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水平放置的通风防雨百叶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7:49


一种水平放置的通风防雨百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进一步地涉及一种水平放置的通风防雨百叶。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防雨百叶既要能通风功能,同时还需要有防止雨水淋入室内的功能,往往都是竖直安装在建筑侧墙上。但是在很多场地中经常会有一些出自地下室的通风井,这些通风井开口朝上,此时防雨百叶竖直安装在通风井的四周,需要在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才能满足所需要的通风要求,这也导致防雨百叶超出通风井太多,与地面距离较远,带来非常不好的视觉感受,严重影响建筑的整体景观效果。为此就需要设计出一种可以安装在通风井顶板上的通风防雨百叶,既能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室内,又具有极佳的通风功能,同时还能降低通风井的高度,最大限度降低通风井对建筑景观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放置的通风防雨百叶,通风防雨百叶水平放置在建筑的顶部通风口,具有防雨通风功能的同时还能降低通风防雨百叶伸出通风口的高度,最小限度影响建筑的整体景观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平放置的通风防雨百叶,通风防雨百叶水平放置于建筑顶部通风口,包括排水叶片和遮雨叶片;所述排水叶片至少为两个且水平间隔设置,所述排水叶片具有开口朝上的排水槽及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排水口,两个所述排水叶片之间留有通风间隙;

所述遮雨叶片位于所述排水叶片上方,遮盖所述通风间隙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排水槽上方,使得所述排水叶片和所述遮雨叶片之间留有与所述通风间隙相通的排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排水叶片之间的通风间隙形成第一排气口;

所述遮雨叶片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排水叶片之间都留有空隙形成第二排气口和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形成第一通风路径,所述第三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形成第二通风路径,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风路径和所述第二通风路径与室外流通;所述遮雨叶片能够将雨水导流至所述排水槽内,并通过所述排水口排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遮雨叶片还包括第一侧壁以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两端并朝向所述排水叶片形成通风槽;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排水叶片的底部形成第四排气口,所述第四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以及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通风路径;所述第二侧壁与另一所述排水叶片的底部形成第五排气口,所述第五排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以及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风路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均位于所述排水槽内,且所述第四排气口和所述第五排气口的长度均小于所述排水槽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定型边框,所述遮雨叶片与所述排水叶片间隔排列地安装于所述定型边框,所述定型边框能够安装于墙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一端连接所述排水叶片,另一端连接所述遮雨叶片,使所述遮雨叶片和所述排水叶片保持预设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一端连接所述排水叶片的所述排水槽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遮雨叶片的所述通风槽的内侧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型边框内部还设有若干横梃,所述横梃间隔安装于所述定型边框并位于所述排水叶片下方,所述连接器远离所述排水叶片的一端向外延伸与所述横梃相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排水叶片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排水叶片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高度差,便于雨水从所述排水口排出;

和/或,所述排水口还设有滴水片,所述滴水片倾斜设置于所述排水口,能够使水流流向远离所述墙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水平放置的通风防雨百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风防雨百叶的排水叶片和遮雨叶片间隔交错设置,雨水从遮雨叶片上流入排水叶片,再从排水口流到室外,具有极佳的防水效果;

2.通风防雨百叶的排水叶片和遮雨叶片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空隙,此空隙形成第一通风路径和第二通风路径,实现防水功能的同时又具有极佳的通风效果;

3.通风防雨百叶水平安装在建筑的顶部通风口上,最大限度降低建筑通风口的竖直高度,最小限度影响建筑的整体景观效果,带来更协调的视觉观感。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通风防雨百叶的整体图;

图2是遮雨叶片和排水叶片的位置图;

图3是遮雨叶片和排水叶片位置的剖面图;

图4是防雨百叶的横向剖面图;

图5是防雨百叶的纵向剖面图A;

图6是防雨百叶的纵向剖面图B。

附图标号说明:

