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液压钻床及其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3:59


一种液压钻床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钻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钻床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钻床指主要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现有的钻床大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对钻头进行进给,由于人工操作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钻头很可能因操作不当而损坏。同时,现有的钻床在加工过程中,因为钻孔的孔径大小不同等原因,需要不时地更换钻头,工人需要配套工具对钻头进行拆卸,然后将待使用的钻头安装在钻床上,才能继续对工件进行加工,这种钻头更换方式非常的耗费时间,且不方便;且在钻孔的过程中钻头的转速恒定,从而影响加工的效率;同时在钻孔过程需要对钻头与工件的接触部分喷切削液,而切削液的喷射不稳定容易影响冷却及润滑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切换钻头且能根据压力调整转速并且切削液喷射稳定的液压钻床及其控制方法。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钻床,包括:

固定架,固定架包括固定板、支撑板及设置在固定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若干导向杆;

滑动座,固定架靠固定板的一侧的导向杆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座,滑动座上带有与导向杆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套筒;

液压驱动缸,在固定板朝向滑动座的一端上设置带动滑动座位移的液压驱动缸;

压力监测器,在液压驱动缸与固定架之间设置有压力监测器;

固定座,在滑动座朝向支撑板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开设有由四个滑槽按圆周分布形成的十字型滑动槽,每个滑槽上均设置有安装座;

驱动电机,在滑动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

电磁连接座,在固定座的十字型滑动槽中部向内设置有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的电磁连接座,电磁连接座朝向支撑板的一侧向内形成有十字卡槽;

夹持装置,在支撑板上朝向固定板设置有夹持装置;

冷却润滑组件,在固定座上设置有冷却润滑组件;

其中电磁连接座包括外壳体及设置在外壳体内的电磁铁,十字卡槽上外壳体上;安装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十字卡块、滑动块及钻柄,十字卡块可与十字卡槽配合,滑动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并可滑动至十字型滑动槽中部,钻柄延伸出滑槽用于安装钻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冷却润滑组件包括:

固定套筒,在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内形成有连接螺纹;

安装杆,在固定套筒上螺纹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呈阶梯轴状,安装杆内形成有安装腔,且安装腔内设置有加压机构;

喷嘴,在安装杆的底部开设在有连接槽,并在连接槽上设置可转动的喷嘴,安装杆上设置有与喷嘴连接的出液管;

调节电机,在安装杆的一侧设置有带动喷嘴旋转的调节电机;

其中加压机构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设置的:

上连接管,上连接管位于靠固定套筒的一侧;

中间安置管,在上连接管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中间安置管,中间安置管内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稳压管,稳压管的数量为4-12根;

中间承接管,中间安置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中间承接管;

下承接管,在中间承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下承接管;

其中上连接管、中间安置管、中间承接管及下承接管的两端均形成有将端口封闭并向外延伸的连接盘;在滑动座上设置有穿入固定座及安装杆并贯穿至上连接管上端的连接盘的进液口,进液口上设置有进液管;在中间安置管两端的连接盘上均形成有若干与稳压管外径相等的穿过孔,稳压管的两端从穿过孔延伸出;上连接管连接中间安置管一端的连接盘及中间承接管连接中间安置管一端的连接盘上均形成有小于稳压管外径的过水孔。而连接盘可以通过螺纹或焊接进行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加压机构还包括:

上密封胶套,在中间安置管连接上连接管的一侧连接盘的上端面下凹形成有上安置部,穿过孔从上安置部穿过,且上安置部内设置有上密封胶套,上密封胶套上形成有与稳压管外壁过盈配合的上密封连接孔;

下密封胶套,在中间承接管连接中间安置管的一侧连接盘的上端面下凹形成有下安置部,过水孔从下安置部穿过,且下安置部内设置有下密封胶套,下密封胶套上形成有于稳压管外壁过盈配合的下密封连接孔;

