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喷气织机中的纬纱输送喷嘴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40:14


喷气织机中的纬纱输送喷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气织机中的纬纱输送喷嘴。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对喷气织机的变形筘的纬纱走纱路径入口喷射空气来射出纬纱的纬纱输送喷嘴,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的纬纱输送喷嘴。在该纬纱输送喷嘴中,使导纱器中的纬纱通路截面成为圆形,使导纱器的末端部形成为由沿与纬纱通路的中心轴线斜交的平面切割的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543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纬纱输送喷嘴中,通过发明人的研究,可知用于使由纬纱输送喷嘴引纬的纬纱在目标位置到达时刻到达目标位置的空气喷射压力因导纱器的安装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某个特定的机台最佳化的空气喷射压力难保在导纱器的安装位置不同的其他机台中也是最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令用于使纬纱在目标位置到达时刻到达目标位置的空气喷射压力在多个机台之间恒定的喷气织机中的纬纱输送喷嘴

本发明所涉及的喷气织机中的纬纱输送喷嘴是通过朝向具有纬纱走纱路径的变形筘的纬纱走纱路径的入口喷射空气而将纬纱射出至纬纱走纱路径的喷气织机中的纬纱输送喷嘴,具备:导纱器,其具有引入并引导纬纱的纬纱通路;以及喷嘴主体,其收容导纱器,并沿着导纱器的外周面形成使空气沿纬纱通路的方向流动的空气流路,该喷气织机中的纬纱输送喷嘴中,使空气流路延长而与纬纱通路的下游侧的纬纱路径重叠,使导纱器中的纬纱通路的截面成为圆形,利用与纬纱通路的中心轴线斜交的面切割导纱器的末端部,导纱器在从喷嘴主体暴露的部位具有显示部,上述显示部显示与面的法线方向对应的方向。

此外,也可以是,以在显示部位于水平方向且在喷气织机的前侧方向时,使面的法线方向成为水平方向且远离变形筘的方向的方式形成显示部。此外,也可以是,以在显示部位于水平方向且喷气织机的前侧方向时,使面的法线方向成为水平方向且靠近变形筘的方向的方式形成显示部。

根据本发明,喷气织机中的纬纱输送喷嘴具备:导纱器,其具有引入并引导纬纱的纬纱通路;以及喷嘴主体,其收容导纱器,并沿着导纱器的外周面形成使空气沿纬纱通路的方向流动的空气流路,该喷气织机中的纬纱输送喷嘴中,使空气流路延长而与纬纱通路的下游侧的纬纱路径重叠,使导纱器中的纬纱通路的截面成为圆形,利用与纬纱通路的中心轴线斜交的面切割导纱器的末端部,导纱器具有显示部,上述显示部在从喷嘴主体暴露的部位显示与面的法线方向对应的方向,因此,能够令用于使纬纱在目标位置到达时刻到达目标位置的空气喷射压力在多个机台之间恒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喷气织机的概略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喷嘴的平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导纱器的流路形成部的末端部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中心轴线从上游侧观察图2所示的导纱器的侧视图。

图5是从上游侧观察图1所示的变形筘的纬纱走纱路径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导纱器角度R与空气压力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主喷嘴的平面剖视图。

图8是沿着中心轴线从上游侧观察图7所示的导纱器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轮状部的定位部的平面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轮状部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轮状部的定位部的平面剖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轮状部的侧视图。

图13是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末端部的平面剖视图。

图14是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末端部的平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1...纬纱;30...变形筘;31...纬纱走纱路径;51...喷嘴主体;52d...牵引通路(纬纱路径);53...导纱器;53c...末端部;53d...纬纱通路;53g、53i、53j...定位部;55...空气流路;100...喷气织机;D1...圆周面(斜交的面);D2...圆周面(斜交的面);L...中心轴线;M...法线;S...平面(斜交的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喷气织机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喷气织机的概略图。在喷气织机100设置有喂纱装置20、存积从喂纱装置20引出的纬纱21的存积鼓22、在存积鼓22的下游侧将纬纱21向变形筘30引纬的引纬装置40。在存积鼓22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从存积鼓22释放纬纱21或者卡止纬纱21的电磁销23、用于对纬纱21从存积鼓22释放进行检测的气圈传感器24。

