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门引导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7:49


门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入式门的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具等中,已知有通过将门从打开位置沿着壳体的侧壁向深处推入而收纳在壳体中的结构。引导该推入式门的装置如后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具备:上下的导轨,其固定在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滑块,其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于这些导轨;联动框架,其垂直延伸,与上下的滑块连结;以及上下的铰链机构,其设置在该联动框架,将门支承得能够转动。

另外,专利文献1的门引导装置为了使门的转动轴线垂直而将门维持在直立姿势,具备前后两根垂直轨道和连杆机构。前侧的垂直轨道固定在联动框架,后侧的垂直轨道在壳体的里侧固定在壳体的侧壁内面。连杆机构例如通过将第一、第二两根连杆的中央连结得可旋转而形成X形状。两根连杆的后端通过辊可行进地支承在后侧的垂直轨道。第一连杆的前端不能行进且可转动地支承在前侧的垂直轨道,第二连杆的前端通过辊可行进地支承在前侧的垂直轨道。

当从打开位置将门推入时,上下的滑块沿着导轨滑动,同时联动框架向壳体的里侧移动。在该过程中连杆机构被折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580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的门引导装置因具备两根垂直轨道和连杆机构,因此大型且成本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是一种门引导装置,其将对收纳主体的开口进行开闭的门支承得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并且从打开位置沿着所述收纳主体的侧壁向里侧引导,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导轨,其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延伸,上下分离地固定在所述收纳主体的所述侧壁;多个滑块,其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可滑动地支承于所述多个导轨;垂直框架,其与所述多个滑块连结;以及铰链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滑块或垂直框架,将所述门支承得能够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

在所述滑块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垂直框架之间设有支承单元,该支承单元用于将所述滑块与所述垂直框架之间的角度维持在所述转动轴线垂直的角度。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通过设置在垂直框架与滑块之间的支承单元以直立姿势稳定地支承门。另外,由于能够省略大型的连杆机构,因此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优选为,所述支承单元具有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为了使所述转动轴线垂直,将所述门矫正为直立姿势,而对所述滑块与所述垂直框架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

采用上述结构,在经由门引导装置将门设置在收纳主体之后,能够通过调节单元将门矫正为直立姿势。

优选为,所述支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支承部件,所述调节单元构成为能够调节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部件与所述滑块或垂直框架之间的连结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连结位置,能够比较简单地矫正门的姿势。

优选为,所述调节单元具有:长孔,其形成在所述滑块或所述垂直框架;以及卡合轴部,其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部件,并穿过所述长孔,在所述长孔的边缘形成多个卡合凹部,所述卡合轴部择一地与所述多个卡合凹部中的任一个卡合。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简单地进行连结位置的调节。

优选为,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部件由单个支承部件构成,所述支承部件经由第一端部与所述滑块连结,经由第二端部与所述垂直框架连结。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简化支承单元的结构。

优选为,连结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线倾斜。采用该结构,能够更加稳定地维持门的直立姿势。

在一个方式中,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在与所述垂直框架分离的位置与所述滑块连结。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延长滑块与垂直框架的连结部位和支承部件与滑块的连结部位之间的间隔,因此即使门较重,也能够通过支承部件稳定地维持门的直立姿势。

在其他方式中,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垂直框架重叠,所述第一端部不被所述垂直框架约束地与所述滑块连结。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能够缩短滑块的长度,因此在将门推入收纳主体的状态下,能够减小门从收纳主体突出的突出量。

支承单元也能够采用以下方式。即,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部件包括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所述第一支承部件沿所述垂直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垂直框架在第一连结点可转动地与所述滑块连结,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在与所述第一连结点在前后方向上分离的第二连结点可转动地与所述滑块连结,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一端部在与所述第二连结点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第三连结点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件连结,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形成于所述垂直框架的所述长孔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另一端部的所述卡合轴部,所述卡合轴部作为连结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和所述垂直框架的第四连结点而提供。

