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4:51


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雷达检测优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新型传感器的检测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毫米波雷达也逐渐成为了主流的交通流检测传感器;面对检测场景的实时性和变化性,如何对不同状态场景下进行精准检测有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市面上,还是依靠雷达出厂前调试好的默认参数进行检测,不分时段一直使用一套雷达的默认跟踪算法参数进行实时检测,直到设备损坏。

但是,无法随着检测场景的实时变化而调整自身检测参数,会造成与实时状况不匹配的漏检、误检问题,严重影响雷达检测精度。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通过时段实时调整雷达传感器检测算法参数,使检测结果更为精确。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该方法包括:

设置参考目标运动特征和预设对照表,并划分目标运动时段,设置雷达配置信息;

获取当前目标运动信息,确定当前目标运动特征,所述目标运动特征至少包括单位时间内目标数量变化量;

依据参考目标数量变化量和预设对照表,确定当前目标运动时段,更新雷达配置信息;

设置时段校验机制,校正当前目标运动时段,再次更新雷达配置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参考目标运动特征,为预先设定的符合各时段特征的目标流量信息、排队数量、排队长度、目标运动速度;

所述参考目标数量变化量为基于目标进行视频分析计算或人工统计得到的过往目标的增加量与减少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预设对照表用于表征雷达检测参数所包括的真实目标确认帧数与模拟目标预测帧数随着参考目标数量变化量的调整进行的调整变化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雷达配置信息包括目标跟踪算法和雷达检测参数,所述雷达检测参数至少包括雷达跟踪确认帧数和预测帧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雷达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跟踪算法,包括:

停车跟随排队算法、同属行车道跟随启动算法以及排队头车二次启动确认帧算法;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雷达配置信息包括雷达参数,包括:

跟随排队参数、同车道属性跟随配置参数、头车二次启动配置参数、分区间检测配置参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划分目标运动时段,包括:

将目标运动时段划分为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

至少包括2个高峰时段,具体包括第一高峰时段和第二高峰时段。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高峰时段为7:30-9:30;所述第二高峰时段为16:30-18:30。

所述目标运动时段的划分不仅仅以时间为依据,还关联符合各时段特征的目标运动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高峰时段的目标确认帧数、存活帧数配置小于平峰时段的参数配置;所述高峰时段的预测帧数和模拟帧数大于平峰时段的参数配置。

高峰期与平峰期参数配置区别:

按照参数表格说明,平峰期目标较少,且运动速度较大,雷达优先确认检测到真实目标状态,所以目标确认帧数、存活帧数、匹配帧数都较大;预测帧数、排队模拟帧数相应放小,雷达可以较好检测区域内目标。

进入高峰期后,目标会因为拥堵放慢运动速度,且在红灯转变为绿灯的初始状态,大量目标同时启动,造成雷达检测压力增大,此时会适当调小雷达的目标确认帧数、存活帧数;同时调大预测帧数和模拟帧数,尽可能保证真实目标与雷达检测目标的符合度,提升雷达对于区域检测的精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置雷达配置信息,包括:

预设高峰时段雷达配置信息;

将高峰时段时间与高峰时段雷达配置信息进行关联;

将平峰时段时间与默认雷达配置信息进行关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置时段校验机制,校正当前目标运动时段,包括:

记录目标场景下的目标运动流量及时间;

多次获取同一目标场景下,不同日期的目标运动流量及时间;

将目标运动流量进行分级,并对目标运动流量类别打标;

得出高峰时段的流量特征及饱和流量值;

通过该流量特征校正当前适用时段并调用该时段的雷达配置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校正在目标场景下的目标运动时段,还包括:

设置高峰时段数量阈值;

若单位时间内,高峰时段数量超出阈值,则不进行时段参数匹配,同时记录下高峰时段时间,以备后续分析。

防止时段数量超出限制后,需要多套对应的参数,导致该参数调用系统失去灵活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验证时段配置下的雷达参数精度:

获取目标场景下的雷达检测数据,抽取5分钟内已知真值的目标跟踪数据、流量检测数据以及排队目标数据;

若存在目标丢失,则增加目标确认帧数及目标跟踪预测帧数;

若存在目标重复,则减少目标确认帧数及目标跟踪预测帧数。

比如如果目标跟踪数据精度过低,调试人员调大目标确认帧数、目标跟踪预测帧数等相应数据,直至符合标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默认目标跟踪算法及雷达参数包括:

跟随排队参数、同车道属性跟随配置参数、头车二次启动配置参数、分区间检测配置参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雷达检测时间;

