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伸缩支撑杆及模板支撑架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49:34


一种可伸缩支撑杆及模板支撑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伸缩支撑杆及模板支撑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非标准层及车库等结构施工架体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对于常规工程可以适用,但是对于车库等需要找坡的工程或层高较为特殊的工程需要特殊的立杆长度,通过U拖已经无法满足调节高度,立杆需要特制或者现场切割,容易造成材料浪费和特制材料费用的增加,且降低了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支撑杆及模板支撑架结构,用于解决结构找坡工程模板支撑搭设困难的问题,降低成本,极大的节约了工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伸缩支撑杆,包括:第一杆,第一杆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调节孔,若干调节孔沿第一杆的轴线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第二杆,第二杆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调节卡槽,调节卡槽沿第二杆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第一杆靠近调节孔的一端承插于第二杆靠近调节卡槽的一端后,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调节孔正对对称设置的调节卡槽;调节环,调节环位置可调地设置于第二杆上,并位于设置有调节卡槽的一端的外侧壁上;定位卡扣,定位卡扣的一端依次穿过调节孔和调节卡槽后,卡装于调节环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中,第一杆上设置若干调节孔,通过调整第一杆上调节孔相对第二杆的位置,可以调整第一杆对可伸缩支撑杆的贡献长度。第二杆上设置调节卡槽,通过调整调节环在第二杆上调节卡槽处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第二杆对可伸缩支撑杆的贡献长度。由于第一杆和第二杆对可伸缩支撑杆的贡献长度均可进行调整,可以扩大可伸缩支撑杆的长度调整范围。此外,确定调节环在第二杆上调节卡槽处的固定位置后,采用定位卡扣对第一杆上的调节孔进行定位,并使定位卡扣固定于调剂环上,可以有效解决第一杆与第二杆固定问题,同时采用的定位卡扣的固定方式简单便捷,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杆还包括第一连接盘,第一连接盘位于第一杆远离调节孔的一端。

进一步地,第二杆还包括第二连接盘,第二连接盘位于第二杆远离调节卡槽的一端。

进一步地,第二杆上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位于设置有调节卡槽一端的外侧壁上,调节环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调节环为开口设置,调节环的开口端设置有转动把手,转动把手用于连接开口端,并紧固调节环。

进一步地,定位卡扣为U型定位卡扣,U型定位卡扣的一开口端依次穿过调节孔和调节卡槽后,卡装于调节环上方。

进一步地,第一杆的外径与第二杆的内径相匹配。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板支撑架结构,包括底板、顶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横杆;

第一支撑杆从下至上包括依次设置的可伸缩支撑杆和第一立杆,可伸缩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可伸缩支撑杆远离第一立杆的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一立杆远离可伸缩支撑杆的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杆从下至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立杆和可伸缩支撑杆,第二立杆的一端与可伸缩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立杆远离可伸缩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可伸缩支撑杆远离第二立杆的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替且间隔设置于底板与顶板之间;

横杆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的竖直方向,水平且间隔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模板支撑架结构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的可伸缩支撑杆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立杆远离可伸缩支撑杆的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包括:第一立杆远离可伸缩支撑杆的一端通过顶托与顶板固定连接;和/或,可伸缩支撑杆远离第二立杆的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包括:可伸缩支撑杆远离第二立杆的一端通过顶托与顶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杆上等间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盘,第二支撑杆上等间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盘,距离底板同一高度的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的连线为水平线;距离底板同一高度的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用于固定连接一横杆。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环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建筑工程领域,常采用搭设脚手架的方式进行施工。然而现有技术中用于脚手架的钢管通常是定长,当需要对脚手架的高度进行调整时,常采用在脚手架的立杆顶部与顶板之间架设顶托,通过顶托对脚手架高度进行微调,一般通过顶托调整脚手架的高度不超过200mm。然而,当施工对象为非标准层或车库等结构时,由于施工空间的高度不同,且施工空间高度差相差较大,一般高度差大于800mm,此时,仅仅使用顶托已经不能满足脚手架高度的调整需求。现有技术中,此类工程施工时,通常需要特制规定长度的立杆或者现场对常规立杆进行切割,然而这种施工方式容易造成特制材料费用的增加或材料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伸缩支撑杆,其可用于脚手架的立杆。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伸缩支撑杆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以及图1(a)至图1(e),可伸缩支撑杆包括:

