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贴膜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贴膜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件贴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贴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两个相对表面均需要贴膜的工件,现在通常是作业员凭借个人技能经验及作业手法手动单个作业完成工件贴膜,然而,此种作业方式需求人力多,效率低,长时间作业质量不稳定且作业手法存在差异,容易出现贴膜气泡、偏位、褶皱、破损等各类不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贴膜装置,以解决贴膜效率低和贴膜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贴膜装置,用于将膜贴在工件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膜包括盖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主体部和伸出所述工件的端部,包括:承载组件,用于承载所述工件和设于所述工件上的所述膜;压膜组件,包括压膜本体和压膜部;折膜组件,包括折膜本体和活动连接于所述折膜本体上的折膜件;其中,所述压膜本体和所述折膜本体能够择一的附接于所述承载组件;所述压膜本体附接于所述承载组件状态下,所述压膜部适于将所述主体部压紧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折膜本体附接于所述承载组件的状态下,所述折膜件能够在第一方向移动并抵触所述端部,以将所述端部朝着所述第二表面翻折;所述折膜件还能够相对所述折膜本体在第二方向移动,以将被翻折的所述端部压紧在所述第二表面。

上述的贴膜装置,先通过承载组件承载工件和设于工件第一表面上的膜,然后将压膜本体附接于承载组件,压膜部可将主体部压紧至第一表面,接着移走压膜本体,将折膜本体附接于承载组件,折膜件能够在第一方向移动并抵触端部,以将端部朝着第二表面翻折,之后折膜件相对折膜本体在第二方向移动,以将被翻折的端部压紧在所述第二表面,完成贴膜,能够同时对多个工件表面贴膜,且贴膜质量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膜组件还包括滑动件和压膜件,所述滑动件滑动设于所述压膜本体上,所述压膜件包括所述压膜部,所述压膜部与所述滑动件连接,其中所述滑动件可在所述压膜本体上滑动并带动所述压膜部移动以将所述主体部压紧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膜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压膜本体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延伸,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其中所述压膜部位于所述压膜本体的中空结构内,以在所述滑动件的带动下将所述主体部压紧至所述第一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膜件还包括压膜主体以及弹性部;所述压膜主体的一端活动卡持于所述滑动件内,所述压膜主体的另一端凸伸出所述滑动件至所述中空结构内;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滑动件内,所述弹性部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压膜主体和所述滑动件,以使所述压膜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压膜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压膜主体底部,其中所述压膜部可在所述弹性部的作用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主体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承载底座、支撑件、承载本体及第一弹性件;所述承载本体设于所述承载底座上,用于承载所述工件;所述支撑件间隔地设于所述承载底座上,且位于所述承载本体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端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承载底座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承载底座和所述支撑件,以使所述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能够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抵持块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抵持块设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承载底座之间,且可沿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滑动出二者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抵持块和所述承载底座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承载底座和所述抵持块,以使所述抵持块具备移动至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承载底座之间的趋势;其中,所述抵持块能够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至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承载底座之间以限制所述支撑件下降,以及可在被抵接使所述第二弹性件压缩时移出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承载底座之间以允许所述支撑件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膜组件包括第一抵触部和以及与所述第一抵触部错位布置的第二抵触部,其中,所述第一抵触部适于在所述折膜本体附接于所述承载组件的状态下,推抵所述抵持块使其移出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承载底座之间;所述第二抵触部适于在所述折膜本体附接于所述承载组件的状态下,抵触所述支撑件使其下降,以允许所述端部被翻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膜组件还包括:抵触块,所述抵触块凸出地设于所述折膜本体的下方,所述抵触块包括所述第一抵触部和所述第二抵触部;其中,所述抵持块与所述第一抵触部其中的至少一个具备推抵斜面,以在二者接触后,推动所述抵持块沿着所述第三方向移动,所述推抵斜面沿着所述第三方向倾斜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膜组件还包括:推膜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折膜本体,其包括操作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折膜件抵接;第三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折膜本体与所述推膜件之间,用于为所述推膜件提供被操作后的复位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膜组件还包括:第四弹性件;其中,所述折膜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折膜本体,所述第四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折膜件与所述折膜本体之间;所述第四弹性件用于所述折膜件在被所述工件抵触而发生转动后,提供使所述折膜件复位的弹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膜组件还包括:所述折膜组件还被配置为以下的一种形式,以在所述折膜件在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过程中,所述折膜件将所述端部压紧在所述第二表面:被附接在所述承载组件后,所述折膜件的用于压紧所述端部的部分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表面的高度一致;或者,被附接在所述承载组件后,所述折膜件的用于压紧所述端部的部分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表面,用于抵触工件的另一部分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膜本体还包括:

连接块,所述推膜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推膜件之间;

活动块,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块,并与所述推膜件的输出端抵接;

其中,所述折膜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膜件中部铰接于所述活动块,分别位于所述中部两侧的一自由端用于将所述端部压紧在所述第二表面、一连接端用于通过线性弹性件与活动块连接,所述第四弹性件包括所述线性弹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膜本体附接于所述承载组件的状态下”包括所述折膜本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朝着所述承载组件移动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折膜本体完成与所述承载组件附接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端部被所述折膜件抵触朝着所述第二表面翻折;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折膜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将所述端部压紧在所述第二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销孔与销柱配合的定位机构,所述销孔与所述销柱其中的一个位于所述承载组件上,其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压膜组件和所述折膜组件上;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承载组件,另一端铰接有凸轮;所述连杆能够转动卡入所述折膜本体与所述压膜本体边缘设置的凹槽,且所述凸轮能够转动将所述折膜本体和所述压膜本体压紧于所述承载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后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及沿I-I方向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膜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压膜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压膜组件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承载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折膜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折膜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的承载组件和折膜组件在第一折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的承载组件和折膜组件在第二折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的承载组件和折膜组件在第三折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的承载组件和折膜组件在第四折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中的承载组件和折膜组件在第五折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贴膜装置 100

承载组件 10

承载底座 11

支撑件 12

凸块 121

承载本体 13

第一弹性件 14

抵持块 15

推抵部 151

推抵斜面 1511

第二弹性件 16

支承块 17

限位条 18

压膜组件 20

压膜本体 21

贯通孔 211

滑动槽 212

第一凹槽 213

滑动件 22

滑动部 221

卡槽 222

压膜件 23

压膜部 231

压膜主体 232

弹性部 233

滑动推块 24

手柄 25

折膜组件 30

折膜本体 31

折膜板 311

连接块 312

活动块 313

第二凹槽 314

折膜件 32

自由端 321

连接端 322

抵触块 33

第一抵触部 331

第二抵触部 332

推膜件 34

操作端 341

输出端 342

第三弹性件 35

第四弹性件 36

转轴 37

定位机构 40

销孔 41

销柱 42

连杆 50

凸轮 60

工件 200

第一表面 210

第二表面 220

膜 300

主体部 310

端部 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说明。

请参见图1,对于一些L形工件200,需要在工件200相对的第一表面210和第二表面220上贴膜300,其中膜300包括盖设于第一表面210上的主体部310和伸出工件200的端部320,目前通常是由作业员凭借个人技能经验及作业手法手动单个作业完成工件200贴膜300,然而,此种作业方式容易出现贴膜气泡、偏位、褶皱、破损等各类不良。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贴膜装置100,请参见图2,包括承载组件10、压膜组件20以及折膜组件30。

承载组件10用于承载工件200和设于工件200上的膜300。压膜组件20包括压膜本体21和压膜部231(图4所示)。折膜组件30包括折膜本体31和活动连接于折膜本体31上的折膜件32(图6所示)。其中,压膜本体21和折膜本体31能够择一的附接于承载组件10;压膜本体2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状态下,压膜部231适于将主体部310压紧在第一表面210;折膜本体3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的状态下,折膜件32能够在第一方向移动并抵触端部320,以将端部320朝着第二表面220翻折;折膜件32还能够相对折膜本体31在第二方向移动,以将被翻折的端部320压紧在第二表面22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为Z轴方向,第二方向为X轴方向。

上述的贴膜装置100,先通过承载组件10承载工件200和设于工件200第一表面210上的膜300,然后将压膜本体21附接于承载组件10,压膜部231可将主体部310压紧至第一表面210,能够保证膜300及工件200表面完全贴合,无气泡或破损产生,接着移走压膜本体21,将折膜本体31附接于承载组件10,折膜件32能够在第一方向移动并抵触端部320,以将端部320朝着第二表面220翻折,之后折膜件32相对折膜本体31在第二方向移动,以将被翻折的端部320压紧在第二表面220,完成贴膜300,能够确保膜粘贴工件200牢固且规整,且能够同时对多个工件200表面贴膜300,且贴膜300质量较高。

