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血管生成素1突变体的设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7:02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生成素1突变体的设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脓毒症(Sepsis)是由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器官功能失调导致全身炎症,具有极高致死率的综合征,据全球最新统计,每年大约有4900万人感染此病,其中近11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20%(Rudd KE,Lancet,2020,395(10219):200-11)。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脓毒症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医疗资源的疾病(Reinhart K,

Ang-Tie轴包含血管生成素(Ang1、Ang2和Ang4,Ang3是小鼠中Ang4的同源物)和具有免疫球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同源性结构域的酪氨酸蛋白激酶(Tie1和Tie2)。尽管Ang1和Ang2以相似的亲和力与Tie2结合,但它们对内皮细胞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Teichert M,

Ang1是Tie2的重要激动剂。Ang1非常紧密地结合Tie2,其亲和力在纳摩尔级别,使Tie2簇在内皮细胞-内皮细胞(EC-EC)连接处诱导形成,进而增加血管稳定性(尤其是在血管生成过程后),抑制组织纤维化,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期间调节血管正常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Ang2水平较低,但炎症和缺氧刺激会增加Ang2的表达,降低血管稳定性,促进内皮细胞活化、血管生成和重塑(Eklund L,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DIC现状,提供一种增强与Tie2结合的血管生成素1的突变体Ang1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血管生成素1的突变体Ang1

进一步的,所述突变体Ang1

进一步的,所述突变体Ang1

进一步的,所述突变体Ang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血管生成素1的突变体Ang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血管生成素1的突变体Ang1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与Tie2结合的血管生成素突变体Ang1

附图说明

图1:Ang1-Tie2结构图以及预测的突变位点。橙色为Ang1-RBD晶体结构,蓝色为Tie2晶体结构;基于晶体复合物,MD模拟计算出降低Ang1与Tie2结合自由能的突变点。

图2:pCMV3-SP-N-FLAG-Ang1的质粒图谱。

图3: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纯化。(A)Ang1-RBD经Superdex 200 Increase 10/300 GL纯化色谱图;(B)Ang1-RBD色谱图上洗脱洗脱16.78 mL处样品12% SDS-PAGE鉴定结果;(C)Ang1-RBD

图4: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定Ang1-RBD与sTie2结合。(A)sTie2与Ang1-RBD结合动力学曲线;(B)sTie2与Ang1-RBD结合亲和力曲线。(C)sTie2与Ang1-RBD

图5:Ang1

图6:Ang1

图7:Ang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和其优点作进一步说明,但这些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主要特征的范围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一:Ang1突变点的选择和筛选

基于Ang1-Tie2复合物晶体结构(PDB code:4K0V)分析人血管生成素1 Ang1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ie2之间的相互作用位点(图1),其中Ang1的RBD结构域介导了与Tie2的相互作用。我们逐一分析相互作用面上的Ang1侧的氨基酸,并提出了可能会增强Ang1对Tie2亲和力的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图1),接着通过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animcs,MD)计算了预测的5个点突变对Ang1和Tie2结合自由能的影响(表1),亲和力大小与自由能成负相关,亲和力越强其自由能就会越低,以期提高与Tie2结合力并增强Tie2的激活从而进一步增强Ang-Tie轴的信号。根据结果,我们最终确定了A451D作为突变实验的位点。

表1. 利用MD法计算Ang1点突变对其与Tie2结合自由能的影响(单位为kcal/mol)

注:加粗为自由能绝对值较大的突变点。

实施例二:Ang1与sTie2的构建、表达和纯化

天然的Ang1含有多个结构域,且稳定性较差,做为治疗剂应用的可能性较低,且该分子具有高度复杂的调节模式,且涉及多个结构相似分子,实验纯化难度较大,在分析Ang1-Tie2复合物晶体结构(图1)时,我们发现与受体Tie2结合的是配体Ang1的C端RBD结构域,因此我们对蛋白Ang1进行了截短,获得蛋白Ang1-RBD,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1)Ang1及其突变体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以含有Ang1全长DNA的质粒(pCMV3-SP-N-FLAG-Ang1,质粒图谱如图2所示)为模板,使用引物:5’-TTTAGAGACTGTGCAGATGTATATCAAGCTGG-3’(上游引物),5’-GCTACCGCCTCCACCCTTATCG-3’(下游引物),通过PCR的方法扩增出Ang1-RBD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用限制性内切酶KpnI和XhoI切割质粒pCMV3-SP-N-FLAG-Ang1,使用核酸外切酶Ⅲ将Ang1-RBD片段连接到pCMV3-SP-N-FLAG质粒中。将酶连产物经过42℃热激发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涂平板,挑单菌落,进行基因测序,将含有正确Ang1-RBD序列的

