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基本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滤波器、调谐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是一种电路元件。当电流通过线圈后,在线圈中形成磁场感应,感应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电流来抵制通过线圈中的电流。它是描述由于线圈电流变化,在本线圈中或在另一线圈中引起感应电动势效应的电路参数。电感作为一种低噪声无源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滤波器、一些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电路设计中。

相关技术中,虽然电感具有调谐功能,但由于存在面积过大等问题,很少被应用于频率调谐,同时对于需要多个电感的应用场景(例如,阻抗匹配电路、源简并电感式的LNA),也存在面积过大、成本较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电感、滤波器、放大器、调谐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及电子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所述电感包括:

开关选择阵列、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线圈的一端为目标电感的外部端口,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线圈的两端、及所述第三线圈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开关选择阵列耦接;

所述开关选择阵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之间的连接方式,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器,包括由电容、电阻及上述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放大器,包括由电容、晶体管及上述电感组成的放大电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谐电路,包括上述电感。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阻抗匹配电路,包括容性元件、以及与所述容性元件连接的可调节电路,所述可调节电路中包括上述电感。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电感。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包括磁芯、开关选择阵列、及从内到外依次围绕所述磁芯排布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线圈的一端为所述电感的外部端口,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线圈的两端、及所述第三线圈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开关选择阵列耦接;所述开关选择阵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之间的连接方式,以生成目标电感。这样,一方面,通过由内到外依次排布多个线圈,可以大大降低电感的面积,从而可以降低电感的成本,进而使得电感可以应用于频率调谐电路、集成度更高的射频电路等场景中;另一方面,通过开关选择阵列控制多个线圈的连接方式,以生成不同感值的目标电感,可以提高电感的灵活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拓宽电感的使用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电感的频率调谐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公开。

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是一种电路元件。当电流通过线圈后,在线圈中形成磁场感应,感应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电流来抵制通过线圈中的电流。它是描述由于线圈电流变化,在本线圈中或在另一线圈中引起感应电动势效应的电路参数。电感作为一种低噪声无源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滤波器、一些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电路设计中。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数据传输速率大幅度提升,在射频集成电路中,信号的载波频率提升至6吉赫兹(GHz),对电感的感值要求减小,大概在1nH(纳亨)左右的量级,使得越来越多的电路设计选择将电感集成于芯片上以提高芯片集成度。

而对于大多数阻抗匹配、滤波器等频率选择性电路设计,频率调谐通常都会通过添加可编程电容阵列来实现,但是在芯片制造过程中,电容产生的容值偏差会高达±20%。相关技术中,虽然电感同样具有调谐作用,但是却极少被用于频率调谐,这是由于电感过大面积的劣势造成的。目前的可调谐电感基本上是由多个电感串并联组成的,而多个电感的面积显然是不能被接受的。同时,对于阻抗匹配电路和常用的源简并电感式的LNA等场景中,通常需要多个电感,而多个电感又存在面积过大、成本过高等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一方面,通过由内到外依次排布多个线圈,可以大大降低电感的面积,从而可以降低电感的成本,进而使得电感可以应用于频率调谐电路、集成度更高的射频电路等场景中;另一方面,通过开关选择阵列控制多个线圈的连接方式,以生成不同感值的目标电感,可以提高电感的灵活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拓宽电感的使用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感10包括:

开关选择阵列11、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其中,所述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和所述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为目标电感的外部端口,所述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所述第二线圈13的两端(131及132)、及所述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均与所述开关选择阵列11耦接;

所述开关选择阵列1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线圈12、所述第二线圈13和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方式,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

这里,该开关选择阵列11中包括至少一个开关。开关可以是任意能够实现开断功能的器件。例如,开关元件、晶体管等。在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确定开关的实现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