密封连接圈,在中间安置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的密封连接圈,其中上端的密封连接圈抵在中间安置管上端的连接盘与上连接管下端的连接盘之间,下端的密封连接圈抵在中间安置管下端的连接盘与中间承接管上端的连接盘之间;

锥形导水套,在中间承接管内设置有弹性的锥形导水套,锥形导水套的内径从中间承接管的上端至下直径递减,且锥形导水套的上端与中间承接管上端的连接盘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中间承接管的下端的连接盘形成有贯穿下承接管上端连接盘的排水口,锥形导水套的下端与排水口上端固定连接,且出液管穿入下承接管并与排水口的下端固定连接;或者出液管直接与的底部锥形导水套固定连接;

内稳定辅助件,在中间承接管内设置有内稳定辅助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稳定辅助件包括:

上支撑环,上支撑环抵在靠中间承接管上端的支撑盘上,且上支撑环的下端面形成有内凹的上夹槽;

下支撑环,下支撑环抵在靠中间承接管下端的支撑盘上,且下支撑盘的上端面形成有内凹的下夹槽;

中间固定筒,中间固定筒抵在上支撑环与下支撑环之间,且中间固定筒上端向上夹槽方向延伸形成有上支撑沿,上支撑沿上形成有插入上夹槽的上卡块,中间固定筒的下端向下夹槽方向延伸形成有下支撑沿,下支撑沿上形成有插入下夹槽的下卡块;

内稳定膜片,内稳定膜片呈环状结构,且两端分别卡在中间固定筒与上支撑环的连接处及中间固定筒与下支撑环的连接处;

内弹性保持架,在下支撑沿上形成有与内稳定膜片配合的内弹性保持架;

其中锥形导水套从上支撑环中部穿入并经过中间固定筒后从下支撑环的中部穿出;内稳定膜片同轴设置在锥形导水套外,且在内稳定膜片与中间固定筒之间形成有稳定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稳定膜片包括依次设置的:

上支撑片,上支撑片位于上支撑沿与上支撑环之间,且上支撑片形成有延伸入上夹槽的上夹持部;

锥形过渡环,锥形过渡环从上支撑环向下支撑环方向截面直径递减,且在锥形过渡环上形成有折线形变部;

锥形波纹环,锥形波纹环从上支撑环向下支撑环方向截面直径递减,且从上支撑环向下支撑环方向波纹逐渐收缩且波纹的波型幅度逐渐变大,且锥形导水套的外壁与锥形波纹环内壁相抵;

下支撑片,下支撑片位于下支撑沿与下支撑环之间,且下支撑片形成有延伸入小夹槽的下夹持部;

其中在内稳定膜片内一体成型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沿内稳定膜片轮廓分布的内弹性支撑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弹性保持架包括:

下壳体,下壳体与下支撑沿固定连接,且下壳体管状,在下壳体的上端向内形成有沉孔部,并在下壳体的上侧开设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穿透下壳体的扣合槽;

上壳体,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上,且上壳体呈管状,下壳体下端形成有插入沉孔部的下连接片,且下连接片的外比上形成有于扣合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块;

下支撑弹簧,在沉孔部内设置有下支撑弹簧,下支撑弹簧的一端与沉孔部的底部相抵,另一端与下连接片的端面相抵;

内保持环,在上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内保持环,内保持环与锥形波纹环的中部接触并挤压锥形波纹环。

在本技术方案中,上壳体通过限位块可上下活动得卡在下壳体上,而下支撑弹簧使得上壳体弹性得卡接在下壳体上;内保持环上部形成有漏斗状的开口,该漏斗状开口抵在锥形波纹环的中部,并挤压锥形波纹环,在水压较小时可以使得锥形导水套中部的截面面积缩小,从而达到保压稳压的效果;当水压足够时,内保持环上部会撑开,同时内保持环受到锥面的挤压压力并在下支撑弹簧的作用下下移,从而将抵在锥形波纹环的下部,从而不对锥形波纹环产生挤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保持环包括:

上弹性支撑瓣,若干上弹性支撑瓣按圆周均匀分布,且每个弹性支撑瓣均呈从下至上向远离内保持环的中部方向倾斜,上弹性支撑瓣位于上壳体上侧,且弹性支撑瓣与锥形波纹环上波纹的底部相抵;

下连接部,下连接部呈环状,上弹性支撑瓣按圆周均匀分布在下连接部的上端;

定位环,在下连接部的外壁上形成有截面呈矩形的定位环,上壳体上部形成有于定位环配合的定位槽;

下固定片,若干数量与下连接片相等的下固定片按圆周均匀设置在定位环的下端,且固定片的底部形成有向外突出的弧状的定位部,下连接片内壁形成有于定位部配合的承接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与稳定腔连接的稳压组件,稳压组件包括:

稳压水槽,外设的稳压水槽内盛放有冷却润滑液;

回水槽,外设的回水槽通过管道与钻床底部连接,用于回收冷却润滑液;

液压泵,液压泵的进端通过管道与稳压水槽的底部连接,液压泵的出端通过管道与进液管连接;

稳压连接管,稳压连接管的一端于稳压腔连接;

压缩机,压缩机与稳压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

稳压三通接头,稳压三通接头设置在稳压管的中部,稳压三通接头的其中连两个接口连接着稳压管;

稳压调节管,稳压调节管的一端与稳压三通接头的第三个接口连接,另一端插入稳压水槽中;

气压检测器,在在稳压三通接头与稳压腔连接的一段稳压连接管上设置有气压检测器;

单向截止阀,在稳压三通接头与压缩机的一端稳压罐上设置有单向截止阀;

补水箱,补水箱通过一个补水管与稳压水槽连接,且补水管的上设置有补水泵;

下限液位传感器,在稳压水槽内设置有下限液位传感器;

深度调节机构,深度调节机构设置在稳压水槽内,且固定稳压调节管延伸入稳压水槽一端的端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深度调节结构包括:

直线滑台,直线滑台垂直设置且其上带有滑台托板;

直行电机,直线滑台的顶部设置有带动直线滑台上下位移的直行电机;

卡箍,在滑台托板上设置有卡箍,稳压调节管的另一端通过卡箍固定在滑台托板上;

下配重组件,在稳压调节管固定在伺服托板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下配重组件;

下配重组件包括:

配重连接套,配重连接套套设在稳压调节管的端口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配重连接线,在配重连接套上下垂设置有若干长度相等的配重连接线;

配重连接球,在若干配重连接线的另一端固定有配重连接球。

在本技术方案中,卡箍的设置能更好的固定稳压调节管的底部,后通过电机带动托板移动,进而改变稳压调节管底部与稳压水槽液面距离;而设置的配置组件能放置稳压调节管底部不出现倾斜,进而保证压力的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控制柜,控制柜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器及变频器,其中压力监测器、气压检测器及下限液位传感器将监测到的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液压驱动缸、驱动电机、电磁连接座、液压泵、调节电机、压缩机及直行电机均由控制器编程控制,驱动电机及直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其中气压检测器检测到的压力为当前压力值,控制器中设置有稳压腔的压力阈值及压力阈值与当前压力值之差的1个标注差压值;

其中控制器控制稳压组件维持稳压腔内压力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气压检测器检测到的压力小于压力阈值时,控制器判断压力阈值与当前压力值之差为几个标注差压值;

当为小于等于1个标注差压值时控制器获取滑台托板的实际位置,若还有可下移的间距时则通过控制直行电机带动稳压调节管下移;

当为大于1个标注差压值时,控制器获取滑台托板的实际位置,若还有可下移的间距时,控制器先控制压缩机对稳压腔进行加压,直至压力阈值与当前压力值之差为0.5个标注差压值,后控制直行电机带动稳压调节管下移;

