的极耳,正极片的宽度为S,隔膜的宽度为Q,单负极极片的宽度为M,单正极极片的宽度为N,S>Q>M>N。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堆叠体包括两条正极片、两条隔膜和一条负极片,两条正极片分别与单负极极片贴附设置,其中一个隔膜贴附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另一个隔膜贴附设置于负极片的另一侧,正极耳远离负极耳设置,通过第一堆叠体得到的卷芯本体中两端为向外伸出的正极耳,中间为负极耳。

进一步地,双卷芯结构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于第一堆叠体上,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圆盘,支撑圆盘的轴线与第一堆叠体的卷绕轴线平行设置,且支撑圆盘的外周在第一堆叠体卷绕过程与负极耳贴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盘上开设有中心孔和通孔。

进一步地,卷芯本体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正极耳,正极耳上套设有正极连接件,正极连接件的外周边沿包覆设置有绝缘胶带。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连接件包括集流盘、凸台、极柱、绝缘件,凸台与集流盘固定连接,绝缘件和极柱套设在凸台上,绝缘件的一端与集流盘贴附设置、另一端与凸台嵌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连接件还包括扣合件,扣合件嵌套设置于绝缘件上开设的凹槽中,集流盘上开设有集流孔,集流孔与通孔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双卷芯结构还包括壳体和盖板,两端连接正极连接件的卷芯本体插入两端开口的壳体中设置,两端的极柱穿出壳体的两端设置;盖板上开设有配合孔,盖板通过配合孔扣合在扣合件上,盖板与壳体的端口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为间断设置,彼此正极耳之间的间隔沿第一堆叠体的卷绕方向逐渐增大,彼此负极耳之间的间隔沿第一堆叠体的卷绕方向逐渐增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中提供的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在卷芯成型阶段即可得到双卷芯结构,正极耳位于壳体两端,通过对壳体滚槽或者激光焊接来实现负极耳与壳体导通,相较于传统单卷芯结构而言,更容易实现双卷芯的并联制造;本发明的卷芯装配方案流程简单,所需结构件较少,不仅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合格率,而且能够提升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采用滚槽结构将负极耳与壳体的内壁进行导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负极片、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卷芯本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卷芯本体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A的剖视图;

图5是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正极连接件焊接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7是正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B-B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卷芯本体塞入壳体后的正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一中卷芯本体塞入壳体后的三维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一中壳体完成滚槽后的正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C-C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例一中完成盖板焊接后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一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的D-D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例二中负极片、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二中卷芯结构的正视图;

图18是实施例二中卷芯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其中,10-负极片,20-正极片,30-支撑组件,40-正极连接件,5-绝缘胶带,60-壳体,70-盖板,80-卷芯本体,101-单负极极片,102-负极耳,201-单正极极片,202-正极耳,301-中心孔,302-通孔,303-支撑圆盘,401-集流盘,402-凸台,403-绝缘件,404-极柱,405-扣合件,406-焊印,701-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如图1至18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圆柱电池双卷芯结构,包括正极片20、负极片10和隔膜,负极片10为负极耳102双向分别连接单负极极片101得到,正极片20为正极耳202与单正极极片201连接得到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排列,将正极片20、隔膜、负极片10、隔膜堆叠在一起后得到第一堆叠体,将所述第一堆叠体沿设定方向旋转得到卷芯本体80。

负极片10是由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的负极活性材料101经烘干、辊压后制得的,而未经涂覆的区域将作为负极耳102;正极片20是由均匀涂覆在铝箔上的正极活性材料201经烘干、辊压后制得的,而未经涂覆的区域将作为正极耳202;负极片10是由通过负极耳102相连的两个单极片构成的,将负极活性材料101的区域作为单负极极片101,将正极活性材料201的区域作为单正极极片201。

针对单个卷芯而言,正极耳20和负极耳10的可以为连续的(如图1所示),也可以为间隔设置的(如图17所示),当为间隔设置,彼此正极耳202之间的间隔沿第一堆叠体的卷绕方向逐渐增大,彼此负极耳102之间的间隔沿第一堆叠体的卷绕方向逐渐增大,以使得正极耳202和负极耳102在卷绕过程中,可以对应堆叠设置。

本文以正极耳20和负极耳10的可以为连续的来具体说明,间隔设置的可以直接参考连续设置。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正极片20的宽度为S,隔膜的宽度为Q,单负极极片101的宽度为M,单正极极片201的宽度为N,为了保证正极活性材料201充分完成电化学反应,设定S>Q>M>N。

对隔膜进行特别说明:如图2和3所示,第一堆叠体包括两条正极片20、两条隔膜和一条负极片10,两条正极片20分别与单负极极片101贴附设置,其中一个隔膜贴附设置于正极片20和负极片10之间,另一个隔膜贴附设置于负极片10的另一侧,正极耳202远离负极耳102设置,通过第一堆叠体得到的卷芯本体80中两端为向外伸出的正极耳202,中间为负极耳102;由于正极片20为两个,因而在与正极片20贴附的隔膜被分割成两个,被分割后的隔膜分别与负极片10的单负极极片101贴附以及正极片20的单正极极片201贴附设置,将正极耳202和负极耳102在卷绕过程中可以堆叠连接。