在引纬装置40设置有串联喷嘴60和主喷嘴50。串联喷嘴60和主喷嘴50喷射从空气罐41供给的压缩空气(空气)。此外,在串联喷嘴60和主喷嘴50设置有未图示的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的开闭来切换成空气的喷射和空气的喷射停止。串联喷嘴60通过喷射空气而从存积鼓22引出纬纱21,将纱线21向设置于下游侧的主喷嘴50射出。

主喷嘴50将从串联喷嘴60射出的纬纱21朝向变形筘30的纬纱走纱路径31的入口喷射。沿着变形筘30的纬纱走纱路径31分别设置有多个与子罐35连接的电磁阀亦即子喷嘴阀34和与子喷嘴阀34连接的子喷嘴32。子喷嘴32通过利用子喷嘴阀34的开闭而喷射空气,从而将纬纱21沿着纬纱走纱路径31从设置有主喷嘴50这侧即图1中的喷气织机100的左端的上游侧向右端的下游侧输送。另外,主喷嘴构成纬纱输送喷嘴。

在变形筘30的右端侧设置有检测纬纱的走纱状态的RH探测器12。RH探测器12与喷气织机100的主控制装置11连接。主控制装置11与电磁销23、气圈传感器24、串联喷嘴60、主喷嘴50、子喷嘴阀34以及RH探测器12连接,并控制构成喷气织机100的这些要素。此外,将气圈传感器24和RH探测器12的检测结果输入主控制装置11。并且,主控制装置11与功能面板13连接。功能面板13,是显示喷气织机100的状态并且用于供用户操作喷气织机100的触摸面板。

图2是从喷气织机100(参照图1)的机台的铅垂方向上侧观察主喷嘴50时的平面剖视图。图2所示的箭头Y1方向是喷气织机100的机台的后侧方向,且是变形筘30所位于这侧的方向,箭头Y2方向是喷气织机100的机台的前侧方向。另外,在图2以下的说明中,上游侧与图1的喷气织机100中的左端侧对应,下游侧与图1的喷气织机100中的右端侧对应。

主喷嘴50具有圆筒形的喷嘴主体51、嵌入喷嘴主体51的筒内51a的加速管52、旋合并收容于喷嘴主体51的筒内51a的导纱器53、用于将导纱器53固定于喷嘴主体51的锁定螺母54。

导纱器53的下游侧端部形成圆锥面形状的流路形成部53a。在流路形成部53a,形成有沿周向隔开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的定位鳍状件53b。此外,在导纱器53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从喷嘴主体51暴露并向导纱器53的径向外侧突出的轮状部53f。并且,在导纱器53的轮状部53f的下游侧形成有与形成于喷嘴主体51的筒内51a的喷嘴主体螺纹部51c旋合的导纱器螺纹部53h。导纱器53的导纱器螺纹部53h与轮状部53f之间的部分从喷嘴主体51暴露。在导纱器螺纹部53h旋合有锁定螺母54。此外,在导纱器53的内部形成有具有圆形截面的纬纱通路53d。即,纬纱通路53d截面为圆形。

在加速管52形成有与喷嘴主体51嵌合的基管52a、与基管52a的径向内侧嵌合的细管52b。导纱器53的流路形成部53a的下游端部亦即末端部53c插入基管52a的内侧锥形部52c的径向内侧。在喷嘴主体51的筒内51a与末端部53c之间和内侧锥形部52c与末端部53c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空气流路55。即,沿着导纱器53的外周面形成有使空气沿纬纱通路53d的方向流动的空气流路。加速管52的基管52a和细管52b构成牵引通路52d。

在喷嘴主体51形成有连接端口51b,上述连接端口51b与筒内51a连通,并以与主喷嘴50的轴向正交的方式沿着箭头Y2方向延伸。在连接端口51b连接有空气供给管56。从空气供给管56供给的空气在空气流路55、基管52a和细管52b流动。此外,通过空气将纬纱21引入并引导至导纱器53的纬纱通路53d和加速管52内的牵引通路52d内。即,牵引通路52d构成纬纱通路53d的下游侧的纬纱路径,延长而与空气流路55重叠。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导纱器53的流路形成部53a的末端部53c的立体图。若参照图2和图3,则在末端部53c形成有偏转流入部53e。偏转流入部53e是通过利用与纬纱通路53d的中心轴线L斜交且面向导纱器53的下游侧的平面S切割末端部53c而形成的。即,偏转流入部53e配置在作为单一面的平面S上。此外,与平面S正交且向下游侧延伸的法线M向作为喷气织机100(参照图1)的机台的前侧方向的靠近箭头Y2方向的方向即远离变形筘30的方向延伸。

