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波纹钢腹板施工辅助定位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波纹钢腹板施工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路桥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波纹钢腹板施工辅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波纹刚腹板由波纹板和翼缘板组成,波纹腹板垂直于翼缘板且与翼缘板之间此阿勇单面角焊缝或者双面角焊缝,腹板采用波纹形状,可以避免平腹板产生的局部变形,从而采用更薄的钢板产生更强的承载,即,减少了材料的用量也减轻了路桥的重量,比传统型钢节省20%-50%的材料,在同等强度下可大大降低用钢量,减轻自重,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桥梁建设;

在刚腹板桥梁施工建造过程中,节段刚腹板的安装、定位、调整是整个桥梁施工的关键,即,如何确保在高空中通过吊机实现将待安装的刚腹板与已完成浇筑的刚腹板之间的位置调整,且使待安装的刚腹板能够实现与已安装的刚腹板之间的精准对位(使两者保持共面),待完成对位后,工人通过高强度螺栓将两者初步紧固在一起(随后完成后续的钢筋捆扎以及混凝土浇固);

但是现有用于刚腹板定位的装置,工人操作起来较为繁琐且需多个工人协同工作方可完成对待安装刚腹板的位置调整过程,对位、调整过程费时费力(需频繁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而且每完成一组刚腹板的定位且需对下一组刚腹板进行定位时,需要重新将定位装置进行拆除并且进行在下一待安装工位进行组装、固定,不利于路桥施工的效率,

鉴于以上,本方案提供一种波纹钢腹板施工辅助定位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波纹钢腹板施工辅助定位装置,该装置可快速实现对待安装刚腹板的精准对位且在对位过程中无需工人过多的手动参与操作,而且在完成一组刚腹板的定位并且完成钢筋捆扎、浇筑后,只需整体移动该装置并且使其移动至下一组刚腹板待安装位置处,即可实现对刚腹板的对位、调整,整个过程基本无需工人频繁对定位装置进行拆卸、组装,提高了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

波纹钢腹板施工辅助定位装置,包括两间隔设置的行走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行走架相背一侧转动安装有伸缩摆臂且伸缩摆臂两端设有行走主单元,所述行走架上设有与伸缩摆臂连接的驱动装置且该驱动装置满足:首先带动伸缩摆臂转动90°,随后带动其朝着靠近钢腹板的方向移动;

两所述行走架之间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行走架上端设有与钢腹板上端相配合且间隔设置的行走副单元,相配合的两行走副单元之间可相对移动,所述行走副单元、行走主单元上设有吸附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该装置可快速实现对待安装刚腹板的精准对位且在对位过程中无需工人过多的手动参与操作,而且在完成一组刚腹板的定位并且完成钢筋捆扎、浇筑后,只需整体移动该装置并且使其移动至下一组刚腹板待安装位置处,即可实现对刚腹板的对位、调整,整个过程基本无需工人频繁对定位装置进行拆卸、组装,提高了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

