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线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3:46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的线束,已知具备线束主体和路径限制构件的线束,所述线束主体具有电线构件及覆盖电线构件的外装构件,所述路径限制构件装配于外装构件的外周,限制线束主体的路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557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线束中,期望组装作业性提高,在这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提高组装作业性的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线束具有:线束主体,具有电线构件及将所述电线构件的外周包围的外装构件;路径限制构件,装配于所述外装构件的外周,限制所述线束主体的路径;以及装配构件,装配于所述路径限制构件在长度方向上的局部的外周,所述路径限制构件具有:第1主体部,将所述外装构件的外周的局部覆盖;和插入口,在与所述第1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并且遍及所述第1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延伸,所述路径限制构件具有与所述装配构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装配构件具有将所述连接部的外周覆盖的包覆部,所述包覆部具有限制壁,所述限制壁在所述线束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能与所述路径限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卡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线束,起到能提高组装作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横向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主视图。

图6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示出变更例的线束的示意剖视图。

图8是示出变更例的线束的示意分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1]本公开的线束具有:线束主体,具有电线构件及将所述电线构件的外周包围的外装构件;路径限制构件,装配于所述外装构件的外周,限制所述线束主体的路径;以及装配构件,装配于所述路径限制构件在长度方向上的局部的外周,所述路径限制构件具有:第1主体部,将所述外装构件的外周的局部覆盖;和插入口,在与所述第1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并且遍及所述第1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延伸,所述路径限制构件具有与所述装配构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装配构件具有将所述连接部的外周覆盖的包覆部,所述包覆部具有限制壁,所述限制壁在所述线束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能与所述路径限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卡合。

根据该结构,在线束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路径限制构件的连接部和装配构件的包覆部重叠地设置。此时,在包覆部设置有能与路径限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卡合的限制壁。因此,通过使路径限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面与限制壁卡合,从而在将路径限制构件装配于装配构件时,能容易进行路径限制构件相对于装配构件的定位。由此,能提高将路径限制构件装配于装配构件时的作业性。进而,能提高线束的组装作业性。

[2]优选地,所述包覆部形成为将所述连接部的外周及所述外装构件的装配有所述连接部的部分的外周遍及整个周向而包围的环形,所述包覆部具有将所述第1主体部的外周的局部覆盖的第2主体部、和与所述第2主体部连结的盖部。

根据该结构,虽然将包覆部设为环形,但是通过包覆部被分为第2主体部和盖部,从而能将包括包覆部的装配构件后安装于路径限制构件及外装构件。由此,能提高线束的组装作业性。

[3]优选地,所述限制壁具有从所述第2主体部的内表面向所述包覆部的径向内侧突出的主体侧限制壁、和从所述盖部的内表面向所述包覆部的径向内侧突出的盖侧限制壁。

根据该结构,在路径限制构件先插入到第2主体部的情况下,能使路径限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面与主体侧限制壁卡合。另外,在盖部先插入到路径限制构件的情况下,能使路径限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面与盖侧限制壁卡合。由此,无论是路径限制构件先插入到第2主体部及盖部中的哪一个的情况下,都能容易进行路径限制构件相对于装配构件的定位。

[4]优选地,所述第2主体部具有在与所述第2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的第1收纳口,所述主体侧限制壁在所述包覆部的周向上遍及所述第2主体部的全周而形成,所述主体侧限制壁具有第2收纳口,所述第2收纳口在与所述第2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并且与所述第1收纳口连通,所述第2收纳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第1收纳口的开口宽度,所述第2收纳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路径限制构件的外径。

根据该结构,设置于主体侧限制壁的第2收纳口的开口宽度比路径限制构件的外径形成得小。因此,在路径限制构件插入到包覆部的情况下,能使路径限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面与主体侧限制壁适当卡合。由此,能适当进行路径限制构件相对于装配构件的定位。

[5]优选地,所述路径限制构件具有第1端部及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及所述第2端部是所述第1主体部在周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所述插入口,所述包覆部具有从所述包覆部的内表面朝向所述插入口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所述路径限制构件的周向上能与所述第1端部及所述第2端部中的至少一方接触。

根据该结构,包覆部的突起部在路径限制构件的周向上能与形成插入口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的至少一方接触。因此,在路径限制构件的周向上,突起部和第1端部或者第2端部卡合。由此,能适当抑制路径限制构件相对于包覆部在周向旋转。

