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双面胶出胶器。

背景技术

胶带广泛应用于包装业和办公生活等方面,胶带包括单面胶、双面胶等,其中双面胶主要用于纸张、物体等的粘接,双面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先粘贴在物体上,再根据需要的长度切断双面胶,最后再手工撕掉粘贴在物体上的双面胶表面的隔离纸,这种手动贴胶的方式在双面胶粘贴后需手动抚平使其与物体表面完全贴合,并且完全贴合后还需手动撕掉隔离纸,操作人员需要经过粘贴、按压和揭离三个步骤,使用较为繁琐。双面胶多是呈卷状,为了能够方便地粘贴双面胶,目前多是将卷状双面胶安装在出胶器上使用,出胶器包括修正带式和印章式,目前修正带式的出胶器的出胶头部大多裸露在外容易损坏,其出胶头部多为圆柱形或者尖角,在使用时需要将出胶头部贴紧物体表面,同时拉动出胶器使出胶头部贴紧物体表面滑动,从而使得双面胶能够粘贴在物体表面上,但是双面胶彼此之间粘性强拉力大,存在涂胶不平整易起皱等问题,而印章式出胶器则能够直接将出胶头部的双面胶按压在物体表面上,无需滑动出胶器。

如,公开号为:CN108778772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打印型涂膜转印工具,其具备:被分割为两部分的壳体半部,壳体半部构成为一端具有开口部的有底筒状的壳体;抽出卷盘,可旋转地配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以缠绕表面涂布有涂膜的转印带;卷绕卷盘,可旋转地配设于壳体内,用以卷绕使用完毕的转印带;转印按压部,配设于其中一个壳体半部的开口部,具有按压转印带的背面侧的按压面;以及滑动构件,能够经由所述壳体的开口部在内外侧移动,打印型涂膜转印工具,滑动构件中一体地形成:框部,露出至壳体的开口部之外,且具有与开口部连通的转印开口;滑动部,移动自如地插入至壳体内;弹簧部,与壳体的底部弹性接触而始终使框部向壳体之外移动;以及齿条齿轮,仅在滑动部在壳体的底部侧移动时与和卷绕卷盘设置于同轴上的卷绕齿轮啮合,且缠绕于抽出卷盘的转印带在与转印按压部的按压面及缠绕于抽出卷盘的转印带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被卷绕至卷绕卷盘。该技术方案中,框部与滑动部连接,用户通过框部对准涂膜的转印位置垂直按压,框部与转印位置表面有相对作用力,框部受力通过滑动部向壳体内部滑动以露出转动按压部,转动按压部通过转印面将涂膜转印在转印位置表面上,用户撤去按压力后,框部和滑动部在弹簧部作用下复位,使用原理同印章相似,该转印工具虽然能够将涂膜按压在物体表面上,但是,当需要在弹性表面上涂膜时,弹性表面与框部难以产生相对作用力,框部不会向壳体内部滑动,存在难以涂胶的问题,并且框部较为遮挡视野,用户使用难以对准转印位置,还存在框部裸露在外容易损坏、无法更换替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面胶出胶器,该出胶器能够直接将双面胶按压在物体表面上,取消了前置的框部,使出胶器能够在弹性表面使用且不遮挡视线,出胶器通过弹性限位结构与连接部配合使得胶头保持伸出状态,在胶头按压双面胶后自动缩回,用户仅需施力一次即可完成粘胶复位,使用省力便捷。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胶出胶器,包括外壳体,还包括滑动安装于外壳体内的替芯组件,替芯组件包括胶头,双面胶带绕过胶头卷绕于替芯组件内,外壳体设有供胶头伸缩的第一开口,所述胶头的头部为平面结构,外壳体安装有与替芯组件传动连接的驱动件和弹性限位结构,替芯组件与弹性限位结构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与弹性限位结构配合以对替芯组件滑动限位,当用户施力于驱动件时,驱动件受力驱动替芯组件滑动,使得胶头伸出,连接部受力相对于弹性限位结构滑动,当用户松开驱动件时,连接部受弹性限位结构的作用力滑动限位,使得胶头保持伸出状态,通过胶头受力与待用胶表面抵靠,使得胶头头部的双面胶粘贴在待用胶表面,并且胶头受力克服弹性限位结构的作用力从而带动替芯组件反向滑动复位。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替芯组件滑动安装在外壳体内,替芯组件通过滑动实现胶头的伸缩,设置外壳体安装有与替芯组件传动连接的驱动件,用户通过施力于驱动件即可驱动替芯组件向外滑动,从而使得胶头由第一开口伸出,设置弹性限位结构和连接部,通过弹性限位结构和连接部配合使得胶头能够保持伸出状态,用户通过将胶头的头部与待用胶表面抵靠,使得胶头头部的双面胶能够直接按压在待用胶表面上,通过待用胶表面对胶头的相对作用力,使得胶头受力自动缩回,无需用户操作即可使得胶头、替芯组件和驱动件复位,相比于需要始终按压使得胶头保持伸出的技术方案更加省力,设置胶头的头部为平面结构,以能够更好的与待用胶表面贴合,使得胶头头部的双面胶能够通过按压直接粘贴在待用胶表面,相比于圆柱形或者尖角的胶头头部需要紧贴待用胶表面来滑动出胶器完成贴胶的技术方案更加省力,贴合待用胶表面的效果更好,并且视野较好,使用更加精准;实际使用时,用户仅需要施力于驱动件一次,即可使得出胶器的胶头伸出,在弹性限位结构和连接部配合下,用户松开驱动件,胶头仍保持伸出状态,用户将胶头的头部与待用胶表面抵靠并垂直按压,即可将胶头的双面胶粘贴在待用胶表面上,同时胶头受力缩回,带动替芯组件和驱动件自动复位,以便于下次使用。

