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爬梯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爬梯和一种消防车。

背景技术

消防车爬梯是一种重要的消防车附件,主要用于消防员攀爬到消防车顶部取放消防器材或进行其他消防作业。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爬梯整体安装于消防车车身的侧面,破坏了车身侧面骨架结构的整体性,影响车身骨架的结构强度,且压缩了车身侧面器材箱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爬梯。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消防车。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爬梯,爬梯用于消防车,消防车包括顶部安装面,爬梯包括:爬梯组件,设于顶部安装面上,爬梯组件能够相对于顶部安装面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爬梯组件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爬梯组件位于顶部安装面上;在爬梯组件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顶部安装面呈设定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爬梯包括爬梯组件,具体而言,爬梯组件设置在顶部安装面上,且爬梯组件能够相对于顶部安装面运动,具体地,爬梯组件能够相对于顶部安装面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使爬梯组件在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当爬梯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爬梯组件位于顶部安装面上,也就是说,爬梯组件处于收纳状态。当爬梯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离开顶部安装面,且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翻转,从而使得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消防人员可通过爬梯组件攀爬至顶部安装面取放消防器材或进行其他消防作业。

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爬梯组件时,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离开顶部安装面,并使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顶部安装面呈设定角度。当不需要使用爬梯组件时,爬梯组件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将爬梯组件收纳至顶部安装面上,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消防车车顶的顶面空间,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爬梯结构嵌入消防车车身侧面而言,能够避免破坏车身侧面的骨架结构,提高车身骨架结构的强度,且还能够避免由于将爬梯结构嵌入车身侧面而占用消防车侧面器材箱空间的问题。

可选地,爬梯组件与顶部安装面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爬梯组件时,将爬梯组件相对于顶部安装面旋转至第二位置,从而使爬梯组件能够快速进入使用状态,提高消防人员的作业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爬梯,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爬梯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于顶部安装面上,在爬梯组件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爬梯组件与第一限位件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爬梯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具体而言,第一限位件设置在顶部安装面上,也就是说,第一限位件固定在顶部安装面上。

具体地,爬梯组件相对于顶部安装面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当爬梯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爬梯组件与第一限位件相抵,从而在爬梯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阻碍爬梯组件继续运动,便于消防人员操作,并能够使爬梯组件快速进入使用状态。而且,通过第一限位件对爬梯组件进行限位,还能够提高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当爬梯组件相对于顶部安装面转动90°时,第一限位件与爬梯组件相抵,也即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能够限制爬梯组件的转动范围。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限位件包括固定部和限位部,其中,固定部设于顶部安装面上,限位部与固定部相连,并位于爬梯组件的运动路径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限位件包括固定部和限位部,具体而言,固定部设置在顶部安装面上,也就是说,固定部固定在顶部安装面上。

限位部与固定部连接,且限位部位于爬梯组件的运动路径上,可以理解的是,当爬梯组件相对于顶部安装面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限位部能够对爬梯组件进行限位,从而在爬梯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阻碍爬梯组件继续运动。便于消防人员操作,并能够使爬梯组件快速进入使用状态。而且,通过限位部对爬梯组件进行限位,还能够提高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限位部与固定部为一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一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因而能够提高限位部与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在爬梯组件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爬梯组件进行有效限位,进而阻碍爬梯组件继续运动。此外,一体结构还可以便于第一限位件的批量生产,进而降低爬梯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爬梯还包括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与爬梯组件相连,在爬梯组件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相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爬梯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具体而言,第二限位件与爬梯组件连接,当爬梯组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相配合,从而可以防止当爬梯组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爬梯组件由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即防止爬梯组件回转,也即将爬梯组件限制在第二位置上,进而在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进一步提高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过程中的稳固性和可靠性,提高消防人员攀爬爬梯组件时的安全性。