[6]优选地,所述外装构件是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具有环形凸部和环形凹部在所述外装构件的长度方向上交替地相连的波纹结构,所述突起部具有进入所述环形凹部的突部。

根据该结构,突起部具有进入波纹管的环形凹部的突部。因此,在波纹管的长度方向上能抑制波纹管相对于装配构件的移动。

[7]优选地,在所述路径限制构件的外周与所述包覆部的内周之间设置有过盈量。

根据该结构,路径限制构件与包覆部的内周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嵌合。即,当路径限制构件与包覆部的内部嵌合时,则路径限制构件的外周面和包覆部的内周面以具有过盈量的状态接触。由此,与包覆部的内部嵌合的路径限制构件以被包覆部的内表面始终向包覆部的径向内侧按压的状态保持。因此,在包覆部的内部能抑制路径限制构件的晃动。另外,在线束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能适当抑制路径限制构件相对于包覆部相对移动。其结果,在线束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能适当抑制路径限制构件相对于包覆部错位,能适当抑制路径限制构件脱离包覆部。

[8]优选地,在将所述路径限制构件设为第1路径限制构件时,所述装配构件是第2路径限制构件,所述第2路径限制构件具有装配于所述外装构件的外周并且限制所述线束主体的路径的路径限制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1路径限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所述第2路径限制构件在所述线束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有所述包覆部和所述路径限制部,所述包覆部设置于所述第2路径限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所述限制壁设置于所述包覆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与所述路径限制部连接的端部。

根据该结构,在包覆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与路径限制部连接的端部设置有限制壁。借由该限制壁,可限制线束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相对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的插入量。因此,在线束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能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插入到第2路径限制构件的路径限制部。

[9]优选地,所述第1路径限制构件限制直线部的路径,所述直线部的路径是所述线束主体的路径中呈直线状的部分,所述第2路径限制构件限制弯折部的路径,所述弯折部的路径是所述线束主体的路径中弯折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借由第1路径限制构件限制直线部的路径,借由第2路径限制构件限制弯折部的路径。由此,能抑制直线部的路径及弯折部的路径分别偏离期望路径。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公开的线束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局部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本说明书中的“正交”、“平行”、“全长”不仅包括严格为正交、平行、全长的情况,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也包括大致正交、平行、全长的情况。本说明书中所谓“相等”除了准确相等的情况之外,也包括比较对象彼此由于尺寸公差等的影响而具有一些差异的情况。另外,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使用的“筒状”不仅包括遍及周向全周连续地形成有周壁的筒状,也包括将多个部件组合而形成筒状的形状、或如C字状那样在周向的局部具有缺口等的形状。此外,“筒状”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以及带有尖角或者圆角的多边形,但是不限于此。另外,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使用的“环形”的用语有时指形成环的任意结构、或者没有端部的连续形状、以及如C字形的具有缝隙的一般为环形状的结构。此外,“环形”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以及具有尖或者圆角的多边形,但是不限于此。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对置”指面彼此或者构件彼此相互位于正对面的位置,不仅包括相互完全位于正对面的位置的情况,也包括相互局部地位于正对面的位置的情况。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对置”包括在两个部分之间介设与两个部分不同的构件的情况、和在两个部分之间什么都不夹设的情况两方。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线束10的整体结构)

图1所示的线束10例如搭载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V。线束10将两个以上车载设备彼此电连接。车载设备是搭载于车辆V的电气设备。线束10例如将在车辆V的前部设置的逆变器M1和在比该逆变器M1靠车辆V的后方设置的高压电池M2电连接。线束10例如以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长尺寸状。线束10例如以线束1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在车辆V的地板下面等车室外通过的方式布设于车辆V。

逆变器M1例如与成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未图示的驱动车轮用的电动机连接。逆变器M1由高压电池M2的直流电生成交流电,并将该交流电向电动机供应。高压电池M2例如是能供应数百伏特电压的电池。

线束10具有线束主体11。线束主体11具有电线构件20和将电线构件20的外周包围的筒状的外装构件30。线束10具有装配于电线构件20的两端部的连接器C1、C2。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借助连接器C1与逆变器M1连接,并且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借助连接器C2与高压电池M2连接。

如图2及图3所示,线束10具有装配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和装配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限制线束主体11的布设路径。此外,在图1中,省略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图示。

(电线构件20的结构)

如图4及图5所示,电线构件20例如具有一条或者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条)电线21和将多条电线21的外周一并包围的编织构件25。

