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防水施工吊模及防水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一种防水施工吊模及防水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水施工吊模及防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给排水施工中,在给排水管道安装完成后、防水作业施工前,需在预留洞口与排水管道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实现排水管道与预留洞口之间的封闭。现常用的施工方式是吊模施工,现有的吊模施工方法为平板吊模施工,平板吊模施工采用PVC板或其他材料的平板贴在楼板底部,以封堵住排水管道与预留洞口之间的缝隙,从而可以向排水管道与预留洞口之间的缝隙填充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去除PVC板或其他材料的平板,即可完成排水管道与预留洞口之间的封闭施工,然后再进行后续的防水作业。而采用PVC平板吊模施工时封堵不严,导致管道与二次灌注混凝土结合不严密,发生沿管道壁渗水情况。管道根部与结构层结合处需要进行二次圆形倒角的反坎施工,存在工序多、人工费用高、工期长等问题,且人工操作易出现反坎不平滑的现象,增加后续防水施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防水施工吊模,以解决现有的平板吊模施工造成的质量缺陷,减少施工工序和细部处理人工费用,缩短施工时间,提高管道穿越楼层防水施工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就是提供一种防水施工方法,以实现楼板与管道之间的防水施工。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水施工吊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中所述上模组件包括左上半模、右上半模以及连接两个半模的半模连接件,所述左上半模和所述右上半模为左右对合的半管体,在所述半管体的上端内壁上,沿周向间隔设有若干定位板,位于所述定位板下方的管体内壁上设有一条沿管体周面方向设置的山丘状的弧形凸起,所述半管体的下端边沿外翻,呈弧形曲面的翻边结构;使用时,所述左上半模与所述右上半模放置在楼板的上板面上,并左右拼合成套在位于楼板上方管道上的管套,所述管套的内管径大于所述管道的外管径,所述半管体上的定位板抵靠在所述管道的外壁上,所述半管体上的弧形凸起的尖部与管道的外壁留有浇筑混凝土的缝隙;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左托板、右托板以及连接两个托板的托板连接件,所述左托板与所述右托板对接拼合使用,两托板的对接边上均设有缺口,且两托板上的缺口恰好拼合成与管道截面相同的形状;使用时,所述左托板与所述右托板对接拼合并套在位于楼板下方的管道上,所述左托板和所述右托板的上板面与楼板的下板面相贴。

所述左上半模与所述右上半模左右对称设置,二者的外壁两侧靠近拼合边缘处均设有一对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夹块,若干对所述第一夹块之间的缝隙宽度相等并位于同一高度上;所述半模连接件有两个,包括第一螺杆和旋拧在第一螺杆上的第一蝶形螺母,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半模的一侧的两个第一夹块之间,所述第一螺杆另一端可绕旋转轴水平旋转,当两个半模拼合时,所述第一螺杆的自由端卡在另一半模上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一夹块之间,通过旋拧所述第一蝶形螺母,实现两个半模的固连。

在两托板的上板面上沿缺口均设有一条凸起,所述凸起的端面与所述缺口的断面平齐,所述凸起的宽度不大于管道与楼板预留口之间的缝宽。

所述左托板与所述右托板左右对称,所述左托板的下板面上设有左半箍筒,所述右托板的下板面上设有右半箍筒,当所述左托板与所述右托板拼合使用时,二者下方的半箍筒拼合成箍套在管道上的套筒。

所述左半箍筒与所述右半箍筒的外壁两侧靠近拼合边缘处均设有一对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二夹块,若干对所述第二夹块之间缝隙宽度相等并位于同一高度上;所述托板连接件有两个,包括第二螺杆和旋拧在第二螺杆上的蝶形螺母,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半箍筒的一侧的两个第二夹块之间,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可绕旋转轴水平旋转,当两个半箍筒拼合时,所述第二螺杆的自由端卡在另一半箍筒上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二夹块之间,通过旋拧所述第二蝶形螺母,实现两个半箍筒以及半托板的固连。

所述左半箍筒和所述右半箍筒为左右对称的半筒体,两半筒体的外壁中部分别设有一个拉环,两个所述拉环的位置对称。

所述定位板为方形板,在所述左上半模和所述右上半模分别设有两个,每个半模上的定位板间隔均匀排布,每个所述定位板的一边固定在半模的内壁上,且所述定位板的板面与半模的管径方向一致。