获取当前时间所属时段;

若当前时间属于高峰时段,则进一步判断:

若当前时间属于第一高峰时段,则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高峰时段雷达配置信息;

若当前时间属于第二高峰时段,则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高峰时段雷达配置信息;

若当前时间不属于高峰时段,则调用默认雷达配置信息。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装置,该装置包括:

默认信息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参考目标运动特征和预设对照表,并划分目标运动时段,设置雷达配置信息;

当前目标运动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目标运动信息,确定当前目标运动特征,所述目标运动特征至少包括单位时间内目标数量变化量;

当前目标运动时段确定单元,用于依据参考目标数量变化量和预设对照表,确定当前目标运动时段,更新雷达配置信息;

时段校验单元,用于设置时段校验机制,校正当前目标运动时段,再次更新雷达配置信息。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时段划分这一技术手段,将不同时段对应的环境特点结合起来,继而匹配合适的目标跟踪算法及雷达参数,提升了雷达的流量检测精度、排队目标检测精度等各项交通流指标;

本申请将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的目标跟踪算法及雷达参数区别开来,改善了使用单一雷达参数造成高峰时段雷达检测目标时出现大量目标漏检、目标丢失的问题;改善了使用同一套参数造成平峰时段雷达检测目标时出现目标多检、假目标等与实际状况不符的问题。

本申请所述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可应用于交通场景,较好的适应了高峰期造成交通状况波动变化大的特点,提升了交通雷达的数据指标检测精度,提升了智能信控方案的科学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前文描述,目前的雷达检测技术,还是依靠雷达出厂前调试好的默认参数进行目标场景状况的检测,不分时段一直使用一套雷达的默认跟踪算法参数进行实时检测,直到设备损坏。但是对于各个时段被检测目标具有变化性的情况,雷达无法随着情况实时变化而调整自身检测参数,会造成与实时状况不匹配的漏检、误检问题,严重影响雷达的检测精度。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设置参考目标运动特征和预设对照表,并划分目标运动时段,设置雷达配置信息;获取当前目标运动信息,确定当前目标运动特征,所述目标运动特征至少包括单位时间内目标数量变化量;依据参考目标数量变化量和预设对照表,确定当前目标运动时段,更新雷达配置信息;设置时段校验机制,校正当前目标运动时段,再次更新雷达配置信息。本申请通过时段划分这一技术手段,将不同时段对应的环境特点结合起来,继而匹配合适的目标跟踪算法及雷达参数,提升了雷达的流量检测精度、排队目标检测精度等各项交通流指标;本申请将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的目标跟踪算法及雷达参数区别开来,改善了使用单一雷达参数造成高峰时段雷达检测目标时出现大量目标漏检、目标丢失的问题;改善了使用同一套参数造成平峰时段雷达检测目标时出现目标多检、假目标等与实际状况不符的问题。本申请所述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可应用于交通场景,较好的适应了高峰期造成交通状况波动变化大的特点,提升了交通雷达的数据指标检测精度,提升了智能信控方案的科学性。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包括:

S110:设置参考目标运动特征和预设对照表,并划分目标运动时段,设置雷达配置信息;

S110包括:

S1101、默认信息设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参考目标运动特征,为预先设定的符合各时段特征的目标运动信息,具体包括目标流量信息、排队数量、排队长度、目标运动速度;其中,不同目标流量信息关联有不同的目标流量分级。

所述参考目标数量变化量为基于目标流量分析计算得到的过往目标的增加量与减少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预设对照表用于表征雷达检测参数所包括的真实目标确认帧数与模拟目标预测帧数随着参考目标数量变化量的调整进行的调整变化量。

具体的,参照下表:

表1调参规律对照表

S1102、划分目标运动时段;

将目标运动时段划分为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

至少包括2个高峰时段,具体包括第一高峰时段和第二高峰时段。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高峰时段为7:30-9:30;所述第二高峰时段为16:30-18:30。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的划分不仅仅以时间为依据,还关联符合各时段特征的目标运动信息,若某时刻场景的实际通行情况符合高峰时段或平峰时段的目标运动特征,则以实际情况为准。

S1103、设置雷达配置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雷达配置信息包括目标跟踪算法和雷达检测参数,其中雷达检测参数包括雷达跟踪确认帧数和预测帧数。

所述雷达配置信息包括目标跟踪算法,还包括:

停车跟随排队算法、同属行车道跟随启动算法以及排队头车二次启动确认帧算法;

所述雷达配置信息包括雷达检测参数,还包括:

跟随排队参数、同车道属性跟随配置参数、头车二次启动配置参数、分区间检测配置参数、雷达跟踪确认帧数和预测帧数。

S1104、进一步设置雷达配置信息。

预设高峰时段雷达配置信息;

将高峰时段时间与高峰时段雷达配置信息进行关联;

将平峰时段时间与默认雷达配置信息进行关联;

其中,所述高峰时段的目标确认帧数、存活帧数配置小于平峰时段的参数配置;所述高峰时段的预测帧数和模拟帧数大于平峰时段的参数配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交通场景下,高峰期与平峰期参数配置区别如下:

平峰期车辆目标较少,且运动速度较大,雷达优先确认检测到真实目标状态,所以目标确认帧数、存活帧数、匹配帧数都较大;预测帧数、排队模拟帧数相应放小,雷达可以较好检测区域内目标。

进入高峰期后,目标会因为拥堵放慢运动速度,且在红灯转变为绿灯的初始状态,大量目标同时启动,造成雷达检测压力增大,此时会适当调小雷达的目标确认帧数、存活帧数;同时调大预测帧数和模拟帧数,尽可能保证真实目标与雷达检测目标的符合度,提升雷达对于区域检测的精度。

参数模块包括:跟随排队参数、同车道属性跟随配置、头车二次启动配置以及分区间检测配置。

所述跟随排队参数包括:目标距离当前排队队尾距离和预测目标移动帧数;

所述同车道属性跟随配置包括:使能和跟随帧数;

所述头车二次启动配置包括:匹配帧数;

所述分区间检测配置包括:区间起点、区间终点、确认帧数、存活帧数以及预测帧数。

S120:获取当前目标运动信息,确定当前目标运动特征,所述目标运动特征至少包括单位时间内目标数量变化量;

S120包括:

S1201、雷达获取当前目标运动信息。

当前目标运动信息,包括:目标流量信息、排队数量、排队长度、目标运动速度等,通过上述信息统计或计算当前目标运动特征,主要的,获取目标流量和目标数量变化量。

S130:依据参考目标数量变化量和预设对照表,确定当前目标运动时段,更新雷达配置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目标流量信息是有必要的,可以通过目标流量分级设定雷达配置信息。例如,在交通领域内,反映车流量数据以周期性经过雷达所在道路的预设断面车辆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这里可以以2-5个红绿灯周期为一个统计周期,统计该周期内的实际过车数量,不同类型交通场景的车流量状况也不相同,本案以单向4车道(1左转、2直行、1右转)路口为例,每个红绿灯周期时间约为120s(2分钟),以5个红绿灯周期(10分钟)作为一个统计周期的车流量进行举例说明:

第一车流量分级:该级别为夜间或晴天工作日时间段,雷达所在道路的车辆出行少,直行车辆与转向车辆均较少,每个统计周期约过车0-10辆车,则确立第一车流量分级对应车辆数为0-50辆。

第二车流量分级:该级别为晴天工作日的早高峰、晚高峰时间段,处于上下班时间,雷达所在道路的出行车辆明显增多,每个统计周期过车为10-30辆车,则确立第二车流量分级对应的车辆数为50-150辆。

第三车流量分级:该级别为雨天工作日的早高峰、晚高峰时间段,受天气影响,又处于上下班高峰期,雷达所在道路的出行车辆会进一步的增多,每个统计周期过车为30-50辆车,则确立第三车流量分级对应的车辆数为150-250辆。

经过上述车流量分级,可以采用不同的车流量分级直观表示不同交通状况,每个车流量分级标定了其满足车流量分级所需要达到的车辆数量。

同时,为了根据不同交通状况进行配置不同的雷达检测参数,因此针对每个车流量分级配置了雷达在不同车流量分级采用的雷达检测参数,基于上述车流量分级与车流量分级对应雷达检测参数,可以确定在一种交通场景下雷达所适配的默认雷达配置信息,不同类型交通场景的车流量状况也不相同,可以依次获取不同交通场景下雷达的默认雷达配置信息。

在交通场景下,对于雷达配置信息中车流量分级以及车流量分级对应雷达检测参数所包括的真实目标确认帧数与模拟目标预测帧数,雷达检测参数中真实目标确认帧数与车流量分级大小呈负相关,雷达检测参数中模拟目标预测帧数与车流量分级大小呈正相关。