如图4所述,各电线21是具有芯线22和绝缘包覆部23的包覆电线,芯线22具有导电性,绝缘包覆部23将芯线22的外周包围并且具有绝缘性。各电线21例如是能与高电压、大电流对应的高压电线。各电线21例如既可以是自身不具有电磁屏蔽结构的非屏蔽电线,也可以是自身具有电磁屏蔽结构的屏蔽电线。本实施方式的各电线21是非屏蔽电线。

作为芯线22,例如能使用将多根金属线材绞合而成的绞线或由单一的导体构成的单芯线等。作为单芯线,例如能使用由内部构成实心结构的柱状的一根金属棒构成的柱状导体或内部构成中空结构的筒状导体等。作为芯线22,也可以将绞线、柱状导体、筒状导体组合使用。作为芯线22的材料,例如能使用铜系、铝系等金属材料。

绝缘包覆部23例如将芯线22的外周面遍及周向全周而包覆。绝缘包覆部23例如通过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

通过与各电线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将电线21截断的截面形状、也就是各电线21的横截面形状能形成为任意形状。各电线21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圆形、半圆形、多边形、正方形、扁平形状等。本实施方式的各电线21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

编织构件25例如在整体上形成将多条电线21的外周一并包围的筒状。作为编织构件25,例如能使用多根金属线材编成的编织线、或将金属线材和树脂线材组合而编成的编织线。作为金属线材的材料,例如能使用铜系、铝系等金属材料。虽然省略图示,但是编织构件2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例如在连接器C1、C2(参照图1)等中接地。

(外装构件30的结构)

如图3所述,外装构件30形成将电线构件20的外周遍及周向全周而包围的筒状。本实施方式的外装构件30形成为圆筒状。外装构件30例如遍及外装构件30的整个周向连续地形成有周壁。外装构件30例如遍及外装构件30的整个周向而密闭。外装构件30例如具有保护电线构件20使其不受飞翔物、水滴影响的功能。

外装构件30例如具有可挠性,能容易弯折。作为具有可挠性的外装构件30的例子,例如可列举树脂制的波纹管、橡胶制的防水盖等。本实施方式的外装构件30是树脂制的波纹管,该波纹管具有环形凸部31和环形凹部32沿着外装构件30的长度方向交替地相连设置的波纹结构。环形凸部31及环形凹部32各自例如形成沿着外装构件30的周向绕一周的环形。作为外装构件30的材料,例如能使用聚烯烃、聚酰胺、聚酯、ABS树脂等的合成树脂。此外,在图1及图2中,为了简化附图,将外装构件30简化地图示。

(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结构)

如图2所示,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各自保持外装构件30。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各自例如比外装构件30坚硬。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各自具有与外装构件30相比难以向与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的硬度。由此,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各自限制线束主体11的路径。例如,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各自辅助外装构件30,以使线束主体11不会由于自重等挠曲而偏离期望路径。外装构件30例如比没有装配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状态难弯曲。

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局部地设置。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例如在作为线束主体11的路径中呈直线状的部分的直线部11A装配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限制直线部11A中的线束主体11的路径。在此,直线部11A是线束主体11的路径在一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此外,第1路径限制构件40根据线束主体11的路径设置一个或者多个。

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局部地设置。第2路径限制构件50例如在作为线束主体11的路径中弯折的部分的弯折部11B装配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第2路径限制构件50限制弯折部11B中的线束主体11的路径。在此,弯折部11B是线束主体11的路径呈二维状或者三维状弯折的部分。此外,第2路径限制构件50根据线束主体11的路径设置一个或者多个。

(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结构)

如图4所示,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将外装构件30的外周中外装构件30的周向的局部覆盖。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形成在外装构件30的周向的局部将外装构件30的外周包覆的筒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横截面形状在整体上呈C字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例如将比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一半大的范围覆盖。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横截面形状例如遍及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全长为一样。如图2所示,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例如沿着直线部11A的路径延伸,形成为在一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

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例如为金属制或者树脂制。本实施方式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为树脂制。作为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材料,例如能使用聚丙烯、聚酰胺、聚缩醛等的合成树脂。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例如能通过挤压成型、注射成型等公知的制造方法制造。

如图3所示,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具有将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局部覆盖的第1主体部41、和在与第1主体部4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的插入口42。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具有第1端部43及第2端部44,第1端部43及第2端部44是第1主体部41在周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插入口42。