可选地,当需要对爬梯组件进行收纳时,将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取消配合,即取消对爬梯组件的运动限制,此时,可将爬梯组件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即将爬梯组件收纳在顶部安装面上。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限位件设有限位孔;第二限位件包括限位销,在爬梯组件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限位销插入限位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限位件设置有限位孔,第二限位件设置有限位销,当爬梯组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限位销插入限位孔内,从而可以防止当爬梯组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爬梯组件由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即防止爬梯组件回转,也即将爬梯组件限制在第二位置上,进而在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进一步提高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过程中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当需要对爬梯组件进行收纳时,将限位销从限位孔内移出,即取消对爬梯组件的运动限制,此时,可将爬梯组件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即将爬梯组件收纳在顶部安装面上。

可选地,限位孔设置在固定部上。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设定角度α满足75°≤α≤80°。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设定角度α的取值范围,即限定了当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顶部安装面所呈角度的取值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顶部安装面为消防车的车顶平面,也就是说,顶部安装面沿水平面延伸,即当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在75°至80°之间。也即当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竖直面之间的角度在10°至15°之间,也就是说,限定了爬梯组件在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相对于消防车车身侧面的倾斜角度,从而提高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时的舒适性,可提升消防作业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当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若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80°。即当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竖直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0°,也即爬梯组件在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相对于消防车车身侧面的倾斜角度较小,不便于消防人员攀爬。

同时,当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若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小于75°,当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竖直面之间的角度大于15°,也即爬梯组件在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相对于消防车车身侧面的倾斜角度较大,导致爬梯组件远离顶部安装面的一端距离地面或消防人员所处位置较高,也不便于消防人员攀爬。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爬梯组件包括第一子爬梯和第二子爬梯,其中,第一子爬梯与顶部安装面转动连接,第二子爬梯与第一子爬梯相铰接,第二子爬梯能够相对于第一子爬梯转动,以使第二子爬梯与顶部安装面呈设定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爬梯组件包括第一子爬梯和第二子爬梯,具体而言,第一子爬梯与第二子爬梯相铰接,也就是说,第二子爬梯能够相对于第一子爬梯翻转。

第一子爬梯与顶部安装面转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子爬梯位于顶部安装面上,且第一子爬梯能够在顶部安装面上转动。

具体地,当需要使用爬梯组件进行上下车时,转动第一子爬梯,使得第一子爬梯带动第二子爬梯相对于顶部安装面转动至第二位置,然后,使第二子爬梯相对于第一子爬梯转动,以使第二子爬梯相对于消防车车身侧面呈倾斜设置,使爬梯组件快速进入使用状态,便于消防人员通过爬梯组件上下车,提高消防作业效率。

当对爬梯组件使用完毕后,先将第二子爬梯相对于第一子爬梯转动,以使第一子爬梯与第二子爬梯处于水平状态,并使第一子爬梯带动第二子爬梯由第二位置回转至第一位置,以使爬梯组件收纳在顶部安装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子爬梯相对于第一子爬梯翻转,以使第二子爬梯相对于消防车车身侧面呈倾斜设置时,第二子爬梯与第一子爬梯之间呈角度β,其中,角度β与角度α之和为180°,即当角度α为80°时,角度β为100°。

可选地,爬梯还包括转动部,第一子爬梯与顶部安装面通过转动部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子爬梯能够绕转动部的转动中心旋转。其中,转动部包括回转轴承或销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地,转动部与第一子爬梯通过螺栓连接。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爬梯还包括铰接座,铰接座包括相铰接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与第一子爬梯相连,第二铰接部与第二子爬梯相连,第一铰接部设有第一限位面,第二铰接部设有第二限位面;其中,第二子爬梯能够相对于第一子爬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二子爬梯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相抵,以使第二子爬梯与顶部安装面呈设定角度,在第二子爬梯处于第四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子爬梯与顶部安装面相平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爬梯还包括铰接座,具体而言,铰接座包括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其中,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相铰接。第一铰接部与第一子爬梯相连,第二铰接部与第二子爬梯相连,也就是说,第一子爬梯与第二子爬梯通过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相铰接。

