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光伏板安装结构和光伏建筑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8:38


光伏板安装结构和光伏建筑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板安装结构和光伏建筑。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建筑外立面相结合,可将光伏系统中的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外立面上,一般情况下,会在建筑外立面设置龙骨,将光伏板安装在龙骨上,光伏板的边框通过连接件连接在龙骨上,连接件与光伏板的边框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能够对光伏板安装的安全性产生影响,例如,在刮风的时候,光伏板在风的作用下,可能会带动光伏板的边框与连接件之间在光伏板相指向建筑外立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使光伏板的边框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影响光伏板安装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板安装结构和光伏建筑,该光伏板安装结构避免了光伏板的边框和连接件之间在光伏板指向龙骨所在建筑外立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使光伏板边框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更牢固、更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板安装结构,包括:

单体边框,包括沿所述单体边框长度方向延伸的夹持部和第一卡槽,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光伏板的边沿;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将所述连接件固定在龙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通孔,以及设于所述通孔外侧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配合的卡接结构;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通孔将所述单体边框和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卡接结构构造为设于所述通孔外侧并朝向所述第一卡槽方向延伸的卡接板。

可选地,所述卡接板的延伸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的延伸长度。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第一卡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形成有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所述卡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接板卡接在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之间;

和/或,所述夹持部构造为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远离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三折边。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构造为螺栓以及和所述螺栓相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栓的螺栓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螺栓头抵接在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上,所述螺栓由两个所述卡接板之间穿过所述通孔,并且与所述螺栓相配合,以将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单体边框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第一胶条。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设置有两个翻边,两个所述翻边均用于抵接在所述龙骨上。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包括光伏板、龙骨以及如上所述的光伏板安装结构,所述龙骨设置在建筑外立面,所述光伏板通过所述光伏板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龙骨上。

可选地,多个所述单体边框沿所述光伏板周向设置,以形成边框本体,所述光伏板设于所述边框本体,所述连接件至少设于所述边框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件通过一压块可拆卸地连接于龙骨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光伏板安装结构包括单体边框、连接件和紧固件,单体边框包括沿单体边框长度方向延伸的夹持部和第一卡槽,夹持部用于夹持光伏板的边沿,连接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将连接件固定在龙骨上,第二连接部包括贯穿第二连接部的通孔,以及设于通孔外侧的卡接结构,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部的通孔将连接件固定在单体边框上,卡接结构卡接在第一卡槽,能够对连接件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光伏板的边框和连接件之间在光伏板指向龙骨所在外立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使光伏板边框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更牢固、更稳定。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光伏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单体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视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光伏建筑的局部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单体边框;11-底板;12-第二横板;13-第一横板;14-侧板;15-第一折边;16-第二折边;17-第一卡槽;18-第三折边;19-夹持部;20-连接件;21-第三横板;22-第一连接部;23-第一竖板;24-第二竖板;25-第二凹槽;26-翻边;27-第一凹槽;28-卡接板;29-通孔;30-紧固件;40-第一胶条;50-第二螺母;60-压块;70-龙骨;80-光伏板;90-第二胶条;100-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针对光伏板安装结构建立X向,X向为第一方向,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第一方向的正向,另外,在光伏板通过光伏板安装结构安装在建筑外立面的龙骨上时,箭头所指方向为光伏板指向龙骨所在建筑外立面的方向。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光伏板安装结构,包括:单体边框10,包括沿单体边框10长度方向延伸的夹持部19和第一卡槽17,夹持部19用于夹持光伏板80的边沿;连接件20,连接件2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2,另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22用于将连接件20固定在龙骨70上,第二连接部包括贯穿第二连接部的通孔29,以及设于通孔29外侧且能够与第一卡槽17卡接配合的卡接结构;紧固件30,紧固件30穿过第二连接部的通孔29将单体边框10和连接件20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单体边框10的夹持部19用于夹持光伏板80的边沿,连接件20的第一连接部22用于将连接件20固定在龙骨70上,紧固件30穿过第二连接部的通孔29将连接件20固定在单体边框10上,同时,第二连接部的卡接结构卡接在第一卡槽17,能够对连接件20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光伏板80的边框和连接件20之间在光伏板80相对于建筑外立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使光伏板80边框和连接件20之间的连接更牢固、更稳定。

具体地,在有风时,光伏板80在风的作用下,会产生在光伏板80相对于建筑外立面的方向上的移动趋势,紧固件30穿过第二连接部的通孔29将连接件20与单体边框10固定连接,再结合第二连接部的卡接结构卡接在与之配合的第一卡槽17中,对边框本体和连接件20进行限制,避免光伏板80的边框和连接件20之间在光伏板80指向建筑外立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件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紧固件30沿第一卡槽17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单体边框10能够更牢固地固定在连接件20上。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接结构可以构造为设于通孔29外侧并朝向第一卡槽17方向延伸的卡接板28。卡接板28由第一卡槽17的槽口伸入并卡接在第一卡槽17内,对连接件20和单体边框10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能够使连接件20和单体边框10连接的更稳定。

其中,卡接板28可以为两个,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即当卡接板28伸入第一卡槽17后,一个卡接板28能够抵接于第一卡槽17的上边沿,另一个卡接板28能够抵接于第一卡槽17的下边沿,可以更好地起到定位限位作用。