如图1和图1(a)所示,第一杆1,第一杆1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调节孔11,若干调节孔11沿第一杆1的轴线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应理解,第一杆的侧壁上沿第一杆1的长度方向可以设置至少两列调节孔,且每一列中的相邻调节孔之间间隔设置,同时两列调节孔之间还相对于第一杆的中心轴线一一对称设置。进一步地,第一杆的长度可以为600~1200mm,第一杆上每一列中所有调节孔的总高度h1可以为200~600mm,每一调节孔的直径可以为8~15mm。具体的,根据实际使用,可以选择第一杆的长度为600~800mm、800~1000mm或1000~1200mm。示例的,第一杆长度可以为600mm、800mm、1000mm或1200mm。第一杆上每一列中所有调节孔的总高度h1可以为200~300mm,300~500mm或500~600mm。示例的,第一杆上每一列中所有调节孔的总高度h1可以为200mm、300mm、400mm、500mm或600mm。每一调节孔的直径可以为8~10mm,10~12mm或12~15mm。示例的,每一调节孔的直径可以为8mm,10mm、12mm或15mm。

如图1和图1(b)所示,第二杆2,第二杆2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调节卡槽21,调节卡槽21沿第二杆2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应理解,第二杆的侧壁上沿第二杆的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两个调节卡槽,且至少两个调节卡槽相对于第二杆的中心轴线成对称设置。第一杆1靠近调节孔11的一端承插于第二杆2靠近调节卡槽21的一端后,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调节孔11正对对称设置的调节卡槽21。还应理解,第一杆的外径应小于或等于第二杆的内径,此时,第一杆可以方便地承插于第二杆内。由于调节孔和调节卡槽均相对于中心轴线成对称设置,使得第一杆承插于第二杆内后,可以方便地调整第一杆上的调节孔正对第二杆上的调节卡槽。进一步地,第二杆的长度为600~1200mm,第二杆上每一个调节卡槽的高度h2可以为200~600mm,每一个调节卡槽的宽度可以为10~20mm。采用该尺寸的第二杆时,不影响扫地杆和第二道横杆连接刚管的安装。具体的,根据实际使用,可以选择第二杆的长度为600~800mm、800~1000mm或1000~1200mm。示例的,第二杆长度可以为600mm、800mm、1000mm或1200mm。第二杆上每一个调节卡槽的高度h2可以为200~300mm,300~500mm或500~600mm。示例的,第二杆上每一个调节卡槽的高度h2可以为200mm、300mm、400mm、500mm或600mm。每一调节卡槽的宽度可以为10~14mm,14~18mm或18~20mm。示例的,每一调节卡槽的宽度可以为10mm,14mm、18mm或20mm。调节卡槽的宽度选择时,只要保证大于调节孔的直径即可。

如图1所示,调节环3,调节环3位置可调地设置于第二杆2上,并位于设置有调节卡槽21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调节环在调节卡槽所处的外侧壁上固定后,可以根据调节环的位置,调整第二杆对可伸缩支撑杆的贡献长度。应理解,可伸缩支撑杆的有效长度为第二杆下端至调节环的距离与第一杆上端至固定于调节环上的调节孔距离之和。基于此,还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伸缩支撑杆的最大可调节长度范围为调节孔总高度h1与调节卡槽的高度h2之和。基于此,通过调整合适的调节孔总高度h1与调节卡槽的高度h2,即可大大提高可伸缩支撑杆的有效调节长度,使其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场所。

如图1和图1(e)所示,定位卡扣4,定位卡扣4的一端依次穿过调节孔11和调节卡槽21后,卡装于调节环3上方。应理解,定位卡扣4起到将第一杆1和第二杆2连接的作用,然后,定位卡扣4固定于调节环3上,进而将第一杆1与第二杆2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第一杆1上设置若干调节孔11,通过调整第一杆1上调节孔11相对第二杆2的位置,可以调整第一杆1对可伸缩支撑杆的贡献长度。第二杆2上设置调节卡槽21,通过调整调节环3在第二杆2上调节卡槽21处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第二杆2对可伸缩支撑杆的贡献长度。由于第一杆1和第二杆2对可伸缩支撑杆的贡献长度均可进行调整,可以扩大可伸缩支撑杆的长度调整范围。此外,确定调节环3在第二杆2上调节卡槽21处的固定位置后,采用定位卡扣4对第一杆1上的调节孔11进行定位,并使定位卡扣4固定于调剂环3上,可以有效解决第一杆1与第二杆2固定问题,同时采用的定位卡扣4的固定方式简单便捷,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请参考图1(a)所示。进一步地,结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杆1还包括第一连接盘12,第一连接盘12位于第一杆1远离调节孔11的一端。进一步地,第二杆2还包括第二连接盘22,第二连接盘22位于第二杆2远离调节卡槽21的一端。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盘12和第二连接盘22,方便后续第一杆1或第二杆2与横杆的固定连接。

