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8:08


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

本申请是2021年6月5日提交、发明名称为“装配式阳光建筑”、申请号为202110627973.8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

背景技术

阳光塔是一种具有吸引游客作用的高塔,通常建设在城市中心区域和旅游景区,阳光塔的塔身通常由混凝土或钢结构建造,在较高位置设有阳光平台,供游客登上俯瞰景区景色,游客也会在阳光平台上拍照留念。目前类似阳光塔的阳光建筑例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东方明珠塔是我国大型的阳光塔建筑,其造型美观,功能齐全,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提高游客的接待量,现有的阳光建筑上设有多层阳光平台,但上层的阳光平台是设置在下层阳光平台上方的,因此上层的阳光平台会阻挡住下层阳光平台的采光效果,从而影响游客在下层阳光平台上拍照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用以降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上的上层的阳光平台对下层阳光平台采光效果的影响。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所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包括:阳光建筑主体、楼板以及多个阳光平台,所述阳光建筑主体上设置有电梯井,所述楼板环绕设置在所述电梯井上,且所述楼板沿所述电梯井的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多个所述阳光平台与所述楼板连接,且所述阳光平台可根据阳光照射角度沿所述楼板的周向方向进行旋转,相邻层所述阳光平台之间呈交错设置。

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每一个所述阳光平台的四周均设有多个光线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用于判断所述阳光平台上是否有采光。

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楼板包括:第一楼板、第二楼板以及第三楼板,所述第三楼板位于所述第一楼板上方,所述第二楼板位于所述第一楼板与所述第三楼板之间,所述第二楼板沿所述电梯井高度方向设有多层;

所述阳光平台包括:第一阳光平台、第二阳光平台以及第三阳光平台,所述第一阳光平台在所述第一楼板的周向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二阳光平台在所述第二楼板的周向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三阳光平台在所述第三楼板的周向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阳光平台与相邻层的所述第二阳光平台之间呈间隔交错设置,相邻层的所述第二阳光平台之间也呈间隔交错设置。

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三个相邻所述第一阳光平台彼此之间间隔60°,三个相邻所述第二阳光平台彼此之间间隔60°,三个相邻所述第三阳光平台彼此之间间隔60°。

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楼板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朝向所述电梯井的方向上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转动设有用于连接和支撑所述第一阳光平台的加强筋。

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楼板内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齿条导轨,所述齿条导轨上设有齿条,所述齿条在所述齿条导轨上进行滑动;

所述齿条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朝向所述电梯井的方向上,且所述齿条导轨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电梯井之间。

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顶壁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齿条在所述齿条导轨上滑动。

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齿条的表面连接有第二柔性连接机构,所述第二柔性连接机构背离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阳光平台连接。

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阳光平台之间呈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阳光平台的交界处。

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还包括:总控制中心,所述总控制中心包含有多条控制线路,每一条所述控制线路单独控制一个所述电机的正反转。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通过设置楼板以及阳光平台,且阳光平台可沿所述楼板的周向方向进行旋转,使得阳光平台的位置可以进行改变,相邻层的阳光平台之间又是交错设置,即保证了相邻层的阳光平台之间具有间隔,同时又利用阳光平台可进行旋转改变位置,根据光线的照射角度便可以调节相邻层的阳光平台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达到阳光平台受光面积的最大化,降低甚至消除位于上层阳光平台对位于下层阳光平台采光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各阳光平台之间的距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第二阳光平台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第一阳光平台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第三阳光平台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第一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10、阳光建筑主体;11、电梯井;20、第一阳光平台;21、第一楼板;22、第一空腔;30、第二阳光平台;31、第二空腔;32、第二楼板;33、齿条;34、电机;35、齿轮;36、齿条导轨;37、基座;38、加强筋;40、第三阳光平台;41、第三楼板;42、第三空腔;50、第四阳光平台;61、第一连接机构;62、第二连接机构;63、第三连接机构;71、第一柔性连接机构;72、第二柔性连接机构;73、第三柔性连接机构;74、第四柔性连接机构;75、第五柔性连接机构;76、第六柔性连接机构;80、第五阳光平台;81、阳光站台;82、第六阳光平台;

