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窗帘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0:32


窗帘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窗帘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解决漏光问题的窗帘。

背景技术

就一般百叶窗帘而言,在全部叶片展开后可进一步受梯绳的带动而相对上梁倾斜,使所有叶片提供遮蔽光线的效果,然而在所有叶片相对上梁倾斜之后,上梁的底缘与最上面叶片之间会有间隙而发生漏光的问题,导致室内人员容易感到刺眼与不适。

为了解决前述漏光的问题,US2020/0018115所公开的窗帘在上梁的底部凸伸出一个遮光条,当全部叶片受梯绳的带动而相对上梁倾斜时,最上面叶片会有一部分被遮光条遮住,使最上面叶片与上梁的底缘之间不会有间隙产生,因而解决漏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其能消除间隙以解决漏光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的窗帘包含有一个上梁及一个遮蔽结构。该上梁具有一个底壁及二个立壁,这些立壁连接于该底壁的前后二侧边,该上梁还具有一个遮光部,该遮光部自其中一该立壁与该底壁的连接处往下凸伸而出;该遮蔽结构设于该上梁的下方且具有一条梯绳与多个叶片,该梯绳具有二条经线与多条纬线,这些纬线连接在这些经线之间且沿着这些经线的延伸方向呈等间隔排列,这些叶片以一对一的方式设于这些纬线,使得这些叶片能被该梯绳所带动而调整成倾斜状态,当这些叶片位于该倾斜状态时,最上层的一该叶片有一部分会被该上梁的遮光部所遮蔽。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利用该遮光部的设计,可有效消除该上梁的底缘与最上层的一该叶片之间的间隙,以解决漏光问题。

较佳地,该立壁的底侧边笔直地往下延伸出一个直伸段,该底壁的其中一个长侧边往外延伸出一个凹弧段,该直伸段与该凹弧段经由一个凸弧段连接在一起。借此,该直伸段、该凹弧段与该凸弧段构成一该遮光部。

较佳地,该遮光部自该上梁的一端沿着该上梁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延伸至该上梁的另一端。

较佳地,每个立壁与该底壁的连接处往下凸伸而出一该遮光部,也即,该上梁具有二该前后相对的遮光部。

较佳地,这些遮光部的凹弧段之间形成一个位于该底壁下方的凹室,该遮蔽结构还具有一条连接这些叶片的升降绳,这些叶片能被该升降绳所带动而调整成收合状态,当这些叶片位于该收合状态时,最上层的一该叶片位于该凹室内。

有关本发明所提供对于窗帘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发明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这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窗帘的局部立体图,其中的叶片位于倾斜状态。

图2为本发明的窗帘所提供的上梁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窗帘的局部侧视图,其中的叶片位于倾斜状态。

图4为本发明的窗帘的局部侧视图,其中的叶片位于收合状态。

【幅图标记说明】

10-窗帘

20-上梁

21-底壁

22-立壁

23-遮光部

24-直伸段

25-凹弧段

26-凸弧段

27-凹室

30-遮蔽结构

31-梯绳

32-经线

33-纬线

34-叶片

34a-最上层的叶片

S1-倾斜状态

S2-收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于整篇说明书中,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申请专利范围的权利要求中,有关方向性的名词皆以图式中的方向为基准。其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组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组件或其结构特征。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窗帘10包含有一个上梁20及一个遮蔽结构30。

如图2所示,上梁20具有一个底壁21及二个立壁22,二个立壁22一体地连接于底壁21的前后二侧边。此外,上梁20还具有二个遮光部23(实际上只要至少一个即可),二个遮光部23自二个立壁22与底壁21的连接处一体地往下凸伸而出,且二个遮光部23自上梁20的一端沿着上梁20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延伸至上梁20的另一端。更进一步来说,如图3所示,二个遮光部23分别具有一个直伸段24、一个凹弧段25及一个凸弧段26,二个直伸段24的一端一体地连接二个立壁22的底侧边,二个凹弧段25的一端一体地连接底壁21的前后二侧边,每一个凸弧段26一体地连接于直伸段24与凸弧段26之间,借此,二个遮光部23之间形成一个邻接于底壁21下方的凹室27(如图4所示)。

遮蔽结构30设于上梁20的下方。如图1及图3所示,遮蔽结构30具有至少一条梯绳31(数量可以根据窗帘10的尺寸大小加以调整),梯绳31具有二条经线32与多条纬线33(数量不限,只要与叶片34的数量相等),二条经线32的顶端穿设于上梁20内且与一个设于上梁20内的调光器(此为公知技术,图中未显示)连接,这些纬线33连接在二条经线32之间且沿着二条经线32的延伸方向呈等间隔排列。遮蔽结构30还具有多个叶片34(数量不限,只要与纬线33的数量相等),这些叶片34以一对一的方式设于这些纬线33。借此,梯绳31可被前述调光器所驱动而调整这些叶片34的翻转角度,使这些叶片34被调整成用以提供遮光效果的倾斜状态S1(如图3所示),当这些叶片34位于如图3所示的倾斜状态S1时,最上层的叶片34a有一部分会被上梁20的二个遮光部23所遮住,如此即能消除上梁20与叶片34a之间的间隙,以解决漏光问题。

另一方面,遮蔽结构30还具有至少一条连接这些叶片34的升降绳35(数量可以根据窗帘10的尺寸大小加以调整),升降绳35的一端穿设于上梁20内且与一个设于上梁20内的卷绳器(此为公知技术,图中未显示、),使得升降绳35可被前述卷绳器所驱动而将这些叶片34调整成如图4所示的收合状态S2,当这些叶片34位于如图4所示的收合状态S2时,最上层的叶片34a位于凹室27内且以其前后二侧边抵接二个遮光部23的凹弧段25,以避免叶片34a在收合过程中直接挤压到上梁20的底壁21而损坏。

技术分类

0612011614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