请参考图1(b)所示。进一步地,为了使调节环3方便地与第二杆2进行连接,结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环3与第二杆2的连接结构。第二杆2上设置有外螺纹23,外螺纹位于设置有调节卡槽21一端的外侧壁上,调节环3上设置有与外螺纹23相匹配的内螺纹。使用时,通过旋转调节环3,可以方便地调整其在第二杆2上的位置。并且由于两者是螺纹连接,具有连接快速、方便的优点。

请参考图1(c)和图1(d)所示。进一步地,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调节环3的固定方式。如图1(c)和图1(d)所示,调节环3为开口设置,调节环3的开口端设置有转动把手31,转动把手31用于连接开口端,并紧固调节环3。应理解,调节环可以为两个半圆组成,其中两个半圆相对应的一端可以突出于调节环设置,并通过连接杆可旋转连接。两个半圆的另一端作为调节环的开口端。调节环的开口端也可以突出于调节环设置两个突出部。与调节环开口端相对应的一端通过且两个突出部对称设置具有内螺纹的安装孔,转动把手31为L型设置,L型设置的转动把手3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和螺母(图中未示出)。使用时,将转动把手31具有外螺纹的一端穿过调节环的安装孔,同时将螺母固定在转动把手31处的外螺纹上,转动转动把手31,使调节环3紧固于第二杆2具有调节卡槽21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该调节环由于设置有转动把手,需要调整调节环的位置时,直接通过转动把手即可方便地调整调节环的位置,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此外通过开口端,还可以调节调节环的直径,以使其适应不同直径的第二杆上。

请参考图1(e)所示。进一步地,结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卡扣4为U型定位卡扣,U型定位卡扣的一开口端依次穿过调节孔和调节卡槽后,卡装于调节环上方。此外,如图1(e)所示,定位卡扣4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限位块41,通过设置限位块,使得定位卡扣卡接第一杆和第二杆后,定位卡扣卡接更加稳定。

第二方面,请参考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板支撑架结构,包括底板1、顶板2、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横杆3;

第一支撑杆从下至上包括依次设置的可伸缩支撑杆4和第一立杆5,可伸缩支撑杆4的一端与第一立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可伸缩支撑杆4远离第一立杆5的一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第一立杆5远离可伸缩支撑杆4的一端与顶板2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杆从下至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立杆6和可伸缩支撑杆4,第二立杆6的一端与可伸缩支撑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立杆6远离可伸缩支撑杆4的一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可伸缩支撑杆4远离第二立杆6的一端与顶板2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替且间隔设置于底板1与顶板2之间;

横杆3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竖直方向,水平且间隔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伸缩支撑杆4与第一立杆5,以及可伸缩支撑杆4与第二立杆6之间均通过套接方式固定连接。具体为通过在第一立杆5以及第二立杆6上设置套筒,可伸缩支撑杆4与第一立杆5以及可伸缩支撑杆4与第二立杆6之间均通过套筒套接连接。该连接方式方便、快捷,且连接牢固。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分别与底板和顶板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脚手架中立杆与底板、顶板的固定连接方式即可。

此外,第一立杆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套接的立杆组成,第二立杆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套接的立杆组成。相互套接的每根立杆的长度均为现有技术中常规尺寸的立杆。根据实际施工,选择合适的立杆数量,配合可伸缩支撑杆可以灵活调整每一支撑杆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模板支撑架结构,通过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替设置于底板和顶板之间,该结构,实际上保证了可伸缩支撑杆位置交替地设置于底板和顶板之间不同的支撑杆上,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支撑杆更加牢固。支撑杆之间不会因为增加可伸缩支撑杆而影响整体支撑架结构的稳定性。此外,对于模板支撑架结构中含有可伸缩支撑杆时,其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的可伸缩支撑杆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请参考图2所示。进一步地,结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立杆5远离可伸缩支撑杆4的一端与顶板2固定连接包括:第一立杆5远离可伸缩支撑杆4的一端通过顶托7与顶板2固定连接;和/或,可伸缩支撑杆4远离第二立杆6的一端与顶板2固定连接包括:可伸缩支撑杆4远离第二立杆6的一端通过顶托7与顶板2固定连接。应理解,顶托与可伸缩支撑杆或顶托与第二立杆的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中顶托与立杆的固定方式即可。顶托与顶板的固定方式也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固定方式即可。

请参考图2所示。进一步地,结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上等间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盘8,第二支撑杆上等间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盘9,距离底板同一高度的第一连接盘8与第二连接盘9的连线为水平线;距离底板1同一高度的第一连接盘8与第二连接盘9用于固定连接一横杆3。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上均带有插口,横杆通过插口与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插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可伸缩支撑杆及模板支撑架结构
  • 一种加固大门的可伸缩支撑杆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69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