S1、第一预设距离;S2、第二预设距离;S3、第三预设距离;S4、第四预设距离;S5、第五预设距离;S6、第六预设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该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包括阳光建筑主体10、第一阳光平台20和第二阳光平台30,该第一阳光平台20设于阳光建筑主体10上,第一阳光平台20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第一预设距离S1。上述第二阳光平台30设于阳光建筑主体10上,且第二阳光平台30设于第一阳光平台20沿竖直方向的下方,第二阳光平台30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第二预设距离S2,第二预设距离S2大于第一预设距离S1。

本实施例中第一阳光平台20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第一预设距离S1,第二阳光平台30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第二预设距离S2,且第二预设距离S2大于第一预设距离S1,则射向阳光建筑的阳光如图1中箭头所示,会有更多的阳光射向第二阳光平台30,因此降低了位于第二阳光平台30上方的第一阳光平台20对第二阳光平台30采光的影响。

实施例2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该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包括阳光建筑主体10、第一阳光平台20、第二阳光平台30、第三阳光平台40和第四阳光平台50,其中第一阳光平台20、第二阳光平台30、第三阳光平台40和第四阳光平台50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阳光平台20设于阳光建筑主体10上,第一阳光平台20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第一预设距离S1。第二阳光平台30设于阳光建筑主体10上,且第二阳光平台30设于第一阳光平台20沿竖直方向的下方,第二阳光平台30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第二预设距离S2,第二预设距离S2大于第一预设距离S1。第三阳光平台40设于阳光建筑主体10上,且第三阳光平台40设于第二阳光平台30沿竖直方向的下方,第三阳光平台40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第三预设距离S3,第三预设距离S3大于第二预设距离S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距离S3与第二预设距离S2的差值相等于第二预设距离S2与第一预设距离S1的差值。在阳光照射过来时,因为第一预设距离S1小于第二预设距离S2,第二预设距离S2又小于第三预设距离S3,使得可以让更多的阳光照射到第二阳光平台30和第三阳光平台40上,减小第一阳光平台20对第二阳光平台30的采光影响,减小第二阳光平台30对第三阳光平台40的采光影响,给予在该阳光建筑上拍照的人足够的采光效果,使大家有良好的拍照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阳光平台20、第二阳光平台30和第三阳光平台40沿竖直方向等间隔设置,第一阳光平台20和第二阳光平台30沿竖直方向间隔第四预设距离S4,第二阳光平台30和第三阳光平台40沿竖直方向间隔第四预设距离S4。第四阳光平台50设于阳光建筑主体10上,且第四阳光平台50设于第三阳光平台40沿竖直方向的下方,第四阳光平台50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第五预设距离S5,第五预设距离S5小于第三预设距离S3;第四阳光平台50和第三阳光平台40沿竖直方向间隔第六预设距离,第六预设距离大于第四预设距离S4,第六预设距离大于第四预设距离S4,保证第三阳光平台40不会对第四阳光平台50的采光造成太大影响。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阳光平台20与第二阳光平台30之间还设有第一连接机构61,该第一连接机构61分别与第一阳光平台20、第二阳光平台30连接,增加第一阳光平台20和第二阳光平台3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一阳光平台20和第二阳光平台30的承重能力。在第二阳光平台30与第三阳光平台40之间还设有第二连接机构62,该第二连接机构62分别与第二阳光平台30、第三阳光平台40连接,增加第二阳光平台30和第三阳光平台4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阳光平台30和第三阳光平台40的承重能力,保障阳光人群的人身安全。