(2)该装置在完成对刚腹板的对位、调整后(待高强度螺栓完成连接后),在后续的钢筋捆扎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可依靠已经完成混凝土浇筑的桥梁上顶板、下底板以及两侧的刚腹板,实现对待浇筑的刚腹板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助定位效果,使得刚腹板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把手、刮板分离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进行刮痧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弧形板在转动过程中某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对刮痧油进行侵蘸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对刮痧油进行侵蘸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A处结构放大后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若干驱动板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擦拭架、侵染板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两侵染板打开时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两侵染板打开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两侵染板收起时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活动板处于初始位置时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活动板向外移动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15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本方案提供一种波纹钢腹板施工辅助定位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两间隔设置的行走架1,本方案的改进之处在于:在两行走架1相背一侧转动安装有伸缩摆臂4,伸缩摆臂4两端分别设有行走主单元,在行走架1上端位置设有与刚腹板相配合的行走副单元(刚腹板由波纹板30、位于波纹板30顶部且与之一体成形的翼缘板29组成,翼缘板29、波纹板30两侧以及底部均设有螺栓孔,位于翼缘板29上以及波纹板30底部的螺栓孔是用于后续钢筋的捆扎,位于两侧的螺栓孔是用于相邻两刚腹板之间的连接、固定),行走副单元与位于刚腹板上端的翼缘板29相配合,在初始进行安装时,如附图1、2所示,通过设于两行走架1之间的调节装置实现控制两行走架1之间的距离,使得安装于行走架1上的行走副单元抵触于刚腹板上端的翼缘板29侧壁上,即,通过两行走架1上的行走副单元、设于两行走架1之间的调节装置实现将两行走架1定位在已安装好的一组刚腹板之间(实现对该装置在沿垂直于刚腹板方向的定位),如附图2所示,随后通过调整伸缩摆臂4的伸缩,使得安装于其两端的行走主单元分别抵触于桥梁上顶板、桥梁下底板,实现对该装置在竖向的定位效果,至此实现对两行走架1在沿垂直于刚腹板方向以及竖向的定位效果,工人可通过控制安装于伸缩摆臂4两端的行走主单元进而控制该装置沿着固定的线路进行移动;

如附图4所示,在此提供一种调节装置的结构:包括分别与两行走架1螺纹配合安装的双向丝杠32,双向丝杠32中间部位设有手柄33,工人可通过手握手柄33并且旋拧双向丝杠32来实现调节两行走架1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来那个行走副单元分别抵触于位于两侧的刚腹板上端的翼缘板29上(实现对两行走架1在沿垂直于刚腹板方向的定位);

该装置在进行工作时,如附图1所示,在吊装待安装刚腹板之前,工人首先通过对调节装置、伸缩摆臂4的调整并且完成对两行走架1在已完成安装两刚腹板之间的定位,随后通过吊机将待安装的刚腹板吊至待安装位置,即如附图1中单独的刚腹板所处位置(吊机只是将待安装的刚腹板吊装至待安装位置附近),随后工人控制设于行走副单元上的吸附装置进行工作并且通过该吸附装置实现将行走架1吸附于刚腹板上(设于行走副单元上的吸附装置将行走架1吸附于刚腹板上端的翼缘板29上并且实现对行走架1的定位),随后,工人控制设于行走架1上的驱动装置进行动作,使得伸缩摆臂4进行转动并且使之转动90°,以至伸缩摆臂4转动90°后(此时行走架1不再与桥梁上顶板、下底板接触,处于悬空状态,并且通过设于行走副单元上的吸附装置实现对行走架1的定位),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伸缩摆臂4朝着与之靠近刚腹板的方向移动,以至使得设于伸缩摆臂4上的行走主单元移动至与已经完成安装的刚腹板相接触位置(此时驱动装置停止动作),此时该装置的状态如附图8所示;

注:在驱动装置带动伸缩摆臂4朝着靠近刚腹板移动过程中,工人应与此同时控制伸缩摆臂4的伸缩并且使得安装于其两端的行走主单元分别与已完成安装的刚腹板、待安装刚腹板的凸起位置相对应(如附图9所示),

