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前置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27:30


一种前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置系统。

背景技术

不同的数据处理系统往往具有不同的接入方式,常通过前置系统来实现不同数据处理系统的对接。

因此,在保证不同数据处理系统正常对接的同时,提高前置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前置系统的研发和运维的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前置系统,在实现不同数据处理系统正常对接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研发和运维的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前置系统,应用于数据接入系统与核心数据系统的对接,所述系统包括:

对接镜像,用于对接至少一个数据接入系统,响应于接收到对接应用请求,运行对应的对接应用,所述对接应用请求包括至少一个应用服务请求,各所述应用服务请求分别对应一种应用服务,各所述应用服务分别对应不同的业务服务流程;

对接服务平台,对接至少一个核心数据系统,封装有至少一个所述应用服务,响应于所述对接应用执行到不同的应用服务节点,执行对应的应用服务;以及

云原生基础设施,用于支撑和运行所述对接应用和应用服务对应的应用源码,以实现所述对接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镜像包括:

业务服务端,用于接收所述对接应用请求,同步所述对接应用可用的产品配置,并将所述应用服务请求转发至对接服务平台;以及

非业务服务端,用于监测所述对接应用请求的执行进程。

进一步地,所述非业务服务端包括:

命名服务层,用于产生对接应用的全局唯一名称;

接入服务层,用于在所述应用服务请求转发至对接服务平台之前,对所述对接应用请求进行流量管控和全链路跟踪;

日志服务层,用于批量保存所述对接应用产生的日志。

进一步地,所述核心数据系统包括多个不同的业务服务子系统;

所述对接服务平台包括:

产品配置层,用于提供所述对接应用可用的产品配置信息,并将所述产品配置信息广播至对应的对接应用,所述产品配置信息包括当前渠道标识、产品信息和销售信息;

至少一个业务对接层,各所述业务对接层分别对接对应的业务服务子系统,并将应用服务请求提交至对应的业务服务子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服务平台还包括:

渠道应用管理层,用于对所述数据接入系统进行登记、上下架、密钥分配和缩容扩容。

日志归集层,用于存储所述数据接入系统产生的日志;

应用编译层,用于响应于所述应用源码发生改变,触发编译。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渠道对接镜像,用于对接至少一个数据接入系统,并将所述数据接入系统接入所述对接镜像。

进一步地,所述渠道对接镜像包括:

协议适配层,用于接入所述数据接入系统,并将所述数据接入系统的协议类型转换为与对应的核心数据系统相适配的协议类型;以及

功能适配层,用于对接所述数据接入系统和对接服务平台内的应用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渠道对接镜像还包括:

加解密适配层,用于对所述对接产生的内容进行加密和解密。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互联网接入层,连接在所述数据接入系统与渠道对接镜像之间,用于实现所述数据接入系统与渠道对接镜像的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云原生基础设施包括:

容器管理子系统;

镜像仓库;

源码管理子系统;以及

自动编译子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分别通过对接镜像对接至少一个数据接入系统以及对接服务平台对接至少一个核心数据系统,并通过对接镜像接收对接应用请求和运行对应的对接应用,实现不同数据接入系统和核心数据系统的对接。其次,通过对接服务平台封装至少一个应用服务,并在对接应用执行到不同的应用服务节点时,执行对应的应用服务,实现应用服务的隔离设置和独立运行,提高资源使用配比,有利于提高前置系统的工作效率。再者,基于原云生基础设施支撑和运行对接应用对应的应用源码,进而实现对接应用的处理,有利于降低前置系统的研发和运维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置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置系统的整体框架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置系统的整体架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入系统接入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前置系统的存在方便了不同的数据处理系统与核心数据系统的对接。因此,在保证不同数据处理系统和核心数据系统正常对接的同时,提高前置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前置系统的研发和运维的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实施例中,以保险公司内的核心数据系统对接不同的互联网销售渠道为例进行说明。