在上述支承单元的一个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件与所述垂直框架重叠。在其他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垂直框架分离而配置,所述第二支承部件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承部件与所述垂直框架之间。

在另一其他方式中,所述支承单元包括经由第一端部与所述滑块连结且经由第二端部与所述垂直框架连结的支承部件,所述调节单元构成为能够调节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支承部件的长度,能够矫正门的姿势。

更优选为,所述支承部件由拉线螺柱构成。采用该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来矫正门的姿势。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是一种门引导装置,其将开闭收纳主体的开口的门支承得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并且将所述门从打开位置沿着所述收纳主体的侧壁向里侧引导,其特征在于,具备:

至少一个导轨,其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延伸,固定在所述收纳主体的所述侧壁;至少一个滑块,其在前后方向上可滑动地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导轨;垂直框架,其与所述滑块连结;以及铰链机构,其将所述门支承得能够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

在所述滑块与所述垂直框架之间设有支承单元,该支承单元用于将所述滑块与所述垂直框架之间的角度维持在所述转动轴线垂直的角度。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门引导装置能够将门支承得能够稳定地转动,并且结构小型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A是装备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门引导装置的家具的立体图,示出门位于90°的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1B是示出上述门被收纳在壳体内的状态的与图1A相当的图。

图2是上述门引导装置的侧视图,省略壳体的分隔壁进行示出。

图3是放大示出上述门引导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上述门引导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门引导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拆下了支承部件的状态的与图5相当的图。

图7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连结托架的放大侧视图。

图8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门引导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9是该门引导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门引导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1是装备有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门引导装置的家具的主视图,示出门从90°的打开位置向壳体推入的状态。

图12是该家具的立体图,示出前倾姿势的门打开90°的状态。

图13是分解示出该门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该门引导装置的左侧视图,示出门打开90°的状态。

图15是图14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16是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门引导装置以分解的状态与家具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17是从家具的内侧观察该门引导装置的侧视图。

图18是该门引导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收纳主体)

1a开口

1b侧壁

2门

5门引导装置

10导轨

20滑块

30联动框架(垂直框架)

39长孔

39a卡合凹部

43长孔

43a卡合凹部

50铰链机构

60拉线螺柱(支承部件;支承单元)

60A调节单元

68a轴部(卡合轴部)

70支承部件(支承单元)

70A调节单元

100、200支承机构(支承单元)

100A、200A调节单元

107a轴部(卡合轴部)

110、210第一支承部件

120、220第二支承部件

L转动轴线

P1第一连结部(第一端部)

P2第二连结部(第二端部)

C1~C4连结点(第一到第四连结点)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家具具备壳体1(收纳主体)和推入式的门2。在以下说明中,将该壳体1的开口1a侧称为前侧,将壳体1的里侧称为后侧。在壳体1,例如与右侧的侧壁1b平行地形成有分隔壁1c,在这些右侧壁1b与分隔壁1c之间形成有门收纳空间1d。如后所述,在门收纳空间1d的入口,与侧壁1b的内表面分离配置有在推入、拉出门2时引导门2的侧面的辊3。需要说明的是,能够省略分隔壁1c。

如图2所示,门引导装置5具有在壳体1的侧壁1b的内表面固定的两条(多条)导轨10。这些导轨10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延伸,并且相互上下分离。在各导轨10支承有滑块20,该滑块20能够在导轨10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20经由滚珠保持器25支承在导轨10,但也可以不经由滚珠保持器25而直接支承在导轨10。

门引导装置5具备用于使上下的滑块20联动的截面L字形的联动框架30(垂直框架)。联动框架30大致垂直地延伸,其上下端部分别与上下的滑块20的后部连结。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在下侧的滑块20的后部前后分离地形成有两个螺纹孔21,在联动框架30的下端部前后分离地形成有两个圆孔31。通过将贯穿这些圆孔31的螺钉35拧入滑块20的螺纹孔21,由此联动框架30的下端部与下侧的滑块20的后部连结。联动框架30的上端部也同样地与上侧的滑块20的后部连结。

