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9:34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铁车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城市生活中对地铁出行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大。对于常规的地铁车站而言,其主要包括竖向上分层设置的站厅层和站台层,其中,站厅层公共区是售票、安检、票检、集散、连接地面出入口和站台的场所,主要可以划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两大区域,两者通常利用栏栅、票检机分隔,如图7中所示。

通常情况下,乘客进站乘车的流线为:从出入口进入车站非付费区,携带交通卡、扫码设备或者购买车票后统一进入传统安检门,若携带行李时,不论所携带的行李的大小,都需将行李放置于安检台进行安检,安检通过后经检票闸机进入付费区,再经过连接站厅层与站台层的楼、扶梯组到达站台层乘车。上述过程虽然能够一定程度满足现有的地铁车站通行需求,但是,也日益体现出其局限性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安检及反恐防范要求的提高及客流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高峰时段,进站安检、票检与通行效率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安检、售检票模式便开始体现出无法逾越的瓶颈;二、对于传统的案件、售检票模式而言,其往往需要在车站站厅层中设置大量的安检、售检票设备,导致站厅层中的实际可用公共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对车站建筑布局及规模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和影响;三、随着近年来国家疫情防控的需要,使得搭乘地铁的乘客需要实名登记并向安检人员出示相应身份码(健康码、核酸证明),导致传统安检模式的流程进一步增加,站厅层通行效率低下的问题进一步凸显;而且,由于防疫卫生检测(后续简称“防疫检”)的引入,使得站厅层中需要引入新的设备和人员,不仅增加安检的流程,还大幅提升了运营成本和承力成本。

此外,对于既有车站而言,其基建设施往往很难进行变动,且需要保证线路能够正常运行,这也是上述问题无法得到快速改善或解决的根本原因所在,也使其成为了设计研究人员需要重点攻克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能够在不改变车站土建结构的基础上,改善地铁车站的人流通行现状,保证地铁运行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乘客地铁乘车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包括站厅层,该站厅层由围栏和/或设备分隔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且所述付费区在站厅层横向上分为进站区域和出站区域;

对应所述进站区域设置有第一进站通道和第二进站通道,两进站通道并排设置,并通过分隔单元隔开;

所述第一进站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物检设备、人检设备和票检闸机,并由票检闸机将该第一进站通道与付费区连通,使得乘客可依次通过物检、人检和票检后进入付费区,继而进入站台层乘车;

所述第二进站通道为用于小包或者无包乘客通行的快速通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进站通道的一侧,其通过快检设备将付费区与非付费区隔开;所述快检设备包括一体设置的闸机通道和金属探测门,并在闸机通道或者金属探测门上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刷卡模块和码扫描模块,以及在快检设备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闸机通道内的乘客进行实时监测的通行监测模块;

相应地,在快检设备上还设置有测温组件,用于对过检乘客进行体温测定,配合所述码扫描模块的扫码核验,完成对乘客的防疫检测;此外,在闸机通道靠近付费区的一端中设置有可开闭的进站门,其与各模块分别电连接,用于在乘客同时完成防疫检、安检、票检后进入付费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站厅层中还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过街通道;

所述过街通道设置在所述站厅层横向上的任一侧,其通过沿纵向延伸的隔栏与该侧的侧墙围出,用于乘客在站厅层中进行纵向过街通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站通道与所述第二进站通道在站厅层横向上并排设置;且

所述第二进站通道设置在靠近进站区域侧墙或者靠近出站区域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进站通道中包括多台并排设置的快检设备,可实现多路快速过检通道的同时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站厅层的纵向两端分别为设备区域,并在设备区域中同时设置有售票设备和便民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探测门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机箱,并在该顶部机箱背离付费区的一侧设置有安检门显示屏,用于显示乘客的过检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温组件包括组合设置的测温摄像头和测温黑体;