排水叶片1,排水口11,滴水片12,第一排气口13,第二排气口14,第三排气口15,第四排气口16,第五排气口17,遮雨叶片2,连接器3,定型边框4,横梃5,装饰边框6,墙体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水平放置的通风防雨百叶,通风防雨百叶水平放置于建筑顶部通风口,包括排水叶片1和遮雨叶片2。所述排水叶片1至少为两个且水平间隔设置,所述排水叶片1具有开口朝上的排水槽及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排水口11,两个所述排水叶片1之间留有通风间隙;所述遮雨叶片2位于所述排水叶片1上方,遮盖所述通风间隙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排水槽上方,使得所述排水叶片1和所述遮雨叶片2之间留有与所述通风间隙相通的排气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防雨百叶水平放置于建筑顶部通风口,能够降低通风防雨百叶伸出通风口的高度,进而最大限度降低建筑顶部通风口的竖直高度,最小限度影响建筑的整体景观效果,带来更协调的视觉观感。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的所述排水叶片1和所述遮雨叶片2间隔交错设置,雨水从所述遮雨叶片2上流入所述排水叶片1,再从所述排水口11排出,具有极佳的防水效果。同时所述排水叶片1和所述遮雨叶片2之间留有与所述通风间隙相通的排气通道,使得同样具有极佳的通风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现有市场上提供的通风防雨百叶叶片横断面均为一字型,为了其防雨效果更好,最多也只是在一字型基础上略有折弯变形,对于一字型百叶来说,只有竖直放置才能让叶片起到防水作用。同时这种叶片的形状从设计之初就是基于竖直布置的考虑而产生的,并没有考虑水平布置的需要,所以只能竖直布置,形成行业习惯。同时各种建设项目的景观设计十分嫌弃高高竖起的风井,因为风井竖起后,一般的灌木无法挡住风井的体量,导致风井成为优美景观环境中的一个特别突兀碍眼的体块,虽然有时可以通过种树遮挡、美化包装等方式使风井变得稍微优雅一点,但无论种树还是包装,都无法让它矮下去,对景观视野通透性的影响却无法消除。而本申请重点保护的就是将通风防雨百叶水平放置于通风口这一构思,凡是应用此原理解决建筑顶部通风口通风防雨问题的,均属本专利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排水叶片1之间之间的通风间隙形成第一排气口13;所述遮雨叶片2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遮雨叶片2与两个所述排水叶片1之间都留有空隙形成第二排气口14和第三排气口15,所述第二排气口14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3连通形成第一通风路径,所述第三排气口15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3连通形成第二通风路径,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风路径和所述第二通风路径与室外流通;所述遮雨叶片2能够将雨水导流至所述排水槽内,并通过所述第排水口11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的所述排水叶片1和所述遮雨叶片2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空隙,此空隙形成所述第一通风路径和所述第二通风路径,实现防水功能的同时又具有极佳的通风效果。

具体地,所述通风防雨百叶能够实现极佳的遮雨效果。所述遮雨叶片2遮盖于两个所述排水叶片1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气口13,下雨时,所述遮雨叶片2上的雨水引导到所述排水叶片1内,防止雨水从所述第一排气口13进入室内。所述排水叶片1为呈开口向上的槽型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储水作用,用来阻挡进入所述排水槽内的雨水进入室内,并引导进入所述排水槽内的雨水向所述排水口11流淌并排出所述排水叶片1流到室外。所述通风防雨百叶还能实现通风效果。两个所述排水叶片1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气口13,所述遮雨叶片2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排水叶片1分别留有所述第二排气口14和所述第三排气口15,所述第二排气口14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3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通风路径,所述第三排气口15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3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风路径。所述第一通风路径和所述第二通风路径均能实现室内与室外的空气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排水叶片1的所述排水槽的高度以及所述遮雨叶片2对两个所述排水叶片1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气口13的遮挡程度对防雨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所述排水叶片1的所述排水槽的高度越深,所述排水叶片1可以积蓄的雨水量更大,越不会使所述排水叶片1内的雨水溢入进入室内,所述遮雨叶片2对所述第一排气口13的遮挡程度越大,越不会因大风天气使雨水从所述第一排气口13飘入室内。同时,所述第一通风路径和所述第二通风路径的室内与室外的流通方式功能可以灵活变通,能够实现室内与室外的空气流通即可,对流通方式不做进一步限定。除了所述第一通风路径用于室外的空气流通到室内,所述第二通风路径用于室内的空气流通到室外,形成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流通交换的流通方式外,也可以所述第一通风路径用于室内的空气流通到室外,所述第二通风路径用于室外的空气流通到室内,还可以所述第一通风路径和所述第二通风路径都用于室内的空气流通到室外等等。

