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机蜗杆压装工装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9:54


电机蜗杆压装工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机蜗杆压装工装。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小功率电机主要通过与蜗杆的内孔过盈连接实现与外部传动组件的传动连接。对于蜗杆与电机轴的压装主要通过压装装置进行,如专利CN108880133A所公开的电机蜗杆组装装置,或如专利CN1021442742B所公开的蜗杆压装方法与用于该方法的压装设备,主要结构均为通过夹板将电机夹取以对电机及电机轴进行定位,并通过与电机轴及蜗杆同轴设置的压头将电机轴相对挤压至蜗杆的内孔中,实现对蜗杆及电机轴的高效装配。但是由于上述技术方案以及常规技术手段,对于电机的固定主要通过卡爪或其他夹紧件并使用较大的挤压力来固定电机,以使电机在压装过程中不发生位移,但是上述卡爪以及其他夹紧件对电机的挤压力通常容易导致电机内部受损,降低最终的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电机免于受挤压力影响的电机蜗杆压装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机蜗杆压装工装,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楔形块和驱动组件;

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于第一固定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夹持槽,两个的所述夹持槽共同围成所述夹持组件的夹持端,所述夹持端用于夹持电机的电机轴,所述第二固定块包括第一连接面;

所述楔形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块背离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所述楔形块包括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相贴合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均为楔形面;

所述驱动组件与楔形块传动连接,以通过第一连接面在第二连接面上相对滑动,带动第二固定块朝向第一固定块方向移动。

其中,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本体,放置槽、压装槽;

所述放置槽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侧面上;

所述压装槽设置于所述放置槽的上端并与所述放置槽相连通;

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压装槽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其中,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二固定块为T型,所述第二固定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轴向一端朝向第一固定块,另一端连接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部分朝向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簧并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

其中,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将所述电机的顶面固定于所述放置槽的槽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压装槽的正下方,所述支撑件包括安装槽、顶块和第一弹簧,所述安装槽设置于所述放置槽的槽底,所述顶块设置于放置槽的槽内,所述顶块的底面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放置槽的槽底连接。

其中,还包括压装件,所述压装件包括压杆,所述压装槽的上端设置有冲压通孔,所述压杆设置于所述冲压通孔内。

其中,所述顶块、放置槽、压装槽、压装通孔及压杆均为同轴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夹持组件的夹持端将电机轴进行夹持,以固定及定位电机轴,使得电机在压装过程中其内部免于受到其他固定装置或夹持装置施加的挤压力的影响,有效防止电机在压装过程中其内部受挤压力作用而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机蜗杆压装工装的正向剖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机蜗杆压装工装的俯向剖视图;

图3所示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1、本体;2、放置槽;3、压装槽;4、顶块;5、第一弹簧;6、第一固定块;7、第二固定块;8、楔形块;9、压杆;10、电机;11、第一连接面;12、第二连接面;13、夹持槽;14、驱动组件;15、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并使两者的夹持槽相连形成夹持组件的夹持端,并通过夹持端夹持电机轴,实现对电机轴的固定和定位,并使电机内部免于受到其他夹持装置或固定装置所施加的挤压力作用而受损。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为电机蜗杆压装工装,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6、第二固定块7、楔形块8和驱动组件14;所述第二固定块7设置于第一固定块6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块7与第一固定块6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夹持槽13,两个的所述夹持槽13共同围成所述夹持组件的夹持端,所述夹持端用于夹持电机10的电机轴,所述第二固定块7包括第一连接面11;所述楔形块8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块7背离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一侧,所述楔形块8包括第二连接面12,所述第一连接面11与第二连接面12相贴合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11与第二连接面12均为楔形面;所述驱动组件14与楔形块8传动连接,以通过第一连接面11在第二连接面12上相对滑动,带动第二固定块7朝向第一固定块6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组件14包括但不限于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楔形块8通过螺栓连接,并驱动楔形块8沿活塞杆的行程方向移动。

具体的,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操作人员首先将电机轴放置于第一固定块6的夹持槽13内,然后开启驱动组件14,此时楔形块8被所述驱动组件14所驱使发生位移,使其的第二连接面12在第二固定块7的第一连接面11上相对滑动,从而驱使第二固定块7朝向第一固定块6的方向移动,最终当第一固定块6与第二固定块7的相对面相互抵接时,第二固定块7上的夹持槽13与第一固定块6上的夹持槽13共同围成夹持组件的夹持端并夹持住电机轴,完成对电机轴的固定和定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6及第二固定块7上的夹持槽13均为半圆形槽,并通过第一固定块6与第二固定块7的相对面相互抵接,以围成完整的圆柱形槽孔,以用于抱紧电机轴。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驱动组件14驱动楔形块8移动以带动第二固定块7朝向第一固定块6的方向移动,并通过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块6和第二固定块7相对面上的夹持槽13共同围成夹持组件的夹持端,以用来夹持电机轴,实现对电机轴的固定和定位,同时使电机10免于受到其他夹持装置或固定组件对其施加的挤压力的影响,有效防止电机10在压装过程中其内部受上述挤压力影响而受损。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6与第二固定块7的相对面均为斜面,即所述第一固定块6与第二固定块7相对部分在竖直切面轮廓均为梯形,通过两斜面相互抵接,以防止第二固定块7在移动过程中与第一固定块6发生错位,影响夹持端的成型。

