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和传输方法、压缩装置和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和传输方法、压缩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和传输方法、压缩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钻测量和测井技术是大斜度井、水平井开发中,识别裂缝、薄层、低孔低渗等复杂油气藏的重要手段。随钻测井仪器利用电、声、核、磁等物理原理测量井筒附近地层的物理性质,利用地层的物理参数差异识别和划分不同的油气水层。利用井下的数据传输仪器,地层数据可在钻井过程中实时上传至地面,帮助钻井工程人员优化调整轨迹,帮助地质人员进行油气储量和产量计算。

在随钻测量和测井的过程,随钻仪器随钻具下入井内,工作时间为一次起下钻的时间。通常来说,仪器工作时间达200小时以上,这个过程中仪器一直在工作,将采集产生大量的测量数据,对数据存储空间和实时传输速度提出很高要求。

在井下数据存储方面,主要是对存储空间的要求。随钻仪器电子系统的电路设计空间非常受限,另外,随钻仪器需要工作在150℃的条件下,高温存储器件容量也受到限制,存储空间非常宝贵。

在数据实时传输方面,从井下向地面输出数据,最常用的手段是泥浆脉冲MWD系统,当前主流仪器的传输速率在1bit/s左右,最尖端的连续波高速泥浆脉冲在几十bit/s,对于传输井下地层图像数据,或者数据密度稍大的曲线数据来说,传输难度都非常大。

此外,泥浆脉冲系统的数据需要将整个钻具连接起来,在地面开钻井液泵的情况下传输。随着当前钻井提速提效,钻井速度越来越快,钻完一个钻杆(约9-10m)的深度已接近只需要几分钟,就需要打开钻具接新钻杆,这时泥浆循环已经停止,无法传输数据。这样一来,数据传输速度慢和钻井提速需求之间产生强烈矛盾,井下向地面传输数据的速率成为当前整个随钻作业系统的瓶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方法,包括:获取随钻测量仪器采集的测量数据序列;对所述测量数据序列中的每个数据元素进行对数变换处理;确定所述测量数据序列对应的期望压缩范围,并根据所述期望压缩范围和对数变换处理结果,将所述测量数据序列在所述期望压缩范围内按照原始元素数据幅度变化规律进行排列,其中,所述期望压缩范围的变化幅度小于所述测量数据序列的数据范围的变化幅度。

优选地,在根据所述期望压缩范围和对数变换处理结果,将所述测量数据序列在所述期望压缩范围内按照原始元素数据幅度变化规律进行排列步骤中,包括:根据所述测量数据序列的数据范围,将每个经对数变换处理的数据元素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所述期望压缩范围和归一化处理结果,将所述测量数据序列在所述期望压缩范围内按照原始元素数据幅度变化规律进行排列。

优选地,所述压缩方法还包括:设置压缩比例;根据所述压缩比例,将所述数据范围转换为所述期望压缩范围,其中,所述期望压缩范围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第一数值,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数据范围的最大值与所述压缩比例的比值。

优选地,在对所述测量数据序列中的每个数据元素进行对数变换处理步骤中,包括:将所述压缩比例作为底数,计算每个元素的对数。

优选地,在归一化处理过程中,根据每个经对数变换处理的元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来进行元素归一化处理,其中,利用如下表达式进行元素归一化处理:

其中,x'表示经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元素,x表示所述测量数据序列中的数据元素,m表示压缩比例,a表示所述数据范围中的最小值,b表示所述数据范围中的最大值。

优选地,在根据所述期望压缩范围和归一化处理结果步骤中,包括:将所述期望压缩范围的最大值分别与每个元素的归一化结果进行乘法运算,针对每个原始数据元素分别得到相应的压缩后的新数据元素。

优选地,所述压缩方法还包括:将每个压缩后的新数据元素分别进行取整处理。

优选地,在所述测量数据序列中,至少有一个数据元素为浮点数。

其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随钻数据的传输方法,所述传输方法将按照如上述所述的压缩方法所生成的数据序列传输至地面装置。