如附图9所示,随后工人控制伸缩摆臂4进行伸缩并且使得其中一端的行走主单元与已完成安装刚腹板的凸起部位相对应,使得另一端的行走主单元与待安装的刚腹板的凸起部位相对应(吊机提前将待安装刚腹板吊装至待安装位置附近),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以至将行走主单元移动至与刚腹板凸起部位相抵触时,驱动装置停止工作,此时安装与伸缩摆臂4上且与完成安装的刚腹板凸起部位相抵触,另一端的行走主单元也移动至与待安装刚腹板的凸起部位相对应位置(两者可能还未接触,当有风时,待安装刚腹板在吊机的作用下处于半空中,会处于晃动状态并且产生摆动),随后工人控制与完成安装刚腹板对应的行走主单元上的吸附装置工作并且使得在吸附装置吸力作用下使得该行走架1更为稳固的吸附于完成安装的刚腹板上,随后通过控制吊机使得待安装的刚腹板朝着已安装刚腹板的一端移动,如附图3所示,使得待安装刚腹板一端与已安装刚腹板一侧缓慢靠近,以至使得两刚腹板上的螺栓孔相对应,待两刚腹板上的螺栓孔调整至相对应位置时,工人控制与待安装刚腹板对应的行走主单元上的吸附装置工作并且吸附待安装刚腹板,在伸缩摆臂4以及位于其两端的吸附装置的作用下,使得待安装的刚腹板与已安装的刚腹板保持共面,如附图9所示(伸缩摆臂4长度延伸方向与刚腹板保持平行,通过吸附装置实现将处于吊装状态的刚腹板与已安装的刚腹板保持共面);

当工人通过吊机对待安装刚腹板进行位置调整时(即,使得两刚腹板侧壁上的螺栓孔进行对位的过程中)若遇到大风或者气流流动时,也可通过控制与待安装刚腹板对应的吸附装置工作并且实现对待安装刚腹板进行吸附以免其因大风而产生大幅度摆动(不利于后续的对位调整),待风速减小或者无风时,再通过控制与待安装刚腹板对应的吸附装置停止工作并且继续开始刚腹板螺栓孔的对位过程(吸附装置停止工作后,不再对刚腹板产生吸附力,通过吊机可继续对待安装刚腹板的位置进行调整、移动,大大方便了对刚腹板的位置调整),直至完成两刚腹板侧壁上的螺栓孔的对位、调整;

随后工人可通过高强度螺栓插入至两刚腹板上的螺栓孔内并且进行紧固,实现两刚腹板之间的连接、固定(最后通过焊接实现相邻两刚腹板之间的永久固定连接),由此一来,即使在工人通过高强度螺栓紧固过程中,产生大风或者气流流动也不会使处于吊装状态的刚腹板产生摆动,有助于工人对两刚腹板的高效且稳定的连接、固定(若在螺栓紧固过程中待安装刚腹板产生大幅度的摆动、晃动,极易导致已经安装的螺栓因刚腹板摆动而发生断裂,严重的还会对工人生命安全造成隐患);

由于该装置对称设置,即,控制两个行走架1上的伸缩摆臂4以及设于行走主单元、行走副单元上的吸附装置同时工作,工人可实现同时对两个刚腹板进行吊装并且对其进行精准对位,待工人通过高强度螺栓完成刚腹板的连接、固定后,随后开始捆扎钢筋、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则开始下一组刚腹板的安装,此时工人需要将该装置进行复位,即,由附图9中状态恢复至如附图1中状态,具体过程如下:控制两行走主单元上的吸附装置停止工作,随后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伸缩摆臂4朝着远离刚腹板的方向移动并且将其从处于水平状态调整至竖直状态,随后控制伸缩摆臂4的伸缩,使得安装于其两端的行走主单元重新抵触于桥梁上顶板、下底板上(如附图1所示,此时可控制行走副单元上的吸附装置停止工作,不再需要其提供吸附力),随后工人控制行走主单元工作进而实现该装置在刚腹板、桥梁上顶板、下底板的限位下进行移动(整个过程无需工人过多手动操作且不需要对该定位装置进行任任何拆卸)。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4所示,两行走架1相背一侧转动安装有丝杆3,如附图2所示,伸缩摆臂4包括与丝杠螺纹配合的圆台5且圆台5轴向两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6(伸缩杆6可为电动推杆也可为液压杆,行走主单元安装在伸缩杆6可伸缩一端,即,远离圆台5一端),如附图10所示,伸缩杆6可伸缩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8且安装架8中心部位固定安装有动力轮9(每个动力轮9相应的由单独的电机驱动,图中未将电机示出),动力轮9与桥梁上顶板、下底板相抵触并且当动力轮9转动时可实现带动该装置进行移动;