图4是沿着中心轴线L从上游侧观察图2所示的导纱器53的侧视图。参照图2和图4,在导纱器53的上游侧端部的轮状部53f的外周面设置有沿着径向而形成的圆锥状的定位部53g。如图4所示,定位部53g形成为,在沿着中心轴线L从上游侧观察导纱器53时,处于使偏转流入部53e的最上游侧的点A相对于中心轴线L所处的方向与定位部53g相对于中心轴线L所处的方向对齐的线N上。由此,定位部53g的末端的方向显示Y2方向,上述Y2方向是与导纱器53的偏转流入部53e形成的平面S正交的法线M靠近的方向。即,定位部53g构成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同与纬纱通路53d的中心轴线L斜交的平面S的法线M方向对应的方向。

该圆锥形状的定位部53g例如能够通过对轮状部53f的外周部实施通过钻头等开孔工具进行的加工等而容易地形成。此外,该定位部53g形成于轮状部53f的外周面,因此,从机台前侧观察喷气织机100时的可视性良好。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喷气织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1所示的喷气织机100运转之前,组装图2所示的主喷嘴50。在组装主喷嘴50时,将加速管52嵌入喷嘴主体51的筒内51a。接下来,将锁定螺母54旋合于导纱器53的导纱器螺纹部53h。接下来,将导纱器53插入喷嘴主体51的筒内51a,将导纱器螺纹部53h拧入并旋合于筒内51a的喷嘴主体螺纹部51c。

此时,以使形成于导纱器53的轮状部53f的定位部53g位于箭头Y2方向即喷气织机100(参照图1)的水平前侧方向的方式将导纱器53旋合于喷嘴主体51。由此,与导纱器53的偏转流入部53e形成的平面S正交的法线M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向靠近喷气织机100的机台的前侧方向(远离变形筘30的方向)的方向、即在水平方向上且向靠近箭头Y2方向的方向上,偏转流入部53e的最上游侧的点A位于靠近箭头Y2的方向即远离变形筘30的方向。

接下来,如图1所示,通过主控制装置11来控制主喷嘴50、串联喷嘴60、电磁阀和子喷嘴阀34,通过从主喷嘴50喷射空气而从主喷嘴50引出纬纱21并使纬纱21在变形筘30的纬纱走纱路径31内走纱。此时,将从为了引出纬纱21而从存积鼓22释放了纬纱21时的基准时间至纬纱21被RH探测器12检测出为止的时间设为引纬目标位置到达时刻Tw。

接下来,对通过本实施方式1得到的效果进行说明。图5是从上游侧观察变形筘30(参照图1)的纬纱走纱路径31的侧视图。纬纱走纱路径31是由上壁面31a、里侧壁面31b、下壁面31c围起的通路。如图2所示,在与平面S正交的法线M在水平方向且向靠近箭头Y2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从主喷嘴50喷射了空气时,如图5所示,纬纱走纱路径31的最上游侧处的喷射空气的压力最高的部位亦即压力中心位于点C1。该点C1位于距里侧壁面31b距离P1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喷气织机100中,实施了接下来的测定。将使主喷嘴50的导纱器53旋合于喷嘴主体51时的导纱器53相对于喷嘴主体51所处的角度亦即导纱器角度R设定为多种角度。另外,导纱器角度R通过喷嘴主体51与导纱器53间的旋合而能够获得任意角度。此外,根据该导纱器角度R的变化,与纬纱通路53d的中心轴线L斜交的偏转流入部53e的平面S的朝向和法线M的延伸方向产生变化。而且,在各导纱器角度R下,对为了使纬纱21在预先设定的恒定值的引纬目标位置到达时刻Tw到达RH探测器12所需要的主喷嘴50的空气压力进行了测定。