第一铰接部设置有第一限位面,第二铰接部设置有第二限位面,具体地,第二子爬梯能够相对于第一子爬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当需要使用爬梯组件进行攀爬时,先使爬梯组件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然后使第二子爬梯相对于第一子爬梯转动至第三位置,此时,第二子爬梯与顶部安装面呈设定角度,也就是说,第二子爬梯与第一子爬梯之间呈设定角度,也即第二子爬梯相对于消防车车身侧面倾斜设置。

当第二子爬梯相对于第一子爬梯转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相抵,从而对第二子爬梯进行限位,使第二子爬梯限制在第三位置上,进而便于消防人员通过攀爬爬梯组件进行上下车的同时,提高消防人员攀爬爬梯组件时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当消防作业完成后,先将第二子爬梯相对于第一子爬梯由第三位置回转至第四位置,以使第二子爬梯与顶部安装面平行,也就是说,使第二子爬梯与第一子爬梯呈角度180°水平状态,在将爬梯组件整体由第二位置回转至第一位置,以收纳至顶部安装面上。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第一铰接部上除设有第一限位面外,还设有第二限位面,第二铰接部除设有第二限位面外还设有第一限位面,当第二子爬梯相对于第一子爬梯运动至第三位置时,即第二子爬梯倾斜设置,以使消防人员能够通过攀爬爬梯组件进行上下车时,第一铰接部的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铰接部的第二限位面相抵,第一铰接部的第二限位面与第二铰接部的第一限位面相抵,即通过两处限位结构进行限位,从而能够牢靠地限制第二子爬梯在第三位置上,提高消防人员攀爬爬梯组件时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通过销轴相铰接。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可以包括第一卡扣,第二铰接部包括第一卡槽,当第二子爬梯相对于第一子爬梯转动至第三位置时,将第一卡扣插入第一卡槽内,从而将第二子爬梯锁止在第三位置,提高消防人员攀爬爬梯组件时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还包括第二卡扣,第二铰接部包括第二卡槽,当第二子爬梯相对于第一子爬梯由第三位置回转至第四位置时,将第二卡扣插入第二卡槽内,从而将第二子爬梯锁止在第四位置。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铰接部还设有第三限位面,第二铰接部还设有第四限位面,在第二子爬梯处于第四位置的情况下,第三限位面与第四限位面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铰接部还设置有第三限位面,第二铰接部还设置有第四限位面,当第二子爬梯相对于第一子爬梯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相抵,从而防止在收纳爬梯组件的过程中,第二子爬梯过度转动,提高消防人员使用爬梯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消防作业效率。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第一铰接部上除设有第三限位面外,还设有第四限位面,第二铰接部除设有第四限位面外还设有第三限位面,当第二子爬梯相对于第一子爬梯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一铰接部的第三限位面与第二铰接部的第四限位面相抵,第一铰接部的第四限位面与第二铰接部的第三限位面相抵,即通过两处限位结构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在收纳爬梯组件的过程中,第二子爬梯过度转动,提高消防人员使用爬梯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消防作业效率。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爬梯还包括把手,把手设于爬梯组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爬梯还包括把手,具体而言,把手设置在爬梯组件上,从而在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的过程中,可以抓握把手进行攀爬,方便消防人员通过爬梯组件攀爬到顶部安装面进行消防器材的取放,或者便于消防人员通过攀爬爬梯组件进行其他消防作业,即便于消防人员通过爬梯组件进行上下车,提高消防作业效率。