如附图3所示,位于动力轮9两侧的安装架8上安装有辅助轮10(为被动轮),辅助轮10用于增大该装置与桥梁上顶板、下底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受力更加均匀并且使得该装置在行走过程中更加稳定,吸附装置设于辅助轮10上,如附图8所示,辅助轮10的宽度大于主动轮的宽度,进一步增加与桥梁上顶板、下底板的接触面积并且当辅助轮10抵触于刚腹板侧壁上的凸起部位时,动力轮9与刚腹板侧壁仍间隔一定距离(如附图8所示,此时该装置依靠设于辅助轮10上的吸附装置实现将行走架1吸附于刚腹板上);

当该装置进行移动时,伸缩摆臂4处于竖直状态,如附图2所示,此时动力轮9、辅助轮10抵触于桥梁上顶板、下底板上,当该装置进行辅助定位时,伸缩摆臂4处于水平状态,如附图8所示,伸缩摆臂4由竖直状态切换着水平状态,只需通过控制转动电机7启动并且带动丝杆3转动,待转动电机7通过丝杆3带动圆台5转动90°时(由初始时的竖直状态,转动至水平状态),随后伴随着转动电机7的继续转动则开始带动圆台5朝着靠近刚腹板的方向移动,以至使得安装于安装架8两端的辅助轮10侧壁抵触于刚腹板的凸起部位上(如附图8所示)。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附图4、5所示,在行走架1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副架11且行走副单元安装于副架11上,副架11上转动安装有副轮13且该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副轮13抵触于刚腹板上端的翼缘板29侧壁上(如附图2所示),吸附装置设于副轮13上,如附图5所示,将其中一个副架11与行走架1上端滑动安装配合并且行走架1上转动安装有与该副架11螺纹配合的螺杆12(如附图9所示),初始时,该可移动的副架11收缩于行走架1中并且只有安装有副轮13一端置于行走架1外;

如附图5所示,待工人通过高强度螺栓实现将相邻两刚腹板连接固定并且通过焊接进行永久焊接后,工人控制设于辅助轮10上的吸附装置停止工作,通过控制转动电机7实现带动圆台5朝着远离刚腹板的方向移动并且将处于水平状态的伸缩摆臂4调整为竖直状态,随后通过控制伸缩摆臂4伸缩使得安装于安装架8上的动力轮9、辅助轮10抵触于桥梁上顶板、下底板上,此时控制设于副轮13上的吸附装置停止工作并且控制动力轮9启动带动该装置向前移动一定距离,即,由附图1中位置移动至如附图14中位置(即,使得位于下方的辅助轮10移动至桥梁下底板的边缘位置,此时该装置无法继续前移),随后工人通过旋拧螺杆12并且使得收缩于行走架1的副架11向外伸出,如附图14中所示,使得安装于该副架11上的副轮13向前沿着已经完成连接固定的刚腹板上端的翼缘板29侧壁移动一定距离(优选的使得副轮13能够移动至刚腹板的中间位置处),此时工人控制设于副轮13上的吸附装置再次启动工作(此时位于可移动副轮13上的吸附装置吸附刚腹板),此时,另一与行走架1固定安装的副架11上的副轮13抵触于完成安装的刚腹板上端翼缘板29侧壁上,在两副架11以及安装于副架11上的副轮13的配合作用下,可实现对完成螺栓连接以及焊接后的刚腹板的进一步辅助、加强定位,以免在后续钢筋捆扎、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遇到大风或者强对流天气时,因刚腹板的迎风面积较大而导致刚腹板产生晃动(因为刚腹板只有一侧与完成混凝土浇筑的刚腹板进行连接,另一端仍处于未固定状态),而导致相邻两刚腹板之间连接、固定部位受损(螺栓产生扭曲形变或者焊接部位出现裂缝);