所述测温摄像头设置在所述闸机通道尾端,其正对闸机通道,用于对通道内的乘客进行摄像测温;所述测温黑体设置在所述顶部机箱正对付费区的一侧,用于配合所述测温摄像头完成测温过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闸机通道的至少一侧上设置有可开闭的侧开门;所述侧开门设置在非付费区中,且其分别与该快检设备上的各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各模块的过检结果控制开闭,使得部分或者全部过检未通过的乘客可经由所述侧开门撤出闸机通道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探测门设置在所述闸机通道背离付费区的一侧,并在金属探测门的前侧设置有通道指示器和/或显示灯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乘客自所述车站入口到两进站通道之间区域中设置有行李识别组件,用于对进站乘客的行李进行识别,并将识别有大件行李的乘客导引至所述第一进站通道。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的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其通过在既有车站的站厅层中对应设置包括快检设备的快速进站通道,由其与由物检设备、人检设备、票检闸机构成的传统进站通道共同工作,对进站乘客进行分流,实现不同乘客的快速过检进站,提升乘客在车站过检的效率,避免站厅层区域中乘客的滞留,提升车站的运行能力和管控效率。

(2)本发明的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其通过快检设备的对应设置,利用闸机通道与金属探测门的一体化设计,以及人脸识别模块、刷卡模块、码扫描模块、测温组件、进站门等部件的对应设置,可以实现防疫检、安检、票检的快速进行,缩短了三种过检过程的纵深,简化了部分乘客的过检流程,实现了三合一过检功能的有效统一,进一步提升了车站运营的智能化和高效化,降低了车站人员管控的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同时,通过人脸识别模块等智能化设备的推广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实名制信用消费售检票系统的覆盖率,贯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推动“2035年前实名制信用消费售检票系统覆盖率>99%”这一目标的快速实现。

(3)本发明的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其通过非付费区中行李识别组件的对应设置,能够有效实现对进入站厅层非付费区中乘客的行李识别,进而完成对大件行李乘客的快速导引,实现了乘客过检的智能化分级,充分保证了第一、第二进站通道的使用准确性,进一步提升了非付费区与付费区之间人员过渡的效率。

(4)本发明的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其通过改变两进站通道的设置位置,配合过街通道、客服中心等机构的位置设计,能够满足不同现有车站的站厅层改造,提升了技术方案的兼容性和通用性,减少了既有车站的改造难度,降低了既有车站改造的成本。

(5)本发明的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其中通过在快检设备上设置侧开门,使得进入快检设备的乘客可在检测不通过的情况下从侧开门中快速走出,避免对后续乘客的阻挡,进一步保证过检通行的流畅性和过检效率。

(6)本发明的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其通过在既有车站的站厅层中设置具有防疫检、安检、票检三合一功能的快检设备,由其形成快速进站通道,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站厅层中的站厅空间,实现乘客的分级过检,避免乘客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的交界位置形成滞留,保证通行的效率,实现不同类型乘客的快速通行,提升地铁交通的运营质量,降低地铁交通的运营成本和人员管控成本,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的车站站厅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种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功能的快检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0、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种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功能的快检设备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第一进站通道;101、物检设备;102、人检设备;103、票检闸机;104、安检通道;105、指示牌;

2、第二进站通道;201、快检设备;2011、人脸识别模块;2012、刷卡模块;2013、码扫描模块;2014、金属探测门;2015、通行监测模块;2016、安检门显示屏;2017、顶部机箱;2018、测温黑体;2019、测温摄像头;2020、进站门;2021、侧开门;2022、通道指示器;2023、显示灯带;202、分隔单元;

3、出站通道;301、出站闸机;

4、过街通道;5、隔栏;6、安全出口;7、客服中心;8、站厅设备;801、售票设备;802、便民设备;9、轨道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对于现有的岛式地铁车站而言,其站厅层的布置形式如图7中所示,对于该站厅层而言,其包含至少一处第一进站通道1和至少一处出站通道3,在图7所示的布置方案中,第一进站通道1和出站通道3分别成对设置,以满足车站纵向两端、横向两侧的进出站需求。不难看出,在现有的车站中,第一进站通道1包括在乘客通行流线上依次设置的人检设备102、票检闸机103,由票检闸机103和出站通道3上的出站闸机301将站厅层公共区隔断为付费区以及非付费区。同时,为了保证大件行李的安检,在人检设备102的一侧还设置有物检设备101,共同组成了车站中的第一进站通道1。此外,在防疫规定的需求下,进一步优选在第一进站通道1靠近安全出口6的一侧设置有防疫检工位,通常需要在此处安排防疫检工作人员,由其查验乘客的核酸证明、绿码等。

相应地,在站厅层付费区域中对应设置有若干连通站台层的通道,并在通道中设置有楼梯、电扶梯或者直达电梯,使得进入付费区的乘客可以快速进入站台层完成乘车,且站台层下车的乘客也可以经由通道进入站厅层的付费区域,最后经由出站通道3进入非付费区域,由安全出口6完成出站。