如图4和5所示,负极耳102设置于卷芯本体80的中间位置,为了提高负极耳102在卷绕过程中的能够相互挤压在一起,双卷芯结构还包括支撑组件30,支撑组件30设置于第一堆叠体上,支撑组件30包括支撑圆盘303,支撑圆盘303的轴线与第一堆叠体的卷绕轴线平行设置,且支撑圆盘303的外周在第一堆叠体卷绕过程与负极耳102贴附设置。将支撑组件30放置在由正极片20、隔膜、负极片10、隔膜形成的堆叠体上,然后将上述五者同时沿顺时针旋转得到卷芯本体80,此时的负极耳102位于卷芯本体80的中部,而正极耳202则分别位于卷芯本体80的两端,其中,支撑组件3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优选为铜;但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质,本实施例不限定支撑件30的具体材质。支撑组件30上开设有中心孔301和通孔302,中心孔301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而通孔302是为了便于电解液的自由流通。

如图6所示,按照第一堆叠体的排布,在第一堆叠体卷绕形成卷绕本体80后,卷芯本体80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正极耳202,正极耳202上套设有正极连接件40,集流盘401紧贴在预先整形后的正极耳202的表面,然后通过激光将两者焊接在一起,如图6所示的焊印406,最后再在集流盘401的边缘处包覆绝缘胶带50,防止后续入壳后集流盘401接触壳体;正极耳202可以通过机械揉平、超声波揉平等方式进行预先整形,本实施例不限定正极耳202的具体整形方式。

如图7和8所示,正极连接件40包括集流盘401、凸台402、绝缘件403、极柱404和扣合件405,凸台402与集流盘401固定连接,绝缘件403和极柱404套设在凸台402上,极柱404与凸台402通过激光焊接在一起,绝缘件403的一端与集流盘401贴附设置、另一端与凸台402嵌套设置,扣合件405嵌套设置于绝缘件403上开设的凹槽中。集流盘401、凸台402、极柱404的材质均为铝,扣合件405的材质为钢,绝缘件403为非金属的绝缘材料。

另外,集流盘401上开设有集流孔406,集流孔406与通孔302对应设置,目的是便于电解液的自由流通。

如图9和10所示,卷芯本体80通过上述在两端设置正极连接件40后插入壳体60中设置,两端的极柱404穿出壳体60的两端设置。图9和图10所示,壳体60为两端开口的薄壁结构,壳体60的材质为钢,在图10的基础上,为了让负极耳102与壳体60实现导通,如图11和12所示,将壳体60进行滚槽处理,可以将负极耳102紧贴在壳体60内壁上。

如图13至15所示,将盖板70上的配合孔701扣合在扣合件405上,并通过激光将两者焊接在一起。最后再通过激光将盖板70与壳体60的端口焊接在一起。盖板70的材质为钢,且在盖板70上还开设有注液孔、防爆阀。

作为实施例二:如图16所示,负极片10、正极片20的结构示意图,相较于实施例一而言,实施例二中负极片10中的负极耳102不是连续的一段铜箔,而是彼此之间存在间隔,且彼此之间的间隔沿卷绕方向是逐渐增大的;实施例二中正极片20中的正极耳202不是连续的一段铝箔,而是彼此之间存在间隔,且彼此之间的间隔沿卷绕方向是逐渐增大的。此时的负极耳102、正极耳202采用了多极耳结构。

图17、图1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卷芯结构的示意图,负极耳102在支撑组件30的作用下相互挤压在一起,而正极耳202相互堆叠并压合在卷芯本体80的端面上。

实施例二设置的正极连接件40、绝缘胶带50、壳体60和盖板70等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与负极耳102和正极耳202是否为连续极耳,其他结构是适应性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

实施例一中负极耳102、正极耳202均采用了连续极耳结构,而实施例二中负极耳102、正极耳202均采用了多极耳结构,本发明不限定具体的极耳结构形式,针对单个卷芯而言,负极耳102可以是连续极耳或者多极耳,正极耳202可以是连续极耳或者多极耳。

实施例一中采用滚槽结构将负极耳102与壳体60的内壁进行导通,也可以通过激光穿透焊接的方式将两者导通。

实施例一中由于采用了滚槽结构,因此为保证强度,壳体60的材质为钢,对应盖板70的材质也为钢;若采用激光穿透焊接的方式,则壳体60的材质可以为铝,对应盖板70的材质也可以为铝。

因而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在卷芯成型阶段即可得到双卷芯结构,正极耳位于壳体两端,通过对壳体滚槽或者激光焊接来实现负极耳与壳体导通,相较于传统单卷芯结构而言,更容易实现双卷芯的并联制造;本发明的卷芯装配方案流程简单,所需结构件较少,不仅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合格率,而且能够提升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全极耳卷芯及使用该全极耳卷芯的电池
  • 一种锂电池电芯离子风除静电下料卷针机构
  • 一种隔膜结构、使用该隔膜结构的锂电芯以及锂电池
  • 一种非金属外壳的圆柱电池结构及制备方法
  • 一种双卷芯圆柱锂电池结构
  • 一种图案显示效果好的发光面料以及其面料织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45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