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内窥镜用前端保护工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2:25


内窥镜用前端保护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来使用的内窥镜用前端保护工具。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内窥镜广为人知。内窥镜将插入部(内窥镜插入部)插入到受检者的体内来进行体内的拍摄等。在内窥镜中,当进行使用准备、保管、维护等时,插入部的前端有时会与地板、墙等接触而受损。因此,除使用时以外,对插入部的前端采取安装保护工具(内窥镜用前端保护工具)等措施。作为这种保护工具,例如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第20476553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保护工具存在形状复杂且制造花费时间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制造的内窥镜用前端保护工具。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前端保护工具具备:筒状的主体,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来形成;及狭缝状的切口,设置于主体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通过切口将主体划分为一端部侧的容纳部和另一端部侧的按压部,使主体弹性变形来扩大切口的开口面积,由此经由切口将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容纳于容纳部,当前端被容纳到容纳部中时,按压部利用来自弹性变形的恢复力将内窥镜插入部按压于容纳部的内壁并保持在容纳部内。

切口的端部可以形成为直径大于切口的宽度的圆形或多边形。

切口可以扩大中央的宽度。

切口可以通过在按压部侧设置圆弧状的缺口来扩大中央的宽度。

按压部可以形成有开口。

开口可以至少形成有两个,并且夹着切口的中央配置于切口的一端部侧和另一端部侧。

开口可以为在主体的轴向上较长的长孔形状。

主体的内周的中心轴可以相对于主体的外周的中心轴偏心。

主体的内周的中心轴可以向远离切口的方向偏心。

主体可以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来形成。

切口的摩擦阻力可以高于主体的内周及外周。

主体的一端部侧可以设置有缩小主体的内径而成的小径部。

主体的一端部侧可以设置有降低了主体的强度的强度降低部。

容纳部可以沿着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的容纳方向弯曲。

容纳部可以设置有表示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的到达位置的基准的标识。

可以对主体实施防静电处理。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前端保护工具形状简单且能够容易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保护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保护工具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3是保护工具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4是保护工具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从轴向、侧方、上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三视图。

图6是表示从轴向、侧方、上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三视图。

图7是表示从轴向、侧方、上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三视图。

图8是表示从轴向、侧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两视图。

图9是表示从轴向、侧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两视图。

图10是表示从轴向、侧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两视图。

图11是表示从轴向、侧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两视图。

图12是表示从轴向、侧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两视图。

图13是表示从轴向、侧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两视图。

图14是表示从轴向、侧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两视图。

图15是表示从轴向、侧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两视图。

图16是表示从轴向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从轴向、侧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两视图。

图18是表示从轴向、侧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两视图。

图19是表示从侧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从轴向、侧方观察保护工具时的状态的两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中,保护工具10(内窥镜用前端保护工具)安装于内窥镜插入部12的前端14(参考图4)来保护前端14。保护工具10具备筒状的主体16,该筒状的主体16使用具有透光性及弹性的材料来形成。作为主体16的材料,例如可举出硅树脂、氟树脂、具有高压釜耐性的弹性体等。并且,具有透光性只要具有能够视觉辨认内部的程度的透光性即可,无需是透明的。

另外,可以对主体16的内周面和/或外周面实施提高滑动性的涂布。并且,也可以对主体16的内周面和/或外周面实施降低集尘性的涂布。如此,作为提高滑动性和/或降低集尘性的涂布,可举出氟系涂布、聚对二甲苯涂布等。进而,也可以通过对主体16的内周面和/或外周面进行纹理加工(形成微细的凹凸)来提高滑动性和/或降低集尘性。当然,也可以既实施涂布,也实施纹理加工。

主体16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形成有狭缝状的切口20。切口20在与主体16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较长地形成,通过该切口20将主体16划分为一端部侧的容纳部22和另一端部侧的按压部24。当将保护工具10安装于内窥镜插入部12时,切口20发挥用于将前端14插入到主体16内(容纳部22内)的开口的功能(参考图3)。插入到主体16内的前端14容纳于容纳部22内(参考图4)。