参考图3,优选地,所述遮雨叶片2还包括第一侧壁以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两端并朝向所述排水叶片1形成通风槽;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排水叶片1的底部形成第四排气口16,所述第四排气口16、所述第二排气口14以及所述第一排气口13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通风路径;所述第二侧壁与另一所述排水叶片1的底部形成第五排气口17,所述第五排气口17、所述第三排气口15以及所述第一排气口13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风路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遮雨叶片2也为槽型,所述遮雨叶片2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排水叶片1的侧壁相交错,能够进一步地阻挡雨水从所述第一排水口11进入室内。同时也防止雨水顺着所述遮雨叶片2流到所述第一排水口11上方再滴到室内,使所述通风防雨叶片具有更佳的防水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遮雨叶片2具有所述通风槽后,所述遮雨叶片2的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排水叶片1的侧壁之间均留有间隙,同时所述遮雨叶片2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排水叶片1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形成所述第四排气口16,所述第四排气口16、所述第二排气口14以及所述第一排气口13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通风路径。所述第二侧壁与另一所述排水叶片1的底部形成第五排气口17,所述第五排气口17、所述第三排气口15以及所述第一排气口13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风路径。所述第一通风路径和所述第二通风路径均可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

在一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叶片1和所述遮雨叶片2的槽型截面各段可呈直线、折线或呈曲线,所述排水槽的槽体只要能够阻挡雨水进入室内,且能引导雨水流向所述排水口11,即符合本专利中的排水叶片1的特征;所述通风槽的槽体只要可以将雨水引入所述排水槽,且对两个所述排水叶片1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气口13形成一定程度的遮挡,使雨水不至于倒返流入室内和阻挡因有风天气雨水从侧向飘进室内的作用,即符合本专利中的所述遮雨叶片2的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均位于所述排水槽内,且所述第四排气口16和所述第五排气口17的长度均小于所述排水槽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都位于所述排水叶片1的所述排水槽内即所述第四排气口16和所述第五排气口17的长度均小于所述排水槽的高度。这在保证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的通风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地提高了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的防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遮雨叶片2和所述排水叶片1形成所述第四排气口16和所述第五排气口17的同时也要注意所述第二排气口14和所述第三排气口15的长度。所述第二排气口14和所述第三排气口15的长度应均小于所述遮雨叶片2的所述通风槽的高度。此时所述遮雨叶片2和所述排水叶片1相交错。

进一步地,还包括定型边框4,所述遮雨叶片2与所述排水叶片1间隔排列地安装于所述定型边框4,所述定型边框4能够安装于墙体7。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型边框4起到将组合好的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组件定型的作用,再通过一定的连接方法将所述定型边框4安装于墙体7,使所述通风防雨百叶安装于预设位置,实现其通风防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遮雨叶片2的所述排水叶片1的组合数量不做进一步地限定,可根据所述定型边框4的长度进行自由选择。只要所述遮雨叶片2盖合于所述排水叶片1的间隔处即可。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器3,所述连接器3一端连接所述排水叶片1,另一端连接所述遮雨叶片2,使所述遮雨叶片2和所述排水叶片1保持预设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3将所述遮雨叶片2安装于所述排水叶片1的上方,能够使所述遮雨叶片2和所述排水叶片1成预设位置安装并留有所述第一通风路径和所述第二通风路径,从而起到通风的作用。同时所述连接器3一端可以与所述遮雨叶片2和所述排水叶片1连接,另一端还可以与所述定型边框4连接,将所述遮雨叶片2、所述排水叶片1以及所述定型边框4相连,这大大加强了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的结构强度,使所述遮雨叶片2和所述排水叶片1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和错位。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连接件的形式本专利不做要求,能起到将所述遮雨叶片2架空在所述排水叶片1之间的所述第一排风口上方,且能够与所述定型边框4紧密连接即可。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3一端连接所述排水叶片1的所述排水槽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遮雨叶片2的所述通风槽的内侧壁。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3一端连接所述遮雨叶片2的所述通风槽内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排水叶片1的所述排水槽的外侧壁,能够大大减少雨水从所述连接器3的连接处渗漏到室内的风险,确保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的防雨效果并能够延长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的使用寿命。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连接器3连接的所述排水叶片1的外侧壁与所述遮雨叶片2的所述内侧壁的相对位置既可以相临近,又可以相远离,此时所述连接器3会相互交叉,但不影响所述连接器3的固定作用。