通过PCR技术,使用定点突变引物:5’-GGTGGTTTGATGACTGTGGCCCCTC-3’(上游引物),5’-ATCCTCCTGTTAACATGAGGGCACATTTGC-3’(下游引物),分别以含有Ang1-RBD基因片段及Ang1全长DNA的质粒为模板,扩增得到Ang1-RBD

分别加入1µL DpnI(Takara)至上述PCR产物中,37℃水浴锅消化3h。采用EZNA胶回收试剂盒(OMEGA)对PCR产物进行胶回收。42℃热激发转化至大肠杆菌

(2)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将质粒Ang1-RBD、Ang1-RBD

实施例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定Ang1-RBD及其突变体与sTie2的结合常数

所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测定均在Biacore T200仪器(GE Health SciencesInc.)上进行,运行缓冲液含有10 mM HEPES、150 mM NaCl、3 mM EDTA和0.05%(v/v)Surfactant P20,所有溶液均通过0.22 μm孔径过滤器过滤并在室温下脱气。CM5芯片放入仪器后,首先用运行缓冲液冲洗一遍管路,然后使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以20 μL/min的流速激活7 min。接着固定sTie2,将40μM的sTie2蛋白在10 mM乙酸钠(pH=5.0)中的溶液偶联到芯片上,直到达到>10000(RU)。使用1 M乙醇胺将芯片上活化的游离结合位点再封闭7 min。所有实验均在25℃下以30 μL/min的流速和120 s的接触时间进行,然后在pH 1.5甘氨酸解离600 s以及60 s再生。使用BIACORE评价软件,采用1:1动力学拟合,计算动力学参数(

表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定Ang1-RBD与sTie2结合常数

实施例四:Ang1

根据Ang-Tie轴相关调节情况,我们用将LPS、Ang1和Ang1

将HUVEC细胞消化后铺在12孔板中,2×10

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细胞组相比,加入LPS组HUVEC内源的

实施例五:Ang1

Ang-Tie轴正常情况下,Ang2表达很低,Ang1决定Ang2的表达水平,Ang1结合并激活Tie2,Tie2被磷酸化后,会激活下游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的AKT使核外排的FOXO1失活,进一步抑制Ang2的表达;炎症情况下,Ang2上调与Ang1竞争结合Tie2,协同受体Tie1的胞外域被切割,从而抑制Tie2的磷酸化和PI3K/AKT信号通路失活。因此,有活性的FOXO1增加Ang2的表达,从而抑制Tie2信号通路的正反馈,从而使血管不稳定或者渗漏,本实验要验证与sTie2结合更强的突变体是否能够调节此通路,用核定位的方法来研究突变体Ang1

将EA.hy926细胞消化后铺在96孔板中,每孔5000个细胞,将铺好后的孔板放入37ºC,5% CO

获得结果(图6)显示:体外加入Ang1和Ang1

实施例六:Ang1

动物实验上,检测了Ang1

(a)材料

8-12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购买自福州吴氏实验动物(福州,中国)。

Ang1和Ang1

E. coli

(b)步骤

1. 将8-12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按照分组1×PBS,16mg/kg LPS,16 mg/kg LPS+10 mg/kg Ang1,16 mg/kg LPS+10 mg/kg Ang1

2. 通过尾静脉注射预先准备好的蛋白;

3. 注射药物30 min后腹腔注射LPS,分别在1.5 h和4 h进行颌下取血,至少200 μL;

4. 3000 rpm,5 min取血浆进行Elisa实验,Elisa所有标准品和样品一式三份,每次测定都需要做一条标准曲线;

5. 包被:稀释包被中的捕获抗体缓冲液,96孔板每孔100 μL,密封板在4°C冰箱孵育过夜;

6. 洗板:次日,将高吸附板用PBST洗涤三次,并将板倒置在吸水纸上用力敲击残留缓冲液;

7. 封闭:每孔加入100 μL 3% BSA(PBS溶解)的封闭液,密封置于室温摇床封闭1h;

8. 加血浆样品:将血浆用3% BSA(PBST溶解)适量倍数稀释,100 μL/孔,密封置于室温摇床封闭2 h;

9. 洗板:操作如上;二抗:加入HRP-抗体缓冲液,100 μL/孔,密封置于室温摇床封闭40 min-1 h;

10. 显色:洗板后100 μL/孔TMB显色液,密封置于室温摇床封闭10-30 min,等到标曲第四个显色即可;

11. 终止:每孔加入100 μL终止液,分别在450 nm和570 nm处测吸收。

结果(图7)显示,与加入LPS的模型组相比,加入Ang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918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