再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随钻数据的解压缩方法,所述解压缩方法将按照如上述所述的压缩方法所生成、传输并接收到的数据序列进行解压缩处理。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装置,包括:待处理数据获取模块,其配置为获取随钻测量仪器采集的测量数据序列;数据变换模块,其配置为对所述测量数据序列中的每个数据元素进行对数变换处理;压缩序列生成模块,其配置为确定所述测量数据序列对应的期望压缩范围,并根据所述期望压缩范围和对数变换处理结果,将所述测量数据序列在所述期望压缩范围内按照原始元素数据幅度变化规律进行排列,其中,所述期望压缩范围的变化幅度小于所述测量数据序列的数据范围的变化幅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利用如上述所述的压缩方法所生成的数据序列。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随钻测量仪器,所述随钻测量仪器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压缩装置;和与所述压缩装置连接的仪器存储器,所述仪器存储器具备如上述所述的存储介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和传输方法、压缩装置和存储介质。该方案在保持数据精度的条件下,通过数学变换将较大的数变换(编码)为较小的数,用短数据类型实现长数据类型信息的表达,使用时再反变换(解码)为原数据,节省数据位数,从而在随钻过程中节省井下仪器存储空间、提高综合信息传输速率,实现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快速的钻井效率。另外,本发明还可以大幅降低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要求,提高数据存储效率和传输速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方法的步骤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装置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随钻测量和测井技术是大斜度井、水平井开发中,识别裂缝、薄层、低孔低渗等复杂油气藏的重要手段。随钻测井仪器利用电、声、核、磁等物理原理测量井筒附近地层的物理性质,利用地层的物理参数差异识别和划分不同的油气水层。利用井下的数据传输仪器,地层数据可在钻井过程中实时上传至地面,帮助钻井工程人员优化调整轨迹,帮助地质人员进行油气储量和产量计算。

在随钻测量和测井的过程,随钻仪器随钻具下入井内,工作时间为一次起下钻的时间。通常来说,仪器工作时间达200小时以上,这个过程中仪器一直在工作,将采集产生大量的测量数据,对数据存储空间和实时传输速度提出很高要求。

在井下数据存储方面,主要是对存储空间的要求。随钻仪器电子系统的电路设计空间非常受限,另外,随钻仪器需要工作在150℃的条件下,高温存储器件容量也受到限制,存储空间非常宝贵。

在数据实时传输方面,从井下向地面输出数据,最常用的手段是泥浆脉冲MWD系统,当前主流仪器的传输速率在1bit/s左右,最尖端的连续波高速泥浆脉冲在几十bit/s,对于传输井下地层图像数据,或者数据密度稍大的曲线数据来说,传输难度都非常大。

此外,泥浆脉冲系统的数据需要将整个钻具连接起来,在地面开钻井液泵的情况下传输。随着当前钻井提速提效,钻井速度越来越快,钻完一个钻杆(约9-10m)的深度已接近只需要几分钟,就需要打开钻具接新钻杆,这时泥浆循环已经停止,无法传输数据。这样一来,数据传输速度慢和钻井提速需求之间产生强烈矛盾,井下向地面传输数据的速率成为当前整个随钻作业系统的瓶颈。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随钻数据从井下向地面传输通常由随钻测量仪器产生周期性的压力脉冲波作为物理通道。例如,1个正压力脉冲代表1bit数据,MWD仪器产生压力的频率通常为1~2Hz,这是其传输带宽较低的根本原因。而且,泥浆脉冲的发生需要在钻井液循环的情况下进行,而随着当前钻井提速提效,钻井速度越来越快,给MWD传输数据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这对数据压缩产生了需求。第一,由于随钻传输数据帧的格式长度极为受限,否则会致使随钻测量数据传输不完全而导致无法定向钻井。如下表1-1和表1-2所示,MWD常用要传输的一个数据帧为21个字节,这样的传输的数据量已经“非常丰富”了。一个数据帧能够传输常规定向信息的同时,就给予其他LWD仪器的字节非常少。如表1-1和表1-2所示,通常为每个LWD预留2个字节,即使井下测量了非常丰富的128像素图像信息,也需要减少为“上下”或“南北”2个方位(像素)的信息给MWD,以利用MWD来上传至地面,例如下表1-1和表1-2中的17和18共两个字节。地面决策人员只能依据比较少的信息决策来确定相应LWD仪器所采集到的信息,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表1-1常见的MWD传输方位电阻率数据帧的第一部分

表1-2常见的MWD传输方位电阻率数据帧的第二部分

第二,随钻测量数据序列的数据范围,也影响传输的效率。序列中数字元素的数字越大、精度要求就越高,在传输时数据量就越大,所要表达的整数数据范围就越大。以表1-2为例,一个“上电阻率”数据为1个字节,占用8位,能表达的整数范围为[0,255]。另外,16位数最大能表达65535。

而井下测量的物理参数,数字的大小不一。8位整数数字传输“温度(通常在250℃以下)”的数据可能位数足够,但要想传输地层伽马数据(几百-1000)、地层电阻率等数据(0.2-100000)时,那么8位整数则不足以表达所要传输的数据的实际含义。如果一定要传输原数据,则需要32位的数据类型才能满足电阻率的传输和存储。