显然,对于上述站厅层布置方式而言,影响乘客由非付费区域进入付费区域最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第一进站通道1上的设备较多,乘客通行的检测过程分解过细,使得乘客在进入付费区域的最后阶段花费时间过多;二、在前述原因的影响下,不同类型的乘客都可能在第一进站通道1处受到阻隔,尤其是那些本不需进行物品安检的乘客,由于其排队的前方存在人员滞留,导致其需要被动等待,致使人员在第一进站通道1上形成滞留,尤其是在物检或者人检的工位处。

正因如此,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进站通道1的一侧设置至少一条第二进站通道2的方式来改变上述现状。

具体而言,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进站通道2为快检通道,其包括将非付费区域与付费区域连通的快检设备201,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快检设备201为票检、安检智能一体机,能够对乘客进行人脸识别、进行人体安检并对应完成乘客进站的票检工作。

实际设置时,第一进站通道1与第二进站通道2优选并排设置,两者之间以分隔单元202隔开,确保两个通道相互独立,互不连通。通过将两个通道并排设置,可以充分利用车站进站区域中进站导示设施,无需额外设置新的导示机构。

进一步地,对于优选实施例中的快检设备201而言,结构形式如图8中所示,其包括闸机通道,闸机通道上设置有金属探测门2014,由其对过检乘客进行进站人检,检测乘客是否携带违禁物品。优选实施例中,其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对人体隐藏的磁性、非磁性及合金等多种类型的金属探测,如金属刀具、枪支、金属炸药等。对于携带危险金属物品的乘客实现检测以及判断其是否允许通行。同时,还可根据客流量的大小,设置灵敏度的级别,以便在排除皮带扣、钥匙、首饰、硬币等物品的情况下,检测到管制刀具、枪支等其他违禁金属物品。

相应地,在金属探测门2014的前侧(背离付费区一侧)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2011,用于实名制乘客过检前的人脸识别。在优选实施例中,人脸识别模块2011形如矩形或者其他形状的平板结构,平板的屏幕上设置有收集人脸信息的传感器(如摄像头、红外扫描传感器等)。根据设置的需要,人脸识别模块2011可以设置在金属探测门2014的左侧或者右侧。

同时,在金属探测门2014的前侧还设置有刷卡模块2012和码扫描模块2013,前者用于核验乘客的票卡、掌静脉或者身份证等信息,后者用于进行健康码、二维码等信息码的识别,对过检乘客的防疫信息进行核验,满足疫情防控的需求。

优选地,在金属探测门2014的前侧还设置有通道指示器2022,其优选设置在金属探测门2014前侧任一侧的下方或者上方,其与码扫描模块2013通信连接,可以根据码扫描模块2013的检测结果显示对应的通行标志,例如可通行的“绿色箭头”和不可通行的“红叉”。

进一步地,在金属探测门2014的上方还设置有通行监测模块2015,其优选为基于计算机的视频检测摄像机,安装在闸机通道的上方区域,可进一步优选为吊装或支架式安装方式。当然,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别的形式,例如安装在闸机通道左右对射传感器,安装在设备通道左右对应两侧。可实现对乘客的通行进行监控,能监控乘客通过设备的整个过程以及准确监测实际通过的合法乘客人数及非法乘客人数。

通过通行监测模块2015的设置,使得乘客通行过程可以得到有效监测和记录,准确判断反向闯入、尾随、前后叠加等特殊情况,保证持有效单程票、储值卡的乘客能够以正常走行速度无停滞地通过的同时,还可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和大数据。

更细节地,在金属探测门2014的顶部还设置有顶部机箱2017,用于安装相应的设备。其中,在顶部机箱2017的前侧设置有安检门显示屏2016,用于展示乘客安检信息,信息内容包括乘客体温、携带小包是否满足进站乘车的要求等。同时,在顶部机箱2017内设置有声音报警设备,例如蜂鸣器,用于对异常情况(安检不合格、票检不合格、防疫检测不合格、闯闸等)进行报警。此外,在顶部机箱2017靠近付费区的一侧还设置有测温黑体2018,如图9中所示,用于配合设置于闸机通道尾端的测温摄像头2019,共同对通道中的乘客体温进行测量。实际设置时,测温摄像头2019设置在支杆的顶部,且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闸机通道的一侧上,如图8中所示。相应地,在支杆上还优选集成有扬声器,用于播报乘客的体温,并根据播报的体温判断是否打开进站门2020。