参考图4至图6,进一步地,所述定型边框4内部还设有若干横梃5,所述横梃5间隔安装于所述定型边框4并位于所述排水叶片1下方,所述连接器3远离所述排水叶片1的一端向外延伸与所述横梃5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梃5用于进一步所述定型边框4的结构强度,大大提高所述定型边框4的最大承受荷载,而且所述连接器3远离所述排水叶片1的一端向外延伸与所述横梃5相连,使所述遮雨叶片2和所排水叶片1的安装更牢固。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横梃5能够将所述排水叶片1、所述遮雨叶片2以及所述连接件联系在一起,并且承受所述排水叶片1和所述遮雨叶片2的荷载。所述横梃5的设置可根据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的尺寸决定,当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的尺寸很小,所述定型边框4能够承受所述排水叶片1和所述遮雨叶片2的预定荷载时,则可以不另设所述横梃5。

在具体安装时,所述横梃5可以垂直于所述排水叶片1和所述遮雨叶片2,也可以平行于所述排水叶片1和所述遮雨叶片2。可以将所述横梃5和所述连接器3分别制作后安装时进行连接,也可以将所述横梃5与所述连接器3一体制作。同时所述横梃5的截面形式本专利不做具体要求。

优选地,还包括装饰边框6,所述装饰边框6包裹所述定型边框4,与所述横梃5相连,用于装饰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的四周。

所述装饰边框6只起到装饰的作用,为的是使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的边界整齐或具有某种形式,提高所述通风防雨百叶视觉美感,无须装饰时也可以取消所述装饰百叶。所述装饰边框6可以与所述遮雨叶片2和所述排水叶片1相连,承担一定的载荷,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所述定型边框4和墙体7相连,本专利不对其式样和相关连接方法做具体规定。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口11位于所述排水叶片1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排水口11还设有滴水片12,所述滴水片12倾斜设置于所述排水口,并且所述滴水片12远离所述排水口11的一端低于所述排水口11,能够使水流流向远离所述墙体7。

本实施例中,雨水从所述排水叶片1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排水口11排出,这为所述排水叶片1和所述遮雨叶片2的大批次间隔安装提供一定便利且结构布局更合理。同时所述滴水片12倾斜设置在所述排水口11,倾斜方向远离所述墙体7的一端并且所述滴水片12远离所述排水口11的一端高度低于所述排水口11的高度,雨水排出时所述滴水片能够使雨水向远离所述墙体7的一端流去,防止雨水反流到所述墙体7上。

具体地,所述滴水片12与所述排水叶片1成一定倾斜角度且所述滴水片12远离所述排水口11的一端低于所述排水口11,雨水从所述滴水片12上流出时,会给雨水附带一个远离所述墙体7的加速度,使雨水向远离所述墙体7的一端流去。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排水叶片1的垂直于所述槽型截面的两端具有朝下的开口,所述开口形成所述排水口11。还可以所述遮雨叶片2与所述定型边框4相连,所述排水叶片1长度小于所述遮雨叶片2,所述排水叶片1与所述定型边框4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形成所述排水口11,此时所述滴水片12设置在所述排水口11靠内的一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叶片1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高度差,便于雨水从所述排水口11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叶片1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高度差即所述排水槽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一定斜度,所述排水槽的倾斜程度对所述通风防雨百叶的防雨效果也起到很大作用,所述排水槽的倾斜程度越大,则所述排水槽越不容易积水,相应地所述排水槽内的雨水越不容易溢入室内。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排水槽的倾斜程度也不宜过大,若倾斜程度过大,则极易影响所述通风防雨百叶安装时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本专利对所述排水叶片1的倾斜角度不做进一步地限定,能够使雨水从更易所述排水口11排出即可。

在一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叶片1长度方向的中间端比两端稍高,侧面看所述排水叶片1成倒V型且开口朝下。所述遮雨叶片2与所述排水叶片1应相对应。当雨水从所述遮雨叶片2到达所述排水叶片1的排水槽内,并向所述排水槽两端的所述排水口11流出室外。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1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