由此,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本发明发明人发现:如果能通过数据压缩方法,在井下将较大的数据压缩(编码)为较小数据,则可以节省传输带宽;需要时再从地面解压缩(解码);另外,如果能通过数据压缩方法,在井下将较大的数据压缩(编码)为较小数据,则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例如,如果将使用32位数据才能表达的待传输数据元素,仅用16位表示,那么存储空间节省50%。

因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和传输方法、压缩装置和存储介质。该方案以将较大数据压缩为较小数据作为编码原则,对待压缩数据序列依次进行对数变换处理、归一化处理和在期望压缩范围内重新排列的处理。由此,通过将原始测量数据序列在期望压缩范围内按照原始元素数据幅度变化规律进行排列的方式,实现了对原始测量数据序列中数据元素的压缩效果。进一步,通过大幅减少数据的位数,从而同时达到了减少数据存储所需空间、降低数据传输的带宽需求,提高存储器的利用率和数据传输综合速度的目的。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方法的步骤图。下面参考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方法(以下简称“数据压缩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步骤S110获取随钻测量仪器采集的(原始)测量数据序列。其中,测量数据序列为随钻测量仪器所收集且整合的一帧数据帧,具体包括:若干个由不同类型的随钻测量仪器(例如LWD仪器、MWD仪器等)采集的各类随钻数据参量(例如:表1-1和表1-2所要传输的各类随钻数据)。不同类型的随钻数据参量形成为测量数据序列中的(原始)数据元素。其中,数据元素为所测量的该类数据的数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数值可以为整数,也可以为浮点数。

而后,步骤S120对当前获取到的原始测量数据序列中的每个(原始)数据元素进行对数变换处理。在步骤S120中,将每个原始数据元素分别进行对数变换处理后,针对每个原始数据元素生成相应的第一数据元素,形成按照原始测量数据序列排序的由第一数据元素构成的对数变换处理结果,即第一测量数据序列,从而进入到步骤S130中。

接着,步骤S130会确定当前原始测量数据序列对应的期望压缩范围,并根据期望压缩范围和对数变换处理结果,将原始测量数据序列在期望压缩范围内按照原始元素数据幅度变化规律进行排列。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期望压缩范围的变化幅度小于原始测量数据序列的数据范围的变化幅度。

进一步,在步骤S130中,本发明会先利用(步骤S1301,未图示)识别当前原始测量数据序列的(原始序列)数据范围,并根据当前原始序列数据范围,将每个经对数变换处理的数据元素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在步骤S1301中,会先识别原始测量数据系列中各原始数据元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得到原始序列的数据范围,而后根据原始序列的数据范围,将第一测量数据元素中的每个第一数据元素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针对每个第一数据元素生成相应的第二数据元素,形成按照原始测量数据序列排序的由第二数据元素构成的归一化处理结果,即第二测量数据序列,从而进入到步骤S1302(未图示)中。

步骤S1302确定原始测量数据序列对应的期望压缩范围,并根据期望压缩范围和归一化处理结果,以将原始测量数据序列在期望压缩范围内按照原始元素数据幅度变化规律进行排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期望压缩范围用来表示将原始测量数据序列的数据幅度范围进行缩小处理时所对应的期望压缩后的数据幅值范围。具体地,期望压缩范围为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第一数值的数据范围,即[0,c]。其中,c表示第一数值。进一步,第一数值的大小根据原始序列数据范围和实际压缩比例(实际压缩需求)而生成。

在确定了当前期望压缩范围后,步骤S1302根据当前期望压缩范围和步骤S1301得到的第二测量数据序列,将第二测量数据元素中的每个第二数据元素分别进行压缩数据生成处理,针对每个第二数据元素生成相应的压缩后新数据元素,形成按照原始测量数据序列排序的由压缩后新元素构成的新数据序列,即压缩后数据序列。

这样,本发明利用步骤S120和S130将原始测量数据序列中各个原始数据元素,在期望压缩范围内按照原始测量数据序列中各原始数据元素的幅度变化规律进行排列,通过将每个原始数据元素所能完整表达的数据大小进行缩小的方式,也就是说以能够完整表达每个原始数据元素的数据位数进行缩短的方式,达到了将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压缩的目的,通过大幅减少表达原始数据序列的数据位数、减少原始数据序列存储所需空间、降低传输原始数据序列所需的传输带宽需求,进一步达到提高存储器的利用率和数据传输综合速度的目的。