可选地,把手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把手对称设置,进一步便于消防人员通过抓握把手在爬梯组件上进行攀爬,进一步提高消防作业效率。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爬梯组件对称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爬梯组件呈对称设置,从而使得爬梯组件结构紧凑,在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消防人员攀爬爬梯组件的过程中,爬梯组件各处受力均衡、平稳,能够延长爬梯的使用寿命,而且,在爬梯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还能够提高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防车,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爬梯,因而具备该爬梯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消防车还包括车体,车体设有顶部安装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防车包括车体和爬梯,具体而言,车体设置有顶部安装面,可以理解的是,顶部安装面为车体的顶部平面,也即顶部安装面为车体背离移动部的一侧面。其中,移动部设置在车体上,消防车通过移动部实现车体的移动,具体地,移动部包括移动轮。

具体地,当需要使用爬梯组件时,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离开顶部安装面,并使爬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顶部安装面呈设定角度。当不需要使用爬梯组件时,爬梯组件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将爬梯组件收纳至顶部安装面上,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消防车车顶的顶面空间,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爬梯结构嵌入消防车车身侧面而言,能够避免破坏车身侧面的骨架结构,提高车身骨架结构的强度,且还能够避免由于将爬梯结构嵌入车身侧面而占用消防车侧面器材箱空间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消防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消防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爬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爬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爬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爬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铰接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铰接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铰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铰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爬梯,110爬梯组件,112第一子爬梯,113第二子爬梯,120第一限位件,121限位孔,122固定部,123限位部,130第二限位件,131限位销,140铰接座,141第一铰接部,142第二铰接部,150第一限位面,160第二限位面,170第三限位面,180第四限位面,190把手,200消防车,210车体,211顶部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爬梯100和消防车200。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提出了一种爬梯100,爬梯100用于消防车200,消防车200包括顶部安装面211,爬梯100包括:爬梯组件110,设于顶部安装面211上,爬梯组件110能够相对于顶部安装面2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爬梯组件11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爬梯组件110位于顶部安装面211上;在爬梯组件11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与顶部安装面211呈设定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爬梯100包括爬梯组件110,具体而言,爬梯组件110设置在顶部安装面211上,且爬梯组件110能够相对于顶部安装面211运动,具体地,爬梯组件110能够相对于顶部安装面2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使爬梯组件110在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当爬梯组件110位于第一位置时,爬梯组件110位于顶部安装面211上,也就是说,爬梯组件110处于收纳状态。当爬梯组件110位于第二位置时,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离开顶部安装面211,且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翻转,从而使得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消防人员可通过爬梯组件110攀爬至顶部安装面211取放消防器材或进行其他消防作业。

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爬梯组件110时,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离开顶部安装面211,并使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与顶部安装面211呈设定角度。当不需要使用爬梯组件110时,爬梯组件110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将爬梯组件110收纳至顶部安装面211上,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消防车200车顶的顶面空间,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爬梯结构嵌入消防车车身侧面而言,能够避免破坏车身侧面的骨架结构,提高车身骨架结构的强度,且还能够避免由于将爬梯结构嵌入车身侧面而占用消防车侧面器材箱空间的问题。

可选地,爬梯组件110与顶部安装面211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爬梯组件110时,将爬梯组件110相对于顶部安装面211旋转至第二位置,从而使爬梯组件110能够快速进入使用状态,提高消防人员的作业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爬梯10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20,第一限位件120设于顶部安装面211上,在爬梯组件11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爬梯组件110与第一限位件120相抵。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爬梯10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20,具体而言,第一限位件120设置在顶部安装面211上,也就是说,第一限位件120固定在顶部安装面211上。

具体地,爬梯组件110相对于顶部安装面211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当爬梯组件110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爬梯组件110与第一限位件120相抵,从而在爬梯组件110运动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阻碍爬梯组件110继续运动,便于消防人员操作,并能够使爬梯组件110快速进入使用状态。而且,通过第一限位件120对爬梯组件110进行限位,还能够提高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110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当爬梯组件110相对于顶部安装面211转动90°时,第一限位件120与爬梯组件110相抵,也即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120,能够限制爬梯组件110的转动范围。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限位件120包括固定部122和限位部123,其中,固定部122设于顶部安装面211上,限位部123与固定部122相连,并位于爬梯组件110的运动路径上。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限位件120包括固定部122和限位部123,具体而言,固定部122设置在顶部安装面211上,也就是说,固定部122固定在顶部安装面211上。