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本体1,放置槽2、压装槽3;所述放置槽2设置于所述本体1的一侧面上;所述压装槽3设置于所述放置槽2的上端并与所述放置槽2相连通;所述第一固定块6与第二固定块7分别设置于所述压装槽3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体1的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放置槽2和压装槽3,其中,放置槽2用于放置电机本体部分,压装槽3用于放置电机轴部分;具体的,在本体1内,在放置槽2的水平方向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滑槽并均与压装槽3相连通,第一固定块6及第二固定块7分别设置于滑槽内并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以实现第一固定块6及第二固定块7的相对面在压装槽3内相抵接并形成夹持组件的夹持端,以实现在压装槽3内对电机轴进行固定和定位。

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二固定块7为T型,所述第二固定块7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轴向一端朝向第一固定块6,另一端连接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部分朝向第一固定块6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簧15并通过第二弹簧15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固定块7通过第二部分设置于第一部分的轴向一端上以形成T形,具体的,所述第二固定块7的第一连接面11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通过第一连接面11与楔形块8的第二连接面12相对移动,以被楔形块8所挤压而驱动第一部分朝向第一固定块6的方向移动,以最终夹持电机轴;当压装完成后,驱动组件14带动楔形块8反向移动,第二部分受到第二弹簧15的弹力作用而恢复至初位,并驱动第一部分与第一固定块6分离并解除对电机轴的固定作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将所述电机10的顶面固定于所述放置槽2的槽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压装槽3的正下方,所述支撑件包括安装槽、顶块4和第一弹簧5,所述安装槽设置于所述放置槽2的槽底,所述顶块4设置于放置槽2的槽内,所述顶块4的底面通过第一弹簧5与所述放置槽2的槽底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放置槽2的槽底设置支撑件,即通过第一弹簧5带动顶块4向上挤压电机10,以使电机10的上表面贴合于放置槽2的槽顶,以实现对电机10的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压装件,所述压装件包括压杆9,所述压装槽3的上端设置有冲压通孔,所述压杆9设置于所述冲压通孔内。

从上述描述可知,压杆9受外部驱动装置驱动在冲压通孔内朝向蜗杆方向移动,以将电机轴压入蜗杆的内孔中,实现对蜗杆与电机轴的压装。

进一步的,所述顶块4、放置槽2、压装槽3、压装通孔及压杆9均为同轴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顶块4、放置槽2、压装槽3、压装通孔与压杆9均为同轴设置,以实现在压装过程中,保持电机轴、蜗杆与压杆9的轴对中,提高压装质量和效率。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电机蜗杆压装工装,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6、第二固定块7、楔形块8和驱动组件14;所述第二固定块7设置于第一固定块6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块7与第一固定块6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水平切面轮廓为半圆形的夹持槽13,两个的所述夹持槽13共同围成所述夹持组件的夹持端,所述夹持端用于夹持电机10的电机轴,所述第二固定块7包括第一连接面11;所述楔形块8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块7背离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一侧,所述楔形块8包括第二连接面12,所述第一连接面11与第二连接面12相贴合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11与第二连接面12均为楔形面;所述驱动组件14与楔形块8传动连接,以通过第一连接面11在第二连接面12上相对滑动,带动第二固定块7朝向第一固定块6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蜗杆压装工装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本体1,放置槽2、压装槽3;所述放置槽2设置于所述本体1的一侧面上;所述压装槽3设置于所述放置槽2的上端并与所述放置槽2相连通;所述第一固定块6与第二固定块7分别设置于所述压装槽3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固定块7为T型,所述第二固定块7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轴向一端朝向第一固定块6,另一端连接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部分朝向第一固定块6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簧15并通过第二弹簧15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蜗杆压装工装还包括支撑件和压装件,所述支撑件用于将所述电机10的顶面固定于所述放置槽2的槽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压装槽3的正下方,所述支撑件包括安装槽、顶块4和第一弹簧5,所述安装槽设置于所述放置槽2的槽底,所述顶块4设置于放置槽2的槽内,所述顶块4的底面通过第一弹簧5与所述放置槽2的槽底连接;所述压装件包括压杆9,所述压装槽3的上端设置有冲压通孔,所述压杆9设置于所述冲压通孔内。

所述顶块4、放置槽2、压装槽3、压装通孔及压杆9均为同轴设置。

综上所述,夹持组件的夹持端将电机轴进行夹持,以固定及定位电机轴,使得电机10在压装过程中其内部免于受到其他固定装置或夹持装置施加的挤压力的影响,有效防止电机10在压装过程中其内部免于受挤压力作用而受损;同时在放置槽2的槽底设置支撑件,以使电机10在压装过程中其上表面与放置槽2的槽顶保持抵接,实现对电机10位置的固定,最终实现电机轴、蜗杆以及压杆9三者的轴对中;并且通过在放置槽2的槽底设置支撑件,以使电机10的上表面与放置槽2的槽顶保持抵接,实现对电机10的固定,同时给予电机10一定的缓冲余地,防止由于压装压力过大而使电机10内部受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电机蜗杆压装工装
  • 微型电机蜗杆压装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82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