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5:20


一种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喷墨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卷料膜材的印刷,有的采用丝网印刷工艺,需要制版,且丝网印刷过程中,需要先停止传输,打印完一个版面的图案后,再往下传输才能印刷下一个位置的图案,不能连续输出,更换图案需重新制版;还有的使用辊筒的凹版印刷工艺,也需要制版,制版成本高昂,且只能适用于卷材的印刷;再有一些采用数码喷墨工艺,但打印平面为曲面,只能应用于薄膜打印,无法使用于板材的印刷。

现有技术的数码喷墨打印的印刷精度和自动化程度相对丝网印刷工艺具有明显优势。

由于膜材卷料在平面的打印面的固定不方便,使用打印平面为平面的数码喷墨打印输出的制品质量不符合要求,使打印平面为平面的数码喷墨打印一直局限于板材类的打印介质的印刷。

因此,如何利用数码喷墨打印技术的优点兼容卷料膜材的印刷,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既能打印板材也可打印卷料,并且具有良好的印刷品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设有打印平台,打印平台的外侧面套装运送打印介质的传送带,打印平台的下方设有吸风平台,包括卷料收放机构、薄膜输送装置和板材输送机构;

所述板材输送机构包括进板平台和出板平台,所述进板平台和出板平台分别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的后方和前方;所述进板平台输送纸卡类或片材类的打印介质至所述传送带的顶面,进入所述打印平台并被所述吸附平台吸附于打印平面的所述传送带的顶面,经印刷后的纸卡类或片材类的所述打印介质继续由所述传送带输送至所述出板平台对外输出;

所述卷料收放机构包括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所述放卷装置安装于所述进板平台的上方,所述收卷装置安装于所述出板平台的上方;

所述薄膜输送装置包括贴膜单元和起膜单元,所述贴膜单元的左右两侧架装于所述打印平台的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起膜单元的左右两侧架装于所述打印平台的前端的左右两侧;

膜材卷料类的打印介质的卷料安装于所述放卷装置,所述放卷装置开卷输出薄膜,所述薄膜通过所述贴膜单元导入所述打印平台,并被所述吸风平台吸附于打印平面的所述传送带的顶面,经打印后的所述薄膜跟随所述传送带经过所述起膜单元导出至所述收卷装置卷收为卷料。

进一步的,所述贴膜单元包括第一安装底座、第一升降装置、第一导向辊和贴膜压辊;

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分别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的前端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相对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导向辊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相对的内侧面的顶部,两个所述贴膜压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辊位于所述贴膜压辊的上方,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带动所述贴膜压辊下降,所述贴膜压辊的下辊面贴近于所述打印平台的顶面;

所述起膜单元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的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起膜单元设有起膜压辊,所述起膜压辊的下辊面平齐于所述贴膜压辊的下辊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底座设有安装侧板;

所述安装侧板的中部设有椭圆形的避空腔,两个所述安装侧板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相对的内侧面,所述安装侧板的底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安装侧板的顶部沿打印运行方向朝前向斜上方延伸;

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导轨、气缸、气缸安装板、连接座和限位调节丝杆;

两个所述升降导轨分别靠近所述安装侧板的外侧面的前后两侧安装,所述连接座的前后两侧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所述升降导轨相对的内侧面;所述气缸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安装侧板的顶部,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气缸安装板的外侧面;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向下与所述连接座的顶端传动连接;

所述贴膜压辊的左右两端的任一端穿过所述避空腔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连接座;

所述气缸驱动两个所述连接座,带动所述贴膜压辊的左右两端在所述避空腔中上下移动;

两个所述限位调节丝杆安装于所述气缸的前后两侧,所述限位调节丝杆的下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座的顶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旋转侧板和第一加强辊;

两个所述第一旋转侧板的一端的外侧面分别可旋转地安装于两个所述气缸安装板相对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导向辊的左右两端可旋转地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旋转侧板的另一端的内侧面;

中空的所述第一加强辊的左右两端分别抵于两个所述第一旋转侧板的一端的相对的两个内侧面;

所述第一旋转侧板设有角度调节孔和安装调节孔;

多个所述安装调节孔从左至右贯穿所述第一旋转侧板的板面,多个所述安装调节孔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旋转侧板的板面,左右一一对应的两个所述安装调节孔为一组,每组的所述安装调节孔均可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导向辊的左右两端;

多个位于同一圆周的弧形的所述角度调节孔围绕于所述第一旋转侧板与所述第一加强辊的连接处的四周,所述角度调节孔可拆卸地安装于紧固件的一端,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气缸安装板;

所述第一安装底座还设有多个底座调节孔;

所述底座调节孔从上至下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多个所述底座调节孔分为两组并沿前后方向排列,所述底座调节孔内安装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的底端抵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的安装面。