本实施例中阳光建筑主体10上设有井道,在本实施例中井道为电梯井11。第一阳光平台20通过若干第一柔性连接机构71与电梯井11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连接机构71为第一斜拉索,第二阳光平台30通过若干第二柔性连接机构72与电梯井11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柔性连接机构72为第二斜拉索,第三阳光平台40通过若干第三柔性连接机构73与电梯井11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柔性连接机构73为第三斜拉索,第四阳光平台50通过若干第四柔性连接机构74与电梯井11连接,本实施例中第四柔性连接机构74为第四斜拉索。通过各柔性连接机构将第一阳光平台20、第二阳光平台30、第三阳光平台40、第四阳光平台50分别与电梯井11连接,进一步加强阳光平台的承重能力。

本实施例中阳光建筑主体10的阳光平台设有多层,且每层也设有多个阳光平台,且每一层的阳光平台围绕井道的外表面排列成一个圆形,每一层总共有八个阳光平台,且在同一层的阳光平台的形状大小均相同,阳光平台呈等腰梯形状,向背离井道的方向延伸,越向外延伸,其阳光平台的面积越大,以便供更多的游客游玩拍照,且通过设置八个形状相同的平台围成一圈,保证该建筑的整体对称性,使其更加富有美感,吸引更多的游客游玩。

以相邻的三层阳光平台为一个单元,在每一个单元上方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楼板21,第一楼板21呈圆形,环绕在该阳光建筑主体10上。该第一楼板21上设有多个房间,作为多个功能区。其中包括展览室、会议室、休息室、娱乐室以及餐厅等等,以丰富该建筑的功能,供游客旅人或者商务人士得到良好的游玩体验或者工作体验。该第一楼板21位于第四阳光平台50与第三阳光平台40之间,且第一楼板21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的长度小于第四阳光平台50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的长度,保证第一楼板21不会影响到第一楼板21下方的第四阳光平台50的采光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工作原理:以三层阳光平台为一个单元,分别是第一阳光平台20、第二阳光平台30以及第三阳光平台40,其中第一阳光平台20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第一预设距离S1,第二阳光平台30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第二预设距离S2,且第二预设距离S2大于第一预设距离S1,第三阳光平台40延伸出阳光建筑主体10第三预设距离S3,且第三预设距离S3大于第二预设距离S2,这样便能使更多的阳光射向第二阳光平台30,以及更多的阳光射向第三阳光平台40,因此降低了位于第二阳光平台30上方的第一阳光平台20对第二阳光平台30采光的影响,也降低了位于第三阳光平台40上方的第二阳光平台30对第三阳光平台40采光的影响;在阳光建筑主体10的竖直方向上依次设有多个这种建筑单元,且其中第四阳光平台50与第三阳光平台40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远大于第二阳光平台30与第三阳光平台40之间的距离,保证第四阳光平台50上能够射入更多的阳光,降低第三阳光平台40对第四阳光平台50采光的影响;在第一阳光平台20与第二阳光平台30之间以及第二阳光平台30与第三阳光平台40之间均设有连接机构,在阳光平台上还设有多根与阳光建筑主体10连接的斜拉索,加强阳光平台的承载能力,使得该阳光建筑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通过对各平台与阳光建筑主体之间的距离进行预设,使得降低位于上方的阳光平台对位于下方的阳光平台的采光影响,使建筑的受光面积和观光视角增大,让居住、办公、商务、会展、教育培训、文体、医疗、康养、建筑立体空间种植养殖、拍照以及停车等体验更佳。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该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具体是在阳光建筑主体10上设置有第一阳光平台20和第二阳光平台30,第一阳光平台20与第二阳光平台30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其中位于阳光建筑主体10同一层的第一阳光平台20有四个,且相邻两个第一阳光平台20之间呈垂直分布,位于阳光建筑主体10同一层的第二阳光平台30也有四个,且相邻两个第二阳光平台30之间也呈垂直分布,第一阳光平台20沿阳光建筑主体10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列,第二阳光建筑也沿阳光建筑主体10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列,同时第一阳光平台20与第二阳光平台30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即第一阳光平台20与第二阳光平台30在竖直方向上呈间隔排列,相邻的第一阳光平台20与第二阳光平台30之间呈四十五度角,使一层的第一阳光平台20与相邻一层的第二阳光平台30从俯视角度看下去,呈围绕阳光建筑主体10一圈排列,即第一阳光平台20的正上方同样是第一阳光平台20,但第一阳光平台20与位于所述第一阳光平台20的正上方的第一阳光平台20之间的距离则是两层阳光平台的距离,同理,第二阳光平台30的正上方同样是第二阳光平台30,但第二阳光平台30与位于所述第二阳光平台30的正上方的第二阳光平台30之间的距离则也是两层阳光平台的距离,距离的增加,使得更多的阳光能够照射到阳光平台上,且第一阳光平台20与第二阳光平台30之间呈四十五度夹角错位排列,所以使得第二阳光平台30不会影响到第一阳光平台20的采光,同样地,第一阳光平台20也不会影响到第二阳光平台30的采光,与实施例2相比较,本实施例在达到更好地此阿光效果的同时,也避免了延长阳光平台的长度,增强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2。