此外,卡接结构也可构造为凸台,凸台的侧壁卡接在第一卡槽17中,通孔29贯穿凸台,紧固件30设于通孔29中将连接件20与单体边框10固定。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接板28的延伸长度小于等于第一卡槽17的槽口的延伸长度。能够避免对紧固件30设于第一卡槽17中时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槽17的槽口形成有第一折边15和第二折边16,卡接板2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接板28卡接在第一折边15和第二折边16之间;和/或,夹持部19构造为容纳槽,容纳槽远离第一卡槽17的槽壁设置有第三折边18。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槽17由侧板14、第一横板13、第二横板12、第一折边15以及第二折边16围合形成,第一折边15和第二折边16之间具有第一卡槽17的槽口,连接件20的第二连接部的卡接板28为两个,两个卡接板28由第一卡槽17的槽口伸入并卡接在槽口的第一折边15和第二折边16上,对连接件20和单体边框10在光伏板80指向龙骨70所在建筑外立面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部19可构造为由底板11、侧板14以及第二横板12围合形成的容纳槽,容纳槽远离第一卡槽17的槽壁)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三折边18,第三折边18相当于加强筋,能够增加容纳槽远离第一卡槽17的槽壁)的自身的强度,光伏板80的边沿设置在容纳槽中,光伏板80边沿和容纳槽的槽壁之间可设置橡胶垫片,避免光伏板80与容纳槽的槽壁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容纳槽的槽壁刮擦光伏板80。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件30构造为螺栓以及和螺栓相配合的螺母,螺栓的螺栓头设置在第一卡槽17内,螺栓头抵接在第一折边15和第二折边16上,螺栓由两个卡接板28之间穿过通孔29,并且与螺栓相配合,以将连接件20可拆卸地固定在边框本体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接板28卡接在第一卡槽17的槽口,螺栓的螺栓头设置在第一卡槽17中,螺栓由两个卡接板28之间穿过设置在第一竖板23上的通孔29,螺母与螺栓相配合,将连接件20固定在单体边框10上,卡接板28卡接在第一卡槽17的槽口相结合,对连接件20和单体边框10在光伏板80指向龙骨70所在的外立面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两者相结合,能够使连接件20与单体边框10之间的连接更牢固,更稳定。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2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27,第一凹槽27用于容纳第一胶条4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当连接件20安装在龙骨70上时,第一胶条40抵接在龙骨70上,并且与龙骨70之间形成软接触,减少第一连接部22和龙骨70之间的刚性接触的面积,减少第一连接部22和龙骨70之间因为摩擦产生的噪音。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27的槽口设置有两个翻边26,两个翻边26均用于抵接在龙骨70上。其中,两个翻边26可关于第一卡槽17的槽口对称设置,两个翻边26沿第一凹槽27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当连接件20安装在龙骨70上时,抵接在龙骨70上的两个翻边26能够避免因第一胶条40与龙骨70之间的软接触而造成连接件20安装在龙骨70上时发生倾斜。

本公开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如图4所示,包括光伏板80、龙骨70以及如上所述的光伏板安装结构,龙骨70设置在建筑的外立面,光伏板80通过光伏板安装结构安装在龙骨70上。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单体边框10沿光伏板80周向设置,以形成边框本体,光伏板80设于边框本体,连接件20至少设于边框本体的相对两侧,连接件20通过一压块60可拆卸地连接于龙骨70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单体边框10沿光伏板80的边沿延伸设置,连接件20沿单体边框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单体边框10沿光伏板80的周向组合形成边框本体,将单个光伏板80固定在边框本体上,再通过连接件20固定在龙骨70上。其中,可将两个相邻的单体边框10的端面进行裁剪,使两个相邻单体边框10的端面能够贴合在一起,使用角码分别设置在相邻的单体边框10的第一卡槽17中,将相邻的单体边框10固定连接。此外,相邻的单体边框10还可以本领域人员所熟知的其他方式固定连接,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伏板80铺设在建筑外立面,具体地,光伏板80设置在单体边框10组成的边框本体中,并通过连接件20固定在建筑外立面的龙骨70上,两个光伏板80相邻设置时,两个光伏板80的安装结构存在设置在同一龙骨70的单体边框10,两个单体边框10上的连接件20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连接件20通过压块60固定在龙骨70上,其中,可在龙骨70上开设第二卡槽,使用第二螺栓100穿过压块60,并与设置在第二卡槽中的第二螺母50进行配合,以将压块60与龙骨70进行固定,进而使压块60将连接件20挤压固定在龙骨70上。

此外,铺设在建筑外立面相邻地两个光伏板80之间可设置第二胶条90,第二胶条90粘接在两个光伏板安装结构的单体边框10上,能够进一步增加安装在建筑外立面的光伏板80的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0的第一连接部22、第二竖板24以及第三横板21围合形成第二凹槽25,压块60部分容纳在第二凹槽25内,并压在第一连接部22上,将连接件20的第一连接部22挤压在龙骨70与压块60之间,以将连接件20固定在龙骨70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伏建筑还包括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以及其他配件,光伏板80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

此外,也可将光伏发电系统并入公共电网,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相关技术
  • 用于光伏阵列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光伏阵列
  • 带倾角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的光伏太阳能板的锚固结构
  • 光伏瓦安装结构、光伏建筑系统、光伏瓦及挂钩
  • 光伏瓦安装结构、光伏建筑系统、光伏瓦及挂钩
技术分类

06120115986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