进一步的,所述起膜单元还包括第二安装底座、第二升降装置、第二导向辊、第二加强辊和第二旋转侧板;

所述第二安装底座、所述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导向辊、所述起膜压辊、所述第二加强辊和第二旋转侧板的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所述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辊、所述贴膜压辊、第一加强辊和第一旋转侧板的结构一一对应地相同;

所述贴膜压辊通过与所述放卷装置对接的所述第一导向辊向所述打印平台引入待印刷的薄膜,所述起膜压辊通过与所述收卷装置对接的所述第二导向辊从所述打印平台向所述收卷装置导出已完成打印的所述薄膜。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化模块、多个升降吊笼和冷却系统;

多个所述升降吊笼间隔地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的上方,所述升降吊笼的下方安装有多个喷墨打印头;

所述固化模块包括初固化单元、加强固化单元和终固化单元;

所述初固化单元靠近所述喷墨打印头的运行前方安装,所述加强固化单元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升降吊笼之间,所述终固化单元安装于最后一个所述升降吊笼的运行前方;

所述初固化单元、所述加强固化单元和所述终固化单元均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打印运行方向排布的UV灯;所述UV灯向下照射于打印平面;

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水冷装置;

所述水冷装置包括多个冷水管,多个所述冷水管沿打印运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冷水管沿平行于打印运行方向排列,多个所述冷水管的顶面向上抵于并遮盖位于所述打印平台的所述传送带的底面;

所述冷水管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外界的冷水循环系统的输出口和输入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装置还包括吸风板、吸风腔、进水管和出水管;

多个所述吸风板沿打印运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冷水管和多个所述吸风板沿平行于打印运行方向相互间隔排列,所述吸风板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冷水管的外壁相连接,多个所述冷水管和多个所述吸风板的顶面向上抵于并遮盖位于所述打印平台的所述传送带的底面;多个所述冷水管和多个所述吸风板均位于所述吸风腔的顶部;

沿打印运行方向,所述吸风板的板面间隔排列有多个吸风孔,所述吸风孔向下与所述吸风腔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吸风腔的输出端与外界的抽风机的输入口相连通;

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位于所述冷水管的前后两端;所述进水管的输入端与外界的冷水循环系统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输出端与外界的冷水循环系统的输入口相连通;

所述进水管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进水管靠近所述冷水管的一侧,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水管的一端相连通;

所述出水管设有多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管靠近所述冷水管的一侧,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冷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冷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为方管,所述冷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面、所述出水管的顶面不高于所述吸风板的顶面,所述冷水管和所述吸风板的顶面抵于并大面积覆盖位于所述打印平台的所述传送带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吸风腔为所述吸风平台;

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风冷装置;

所述风冷装置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的输出端的下方,所述风冷装置相邻于所述吸风腔的前端设置,所述风冷装置包括冷却腔体、贯流风机、导风罩和冷风输入管;

所述冷风输入管的输出端向上与所述冷却腔体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冷风输入管的输入端与外界的空调器相连接输入冷却空气;

所述冷却腔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贯流风机,每个所述贯流风机的顶部的输出端朝上与对应的所述导风罩的底部相连通,所述贯流风机的侧面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冷却腔体的内腔与所述冷风输入管的输出端相连通;

所述导风罩的顶部向上延伸外露于所述冷却腔体的上方,所述导风罩的顶面设有多个导风口,多个所述导风口沿垂直于所述传送带运行的方向间隔排列,多个所述导风口靠近位于所述打印平台下方的所述传送带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多个导流板;

所述导流板安装于所述导风口的上方,所述导流板的左右两边和前边均向下延伸围闭所述导风口,所述导流板的左右两边和前边连接于所述导风罩的顶面,所述导流板的后边的底面与所述导风口的后边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流板的板面朝后斜向上方延伸;

多个所述导流板遮盖所述传送带的底面;

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板、密封条调节板和密封条;

两个所述固定连接板的内侧面分别安装于所述冷却腔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连接板的顶面用于固定于所述打印平台的前端的下方;

两个长条形的所述密封条调节板分别安装并遮盖于所述冷却腔体的前后两个端面的顶部,所述密封条调节板的内侧面的下半部抵于所述冷却腔体的前端面或后端面,所述密封条调节板的内侧面的上半部向外侧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密封条调节板可沿所述冷却腔体的前端面或后端面上下移动;

所述密封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密封条跟随所述密封条调节板上下移动;所述密封条的顶部与所述传送带的底面弹性相抵;

所述密封条的顶部设有向内侧延伸的遮档边;

所述遮档边的顶面与所述传送带的底面弹性相抵。

进一步的,靠近所述风冷装置的前端还设有前传动辊,所述前传动辊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的前端;