上下的滑块20在其前部具有由平板构成的连结托架40、40'。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在下侧的滑块20的主体部的前部,前后分离地形成有两个螺纹孔22。下侧的连结托架40呈梯形,在其中间高度形成有前后分离的两个圆孔41。通过将贯穿这些圆孔41的螺钉45拧入滑块20的螺纹孔22中,由此将连结托架40固定在滑块20的主体部的前部。该连结托架40作为滑块20的一部分而提供。上侧的连结托架40'呈矩形,与上述同样地固定在上侧的滑块20的前部。

在上下的连结托架40、40'分别设有铰链机构50。本实施方式的铰链机构50具有:壳体侧铰链主体51,其固定在连结托架40、40';门侧铰链主体52,其固定在门2的右侧缘附近的内表面;以及连结这些铰链主体51、52的多个连杆53。铰链机构50将门2支承得能够以垂直延伸的四根转动轴线(在图3中概略地示出为一根转动轴线L)为中心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转动轴线随着门2的开闭而移动。

如图2、图3所示,门引导装置5在其下部具有拉线螺柱60(支承部件、支承单元)。如图4所示,拉线螺柱60具有筒形状的操作筒61和与该操作筒61螺纹配合而在一条直线上延伸的两根螺杆62、63。在操作筒61的两端部内周形成有相互呈逆螺纹的阴螺纹,在这些阴螺纹螺纹配合有螺杆62、63的阳螺纹。由这些螺杆62、63的阳螺纹和操作筒61,构成用于调节拉线螺柱60的长度的调节单元60A。螺杆62、63在其外端具有环部62a、63a。当将操作筒61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拉线螺柱60伸长,环部62a、63a离开,当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拉线螺柱60收缩,环部62a、63a接近。

拉线螺柱60的一端的环部62a可转动地与下侧的连结托架40的上端部连结。详细而言,在环部62a内收容有套环65,在环部63a的两侧配置有垫圈66和垫片67。将贯穿这些套环65、垫圈66、垫片67的螺钉68穿过形成于连结托架40的上端部的圆孔42,利用该螺钉68和配置于连结托架40的背侧的螺母69进行紧固,由此环部62a可转动地连结于连结托架40的上端部。在图3中,对该连结部(第一连结部;第一端部)标注附图标记P1。

拉线螺柱60的另一端的环部63a在比下侧的滑块20靠上方规定距离处可转动地与联动框架30连结。详细而言,环部63a与环部62a同样,通过将贯穿套环65、垫圈66、垫片67的螺钉68穿过形成于联动框架30的圆孔32,并用该螺钉68和配置在联动框架30的背侧的螺母69进行紧固,由此可转动地与联动框架30连结。在图3中,对该连结部(第二连结部;第二端部)标注附图标记P2。

对形成上述结构的门引导装置5的作用进行说明。在门2位于关闭位置时,上下的滑块40和铰链机构50位于壳体1的开口1a附近。通过将门2转动90°,由此门2到达图1A的打开位置。当从该打开位置进一步将门2推入时,门引导装置5的上下的铰链机构50、上下的滑块20和联动框架30成为一体而向里侧移动,将门2引导至图1B所示的收纳位置。其结果是,门2的大部分被收纳在门收纳空间1d。