当气压检测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压力阈值时,控制器通过控制直行电机带动稳压调节管上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冷却润滑组件在钻孔过程中喷射切削液,从而能起到良好的冷却润滑的效果;

2.调节电机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工件的高度及转头长度及时调节喷嘴的角度;

3.设置的上密封胶套与下密封胶套能保证稳压管两端连接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冷却润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冷却润滑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内稳定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内弹性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稳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表示为:1-固定架、2-滑动座、3-液压驱动缸、4-压力监测器、5-固定座、6-安装座、7-驱动电机、8-电磁连接座、9-夹持装置、10-固定套筒、11-安装杆、12-安装腔、13-喷嘴、14-出液管、15-调节电机、16-上连接管、17-中间安置管、18-稳压管、19-中间承接管、20-下承接管、21-进液管、22-下密封胶套、23-密封连接圈、24-锥形导水套、25-下支撑环、26-中间固定筒、27-上支撑沿、28-下支撑沿、29-内稳定膜片、29a-上支撑片、29b-折线形变部、29c-锥形波纹环、29d-下支撑片、30-下壳体、31-扣合槽、32-上壳体、33-下连接片、34-限位块、35-下支撑弹簧、36-内保持环、36a-上弹性支撑瓣、36b-下连接部、36c-下固定片、37-稳压水槽、38-回水槽、39-液压泵、40-稳压连接管、41-压缩机、42-稳压三通接头、43-稳压调节管、44-气压检测器、45-补水箱、46-直线滑台、47-直行电机、48-卡箍、49-配重连接套、50-配重连接线、51-配重连接球、52-上密封胶套、53-上支撑环、54-稳定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钻床,包括:

固定架1,固定架1包括固定板、支撑板及设置在固定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若干导向杆;

滑动座2,固定架1靠固定板的一侧的导向杆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座2,滑动座2上带有与导向杆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套筒;

液压驱动缸3,在固定板朝向滑动座2的一端上设置带动滑动座2位移的液压驱动缸3;

压力监测器4,在液压驱动缸3与固定架1之间设置有压力监测器4;

固定座5,在滑动座2朝向支撑板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座5,固定座5上开设有由四个滑槽按圆周分布形成的十字型滑动槽,每个滑槽上均设置有安装座6;

驱动电机7,在滑动座2上设置有驱动电机7;

电磁连接座8,在固定座5的十字型滑动槽中部向内设置有与驱动电机7的电机轴连接的电磁连接座8,电磁连接座8朝向支撑板的一侧向内形成有十字卡槽;

夹持装置9,在支撑板上朝向固定板设置有夹持装置9;

冷却润滑组件,在固定座5上设置有冷却润滑组件;

其中电磁连接座8包括外壳体及设置在外壳体内的电磁铁,十字卡槽上外壳体上;安装座6包括依次连接的十字卡块、滑动块及钻柄,十字卡块可与十字卡槽配合,滑动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并可滑动至十字型滑动槽中部,钻柄延伸出滑槽用于安装钻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压力监测器4监测钻床工作时其所受压力,根据该压力变化区间控制变速电机的转速,提高钻头的切削、钻孔效率,使得该钻床在工作时切削、钻孔效率更高,使用更稳定,安全;通过在固定座5内活动卡接安装有钻头的安装座6,且安装座6可通过电磁吸附,卡接固定在电磁连接座8上,在更换钻头时无需工具进行辅助更换,更换更方便;通过在固定座5内呈环十字分布活动卡接若干组安装座6,若干组安装座6的活动路径通过十字型滑动槽交于一点,且该交点上设置有电磁连接座8的,使得在更换钻头时,各组安装座6相互之间不会产生接触,且各组安装座6到安装点的位置均为直线最近距离,更换更快捷、顺畅;通过设置冷却润滑组件在钻孔过程中喷射切削液,从而能起到良好的冷却润滑的效果,提高加工的合格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钻床,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冷却润滑组件包括:

固定套筒10,在固定座5上设置有固定套筒10,固定套筒10内形成有连接螺纹;

安装杆11,在固定套筒10上螺纹连接有安装杆11,安装杆11呈阶梯轴状,安装杆11内形成有安装腔12,且安装腔12内设置有加压机构;

喷嘴13,在安装杆11的底部开设在有连接槽,并在连接槽上设置可转动的喷嘴13,安装杆11上设置有与喷嘴13连接的出液管14;

调节电机15,在安装杆11的一侧设置有带动喷嘴13旋转的调节电机15;

其中加压机构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设置的:

上连接管16,上连接管16位于靠固定套筒10的一侧;

中间安置管17,在上连接管16远离固定座5的一端设置有中间安置管17,中间安置管17内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稳压管18,稳压管18的数量为4-12根;

中间承接管19,中间安置管17的另一端设置有中间承接管19;

下承接管20,在中间承接管19的另一端设置有下承接管20;

其中上连接管16、中间安置管17、中间承接管19及下承接管20的两端均形成有将端口封闭并向外延伸的连接盘;在滑动座2上设置有穿入固定座5及安装杆11并贯穿至上连接管16上端的连接盘的进液口,进液口上设置有进液管21;在中间安置管17两端的连接盘上均形成有若干与稳压管18外径相等的穿过孔,稳压管18的两端从穿过孔延伸出;上连接管16连接中间安置管17一端的连接盘及中间承接管19连接中间安置管17一端的连接盘上均形成有小于稳压管18外径的过水孔。而连接盘可以通过螺纹或焊接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固定套筒10可通过焊接固定在固定座5上,安装杆11的设置能便于加压机构及喷嘴13的安装,而调节电机15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工件的高度及转头长度及时调节喷嘴13的角度,从而更便于冷却及润滑;其中中间承接管19及下承接管20的两端均形成有将端口封闭并向外延伸的连接盘,从而便于各管体之间的连接;而切削液通过进液管21进入上连接管16后通过中间安置管17内稳压管18的增压,后通过承接管的承接最后通过下承接管20排出,其中稳压管18的总的截面面积小于进液管21的截面面积,通过进液管21前端的大直径进水,后流入直径较小的稳压管18,可使上连接管16内的水进入稳压管18中的切削液逐步提高流速及压力,从而保证了切削液喷出的水压的稳定性,以确保良好的冷却及润滑的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钻床,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加压机构还包括:

上密封胶套52,在中间安置管17连接上连接管16的一侧连接盘的上端面下凹形成有上安置部,穿过孔从上安置部穿过,且上安置部内设置有上密封胶套52,上密封胶套52上形成有与稳压管18外壁过盈配合的上密封连接孔;

下密封胶套22,在中间承接管19连接中间安置管17的一侧连接盘的上端面下凹形成有下安置部,过水孔从下安置部穿过,且下安置部内设置有下密封胶套22,下密封胶套22上形成有于稳压管18外壁过盈配合的下密封连接孔;

密封连接圈23,在中间安置管1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的密封连接圈23,其中上端的密封连接圈23抵在中间安置管17上端的连接盘与上连接管16下端的连接盘之间,下端的密封连接圈23抵在中间安置管17下端的连接盘与中间承接管19上端的连接盘之间;

锥形导水套24,在中间承接管19内设置有弹性的锥形导水套24,锥形导水套24的内径从中间承接管19的上端至下直径递减,且锥形导水套24的上端与中间承接管19上端的连接盘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中间承接管19的下端的连接盘形成有贯穿下承接管20上端连接盘的排水口,锥形导水套24的下端与排水口上端固定连接,且出液管14穿入下承接管20并与排水口的下端固定连接;或者出液管14直接与的底部锥形导水套24固定连接;