如图4所示,第1主体部41构成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主要部分。第1主体部41的径向厚度例如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周向上为一样。第1主体部41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沿着外装构件30的外表面的形状。第1主体部41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圆弧状。

第1端部43和第2端部44在第1主体部41的周向上相互设置于相反侧。第1端部43和第2端部44在第1主体部41的周向上隔着插入口42相互分离地设置。换句话讲,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周向上,第1端部43与第2端部44之间的间隙构成为插入口42。这样,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形成为在第1主体部41的周向的局部具有插入口42的C字状。

插入口42的开口宽度、也就是第1端部43和第2端部44的最短距离例如小于外装构件30的外径。如图3所述,插入口42沿着第1主体部41的长度方向遍及第1主体部41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延伸。即,插入口42以在与第1主体部4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并且在第1主体部4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开口的方式形成。

通过从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向插入口42插入外装构件30,从而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弹性变形,插入口42的开口宽度变大。当外装构件30插入到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内部时,则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弹性恢复为将要返回原来的形状。由此,插入口42的开口宽度变得小于外装构件30的外径,因此第1路径限制构件40装配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

此外,在外装构件30插入到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内部的状态下,插入口42的开口宽度未必返回原来的宽度、即外装构件30未插入时的宽度。详细地,通过第1主体部41将要返回原来的形状的弹性变形被外装构件30阻碍,从而插入口42的开口宽度也有时变为比原来的宽度稍大的宽度。另外,在外装构件30插入到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内部的状态下,由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按压,外装构件30变为挠曲状态,从而插入口42的开口宽度也有时返回原来的宽度。即,外装构件30插入到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内部的状态下的插入口42的开口宽度变为基于外装构件30及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刚性、挠曲容易度等的大小。

如图4所示,第1端部43具有顶端43A。第2端部44具有顶端44A。顶端43A、44A形成插入口42。顶端43A、44A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观看形成为弯曲形状。即,顶端43A、44A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弯曲形状。

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例如具有从第1端部43及第2端部44各自的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部45。各突出部45朝向插入到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内部的外装构件30突出而能与外装构件30的外表面接触。各突出部45例如与外装构件30的环形凸部31的外表面接触。两个突出部45例如从顶端43A、44A各自的内表面突出。各突出部45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弯曲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各突出部45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半圆形状。各突出部45例如沿着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遍及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延伸。

各突出部45例如从外装构件30的外侧按压外装构件30。外装构件30被两个突出部45和第1主体部41弹性地夹着。由此,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外装构件30的连结变得牢固。因此,可抑制装配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在外装构件3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如图3所示,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具有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连接的连接部47。连接部47例如设置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连接部47具有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端面47A。

(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结构)

如图2所示,第2路径限制构件50装配于弯折部11B中的外装构件30的外周。第2路径限制构件50沿着弯折部11B的形状弯折。第2路径限制构件50例如为金属制或者树脂制。本实施方式的第2路径限制构件50为树脂制。作为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材料,例如能使用聚丙烯、聚酰胺、聚缩醛等的合成树脂。第2路径限制构件50例如能通过注射成型等公知的制造方法制造。

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具有将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局部包覆的包覆部51、和装配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路径限制部70。在第2路径限制构件50中,例如包覆部51和路径限制部70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第2路径限制构件50例如是包覆部51和路径限制部70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部件。包覆部51例如设置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包覆部51具有第2主体部52和与第2主体部52连结的盖部56。路径限制部70具有第3主体部71。第3主体部71与第2主体部52连续地形成为一体。

(包覆部51的结构)

如图2所示,包覆部51例如在外装构件30的径向上与连接部47重叠地设置。即,在线束10中,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和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重叠地设置。

包覆部51例如将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连接部47的外周包围。包覆部51例如形成为将连接部47的外周及装配有连接部47的部分中的外装构件30的外周遍及周向全周而包围的环形。包覆部51例如沿着直线部11A的路径延伸,形成为在一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

如图4所示,第2主体部52例如将外装构件30的外周中外装构件30的周向的局部覆盖。第2主体部52例如将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周中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周向的局部覆盖。第2主体部52形成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周向的局部将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周包覆的筒状。第2主体部52例如将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中第1主体部41的外周包覆。第2主体部52例如将比第1主体部41的外周的一半大的范围覆盖。第2主体部52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与第1主体部41的外表面对应的形状。第2主体部52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弯曲形状。第2主体部52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在整体上呈U字状。