作为改进,所述替芯组件包括胶芯圈和收带圈,胶芯圈上安装有胶带卷,胶带卷的双面胶带绕过胶头并卷绕在收带圈上,胶芯圈连接有第一齿轮,收带圈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

本技术方案中,出胶器采用修正带收放膜带的原理来收放双面胶带,通过胶芯圈来安装双面胶带,通过收带圈来收纳已使用的双面胶带,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配合来实现双面胶带的收放,第一齿轮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作用下,第二齿轮沿收回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使得双面胶带始终处于收紧状态,防止松带。

作为改进,所述外壳体内安装有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连接的单向传动件,当替芯组件滑动使胶头伸出时,替芯组件相对于单向传动件向外滑动,单向传动件驱动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转动,使得胶芯圈转动放出双面胶带,同时收带圈反向转动收回双面胶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连接的单向传动件,当替芯组件向外滑动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相对于单向传动件向外滑动,单向传动件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有相对作用力,从而能够驱动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转动,当单向传动件与第一齿轮连接时,替芯组件带动第一齿轮相对于单向传动件向外滑动,单向传动件驱动第一齿轮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作用下,第二齿轮沿收回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使得出胶器能够在每次胶头伸出的同时拉出一段新的双面胶带,并且双面胶带始终处于收紧状态,当单向传动件与第二齿轮连接时,替芯组件带动第二齿轮相对于单向传动件向外滑动,单向传动件驱动第二齿轮沿收回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作用下,第一齿轮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使得双面胶带始终处于收紧状态,使得胶头每次伸出都有新的双面胶带被转动至胶头的头部,并且双面胶带始终处于收紧状态,无需用户另行调节,使用更加省力便捷,使用体验感更佳。

作为改进,所述单向传动件为齿条结构,该齿条结构与第一齿轮啮合,当替芯组件滑动使胶头伸出时,第一齿轮在齿条结构作用下向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第二齿轮在第一齿轮的作用下反向转动以收回双面胶带。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单向传动件为与第一齿轮啮合的齿条结构,当驱动件受力带动替芯组件向外滑动伸出胶头时,替芯组件带动第一齿轮相对于齿条结构向外滑动,齿条结构与第一齿轮相对作用,使得第一齿轮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新的双面胶带转动至胶头的头部,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作用,第二齿轮沿收回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旧的双面胶带被收带圈收回,双面胶带始终处于收紧状态,齿条结构简单,使用更加省力便捷,使用体验感更佳。

作为改进,本申请能够提供一种单向传动件的具体结构,所述单向传动件包括齿条连接臂和多个折弯弹性齿条,所述折弯弹性齿条包括靠近齿条连接臂的第一段和远离齿条连接臂的第二段,所述外壳体内壁设有多个与折弯弹性齿条适配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折弯弹性齿条的第一段呈穿插分布,所述限位凸起与折弯弹性齿条折弯方向相反的第一段的侧壁抵接。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单向传动件包括齿条连接臂和多个折弯弹性齿条,单向传动件通过齿条连接臂安装于外壳体内,折弯弹性齿条的第一段与齿条连接臂接合成一体式结构,折弯弹性齿条的第二段与第一齿轮啮合以驱动第一齿轮转动,设置外壳体内壁有多个与折弯弹性齿条的第一段穿插分布的限位凸起,每个折弯弹性齿条的第一段与折弯方向相反的一侧均抵靠有一个限位凸起,以防止折弯弹性齿条发生反向形变,折弯弹性齿条能够更高效的驱动第一齿轮沿单一方向转动,当替芯组件滑动伸出胶头时,折弯弹性齿条的第二段与第一齿轮相对作用,折弯弹性齿条驱动第一齿轮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使得胶头每次伸出都有新的双面胶带被转动至胶头的头部,当替芯组件滑动缩回胶头时,第一齿轮与折弯弹性齿条的第二段相对作用,折弯弹性齿条通过第二段沿折弯方向发生形变来避让第一齿轮,使得第一齿轮不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保证双面胶带不会转动回退,即便不在齿轮座设置单向棘齿结构也能保证双面胶带始终沿单一方向转动,使用更加可靠。

作为改进,本申请还能够提供一种单向传动件的具体结构,所述驱动件与单向传动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驱动件向第一齿轮方向延伸形成有杆部,所述单向传动件为设置于杆部上的齿条结构。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驱动件与单向传动件为一体式结构,使得驱动件与导向传动结构安装更加省力便捷,并且单向传动件为设置在驱动件杆部上的齿条结构,当用户施力于操作部时,驱动件受力向替芯组件方向滑动,使得齿条结构滑动至与第一齿轮啮合,此时弹性复位件处于压缩受力状态,驱动件驱动替芯组件滑动的同时,齿条结构与第一齿轮有相对作用力,齿条结构驱动第一齿轮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使得胶头每次伸出都有新的双面胶带被转动至胶头的头部,当用户松开操作部时,驱动件在弹性复位件作用下滑动复位,使得齿条结构滑动复位,齿条结构与第一齿轮脱离以避让第一齿轮,使得替芯组件滑动缩回胶头时第一齿轮不转动,从而保证双面胶带不会转动回退,即便不在齿轮座设置单向棘齿结构也能保证双面胶带始终沿单一方向转动,使用更加可靠。