为了达到减少原始数据元素所需表达的数据的位数的目的,本发明需要先设定期望压缩比例。该期望压缩比例用来表征将原始数据元素所能完整表达的数据大小进行缩小的程度。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如图2所示,首先,步骤S201获取随钻测量仪器采集的需要存储并传输的一帧原始随钻测量数据序列(作为待压缩数据序列),并将这一帧原始随钻测量数据序列中的每个原始数据元素的数值设为浮点数。其中,原始随钻测量数据序列中的各原始数据元素按照预设的原始排列顺序进行排列。为了达到一定的压缩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原始测量数据序列中至少有一个(原始)数据元素的数据类型为浮点数。其中,表达一个单精度浮点数需要占4字节,即需要形成一个32位的数据。

进一步,在获得待压缩的原始测量数据序列后,步骤S202识别原始测量数据序列对应的原始数据范围[a,b]。其中,a表示原始测量数据序列中的最小原始数据元素,b表示原始测量数据序列中的最大原始数据元素。

而后,步骤S203设置压缩比例,并根据当前设置的压缩比例m,将原始数据范围转换为期望压缩范围[0,c]。其中,期望压缩范围中的第一数值为原始数据范围的最大值与所设置的压缩比例的比值。例如,在压缩比例m为10时,c=b/m。

在设井下测量的原始数据元素的数值x为浮点数(单精度浮点数占4字节,32位),整个原始测量数据序列的数值范围为[a,b]后,考虑到MWD传输的数据帧格式(如上表1-1和表1-2所示),以及从节省存储空间的角度考虑,对应设原始数据序列中各元素压缩后的数值y为整数,使得压缩后数据序列的数值范围为[0,c]。这样,利用步骤S201~203获得了当前压缩方法所需的待压缩数据序列、压缩比例参量、原始数据范围参量和期望压缩范围参量,从而进入到步骤S204中。

步骤S204将待压缩的原始测量数据序列中的每个原始数据元素数值分别进行对数变换处理,针对每个原始数据元素生成相应的第一数据元素,通过将每个第一数据元素按照原始排列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形成第一测量数据序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待处理原始数据元素作为针对该元素进行对数变换处理的真数,本发明实施例对对数变换处理的底数的大小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当前对数变换处理的底数。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对每个原始数据元素进行对数据处理时,将压缩比例作为对数函数的底数,并将待处理原始数据元素作为对数函数的真数,计算每个原始数据元素的对数。其中,利用如下表达式表示对数变换处理所需的对数函数:

k=log

其中,k表示第一数据元素,x表示原始数据元素,m表示压缩比例。这样,在计算出所有原始数据元素数值对应的对数后,进入到步骤S205中。

步骤S205将第一测量数据序列中的每个第一数据元素数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针对每个第一数据元素数值生成相应的第二数据元素,通过将每个第二数据元素按照原始排列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形成第二测量数据序列。在对每个原始数据元素进行对数据处理时,优选地,先确定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序列中的第一数据元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而后,根据最大第一数据元素数值和最小第一数据元素数值,利用预设的元素归一化算式,将每个第一数据元素数值转换为第二数据元素数值。其中,所述元素归一化算式利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其中,x'表示经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元素(第二数据元素),a表示原始数据范围中的最小值,b表示原始数据范围中的最大值。进一步,log

步骤S206将第二测量数据序列中的每个第二数据元素数值分别进行期望幅度转换处理,针对每个第二数据元素数值生成相应的压缩后新数据元素,通过将每个压缩后新数据元素按照原始排列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形成压缩后(初始)数据序列。具体地,在进行期望幅度转换处理时,需要将期望压缩范围的最大值(即上述第一数值)分别与每个原始数据元素的归一化结果(每个第二数据元素数值)进行乘法运算,针对每个原始数据元素分别得到对应的压缩后的新数据元素。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利用期望幅度转换处理将每个原始数据元素的归一化处理结果乘以压缩期望后,得到了一帧在期望压缩范围内的数据序列,从而进入到步骤S207中。

步骤S207将步骤S206得到的压缩后(初始)数据序列中的每个压缩后新数据元素分别进行取整处理后,生成了一帧压缩后(优化)数据序列。由此,便完成了整个数据压缩流程,将所测量的一帧原始数据序列中能够完整表达的数值进行数据位数缩短(即将完成表达原始测量数值的数据幅度进行缩小),从而得到了压缩后的优化数据序列。

进一步,基于上述数据压缩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随钻数据的传输方法(以下简称“数据传输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将利用上述数据压缩方法所生成的数据序列传输至地面装置,以由地面装置进行解压缩。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数据传输形式可以为泥浆脉冲传输方式、线缆传输方式、声波传播方式、无线网络传输方式等各种类型地面与井下通讯方式中的一种,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这样,将本发明所述的数据压缩方法而生成的数据序列传输到地面过程中,能够充分节省数据传输所需的带宽。