实施例4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该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具体是在阳光建筑主体10沿其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层第五阳光平台80,在阳光建筑主体10的每一层上均设有八个第五阳光平台80,其第五阳光平台80呈向上倾斜设置,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可设为十五至三十度,在第五阳光平台80远离阳光建筑主体10的一端上还设有一段与水平面平行的阳光站台81,便于游客在站台上进行更好地拍照,在第五阳光平台80和阳光站台81上均设有多根第一柔性连接机构71,其第一柔性连接机构71可采用斜拉索,该斜拉索的另一端则与井道固定连接,以固定第五阳光平台80和阳光站台81,其中第五阳光平台80与阳光站台81之间是一体成型结构,使其结构更加稳定,在相邻阳光站台81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机构63支撑连接,增加承重能力,且阳光站台81的长度远远小于第五阳光平台80的长度,以减少阳光站台81对第五阳光平台80采光的影响,图6中的箭头表示阳光,可以看出,倾斜设置的第五阳光平台80与平行设置的阳光平台相比,能够接收到更多的阳光,采光更好,保证游客们良好地阳光体验。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2。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该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具体是在阳光建筑主体10上环绕设有多个第六阳光平台82,且在沿阳光建筑主体10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层第六阳光平台82,该第六阳光平台82与阳光建筑主体10内部的井道固定连接,且在第六阳光平台82的两侧上设有多个第六柔性连接机构76,该第六柔性连接机构76采用斜拉索,在第六柔性连接机构76远离第六阳光平台82的一端穿过阳光建筑主体10外壁与井道表面固定连接,以此将第六阳光平台82固定稳定,对于井道以及第六阳光平台82均采用透光材料,使阳光能够透过井道和第六阳光平台82,保证位于上层的第六阳光平台82不会影响到位于下层的第六阳光平台82的采光,且也能增加阳光平台的可玩性,对于第六阳光平台82邻近井道的部分上,通常采光都比较差,但井道采用透光材料,便能够使阳光从井道处照射进来,保证第六阳光平台82邻近井道部分的采光良好,且井道使用透光材料,也使得井道处的观赏性提高,其中透光材料可以采用透光云石板或者亚克力透光云石板,其机械强度高、环保、抗老化以及安装方便等特点。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2。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该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具体是在阳光建筑主体10的周向方向上设有多层楼板,在每层楼板上均设有多个可旋转的阳光平台,相邻层的阳光平台呈交错设置,阳光平台根据阳光照射角度进行旋转,用于增大每层阳光平台的采光面积。阳光平台包括:第一阳光平台20、第二阳光平台30以及第三阳光平台40。电梯井11设置在阳光建筑主体10上,在电梯井11上环绕设置有多层圆环形楼板,其中上下楼板之间的距离相等。楼板包括第一楼板21、第二楼板32以及第三楼板41,第一楼板21为底层楼板,第三楼板41为顶层楼板,第二楼板32位于第一楼板21与第三楼板41之间,且第二楼板32沿电梯井11高度方向设置有多层,图中为方便表示,因此只作出了一层第二楼板32。第一楼板21、第二楼板32以及第三楼板41的结构均相同,每层楼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房间,其中包括餐厅、娱乐室、会议室以及休息室等等,可以实现居住、办公、商务、会展、教育培训、文体、医疗、康养等功能。