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导线绕组。在实施时,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第三线圈14的形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圆形、矩形、六边形、八边形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11、第二线圈12、及第三线圈13中的参数不同。其中,该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感量、阻抗、圈数、截面积等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与所述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与所述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与所述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相对设置。这样,通过将不同线圈的端口相对设置,可以降低电感的面积,从而可以降低电感的成本,进而使得电感可以应用于频率调谐电路、射频电路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线圈13的一部分被包围在所述第三线圈14之内,所述第一线圈12被包围在所述第二线圈13之内。这样,通过以包围的方式设置多个线圈,可以降低电感的面积,从而可以降低电感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电感呈平面螺旋结构。其中,该平面螺旋结构的螺旋圈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确定,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螺旋圈数用于定义平面螺旋结构的圈数,在实施时,该螺旋圈数可以是由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及第三线圈14围绕而成的,其中,第一线圈12包括至少0.5圈,第二线圈包括至少1圈,第三线圈包括至少0.5圈。例如,螺旋圈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2圈、2.5圈、3圈、3.5圈、4圈等。比如,在该螺旋圈数包括2圈的情况下,这2圈可以是由第一线圈12围成的0.5圈、第二线圈13围成的1圈、及第三线圈14围成的0.5圈。又比如,在该螺旋圈数包括3圈的情况下,这3圈是由第一线圈12围成的1圈、第二线圈13围成的1.5圈、及第三线圈14围成的0.5圈。还比如,在该螺旋圈数包括4圈的情况下,其中,这4圈是由第一线圈12围成的2.5圈、第二线圈13围成的1圈、及第三线圈14围成的0.5圈。

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该电感包括开关选择阵列11、第一线圈12、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其中,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和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为目标电感的外部端口,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及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均与开关选择阵列11耦接。该电感呈平面螺旋结构,该平面螺旋结构共包括由第一线圈12围成的0.5圈、第二线圈13围成的1圈、及第三线圈14围成的0.5圈的螺旋圈数。

图2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该电感包括开关选择阵列11、第一线圈12、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其中,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和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为目标电感的外部端口,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及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均与开关选择阵列11耦接。该电感呈平面螺旋结构,该平面螺旋结构共包括由第一线圈12围成的1.5圈、第二线圈13围成的1圈、及第三线圈14围成的0.5圈的螺旋圈数。

图2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C所示,该电感包括开关选择阵列11、第一线圈12、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其中,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和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为目标电感的外部端口,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及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均与开关选择阵列11耦接。该电感呈平面螺旋结构,该平面螺旋结构共包括由第一线圈12围成的2.5圈、第二线圈13围成的1圈、及第三线圈14围成的0.5圈的螺旋圈数。

图2D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D所示,该电感包括开关选择阵列11、第一线圈12、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其中,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和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为目标电感的外部端口,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及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均与开关选择阵列11耦接。该电感呈平面螺旋结构,该平面螺旋结构共包括由第一线圈12围成的3.5圈、第二线圈13围成的1圈、及第三线圈14围成的0.5圈的螺旋圈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同的螺旋圈数,目标电感的面积和感值均不同。在实施时,目标电感的面积和感值、与螺旋圈数呈正相关,即,螺旋圈数越多,面积会增加,同时电感值也会增加。这样,虽然目标电感的面积会增加,但是类比于同圈数的其它结构的电感,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电感的结构可以大大减小电感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选择阵列11,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线圈12及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串联,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其中,所述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连接所述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和/或,控制所述第一线圈12、所述第二线圈13及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依次串联,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其中,所述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及所述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线圈13;和/或,控制所述第一线圈12、所述第二线圈13和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形成互感,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

这里,通过开关选择阵列11可以控制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及第三线圈14的连接方式,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单电感模式、双电感模式等。

单电感模式表征该目标电感是一个可变电感值的电感。在实施时,该目标电感提供两个端口,即: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及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

例如,由第一线圈12和第三线圈14构成的一个电感,比如,该目标电感可以是由第一线圈12和第三线圈14之间串联所形成的电感。又例如,由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及第三线圈14构成的至少一种电感,比如,该目标电感可以是由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之间依次串联所形成的电感。

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该电感包括开关选择阵列11、第一线圈12、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其中,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和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为目标电感的外部端口,通过开关选择阵列11,控制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以使得第一线圈12与第三线圈14之间串联,以生成该目标电感。

图3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该电感包括开关选择阵列11、第一线圈12、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其中,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和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为目标电感的外部端口,通过开关选择阵列11,控制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连接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耦接、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以使得第一线圈12、第三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依次串联,以生成该目标电感。