所述前传动辊设有电机、辊筒、减速机、调心滚子轴承、轴承套、扭力臂、扭力臂支撑柱、涨紧环和涨紧套;

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前传动辊的左端,所述电机的右端与所述减速机的左端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的右端与所述辊筒的左端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的右端与所述辊筒的左端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涨紧套匹配的抱紧连接结构;

两个所述调心滚子轴承的内侧面分别所述辊筒的左右两端的外侧面,所述调心滚子轴承的外侧面套装于所述轴承套;两个所述轴承套架装于所述打印平台的前端;

一个所述扭力臂的上端支撑所述减速机的底部,另一所述扭力臂的上端支撑位于所述辊筒的左端的所述轴承套的底部,两个扭力臂的后边均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的下方;

所述扭力臂支撑柱安装于两个所述扭力臂的底部之间,所述扭力臂支撑柱的右端与支撑所述轴承套的所述扭力臂的底部连接,所述扭力臂支撑柱的左端穿过支撑所述减速机的另一所述扭力臂的底部,所述涨紧环的内侧面套装于所述扭力臂支撑柱的左端外侧面,所述涨紧环的外侧面抵于另一所述扭力臂的底部;

所述传送带从上方绕过所述辊筒的上辊面、前辊面和下辊面之后进入所述风冷装置的上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既可以印刷板材类的打印介质,又可以打印膜材卷料类的打印介质,还均可通过吸风平台使打印介质吸附于打印平面的传送带的顶面,不仅兼容性好,还具有良好的打印质量;此外,设有的冷却系统,可持续冷却传送带的底面和顶面,确保打印介质不会在打印过程中受热变形,并可稳定打印墨水的固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的整体结构的前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的贴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的贴膜单元处于上工位时的薄膜走向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的贴膜单元处于下工位时的薄膜走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的起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的起膜单元运行时的薄膜走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的水冷装置的俯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的水冷装置的冷却水循环回路的水流径向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的风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的风冷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的前传动辊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卷料收放机构1;薄膜输送装置2;打印平台3;板材输送机构4;薄膜5;传送带6;冷却系统7;固化模块8;吸附平台9;升降吊笼10;放卷装置11;收卷装置12;喷墨打印头101;贴膜单元21;起膜单元22;进板平台41;出板平台42;前传动辊61;水冷装置71;风冷装置72;初固化单元81;加强固化单元82;终固化单元83;第一安装底座211;第一升降装置212;第一导向辊213;贴膜压辊214;第一加强辊215;第一旋转侧板216;第二安装底座221;第二升降装置222;第二导向辊223;第二加强辊225;第二旋转侧板226;底座调节孔2110;安装侧板2111;避空腔21111;升降导轨2121;气缸2122;气缸安装板2123;连接座2124;限位调节丝杆2125;角度调节孔2161;安装调节孔2162;

冷水管711;进水管712;吸风板713;出水管714;出水口7121;吸风孔7131;进水口7171;冷却腔体721;贯流风机722;导风罩723;固定连接板724;密封条调节板725;密封条726;冷风输入管727;导流板728;导风口7231;安装槽7251;遮档边72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3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一种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设有打印平台3,打印平台3的外侧面套装运送打印介质的传送带6,打印平台3的下方设有吸风平台9,包括卷料收放机构1、薄膜输送装置2和板材输送机构4;

所述板材输送机构4包括进板平台41和出板平台42,所述进板平台41和出板平台42分别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后方和前方;所述进板平台41输送纸卡类或片材类的打印介质至所述传送带6的顶面,进入所述打印平台3并被所述吸附平台9吸附于打印平面的所述传送带6的顶面,经印刷后的纸卡类或片材类的所述打印介质继续由所述传送带6输送至所述出板平台42对外输出;

所述卷料收放机构1包括放卷装置11和收卷装置12,所述放卷装置11安装于所述进板平台41的上方,所述收卷装置12安装于所述出板平台42的上方;

所述薄膜输送装置2包括贴膜单元21和起膜单元22,所述贴膜单元21的左右两侧架装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起膜单元22的左右两侧架装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前端的左右两侧;

膜材卷料类的打印介质的卷料安装于所述放卷装置11,所述放卷装置11开卷输出薄膜5,所述薄膜5通过所述贴膜单元2导入所述打印平台3,并被所述吸风平台9吸附于打印平面的所述传送带6的顶面,经打印后的所述薄膜5跟随所述传送带6经过所述起膜单元22导出至所述收卷装置1卷收为卷料。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所述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既可以印刷板材类的打印介质,又可以打印膜材卷料类的打印介质,还均可通过吸风平台9使打印介质吸附于打印平面的传送带6的顶面,不仅兼容性好,还具有良好的打印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贴膜单元21包括第一安装底座211、第一升降装置212、第一导向辊213和贴膜压辊214;