限位部123与固定部122连接,且限位部123位于爬梯组件110的运动路径上,可以理解的是,当爬梯组件110相对于顶部安装面211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限位部123能够对爬梯组件110进行限位,从而在爬梯组件110运动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阻碍爬梯组件110继续运动。便于消防人员操作,并能够使爬梯组件110快速进入使用状态。而且,通过限位部123对爬梯组件110进行限位,还能够提高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110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限位部123与固定部122为一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一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因而能够提高限位部123与固定部122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在爬梯组件11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爬梯组件110进行有效限位,进而阻碍爬梯组件110继续运动。此外,一体结构还可以便于第一限位件120的批量生产,进而降低爬梯100的生产成本。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爬梯100还包括第二限位件130,第二限位件130与爬梯组件110相连,在爬梯组件11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件120与第二限位件130相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爬梯100还包括第二限位件130,具体而言,第二限位件130与爬梯组件110连接,当爬梯组件11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限位件120与第二限位件130相配合,从而可以防止当爬梯组件11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爬梯组件110由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即防止爬梯组件110回转,也即将爬梯组件110限制在第二位置上,进而在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时,进一步提高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110过程中的稳固性和可靠性,提高消防人员攀爬爬梯组件110时的安全性。

可选地,当需要对爬梯组件110进行收纳时,将第二限位件130与第一限位件120取消配合,即取消对爬梯组件110的运动限制,此时,可将爬梯组件110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即将爬梯组件110收纳在顶部安装面211上。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限位件120设有限位孔121;第二限位件130包括限位销131,在爬梯组件11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限位销131插入限位孔121内。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限位件120设置有限位孔121,第二限位件130设置有限位销131,当爬梯组件11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限位销131插入限位孔121内,从而可以防止当爬梯组件11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爬梯组件110由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即防止爬梯组件110回转,也即将爬梯组件110限制在第二位置上,进而在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时,进一步提高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110过程中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当需要对爬梯组件110进行收纳时,将限位销131从限位孔121内移出,即取消对爬梯组件110的运动限制,此时,可将爬梯组件110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即将爬梯组件110收纳在顶部安装面211上。

可选地,限位孔121设置在固定部122上。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设定角度α满足75°≤α≤80°。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设定角度α的取值范围,即限定了当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与顶部安装面211所呈角度的取值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顶部安装面211为消防车200的车顶平面,也就是说,顶部安装面211沿水平面延伸,即当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在75°至80°之间。也即当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与竖直面之间的角度在10°至15°之间,也就是说,限定了爬梯组件110在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110相对于消防车200车身侧面的倾斜角度,从而提高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110时的舒适性,可提升消防作业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当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时,若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80°。即当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与竖直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0°,也即爬梯组件110在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110相对于消防车200车身侧面的倾斜角度较小,不便于消防人员攀爬。

同时,当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时,若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小于75°,当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与竖直面之间的角度大于15°,也即爬梯组件110在处于使用状态时,爬梯组件110相对于消防车200车身侧面的倾斜角度较大,导致爬梯组件110远离顶部安装面211的一端距离地面或消防人员所处位置较高,也不便于消防人员攀爬。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爬梯组件110包括第一子爬梯112和第二子爬梯113,其中,第一子爬梯112与顶部安装面211转动连接,第二子爬梯113与第一子爬梯112相铰接,第二子爬梯113能够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转动,以使第二子爬梯113与顶部安装面211呈设定角度。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爬梯组件110包括第一子爬梯112和第二子爬梯113,具体而言,第一子爬梯112与第二子爬梯113相铰接,也就是说,第二子爬梯113能够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翻转。

第一子爬梯112与顶部安装面211转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子爬梯112位于顶部安装面211上,且第一子爬梯112能够在顶部安装面211上转动。