另外,当保护工具10被安装于内窥镜插入部12时,切口20的至少一部分与内窥镜插入部12的外周抵接(参考图4)。因此,优选不对切口20实施上述涂布和/或纹理加工等处理(以下,称为减摩处理)。这样一来,切口20的摩擦阻力会变得高于主体16的内周及外周,从而能够防止保护工具10的脱落。

并且,除切口20以外,在切口20的周边部分也存在与内窥镜插入部12的外周抵接的部分,例如,容纳部22的内周的按压部24侧(切口20侧)与内窥镜插入部12的外周抵接(参考图4)。因此,可以不对这种部分(例如,容纳部22的内周中从按压部24(切口20)开始规定的范围)实施减摩处理而提高摩擦阻力。另外,不实施减摩处理的范围可以自由设定,通过不实施减摩处理来提高摩擦阻力,由此可提高防脱落效果,但滑动性下降,导致对内窥镜插入部12的安装性变差。因此,不实施减摩处理的范围优选距按压部24(切口20)的距离在20mm以内的范围内,更优选距按压部24(切口20)的距离在10mm以内的范围内。

如图2、图3所示,当将保护工具10安装于内窥镜插入部12时,用手指等施力使主体16弹性变形,以使主体16在切口20的部分弯曲以扩大切口20的开口面积。然后,从切口20向容纳部22中插入内窥镜插入部12的前端14。然后,松开手指等释放主体16。通过在将前端14容纳于容纳部22内的状态下释放主体16,如图4所示,主体16通过来自弹性变形的恢复力恢复,伴随该恢复,按压部24按压内窥镜插入部12的侧壁,将其压靠于容纳部22的内壁。由此,保护工具10以卡止于内窥镜插入部12的方式安装于该内窥镜插入部12。另外,当从内窥镜插入部12取下保护工具10时,只要使主体16弯曲以从保护工具10拔出内窥镜插入部12即可。

如图5所示,切口20的两个端部20A形成为直径大于切口20的宽度W的圆形。这样一来,可防止切口20在使主体16弯曲时被撕裂。另外,在本例子中,切口20的两个端部20A为圆形,但切口20的两个端部20A也可以为多边形。

并且,切口20扩大了长度方向上的中央的宽度。这样一来,容易将内窥镜插入部12插入到容纳部22内。并且,当安装于内窥镜插入部12时,能够提高与内窥镜插入部12的侧壁的密合性,以防止脱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圆弧状(更具体而言,主体16的整周的1/3左右的圆弧状)的缺口26,扩大了切口20的中央部的宽度。

另外,作为内窥镜,存在经鼻内窥镜、经口内窥镜、下部内窥镜等多种内窥镜,内窥镜插入部12的外径也互不相同,例如,经鼻内窥镜为5mm左右,经口内窥镜为10mm左右,下部内窥镜为13mm左右,但保护工具10(主体16)的内径ID优选比内窥镜插入部12的外径大5mm左右。并且,保护工具10(主体16)的侧壁的厚度T优选为2mm~3mm左右。

并且,在前端14附近存在弯曲部(通过设置于内窥镜插入部12的基端侧的操作部的操作上下左右弯曲的部分)的情况下,容纳部22的长度L1优选比前端至弯曲部的终端的长度长20mm左右,具体而言,长度L1优选为100mm~170mm左右。进而,按压部24的长度L2优选为10mm~30mm左右。并且,在将保护工具10安装于内窥镜插入部12的状态下,按压部24向容纳部22的内壁按压内窥镜插入部12的力(保护工具10把持内窥镜插入部12的力)优选为保护工具10不使内窥镜插入部12受损且保护工具10不从内窥镜插入部12脱落的(至少不自由滑落的)程度,具体而言,优选为1N~3N。