在第一楼板21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三个第一阳光平台20,每一层的第二楼板32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三个第二阳光平台30,第三楼板41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三个第三阳光平台40。三个相邻第一阳光平台20彼此之间间隔60°,每一层的三个第二阳光平台30彼此之间间隔60°,三个相邻第三阳光平台40彼此之间间隔60°。三个第一阳光平台20与相邻层的三个第二阳光平台30之间呈间隔交错设置,保证相邻的第二阳光平台30不会对第一阳光平台20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遮挡;相邻层的第二阳光平台30之间也呈间隔交错设置,保证位于上层的相邻层第二阳光平台30不会对位于下层的相邻层第二阳光平台30竖直方向采光产生遮挡;三个第三阳光平台40因为是最顶层的阳光平台,所以不会再受到上层平台的遮挡,便固定设置在第三楼板41上,以增强第三阳光平台4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第一楼板21沿其周向方向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22,在第一空腔22内朝向电梯井11中心的方向上还设置有基座37,在基座37上转动设置有两根加强筋38,呈上下设置,且加强筋38能够以电梯井11的竖直轴线为轴心围绕基座37做圆周运动,其加强筋38用于连接支撑第一阳光平台20,同时辅助第一阳光平台20围绕电梯井11进行旋转,也使得旋转更加稳定,保证人身安全。在第二楼板32沿其周向方向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31,在第二空腔31内朝向电梯井11中心的方向上也设置有基座37,在基座37上转动设置有两根加强筋38,两根加强筋38呈上下设置,且加强筋38能够以电梯井11的竖直轴线为轴心围绕基座37做圆周运动。该加强筋38用于连接和支撑第二阳光平台30,同时辅助第二阳光平台30围绕电梯井11进行旋转,也使得旋转更加稳定,保证人身安全。其中每一个基座37对应两根上下设置的加强筋38,每两根上下设置的加强筋38对应一个第二阳光平台30。在第二空腔31内沿其周向方向上还设置有齿条导轨36,齿条导轨36呈360°的环形。齿条导轨36上设有齿条33,齿条33可以在齿条导轨36上进行滑动,在齿条33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柔性连接机构72,第二柔性连接机构72远离齿条33的一端与第一阳光平台20连接,齿条33移动便可以带动第一阳光平台20移动。齿条33的内侧啮合连接有齿轮35,齿轮35的轴心又与电机34输出端固定连接,其中电机34固定在第二空腔31的内顶壁上。通过启动电机34,带动齿轮35转动,即可以带动齿条33在齿条33滑轨内进行啮合滑动,从而带动第一阳光平台20移动。齿条导轨36位于第二空腔31朝向电梯井11中心的方向上,且齿条导轨36在第二阳光平台30上的基座37与电梯井11之间,以避免第二阳光平台30的旋转移动与齿条33之间的移动产生干扰。其中齿条33与第二阳光平台30呈交错间隔设置,每一层有三个第二阳光平台30和三个齿条33,电机34固定位于齿条33一端与第二阳光平台30一端的交界处,当电机34带动齿轮35转动时,齿轮35便带动齿条33在齿条导轨36上滑动,齿条33的一端开始远离齿轮35,另一端开始接近齿轮35,在齿条33走过60°时,齿条33便从一端与齿轮35啮合转换到了其另一端与齿轮35啮合,此时再控制电机34进行反转,便又能够带动齿条33从一端与齿轮35啮合回复到另一端与齿轮35啮合的状态,即每一个齿条33沿齿条导轨36滑动的角度最大为60°,与齿条33连接的第一阳光平台20也就会沿着第一楼板21的周向方向进行最大为60°的移动。同样地,相邻层的第二阳光平台30也如上所述,通过上层的第二阳光平台30上的电机34、齿轮35、齿条33以及第二柔性连接机构72带动下层的第二阳光平台30在对应的第二空腔31内滑动。