在所述左上半模和所述右上半模的管体的外壁上均设有若干支撑下端翻边结构的肋板。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所述的防水施工吊模;

b、对拟进行楼板与管道之间防漏施工的位置处进行清理,清除施工位置处楼板的上下板面上、管道上以及预留洞口处的混凝土浮渣、碎石、颗粒等杂质,然后进行浇水湿润;

c、将上模组件套固在位于楼板上方的管道上,并使底部抵靠在楼板的上板面上;将下模组件固定在位于楼板下方的管道上,并使下模组件的托板的上板面与楼板的下板面相贴;

d、从楼板的上板面上,向上模组件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内浇筑细石混凝土,直至细石混凝土的浇筑面到达左上半模和右上半模上的弧形凸起的最高点;

e、待细石混凝土凝固后,将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依次拆除;

f、在位于楼板上方的细石混凝土上涂抹防水材料形成上层防水层;在楼板下方,因下模组件的左托板、右托板上的凸起,楼板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内留有一圈的环绕管道的凹槽,在凹槽内填充柔性防水堵料,以形成下层防水层。

本发明的防水施工吊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为套筒状结构,下模组件为板状结构。使用本发明进行管道与楼板缝隙间的防水施工时,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配合使用,上模组件套设在位于楼板上方的管道上,下模组件安装在位于楼板下方的管道上。使用本发明的吊模施工,由上模组件定型的混凝土台表面在成型时便形成了倒角,无需在后面进行倒角处理,减少了施工工序,方便后期的防水施工。而且在曲线光滑的混凝土台表面做防水,可以防止防水层出现空鼓、撕裂等问题,防水效果好。另外,本发明在下模组件的左右托板上设置了一圈凸起,使得浇筑完成后的楼板与管道的缝隙之间预留有凹槽,在凹槽内填充柔性防水堵料,从而实现双层防水。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1)吊模安装拆卸简便;

(2)工业化程度高,整体成本低;

(3)拆模后的混凝土外观质量好、整体性好、节约人工;

(4)本发明方法施工快、效果好、节约工期、节约成本;

(5)本发明是一种更适于现浇结构的施工方法,在装配结构中优点更加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左上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拆除模具后凝固的混凝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I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位板;2、左上半模;3、右上半模;4、半模连接件;5、肋板;6、翻边结构;7、第一夹块;8、弧形凸起;9、左托板;10、右托板;11、凸起;12、拉环;13、右半箍筒;14、左半箍筒;15、托板连接件;16、第二夹块;17、管道;18、细石混凝土;19、楼板;20、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防水施工吊模。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中上模组件包括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以及连接二者的半模连接件。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为左右对称的半管体结构,该半管体结构的上端内壁上设有若干定位板1。本实施例中,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上分别设有两个定位板1,每个半模上的定位板1沿半模管体的周向间隔均匀排布,定位板1为方形板,每个定位板1的一边固定在半模的内壁上,定位板1的板面与半模的管径方向一致,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在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的定位板1的下方的管体内壁上设有一条沿管体周面方向设置的山丘状的弧状凸起8。弧状凸起8上半部起到不积灰导流混凝土的作用;下半段主要作用为圆弧倒角和控制浇筑高度使用。弧状凸起8采用实心设计,第一夹块7设置在该位置的外壁,有利于增加模具整体刚度,增加模具的使用周转次数。

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的半管体的下端边沿外翻,形成弧形的曲面的翻边结构6,为了保证翻边结构6的强度,本实施例在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的管体的外壁上均设有支撑下端翻边结构6的肋板5。

如图5所示,本发明在使用时,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直接放置在楼板19的上板面上,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拼合成管套,穿套在位于楼板19上方的管道17上。所拼合成的套管的内管径大于管道17的外管径,以使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的管体内壁上的定位板1抵靠在管道17的外壁上,从而对上模组件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管道17处于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拼合成的管套的中央,并且保证在浇筑细石混凝土的时候,上模组件不会因混凝土的冲击力而发生晃动,而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管体壁上的弧形凸起8的尖部与管道17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大小能保证细石混凝土通过,以完成向上模组件内浇筑混凝土的工作。

下模组件包括左托板9和右托板10以及连接两个托板的托板连接件15,左托板9和右托板10为两个半圆形托板,二者对接拼合成圆盘使用,两托板的对接边上均设有缺口,当两个托板拼合时,两托板上的缺口恰好拼合成与管道17的截面相同的形状,本实施例中管道为圆管,所以两托板上的缺口拼合后为圆形。使用时,左板托9与右板托10对接拼和后套设在楼板19下方的管道上,如图5所示,左板托9和右板托10的上板面与楼板19的下板面相贴。本发明在左托板9和右托板10的上板面上沿缺口均设有一条凸起11,凸起11的端面与缺口的断面平齐,该凸起11的宽度不大于管道17与楼板19预留口之间的缝宽。本模具使用时,凸起11嵌入进管道17与楼板19之间的缝隙内,施工完成后形成与管道17同心的环形凹槽20,可在凹槽20内填充柔性防水材料,起到防止沿管道壁渗漏水作用,如图6和图7所示。