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底座211分别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前端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升降装置212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底座211相对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导向辊213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底座211相对的内侧面的顶部,两个所述贴膜压辊2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升降装置2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辊213位于所述贴膜压辊214的上方,所述第一升降装置212带动所述贴膜压辊214下降,所述贴膜压辊214的下辊面贴近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顶面;

所述起膜单元22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起膜单元22设有起膜压辊324,所述起膜压辊324的下辊面平齐于所述贴膜压辊214的下辊面。

如图1-2所示,打印平台3的外侧面套装有输送薄膜5的传送带6,打印平台2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收卷装置12和放卷装置11,待印刷的薄膜卷料安装在放卷装置11,薄膜5从放卷装置11输出,然后薄膜5从第一导向辊213的上方绕过第一导向辊213的上辊面和前辊面,再由贴膜压辊214的上方绕过贴膜压辊214的后辊面和下辊面进入打印平台3,在打印平台3经过打印的薄膜5,从打印平台3的前端进入起膜压辊324的下方,然后绕过起膜压辊324的下辊面和前辊面输入至收卷装置12;贴膜压辊214的下辊面和起膜压辊324的下辊面均贴近打印平台3的顶面(即打印平面),通过安装在打印平台3的下方的吸风平台的吸附,薄膜5展平并贴附在传送带6的表面向前运行,可有效保障薄膜5连续印刷的图案质量。

通过第一升降装置212还可以调整贴膜压辊214的下辊面与打印平台3的顶面所在平面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厚度的膜材的印刷,并且可通过第一升降装置212将贴膜压辊214升高离开打印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底座211设有安装侧板2111;

所述安装侧板2111的中部设有椭圆形的避空腔21111,两个所述安装侧板2111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底座211相对的内侧面,所述安装侧板2111的底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211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安装侧板2111的顶部沿打印运行方向朝前向斜上方延伸;

所述第一升降装置212包括升降导轨2121、气缸2122、气缸安装板2123、连接座2124和限位调节丝杆2125;

两个所述升降导轨2121分别靠近所述安装侧板2111的外侧面的前后两侧安装,所述连接座2124的前后两侧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所述升降导轨2121相对的内侧面;所述气缸安装板2123安装于所述安装侧板2111的顶部,所述气缸2122安装于所述气缸安装板2123的外侧面;所述气缸2122的输出端向下与所述连接座2124的顶端传动连接;

所述贴膜压辊214的左右两端的任一端穿过所述避空腔21111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连接座2124;

所述气缸2122驱动两个所述连接座2124,带动所述贴膜压辊214的左右两端在所述避空腔21111中上下移动;

两个所述限位调节丝杆2125安装于所述气缸2122的前后两侧,所述限位调节丝杆2125的下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座2124的顶部。

如图2所示,通过控制气缸2122的行程,即可控制贴膜压辊214的左右两端的位置,从而控制贴膜压辊214的下辊面与打印平面之间的间距。

如图2所示,薄膜5与打印平面贴近且平整,喷墨打印头10101降低并尽可能地靠近打印平面,可进一步提高打印的精度,通过限位调节丝杆2125可以精确地微调贴膜压辊214与打印平面之间的间距,从而满足高精度的印刷质量的性能要求。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旋转侧板216和第一加强辊215;

两个所述第一旋转侧板216的一端的外侧面分别可旋转地安装于两个所述气缸安装板2123相对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导向辊213的左右两端可旋转地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旋转侧板216的另一端的内侧面;

中空的所述第一加强辊215的左右两端分别抵于两个所述第一旋转侧板216的一端的相对的两个内侧面;

所述第一旋转侧板216设有角度调节孔2161和安装调节孔2162;

多个所述安装调节孔2162从左至右贯穿所述第一旋转侧板216的板面,多个所述安装调节孔2162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旋转侧板216的板面,左右一一对应的两个所述安装调节孔2162为一组,每组的所述安装调节孔2162均可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导向辊213的左右两端;

多个位于同一圆周的弧形的所述角度调节孔2161围绕于所述第一旋转侧板216与所述第一加强辊215的连接处的四周,所述角度调节孔2161可拆卸地安装于紧固件的一端,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气缸安装板2123;

所述第一安装底座211还设有多个底座调节孔2110;

所述底座调节孔2110从上至下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底座211,多个所述底座调节孔2110分为两组并沿前后方向排列,所述底座调节孔2110内安装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的底端抵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211的安装面。