内稳定辅助件,在中间承接管19内设置有内稳定辅助件。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上密封胶套52与下密封胶套22能保证稳压管18两端连接的密封效果;且稳压管18与上密封胶套52及下密封胶套22均为过盈配合,从而更有利于密封;而设置的密封连接圈23能确保中间安置管17两端的连接的密封性能;锥形导水套24的设置使得经过稳压管18增压的切削液进一步提高流速及水压,从而更好得保证切削液喷射的压力与稳定,进而保证切削液良好的冷却与润滑的效果;设置的内稳定辅助件用于保证锥形导水套24整体结构的稳定,同时在水压不住的情况下通过挤压锥形导水套24使得挤压锥形导水套24的截面面积缩减,从而进一步保证水流的压力。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钻床,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内稳定辅助件包括:

上支撑环53,上支撑环53抵在靠中间承接管19上端的支撑盘上,且上支撑环53的下端面形成有内凹的上夹槽;

下支撑环25,下支撑环25抵在靠中间承接管19下端的支撑盘上,且下支撑盘的上端面形成有内凹的下夹槽;

中间固定筒26,中间固定筒26抵在上支撑环53与下支撑环25之间,且中间固定筒26上端向上夹槽方向延伸形成有上支撑沿27,上支撑沿27上形成有插入上夹槽的上卡块,中间固定筒26的下端向下夹槽方向延伸形成有下支撑沿28,下支撑沿28上形成有插入下夹槽的下卡块;

内稳定膜片29,内稳定膜片29呈环状结构,且两端分别卡在中间固定筒26与上支撑环53的连接处及中间固定筒26与下支撑环25的连接处;

内弹性保持架,在下支撑沿28上形成有与内稳定膜片29配合的内弹性保持架;

其中锥形导水套24从上支撑环53中部穿入并经过中间固定筒26后从下支撑环25的中部穿出;内稳定膜片29同轴设置在锥形导水套24外,且在内稳定膜片29与中间固定筒26之间形成有稳定腔54。

在本实施例中,上支撑环53与中间固定筒26的配合对内稳定膜片29的上部起良好的支撑与密封的作用,而下支撑环25与中间固定筒26的设置能对内稳定膜片29的下部起良好的支撑与密封的作用;而设置的上夹槽与上卡块能更好的固定内稳定膜片29的上部,设置的下夹槽与下卡块能更好的固定内稳定膜片29的下部;稳压腔内充入有一定的高压空气,当经过锥形导水套24的水压够大,则锥形导水套24会保持呈漏斗状,并使得内稳定膜片29不受压缩内;当经过锥形导水套24的水压较低时,内弹性保持架及稳压腔内填充的高压空气会压缩内稳定膜片29促使锥形导水套24的横截面面积缩小,从而达到稳压保压的效果,更好得保证增压及稳压的效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钻床,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内稳定膜片29包括依次设置的:

上支撑片29a,上支撑片29a位于上支撑沿27与上支撑环53之间,且上支撑片29a形成有延伸入上夹槽的上夹持部;

锥形过渡环,锥形过渡环从上支撑环53向下支撑环25方向截面直径递减,且在锥形过渡环上形成有折线形变部29b;

锥形波纹环29c,锥形波纹环29c从上支撑环53向下支撑环25方向截面直径递减,且从上支撑环53向下支撑环25方向波纹逐渐收缩且波纹的波型幅度逐渐变大,且锥形导水套24的外壁与锥形波纹环29c内壁相抵;

下支撑片29d,下支撑片29d位于下支撑沿28与下支撑环25之间,且下支撑片29d形成有延伸入小夹槽的下夹持部;