并且,切口20的宽度W优选为0.5mm~2mm左右。进而,形成于切口20的两个端部20A的圆形的开口的直径优选比切口20的宽度W大,具体而言,优选为5mm左右。并且,切口20优选形成在主体16的整周的1/2以上,换言之,当从侧方观察切口20时,切口20形成在比主体16的中心轴更靠下方的位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保护工具10为在筒状的主体16上形成有切口20的简单的形状,因此容易制造。并且,使主体16弯曲来插入内窥镜插入部12之后释放主体16,由此能够安装主体16,从而容易安装。进而,使主体16弯曲来拔出内窥镜插入部12,由此能够取下主体16,从而容易取下。

并且,本发明的保护工具10不仅能够使主体16弯曲,而且还能够确保插入内窥镜插入部12时所需的开口面积,因此能够在不使内窥镜插入部12和/或前端14受损的情况下安装或取下。即,例如,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在用手指夹住保持部来形成开口的结构中开口的开度不充分的情况下,尤其,在内窥镜插入部12的外径与保护工具10的内径ID之差较小的情况下,前端14或内窥镜插入部12有可能会因保持部而受损,但本发明的保护工具10可防止这种问题,能够在不使内窥镜插入部12和/或前端14受损的情况下容易安装或取下。

并且,本发明的保护工具10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够从保护工具10的外侧确认容纳于容纳部22中的内窥镜插入部12(前端14)的状况,从而较为方便。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以主体16的内周的中心与外周的中心一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如图6所示的保护工具50那样,也可以使主体16的内周的中心C1与外周的中心C2不同(偏心)。另外,在使用图6以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说明。

在图6中,第2实施方式的保护工具50使主体16的内周的中心C1向比外周的中心C2更靠与切口20相反的一侧偏心,并且使与切口20相反的一侧的侧壁的厚度薄于切口20侧的侧壁的厚度。

通过如此减小与切口20相反的一侧的侧壁的厚度,能够使保护工具50在插入内窥镜插入部12时容易弯曲。进而,通过能够如此使保护工具50容易弯曲,即使在使保护工具50弯曲的情况下,保护工具50的内周形状的变化也会减少,能够在不使内窥镜插入部12和/或前端14受损的情况下容易安装或取下。并且,通过增加切口20侧的侧壁的厚度,能够在安装于内窥镜插入部12时增加内窥镜插入部12与切口20之间的抵接面积,以更可靠地防止脱落。

另外,主体16的内周的中心C1的偏心量(与主体16的外周的中心C2之间的距离)D可以适当设定,但偏心量D优选为主体16的侧壁的厚度(主体16的侧壁的厚度的平均值)的一半左右,具体而言,优选为1mm~1.5mm左右。

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以使主体16的内周的中心C1向比外周的中心C2更靠与切口20相反的一侧偏心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相反地,也可以使主体16的内周的中心C1向比外周的中心C2更靠切口20侧偏心。在该情况下,尽管保护工具50的弯曲性下降(不易使保护工具50弯曲),但保护工具50从弯曲状态的恢复力提高,因此能够在安装于内窥镜插入部12时更牢固地保持内窥镜插入部12(保持性提高)。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通过使主体16的内周的中心C1相对于外周的中心C2偏心而在保护工具的长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增加(或减小)侧壁的厚度的例子。也可以通过仅在保护工具的长度方向上的一部分使外周向外侧和/或使内周向内侧变形(变厚)以增加侧壁的厚度(或使外周向内侧和/或使内周向外侧变形(变薄)以减小侧壁的厚度)来调整保护工具的强度(弯曲性或保持性)。作为增加侧壁(或减小)的厚度的一部分,可举出切口20的周边、切口20的相反侧的部分的周边等。并且,也可以仅在切口20的两个端部20A的周边增加(或减小)侧壁的厚度。当然,也可以在包括切口20的周边、切口20的相反侧的部分的周边、切口20的两个端部20A的周边全部的整周上增加(或减小)侧壁的厚度。