如图2-4所示,推动第一旋转侧板216的另一端可带动第一导向辊213沿第一旋转侧板216的一端与气缸安装板2123连接的中心点360度旋转,以此可调整第一导辊213的轴心和贴膜压辊214的轴心的连线与打印平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调整薄膜5与贴膜压辊214的辊面贴合所包覆的圆周角的角度(即俗称的包角),薄膜5与贴膜压辊214的辊面的包角越大,薄膜5与贴膜压辊214的辊面的接触面积越大,薄膜5的铺展的平整度越高,打印过程中薄膜5越不容易起皱,从而可通过调整所述包角以提高薄膜5的平整度和打印精度。

图3中的贴膜压辊214处于上工位,此时薄膜5被引入所述薄膜输送装置进行安装,贴膜压辊214远离打印平面的上方,且位于相对较高的位置。

图4中的贴膜压辊214处于下工位,贴膜压辊214的下辊面与打印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薄膜5贴附于打印平面。

如图2-4所示,在两个第一旋转侧板216之间安装第一加强辊215,并使第一加强辊215的左右两端从内侧抵于两个第一旋转侧板216的一端的两个内侧面,不仅可以提高整个的所述薄膜输送装置2的结构刚性,还可以提高第一旋转侧板216和贴膜压辊214的运行平稳性。

中空的第一加强辊215的内部还以用于穿管,可方便两侧的气缸的供气管路和线缆的布置和连接。

如图2-3所示,将第一导向辊213安装在不同组的两个安装调节孔2162,可使第一导向辊213具有不同的旋转半径,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通过角度调节孔2161和安装在其中的紧固件,可锁定第一旋转侧板216的一端,从而锁定第一导向辊213与贴膜压辊214的相对位置,进而锁定薄膜5在贴膜压辊214的辊面的包角。

如图2-3所示,通过旋转安装底座调节孔2110内的丝杆,可调整的第一安装底座211与打印平面的相对位置,从而微调贴膜压辊214与打印平面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起膜单元22还包括第二安装底座221、第二升降装置222、第二导向辊223、第二加强辊225和第二旋转侧板226;

所述第二安装底座221、所述第二升降装置222、所述第二导向辊223、所述起膜压辊324、所述第二加强辊225和第二旋转侧板226的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211、所述第一升降装置212、所述第一导向辊213、所述贴膜压辊214、第一加强辊215和第一旋转侧板216的结构一一对应地相同;

所述贴膜压辊214通过与所述放卷装置11对接的所述第一导向辊213向所述打印平台3引入待印刷的薄膜5,所述起膜压辊324通过与所述收卷装置12对接的所述第二导向辊223从所述打印平台3向所述收卷装置12导出已完成打印的所述薄膜5。

如图5-6所示,起膜单元22包括与贴膜单元21的部件结构相同的第二安装底座221、第二升降装置222、第二导向辊223、第二加强辊225和第二旋转侧板226,通过起膜单元22中的第二导向辊223和贴膜压辊214调节输出的已完成打印的薄膜5与打印平台3的间隙,以及第二导向辊223与薄膜5的包角,可间接调整薄膜5贴附于贴膜压辊214的拉力,避免该拉力过大,可有效避免薄膜5变形,从而保障使用所述用于数码喷墨打印机的薄膜输送装置的喷墨打印机的打印质量。

优选第一导向辊213和贴膜压辊214为橡胶辊,表面有弹性均有较好的摩擦力,使薄膜5能充分展平于第一导向辊213和贴膜压辊214的辊面,有效防止贴附于传送带6的薄膜5发生起皱现象。

优选第二导向辊223和起膜压辊324的辊面为铝合金或其它的合金辊材质,表面相比橡胶辊更为光滑,更不容易磨损对打印后的图案,有利于保障输出的制品质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化模块8、多个升降吊笼10和冷却系统7;

多个所述升降吊笼10间隔地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上方,所述升降吊笼10的下方安装有多个喷墨打印头101;

所述固化模块8包括初固化单元81、加强固化单元82和终固化单元83;

所述初固化单元81靠近所述喷墨打印头101的运行前方安装,所述加强固化单元82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升降吊笼10之间,所述终固化单元83安装于最后一个所述升降吊笼10的运行前方;

所述初固化单元81、所述加强固化单元82和所述终固化单元6均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打印运行方向排布的UV灯;所述UV灯向下照射于打印平面;

所述冷却系统7包括水冷装置71;

所述水冷装置71包括多个冷水管711,多个所述冷水管711沿打印运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冷水管711沿平行于打印运行方向排列,多个所述冷水管711的顶面向上抵于并遮盖位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所述传送带6的底面;

所述冷水管71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外界的冷水循环系统的输出口和输入口相连通。