第2主体部52具有第3端部53及第4端部54,第3端部53及第4端部54是第2主体部52的周向的两端部。第2主体部52具有通过第3端部53和第4端部54形成的第1收纳口55。第1收纳口55是第3端部53与第4端部54之间的开口。如图3所示,第1收纳口55在与第2主体部5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第1收纳口55沿着第2主体部52的长度方向遍及第2主体部52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延伸。第1收纳口55的开口宽度、也就是第3端部53和第4端部54的最短距离例如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径相等或者比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径大。在第1收纳口55,外装构件30及第1路径限制构件40沿着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插入。

盖部56例如与第2主体部52形成为一体。盖部56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与外装构件30的外表面对应的形状。盖部56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表面对应的形状。盖部56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椭圆弧状或长圆弧状。盖部56例如形成为大致半椭圆筒状。在此,本说明书中的“长圆”是由两个大致相等长度的平行线和两个半圆形构成的形状。

盖部56将第2主体部52的第1收纳口55覆盖。盖部56例如仅在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长度方向中的包覆部51将第1收纳口55覆盖。换句话讲,盖部56仅设置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中的包覆部51,不设置于路径限制部70。

包覆部51例如具有将第2主体部52和盖部56连接的铰链部57。铰链部57将第2主体部52的周向一端(在此为第3端部53)和盖部56的周向一端连接。在第2主体部52的周向另一端(在此为第4端部54)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锁定部58。在盖部56的周向另一端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爪部59。

第2主体部52和盖部56能以铰链部57为中心相对转动。盖部56能以铰链部57为轴在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与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如图4所示,在盖部5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爪部59钩挂于锁定部58。由此,盖部56保持于关闭位置。这样,第2主体部52和盖部56相互连结。在第2主体部52和盖部56连结的状态下,包覆部51形成将外装构件30及连接部47的外周集中地包围的环形。盖部56在关闭位置上将第2主体部52的第1收纳口55覆盖。盖部56例如在关闭位置上将连接部47中的插入口42覆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部5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盖部56的内表面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表面不接触。即,在盖部56的内表面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表面之间产生间隙。该间隙例如遍及包覆部51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产生。

如图3所示,包覆部51例如具有限制壁60,限制壁60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能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端面47A卡合。限制壁60例如从包覆部51的内表面向包覆部51的径向内侧突出。限制壁60例如沿着包覆部51的周向延伸。限制壁60例如遍及包覆部51的周向全周而延伸。限制壁60设置于包覆部5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

限制壁60例如具有形成于第2主体部52的内表面的主体侧限制壁61和形成于盖部56的内表面的盖侧限制壁62。主体侧限制壁61和盖侧限制壁62例如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相互相同的位置。

如图5所示,主体侧限制壁61从第2主体部52的内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主体侧限制壁61例如在包覆部51的周向上遍及第2主体部52的全周而延伸。主体侧限制壁61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与第2主体部52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同样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主体侧限制壁61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U字状。主体侧限制壁61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比第2主体部52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小一圈。此外,在图5中,省略电线构件20的图示。

主体侧限制壁61具有在与第2主体部5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的第2收纳口63。第2收纳口63与第1收纳口55连通。第1收纳口55和第2收纳口63遍及第2主体部52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延伸。第2收纳口63的开口宽度小于第1收纳口55的开口宽度。第2收纳口63的开口宽度例如小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径。

如图3所示,主体侧限制壁61例如设置于第2主体部5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与第3主体部71连接的端部。主体侧限制壁61例如沿着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主体侧限制壁61例如从第2主体部52的端部遍及第3主体部71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延伸。例如,在第2主体部52的内表面与第3主体部71的内表面的边界部分由于主体侧限制壁61而形成有台阶。

如图6所示,主体侧限制壁61的长度方向的端面61A例如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第1主体部41对置,能与第1主体部41接触。主体侧限制壁61的端面61A例如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端面47A对置,能与端面47A接触。

如图5所示,盖侧限制壁62从盖部56的内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盖侧限制壁62例如在包覆部51的周向上遍及盖部56的全周而延伸。盖侧限制壁62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表面对应的形状。盖侧限制壁62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圆弧状或椭圆弧状。本实施方式的盖侧限制壁62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半椭圆弧状。

盖侧限制壁62例如在线束主体11(参照图3)的长度方向上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第1端部43及第2端部44对置,能与那些第1端部43及第2端部44接触。

如图3所示,由主体侧限制壁61及盖侧限制壁62构成的限制壁60通过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端面47A接触,从而限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例如,限制壁60以使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不插入到路径限制部70的方式限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移动。