在优选实施例中,进站门2020设置在闸机通道的尾端(靠近付费区的一侧),其与人脸识别模块2011、刷卡模块2012、码扫描模块2013、金属探测门2014、测温摄像头2019分别电连接,确保乘客分别完成前述各模块的票检、安检、防疫检后才能对应打开。

优选地,在优选实施例中,还在金属探测门2014上设置有显示灯带2023或者乘客显示器等部件,用于对闸机通道内乘客的通行进行指示。

另外,根据上述记载,不难看出,在上述快检设备201中,其进行过检的过程依次为票检、安检和防疫检,显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上述检测过程的顺序可以进行对应更换,只需要对应调整各模块在闸机通道上的位置即可。

例如,在如图10~11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快检设备201中的金属探测门2014设置在闸机通道的前侧,且人脸识别模块2011、刷卡模块2012、码扫描模块2013等部件设置在闸机通道一侧的顶面,使得乘客需要完成安检后,才能进行后续的票检和防疫检。显然,根据防疫等级的规定,也可以将测温摄像头2019、测温黑体2018、码扫描模块2013设置在金属探测门2014的前侧,使得乘客先完成防疫检后再通过安检。

此外,为了避免乘客部分检测不合格导致其在闸机通道中滞留,优选在闸机通道的至少一侧上开设有侧开门2021,并保证快检设备201设置时,侧开门2021对应的区域为非付费区域,如此,即便乘客在通道中被显示部分检测不合格,也可通过侧开门2021快速走出闸机通道,避免对通道后续的乘客通行带来影响。

利用快检设备201上上述设备的集成设置,使得乘客可通过快检设备201实现快速票检、安检和防疫检,提升乘客通行的效率。

通过第一进站通道1与第二进站通道2的对应设置,不仅增加了站厅层中乘客进站的流线,还可以对进站乘客进行对应分级。

首先,将进站乘客分为了认证乘客和非认证乘客;其中的认证乘客进行了面容认证和实名认证,认证过程和信息采集过程可以通过相应的移动设备软件或者设置在车站中的认证设备来完成。

对于认证乘客而言,其可在通过快检设备201时由其人脸识别模块2011快速识别人脸,可以实现认证乘客的人脸识别过闸,并对乘客的乘车过程进行标记和记录。而对于非认证乘客而言,其只能通过第一进站通道1进行传统的过检进站。

实际使用时,认证乘客与非认证乘客的认定可以由乘客主观来判断,也可以通过在站厅层中设置相应的识别组件来识别,例如,在乘客从地面入口进入站厅层的通道上方或者正对通道末端的侧墙上设置摄像头,并对应摄像头在侧墙上设置显示屏幕,由摄像头不间断采集通行的人员信息,并将其与认证系统中的数据库对比,判定相应的乘客是否进行了认证,在此基础上,在显示屏幕上将认证通过的乘客导引到第二进站通道2;反之,未被导引的乘客经由第一进站通道1过检进站。反之亦然。

其次,对于认证乘客,可以进一步分为大包乘客、小包乘客和无包乘客。其中,大包乘客优选指代的是携带有单边长度大于40cm行李的乘客,对于此类乘客而言,其只能经由第一进站通道1进行过检进站;相应地,其他乘客可以经由第二进站通道2进行快速过检进站。

在实际设计时,优选在乘客进站的通道或者安全出口6内设置有行李识别组件,该组件可以进一步优选为视频或者图像识别组件,通过对乘客及其携带的行李进行识别和判定,进而进行相应的导引,将只能经由传统过检模式的乘客导引到第一进站通道1和/或将能够经由快速过检模式的乘客导引到第二进站通道2。优选地,对应第一进站通道1和/或第二进站通道2设置有指示牌105,用于不同乘客的导引。

通过第一进站通道1和第二进站通道2的同时设置,实现进站过检人流的分流,避免乘客(尤其是小包或者无包乘客)在第一进站通道1内的滞留,提升乘客过检的效率。

如下,通过几种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具体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该实施例中,车站站厅层沿纵向延伸,其延伸方向与轨道线9的纵向平行。其中,站厅层横向的一侧设置为进站区域(对应于图1中的下部),横向的另一侧设置为出站区域(对应于图1中的上部)。