其中在内稳定膜片29内一体成型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沿内稳定膜片29轮廓分布的内弹性支撑筋。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锥形导水套24与内稳定膜片29均可以由带弹性的塑胶材料制成,内弹性支撑筋由弹性合金制成,从而能保证其能被挤压及能及时回弹;内稳定膜片29也可以由弹性合金制成,当选用弹性合金材料时则可以不设置内弹性支撑筋;而设置的上支撑片29a能更好得保证内稳定膜片29上端的密封效果,而锥形波纹环29c具有弹性,能够进行缩放,从而辅助锥形导水套24改变截面面积,当水流的压力大时,锥形波纹环29c上的波纹会在压力的作用下保持撑开的状态;当水流压力减时,使得锥形波纹环29c的波纹在高压空气及内弹性保持架的作用下挤压,从而使得位于锥形波纹环29c内的锥形导水套24受到压力导致截面面积减小,从而达到稳压的效果。而通过内稳定膜片29间接挤压锥形导水套24能提高锥形导水套24整体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钻床,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内弹性保持架包括:

下壳体30,下壳体30与下支撑沿28固定连接,且下壳体30管状,在下壳体30的上端向内形成有沉孔部,并在下壳体30的上侧开设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穿透下壳体30的扣合槽31;

上壳体32,上壳体32设置在下壳体30上,且上壳体32呈管状,下壳体30下端形成有插入沉孔部的下连接片33,且下连接片33的外比上形成有于扣合槽31滑动配合的限位块34;

下支撑弹簧35,在沉孔部内设置有下支撑弹簧35,下支撑弹簧35的一端与沉孔部的底部相抵,另一端与下连接片33的端面相抵;

内保持环36,在上壳体32的上端设置有内保持环36,内保持环36与锥形波纹环29c的中部接触并挤压锥形波纹环29c。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32通过限位块34可上下活动得卡在下壳体30上,而下支撑弹簧35使得上壳体32弹性得卡接在下壳体30上;内保持环36上部形成有漏斗状的开口,该漏斗状开口抵在锥形波纹环29c的中部,并挤压锥形波纹环29c,在水压较小时可以使得锥形导水套24中部的截面面积缩小,从而达到保压稳压的效果;当水压足够时,内保持环36上部会撑开,同时内保持环36受到锥面的挤压压力并在下支撑弹簧35的作用下下移,从而将抵在锥形波纹环29c的下部,从而不对锥形波纹环29c产生挤压。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钻床,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内保持环36包括:

上弹性支撑瓣36a,若干上弹性支撑瓣36a按圆周均匀分布,且每个弹性支撑瓣均呈从下至上向远离内保持环36的中部方向倾斜,上弹性支撑瓣36a位于上壳体32上侧,且弹性支撑瓣与锥形波纹环29c上波纹的底部相抵;

下连接部36b,下连接部36b呈环状,上弹性支撑瓣36a按圆周均匀分布在下连接部36b的上端;

定位环,在下连接部36b的外壁上形成有截面呈矩形的定位环,上壳体32上部形成有于定位环配合的定位槽;

下固定片36c,若干数量与下连接片33相等的下固定片36c按圆周均匀设置在定位环的下端,且固定片的底部形成有向外突出的弧状的定位部,下连接片33内壁形成有于定位部配合的承接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弹性支撑板能更好的对锥形波纹环29c进行支撑与挤压,避免内保持环36受挤压而受损;而下连接部36b与定位环的设置能更好的与下壳体30连接与固定,而下固定片36c的设置能进一步保证内保持环36与下壳体30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钻床,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还包括与稳定腔54连接的稳压组件,稳压组件包括:

稳压水槽37,外设的稳压水槽37内盛放有冷却润滑液;

回水槽38,外设的回水槽38通过管道与钻床底部连接,用于回收冷却润滑液;

液压泵39,液压泵39的进端通过管道与稳压水槽37的底部连接,液压泵39的出端通过管道与进液管21连接;

稳压连接管40,稳压连接管40的一端于稳压腔连接;

压缩机41,压缩机41与稳压连接管40的另一端连接;

稳压三通接头42,稳压三通接头42设置在稳压管18的中部,稳压三通接头42的其中连两个接口连接着稳压管18;