在关闭壳体1的开口1A的情况下,通过门引导装置5的引导将门2拉出而使之返回到图1A的90°打开位置,进而使门2转动到关闭位置。

门引导装置5设计成使转动轴线L垂直,将门2支承得能够以直立姿势以转动轴线L为中心转动。但是,实际上,由于导轨10与滑块20之间的游隙、滑块20与联动框架30的连结部中的螺钉35与圆孔31之间的游隙等,门2会如图2、图3中假想线所示,因自重而成为前倾姿势,不能维持转动轴线L垂直。因此,对开闭功能造成障碍。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调节拉线螺柱60,能够将门2的前倾姿势矫正为直立姿势,使转动轴线L垂直。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拉线螺柱60例如在设计上设定为滑块40与联动框架30成直角那样的长度,将其两端如上所述与联动框架30和连结托架40连结。预先将连结上下的滑块20和联动框架30的螺钉35松开。在该状态下,门2因自重而成为前倾姿势(在图2、图3中用假想线示出),转动轴线L倾斜。通过旋转拉线螺柱60的操作筒61来调节拉线螺柱60的长度,从而矫正该门2的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伸长拉线螺柱60,由此调节滑块20和联动框架30之间的角度θ(参照图3),如图2、图3所示,将门2矫正为直立姿势(在图2、图3中用实线表示),使转动轴线L实质上返回垂直。

如上所述,仅通过旋转拉线螺柱60的操作筒61就能够简单地进行门2的姿势矫正。该矫正作业结束后,拧紧螺钉35。需要说明的是,在螺钉45与圆孔41之间存在游隙的情况下,在利用拉线螺柱60进行矫正作业之前,也将螺钉45预先松开,并在矫正作业完成后拧紧。

在上述门2的姿势矫正后,滑块20与联动框架30之间的角度θ通过拉线螺柱60维持在转动轴线L实质上垂直、门2成为直立姿势那样的角度。因此,能够长期稳定地开闭门2。

通过使用拉线螺柱60,能够省略现有的门引导装置那样的复杂且大型的连杆机构,也能够简单地执行上述姿势矫正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使拉线螺柱60的连接部P1、P2在前后方向上充分分离,因此能够增大拉线螺柱60的倾斜角度。因此,即使门2的重量大,也能够可靠地发挥上述角度维持功能。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5~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拉线螺柱60,使用由一根刚体例如细长板构成的支承部件70(支承单元)。支承部件70的一端如后所述与连结托架40的上端部连结,另一端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垫圈66、垫片67、螺钉68(紧固件)、螺母69(参照图4)可转动地与联动框架30连结。

在支承部件70的两端部形成有圆孔(未图示),分别贯穿有螺钉68。如图6、图7所示,在连结托架40的上端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43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圆孔42,螺钉68的轴部68a(卡合轴部)穿过该长孔43。在该长孔43的下缘形成有多个例如四个卡合凹部43a。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姿势矫正之前,预先松开连接上下滑块20和联动框架30的螺钉35。在姿势矫正时,握住门2,使门2的旋转轴线垂直,使门2成为直立姿势。在该姿势下,使连结部P1的螺钉68的轴部68a择一地与四个卡合凹部43a中的一个卡合。这样,调节滑块20与连结框架30之间的角度,通过支承部件70维持该调节了的角度。矫正作业结束后拧紧螺钉35。

从上述说明可知,通过具有卡合凹部43a的长孔43和螺钉68的轴部68a,构成用于矫正门2的姿势的调节单元70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一根刚体构成支承部件70,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支承部件70,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其他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支承部件7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结于连结托架40,在连结部P2设置与上述相同的调节单元。在该情况下,在联动框架30形成长孔,在该长孔的上缘形成多个卡合凹部。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8、图9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用拉线螺柱6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的滑块2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实施方式短。

联动框架30比第一实施方式稍宽,以覆盖滑块20的大致全长的方式与上下的滑块20连结。联动框架30从与下侧的滑块20的连结部进一步向下方突出,在其突出端部连结有下侧的铰链机构50的壳体侧铰链主体51。虽未图示,但联动框架30从与上侧的滑块20的连结部进一步向上方突出,在其突出端部连结有上侧的铰链机构50的壳体侧铰链主体51。