如图4所示,包覆部51例如具有突起部65。突起部65从包覆部51的内表面朝向插入到包覆部51的内部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插入口42突出。突起部65以配置于插入口42的内侧的方式突出。突起部65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周向上能与第1端部43及第2端部44接触。

突起部65例如设置于盖部56的内表面。突起部65例如从盖部56的内表面朝向第1收纳口55突出。因此,在突起部65配置于插入口42的内侧的状态下,插入口42朝向包覆部51中的盖部56侧。

如图3所示,突起部65例如沿着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突起部65例如沿着包覆部51的长度方向遍及包覆部51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延伸。突起部65例如在盖部56的周向上局部地设置。突起部65例如设置于盖部56的周向的中间部分。突起部65的局部例如构成盖侧限制壁62。例如,在包覆部5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的突起部65构成盖侧限制壁62。

如图6所示,突起部65例如具有进入外装构件30的环形凹部32的突部66。突部66从突起部65的突出顶端面进一步突出地设置。突部66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66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四个,分别进入不同的环形凹部32内。

(路径限制部70的结构)

如图2所示,路径限制部70的第3主体部71例如沿着弯折部11B的路径延伸。即,第3主体部71具有沿着弯折部11B的形状的弯折形状。第3主体部71例如将外装构件30的外周中外装构件30的周向的局部覆盖。第3主体部71形成在外装构件30的周向的局部将外装构件30的外周包覆的筒状。第3主体部71例如将比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一半大的范围覆盖。第3主体部71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与外装构件30的外表面对应的形状。第3主体部71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弯曲形状。第3主体部71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在整体上呈U字状。

第3主体部71具有在与第3主体部7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的第2收纳口63。第2收纳口63沿着第3主体部71的长度方向遍及第3主体部71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延伸。第2收纳口63与第1收纳口55连通。通过第1收纳口55和第2收纳口63构成的收纳口沿着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长度方向遍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延伸。即,通过第1收纳口55和第2收纳口63构成的收纳口在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并且在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开口。

第2收纳口63的开口宽度例如与外装构件30的外径相等或者比外装构件30的外径大。在第2收纳口63,沿着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插入外装构件30。此外,在第3主体部71的内部不插入第1路径限制构件40。

(固定构件81、82的结构)

线束10例如具有将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固定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固定构件81。线束10例如具有将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固定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固定构件82。作为固定构件81、82,例如能使用树脂制或者金属制的捆束带、紧固环、胶带等。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81、82是胶带。

固定构件81例如以将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中设置于与连接部47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于外装构件30的外表面的方式形成。固定构件81例如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外表面遍及外装构件30的外表面而缠绕。由此,能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及周向上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外装构件30移动。固定构件82例如以将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中设置于与包覆部5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于外装构件30的外表面的方式形成。固定构件82例如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外表面遍及外装构件30的外表面而缠绕。由此,能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及周向上抑制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相对于外装构件30移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连接部47和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包覆部51重叠地设置。此时,在包覆部51设置有能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端面47A卡合的限制壁60。因此,通过使端面47A与限制壁60卡合,从而在将第1路径限制构件40装配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时,能容易进行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定位。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在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包覆部51设置有能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端面47A卡合的限制壁60。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端面47A与限制壁60卡合,从而在将第1路径限制构件40装配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时,能容易进行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定位。由此,能提高将第1路径限制构件40装配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时的作业性。进而,能提高线束10的组装作业性。

(2)另外,通过端面47A与限制壁60卡合,从而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可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相对移动。因此,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能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错位。其结果,能提高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位置精度。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借由固定构件82固定于线束主体11的外装构件30。因此,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可抑制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相对于线束主体11的移动。因此,通过使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位置精度提高,从而能提高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线束主体11的位置精度。其结果,能在线束主体11的期望位置、在此为直线部11A适当配置第1路径限制构件40,能借由第1路径限制构件40适当限制直线部11A的路径。换句话讲,能适当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线束主体11的设置位置偏离直线部11A。

(3)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插入口42在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并且遍及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延伸。由此,能在进行将连接器C1、C2装配于电线构件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等的末端处理后,针对外装构件30从插入口42装配第1路径限制构件40。这样,能后安装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因此能提高线束10的组装作业性。