互联网营销渠道是一种借助于互联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对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现有的互联网渠道的接入方式多样,在企业与互联网销售渠道对接和运维的过程中,需要前置系统来进行与核心系统的隔离。同时,不同的互联网销售渠道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对应不同的具体业务诉求,根据渠道方运营活动的诉求(如双十一活动),会产生突发增量的流量。因此,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对接、管理和运维互联网销售渠道,就需要前置系统来实现互联网销售渠道与保险核心系统的隔离。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前置系统,在实现互联网销售渠道的数据接入系统与保险公司的核心数据系统的对接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前置系统的工作效率和降低前置系统的研发和运维成本。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置系统的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前置系统200应用于不同的数据接入系统100与不同的核心数据系统300的对接。前置系统200包括对接镜像1、对接服务平台2以及云原生基础设施3。其中,核心数据系统300包括多个不同的业务服务子系统。应理解,本实施例的数据接入系统对应不同的互联网销售渠道对应的数据系统,核心数据系统对应保险公司的核心数据系统。以下继续沿用此命名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对接镜像1对接至少一个数据接入系统100,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对接应用请求,运行对应的对接应用。对接应用请求包括至少一个应用服务请求,各应用服务请求分别对应一种应用服务,各应用服务分别对应不同的业务服务流程。对接服务平台2对接至少一个核心数据系统300,封装有至少一个应用服务,被配置为响应于对接应用执行到不同的应用服务节点,执行对应的应用服务。云原生基础设施3被配置为支撑和运行对接应用和应用服务对应的应用源码,进而实现对接应用。由此,通过对接镜像和对接服务平台实现不同数据接入系统和核心数据系统的对接,并通过对接服务平台封装至少一个应用服务,在对接应用执行到不同的应用服务节点时,执行对应的应用服务,实现应用服务的隔离设置和独立运行,提高资源使用配比,有利于提高前置系统的工作效率。再者,基于原云生基础设施支撑和运行对接应用对应的应用源码,进而实现对接应用的处理,有利于降低前置系统的研发和运维成本。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置系统的整体框架图。如图2所示,为方便与数据接入系统的对接,本实施例的前置系统200还包括渠道对接镜像4。渠道对接镜像4用于对接至少一个数据接入系统,并将数据接入系统接入对接镜像1,将对接应用请求对应的数据信息转换为前置系统适配的类型,并将转换后的对接应用请求转发至对接镜像。由此,通过渠道对接镜像保证不同数据接入系统与核心数据系统的对接顺畅,有利于提高前置系统的使用性能,进而提高数据接入系统与核心数据系统的对接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前置系统200还包括互联网接入层5。互联网接入层5连接在数据接入系统与渠道对接镜像4之间,用于实现数据接入系统与渠道对接镜像的连接。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前置系统的整体架构图做详细介绍。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置系统的整体架构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对接镜像1包括业务服务端11和非业务服务端12。其中,业务服务端11接收对接应用请求,同步对接应用可用的产品配置,并将应用服务请求转发至对接服务平台2。非业务服务端12监测对接应用请求的执行过程,包括对接应用请求是否开始处理,以及对应应用请求执行到具体的应用服务节点。

为进一步提高前置系统的使用性能,本实施例的非业务服务端12包括命名服务层121、接入服务层122和日志服务层123。其中,命名服务层121产生对接应用的全局唯一名称。接入服务层122在应用服务请求转发至对接服务平台之前,对对接应用请求进行流量管控和全链路追踪。日志服务层123批量保存所述对接应用产生的日志。

可选地,命名服务层121在运行时为当前应用请求对应的镜像生成全局唯一名称,生成的名称中包括对接应用来源所属的数据接入系统的渠道标识信息、对接应用包括的应用服务的属性信息、以及当前执行容器的位移标识。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同信息的变更频率存在差异,因此,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变更频率较小的信息类型采用固定的编码的方式,以减少名称生成过程中占用的资源。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入服务层122在对对接应用请求进行的流量管控包括限流、熔断和灰度分流。同时,本实施例的接入服务层122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对接应用请求时,根据预设的顺序和配置执行如下的逻辑功能,包括:响应于指定的端口存在加解密服务,对指定端口发起调用并进行加解密;响应于指定的端口存在协议转换服务,对指定的端口发起调用进行协议转换;以及对对接应用请求添加全链路追踪(traceid),并路由至对接服务平台内不同应用服务对应的业务对接层。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由于接入服务层和业务服务端处于同一个对接镜像中,在进行上述访问时不涉及跨机器访问,能有效减少反复多次调用对系统产生的性能损耗,进而有利于提高前置系统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日志服务层123批量保存对接应用产生的日志,并作为文件变化的监控器,在日志文件发生新增内容时,读取日志文件的变化内容,并以当前容器的名称和日志文件的名称作为标识,将变化内容投递给对接服务平台。由此,使得对接应用无需实时关注日志的全部内容,只需将按照日志设置的方式正常日志即可,进一步提高前置系统的工作效率。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对接服务平台2包括产品配置层21、至少一个业务对接层,各业务对接层分别对接对应的业务服务子系统,并将应用服务请求提交至对应的业务服务子系统。

可选地,保险产品配置层21用于提供对接应用可用的产品配置信息,并将产品配置信息广播至对应的对接应用,产品配置信息包括当前渠道标识、产品信息和销售信息。其中,当前渠道标识用于表征不同数据接入系统在前置系统内的唯一标识。产品信息包括产品表示、产品属性配置信息和产品规则信息。产品标识用于表征核心数据系统对当前产品的唯一标识。产品属性配置信息包括费率表和固定参数等。产品规则信息包括产品不同应用服务的对应的规则要求,例如对被保人年龄、身份和唯一性的校验规则。销售信息则是按照为满足业务要求,数据接入系统为产品设置的归属销售单位信息。

可选地,本实施例可提供的应用服务可以包括保单服务、核保服务、投保服务、退保服务和镜像服务。业务对接层包括第一业务对接层22、第二业务对接层23和第三业务对接层24。第一对接业务层22对接核心数据系统中的保险服务子系统,并将核保服务、投保服务和退保服务对应的请求提交给保险服务子系统。第二业务对接层23对接核心数据系统中的影像服务子系统,并将镜像服务对应的请求提交至镜像服务子系统。第三业务对接层24对接核心数据系统中的保单服务子系统,并将保单服务对应的请求提交至保单服务子系统。