在第三楼板41沿其周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三空腔42,其中第三阳光平台40的一端便固定设置在第三空腔42中。在第三空腔42内还设置有齿条导轨36以及可以在齿条导轨36上滑动的齿条33,齿条导轨36位于第三阳光平台40与电梯井11之间。在齿条导轨36底部连接有多根第三柔性连接机构73,第三柔性连接机构73的另一端与第二阳光平台30连接,对第二阳光平台30起到固定作用,同时也能够传递齿条33的移动,带动第二阳光平台30移动。齿条33内侧与齿轮35啮合,齿轮35的轴心与电机34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34固定在第二空腔31内顶壁上。通过电机34输出端带动齿轮35转动,齿轮35再带动齿条33沿齿条导轨36进行滑动,齿条33通过第三柔性连接机构73带动第二阳光平台30移动。齿轮35与电机34均固定位于齿条33的一端,齿轮35在转动时,齿条33便从一端与齿轮35啮合逐渐切换到另一端与齿轮35啮合,整个过程,齿条33走过的角度为60°。之后电机34再反转,便可以控制齿条33又沿齿条导轨36反向滑动60°,回到最初的位置。

电机34的正反转通过外部的总控制中心进行控制,总控制中心包含了多个控制线路,其中每一条控制线路单独控制一个电机34的正反转,保证在平台和控制线路均互不干扰的情况下,每层阳光平台的采光都能达到最大程度的采光。其中控制平台转动的依据是每日太阳从东升到西落,期间随着时间段的变化,太阳所照射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控制中心便根据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而设置好电机34的转速以及反向的时间,且又由于在同一季节太阳的东升西落时间基本都是一致的,所以该控制程序只需在每个季节设置一次便可,减少工作量,简单易实施。因为每个平台均是通过不同的控制线路进行单独控制的,所以其不仅可以根据太阳随时间变化的照射角度进行控制平台转动,其还会根据相邻层平台之间的遮挡影响进行控制平台转动,每个平台单独控制更有利于实现上述功能。除通过计算太阳随时间变化照射角度来进行控制平台旋转以外,还可以采用在每一层平台上均设置多个光线传感器,多个光线传感器分布在平台的四周,以用于判断平台各个位置是否有采光,然后通过整合各个传感器上的数据,判断出该平台最大采光面所需转动的角度,控制平台进行旋转。由于太阳的照射角度是缓慢变化的,所以平台转动也会非常缓慢,保证在平台上的人无法察觉到平台的转动,以免影响到人们的游玩体验。

具体地,第二柔性连接机构72和第三柔性连接机构73均优选拉索,其中每条拉索的长度根据齿条33连接处与阳光平台连接处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不同,保证每一条拉索均一直处于拉伸状态,以提高平台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首先,提前在总控制中心上设置好每一条阳光平台的控制线路,启动电机34,电机34带动齿轮35进行转动,齿轮35与齿条33啮合,齿轮35位置固定,齿条33便在齿条导轨36上滑动,继而通过连接机构带动阳光平台在空腔内进行滑动,保证尽可能多地阳光平台能够接收到阳光,且保证每个平台上自身的采光尽可能的多,减少上层阳光平台对下层阳光平台采光的影响。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对每一个阳光平台进行单独控制,围绕建筑主体进行旋转,根据上下相邻平台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阳光照射角度的关系,进行角度旋转,因为阳光照射角度是缓慢变化的,所以平台的旋转速度非常缓慢,以致于在平台上的人无法察觉,不会对人们的游玩、工作或者休息等造成任何不适的影响,且通过平台的旋转,使每层平台的采光尽可能地达到最大面积、观光视角也尽可能的增大,每一层还设有大楼板,大楼板上设有多个房间,让居住、办公、商务、会展、教育培训、文体、医疗、康养、建筑立体空间种植养殖、拍照以及停车等体验更佳。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
  • 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房生产线用旋转式转运平台
技术分类

0612011381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