如图1和7-9所示,本发明的所述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初固化单元81、加强固化单元82和终固化单元6均包括多个向下照射于打印平面的UV灯,打印在薄膜5表面的墨水分段受热并逐步固化,从而获得良好的打印质量,打印期间传送带6的表面被UV灯照射后持续受热,如不及时冷却传送带6,并持续阻止传送带6的整体温度上升,将导致传送带6受热变形,本发明的冷水管711中有流动的循环冷却水,可以通过冷水管711的管壁与传送带6的底面持续进行热交换,从而避免传送带6受热变形,进而避免打印介质受热变形,还可避免打印墨水固化过快,确保制品的打印精度,因此,本发明的所述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既具有良好的固化效率又能避免传送设施和打印介质的受热变形,具有较好的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装置71还包括吸风板713、吸风腔、进水管712和出水管714;

多个所述吸风板713沿打印运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冷水管711和多个所述吸风板713沿平行于打印运行方向相互间隔排列,所述吸风板713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冷水管711的外壁相连接,多个所述冷水管711和多个所述吸风板713的顶面向上抵于并遮盖位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所述传送带6的底面;多个所述冷水管711和多个所述吸风板713均位于所述吸风腔的顶部;

沿打印运行方向,所述吸风板713的板面间隔排列有多个吸风孔7131,所述吸风孔7131向下与所述吸风腔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吸风腔的输出端与外界的抽风机的输入口相连通;

所述进水管712和所述出水管714分别位于所述冷水管711的前后两端;所述进水管712的输入端与外界的冷水循环系统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出水管714的输出端与外界的冷水循环系统的输入口相连通;

所述进水管712设有出水口7121,所述出水口7121位于所述进水管712靠近所述冷水管711的一侧,所述出水口7121与所述冷水管711的一端相连通;

所述出水管714设有多个进水口7171,所述进水口7171位于所述出水管714靠近所述冷水管711的一侧,所述进水口7171与所述冷水管711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冷水管711、所述进水管712和所述出水管714均为方管,所述冷水管711、所述进水管712的顶面、所述出水管714的顶面不高于所述吸风板713的顶面,所述冷水管711和所述吸风板713的顶面抵于并大面积覆盖位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所述传送带6的底面。

如图1和7-9所示,本发明的所述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不仅包括冷水管711,还包括与抽风机相连通的多个吸风孔7131,通过吸风孔7131可有效加强传送带6底面的空气对流,进一步提升传送带6的冷却降温效果,还可以通过吸风孔7131对位于打印平台3的打印介质产生吸附力,使打印介质贴附于传送带6的上表面,从而提高打印过程中的打印介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打印的精度。

相较于直接在传送带6的表面上抹水的降温方式,本发明的水冷装置71所使用的水冷及风冷的冷却降温方式不会直接在传送带6表面残留有水,可避免残留的水通过传送带6的吸风孔渗漏到传动设备,避免因此导致传动设备的皮带打滑,进而避免影响打印精度。

如图7-9所示,通过与外界的冷水循环系统的输出口相连通的进水管712和出水管714,可以使每个冷水管711过的快速流动的循环冷却水,从而确保所述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对传送带6的冷却效果。

如图7和9所示,冷水管711、进水管712和出水管714均采用方管,且冷水管711、进水管712、出水管714和吸风板713的顶面平齐形成一个水平面,并与传送带6的底面抵贴,可最大化地扩大所述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与传送带6的接触面积,使传送带6获得更佳的冷却效果。

如图8所示的是另一种实施方式,多个所述冷水管711排布为由左至右的三个冷却水循环回路,每个冷却水循环回路分别与外界的冷水循环系统相连通,各自形成一个循环流,其中中部的冷却水循环回路的行程长度只有其它的回路的行程长度的一半,因此,中部区域的传送带6相对具有更好的冷却水降温效果。

由于位于中部区域的传送带6与周围的空间没有接触,热量相对更难扩散,传送带6中部区域的热量和温度偏高,故此,按照上述方法,缩短位于中部区域的冷却水循环回路的行程长度,可更有利于改善传送带6中部区域的热量和温度偏高状况下的冷却速度。

中心区域的冷却水循环回路的水路现场行程短,而越远离中心区域的冷却水循环回路的水路现场行程较长,这种设置能够让整个打印平台3的传送带6的温度分布更加均衡,避免打印介质,尤其是薄膜材质的打印介质,因受热不均而起皱,从而避免打印质量受到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吸风腔为所述吸风平台9;

所述冷却系统7还包括风冷装置72;

所述风冷装置72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输出端的下方,所述风冷装置72相邻于所述吸风腔的前端设置,所述风冷装置72包括冷却腔体721、贯流风机722、导风罩723和冷风输入管727;

所述冷风输入管727的输出端向上与所述冷却腔体721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冷风输入管727的输入端与外界的空调器相连接输入冷却空气;

所述冷却腔体721内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贯流风机722,每个所述贯流风机722的顶部的输出端朝上与对应的所述导风罩723的底部相连通,所述贯流风机722的侧面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冷却腔体721的内腔与所述冷风输入管727的输出端相连通;