作为改进,所述替芯组件包括胶芯座和齿轮座,所述胶芯圈和收带圈均安装于胶芯座上,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安装于齿轮座上,所述齿轮座上设有与第一齿轮适配的第一单向棘齿,和/或,所述齿轮座上设有与第二齿轮适配的第二单向棘齿。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胶芯座来安装胶芯圈和收带圈,通过齿轮座来安装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胶芯圈与第一齿轮上下套接,收带圈与第二齿轮上下套接,安装结构简单、可靠,并且通过在齿轮座上设置第一单向棘齿和/或第二单向棘齿,使得第一齿轮只能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第二齿轮只能沿收回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防止替芯组件滑动复位时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受单向传动件作用而转动,从而保证双面胶带不会转动回退,双面胶带始终沿单一方向转动,使用更加可靠。

作为改进,所述外壳体内还滑动安装有与替芯组件适配的内壳体,所述替芯组件可拆式安装于内壳体内,所述替芯组件通过内壳体与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于内壳体外侧壁上,所述替芯组件通过内壳体与弹性限位结构传动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驱动件、单向传动件等部件均安装在壳体内,通过设置内壳体来可拆式安装替芯组件,驱动件通过驱动内壳体在外壳体内滑动从而使得替芯组件伸缩,设置连接部位于内壳体外侧壁上,通过内壳体的连接部与弹性限位结构传动连接,使得替芯组件能够单独更换,在双面胶带使用完毕后,用户能够单独将替芯组件从内壳体中拆出更换新的替芯组件,不影响其它部件的使用,提高出胶器的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并且更换省力、节省资源。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部为设置于内壳体外侧壁上的凸起结构,所述弹性限位结构为设置于外壳体侧壁上的弹性滑轨结构,所述弹性滑轨结构上下夹持凸起结构以使得替芯组件滑动限位,所述弹性滑轨结构沿出胶器长度方向设置,当替芯组件受力滑动时,凸起结构受力沿弹性滑轨结构滑动。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连接部为凸起结构、弹性限位结构为弹性滑轨结构,通过弹性滑轨结构通过弹性力上下夹持凸起结构来对替芯组件滑动限位,当驱动件驱动替芯组件滑动时,驱动力大于弹性限位结构的弹性力,连接部受替芯组件的作用力能够沿弹性限位结构,当替芯组件不受驱动力作用时,连接部受弹性限位结构的弹性力滑动限位,使得替芯组件滑动限位,从而使得胶头保持伸出或缩回状态,结构简单、使用省力。

作为改进,本申请能够提供一种弹性限位结构的具体设置方案,其中,所述外壳体侧壁设有与连接部对应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内设有第一弹性筋条,所述第一弹性筋条将第三开口上下分为运行槽和避空槽,该运行槽被配置为弹性限位结构。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带有一个第一弹性筋条的第三开口,第一弹性筋条将第三开口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第一弹性筋条与上半部分的第三开口配合形成运行槽,该运行槽用于插设连接部,运行槽被配置为弹性限位结构,连接部被运行槽上下夹持,连接部在受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弹性限位结构发生形变从而在弹性限位结构内滑动,第一弹性筋条与下半部分的第三开口配合形成避空槽,该避空槽给第一弹性筋条提供弹性形变的空间,使得连接部在运行槽内滑动顺畅。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弹性筋条于第三开口内呈倒U形,所述运行槽两端的宽度尺寸大于运行槽中间的宽度尺寸。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筋条于第三开口内呈倒U形,使得运行槽两端的尺寸大于运行槽中间的尺寸,当胶头伸出时,连接部受力能够使得第一弹性筋条发生形变从而沿运行槽滑动,胶头伸出到位时,连接部滑动至运行槽的一端,当胶头缩回时,连接部受力能够使得第一弹性筋条发生形变从而沿运行槽反向滑动,胶头缩回到位时,连接部滑动至运行槽的另一端,连接部滑动至运行槽的两端时均要保持胶头滑动限位,通过设置运行槽两端的尺寸大于运行槽中间的尺寸,能够使得连接部在运行槽两端的夹持效果更好,并且能够使得用户操作胶头伸缩时有阻尼感,使用体验感更佳。

本申请还能够提供一种弹性限位结构的具体设置方案,其中,所述外壳体侧壁设有与连接部对应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口内设有两个第二弹性筋条,所述两个第二弹性筋条之间形成弹性滑轨结构,所述弹性滑轨结构两端的尺寸大于弹性滑轨结构中间的尺寸。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五开口内设置两个第二弹性筋条,两个第二弹性筋条之间形成供连接部插设的通道,该通道即为弹性滑轨结构,两个第二弹性筋条通过弹性力作用上下夹持连接部使连接部滑动限位,第五开口的上下部分给两个第二弹性筋条提供了弹性形变的空间,使得连接部在弹性滑轨结构内滑动顺畅,当胶头伸出时,连接部受力能够使得两个第二弹性筋条发生形变从而沿弹性滑轨结构滑动,胶头伸出到位时,连接部滑动至弹性滑轨结构的一端,当胶头缩回时,连接部受力能够使得两个第二弹性筋条发生形变从而沿弹性滑轨结构反向滑动,胶头缩回到位时,连接部滑动至弹性滑轨结构的另一端,连接部滑动至弹性滑轨结构的两端时均要保持胶头滑动限位,通过设置弹性滑轨结构两端的尺寸大于弹性滑轨结构中间的尺寸,能够使得连接部在弹性滑轨结构两端的夹持效果更好,并且能够使得用户操作胶头伸缩时有阻尼感,使用体验感更佳。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件设有供用户施力的操作部,所述外壳体设有供操作部穿设的第二开口,所述驱动件还设有传动部,所述内壳体设有与传动部配合的导向部,当用户施力于操作部时,操作部带动驱动件运动,驱动件通过传动部作用于导向部,使得内壳体与替芯组件向外滑动以伸出胶头。