本申请中,压膜组件20组件的功能是将膜300的主体部310压紧在工件200的第一表面210上。可以理解,这一动作可以是通过压膜组件20上的一部分贴紧主体部310后向工件200施力的方式实现的,该“一部分”可以是相对压膜组件20不动的、借助压膜组件20向膜300施力,也可以是压膜组件20中可以活动的一部分,在活动中完成施力、压膜,均不影响本申请发明目的的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也提供更具体的示意性实施例,可参照下文的相关描述及附图。

请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压膜组件20还包括滑动件22和压膜件23,滑动件22大致为板状,滑动件22滑动设于压膜本体21上,压膜件23包括压膜部231,压膜件23与滑动件22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膜件23与滑动件22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膜件23与滑动件22活动连接,例如压膜本体2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状态下,压膜件23与滑动件22连接且可相对于滑动件22在第一方向弹性移动。其中滑动件22可在压膜本体21上滑动并带动压膜部231移动以将主体部310压紧在第一表面2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件22的上表面还凸设有一滑动推块24,以带动滑动件22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压膜本体21的侧面还设有手柄25,通过握持手柄25可移取压膜本体21,从而将压膜本体21附接于承载组件10或将压膜本体21从承载组件10上拆下。

如此,压膜本体2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状态下,通过推动滑动推块24沿第二方向移动可使滑动件22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滑动件22带动压膜件23的压膜部231沿第二方向移动并压着膜300的主体部310,将膜300的主体部310压紧在工件200的第一表面210上,能够有效降低贴膜气泡、偏位等各项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膜件23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如此,滑动件22滑动时可带动多个压膜件23对多个工件200进行贴膜作业。

请继续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压膜本体21在第一方向具有一贯通孔211,使得压膜本体21为中空结构,压膜本体21上设有两个相对的滑动槽212,滑动槽212第二方向延伸,滑动件2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滑动部221,滑动部221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滑动槽212内;其中压膜部231位于压膜本体21的中空结构内,以在滑动件22的带动下将主体部310压紧至第一表面210。

如此,通过设置滑动槽212,并使滑动件22两端的滑动部221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滑动槽212内,能够保证滑动件22的移动方向的准确性,防止滑动件22移动时偏离第二方向,从而使膜300的主体部310的部分不能被压紧而出现气泡的问题;通过将压膜本体21设置为中空结构主要用于压膜部231压膜时的避位,且加工方便。

请继续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压膜件23还包括压膜主体232以及弹性部233;滑动件22对应压膜件23的位置设有卡槽222,压膜主体232的一端活动卡持于滑动件22的卡槽222内,压膜主体232的另一端凸伸出滑动件22和压膜本体21的贯通孔211;弹性部233位于滑动件22内,弹性部23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压膜主体232和滑动件22的卡槽222的槽底,以在压膜本体2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状态下使压膜主体232在第一方向移动;压膜部231可转动地连接于压膜主体232底部,其中压膜部231可在弹性部233的作用下弹性抵接第一表面210上的主体部310。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233为弹簧。

如此,通过在滑动件22上设置卡槽222,可使压膜主体232的一端与滑动件22活动连接,通过设置分别抵接于压膜主体232和滑动件22的卡槽222槽底的弹性部233,可在压膜本体2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状态下使压膜主体232在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弹性抵接第一表面210上的主体部310,防止过压主体部310。

请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10还包括承载底座11、两个支撑件12、承载本体13及第一弹性件14;承载本体13设于承载底座11上,用于承载工件200,其中,承载底座11上凸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承块17;支撑件12大致为长条状,两个支撑件12间隔地设于承载底座11上,且位于两个支承块17之间,每个支撑件12位于承载本体13的一侧,且具有多个向上凸伸的凸块121,每个凸块121用于支撑一膜300的端部32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2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个或更多个;第一弹性件14设于承载底座11和支撑件12之间,第一弹性件14的两端分别抵接承载底座11和支撑件12,以使支撑件12在第一方向能够升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14为弹簧。

如此,通过设置支撑件12和第一弹性件14可在压膜本体2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状态下使得支撑件12弹性支撑膜300的端部320,能够保护膜300的端部320,防止膜300在压膜时出现褶皱的问题;并且支撑件12可在折膜本体3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的状态下沿第一方向移动并持续的支撑端部320直至端部320朝着第二表面220翻折,能够进一步防止保护膜300的端部320在折膜时出现褶皱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本体13上还凸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条18,限位条18设于两个支承块17之间,其中每个支撑件12设于对应的限位条18和承载本体13之间,限位条18用于对支撑件12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支撑件12在第二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10还包括抵持块15以及第二弹性件16;抵持块15设于支撑件12和承载底座11之间,且可沿第三方向滑动出二者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方向为Y轴方向;第二弹性件16设于抵持块15和承载底座11的支承块17之间,第二弹性件16的两端分别抵接承载底座11的支承块17和抵持块15,以使抵持块15具备移动至支撑件12和承载底座11之间的趋势;其中,抵持块15能够在第二弹性件16的作用下沿第三方向移动至支撑件12和承载底座11之间以限制支撑件12下降,抵持块15具有向上凸伸的推抵部151,推抵部151可在被抵接使第二弹性件16压缩时使得抵持块15移出支撑件12和承载底座11之间以允许支撑件12下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16为弹簧。