在进站区域中,第一进站通道1和第二进站通道2在站厅层横向上并排设置,且第一进站通道1设置在靠近站厅层侧墙的一侧,第二进站通道2设置在靠近出站区域的一侧,两通道之间以分隔单元202彼此分隔,形成独立的通道。

同时,在站厅层侧墙与第一进站通道1之间还设置有过街通道4,其通过沿纵向延伸的隔栏5分隔而出,使得侧墙与隔栏5之间形成有连通站厅层纵向两端的通道,即过街通道4。利用隔栏5的设置,使得过街通道4中未安检的乘客不会进入隔栏5另一侧位于物检、人检流线后端的安检通道104中。

在实际设置时,站厅层的纵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站通道1和第二进站通道2,即站厅层的纵向两端优选镜像布置。如此,在隔栏5背离过街通道4的一侧,形成由两组物检设备101、人检设备102围成的安检通道104,在该通道中,乘客依次经过了防疫检、安检和人检,只需进一步经过票检闸机103,便可进入付费区域,完成乘车。

优选地,根据实际场地面积的不同,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二进站通道2中可以包括多台并排设置的快检设备201,如图2中右端所示的两台快检设备201。

实施例2:

在该实施例2中,站厅层中进站区域的通道布置形式如图3中所示,此时与实施例1中的方案相比,其最大的差异在于:第一进站通道1与第二进站通道2的布置位置进行了更换,即第一进站通道1设置在了靠近出站区域的一侧,而第二进站通道2设置在了靠近过街通道4的一侧,由分隔单元202和隔栏5围出与付费区域连通的通道,且该通道靠近安全出口6的端部设置快检设备201,由其完成快检过程。

实施例3:

在该实施例3中,站厅层中进站区域的通道布置形式如图4中所示,此时与实施例2中技术方案最大的区别在于:将过街通道4从进站区域一侧移动到了出站区域一侧。此时,设置有出站闸机301的围栏延伸并连接隔栏5,由隔栏5将出站区域一侧的非付费区与付费区隔开,第二进站通道2贴设于侧墙设置,如此,可以充分利用进站区域一侧的面积,保证进站区域一侧进站通道的设置宽度。

此外,为了进一步拓宽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进站通道2与付费区连接部位的通行面积,优选将现有设置于站厅层中部的客服中心7替换到了站厅层的纵向两端,如图4中所示,如此,便可充分保证通行区域的面积,避免大量人员通行时的拥堵或者滞留。显然,上述客服中心7的设置方案在实施例2中也可以对应实施,对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4:

在该实施例4中,其技术方案是在实施例2中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如图5中所示。在该方案中,站厅层中的通道布置形式与实施例2中相同,区别在于采用的是如图9中所示的带侧开门2021的快检设备201,且侧开门2021设置在靠近第一进站通道1的一侧,并可在打开后连通人检设备102背离票检闸机103一侧的非付费区,使得经过防疫检但未通过人检的乘客不至于进入付费区,而是通过侧开门2021退出快检设备201。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中的方案类似,该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改进的地方在于替换了实施例3中第二进站通道2中的快检设备201,将其设置为带有侧开门2021的快检设备201,使得不满足快检设备201通行要求的过检乘客可从侧开门2021出去,进入非付费区域的非检区,进而重新进行安检。

除了上述设置外,在各实施例的站厅层中,还对应规划出了设备区域和通行区域。常规设置时,站厅层的纵向两端为设备区域,主要用于站厅设备8的设置。优选实施例中的站厅设备8主要包括售票设备801和用于为票检卡充值的相关设备。由于第二进站通道2和快检设备20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少乘客的购票需求,导致售票设备801的功能过剩,此时,可优选将既有车站中的部分售票设备801挪动到新修车站中,继续发挥其设备功能。相应地,可在设备区域空出的位置设置若干便民设备802,例如售货机、便捷口罩机等,充分利用既有车站的站厅层空间。

本发明中的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其通过在既有车站的站厅层中设置具有防疫检、安检、票检三合一功能的快检设备,由其形成快速进站通道,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站厅层中的站厅空间,实现乘客的分级过检,避免乘客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的交界位置形成滞留,保证通行的效率,实现不同类型乘客的快速通行,提升地铁交通的运营质量,降低地铁交通的运营成本和人员管控成本,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中部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
  • 具有防疫、安检、票检合一的两侧快速进站通道的车站
技术分类

0612011472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