(4)包覆部51形成为将连接部47及外装构件30集中包围的环形。包覆部51具有将第1主体部41的外周的局部覆盖的第2主体部52、和与第2主体部52连结的盖部56。根据该结构,虽然将包覆部51设为将连接部47及外装构件30包围的环形,但是通过包覆部51被分为第2主体部52和盖部56,从而能将包括包覆部51的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后安装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外装构件30。由此,能更进一步提高线束10的组装作业性。

(5)限制壁60具有从第2主体部52的内表面突出的主体侧限制壁61和从盖部56的内表面突出的盖侧限制壁62。根据该结构,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先插入到第2主体部52的情况下,能使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端面47A与主体侧限制壁61卡合。另外,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先插入到盖部56的情况下,能使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端面47A与盖侧限制壁62卡合。由此,无论是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先插入到第2主体部52及盖部56中的哪一个的情况下,都容易进行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定位。

(6)设置于主体侧限制壁61的第2收纳口63的开口宽度比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径形成得小。因此,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插入到包覆部51的情况下,能使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端面47A与主体侧限制壁61适当卡合。由此,能适当进行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定位。

(7)包覆部51具有突起部65,突起部65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周向上能与形成插入口42的第1端部43及第2端部44中的至少一方接触。因此,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周向上,突起部65和第1端部43或者第2端部44卡合。通过这些卡合,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周向上可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包覆部51的相对移动。即,通过突起部65和第1端部43或者第2端部44相互卡合,从而能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包覆部51在周向旋转。因此,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周向上能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包覆部51错位,能提高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包覆部51的位置精度。

(8)突起部65具有进入外装构件30的环形凹部32的突部66,因此在外装构件30的长度方向上能抑制外装构件30相对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移动。

(9)在包覆部5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与路径限制部70连接的端部设置有限制壁60。借由该限制壁60,可抑制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插入量。因此,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能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插入到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路径限制部70。即,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能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第2路径限制构件50过量插入。

(10)由第1路径限制构件40限制直线部11A的路径,由第2路径限制构件50限制弯折部11B的路径。由此,能抑制直线部11A的路径及弯折部11B的路径分别偏离期望路径。

(11)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具有突出部45,突出部45从第1端部43及第2端部44中的至少一方的内表面突出而能与外装构件30的外表面接触。借由该突出部45,例如能从外装构件30的外侧按压外装构件30。因此,能适当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通过插入口42脱离外装构件30。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能按如下变更而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盖部56的内表面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图7所示,也可以使盖部56的内表面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表面紧贴。例如,也可以将盖部56的内表面以将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表面向包覆部51的径向内侧按压的方式形成。

例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周与包覆部51的内周之间设置过盈量。例如,也可以使包覆部51的最小内径d2比装配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状态且插入到包覆部51的内部前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中的最大外径d1形成得小。在此,本变更例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在内部被插入外装构件30的状态下,插入口42的开口宽度变为比原来的宽度、即外装构件30未插入时的宽度稍大的宽度。例如,本变更例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径在内部被插入外装构件30的状态下,比外装构件30未插入时的外径增大突出部45的突出量的量。因此,本变更例的最大外径d1在装配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状态且插入到包覆部51的内部前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中变为通过突出部45的部分的外径。另外,本变更例的最小内径d2是与最大外径d1对应的位置上的包覆部51的内径。最小内径d2例如设定为比最大外径d1减小突出部45的突出量的量。

通过这样设定最大外径d1和最小内径d2,从而装配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与包覆部51的内周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嵌合。例如图7所示,当在外装构件30及第1路径限制构件40收纳于包覆部51的内部的状态下将盖部56保持于关闭位置时,则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与包覆部51的内周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嵌合固定。由此,包覆部51的内周面和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周面以具有过盈量的状态接触。在本变更例中,包覆部51的内周面和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外周面仅在沿包覆部51的周向分隔的多处以具有过盈量的状态接触。由此,与包覆部51的内部嵌合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以被包覆部51的内表面始终向包覆部51的径向内侧按压的状态保持。因此,在包覆部51的内部能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晃动。另外,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能适当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包覆部51相对移动。其结果,在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能适当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包覆部51错位,能适当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脱离包覆部51。进一步地,在线束主体11的周向上也能适当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相对于包覆部51相对移动。

此外,在图7及图8中,将电线构件20的图示省略。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结构能适当变更。例如,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只要是具有将连接部47包覆并且设置有限制壁60的包覆部51的结构,则其他结构不作特别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盖部56的内表面设置突起部65,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2主体部52的内表面设置突起部65。在该情况下,当设置于第2主体部52的内表面的突起部65向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插入口42插入时,例如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中的插入口42的周向位置以朝向包覆部51中的第2主体部52侧的方式被定位。