具体地,当需要使用爬梯组件110进行上下车时,转动第一子爬梯112,使得第一子爬梯112带动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顶部安装面211转动至第二位置,然后,使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转动,以使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消防车200车身侧面呈倾斜设置,使爬梯组件110快速进入使用状态,便于消防人员通过爬梯组件110上下车,提高消防作业效率。

当对爬梯组件110使用完毕后,先将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转动,以使第一子爬梯112与第二子爬梯113处于水平状态,并使第一子爬梯112带动第二子爬梯113由第二位置回转至第一位置,以使爬梯组件110收纳在顶部安装面211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翻转,以使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消防车200车身侧面呈倾斜设置时,第二子爬梯113与第一子爬梯112之间呈角度β,其中,角度β与角度α之和为180°,即当角度α为80°时,角度β为100°。

可选地,爬梯100还包括转动部,第一子爬梯112与顶部安装面211通过转动部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子爬梯112能够绕转动部的转动中心旋转。其中,转动部包括回转轴承或销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地,在转动部转动到对应位置时,自身也可进行一定限位,具体地,当需要使用爬梯组件110进行上下车时,转动第一子爬梯112,使得第一子爬梯112带动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顶部安装面211转动至第二位置,通过转动部自身限位,使爬梯组件110进一步锁定在第二位置。

当对爬梯组件110使用完毕后,第一子爬梯112带动第二子爬梯113由第二位置回转至第一位置,也可通过转动部自身限位使爬梯组件锁定在第一位置,防止过度转动。

例如,在转动部内部设置梯级转动角度限位装置。

可选地,转动部与第一子爬梯112通过螺栓连接。

如图3、图4、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爬梯100还包括铰接座140,铰接座140包括相铰接的第一铰接部141和第二铰接部142,第一铰接部141与第一子爬梯112相连,第二铰接部142与第二子爬梯113相连,第一铰接部141设有第一限位面150,第二铰接部142设有第二限位面160;其中,第二子爬梯113能够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二子爬梯113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面150与第二限位面160相抵,以使第二子爬梯113与顶部安装面211呈设定角度,在第二子爬梯113处于第四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子爬梯113与顶部安装面211相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爬梯100还包括铰接座140,具体而言,铰接座140包括第一铰接部141和第二铰接部142,其中,第一铰接部141与第二铰接部142相铰接。第一铰接部141与第一子爬梯112相连,第二铰接部142与第二子爬梯113相连,也就是说,第一子爬梯112与第二子爬梯113通过第一铰接部141和第二铰接部142相铰接。

第一铰接部141设置有第一限位面150,第二铰接部142设置有第二限位面160,具体地,第二子爬梯113能够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当需要使用爬梯组件110进行攀爬时,先使爬梯组件110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然后使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转动至第三位置,此时,第二子爬梯113与顶部安装面211呈设定角度,也就是说,第二子爬梯113与第一子爬梯112之间呈设定角度,也即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消防车200车身侧面倾斜设置。

当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转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限位面150与第二限位面160相抵,从而对第二子爬梯113进行限位,使第二子爬梯113限制在第三位置上,进而便于消防人员通过攀爬爬梯组件110进行上下车的同时,提高消防人员攀爬爬梯组件110时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当消防作业完成后,先将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由第三位置回转至第四位置,以使第二子爬梯113与顶部安装面211平行,也就是说,使第二子爬梯113与第一子爬梯112呈角度180°水平状态,在将爬梯组件110整体由第二位置回转至第一位置,以收纳至顶部安装面211上。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141与第二铰接部142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第一铰接部141上除设有第一限位面150外,还设有第二限位面160,第二铰接部142除设有第二限位面160外还设有第一限位面150,当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运动至第三位置时,即第二子爬梯113倾斜设置,以使消防人员能够通过攀爬爬梯组件110进行上下车时,第一铰接部141的第一限位面150与第二铰接部142的第二限位面160相抵,第一铰接部141的第二限位面160与第二铰接部142的第一限位面150相抵,即通过两处限位结构进行限位,从而能够牢靠地限制第二子爬梯113在第三位置上,提高消防人员攀爬爬梯组件110时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141和第二铰接部142通过销轴相铰接。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141可以包括第一卡扣,第二铰接部142包括第一卡槽,当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转动至第三位置时,将第一卡扣插入第一卡槽内,从而将第二子爬梯113锁止在第三位置,提高消防人员攀爬爬梯组件110时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141还包括第二卡扣,第二铰接部142包括第二卡槽,当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由第三位置回转至第四位置时,将第二卡扣插入第二卡槽内,从而将第二子爬梯113锁止在第四位置。