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的外壁的两侧靠近拼合边缘处均设有一对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一夹块7,每对的第一夹块7中,位于下方的夹块的体积较大,以增大夹块与半模的连接强度。本发明中的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的外壁上的第一夹块7均设置在同一高度上。本实施例中,半模连接件4有两个,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一蝶形螺母,第一蝶形螺母旋拧在第一螺杆上,第一螺杆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半模的一侧的两个第一夹块7之间,使得第一螺杆可以绕铰接轴水平旋转,当两个半模拼合时,第一螺杆的自由端卡在另一半模上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一夹块7之间,通过旋拧第一蝶形螺母,可以使两个半模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个半模连接件4的第一螺杆的一端铰接在左上半模2上,第二个半模连接件4的第一螺杆的一端铰接在右上半模3上。

如图4所示,在左托板9的下板面上设有左半箍筒14,右托板10的下板面上设有右半箍筒13,左半箍筒14和右半箍筒13均为对称的半筒体,当左托板9和右托板10拼合在一起使用时,二者下方的半箍筒拼合成箍套在管道17上的套筒,夹紧管道17的套筒的箍面上覆设有粗糙材料或制成粗糙面,以增大夹具与管道间的摩擦力不至于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脱。本发明在左半箍筒14和右半箍筒13的外壁两侧靠近拼合边缘处均设有一对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二夹块16,两个夹块中位于上方的第二夹块16的体积较大。每个半箍筒上的第二夹块16均设置在同一高度上。本实施例中,托板连接件15也设有两个,托板连接件15与半模连接件4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螺杆和旋拧在第二螺杆上的第二蝶形螺母,第二螺杆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半箍筒的一侧的两个第二夹块16之间,第二螺杆可以绕旋转轴水平旋转,当两个半箍筒拼合时,第二螺杆的自由端卡在另一半箍筒上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二夹块16之间,通过旋拧第二蝶形螺母,实现两个半箍筒以及托板的固连。本实施例在右半箍筒13上的一侧的两个第二夹块16之间铰接第一个托板连接件15的第二螺杆,而另一个托板连接件15的第二螺杆铰接在左半箍筒13的两个第二夹块16之间。本实施例在左半箍筒14和右半箍筒13的外壁中部分别设有一个拉环12,两个拉环12的位置对称,起模的时候,通过拉两个花环,使下模组件与混凝土分离。本实施例在左半箍筒14的外壁上还设有连接左托板9下板面的加强板,同样的右半箍筒13的外壁上还设有连接左托板10的下板面的加强板。

本实施例中的上模组件中的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以及下模组件中的左托板9、右托板9、左半箍筒14和右半箍筒13均采用PVC材质制成。

实施例2:一种防水施工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a、 制备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防水施工吊模;

b、 对拟进行防水施工的位置处的楼板19与管道17进行清理,清理施工位置处楼板19的上下板面上、管道17上以及预留洞口处的混凝土浮渣、碎石以及颗粒等可能影响到防水施工的杂物,待杂物清理完成后,进行浇水湿润处理;

c、 然后将上模组件套固在位于楼板19上方的管道17上,并使上模组件的底部抵靠在楼板19的上板面上;然后将下模组件固定在位于楼板下方的管道上,并使下模组件的托板的上板面与楼板19的下板面相贴;

d、 在楼板的上板面上,向上模组件与管道17之间的缝隙内浇筑细石混凝土,直至细石混凝土的浇筑面到达左上半模2和右上半模3上的弧形凸起8的尖端,如图5所示,以便在浇筑好的混凝土上形成圆弧形的倒角;灌注时采用灰铲,铲取适量细石混凝土,沿吊模与管道的缝隙间环向均匀布料,在布料的过程中可适当用灰铲敲击吊模,从而起到振捣混凝土的效果使其增加密实度,减少空隙,降低渗漏水的风险;灌注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致;

e、 在混凝土凝固后终凝前,将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依次拆除,拆除模具后的浇筑成型的翻坎形状,参见图6所示,然后对凝固的混凝土进行表观修整及养护,以进行后续的防水施工;

f、 在位于楼板19上方的细石混凝土上涂抹防水材料形成上层防水层;在楼板19的下方进行二层防水,二层防水是在楼板与管道之间缝隙内的混凝土形成的一圈凹槽20内填充柔性防水堵料,从而在楼板19的上部、下部形成双重防水层。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PVC吊模可以通过工厂化加工;

(2)安装、拆卸过程简便,拆卸后上部可自然形成带有弧度的防水翻坎,省去人工施工的工序,可无缝连接防水施工,大幅度节约施工时间;下部自然形成带有凹槽的平面结构,凹槽内添柔性防水堵料,增强防水效果。

(4)整体生产本低,周转重复使用率高。

(5)施工后表观质量好。

经过实践证明,本发明防水效果很好,且采用灌注混凝土形成的上翻台形成二次防水效果,节省人工、节约施工时间,外观效果好。本发明施工方法进度快、操作简单、施工质量高。

相关技术
  • 一种防水施工吊模及防水施工方法
  • 一种防水混凝土及地面防水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79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