图3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3C所示,该电感包括开关选择阵列11、第一线圈12、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其中,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和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为目标电感的外部端口,通过开关选择阵列11,控制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连接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耦接、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以使得第一线圈12、第三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依次串联,以生成该目标电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选择阵列11,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线圈12和所述第二线圈13之间、及所述第二线圈13和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均形成负耦合,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其中,所述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连接所述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所述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连接所述第三线圈13的另一端132;和/或,控制所述第一线圈12和所述第二线圈13之间、及所述第二线圈13和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均形成正耦合,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其中,所述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连接所述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所述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连接所述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

这里,负耦合表征两个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此时,这两个线圈形成的电感值最小,即:这两个线圈的电感值之差。例如,如图3B所示,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形成负耦合、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也形成负耦合。正耦合表征两个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此时,这两个线圈形成的电感值最大,即:这两个线圈的电感值之和。例如,如图3C所示,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形成正耦合、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也形成正耦合。

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之间、及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之间均形成负耦合,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和/或,控制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之间、及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之间均形成正耦合,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这样,利用不同线圈之间的多种耦合方式以生成不同的电感,可以提高电感的灵活度,使得电感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频率调谐电路中,从而可以拓宽电感的使用范围。

双电感模式表征该目标电感是由两个相互耦合的电感生成的。在实施时,该目标电感可以包括四个端口,即: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及从剩余的四个端中确定两个端。其中,剩余的四个端包括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及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例如,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之间串联生成第一电感,并与第三线圈14之间形成互感,以生成该目标电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电感的电流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即:两个电感之间可以形成正耦合及负耦合。在实施时,同一电感的电流方向不同,可以通过掉转该电感的两个端口就可以实现。例如,目标电感是由第二电感与第一线圈11之间形成互感而生成的,其中,第二电感是由第二线圈13及第三线圈14之间串联形成的。在第二电感表征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与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连接的情况下,此时,第二电感的电流方向是从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流向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在实施时,通过掉转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及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就可以实现第二电感的电流方向是从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流向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

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三线圈之间串联,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和/或,控制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及所述第三线圈之间依次串联,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和/或,控制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之间形成互感,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这样,通过控制多个线圈不同的连接方式以生成单电感或双电感,可以提高电感的灵活度,使得电感可以应用于频率调谐电路、多电感串并联电路等,从而可以进一步拓宽电感的使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选择阵列11,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线圈12与所述第二线圈13之间串联以形成第一电感,并控制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形成互感,以形成所述目标电感。

这里,目标电感是由两段电感之间形成互感而生成的,即:第一电感和第三线圈14。其中,第一电感是指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至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121-131)、或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至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121-132)。该目标电感包括四个端口,即: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第三线圈14的两端(141及142)、及第二线圈13中的一个端(131或1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选择阵列11,还用于以下至少之一:控制所述第一线圈12和所述第二线圈13之间形成负耦合,以生成所述第一电感;和/或,控制所述第一线圈12和所述第二线圈13之间形成正耦合,以生成所述第一电感。

这里,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之间形成负耦合,表征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反,即:将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与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连接。该目标电感是由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至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121-132)、与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至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141-142)这两段电感之间形成互感而生成的。该目标电感包括四个端口,即: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第三线圈14的两端(141及142)、及第二线圈13中的另一端132。

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之间形成正耦合,表征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同,即:将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与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连接。该目标电感是由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至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121-132)、与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至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141-142)这两段电感之间形成互感而生成的。该目标电感包括四个端口,即: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第三线圈14的两端(141及142)、及第二线圈13中的一端131。

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之间串联以生成第一电感,并控制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三线圈之间形成互感,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这样,一方面,通过控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不同的耦合方式来生成不同的电感,可以提高电感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通过第一电感和第三线圈之间形成互感以生成目标电感,不仅降低了电感的面积,而且还可以使得目标电感可以应用于多电感的串并联组合的电路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感的灵活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选择阵列11,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线圈13与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串联以形成第二电感,并控制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一线圈12之间形成互感,以形成所述目标电感。