[第3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保护工具100在按压部24形成有开口102。开口102形成为在主体16的轴向上较长的长孔状,并且在切口2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夹着切口20的中央(穿过切口20的中央且与主体16的中心轴平行的线段)对置的位置设置有一对(两个)。通过如此形成开口102,按压部24的强度下降,使得容易弹性变形,从而内窥镜插入部12与切口20之间的密合性提高,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脱落。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将开口形成为在主体16的轴向上较长的长孔状,但开口的形状、位置、配置部位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可以将开口形成为在主体16的周向上较长的长孔状。并且,也可以将开口形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等。进而,也可以将开口设置于主体16的外周上与切口20相反的一侧或设置于容纳部22。并且,开口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进而,也可以代替开口设置减小主体16的侧壁的厚度而成的凹坑。

[第4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一个切口20,相对于此,在第4实施方式的保护工具中,设置了多个切口20。具体而言,图8所示的保护工具150在主体16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设置有切口20。这样一来,从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中的任一侧均能够将保护工具150安装于内窥镜插入部12,因此较为方便。并且,即使一个切口20因断裂等而无法使用,也能够使用另一个切口20,因此能够增加保护工具150的可使用次数。

另外,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保护工具200那样改变切口20的朝向。在图9的例子中,在主体16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设置有切口20,并且使切口20的朝向在主体16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相差180°。并且,也可以如图10所示的保护工具250那样并排设置多个切口20。在图10的例子中,在主体16的一端部设置有三个相同朝向的切口20。当然,切口20的位置、数量、朝向并不限定于上述,可以自由设定。

[第5实施方式]

在图11中,除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切口20以外,第5实施方式的保护工具300还设置有在切口20无法使用时等使用的备用切口310。备用切口310具备与切口20的两个端部20A对应的一对端部开口310A和连接端部开口310A彼此的断裂部310B。断裂部310B通过使主体16的侧壁的厚度薄于其他部分来形成。并且,备用切口310例如通过使用剪刀等剪断断裂部310B而发挥切口20的功能。

如此,第5实施方式的保护工具300即使无法使用切口20,也能够使备用切口310发挥切口20的功能,因此能够增加保护工具300的可使用次数。并且,保护工具300在靠近主体16的端部侧设置有切口20,并且在远离主体16的端部侧设置有备用切口310,因此通过先使用靠近端部的切口20,并在无法使用该切口20时在切口20部分切割主体16,能够防止被无法使用的部分干扰等问题。

另外,在图11的例子中,以在切口20附近并排设置有两个备用切口31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备用切口310的位置、数量、朝向及与切口2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自由设定。并且,在图11的例子中,以通过使主体16的侧壁的厚度薄于其他部分而形成了断裂部310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断裂部310B只要为在将备用切口310用作切口20时容易断裂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为将多个开口排列成缝纫线状的结构。

[第6实施方式]

在图12中,第6实施方式的保护工具350在主体16的一端部侧(与按压部24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缩小主体16的内径及外径而成的小径部352。通过如此设置小径部352,能够在安装有保护工具350的内窥镜掉落等时阻止内窥镜插入部12的前端14贯穿保护工具35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保护内窥镜插入部12的前端14。小径部352的内径优选比作为保护对象的内窥镜插入部12的外径小2mm左右。例如,若为经鼻内窥镜,则优选为3mm左右,若为经口内窥镜,则优选为8mm左右,若为下部内窥镜,则优选为11mm左右。

另外,在图12的例子中,以缩小主体16的一端部侧整体的直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13所示的保护工具400那样缩小主体16的一端部侧的一部分的直径(在主体16上设置中间变细的部分),以使其发挥小径部402的功能。并且,在图12、图13的例子中,以缩小主体16的内径及外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14、图15所示的保护工具450、500那样仅缩小主体16的内径,以使其发挥小径部452、502的功能。