所述导风罩723的顶部向上延伸外露于所述冷却腔体721的上方,所述导风罩723的顶面设有多个导风口7231,多个所述导风口7231沿垂直于所述传送带6运行的方向间隔排列,多个所述导风口7231靠近位于所述打印平台3下方的所述传送带6的底面。

如图1所示,将所述水冷装置71与吸附平台9结合,既能使承印物(即打印介质)吸附于传送带6上,同时也能在传送承印物的过程中冷却传送带6,对现有技术的设备改造的成本更低,通用性更好。

如图1和10-12所示,在打印平台3的输出端设有终固化单元8,终固化单元8的作用是使所打印的最终图案能够完全固化,因此其包括的多个UV灯的功率都很高,此时的传送带6已经走出了水冷装置71的工作区域,需要通过打印平台3的输出端的下方风冷装置72冷却传送带6,以免传送带6的表面温度不断升高,传送带6离开打印平台3的前端,通过前传动辊的前辊面翻转向后运行,进入所述冷风装置72的上方;当本发明的所述风冷装置72中的贯流风机722不开启时,冷却腔体721的内腔与导风罩723不连通,冷却腔体721的内腔经冷风输入管727不断输入外界的空调器制出的冷却空气,冷却腔体721储存有温度明显低于外界的冷空气;当贯流风机722开启时,经过导风口7231输出的冷却风可迅速降低位于打印平台3下方的传送带6的底面的温度,经冷却的传送带6通过后传动辊再次回到打印平台3的上方并进入打印平面时,传送带6的顶面是之前在所述冷风装置上方的所述传送带6的底面,已经获得冷却降温,可避免与传送带6接触的薄膜受热变形起皱,还可避免打印墨水固化过快,因此本发明的所述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既具有良好的固化效率又能避免传送设施和打印介质的受热变形,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

贯流风机722具有体积小、流量大的特点,而且贯流风机722设置于离传送带6较近的位置,所述风冷装置72与传送带6之间的冷却风的风速大,因此具有较强的冷却能力,经过冷却腔体721的内腔蓄冷后的冷空气,进一步加强了所述风冷装置72的冷却效率,使得传送带6能够迅速冷却。

本发明的固化模块分为初固化单元81、加强固化单元82以及终固化单元83,每个固化单元都采用了UV灯:初固化单元81安装于喷头底板上,每个喷头均对应一个初固化单元的UV灯,并且两者距离很近,能够极大限度的限制每个墨点在接触基材表面后的扩散程度,具有很高的打印精度。初固化单元的UV灯的功率很小,只是为了提高打印精度,而不会使图案完全固化。加强固化单元82则设置在各个颜色通道之后,加强固化单元82的UV灯的功率的功率一般也不会太高,目的是使对应颜色的图案既达到半固化状态,又能跟后面所打印的颜色互融,产生叠色的效果。终固化单元83为单个或多个固化单元组,其采用UV灯的功率很高,目的是使所打印的最终图案能够完全固化。

进一步的,所述风冷装置72还包括多个导流板728;

所述导流板728安装于所述导风口7231的上方,所述导流板728的左右两边和前边均向下延伸围闭所述导风口7231,所述导流板728的左右两边和前边连接于所述导风罩723的顶面,所述导流板728的后边的底面与所述导风口7231的后边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流板728的板面朝后斜向上方延伸;

多个所述导流板728遮盖所述传送带6的底面;

所述风冷装置72还包括固定连接板724、密封条调节板725和密封条726;

两个所述固定连接板724的内侧面分别安装于所述冷却腔体721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连接板724的顶面用于固定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前端的下方;

两个长条形的所述密封条调节板725分别安装并遮盖于所述冷却腔体721的前后两个端面的顶部,所述密封条调节板725的内侧面的下半部抵于所述冷却腔体721的前端面或后端面,所述密封条调节板725的内侧面的上半部向外侧凹陷形成安装槽7251;所述密封条调节板725可沿所述冷却腔体721的前端面或后端面上下移动;

所述密封条726安装于所述安装槽7251,所述密封条726跟随所述密封条调节板725上下移动;所述密封条726的顶部与所述传送带6的底面弹性相抵;

所述密封条726的顶部设有向内侧延伸的遮档边7261;

所述遮档边7261的顶面与所述传送带6的底面弹性相抵。

如图1和10-12所示,本发明的所述风冷装置72,从导风口7231输出的冷却风经过导流板728的引导朝后并向斜上方吹送至传送带6的底面,传送带6从前向后移动,冷空气可跟随传送带6在导风罩723的顶部的范围内保持与传送带6进行热量交换,连续排列的多个导流板728导出的冷却风叠加并持续与传送带6进行热量交换,因此比用导风口7231直接向上吹冷风的冷却方式的作用时间更长,效果更佳。