本技术方案中,驱动件的操作部通过第二开口伸出以暴露于外壳体外部,使得用户能够施力于操作部以带动驱动件运动,通过在驱动件设置传动部、在内壳体设置导向部,通过传动部受力与导向部配合来使得内壳体与替芯组件滑动伸缩,当用户施力于操作部时,操作部带动驱动件运动,驱动件带动传动部与导向部配合,导向部受力驱动内壳体带动替芯组件滑动以伸出胶头,结构简单且传动效率高。

作为改进,本申请能够提供驱动件的一种具体结构,其中,所述驱动件与外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部为卡勾结构,所述连接部被配置为导向部,连接部与卡勾结构滑动配合,当用户施力于操作部时,驱动件受力带动卡勾结构转动,使得卡勾结构与连接部相对滑动,从而驱动内壳体与替芯组件向外滑动以伸出胶头;所述驱动件连接有弹性复位件,所述驱动件通过弹性复位件转动复位。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驱动件与外壳体转动连接,用户通过施力于操作部即可使得驱动件相对于外壳体转动,外壳体通过转动来驱动内壳体及替芯组件滑动,设置该驱动件的传动部为卡勾结构,设置内壳体的导向部为连接部,连接部为凸起结构,设置连接部与卡勾结构滑动配合,当用户按压操作部时,驱动件受按压力作用带动卡勾结构转动,卡勾结构对连接部有相对作用力,从而驱动内壳体带动替芯组件向外滑动以伸出胶头,当用户松开操作部时,驱动件通过弹性复位件自动复位,以便于下次使用,结构简单且传动效率高。

作为改进,本申请还能够提供驱动件的一种具体结构,其中,所述驱动件与外壳体滑动连接,所述传动部为滑块结构,所述导向部为斜向滑轨结构,滑块结构与斜向滑轨结构滑动配合,当用户施力于操作部时,驱动件受力滑动,使得滑块结构与斜向滑轨结构相对滑动,从而驱动替芯组件向外滑动以伸出胶头;所述驱动件连接有弹性复位件,所述驱动件通过弹性复位件滑动复位。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驱动件与外壳体滑动连接,用户通过施力于操作部即可使得驱动件相对于外壳体滑动,外壳体通过滑动来驱动内壳体及替芯组件滑动,设置该驱动件的传动部为滑块结构,设置内壳体的导向部为斜向滑轨结构,设置滑块结构与斜向滑轨结构滑动配合,当用户施力于操作部时,驱动件受力带动滑块结构向替芯组件方向滑动,滑块结构与斜线滑轨结构抵靠并有相对作用力,从而驱动内壳体带动替芯组件向外滑动以伸出胶头,当用户松开操作部时,驱动件通过弹性复位件自动复位,以便于下次使用,结构简单且传动效率高。

作为改进,所述操作部与第二开口滑动连接,所述操作部为拨钮状,或者,所述操作部为按钮状。本技术方案中,驱动件与外壳体滑动连接,操作部与第二开口滑动连接,操作部可以为拨钮状或按钮状,以便于用户施力操作驱动件滑动,结构简单。

作为改进,所述内壳体一侧与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内壳体另一侧设有与替芯组件适配的第四开口,所述替芯组件通过第四开口可进出内壳体,替芯组件的外壁设有弹性凸起,所述内壳体设有与弹性凸起适配的安装孔,通过弹性凸起插入安装孔使得替芯组件限位于内壳体内。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内壳体通过远离驱动件一侧的第四开口来安装替芯组件,替芯组件通过第四开口可进出内壳体,以便于用户从第四开口取出更换替芯组件,第四开口远离驱动件设置,避免替芯组件进出干扰,更换更加省力方便,设置替芯组件进入内壳体内后,通过弹性凸起插入安装孔内实现限位,避免替芯组件自动脱离内壳体,提高结构安装稳定性。