如此,通过设置抵持块15和第二弹性件16可在压膜本体2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状态下限制支撑件12下降,使得支撑件12支撑膜300的端部320,以及在折膜本体3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的状态下使支撑件12下降,从而使得折膜件32能够在第一方向移动并抵触端部320,以将端部320朝着第二表面220翻折。

请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折膜组件30包括第一抵触部331和以及与第一抵触部331错位布置的第二抵触部332,第一抵触部331和第二抵触部332可均为块状,但不限于此,其中,第一抵触部331适于在折膜本体3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的状态下,推抵该抵持块15的推抵部151使抵持块15移出支撑件12和承载底座11之间;第二抵触部332适于在折膜本体3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的状态下,抵触支撑件12使其下降,以允许端部320被翻折。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抵触部331和第二抵触部332为两组,每组可对应于承载本体13一侧的支撑件12和抵持块15。

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抵触部331,可在折膜本体3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的状态下推抵该抵持块15的推抵部151以使抵持块15移出支撑件12和承载底座11之间,从而使得支撑件12能够被下压;通过设置第二抵触部332,可使第二抵触部332抵触支撑件12使支撑件12下降,从而使得折膜件32能够在第一方向移动并抵触端部320,以将端部320朝着第二表面220翻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膜组件30还包括两个抵触块33,抵触块33凸出地设于折膜本体31的下方,每个抵触块33包括第一抵触部331和第二抵触部332;其中,抵持块15的推抵部151具备推抵斜面1511(图5所示),以在第一抵触部331与推抵斜面1511接触后,推动抵持块15沿着第三方向移动,其中推抵斜面1511沿着第三方向倾斜布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抵触部331具备推抵斜面1511,或者推抵部151和第一抵触部331均具备推抵斜面1511。

如此,通过在推抵部151上设置推抵斜面1511,可使第一抵触部331推动抵持块15以相对均匀的速度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膜组件30还包括推膜件34和第三弹性件35,推膜件34沿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折膜本体31,推膜件34为长条状,推膜件34包括相对设置的操作端341和输出端342,输出端342与折膜件32抵接;第三弹性件35设置在折膜本体31与推膜件34之间,用于为推膜件34提供被操作后的复位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弹性件35为弹簧,且数量为两个。

如此,通过设置与折膜件32抵接的推膜件34能够方便且能够保证折膜件32沿第二方向移动,折膜件32的移动方向精准性较高,通过设置第三弹性件35能够保证折膜后的推膜件34回复至初始位置。

请一并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折膜组件30还包括第四弹性件36,折膜件32为多个且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折膜件32通过一转轴37可转动地连接于折膜本体31内,第四弹性件36为多个且设置在对应的折膜件32与折膜本体31之间;第四弹性件36用于折膜件32在被工件200抵触而发生转动后,提供使折膜件32复位的弹性力。可选的,第四弹性件36为弹簧、扭簧等。

如此,通过设置第四弹性件36可使折膜件32在被推膜件34推动时相对折膜本体31在第二方向移动并使折膜件32的一端将被翻折的端部320弹性压紧在第二表面220,以及在折膜后使折膜件32复位。