此时,两行走架1通过与之对应的伸缩摆臂4(安装与伸缩摆臂4两端的动力轮9、辅助轮10分别抵触于桥梁上顶板、下底板上)以及与行走架1固定安装的副架11(抵触于完成混凝土浇筑的刚腹板翼缘板29的侧壁上),此时相当于一个十字架处于桥梁上顶板、下底板、两刚腹板之间,向外伸出行走架1且与待混凝土浇筑的刚腹板接触的副架11(为辅助支撑、加强点)以上述十字架(相配合的伸缩摆臂4、行走架1、固定安装的副架11)为本体,实现在竖向以及沿垂直于刚腹板侧壁方向的可靠定位。

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吸附装置包括设于辅助轮10、副轮13内的电磁铁14且电磁铁14电性连接有电性回路,工人通过控制相应电性回路的通断进而实现控制电磁铁14得电(产生电磁力)或者失电(失去电磁力),进而实现对刚腹板进行吸附、定位的效果。

实施例5,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附图5所示,当伸缩摆臂4处于竖直状态时,设于圆台5轴向两侧的限位孔16与滑动安装于行走架1上的两限位杆15位置刚好间隔90°,如附图6所示,行走架1上间隔固定有圆筒19且限位杆15滑动安装于圆筒19中,限位杆15与圆筒19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20,如附图7所示,初始当伸缩摆臂4处于竖直状态时,限位杆15头部一端在伸缩弹簧20的作用下抵触于圆台5侧壁上,如附图6所示,驱动装置包括与丝杠同轴心转动的单向蜗杆17(丝杠靠近转动电机7一端设为阶梯状),在伸缩摆臂4处于如附图1中状态时,当转动电机7启动并且开始同步带动丝杠进行转动,伴随着丝杠的转动则同步带动与之螺纹配合的圆台5转动(在此过程中两限位杆15在伸缩弹簧20作用下始终抵触于圆台5侧壁上),以至圆台5转动90°时,设于圆台5侧壁上的两限位块刚好转动至与两限位杆15位置相对应,此时限位杆15在伸缩弹簧20的作用下插入至限位块中,此时圆台5不会随着丝杠的转动而同步转动(两限位杆15插入至限位孔16中实现了对圆台5沿其周向的定位),由于丝杠与圆台5之间螺纹配合加之转动电机7继续转动,则开始带动圆台5朝着靠近刚腹板的方向移动,以至使得安装于安装架8两端的辅助轮10侧壁抵触于刚腹板侧壁上(刚腹板为凸起部位),如附图9中所示(此时转动电机7停止工作),通过提前设定好转动电机7的转动角度(即,提前测量好当伸缩摆臂4由竖直状态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此时辅助轮10侧壁与刚腹板侧壁之间的距离),使得当辅助轮10侧壁抵触于刚腹板侧壁时,转动电机7刚好停止工作

在上述过程中,单向蜗杆17与丝杠之间满足:丝杠的转动不会带动单向蜗杆17转动(即,上述过程中单向蜗杆17处于静止状态),故与之配合的蜗轮18不会转动,蜗轮18不会带动与之连接的传动装置进而实现带动限位杆15动作,即,在上述过程中(两限位杆15在伸缩弹簧20的作用下插入至限位孔16后)两限位杆15不会产生动作。

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附图6所示,传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行走架1上的扇形齿轮21且扇形齿轮21配合有转动安装于圆筒19上的中间齿轮22,限位杆15外壁上设有与中间齿轮22啮合的齿系23(如附图7所示,且齿系23设置于限位杆15圆周面内部,不妨碍限位杆15在限位孔16内的滑动),设定初始时,扇形齿轮21与转动安装于圆筒19上的中间齿轮22未啮合在一起,如附图6所示;

蜗轮18通过带传动驱动与之对应的扇形齿轮21,当伸缩摆臂4由初始时的竖直状态向水平状态转动时,丝杠不会带动单向蜗杆17转动进而扇形齿轮21不会转动,以至当伸缩摆臂4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此时两限位孔16的位置刚好与两限位杆15的位置相对应,此时限位杆15在伸缩弹簧20作用下插入至限位孔16中(在此过程中,限位杆15的移动会通过齿系23与中间齿轮22的配合带动中间齿轮22进行空转);