作为改进,所述外壳体靠近第四开口一侧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一端与外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翻盖另一端与外壳体弹性卡扣连接。本技术方案中,在外壳体上设置与第四开口对应的翻盖,并且翻盖一端与外壳体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外壳体弹性卡扣连接,用户通过按压翻盖的另一端,使得翻盖解除卡扣锁定,向外转动翻盖即可露出第四开口,用户通过第四开口可以直接取出或装入替芯组件,使用简单省力,更换替芯组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种双面胶出胶器胶头缩回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种双面胶出胶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中替芯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种双面胶出胶器胶头缩回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种双面胶出胶器胶头伸出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种双面胶出胶器胶头伸出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中外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三中的外壳体和内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中内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中替芯组件安装在内壳体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四中的单向传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五中出胶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五中的驱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六中出胶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六中的驱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外壳体;11、第一开口;12、弹性限位结构;13、第二开口;14、第三开口;141、第一弹性筋条;142、运行槽;143、避空槽;15、限位凸起;16、第五开口;161、第二弹性筋条;2、替芯组件;21、胶头;211、头部;212、弹性垫;22、胶芯圈;23、收带圈;24、胶带卷;25、第一齿轮;26、第二齿轮;27、胶芯座;28、齿轮座;281、第一单向棘齿;29、弹性凸起;3、内壳体;31、连接部;32、导向部;33、第四开口;34、安装孔;4、驱动件;41、操作部;42、传动部;5、单向传动件;51、齿条连接臂;52、折弯弹性齿条;521、第一段;522、第二段;6、弹性复位件;7、翻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得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物体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包含”、“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面胶出胶器,包括外壳体1和滑动安装于外壳体1内的替芯组件2,替芯组件2包括胶头21,双面胶带绕过胶头21卷绕于替芯组件2内,外壳体1设有供胶头21伸缩的第一开口11,替芯组件2通过滑动实现胶头21的伸缩,外壳体1安装有与替芯组件2传动连接的驱动件4和弹性限位结构12,用户通过施力于驱动件4即可驱动替芯组件2向外滑动,从而使得胶头21由第一开口11伸出,替芯组件2与弹性限位结构12之间通过连接部31连接,连接部31与弹性限位结构12配合以对替芯组件2滑动限位,如图2所示,胶头21的头部211为平面结构,当用户施力于驱动件4时,驱动件4受力驱动替芯组件2滑动,使得胶头21伸出,连接部31受力相对于弹性限位结构12滑动,当用户松开驱动件4时,连接部31受弹性限位结构12的作用力滑动限位,使得胶头21保持伸出状态,通过胶头21受力与待用胶表面抵靠,使得胶头21头部211的双面胶粘贴在待用胶表面,并且胶头21受力克服弹性限位结构12的作用力从而带动替芯组件2反向滑动复位;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胶头21的头部211呈方形平面结构,其也可以为圆形、多边形等平面结构;

如图6所示,通过弹性限位结构12和连接部31配合使得胶头21能够保持伸出状态,用户通过将胶头21的头部211与待用胶表面抵靠,使得胶头21头部211的双面胶能够直接按压在待用胶表面上,通过待用胶表面对胶头21的相对作用力,使得胶头21受力自动缩回,无需用户操作即可使得胶头21、替芯组件2和驱动件4复位,相比于需要始终按压使得胶头21保持伸出的技术方案更加省力,设置胶头21的头部211为平面结构,以能够更好的与待用胶表面贴合,使得胶头21头部211的双面胶能够通过按压直接粘贴在待用胶表面,相比于圆柱形或者尖角的胶头21头部211需要紧贴待用胶表面来滑动出胶器完成贴胶的技术方案更加省力,贴合待用胶表面的效果更好,并且视野较好,使用更加精准;实际使用时,用户仅需要施力于驱动件4一次,即可使得出胶器的胶头21伸出,在弹性限位结构12和连接部31配合下,用户松开驱动件4,胶头21仍保持伸出状态,用户将胶头21的头部211与待用胶表面抵靠并垂直按压,即可将胶头21的双面胶粘贴在待用胶表面上,同时胶头21受力缩回,带动替芯组件2和驱动件4自动复位,以便于下次使用。

更为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胶头21头部211安装有弹性垫212,弹性垫212位于双面胶带与胶头21头部211之间,使得胶头21头部211与待用胶表面贴合效果更好,双面胶粘贴在待用胶表面更可靠,并且通过弹性垫212能够更好的保护双面胶带,防止双面胶带断裂。

更为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替芯组件2包括胶芯圈22和收带圈23,胶芯圈22上安装有胶带卷24,胶带卷24的双面胶带绕过胶头21并卷绕在收带圈23上,胶芯圈22连接有第一齿轮25,收带圈23连接有第二齿轮26,第一齿轮25与第二齿轮26啮合传动,出胶器采用修正带收放膜带的原理来收放双面胶带,通过胶芯圈22来安装双面胶带,通过收带圈23来收纳已使用的双面胶带,通过第一齿轮25与第二齿轮26配合来实现双面胶带的收放;如图4和图5所示,外壳体1内安装有与第一齿轮25或第二齿轮26连接的单向传动件5,当替芯组件2向外滑动时,第一齿轮25和第二齿轮26均相对于单向传动件5向外滑动,单向传动件5与第一齿轮25或第二齿轮26有相对作用力,从而能够驱动第一齿轮25或第二齿轮26转动,当单向传动件5与第一齿轮25连接时,替芯组件2带动第一齿轮25相对于单向传动件5向外滑动,单向传动件5驱动第一齿轮25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在第一齿轮25与第二齿轮26的啮合作用下,第二齿轮26沿收回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使得出胶器能够在每次胶头21伸出的同时拉出一段新的双面胶带,并且双面胶带始终处于收紧状态,当单向传动件5与第二齿轮26连接时,替芯组件2带动第二齿轮26相对于单向传动件5向外滑动,单向传动件5驱动第二齿轮26沿收回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在第一齿轮25与第二齿轮26的啮合作用下,第一齿轮25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使得双面胶带始终处于收紧状态,使得胶头21每次伸出都有新的双面胶带被转动至胶头21的头部211,并且双面胶带始终处于收紧状态,无需用户另行调节,使用更加省力便捷,使用体验感更佳。

更为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单向传动件5为齿条结构,该齿条结构与第一齿轮25啮合,当替芯组件2滑动使胶头21伸出时,第一齿轮25在齿条结构作用下向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第二齿轮26在第一齿轮25的作用下反向转动以收回双面胶带,设置单向传动件5为与第一齿轮25啮合的齿条结构,当驱动件4受力带动替芯组件2向外滑动伸出胶头21时,替芯组件2带动第一齿轮25相对于齿条结构向外滑动,齿条结构与第一齿轮25相对作用,使得第一齿轮25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新的双面胶带转动至胶头21的头部211,通过第一齿轮25与第二齿轮26的啮合作用,第二齿轮26沿收回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旧的双面胶带被收带圈23收回,双面胶带始终处于收紧状态,齿条结构简单,使用更加省力便捷,使用体验感更佳。