进一步,基于上述数据压缩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随钻数据的解压缩方法(以下简称“数据解压缩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数据解压缩方法会将按照上述数据压缩方法所生成、传输并接收到的数据序列进行解压缩处理。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数据解压缩方法集成在地面装置中。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数据解压缩方法中,包括如下步骤:接收从井下传输的压缩后(优化)数据序列;而后,基于上述归一化处理表达式(2),对当前数据序列中的每个数据元素进行反归一化处理;最后,利用上述表达式(1)的反函数,对每个经过反归一化处理的数据元素进行还原处理,以对原始数据元素数值进行还原。

实施例1:

某随钻仪器测量地层电阻率范围为[0.2,2000]欧姆米(浮点),最大数据元素为2000,希望在传输的过程中进行压缩编码,将MWD上传数据范围缩小至[0,200](整数),这样仅利用1个字节就能上传。

根据上述数据压缩方法得到典型数值的计算表,如表2和表3所示,表2和表3中给出了每一步计算的数值,并对压缩后的数值进行了解压缩,得到了根据传输数据得到的解算值,并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继而求取了误差。

表2数据压缩实例1的第一部分

表3数据压缩实例1的第二部分

这样,该示例实现了从[0.2,2000]到[0,200]的压缩效果,压缩后即可用1个字节进行传输,在地面解算后,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14%,达到了很高的数据精度。

进一步,从表2中也可以得到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除法归一化,而要取对数。以从[0.2,2000]到[0,200]的压缩为例,如果直接除以10,则原来10以下的数全都变为[0,1]之间的小数,四舍五入后全都变为0或1,精度损失极大,最大可达50%。而本算法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原始数值0.2~1.0之间有16个数值,而0.2~10.0之间有86个数值,基本不受此截断的影响。

实施例2:

利用相同的方法将[0.01,600000]浮点数据压缩为[0,60000]整数,计算实例如表4所示,截取了从3000以上的典型数值。可见,压缩后的60000(小于65535)可用16位数据类型表示,在井下利用本方法存储,可大大节省存储空间。这段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只有-0.0162%,几乎没有损失数据精度。

表4数据压缩实例2的典型原始数据数值

进一步,基于上述数据压缩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装置(以下简称“数据压缩装置”)。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装置的模块框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数据压缩装置包括:待处理数据获取模块31、数据变换模块32和压缩序列生成模块33。

具体地,待处理数据获取模块31按照上述步骤S110(步骤S201~步骤S203)所述的方法实施,配置为获取随钻测量仪器采集的原始测量数据序列;数据变换模块32按照上述步骤S120(步骤S204)所述的方法实施,配置为对原始测量数据序列中的每个数据元素进行对数变换处理;压缩序列生成模块33按照上述步骤S130(步骤S205~步骤S207)所述的方法实施,配置为确定原始测量数据序列对应的期望压缩范围,并根据当前期望压缩范围和对数变换处理结果,将原始测量数据序列在期望压缩范围内按照原始元素数据幅度变化规律进行排列。其中,期望压缩范围的变化幅度小于原始测量数据序列的数据范围的变化幅度。

另外,基于上述数据压缩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随钻数据的存储介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利用如上述所述的数据压缩方法所生成的数据序列。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存储介质为井下随钻测井仪器内的存储器。这样,将本发明所述的数据压缩方法而生成的数据序列进行存储,能够在随钻过程中充分节省井下仪器存储空间,为其他类型数据的存储提供了更多的存储空间。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随钻测量(测井)仪器。该随钻测量仪器包括:上述数据压缩装置和与数据压缩装置的仪器存储器。其中,所述仪器存储器具备上述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随钻数据的压缩和传输方法、压缩装置和存储介质。该方案在保持数据精度的条件下,通过数学变换将较大的数变换(编码)为较小的数,用短数据类型实现长数据类型信息的表达,使用时再反变换(解码)为原数据,节省数据位数,从而在随钻过程中节省井下仪器存储空间、提高综合信息传输速率,实现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快速的钻井效率。另外,本发明还可以大幅降低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要求,提高数据存储效率和传输速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结构、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这些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虽然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井下随钻数据存储及释放装置和随钻数据传输方法
  •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贴图的压缩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 传输信号的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基于非授权传输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压缩音频数据的方法和装置和用于传输压缩音频数据的方法
  • JSON数据的压缩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592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