这里,目标电感是由两段电感之间形成互感而生成的,即:第二电感和第一线圈12。其中,第二电感是指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至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131-141)、或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至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132-141)。该目标电感包括四个端口,即:第一线圈12的两端(121及122)、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及第二线圈13中的一个端(131或1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选择阵列11,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线圈13和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形成负耦合,以生成所述第二电感;和/或,控制所述第二线圈13和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形成正耦合,以生成所述第二电感。

这里,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之间形成负耦合,表征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反,即:将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与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连接。该目标电感是由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至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131-141)、与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至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121-122)这两段电感之间形成互感而生成的。该目标电感包括四个端口,即:第一线圈12的两端(121及122)、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及第二线圈13中的一端131。

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之间形成正耦合,表征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同,即:将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与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连接。该目标电感是由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至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132-141)、与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至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121-122)这两段电感之间形成互感而生成的。该目标电感包括四个端口,即:第一线圈12的两端(121及122)、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及第二线圈13中的另一端132。

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三线圈之间串联以生成第二电感,并控制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一线圈之间形成互感,以生成所述目标电感。这样,一方面,通过控制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之间不同的耦合方式来生成不同的电感,可以提高电感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通过第二电感和第一线圈之间形成互感以生成目标电感,不仅降低了电感的面积,而且还可以使得目标电感可以应用于多电感的串并联组合的电路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感的灵活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选择阵列11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

这里,第一开关的一端与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连接,第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连接。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一开关的开断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的连接,即:在第一开关闭合的情况下,第一线圈12连接第二线圈13,反之,在第一开关不闭合(打开)的情况下,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不连接(断开)。

第二开关的一端与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连接,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连接。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二开关的开断来控制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即:在第二开关闭合的情况下,第二线圈13连接第三线圈14,反之,在第二开关不闭合(打开)的情况下,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不连接(断开)。

第三开关的一端与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32连接,第三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连接。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三开关的开断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即:在第三开关闭合的情况下,第一线圈12连接第三线圈14,反之,在第三开关不闭合(打开)的情况下,第一线圈12与第三线圈14之间不连接(断开)。

图4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A所示,该电感包括开关选择阵列11、以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该开关选择阵列11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以及第三开关S3,其中:

第一开关S1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一开关S1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的连接;

第二开关S2的一端连接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二开关S2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

第三开关S3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三开关S3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闭合,且所述第三开关不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线圈12和所述第二线圈13之间、及所述第二线圈13和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均形成负耦合。

这里,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反,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之间的电流方向也相反,即: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及第三线圈13之间依次串联,生成该目标电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三开关闭合,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打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线圈12和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均形成正耦合。

这里,第一线圈12和第三线圈14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同,即:第一线圈12与第三线圈14之间串联,生成该目标电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开关闭合,且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均打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线圈12和所述第二线圈13之间形成负耦合以生成第一电感,且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形成互感。

这里,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反,即: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串联形成第一电感;第一电感与第三线圈14之间形成互感,以生成该目标电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均打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线圈13和所述第三线圈14之间形成负耦合以生成第二电感,且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一线圈12之间形成互感。

这里,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反,即: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串联形成第二电感;第二电感与第一线圈12之间形成互感,以生成该目标电感。

图4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4B所示,该电感包括第一端P1(对应于前述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第二端P2(对应于前述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线圈L1(对应于前述第一线圈12)、线圈L2(对应于前述第二线圈13)、线圈L3(对应于前述第三线圈14)、开关K1(对应于前述第一开关)、开关K2(对应于前述第二开关)、开关K3(对应于前述第三开关),其中,L1包括P1端和C2端(对应于前述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L2包括C1端(对应于前述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和C2端(对应于前述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L3包括P2端和C4端(对应于前述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

在K1闭合、K2闭合、K3打开的情况下,L1、L2及L3之间依次串联,其中,L1和L2之间形成负耦合、L2与L3之间也形成负耦合;

在K1打开、K2打开、K3闭合的情况下,L1及L3之间串联,其中,L1和L3之间形成正耦合;

在K1闭合、K2打开、K3打开的情况下,L1及L2之间串联形成第一电感,第一电感与L3之间形成互感,其中,L1和L2之间形成负耦合;