更为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替芯组件2包括胶芯座27和齿轮座28,胶芯圈22和收带圈23均安装于胶芯座27上,第一齿轮25和第二齿轮26均安装于齿轮座28上,齿轮座28上设有与第一齿轮25适配的第一单向棘齿281,和/或,齿轮座28上设有与第二齿轮26适配的第二单向棘齿,通过胶芯座27来安装胶芯圈22和收带圈23,通过齿轮座28来安装第一齿轮25和第二齿轮26,胶芯圈22与第一齿轮25上下套接,收带圈23与第二齿轮26上下套接,安装结构简单、可靠,并且通过在齿轮座28上设置第一单向棘齿281和/或第二单向棘齿,使得第一齿轮25只能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第二齿轮26只能沿收回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防止替芯组件2滑动复位时第一齿轮25或第二齿轮26受单向传动件5作用而转动,从而保证双面胶带不会转动回退,双面胶带始终沿单一方向转动,使用更加可靠。

更为具体的,如图2、图4、图5和图10所示,外壳体1内还滑动安装有与替芯组件2适配的内壳体3,替芯组件2可拆式安装于内壳体3内,替芯组件2通过内壳体3与驱动件4传动连接,连接部31设置于内壳体3外侧壁上,内壳体3可以为替芯组件2的一部分,替芯组件2通过内壳体3与弹性限位结构12传动连接,驱动件4、单向传动件5等部件均安装在壳体内,通过设置内壳体3来可拆式安装替芯组件2,驱动件4通过驱动内壳体3在外壳体1内滑动从而使得替芯组件2伸缩,设置连接部31位于内壳体3外侧壁上,通过内壳体3的连接部31与弹性限位结构12传动连接,使得替芯组件2能够单独更换,在双面胶带使用完毕后,用户能够单独将替芯组件2从内壳体3中拆出更换新的替芯组件2,不影响其它部件的使用,提高出胶器的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并且更换省力、节省资源。

更为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部31为设置于内壳体3外侧壁上的凸起结构,如图1和图6所示,弹性限位结构12为设置于外壳体1侧壁上的弹性滑轨结构,弹性滑轨结构上下夹持凸起结构以使得替芯组件2滑动限位,弹性滑轨结构沿出胶器长度方向设置,连接部31为凸起结构、弹性限位结构12为弹性滑轨结构,通过弹性滑轨结构通过弹性力上下夹持凸起结构来对替芯组件2滑动限位,当驱动件4驱动替芯组件2滑动时,驱动力大于弹性限位结构12的弹性力,连接部31受替芯组件2的作用力能够沿弹性限位结构12,当替芯组件2不受驱动力作用时,连接部31受弹性限位结构12的弹性力滑动限位,使得替芯组件2滑动限位,从而使得胶头21保持伸出或缩回状态,结构简单、使用省力。

更为具体的,如图1至图7所示,驱动件4设有供用户施力的操作部41,外壳体1设有供操作部41穿设的第二开口13,驱动件4还设有传动部42,内壳体3设有与传动部42配合的导向部32,当用户施力于操作部41时,操作部41带动驱动件4运动,驱动件4通过传动部42作用于导向部32,使得内壳体3与替芯组件2向外滑动以伸出胶头21,驱动件4的操作部41通过第二开口13伸出以暴露于外壳体1外部,使得用户能够施力于操作部41以带动驱动件4运动,通过在驱动件4设置传动部42、在内壳体3设置导向部32,通过传动部42受力与导向部32配合来使得内壳体3与替芯组件2滑动伸缩,当用户施力于操作部41时,操作部41带动驱动件4运动,驱动件4带动传动部42与导向部32配合,导向部32受力驱动内壳体3带动替芯组件2滑动以伸出胶头21,结构简单且传动效率高。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双面胶出胶器,该双面胶出胶器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其中,外壳体1侧壁设有与连接部31对应的第三开口14,第三开口14内设有第一弹性筋条141,第一弹性筋条141将第三开口14上下分为运行槽142和避空槽143,该运行槽142被配置为弹性限位结构12,第一弹性筋条141于第三开口14内呈倒U形,使得运行槽142两端的尺寸大于运行槽142中间的尺寸,通过设置带有一个第一弹性筋条141的第三开口14,第一弹性筋条141将第三开口14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第一弹性筋条141与上半部分的第三开口14配合形成运行槽142,该运行槽142用于插设连接部31,运行槽142被配置为弹性限位结构12,连接部31被运行槽142上下夹持,连接部31在受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弹性限位结构12发生形变从而在弹性限位结构12内滑动,第一弹性筋条141与下半部分的第三开口14配合形成避空槽143,该避空槽143给第一弹性筋条141提供弹性形变的空间,使得连接部31在运行槽142内滑动顺畅,当胶头21伸出时,连接部31受力能够使得第一弹性筋条141发生形变从而沿运行槽142滑动,胶头21伸出到位时,连接部31滑动至运行槽142的一端,当胶头21缩回时,连接部31受力能够使得第一弹性筋条141发生形变从而沿运行槽142反向滑动,胶头21缩回到位时,连接部31滑动至运行槽142的另一端,连接部31滑动至运行槽142的两端时均要保持胶头21滑动限位,通过设置运行槽142两端的宽度尺寸大于运行槽142中间的宽度尺寸,能够使得连接部31在运行槽142两端的夹持效果更好,并且能够使得用户操作胶头21伸缩时有阻尼感,使用体验感更佳。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双面胶出胶器,该双面胶出胶器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其中,外壳体1侧壁设有与连接部31对应的第五开口16,第五开口16内设有两个第二弹性筋条161,两个第二弹性筋条161之间形成弹性滑轨结构,弹性滑轨结构两端的尺寸大于弹性滑轨结构中间的尺寸,通过在第五开口16内设置两个第二弹性筋条161,两个第二弹性筋条161之间形成供连接部31插设的通道,该通道即为弹性滑轨结构,两个第二弹性筋条161通过弹性力作用上下夹持连接部31使连接部31滑动限位,第五开口16的上下部分给两个第二弹性筋条161提供了弹性形变的空间,使得连接部31在弹性滑轨结构内滑动顺畅,当胶头21伸出时,连接部31受力能够使得两个第二弹性筋条161发生形变从而沿弹性滑轨结构滑动,胶头21伸出到位时,连接部31滑动至弹性滑轨结构的一端,当胶头21缩回时,连接部31受力能够使得两个第二弹性筋条161发生形变从而沿弹性滑轨结构反向滑动,胶头21缩回到位时,连接部31滑动至弹性滑轨结构的另一端,连接部31滑动至弹性滑轨结构的两端时均要保持胶头21滑动限位,通过设置弹性滑轨结构两端的尺寸大于弹性滑轨结构中间的尺寸,能够使得连接部31在弹性滑轨结构两端的夹持效果更好,并且能够使得用户操作胶头21伸缩时有阻尼感,使用体验感更佳。