在联动框架30,在下侧的滑块20的相反侧,以重叠的方式配置有拉线螺柱60(支承部件)和连结托架80。在连结托架80的下部中央形成有由大直径的圆孔构成的避让孔81,在其两侧形成有圆孔82。

在联动框架30,在与连结托架80的避让孔8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个圆孔31,在与连结托架80的圆孔8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由纵长的长孔构成的避让孔33。

通过将一个螺钉35穿过连结托架80的避让孔81和联动框架30的圆孔31,并拧入滑块20的螺纹孔21,由此联动框架30和滑块20在一点连结。

将两个螺钉85(紧固件)贯穿于连结托架80的圆孔82和联动框架30的避让孔33,并拧入形成于滑块20的螺纹孔26,由此连结托架80经由联动框架30固定于滑块20。该连结托架80作为滑块20的一部分而提供。联动框架30和滑块20能够以上述螺钉35为中心相对地转动(即能够调节角度)。

另外,辅助螺钉86穿过联动框架30的长孔34而拧入滑块20的螺纹孔27。该辅助螺钉86不会妨碍联动框架30与滑块20之间的角度调节。

拉线螺柱60的环部63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可转动地连结在联动框架30。通过将穿过套环65和垫圈66的螺钉68拧入于在连结托架80的上部形成的螺纹孔83,由此拉线螺柱60的环部62a可转动地连结在连结托架80。

虽未图示,但支承在上侧的导轨的滑块20和联动框架30也同样地连结,但能够省略拉线螺柱。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调节拉线螺柱60的长度来矫正门2的姿势的作业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姿势矫正作业之前,预先松开螺钉35、85、86,在姿势矫正作业结束后再拧紧。在利用拉线螺柱60的姿势矫正作业中,滑块20与联动框架30之间的角度通过以一根螺钉35为中心的相对转动来调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连结托架80与联动框架30重叠配置,能够缩短滑块20的长度,能够将门2比第一实施方式更向壳体1的里侧收纳。

<第四实施方式>

在图10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门引导装置中,拉线螺柱60(支承部件)呈垂直。螺钉35(即滑块20与联动框架30之间的角度调节的转动中心)位于相对于供配置拉线螺柱60的直线偏离的位置。其他结构都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门引导装置。在图12、图14、图15中,示出门2被姿势矫正前的前倾姿势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门2从打开位置沿着壳体1的侧壁1b的外表面推入,在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多个例如上下两根导轨10固定在壳体1的侧壁1b的外表面。与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相同,门2由设置在联动框架30的多个铰链机构50支承。

如图13所示,在上下的滑块20与联动框架30之间,以与联动框架30重叠的方式配置有连结托架90。该连结托架90具有曲柄形状,具有沿着导轨10的垂直片部91、沿着联动框架30的垂直片部92以及将两者连结的中间的水平片部93。通过将穿过在垂直片部91形成的四个圆孔91a的螺钉95拧入滑块20的螺纹孔,由此将连结托架90固定在滑块20。连结托架90作为滑块20的一部分提供。这些螺钉95经由在联动框架30的上下端附近形成的大径的作业孔36而拧入。

在上下的连结托架90的垂直片92的前端部形成有圆孔92a,通过将穿过这些圆孔92a的螺钉101分别拧入联动框架30的上下的螺纹孔37,由此联动框架30在一点与上下的连结托架90连结。该螺钉101成为调节联动框架30与上下的滑块20之间的角度时的相对转动的中心。

如图13到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门引导装置具有配置在联动框架30的外侧(侧壁1b的相反侧)的支承机构100(支承单元)。该支承机构10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第一支承部件110和倾斜的第二支承部件120。这些支承部件110、120由细长的板状的刚体构成,与联动框架30重叠地配置。