图6是表示该测定中的导纱器角度R与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的坐标图。另外,此时,就导纱器角度R而言,将在如图2所示地同偏转流入部53e的平面S正交的法线M在水平方向上且向靠近喷气织机100的机台的前侧方向即在水平方向且向靠近箭头Y2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设为180°、540°、900°……。此外,如后面详述的那样,在法线M在水平方向上且向靠近喷气织机100的机台的后侧方向、即在水平方向上且向靠近箭头Y1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设为0°、360°、720°……。并且,在法线M沿铅垂方向且向喷气织机100的机台的上侧延伸的情况下,设为90°、450°、810°……。此外,在法线M沿铅垂方向且向喷气织机100的机台的下侧延伸的情况下,设为270°、630°、990°……。

如本实施方式1那样,在图2所示的与主喷嘴50的导纱器53的偏转流入部53e的平面S正交的法线M在水平方向上且向靠近箭头Y2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即在导纱器角度R为180°、540°、900°……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纬纱走纱路径31的最上游侧处的喷射的空气的压力中心位于点C1。点C1离开里侧壁面31b距离P1,此时,纬纱走纱路径31上的纬纱21的走纱效率提高。因此,如图6所示,与导纱器角度R为180°、540°、900°……以外的时候相比,为了使纬纱21在目标位置到达时刻Tw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空气的压力变小,能够减少从主喷嘴50喷射的空气的量。

此外,通过使导纱器53的定位部53g成为恒定位置,从而能够使为了使纬纱21在目标位置到达时刻Tw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空气喷射压力在多个喷气织机100的机台之间恒定。

这样,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纬纱输送喷嘴是喷气织机100中的纬纱输送喷嘴,其通过朝向具有纬纱走纱路径31的变形筘30的纬纱走纱路径31的入口喷射空气而将纬纱21射出至纬纱走纱路径31,且纬纱输送喷嘴具备:导纱器53,其具有引入并引导纬纱21的纬纱通路53d;以及喷嘴主体51,其收容导纱器53,并沿着导纱器53的外周面形成使空气沿纬纱通路53d的方向流动的空气流路55。此外,使空气流路55延长而与纬纱通路53d的下游侧的牵引通路52d重叠,使导纱器53中的纬纱通路53d截面成为圆形,利用与纬纱通路53d的中心轴线L斜交的平面S切割导纱器53的末端部53c。而且,导纱器53具有定位部53g,上述定位部53g在从喷嘴主体51暴露的部位显示与平面S的法线方向对应的方向,因此,能够令用于使纬纱21在目标位置到达时刻Tw到达目标位置的空气喷射压力在多个机台之间恒定。

此外,在定位部53g位于水平方向且喷气织机100的前侧方向时,以使平面S的法线M方向成为水平方向且是远离变形筘30的方向的方式形成有定位部53g,因此,通过在该状态下紧固锁定螺母54,从而能够以为了使纬纱21在目标位置到达时刻Tw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主喷嘴50的空气的压力成为最小的导纱器角度R安装导纱器53,导纱器角度R的调整变容易。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喷气织机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1的图1~图6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

为相同或者相近似的结构要素,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本实施方式2

的喷气织机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置有主喷嘴50的导纱器53的偏转流入部53e的平面S的角度进行了变更。

图7是从喷气织机100(参照图1)的铅垂方向上方观察实施方式2的主喷嘴50时的平面剖视图。参照图7,对于主喷嘴50的导纱器53而言,与配置有末端部53c的偏转流入部53e的平面S正交的法线M在水平方向上且向靠近喷气织机100的机台的后侧方向、即在水平方向上且向靠近箭头Y1方向的方向延伸,偏转流入部53e的最上游侧的点A位于靠近箭头Y1的方向即靠近变形筘30的方向。