实施例四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的任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胶出胶器,该双面胶出胶器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引用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其中,驱动件4与外壳体1转动连接,传动部42为卡勾结构,连接部31被配置为导向部32,连接部31与卡勾结构滑动配合,驱动件4连接有弹性复位件6,驱动件4通过弹性复位件6转动复位,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6为扭簧,设置驱动件4与外壳体1转动连接,用户通过施力于操作部41即可使得驱动件4相对于外壳体1转动,外壳体1通过转动来驱动内壳体3及替芯组件2滑动,设置该驱动件4的传动部42为卡勾结构,设置内壳体3的导向部32为连接部31,连接部31为凸起结构,设置连接部31与卡勾结构滑动配合,当用户按压操作部41时,驱动件4受按压力作用带动卡勾结构转动,卡勾结构对连接部31有相对作用力,从而驱动内壳体3带动替芯组件2向外滑动以伸出胶头21,当用户松开操作部41时,驱动件4通过弹性复位件6自动复位,以便于下次使用,结构简单且传动效率高。

更为具体的,如图4、图5和11所示,单向传动件5包括齿条连接臂51和多个折弯弹性齿条52,单向传动件5通过齿条连接臂51安装于外壳体1内,折弯弹性齿条52包括靠近齿条连接臂51的第一段521和远离齿条连接臂51的第二段522,折弯弹性齿条52的第一段521与齿条连接臂51接合成一体式结构,折弯弹性齿条52的第二段522与第一齿轮25啮合以驱动第一齿轮25转动,外壳体1内壁设有多个与折弯弹性齿条52适配的限位凸起15,限位凸起15与折弯弹性齿条52的第一段521呈穿插分布,限位凸起15与折弯弹性齿条52折弯方向相反的第一段521的侧壁抵接,设置外壳体1内壁有多个与折弯弹性齿条52的第一段521穿插分布的限位凸起15,每个折弯弹性齿条52的第一段521与折弯方向相反的一侧均抵靠有一个限位凸起15,以防止折弯弹性齿条52发生反向形变,折弯弹性齿条52能够更高效的驱动第一齿轮25沿单一方向转动,当替芯组件2滑动伸出胶头21时,折弯弹性齿条52的第二段522与第一齿轮25相对作用,折弯弹性齿条52驱动第一齿轮25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使得胶头21每次伸出都有新的双面胶带被转动至胶头21的头部211,当替芯组件2滑动缩回胶头21时,第一齿轮25与折弯弹性齿条52的第二段522相对作用,折弯弹性齿条52通过第二段522沿折弯方向发生形变来避让第一齿轮25,使得第一齿轮25不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保证双面胶带不会转动回退,即便不在齿轮座28设置单向棘齿结构也能保证双面胶带始终沿单一方向转动,使用更加可靠。

实施例五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的任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胶出胶器,该双面胶出胶器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引用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其中,驱动件4与外壳体1滑动连接,用户通过施力于操作部41即可使得驱动件4相对于外壳体1滑动,外壳体1通过滑动来驱动内壳体3及替芯组件2滑动,传动部42为滑块结构,导向部32为斜向滑轨结构,滑块结构与斜向滑轨结构滑动配合,驱动件4连接有弹性复位件6,驱动件4通过弹性复位件6滑动复位,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6为弹簧,当用户施力于操作部41时,驱动件4受力带动滑块结构向替芯组件2方向滑动,滑块结构与斜线滑轨结构抵靠并有相对作用力,从而驱动内壳体3带动替芯组件2向外滑动以伸出胶头21,当用户松开操作部41时,驱动件4通过弹性复位件6自动复位,以便于下次使用,结构简单且传动效率高。