·可以将盖部56的突部66省略。

·可以将盖部56的突起部65省略。

·可以将主体侧限制壁61及盖侧限制壁62中的任一方省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包覆部51中,第2主体部52和盖部56相互形成为一体,但是不限于此,第2主体部52和盖部56也可以为分离。即,第2主体部52和盖部56也可以是分体部件。

·可以将包覆部51的盖部56省略。

·路径限制部70中的弯折形状能适当变更。

·第2主体部52及第3主体部71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U字状,例如能变更为圆弧状、椭圆弧形状等。

·可以设置与第3主体部71连结的盖部。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路径限制构件50以限制线束主体11的弯折部11B的路径的方式形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变更为对线束主体11的直线部11A的路径进行限制的形状。该情况下的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例如路径限制部70中的弯折形状变更为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包覆部51的装配构件具体化为第2路径限制构件5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装配构件具体化为仅具有包覆部51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结构能适当变更。例如,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只要是具有插入口42并能装配于外装构件30的外周的结构,则其他结构不作特别限定。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突出部45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周向上设置于比顶端43A、44A远离插入口42的位置。

·也可以将各突出部45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上局部地设置。

·也可以将两个突出部45的至少一方省略。

·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中,也可以设置第2突出部,第2突出部从第1主体部41的周向的中间部分的内表面突出而能与外装构件30的外表面接触。根据该结构,能使突出部45和第2突出部均与外装构件30的外表面接触。因此,能抑制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晃动。

·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中,也可以在第1主体部41的外表面设置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槽。根据该结构,通过第1主体部41容易以槽为起点向外周侧变形,从而能容易扩大插入口42。其结果,能有助于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组装性的提高。

·第1主体部41的径向厚度也可以构成为在周向上改变。

·第1主体部41的横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弧状,例如能变更为椭圆弧形状、U字形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比外装构件30坚硬,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外装构件30同等或其以下的硬度。即,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只要以线束主体11比没有装配第1路径限制构件40及第2路径限制构件50的状态的线束主体11难弯曲的方式作用,也可以不比外装构件30坚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1路径限制构件4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第2路径限制构件50。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固定构件81、82的至少一方省略。

·上述实施方式的外装构件30例如也可以是在树脂制的波纹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含金属材料的金属层的构件。

·上述实施方式的外装构件30不限于波纹管,例如也可以是不具有环形凸部31及环形凹部32的外装构件。

·上述实施方式的外装构件30也可以是具有在外装构件3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的构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线21设为高压电线,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电线21设为低压电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电线构件20中,将电磁屏蔽构件具体化为编织构件25,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电线构件20中的电磁屏蔽构件具体化为金属箔。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电线构件20中的编织构件25省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构成电线构件20的电线21设为两条,但是不限于此。电线21的条数既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三条以上。

·车辆V中的逆变器M1和高压电池M2的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根据车辆结构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线束10电连接的多个车载设备具体化为逆变器M1及高压电池M2,但是不限于此。线束10电连接的多个车载设备只要是搭载于车辆V的电气设备,则不作特别限定。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的意思,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 线束

11 线束主体

11A 直线部

11B 弯折部

20 电线构件

21 电线

22 芯线

23 绝缘包覆部

25 编织构件

30 外装构件

31 环形凸部

32 环形凹部

40 第1路径限制构件(路径限制构件)

41 第1主体部

42 插入口

43 第1端部

44 第2端部

43A、44A 顶端

45 突出部

47 连接部

47A 端面

50 第2路径限制构件(装配构件)

51 包覆部

52 第2主体部

53 第3端部

54 第4端部

55 第1收纳口

56 盖部

57 铰链部

58 锁定部

59 爪部

60 限制壁

61 主体侧限制壁

61A 端面

62 盖侧限制壁

63 第2收纳口

65 突起部

66 突部

70 路径限制部

71 第3主体部

81、82 固定构件

C1、C2 连接器

M1 逆变器

M2 高压电池

V 车辆

d1 最大外径

d2 最小内径

相关技术
  • 线束制造系统、用于线束制造系统的搬送装置、布线处理装置、用于线束制造系统的检查装置、及用于制造线束的作业托盘
  • 用于在线束组装线上制造线束的方法和用于制造线束的线束组装线
技术分类

0612011595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