不同车流量分级状态下,雷达对于车辆目标检测的检测参数也各不相同,雷达检测参数分为真实目标确认帧数与真实目标检测失误后的模拟目标预测帧数两大类。车流量分级的级别越低,目标雷达检测车辆目标越灵敏,真实目标确认帧数的阈值就可以调的越高,而模拟目标预测帧数就可以调的越低;而,车流量分级的级别越高的状态下,车辆目标处于低速缓行甚至是停车状态,目标雷达对于车辆目标检测的灵敏度也会下降,此时目标雷达检测目标失误的几率会提升,此时真实目标确认帧数就相应需要下调,而模拟目标预测帧数就需要调高,使得雷达检测到的车辆目标也能更符合实际运行状况。

车辆目标比较少的情况下,车辆目标的特征信息明显,普遍可以很好的被检测到,此时真实目标确认帧数的阈值相对也可以被调高,这样可以更精准的区分出车辆目标,而环境内其它会造成干扰的非车辆目标也会被有效滤除掉。而,车辆目标比较多的情况下,车辆普遍缓行,此时车辆与周围环境区分的概率就会下降,且容易目标丢失,此时需要降低真实目标确认帧数的阈值,同时要调高模拟目标预测帧数的阈值,使得模拟的车辆目标更持续稳定的存在,提高雷达检测精度。

真实目标确认帧数越高,要求目标雷达检测到真实的车辆目标并被认定为有效目标的条件越严格,此时模拟目标预测帧数就越低;反之,真实目标确认帧数越低,目标雷达检测到真实的车辆目标并认定其为有效目标的条件就越宽松,此时模拟目标预测帧数就需要调高。总之,参数调整的最终目的是让雷达检测并显示出来的目标更贴合真实目标运动状态。

在不同跟踪检测周期,通过雷达分别加载各对应跟踪检测周期采用的车流量分级与车流量分级对应的雷达检测参数。

通过加载各对应跟踪检测周期的雷达检测参数的目标雷达进行车辆检测得到雷达跟踪检测结果,雷达跟踪检测结果包括目标雷达进行车辆检测时对过往车辆数量的统计值。

S1302、结合当前目标运动特征,获取当前雷达检测时间,选择当前时间所属时段;

若当前时间属于高峰时段,则进一步判断:

若当前时间属于第一高峰时段,则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高峰时段雷达配置信息;

若当前时间属于第二高峰时段,则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高峰时段雷达配置信息;

若当前时间不属于高峰时段,则调用默认雷达配置信息。

S140:设置时段校验机制,校正当前目标运动时段,再次更新雷达配置信息。

S140包括:

步骤A:

A1401:记录目标场景下的目标运动流量及时间;

A1402:多次获取目标场景下,不同日期的目标运动流量及时间;

A1403:将目标运动流量进行分级,并对目标运动流量类别打标;

A1404:得出高峰时段的流量特征及饱和流量值;通过该流量特征定义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的具体时间。

A1405:通过上位机软件对预先设置的时段时间进行修改。

步骤B:

B1401:设置高峰时段数量阈值;

B1402:若单位时间内,高峰时段数量超出阈值,则不进行时段参数匹配,同时记录下高峰时段时间,以备后续分析。

防止时段数量超出限制后,需要多套对应的参数,导致该参数调用系统失去灵活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验证时段配置下的雷达参数精度的方法如下:

获取目标场景下的雷达检测数据,抽取5分钟内已知真值的目标跟踪数据、流量检测数据以及排队目标数据;该真值可通过视频数据分析或人工统计获得;

若存在目标丢失,则增加目标确认帧数及目标跟踪预测帧数;

若存在目标重复,则减少目标确认帧数及目标跟踪预测帧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果目标跟踪数据精度过低,则调大目标确认帧数、目标跟踪预测帧数等相应数据,直至符合标准。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装置,该装置包括:

210:默认信息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参考目标运动特征和预设对照表,并划分目标运动时段,设置雷达配置信息;

220:当前目标运动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目标运动信息,确定当前目标运动特征,所述目标运动特征至少包括单位时间内目标数量变化量;

230:当前目标运动时段确定单元,用于依据参考目标数量变化量和预设对照表,确定当前目标运动时段,更新雷达配置信息;

240:时段校验单元,用于设置时段校验机制,校正当前目标运动时段,再次更新雷达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雷达配置信息更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雷达配置信息更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基于雷达的溢出检测方法。

需要注意,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参见图3,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70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如图3所示的基于雷达的溢出检测装置对应的功能。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7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7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708;以及通信装置709。通信装置7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7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3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7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708被安装,或者从ROM 7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7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申请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相关技术
  • 一种存储器数据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CPLD版本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定位信息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页面信息更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固件更新的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配置信息更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配置信息的更新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19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