当需要将伸缩摆臂4由如附图9中所示状态恢复至如附图1中所示状态时,此时启动转动电机7并且控制其开始反转,伴随着转动电机7的反转,则通过丝杠带动与之螺纹配合的圆台5朝着远离刚腹板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伴随着丝杠的反转则开始同步带动与至同轴心转动的单向蜗杆17转动,单向蜗杆17转动则同步通过蜗轮18、带传动实现带动扇形齿轮21进行转动,伴随着扇形齿轮21的转动则待其转动一定角度后开始与中间齿轮22啮合,并且通过中间齿轮22与设于限位杆15上的齿系23的啮合,同步带动限位杆15朝着压缩伸缩弹簧20的方向移动,即,圆台5在朝着远离刚腹板方向移动过程中,插入至限位孔16内的限位杆15也在中间齿轮22的作用下同步朝着远离刚腹板的方向移动(只要限位杆15未从限位孔16内退出,则伴随着丝杠的反转即可带动圆台5继续朝着远离刚腹板的方向移动);

以至当圆台5移动至初始位置时,扇形齿轮21刚好与中间齿轮22脱离啮合并且此时刚好通过中间齿轮22与设于限位杆15上的齿系23相配合实现将限位杆15完全从限位孔16中向外拔出,此时伴随着转动电机7的继续转动,则开始通过丝杠带动圆台5同步进行转动(圆台5失去周向的定位),以至带动其转动90°后,转动电机7停止工作,实现将伸缩摆臂4由水平状态恢复至竖直状态(即,初始时的位置状态);

注:待扇形齿轮21与中间齿轮22脱离并且转动电机7继续转动到停止的这一过程中,转动电机7会带动扇形齿轮21继续转动,设定当转动电机7再次停止工作时,刚好实现带动扇形齿轮21转动一整圈(即,带动扇形齿轮21转动至初始位置处),工人只需通过控制转动电机7的工作、吸附装置的工作并且使得两者协同工作,即可实现该装置在行走状态(如附图1所示)、工作状态(如附图9所示)之间的切换,操作过程简单、便捷且无需工人过多的手动操作,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实施例7,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附图10所示,辅助轮10包括转动安装于安装架8两端的转轴24且转轴24上沿其径向滑动安装有若干扇形块25,电磁铁14设于扇形块25内,若干扇形块25聚拢在一起时,辅助轮10的直径与动力轮9的直径相同,当工人控制伸缩摆臂4朝着靠近刚腹板方向移动过程中,在辅助轮10侧壁还未抵触于刚腹板侧壁之前,工人控制若干聚拢在一起的扇形块25向外扩展,即,由附图5中的状态切换为如附图10中的状态,并且最终工作时如附图9中所示,之所以将构成辅助轮10的若干扇形块25进行扩展是为了增大辅助轮10与刚腹板侧壁接触时,所覆盖的刚腹板侧壁的区域,因为辅助轮10由若干扇形块25组成且扇形块25内设有电磁铁14,增大辅助轮10与刚腹板侧壁接触时所覆盖的区域,则有助于提高当电磁铁14得电产生电磁力时,对刚腹板的吸附的稳定性(构成辅助轮10的若干扇形块25扩展的面积越大,则对刚腹板吸附的稳定性更高,相当于由点接触向面接触转环);