在一些情況下,折膜件32的自由端与工件200的间距出现偏差或需要更进一步压紧膜300时,折膜件32移动过程中会抵触工件200,但因为有第四弹性件36的配置,折膜件32有一定转动能力,避免了工件200对折膜件32的阻挡,使贴膜过程得以顺利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膜组件30被附接在承载组件10后,折膜件32的用于压紧端部320的部分的高度与第二表面220的高度一致,如此,能够使得折膜件32在第二方向移动过程中,折膜件32的一端将端部320压紧在第二表面220。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折膜组件30被附接在承载组件10后,折膜件32的用于压紧端部320的部分的高度高于第二表面220,用于抵触工件200的另一部分的高度低于第二表面220,如此,能够使得折膜件32在第二方向移动过程中,折膜件32在第四弹性件36的作用下使折膜件32的一端将端部320弹性压紧在第二表面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膜本体31还包括折膜板311、连接块312和活动块313,连接块312连接于折膜板311的下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块312和折膜板311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块312和折膜板311为一体结构。推膜件34沿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连接块312,第三弹性件35设置在连接块312与推膜件34之间;活动块313沿第二方向活动地设置于连接块312,并与推膜件34的输出端342抵接;其中,折膜件32可转动地连接于活动块3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膜件32大致为块状,折膜件32的中部通过转轴37铰接于活动块313,折膜件32的分别位于中部两侧的一自由端321用于将端部320压紧在第二表面220、一连接端322用于通过线性弹性件与活动块313连接,第四弹性件36包括线性弹性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弹性件36为弹簧,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四弹性件36为橡胶,但不限于此。

在其他变形的实施例中,第四弹性件36选定为扭簧,扭簧连接在折膜件32和活动块313之间,使得折膜件32也有一定的活动和复位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见图8至图12,“折膜本体31附接于承载组件10的状态下”包括折膜本体31沿着第一方向朝着承载组件10移动的第一状态,以及折膜本体31完成与承载组件10附接的第二状态;其中图8至图10为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端部320被折膜件32抵触朝着第二表面220翻折;图11和图12为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折膜件32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将端部320压紧在第二表面220。

如此,通过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配合作业,可将膜300的端部320压紧在工件200的第二表面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5和图6,贴膜装置100还包括定位机构40和连杆50。

定位机构40包括相配合的销孔41与销柱42,销孔41与销柱42其中的一个位于承载组件10的支承块17上,其中的另一个位于压膜组件20和折膜组件3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销孔41位于压膜组件20和折膜组件30上,销柱42位于承载组件10上。

如此,通过设置相配合的销孔41与销柱42,可将压膜组件20的压膜本体21附接于承载组件10、以及将折膜组件30的折膜本体31附接于承载组件10。

连杆50的一端铰接于承载组件10的支承块17上,连杆50的另一端铰接有凸轮60;连杆50能够转动卡入压膜本体21边缘设置的第一凹槽213与折膜本体31边缘设置的第二凹槽314,且凸轮60能够转动将折膜本体31和压膜本体21压紧于承载组件10。

如此,通过设置连杆50、凸轮60、第一凹槽213及第二凹槽314,能够将折膜本体31和压膜本体21锁紧于承载组件10,从而进行贴膜和折膜作业。

本申请如附图2-12中示意性实施例的贴膜装置100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将多个工件200和设于工件200第一表面210上的膜300分别放置于承载本体13上;

然后,将压膜本体21放置于承载本体13,其中承载本体13上的销柱42插设于压膜本体21的销孔41内,转动连杆50使连杆50卡入压膜本体21边缘设置的第一凹槽213内,转动凸轮60使凸轮60将压膜本体21压紧于承载组件10,握持滑动推块24推动滑动件22沿第二方向滑动,从而带动多个压膜件23的压膜部23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分别将多个膜300的主体部310弹性压紧在多个工件200的第一表面210上;

最后,拆卸并移走压膜本体21并在承载本体13上附接折膜本体31,请一并参见图8至图10,在图8中,折膜本体31沿着第一方向朝着承载本体13移动,此时承载本体13上的销柱42的部分插设于折膜本体31的销孔41内,接着折膜本体31和折膜件32沿第一方向向下移动到图9中的状态,此时第一抵触部331推抵该抵持块15的推抵部151使抵持块15移出支撑件12和承载底座11之间,第二抵触部332抵触支撑件12使支撑件12下降,端部320的一端抵触支撑件12的上表面且端部320和主体部31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然后折膜本体31和折膜件32沿第一方向继续向下移动到图10中的状态,此时折膜件32抵触膜300的端部320朝着第二表面220翻折,端部320和主体部310垂直设置,接着转动连杆50使连杆50卡入折膜本体31边缘设置的第二凹槽314内,转动凸轮60使凸轮60将折膜本体31压紧于承载本体13;之后,请一并参见图11和图12,在图11中,推膜件34推动折膜件32相对折膜本体31在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折膜件32推动端部320翻折,此时端部320和主体部310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接着推膜件34继续推动折膜件32相对折膜本体31在第二方向移动直至到图12的状态,此时推膜件34推动折膜件32将被翻折的端部320压紧在第二表面220,从而完成贴膜300,拆卸并移走折膜本体3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3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