图8是沿着中心轴线L从上游侧观察图7所示的导纱器53的侧视图。若参照图7和图8,则在沿着中心轴线L从上游侧观察导纱器53时,设置于导纱器53的轮状部53f的定位部53g形成于,相对于偏转流入部53e最上游侧的点A相对于中心轴线L所在的方向,位于以中心轴线L为中心旋转了180°得到的方向。即,本实施方式2的导纱器53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导纱器53,定位部53g与点A的位置关系相对于中心轴线L相差180°。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接下来,对通过本实施方式2得到的效果进行说明。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与平面S正交的法线M在水平方向上且向靠近箭头Y1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从主喷嘴50喷射了空气时,如图5所示,纬纱走纱路径31的最上游侧处的喷射空气的压力最高的部位亦即压力中心位于点C2。该点C2位于距里侧壁面31b距离P2的位置,该距离P2是比实施方式1中的喷射空气的压力中心的点C1与里侧壁面31b之间的距离P1长的距离。

如本实施方式2那样,在与图7所示的主喷嘴50的导纱器53的偏转流入部53e的平面S正交的法线M在水平方向上且向靠近箭头Y1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即在导纱器角度R为0°、360°、720°……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纬纱走纱路径31的最上游侧处的喷射的空气的压力中心位于点C2。此时,如图6所示,与导纱器角度R为0°、360°、720°……以外的时候相比,为了使纬纱21在目标位置到达时刻Tw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空气的压力变大,因此,具有由主喷嘴50进行的纬纱21的引纬控制变容易这样的优点。

这样,在定位部53g位于水平方向且靠近喷气织机100的前侧方向时,以使平面S的法线M方向成为水平方向且靠近变形筘30的方向的方式形成有定位部53g,因此,用于使纬纱21在目标位置到达时刻Tw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空气的压力变大,由主喷嘴50进行的纬纱21的引纬控制变容易。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在沿着中心轴线L从上游侧观察导纱器53时,在相对于偏转流入部53e的最上游侧的点A相对于中心轴线L所处的方向而以中心轴线L为中心旋转了180°得到的方向上形成定位部53g,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实施方式1的导纱器53那样形成为,在沿着中心轴线L从上游侧观察导纱器53时,位于偏转流入部53e的最上游侧的点A相对于中心轴线L所在的方向与定位部53g相对于中心轴线L所在的方向对齐的线N上,使用这样的导纱器53,并使该导纱器53以偏转流入部53e的最上游侧的点A位于靠近箭头Y1的方向即靠近变形筘30的方向的角度固定。

此外,也可以以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所示的导纱器角度R以外的任意的导纱器角度R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所述的导纱器53。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设置于图2和图4所示的导纱器53的轮状部53f的定位部53g以圆锥状形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取代定位部53g而设置其他形状的定位部。图9是表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轮状部53f的定位部53i的平面剖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轮状部53f的侧视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定位部53i也可以形成为沿着轮状部53f的径向延伸的圆柱形状。该圆柱形状的定位部53i能够通过例如对轮状部53f的外周部实施由钻头等开孔工具形成的加工等而容易地形成。

图11是表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轮状部53f的定位部53j的平面剖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轮状部53f的侧视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也可以是,定位部53j沿着主喷嘴50的中心轴线L延伸,并以V字型槽状形状形成。该V字型槽状形状的定位部53j能够通过沿着主喷嘴50的中心轴线L对轮状部53f的外周面进行V槽加工而容易地形成。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导纱器53的定位部53g、53i、53j形成于轮状部53f,但也可以形成于从导纱器53的导纱器螺纹部53h与轮状部53f之间的喷嘴主体51暴露的部分。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导纱器53的末端部53c的偏转流入部53e由与中心轴线L斜交且面向导纱器53的下游侧的平面S切割而形成,但也可以形成为除此以外的形状。图13是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末端部53c的平面剖视图。如图13所示,也可以由单一面且中心位于比末端部53c靠下游侧处的圆周面D1切割导纱器53的末端部53c,形成偏转流入部53e。另外,圆周面D1是与中心轴线L(参照图2)斜交的面。

图14是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末端部53c的平面剖视图。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由单一面且中心位于比末端部53c靠上游侧处的圆周面D2切割末端部53c,形成偏转流入部53e。另外,圆周面D2是与中心轴线L(参照图2)斜交的面。

如图13的第3变形例和图14的第4变形例那样,由圆周面D1或者圆周面D2切割末端部53c而形成偏转流入部53e的情况下,也通过与实施方式1或者2相同地将相对于圆周面D1或者圆周面D2的法线M设定为水平方向且远离或者靠近喷气织机100的变形筘30的方向,从而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技术分类

0612011599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