进而,小径部只要能够阻止内窥镜插入部12的前端14贯穿保护工具即可,因此无需在主体16的整周上缩小内径。因此,也可以如图16所示的保护工具550那样通过在内周设置凸部等仅对主体16的内周的一部分缩小内径,以使其发挥小径部552的功能。并且,缩小主体16的内径还包括使主体16的内径成为0,即,封闭主体16的一端部侧。但是,在该情况下,保护工具的清洗性会下降。因此,小径部的内径优选大于0。

另外,在设置小径部的情况下,若小径部和小径部以外的部分的连接不平缓(若为切线的倾斜度以小径部与小径部以外的部分的边界为界急剧地发生变化的连接方式),则清洗性会下降。因此,优选小径部和小径部以外的部分被平缓地连接(切线的倾斜度从小径部平缓地变化至小径部以外的部分的连接方式)。这样一来,主体16的内外表面会变得平缓,从而清洗性提高。当然,也可以通过平缓地连接小径部以外的部分(例如,主体16的前端和/或后端、切口20等)和除此之外的部分来提高清洗性。

[第7实施方式]

在图17中,第7实施方式的保护工具600通过在主体16的一端部侧(与按压部24相反的一侧)减小保护工具600的侧壁的厚度而设置有强度低于主体16的其他部分的强度降低部602。通过如此设置强度降低部602,能够使强度降低部602在安装有保护工具600的内窥镜掉落等时变形,以阻止内窥镜插入部12的前端14贯穿保护工具60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保护内窥镜插入部12的前端14。

另外,在图17的例子中,以仅使主体16的一端部侧的一部分发挥强度降低部602的功能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18所示的保护工具650那样使主体16的整个一端部侧发挥强度降低部652的功能。并且,以通过减小侧壁的厚度来降低强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改变材质和/或设置开口或切口来降低强度,以使其发挥强度降低部的功能。

[第8实施方式]

在图19中,第8实施方式的保护工具700使容纳部22形成为沿着将内窥镜插入部12的前端14容纳于保护工具700内时的容纳方向弯曲的形状。通过如此使容纳部22弯曲,能够在安装有保护工具700的内窥镜掉落等时阻止内窥镜插入部12的前端14贯穿保护工具70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保护内窥镜插入部12的前端14。另外,在图19的例子中,使容纳部22向与切口20相反的一侧弯曲,但弯曲方向可以适当变更。

[第9实施方式]

在图20中,第9实施方式的保护工具750在容纳部22设置有表示内窥镜插入部12的前端14的到达位置的基准的标识752。标识752由设置于容纳部22的内周和/或外周的印刷物和/或凹凸构成。通过如此设置标识752,容易掌握应将内窥镜插入部12的前端14以何等程度插入到保护工具750中,从而较为方便。另外,在图20的例子中,由线状的标识752表示了到达位置,但也可以由箭头等标记或插图、使用文字等的消息等表示到达位置。

另外,在上述第1~第9实施方式中,以保护工具(主体)的轴向与切口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切口的长度方向也可以向与保护工具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以外的方向倾斜。

并且,从防止灰尘等的附着及防止相机等电子零件因放电而受损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保护工具优选对主体16实施防静电处理。作为防静电处理,可举出在形成保护工具的材料中混合防静电剂和/或对保护工具的表面实施防静电加工等处理。

符号说明

1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保护工具(内窥镜用前端保护工具),12-内窥镜插入部,14-前端,16-主体,20-切口,20A-端部(切口的端部),22-容纳部,24-按压部,26-缺口,102-开口,310-备用切口,310A-端部开口,310B-断裂部,352、402、452、502、552-小径部,602、652-强度降低部,752-标识,W-切口的宽度,ID-保护工具(主体)的内径,T-保护工具(主体)的侧壁的厚度,L1-容纳部的长度,L2-按压部的长度,C1-主体的内周的中心,C2-主体的外周的中心,D-偏心量(主体的内周的中心与外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相关技术
  • 保护罩、前端部及电子内窥镜
  • 一种用于腹腔镜镜头保护的内窥镜前端帽
技术分类

0612011560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