在K1打开、K2闭合、K3打开的情况下,L2及L3之间串联形成第二电感,第二电感与L1之间形成互感,其中,L2和L3之间形成负耦合。

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开关选择阵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这样,利用多个开关的开合来控制多个线圈的连接方式,以生成不同的单电感和双电感,可以提高电感的灵活度,使得电感可以应用于频率调谐、多电感的串并联电路等,从而可以进一步拓宽电感的使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选择阵列11还包括第四开关。

这里,第四开关的一端与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连接,第四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连接。在实施时,通过该第四开关的开断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的连接,即:在第四开关闭合的情况下,第一线圈12连接第二线圈13,反之,在第四开关不闭合(打开)的情况下,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不连接(断开)。

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该电感包括开关选择阵列11、以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该开关选择阵列11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以及第四开关S4,其中:

第一开关S1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一开关S1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的连接;

第二开关S2的一端连接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二开关S2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

第三开关S3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三开关S3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

第四开关S4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四开关S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通过该第四开关S4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均闭合,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均不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之间均形成正耦合。

这里,第一线圈12和第三线圈14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同,即:第一线圈12与第三线圈14之间串联,生成该目标电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仅所述第四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之间形成正耦合以生成第一电感,且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三线圈之间形成互感。

这里,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同,即: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串联形成第一电感;第一电感与第三线圈14之间形成互感,以生成该目标电感。

图5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5B所示,该电感包括第一端P1(对应于前述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第二端P2(对应于前述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线圈L1(对应于前述第一线圈12)、线圈L2(对应于前述第二线圈13)、线圈L3(对应于前述第三线圈14)、开关K1(对应于前述第一开关)、开关K2(对应于前述第二开关)、开关K3(对应于前述第三开关)及开关K4(对应于前述第四开关),其中,L1包括P1端和C2端(对应于前述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L2包括C1端(对应于前述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和C2端(对应于前述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L3包括P2端和C4端(对应于前述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

在K1闭合、K2闭合、K3打开、K4打开的情况下,L1、L2及L3之间依次串联,其中,L1和L2之间形成负耦合、L2与L3之间也形成负耦合;

在K1打开、K2打开、K3闭合、K4打开的情况下,L1及L3之间串联,其中,L1和L3之间形成正耦合;

在K1打开、K2闭合、K3打开、K4闭合的情况下,L1及L3之间串联,其中,L1和L3之间形成正耦合;

在K1闭合、K2打开、K3打开、K4打开的情况下,L1及L2之间串联形成第一电感,第一电感与L3之间形成互感,其中,L1和L2之间形成负耦合;

在K1打开、K2闭合、K3打开、K4打开的情况下,L2及L3之间串联形成第二电感,第二电感与L1之间形成互感,其中,L2和L3之间形成负耦合;

在K1打开、K2打开、K3打开、K4闭合的情况下,L1及L2之间串联形成第一电感,第一电感与L3之间形成互感,其中,L1和L2之间形成正耦合。

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开关选择阵列还包括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均闭合,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均不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之间均形成正耦合;在仅所述第四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之间形成正耦合以生成第一电感,且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三线圈之间形成互感。这样,利用第四开关的开合来控制多个线圈的连接方式,以生成单电感或双电感,可以提高电感的灵活度,使得电感可以应用于频率调谐、多电感的串并联电路等,从而可以进一步拓宽电感的使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选择阵列11还包括第五开关。

这里,第五开关的一端与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连接,第五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连接。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五开关的开断来控制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即:在第五开关闭合的情况下,第二线圈13连接第三线圈14,反之,在第五开关不闭合(打开)的情况下,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不连接(断开)。

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A所示,该电感包括开关选择阵列11、以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该开关选择阵列11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及第五开关S5,其中:

第一开关S1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一开关S1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的连接;

第二开关S2的一端连接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二开关S2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

第三开关S3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三开关S3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

第五开关S5的一端连接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第五开关S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五开关S5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均闭合,且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均打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之间均形成正耦合。

这里,第一线圈12和第三线圈14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同,即:第一线圈12与第三线圈14之间串联,生成该目标电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仅所述第五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之间形成正耦合以生成第二电感,且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一线圈之间形成互感。