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铰接部141还设有第三限位面170,第二铰接部142还设有第四限位面180,在第二子爬梯113处于第四位置的情况下,第三限位面170与第四限位面180相抵。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141还设置有第三限位面170,第二铰接部142还设置有第四限位面180,当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三限位面170和第四限位面180相抵,从而防止在收纳爬梯组件110的过程中,第二子爬梯113过度转动,提高消防人员使用爬梯100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消防作业效率。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141与第二铰接部142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第一铰接部141上除设有第三限位面170外,还设有第四限位面180,第二铰接部142除设有第四限位面180外还设有第三限位面170,当第二子爬梯113相对于第一子爬梯112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一铰接部141的第三限位面170与第二铰接部142的第四限位面180相抵,第一铰接部141的第四限位面180与第二铰接部142的第三限位面170相抵,即通过两处限位结构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在收纳爬梯组件110的过程中,第二子爬梯113过度转动,提高消防人员使用爬梯100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消防作业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爬梯100还包括把手190,把手190设于爬梯组件110上。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爬梯100还包括把手190,具体而言,把手190设置在爬梯组件110上,从而在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时,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110的过程中,可以抓握把手190进行攀爬,方便消防人员通过爬梯组件110攀爬到顶部安装面211进行消防器材的取放,或者便于消防人员通过攀爬爬梯组件110进行其他消防作业,即便于消防人员通过爬梯组件110进行上下车,提高消防作业效率。

可选地,把手19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把手190对称设置,进一步便于消防人员通过抓握把手190在爬梯组件110上进行攀爬,进一步提高消防作业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爬梯组件110对称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爬梯组件110呈对称设置,从而使得爬梯组件110结构紧凑,在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时,消防人员攀爬爬梯组件110的过程中,爬梯组件110各处受力均衡、平稳,能够延长爬梯100的使用寿命,而且,在爬梯组件110处于使用状态时,还能够提高消防人员在攀爬爬梯组件110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防车2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爬梯100,因而具备该爬梯100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消防车200还包括车体210,车体210设有顶部安装面2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防车200包括车体210和爬梯100,具体而言,车体210设置有顶部安装面211,可以理解的是,顶部安装面211为车体210的顶部平面,也即顶部安装面211为车体210背离移动部的一侧面。其中,移动部设置在车体210上,消防车200通过移动部实现车体210的移动,具体地,移动部包括移动轮。

具体地,当需要使用爬梯组件110时,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离开顶部安装面211,并使爬梯组件110的至少一部分与顶部安装面211呈设定角度。当不需要使用爬梯组件110时,爬梯组件110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将爬梯组件110收纳至顶部安装面211上,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消防车200车顶的顶面空间,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爬梯结构嵌入消防车车身侧面而言,能够避免破坏车身侧面的骨架结构,提高车身骨架结构的强度,且还能够避免由于将爬梯结构嵌入车身侧面而占用消防车侧面器材箱空间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基于无人机提升消防车救援速度的控制系统及方法、消防车
  • 消防车智能控制系统和方法及消防车
  • 一种消防车爬梯及消防车
  • 消防车器材箱爬梯和消防车
技术分类

061201164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