更为具体的,如图13所示,驱动件4与单向传动件5为一体式结构,驱动件4向第一齿轮25方向延伸形成有杆部,单向传动件5为设置于杆部上的齿条结构,设置驱动件4与单向传动件5为一体式结构,使得驱动件4与导向传动结构安装更加省力便捷,并且单向传动件5为设置在驱动件4杆部上的齿条结构,当用户施力于操作部41时,驱动件4受力向替芯组件2方向滑动,使得齿条结构滑动至与第一齿轮25啮合,此时弹性复位件6处于压缩受力状态,驱动件4驱动替芯组件2滑动的同时,齿条结构与第一齿轮25有相对作用力,齿条结构驱动第一齿轮25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使得胶头21每次伸出都有新的双面胶带被转动至胶头21的头部211,当用户松开操作部41时,驱动件4在弹性复位件6作用下滑动复位,使得齿条结构滑动复位,齿条结构与第一齿轮25脱离以避让第一齿轮25,使得替芯组件2滑动缩回胶头21时第一齿轮25不转动,从而保证双面胶带不会转动回退,即便不在齿轮座28设置单向棘齿结构也能保证双面胶带始终沿单一方向转动,使用更加可靠。

更为具体的,驱动件4与外壳体1滑动连接,操作部41与第二开口13滑动连接,操作部41为拨钮状,以便于用户施力操作驱动件4滑动,结构简单。

实施例六

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的任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胶出胶器,该双面胶出胶器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引用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其中,驱动件4与外壳体1滑动连接,用户通过施力于操作部41即可使得驱动件4相对于外壳体1滑动,外壳体1通过滑动来驱动内壳体3及替芯组件2滑动,传动部42为滑块结构,导向部32为斜向滑轨结构,滑块结构与斜向滑轨结构滑动配合,驱动件4连接有弹性复位件6,驱动件4通过弹性复位件6滑动复位,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6为弹簧,当用户施力于操作部41时,驱动件4受力带动滑块结构向替芯组件2方向滑动,滑块结构与斜线滑轨结构抵靠并有相对作用力,从而驱动内壳体3带动替芯组件2向外滑动以伸出胶头21,当用户松开操作部41时,驱动件4通过弹性复位件6自动复位,以便于下次使用,结构简单且传动效率高。

更为具体的,如图15所示,驱动件4与单向传动件5为一体式结构,驱动件4向第一齿轮25方向延伸形成有杆部,单向传动件5为设置于杆部上的齿条结构,设置驱动件4与单向传动件5为一体式结构,使得驱动件4与导向传动结构安装更加省力便捷,并且单向传动件5为设置在驱动件4杆部上的齿条结构,当用户施力于操作部41时,驱动件4受力向替芯组件2方向滑动,使得齿条结构滑动至与第一齿轮25啮合,此时弹性复位件6处于压缩受力状态,驱动件4驱动替芯组件2滑动的同时,齿条结构与第一齿轮25有相对作用力,齿条结构驱动第一齿轮25沿放出双面胶带的方向转动,使得胶头21每次伸出都有新的双面胶带被转动至胶头21的头部211,当用户松开操作部41时,驱动件4在弹性复位件6作用下滑动复位,使得齿条结构滑动复位,齿条结构与第一齿轮25脱离以避让第一齿轮25,使得替芯组件2滑动缩回胶头21时第一齿轮25不转动,从而保证双面胶带不会转动回退,即便不在齿轮座28设置单向棘齿结构也能保证双面胶带始终沿单一方向转动,使用更加可靠。

更为具体的,驱动件4与外壳体1滑动连接,操作部41与第二开口13滑动连接,操作部41为按钮状,以便于用户施力操作驱动件4滑动,结构简单。

实施例七

如图2、图3、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四至实施例六中的任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胶出胶器,该双面胶出胶器与实施例四至实施例六中引用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其中,内壳体3一侧与驱动件4传动连接,内壳体3另一侧设有与替芯组件2适配的第四开口33,替芯组件2通过第四开口33可进出内壳体3,替芯组件2的外壁设有弹性凸起29,内壳体3设有与弹性凸起29适配的安装孔34,通过弹性凸起29插入安装孔34使得替芯组件2限位于内壳体3内,设置内壳体3通过远离驱动件4一侧的第四开口33来安装替芯组件2,替芯组件2通过第四开口33可进出内壳体3,以便于用户从第四开口33取出更换替芯组件2,第四开口33远离驱动件4设置,避免替芯组件2进出干扰,更换更加省力方便,设置替芯组件2进入内壳体3内后,通过弹性凸起29插入安装孔34内实现限位,避免替芯组件2自动脱离内壳体3,提高结构安装稳定性。

更为具体的,外壳体1靠近第四开口33一侧设置有翻盖7,翻盖7一端与外壳体1转动连接,翻盖7可向外转动打开以露出第四开口33,翻盖7另一端与外壳体1弹性卡扣连接,翻盖7与外壳体1通过弹性卡扣连接盖合,用户通过施力于翻盖7的另一端可解除卡扣锁定,翻盖7一端与外壳体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外壳体1弹性卡扣连接,用户通过按压翻盖7的另一端,使得翻盖7解除卡扣锁定,向外转动翻盖7即可露出第四开口33,用户通过第四开口33可以直接取出或装入替芯组件2,使用简单省力,更换替芯组件2更加方便。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低频谱影响的RFID专用双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卷状双面胶与片状铝箔贴合装置
  • 一种带撕拉条的双面胶
  • 一种FPC成品双面胶免撕离型膜的冲切工艺
  • 一种双面胶生产用出料装置
  • 一种全自动贴双面胶机出纸刀机构
技术分类

06120116507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