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冷却腔体721的顶部设有三组导流板728,对应配套设置有三个贯流风机722和三个导风罩723。

如图10-12所示,通过两个固定连接板724将所述风冷装置72的左右两端固定在打印平台3的前端的下方,使所述风冷装置具有更好的安装稳定性,运行更为平稳。

通过密封条726的顶部与所传送带6的底面弹性相抵,可遮盖冷却风从冷却腔体721的顶部与传送带6的底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减缓冷却风快速从冷却腔体721的顶部与传送带6的底面之间的间隙流失,使冷却风维持更长的冷却时间,进而提高所述风冷装置的冷却效率。

如图12所示,内侧延伸的遮档边7261可进一步缩小冷却腔体721的顶部与传送带6的底面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减缓冷却风的流失,进而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数码喷墨打印机的风冷装置的冷却效率。

还有一种实施方式,当环境温度较高,尤其是夏天时,可在打印平台3的输出端和输入端都安装一个所述风冷装置72,使在传送带6在进入打印平面之前得到更为充分的冷却,确保与传送带6的顶面接触的薄膜不会受热变形,并避免打印墨水固化过快,进而确保使用所述冷风装置3的数码喷墨打印机的打印精度。

进一步的,靠近所述风冷装置72的前端还设有前传动辊61,所述前传动辊61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前端;

所述前传动辊61设有电机610、辊筒611、减速机612、调心滚子轴承613、轴承套614、扭力臂615、扭力臂支撑柱616、涨紧环617和涨紧套618;

所述电机610位于所述前传动辊61的左端,所述电机610的右端与所述减速机612的左端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612的右端与所述辊筒611的左端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612的右端与所述辊筒611的左端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涨紧套618匹配的抱紧连接结构;

两个所述调心滚子轴承613的内侧面分别所述辊筒611的左右两端的外侧面,所述调心滚子轴承613的外侧面套装于所述轴承套614;两个所述轴承套614架装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前端;

一个所述扭力臂615的上端支撑所述减速机612的底部,另一所述扭力臂615的上端支撑位于所述辊筒611的左端的所述轴承套614的底部,两个扭力臂615的后边均安装于所述打印平台3的下方;

所述扭力臂支撑柱616安装于两个所述扭力臂615的底部之间,所述扭力臂支撑柱616的右端与支撑所述轴承套614的所述扭力臂615的底部连接,所述扭力臂支撑柱616的左端穿过支撑所述减速机612的另一所述扭力臂615的底部,所述涨紧环617的内侧面套装于所述扭力臂支撑柱616的左端外侧面,所述涨紧环617的外侧面抵于另一所述扭力臂615的底部;

所述传送带6从上方绕过所述辊筒611的上辊面、前辊面和下辊面之后进入所述风冷装置72的上方。

如图1和13所示,打印平台3的下方安装有吸风平台9,吸风平台9运行时,传送带6的下方是负压区域,大气压会对传送带6产生较大的压力,由于吸风区域面积大,极大地增加了辊筒611承受的张力,以及电机610和减速机612的负载,减速机612的右端与辊筒611的左端的连接处设有与涨紧套618配合的抱紧连接结构,使用涨紧套618配合的抱紧连接结构相比于用螺丝或螺杆的连接结构具有更高的扭矩传递效率,使辊筒611的受力更均匀,运行更平稳,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调心滚子轴承613的力学性能更好,使用寿命长,相较于带座轴承节省安装空间,结构更紧凑。

竖直安装的扭力臂支撑柱616和扭力臂615的支撑结构,可有效提高减速机612和辊筒611的连接稳定性,减少振动,有利于提高打印的质量。

扭力臂615竖直安装,且其固定支点位于电机610和减速机612的重心的下方,可防止减速机612的外壳旋转,能分解电机610及减速机612的重力力矩,增强整个传动结构的强度。

综上所述,如图1-13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可兼容薄膜打印的数码喷墨打印系统,既可以印刷板材类的打印介质,又可以打印膜材卷料类的打印介质,还均可通过吸风平台9使打印介质吸附于打印平面的传送带6的顶面,不仅兼容性好,还具有良好的打印质量;此外,设有的冷却系统,可持续冷却传送带6的底面和顶面,确保打印介质不会在打印过程中受热变形,并可稳定打印墨水的固化效果。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OLED喷墨打印装置及对基板进行喷墨打印的方法
  • 一种喷墨打印方法及喷墨打印装置
  • 一种用于数码喷墨打印转移印花薄膜烘干装置
  • 一种用于数码喷墨打印水转移印花薄膜(PVA)烘干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08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