这里,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同,即: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串联形成第二电感;第二电感与第一线圈12之间形成互感,以生成该目标电感。

图6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6B所示,该电感包括第一端P1(对应于前述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第二端P2(对应于前述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线圈L1(对应于前述第一线圈12)、线圈L2(对应于前述第二线圈13)、线圈L3(对应于前述第三线圈14)、开关K1(对应于前述第一开关)、开关K2(对应于前述第二开关)、开关K3(对应于前述第三开关)及开关K5(对应于前述第五开关),其中,L1包括P1端和C2端(对应于前述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L2包括C1端(对应于前述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和C2端(对应于前述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L3包括P2端和C4端(对应于前述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

在K1闭合、K2闭合、K3打开、K5打开的情况下,L1、L2及L3之间依次串联,其中,L1和L2之间形成负耦合、L2与L3之间也形成负耦合;

在K1打开、K2打开、K3闭合、K5打开的情况下,L1及L3之间串联,其中,L1和L3之间形成正耦合;

在K1闭合、K2打开、K3打开、K5闭合的情况下,L1及L3之间串联,其中,L1和L3之间形成正耦合;

在K1闭合、K2打开、K3打开、K5打开的情况下,L1及L2之间串联形成第一电感,第一电感与L3之间形成互感,其中,L1和L2之间形成负耦合;

在K1打开、K2闭合、K3打开、K5打开的情况下,L2及L3之间串联形成第二电感,第二电感与L1之间形成互感,其中,L2和L3之间形成负耦合;

在K1打开、K2打开、K3打开、K5闭合的情况下,L2及L3之间串联形成第二电感,第二电感与L1之间形成互感,其中,L2和L3之间形成正耦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选择阵列11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及第五开关。

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开关选择阵列还包括第五开关,所述第五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均闭合,且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均打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之间均形成正耦合;在仅所述第五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之间形成正耦合以生成第二电感,且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一线圈之间形成互感。这样,利用第五开关的开合来控制多个线圈的连接方式,以生成单电感或双电感,可以提高电感的灵活度,使得电感可以应用于频率调谐、多电感的串并联电路等,从而可以进一步拓宽电感的使用范围。

图7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A所示,该电感包括开关选择阵列11、以及从内到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该开关选择阵列11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及第五开关S5,其中:

第一开关S1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一开关S1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的连接;

第二开关S2的一端连接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二开关S2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

第三开关S3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三开关S3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

第四开关S4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第四开关S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通过该第四开关S4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的连接;

第五开关S5的一端连接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第五开关S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通过该第五开关S5的打开或闭合来控制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的连接。

图7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7B所示,该电感包括第一端P1(对应于前述第一线圈12的一端121)、第二端P2(对应于前述第三线圈14的一端141)、线圈L1(对应于前述第一线圈12)、线圈L2(对应于前述第二线圈13)、线圈L3(对应于前述第三线圈14)、开关K1(对应于前述第一开关)、开关K2(对应于前述第二开关)、开关K3(对应于前述第三开关)开关K4(对应于前述第四开关)、及开关K5(对应于前述第五开关),其中,L1包括P1端和C2端(对应于前述第一线圈12的另一端122)、L2包括C1端(对应于前述第二线圈13的一端131)和C2端(对应于前述第二线圈13的另一端132)、L3包括P2端和C4端(对应于前述第三线圈14的另一端142)。在实施时:

在K1闭合、K2闭合、K3打开、K4打开、K5打开的情况下,L1、L2及L3之间依次串联,其中,L1和L2之间形成负耦合、L2与L3之间也形成负耦合;

在K1打开、K2打开、K3打开、K4闭合、K5闭合的情况下,L1、L2及L3之间依次串联,其中,L1和L2之间形成正耦合、L2与L3之间也形成正耦合;

在K1打开、K2打开、K3闭合、K4打开、K5打开的情况下,L1及L3之间串联,其中,L1和L3之间形成正耦合;

在K1打开、K2闭合、K3打开、K4闭合、K5打开的情况下,L1及L3之间串联,其中,L1和L3之间形成正耦合;