再者,由于不同的应用服务具有不同的性能指标和对接方式,本实施例的业务对接层还被配置为对来自数据接入系统的对接应用请求通过队列机制进行削峰填谷,以保证对核心数据系统的稳定流量;提供一致的调用风格,以封装核心数据系统中不同应用服务流程的异构性;对接收到的对接应用请求回复信息进行记录,并作为业务流转记录进行保存。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对接服务平台2还包括渠道应用管理层25、日志归集层26和应用编译层27。其中,渠道应用管理层25对不同的数据接入系统进行登记、上下架、密钥分配和缩容扩容。日志归集层26存储数据接入系统产生的日志。应用编译层27响应于应用源码发生改变,触发编译。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渠道应用管理层25还被配置为与云原生基础设施进行交互,并实现如下功能,包括:建立渠道标识、建立对接应用标识、管理对接应用的源码地址信息(包括对接应用的应用源码的存放地址、执行节点地址、标签等)并将源码地址信息用于对接应用发布时的自动编译,以及按照标准单位为对接应用分配所需的容量资源。由此,方便和提高前置系统中对接应用的有效管理效率。

再者,对于同一个数据接入系统的对接应用,通过渠道应用管理层启动至少两个容器示例,并根据数据接入系统的业务量,对容器示例进行相应的扩容或缩容。由此,实现不同容器运行时的隔离以及应用服务之间的隔离,进一步提高前置系统在完成对接应用时的使用效率。

本实施例中,由于对接应用均为无状态服务,由此,通过日志归集服务26接收日志服务层投递来的日志文件的变化内容,并对对接应用产生的日志进行统一归档,并提供日志查询功能,便于之后对接应用运行日志的查询和溯源,进一步提高前置系统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云原生基础设施3包括容器管理子系统31、镜像仓库32、源码管理子系统33以及自动编译子系统34。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容器管理子系统31用于自主管理可运行的Docker集群,也可以使用开源的容器编排系统(如Kubernetes)或者商用的容器集群服务(如博云、阿里云容器服务等)。镜像仓库32用于集中存放多种镜像文件可以通过Docker的自带功能创建,也可以使用开源或商业的解决方案。源码管理子系统33可以采用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git)或者自由开源的版本控制系统(subversion)。自动编译子系统34可以通过开源软件项目(Jenkins)实现。由此,通过不同子系统的配合使用搭建云原生基础设施,支撑和运行对接应用,有利于降低前置系统的研发和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渠道对接镜像4包括协议适配层41和功能适配层42,并以对接镜像作为母版编译形成,用于完成特定业务相关的实现。另外,渠道对接镜像的源码和功能之间对应用实现的语言和框架并不作限制,但需符合如下约定:在源码工程目录下,存在一个用于编译镜像的Dockerfile文件,并在约定的端口提供约定的服务。同时,在进行协议适配时,尽量选择一种固定的服务交互协议,可选地,服务交互协议可以采用restful协议、gPRC协议或Dubbo协议。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渠道对接镜像4还包括加解密适配层43。通过加解密适配层43对对接产生的内容进行加密和解密。具体地,在实现对接应用的过程中,对对接应用产生的内容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流失或泄露,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再者,在后续需要调用对接应用相关数据时,通过加解密适配层进行解密,进而方便数据的查看、调用和溯源,提高数据的使用价值。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互联网接入层5采用反向代理服务器,例如nginx或apachehttpd。由此,通过互联网接入层接入不同数据接入系统的对接应用请求并就将其络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入系统接入时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接入系统在接入前置系统时执行如下步骤:

在步骤S100,注册数据接入系统。

在步骤S200,注册对接应用。

在步骤S300,开通源码仓库,进行产品配置。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步骤S300包括步骤S310-步骤S330。

在步骤S310,开通源码仓库。

在步骤S320,进行产品属性配置。

在步骤S330,进行产品附加功能配合。

在步骤S400,测试应用。

在步骤S500,发布应用。

可选地,本实施例在执行完步骤S500之后还包括步骤S510和步骤S520。

在步骤S510,应用流量管理。

在步骤S520,应用版本管理。

由此,本实施例中通过执行步骤S100-S500实现新的数据接入系统与核心数据系统的连接。并通过执行步骤S510和步骤S520对应用流量和版本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前置系统的使用性能,扩大前置系统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分别通过对接镜像对接至少一个数据接入系统以及对接服务平台对接至少一个核心数据系统,并通过对接镜像接收对接应用请求和运行对应的对接应用,实现不同数据接入系统和核心数据系统的对接。其次,通过对接服务平台封装至少一个应用服务,并在对接应用执行到不同的应用服务节点时,执行对应的应用服务,实现应用服务的隔离设置和独立运行,提高资源使用配比,有利于提高前置系统的工作效率。再者,基于原云生基础设施支撑和运行对接应用对应的应用源码,进而实现对接应用的处理,有利于降低前置系统的研发和运维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前置系统及一种数据集中处理系统
  • 一种基于CTID平台和前置系统生成的数字身份码及交互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55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