在上下的连结托架90的垂直片部92的后端部形成有圆孔92b,在第一支承部件110的上下端部形成有圆孔111,在联动框架30的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孔38。借助穿过这些圆孔92b、111、长孔38的螺钉103和螺母104(仅在图15中示出),上下的连结托架90(上下的滑块20)和第一支承部件110的上下端部可转动地连结。

在第一支承部件110从下端向上方规定距离处形成有圆孔112,在联动框架30的对应部位形成有上下延伸的长孔38'。通过将穿过该圆孔112和长孔38'的螺钉105拧入在第二支承部件120的一端固定的螺母106,由此第一支承部件110和第二支承部件120能够以螺钉105为中心转动地连结。

通过上述螺钉103穿过上述联动框架30的长孔38,螺钉105穿过长孔38',由此第一支承部件110能够相对于联动框架30在垂直方向(联动框架30的长度方向)上变位。

在第二支承部件120的另一端形成有螺纹孔121,在联动框架30的与该螺纹孔121对应的部位形成有长孔39。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长孔39呈圆弧并倾斜地前后延伸。沿着长孔39的下缘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39a。螺钉107插通于联动框架30的长孔39而拧入第二支承部件120的螺纹孔121。该螺钉107的轴部107a(卡合轴部)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择一地与长孔39的多个卡合凹部39a卡合。由该轴部107a和长孔39构成调节单元100A。

第一支承部件110、第二支承部件120、连结托架90以及联动框架30构成图示的单点划线所示的连杆机构。连杆L90由连结托架90构成,连杆L30由联动框架30构成,连杆L110由第一支承部件110构成,连杆L120由第二支承部件120构成。连杆L30和连杆L90的连接点C1由螺钉101构成,连杆L90和连杆L110的连接点C2由螺钉103构成,连杆L110和连杆L120的连接点C3由螺钉105构成,连杆L30和连杆L120的连接点C4由螺钉107构成。连结点C1~C4将连杆连结得能够转动,但由于构成连杆L110的第一支承部件110与上下的滑块20连结,因此,只要确定螺钉107的轴部107a与卡合凹部39a卡合的卡合位置,就能将连杆机构唯一地定位。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主要参照图14、图15说明处于前倾姿势的门2的姿势矫正工序。在用手把持门2使之从前倾姿势变为直立姿势(使门2的转动轴线垂直)的过程中,联动框架30相对于滑块20(连结托架90)以连结点C1(螺钉101)为中心向后方,即在图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伴随于此,支承机构100的第一支承部件110也向与联动框架30相同的方向以相同角度转动。第一支承部件110的转动中心位于连结点C2(螺钉103),由于与作为联动框架30的转动中心的连结点C1(螺钉101)分离,因此第一支承部件110相对于联动框架30在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变位。

伴随着上述第一支承部件110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第一支承部件110和第二支承部件120的连结点C3(螺钉105)向后方移动。随之,连结点C4即第二支承部件120的另一端部的螺钉107的轴部107a的卡合位置从前侧的卡合凹部39a向后侧的卡合凹部39a移动。这样,联动框架30与滑块20之间的角度被调节成使门2成为直立姿势。

上述调节了的角度由第一支承部件110和第二支承部件120维持,其结果是,维持门2的直立姿势(门2的转动轴线的垂直状态)。

图16~图18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门引导装置具有在壳体1的侧壁1b的内表面固定的四条(多条)导轨10。联动框架30借助三个螺钉231、232、233分别与各滑块20直接连结。在联动框架30,在滑块20的附近安装有铰链机构50。

最接近联动框架30的前缘的螺钉231穿过在联动框架30形成的圆孔而拧入滑块20的螺纹孔(均未图示),其他螺钉232、233穿过在联动框架30形成的纵长的避让孔242、243而拧入滑块20的螺纹孔。联动框架30的后缘附近的避让孔243比位于中间位置的避让孔242长。避让孔242、243的长度在最下层最长,随着趋向上层而变短。通过该连接结构,联动框架30能够相对于各层的滑块20以前侧的螺钉231为中心进行角度调节。