稳压调节管43,稳压调节管43的一端与稳压三通接头42的第三个接口连接,另一端插入稳压水槽37中;

气压检测器44,在在稳压三通接头42与稳压腔连接的一段稳压连接管40上设置有气压检测器44;

单向截止阀,在稳压三通接头42与压缩机41的一端稳压罐上设置有单向截止阀;

补水箱45,补水箱45通过一个补水管与稳压水槽37连接,且补水管的上设置有补水泵;

下限液位传感器,在稳压水槽37内设置有下限液位传感器;

深度调节机构,深度调节机构设置在稳压水槽37内,且固定稳压调节管43延伸入稳压水槽37一端的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稳压水槽37用于存放输送至冷却润滑组件的切削液,液压泵39用于输送切削液,而回水槽38用于回收切削液,同时回水槽38内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后的切削液通过一个水泵输送至稳压水槽37中;补水箱45能在稳压水槽37内切削液不住的情况下及时补充,当气压检测装置检测稳压连接管40及稳压腔内的压力,当气压检测器44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压力值设定范围时,深度调节机构带动稳压调节管43的下端向稳压水槽37下方部移动,随着稳压调节管43的下端与稳压水槽37液面距离增大,稳压调节管43及稳压连接管40内的压力值增加,直至气压检测器44检测到的压力值恢复到压力值设定范围;当气压检测器44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压力值设定范围时,深度调节机构带动稳压调节管43的下端向稳压水槽37上部方向移动,随着稳压调节管43的下端与稳压水槽37液面距离缩减,稳压调节管43及稳压连接管40内的压力值降低,直至气压检测器44检测到的压力值恢复到压力值设定范围。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钻床,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深度调节结构包括:

直线滑台46,直线滑台46垂直设置且其上带有滑台托板;

直行电机47,直线滑台46的顶部设置有带动直线滑台46上下位移的直行电机47;

卡箍48,在滑台托板上设置有卡箍48,稳压调节管43的另一端通过卡箍48固定在滑台托板上;

下配重组件,在稳压调节管43固定在伺服托板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下配重组件;

下配重组件包括:

配重连接套49,配重连接套49套设在稳压调节管43的端口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配重连接线50,在配重连接套49上下垂设置有若干长度相等的配重连接线50;

配重连接球51,在若干配重连接线50的另一端固定有配重连接球51。

在本实施例中,卡箍48的设置能更好的固定稳压调节管43的底部,后通过电机带动托板移动,进而改变稳压调节管43底部与稳压水槽37液面距离;而设置的配置组件能放置稳压调节管43底部不出现倾斜,进而保证压力的稳定。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钻床,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还包括:

控制柜,控制柜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器及变频器,其中压力监测器4、气压检测器44及下限液位传感器将监测到的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液压驱动缸3、驱动电机7、电磁连接座8、液压泵39、调节电机15、压缩机41及直行电机47均由控制器编程控制,驱动电机7及直行电机47均为伺服电机;其中气压检测器44检测到的压力为当前压力值,控制器中设置有稳压腔的压力阈值及压力阈值与当前压力值之差的1个标注差压值;

其中控制器控制稳压组件维持稳压腔内压力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气压检测器44检测到的压力小于压力阈值时,控制器判断压力阈值与当前压力值之差为几个标注差压值;

当为小于等于1个标注差压值时控制器获取滑台托板的实际位置,若还有可下移的间距时则通过控制直行电机47带动稳压调节管43下移;

当为大于1个标注差压值时,控制器获取滑台托板的实际位置,若还有可下移的间距时,控制器先控制压缩机41对稳压腔进行加压,直至压力阈值与当前压力值之差为0.5个标注差压值,后控制直行电机47带动稳压调节管43下移;

当气压检测器44检测到的压力大于压力阈值时,控制器通过控制直行电机47带动稳压调节管43上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控制方法能更好的保证稳压腔内的气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18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