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地锚、围护桩相结合的扶壁式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4:06


地锚、围护桩相结合的扶壁式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地锚、围护桩相结合的扶壁式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基坑支护中,悬臂支护仅可用于深度较浅的基坑工程,可使用的基坑深度范围有限;而基坑施工多采用围护桩+内支撑、围护桩+锚索/锚杆等支护形式,有内支撑有时会干扰基坑内结构的施工,锚索/锚杆也会侵占较大范围,注浆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地锚、围护桩相结合的扶壁式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锚、围护桩相结合的扶壁式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护桩、冠梁、地锚桩和地锚,沿基坑边线方向打设围护桩,垂直基坑边线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打设若干围护桩,沿基坑边线方向的围护桩和垂直基坑边线方向的围护桩形成扶壁式结构,围护桩的顶部浇筑若干T型结构的冠梁,在T型结构的垂直基坑边线方向的冠梁内部埋设预埋套管,地锚穿过冠梁内部的预埋套管,地锚通过锚具与冠梁进行连接,地锚的另一端连接在地锚桩上。

所述的地锚与地锚桩的钢筋笼连接后浇筑混凝土,使地锚桩与地锚形成有效受力结构。

所述的地锚桩与围护桩相距一定的距离。

所述的冠梁的底模板采用混凝土垫层,冠梁的侧模板采用16mm厚胶合板。

所述的围护桩和地锚桩为灌注桩、SMW工法桩和PCMW工法桩中的一种。

一种地锚、围护桩相结合的扶壁式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S1.根据围护桩具体桩型进行围护桩施工,包括扶壁式部位围护桩;

S2根据地锚桩具体桩型进行地锚桩施工,下放钢筋笼后,将地锚与钢筋笼可靠连接后浇筑混凝土;

S3桩头处理后进行冠梁施工,冠梁施工时预埋套管;

S4待冠梁达到强度要求后,将地锚穿过预埋套管,通过锚具将地锚与冠梁进行牢固连接;

S5进行基坑土方开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地锚、围护桩相结合的扶壁式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深度适应性大大增强,与悬臂支护相比可用于更深的基坑,可以更好地控制基坑变形,不存在内支撑,有利于基坑内结构的施工,地锚位于地表,易于检查地锚的受力情况及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其中:1-围护桩;2-冠梁;3-地锚桩;4-地锚;5-预埋套管;6-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地锚、围护桩相结合的扶壁式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护桩1、冠梁2、地锚桩3和地锚4,沿基坑边线方向打设围护桩1,垂直基坑边线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打设若干围护桩1,沿基坑边线方向的围护桩1和垂直基坑边线方向的围护桩1形成扶壁式结构,围护桩1的顶部浇筑若干T型结构的冠梁2,在T型结构的垂直基坑边线方向的冠梁2内部埋设预埋套管5,方便后续进行地锚3施工,地锚4穿过冠梁2内部的预埋套管5,地锚4通过锚具6与冠梁2进行连接,地锚4的另一端连接在地锚桩3上,地锚桩3、地锚4和围护桩1共同承担基坑开挖所产生的水土压力及变形。

所述的围护桩1和地锚桩3为灌注桩、SMW工法桩和PCMW工法桩中的一种。

所述的地锚4与地锚桩3的钢筋笼连接后浇筑混凝土,使地锚桩3与地锚4形成有效受力结构。

所述的地锚桩3与围护桩1相距一定的距离,需要较大的施工场地,地锚4不施加预应力,当围护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形时,被动地提供支护反力。

所述的冠梁2的底模板采用混凝土垫层,冠梁2的侧模板采用16mm厚胶合板。

一种地锚、围护桩相结合的扶壁式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S1.根据围护桩1具体桩型进行围护桩1施工,包括扶壁式部位围护桩1,围护桩1以灌注桩为例,围护桩1施工时扶壁式部位一并施工,工程开工前,根据轴线及桩位布置情况,在场地内建立测量控制网,然后依据控制网测放各桩位点。本实施例选用自身履带爬行式钻机,由钻机自身配置电脑控制系统进行钻机桅杆与机身水平和垂直调整定位,钻机就位时必须稳固、竖直、水平,定位准确,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误差不大于10mm。钻机就位后,在测量和施工人员的指导下,钻尖对准桩位中心,钻机旋挖至一定深度取出土后下放护筒。护筒直径应大于桩径200mm,长度应满足护筒底进入黏土层不少于0.5m的要求,护筒顶端高出地面不小于0.3m,护筒埋设的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护筒埋设偏差不超过20mm,护筒四周用黏土回填,分层夯实。复核校正后进行钻进成孔。在成孔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根据实际需要可对泥浆的比重进行调节,在施工过程中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2-1.3之间。钻孔达到设计标高,经终孔检查合格后,采用换浆法清孔。同时检测孔内泥浆比重,测量沉渣厚度,直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为止。制作好的钢筋笼验收合格后,采用三个吊点进行吊放,吊放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放。钢筋笼下放后距离孔底保持10cm距离,上部设置吊筋防止钢筋笼直接落入孔底。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隔水塞使用直径略小于导管直径的球胆,利用吊车提升导管,灌注桩基混凝土。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即起拔护筒,并将浇筑设备机具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S2根据地锚桩3具体桩型进行地锚桩3施工,以地锚桩3为灌注桩为例,施工工艺同围护桩1,下放钢筋笼后,将地锚4与钢筋笼可靠连接后浇筑混凝土;

S3桩头处理后进行冠梁2施工,冠梁2施工时埋设预埋套管5,采用机械开挖冠梁2基槽至控制标高以上30cm后,采用人工清理槽底。槽底整平压实后根据测量放样的控制线,浇筑混凝土垫层,垫层采用100mm厚C15素砼,每边伸出梁边100mm。采用人工破除超灌支护桩桩头部分,破除前放样测量冠梁底标高,在桩头做好标记,然后采用无齿锯按标记环切桩头,切割深度约3cm,不得破坏主筋。环切完成后采用风镐沿环切处上部5-10cm自上而下凿出V型槽剥离混凝土,最后采用风镐自上而下凿出桩头混凝土,剥离出钢筋。破除到设计标高后对破除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桩顶浮渣,并清洗、调直钻孔桩预留钢筋并除锈。之后进行冠梁2钢筋绑扎,应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同时进行预埋套管5的施工。冠梁底模板采用混凝土垫层,侧模板采用16mm厚胶合板,侧模安装前均匀涂刷脱模剂,安装拼缝要紧密,防止漏浆,模板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S4待冠梁2达到强度要求后,将地锚4穿过预埋套管5,通过锚具6将地锚4与冠梁2进行牢固连接,无需施加预应力;

S5进行基坑土方开挖。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锚索、围护桩相结合的无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一种桩锚式盖板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61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