<第六实施方式>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使用与第五实施方式相似的支承机构200(支承单元)。该支承机构20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第一支承部件210和倾斜的第二支承部件220。这些支承部件210、220由细长板状的刚体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承部件210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不与联动框架30重叠地配置在联动框架30的后方。第一支承部件210通过两根螺钉235、236与各层的滑块20直接连结。后侧的螺钉235穿过在第一支承件210形成的圆孔而拧入滑块20的螺纹孔(均未图示),前侧的螺钉236穿过在第一支承件部件210形成的纵长的避让孔246而拧入滑块20的螺纹孔。通过该连结构造,在将联动框架30相对于各层的滑块20进行角度调节时,第一支承部件210能够相对于滑块20以螺钉235为中心转动。

在第一支承部件210,在从下端向上方规定距离处形成有圆孔(未图示),通过将穿过该圆孔的销250铆接固定在第二支承部件220,由此第一支承部件210和第二支承部件220能够以销250为中心转动地连结。

在第二支承部件220的另一端形成有螺纹孔(未图示),在联动框架30形成有长孔39。沿着长孔39的下缘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39a。螺钉260插通于联动框架30的长孔39而拧入第二支承部件220的螺纹孔。该螺钉260的轴部(卡合轴部)择一地与长孔39的多个卡合凹部39a中的一个卡合。由该螺钉260的轴部和长孔39构成调节单元200A。

第一支承部件210、第二支承部件220、滑块20以及联动框架30构成图示的单点划线所示的连杆机构。连杆L20由滑块20构成,连杆L30由联动框架30构成,连杆L210由第一支承部件210构成,连杆L220由第二支承部件220构成。连杆L30和连杆L20的连接点C1由螺钉231构成,连杆L20和连杆L210的连接点C2由螺钉235构成,连杆L210和连杆L220的连接点C3由销250构成,连杆L30和连杆L220的连接点C4由螺钉260构成。

第六实施方式中的门2的姿势矫正工序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优选在姿势矫正工序之前,预先松开连结各层的滑块20和联动框架30的螺钉231~233以及连结各层的滑块20和第一支承部件210的螺钉235、236,在姿势矫正工序结束后再进行紧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变形例。

在图1~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联动框架30配置在上下的滑块20的前部。在该情况下,下侧的连结托架40配置在滑块20的后部,拉线螺柱60的倾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因此通过缩短拉线螺柱60的长度来矫正门的姿势。在该结构中,由于在联动框架30设置铰链机构50,因此不需要上侧的连结托架40。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采用相同的结构。

在第一到第六实施方式中,支承单元可以配置在门引导装置的上部,也可以配置在上部和下部这两者。

也可以用左右的两扇门开闭壳体的开口。在该情况下,门引导装置需要两组。

在第一到第四、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门从打开位置沿着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推入。在该情况下,导轨固定在侧壁的外表面。同样,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门沿着侧壁的内表面推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具有四个可移动的转动轴线的铰链机构,但也可以使用结构更简单的具有一个转动轴线的铰链机构(所谓的单轴铰链)。该转动轴线位于固定位置而不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多个铰链机构,但也可以使用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单个铰链机构(例如单轴铰链)。在该情况下,铰链机构安装在垂直框架。

导轨的根数能够根据门的重量而适当选择。

在将用于支承门的铰链机构设置在垂直框架的实施方式中,在门较轻的情况下,导轨也可以是一根。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适当使用上述第一到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

在预先决定的收纳主体和门设置门引导装置的情况下,由于门的前倾的程度是已知的,因此能够预先求取能够将门维持为直立姿势的垂直框架与滑块之间的角度。因此,也可以事先在垂直框架和滑块上分别形成能够维持该角度的连结部(例如卡合孔的位置),在这些连结部连结由刚体构成的支承部件的两端部。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调节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推入式门的引导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11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