在K1闭合、K2打开、K3打开、K4打开、K5闭合的情况下,L1及L3之间串联,其中,L1和L3之间形成正耦合;

在K1闭合、K2打开、K3打开、K4打开、K5打开的情况下,L1及L2之间串联形成第一电感,第一电感与L3之间形成互感,其中,L1和L2之间形成负耦合;

在K1打开、K2闭合、K3打开、K4打开、K5打开的情况下,L2及L3之间串联形成第二电感,第二电感与L1之间形成互感,其中,L2和L3之间形成负耦合;

在K1打开、K2打开、K3打开、K4闭合、K5打开的情况下,L1及L2之间串联形成第一电感,第一电感与L3之间形成互感,其中,L1和L2之间形成正耦合;

在K1打开、K2打开、K3打开、K4打开、K5闭合的情况下,L2及L3之间串联形成第二电感,第二电感与L1之间形成互感,其中,L2和L3之间形成正耦合。

图7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电感的频率调谐结果示意图,如图7C所示,横坐标表征频率,纵坐标表征输入回波损耗,输入回波损耗表征反射功率和入射功率之间的比值,在实施时,输入回波损耗越小越好。其中:

对于曲线71中的P1点,该P1点对应的频率为目标电感的谐振中心频率,其中,该目标电感表征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及第三线圈14之间依次串联,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均形成正耦合;

对于曲线72中的P2点,该P2点对应的频率为目标电感的谐振中心频率,其中,该目标电感表征第一线圈12及第三线圈14之间串联,第一线圈12与第三线圈14之间均形成正耦合;

对于曲线73中的P3点,该P3点对应的频率为目标电感的谐振中心频率,其中,该目标电感表征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及第三线圈14之间依次串联,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第二线圈13与第三线圈14之间均形成负耦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感还包括磁芯,磁芯的形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柱形、条形、立方体等。磁芯是指由各种氧化铁混合物组成的一种烧结磁性金属氧化物。在实施时,该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和第三线圈14依次围绕该磁芯由内向外排列、或依次由内向外缠绕在该磁芯上。在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确定磁芯与各个线圈之间的连接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包括磁芯、开关选择阵列、及从内到外依次围绕所述磁芯排布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线圈的一端为所述电感的外部端口,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线圈的两端、及所述第三线圈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开关选择阵列耦接;所述开关选择阵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之间的连接方式,以生成目标电感。这样,一方面,通过由内到外依次排布多个线圈,可以大大降低电感的面积,从而可以降低电感的成本,进而使得电感可以应用于频率调谐电路、集成度更高的射频电路等场景中;另一方面,通过开关选择阵列控制多个线圈的连接方式,以生成不同感值的目标电感,可以提高电感的灵活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拓宽电感的使用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放大器,包括由电容、晶体管及上述任一项电感组成的放大电路。

这里,放大器是能将输入讯号的电压或功率放大的装置。在实施时,电容、晶体管、及电感的大小与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设定,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器,包括由电容、电阻及上述任一项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

这里,滤波器可以对电源线中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得到一个特定频率的电源信号,或消除一个特定频率后的电源信号。在实施时,电容、电阻、及电感的大小与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设定,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谐电路,包括上述任一项电感。

这里,调谐电路可以用于对射频信号、天线等进行调谐。在实施时,该调谐电路还可以包括电容、开关、电源等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设定,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阻抗匹配电路,包括容性元件、以及与所述容性元件连接的可调节电路,所述可调节电路中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感。

这里,容性元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可变电容、固定电容等。可调节电路通过调节电感来调节可调节电路的阻抗,以使得阻抗达到最佳匹配状态,提高了调节的灵敏度和精准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可调节电路中还可以包括可调电容、可调电感等。在实施时,可调节电路中电感、电容的数量及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设定,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电感。

这里,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显示屏驱动芯片的终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基站,移动站,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专用消息设备,便携式游戏设备)等各种类型的终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其中,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和/或射频集成电路(RFIC)等。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和射频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和射频电路可以分别为一个独立器件。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放大器、滤波器、调谐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和电子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电感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电感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公开放大器、滤波器、调谐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和电子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公开电感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2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