如附图10所示,扇形块25、动力轮9的外弧形面以及副轮13的外弧形面均覆盖有一层橡胶垫26,使得该装置在行走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在桥梁上顶板、下底板行走过程中,遇到不平的浇筑面时可通过挤压橡胶垫26来完成通行,从而避免对伸缩杆6造成损伤)而且覆盖的橡胶垫26也对设于扇形块25内的电磁铁14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实施例8,实施例7的基础上,如附图11所示,安装架8上转动安装有与转轴24同轴心设置的驱动板27(驱动板27与转轴24之间同轴心间隔设置),如附图13所示,驱动板27上间隔环绕设有与之转动安装的驱动杆28,驱动杆28另一端与扇形块25转动安装,当工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驱动板27转动时进而可通过驱动杆28实现带动若干扇形块25同步朝着远离驱动板27中心的方向扩展或者朝着靠近驱动板27中心的方向聚拢。

实施例9,实施例8的基础上,如附图11所示,传动装置包括与两驱动板27连接的齿形带轮组31,所述安装架8上设有经动力轮9驱动的单向轴34且单向轴34、两驱动板27之间经齿形带轮组31连接,安装架8上设有经动力轮9驱动的单向轴34,如附图15所示,为单向轴34与动力轮9轴的安装、配合结构,当动力轮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该装置向前行走),此时动力轮9轴的转动无法驱动单向轴34转动,伴随着该装置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安装于安装架8两端的辅助轮10也同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附图11所示,当辅助轮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会带动驱动板27与之同步进行转动,而且驱动板27转速与转轴24转速相同,由于驱动板27与转轴24之间设有扭簧(扭簧在图中未示出,扭簧一端固定于转轴24内壁,另一端固定于驱动板27上,扭簧与转轴24、驱动板27同轴心设置),故,当转轴24转动时会同步带动驱动板27转动,此时,驱动板27、转轴24之间未产生相对转动,而是在扭簧的作用下伴随着转轴24的转动而同步带动驱动板27随之转动(扭簧的弹性力能够克服驱动板27随着转轴24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形带轮组31运转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伴随着驱动板27的转动则通过齿形带轮组31会同步带动单向轴34沿如附图15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单向轴34的转速与动力轮9轴的转速相同(不妨碍动力轮9的正常运转);

在伸缩摆臂4由竖直状态切换为水平状态之前,即,由附图1所示状态向附图9所示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如附图15所示,工人可同步控制动力轮9反转一定角度(该角度满足:使得当驱动板27转动该角度后,能够使得若干扇形块25向外扩展至最大限度)并且伴随着动力轮9的反转(动力轮9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同步带动单向轴34沿逆时针进行转动,齿形带轮组31中的齿形带轮套固于单向轴34上,则单向轴34带动齿形带轮组31沿附图15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运转,进而带动驱动板27相对于转轴24进行转动(较好的,可在安装架8上设有用于对两转轴24进行锁死的制动器,即,通过制动器抱紧转轴24,使得当齿形带轮组31带动驱动板27转动时,转轴24处于被制动状态,即,转轴24无法进行转动,制动器为现有技术,如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等,多应用于汽车车轮制动领域,由于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并且结合本方案的基础上得到),伴随着驱动板27的转动则通过若干驱动杆28实现带动若干沿转轴24径向滑动安装的扇形块25向外扩展并且由附图5中状态切换至如附图11中状态,此时设于转轴24、驱动板27之间的扭簧处于被压缩储能状态(驱动动力轮9运转的电机采用具有抱闸自锁功能的电机);

当需要将若干扇形块25进行复位时(该过程应在伸缩摆臂4还未恢复至竖直状态前进行并且完成),工人只需控制动力轮9反转,即,沿着如附图15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制动器应保持对转轴24进行制动状态),伴随着动力轮9的顺时针转动,则驱动板27在扭簧的作用下会沿如附图15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以至驱动板27反转相应角度后使得若干扇形块25再次聚拢在一起,即,如附图5中状态(此时辅助轮10的直径与动力轮9的直径保持相同),随后工人控制制动器解除对转轴24的制动即可,在随后的动力轮9沿附图15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程中,即为该转轴24向前行走的过程。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波纹钢腹板施工辅助定位装置
  • 桥梁桩基施工的辅助定位装置及桥梁桩基施工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379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