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蚕丝棉及其制造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44:2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蚕丝棉领域,具体为一种蚕丝棉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全棉梭织是天然绿色的纺织材料,是我国及世界的纺织品主要原材料,其优点是价格低廉,产量丰富。全棉梭织布的吸汗性和透气性相当良好。

但全棉梭织布缺点是手感粗糙,容易掉色,没有光泽,档次不够,没有延展性,容易皱,不适合做高档的裤子和西装。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手感粗糙,容易掉色,没有光泽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蚕丝棉制造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棉花和氨纶混纺得到混纺纱;

步骤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混纺纱分为经线和纬线;

步骤3,以多条经线配一条纬线进行织造得到缎面;

步骤4,将所述步骤3得到的所述缎面进行空气水洗,得到清洁布料;

步骤5,进行染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棉花与氨纶的比例为(15~20):1,该比例能够使布料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抗皱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中,以四条经线混纺纱交错一条纬线混纺纱进行织造,此织造方法能够使布料垂性更好,挺度更高,抗皱性更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在60~70℃条件下的密闭水洗机中进行水洗,此方法能够使布料蓬松柔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水洗时水洗机中注入柔软剂,所述柔软剂用水按比例进行稀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和所述柔软剂的比例为1:

(0.7~0.9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5中,先将清洁布料表面助剂清洗干净,再进行染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先将清洗好的布料置入容器中,再向容器中注入活性染料,进行染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染色时使容器的温度升至90℃,让布料的染色效果饱和有光泽且挺度高。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制造方法获得的蚕丝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采用棉花与氨纶混纺的技术方案,获得了延展性和抗皱效果优异的混纺纱,再使用这种混纺纱按经纬为例4:1的方式交叉织造,能够获得光泽度高、垂性更好、挺度更高、抗皱性更强的布料,通过空气洗水能够使布料更加蓬松柔软,且排污少;通过使用活性染料并配合升温,能够使布料的染色效果饱和有光泽且挺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首先是蚕丝棉布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由于棉花不具备延展性,于是本实施例采用加入混纺技术,加入一部分氨纶,利用包芯纱的技术,纺纱原理是先把氨纶与棉花混合,形成一种混合物,然后通过纺纱机进行纺纱。在纺纱机的纺杆上,混合物通过喷嘴被喷出来,并在喷出后形成中空的纤维结构。这些纤维随着机器的运转被拉伸并捻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的包芯纱线。

纺制包芯纱的过程相对于普通纱线制造,更为复杂和耗费能源,因此包芯纱的价格通常也会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包芯纱在服装、家居纺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将棉花和氨纶的比例控制为19:1,它的延展性和抗皱效果最佳,由此获得混纺纱。

步骤2,为了解决棉布光泽度不够的缺陷,采用最新的织造方法,以四条经线混纺纱配一条纬线混纺纱,织机将经线和纬线交错穿过一起,然后利用梭子将经纬线压实在一起,形成一块紧密的织物。在织造过程中,经线被固定在织机上,而纬线则穿过经线,并在两侧交叉。这种交叉方式形成了缎面。这种织造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控制的方式进行控制,以获得更高的织造精度和更复杂的图案设计。而且经过这种特殊的配比,使布料的垂性更好,挺度更高,抗皱性更强。

步骤3,为了解决厚棉布僵硬且结实的缺点,本实施例采用空气洗水。在60℃温度下,使用密闭的水洗机,将水和柔软剂按1:0.9的比例混合稀释后注入水洗机,再将布料放入水洗机内,启动水洗机,进行清洗。在密闭的水洗机里面均匀转动布料,使布料与柔软剂混合物完全反应。水洗机内布料相互拍打,使其蓬松柔软,在清洗过程中,确保布料充分浸泡在清洗溶液中,并且要不断搅拌,确保柔软剂溶液和布料接触均匀,清洗完成后将布料从水洗机内取出,进行烘干和定型。

步骤4,用清水在缸里把布料表面的助剂清洗干净,排出污水,注入预先调配好的活性染料,水温升至90℃,染料全部没过布料,转动染缸让布料跟染料充分着色,让布料的染色效果饱和有光泽且挺度高。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使用上述方法制得的蚕丝棉布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棉花和氨纶的比例控制为15:1;步骤3中,空气水洗的温度为70℃,水和柔软剂的比例为1:0.7。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棉花和氨纶的比例控制为17:1;步骤3中,空气水洗的温度为65℃,水和柔软剂的比例为1:0.8。

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29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