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双驱动高速真空泵

文献发布时间:2024-05-24 17:48:49


一种双驱动高速真空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驱动高速真空泵。

背景技术

透平式真空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叶片和气体的相互作用,叶轮高速转动,提高气体压力和动能,并利用相继的通流元件使气流减速,将动能转变为压力的提高。通常使用多级组合压缩获得最终需要的压力,一般采用多级离心式透平风机,压力逐级升高,仅通过叶轮的快速转动,使得气体被离心甩出,增加气体的动能,从而实现真空抽吸的目的。

现有的真空泵一般分为容积式和离心式,两者各有优缺点,目前高速透平式真空泵一般仅采用离心式一种模式进行工作,在对后期相对稀薄的气体进行抽吸时,仅通过叶轮的转动离心难以充分的将内部气体完全抽出,无法将离心式与容积式的两种抽吸模式进行配合使用,导致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驱动高速真空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通过离心式与容积式相互配合提升工作效率的双驱动高速真空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驱动高速真空泵,包括壳体、输送机构、离心机构和抽吸机构,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均匀转动连接有多组叶轮,所述输送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同时进行气体的单向输送,所述离心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多组环形盒,所述叶轮的外壁与所述环形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离心机构用于通过所述叶轮的转动将气体甩入所述环形盒内,增加所述环形盒内的压强,实现气体输送,所述抽吸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环形盒外壁的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动环,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在所述驱动轴转动时联动所述滑动环进行往复滑动抽吸的往复件,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滑动环运行状态的控制件,便于通过离心式与容积式相互配合提升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往复件包括多组与所述固定盒外壁转动连接的齿轮,所述齿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贯穿所述固定盒和所述滑动环,且与所述滑动环螺纹连接,所述往复丝杆与所述固定盒转动连接,所述滑动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固定盒内壁固定连接的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套接于所述往复丝杆的外侧,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齿轮的转动状态,便于在所述驱动轴转动时联动所述滑动环进行往复滑动抽吸。

优选的,所述离心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叶轮两侧同轴转动连接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吸气孔,所述第二挡板上固定连接有与相邻所述第一挡板上的所述吸气孔连通连接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相邻两组所述叶轮内部均连通,所述连通管内设有用于控制气体单向流动的输送件,便于通过所述叶轮的转动将气体甩入所述环形盒内,增加所述环形盒内的压强,实现气体输送。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外侧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上固定连接有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输入腔和输出腔,所述输入管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腔相连通,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腔相连通,所述输入腔与远离所述输出腔一侧的所述吸气孔相连通,所述输出腔与远离所述输入腔一侧的所述连通管相连通,便于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同时进行气体的单向输送。

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同轴固定安装于所述叶轮一侧的驱动环,所述驱动环的侧面同轴转动连接有外齿环,所述外齿环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固定盒的侧面连通连接有与所述连通管中部相连通的弯管,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外齿环与所述驱动环连接状态的调节件,便于控制所述滑动环运行状态。

优选的,所述输送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连通管内的两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弯管的两侧,所述连通管内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所述固定环中部进行封堵的封堵球,便于控制气体单向流动。

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多组均匀固定安装于所述外齿环侧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外齿环上开设有多组滑动槽,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滑动槽内壁滑动连接的卡接块,所述驱动环的侧面均匀开设有多组能够与所述卡接块相卡接的斜齿槽,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卡接块位置状态的驱动件,便于调节所述外齿环与所述驱动环连接状态。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装置盒,所述装置盒为环形,所述外齿环的侧面与所述装置盒转动连接,所述壳体上固定连接有储液盒,所述储液盒的底部连通连接有多组分别与多组所述装置盒侧面均连通的导管,所述储液盒内用于储存液压油,所述储液盒内设有用于调节所述装置盒内液体压强的操作件,便于调节所述卡接块位置状态。

优选的,所述操作件包括与所述储液盒内壁滑动连接的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储液盒的上侧,且与所述储液盒螺纹连接,便于调节所述装置盒内液体压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高速透平式真空泵使用时难以配合进行多种抽吸模式进行混合运行,导致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通过设置输送机构、离心机构和抽吸机构,便于通过输送机构带动驱动轴转动的同时进行气体的单向输送,通过离心机构使得叶轮的转动将气体甩入环形盒内,增加环形盒内的压强,实现气体输送,通过抽吸机构在驱动轴转动时联动滑动环进行往复滑动抽吸,从而产生容积式真空泵的效果,将气体辅助从输入管一侧抽入并排出到输出管一端,有效的提升了真空泵的运行效率,同时使得辅助状态能够灵活切换,该装置操作便捷,结合了离心式真空泵和容积式真空泵的运行特点,将其优点进行结合,从而能够更加稳定的提升透平式真空泵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离心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抽吸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抽吸机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B区域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C区域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调节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D区域放大图。

图中:1-壳体;2-驱动轴;3-叶轮;4-输送机构;5-离心机构;6-环形盒;7-抽吸机构;8-固定盒;9-滑动环;10-往复件;11-控制件;12-齿轮;13-往复丝杆;14-波纹管;15-第一挡板;16-第二挡板;17-吸气孔;18-连通管;19-流动件;20-驱动电机;21-输入管;22-输出管;23-输入腔;24-输出腔;25-驱动环;26-外齿环;27-弯管;28-调节件;29-固定环;30-弹簧;31-封堵球;32-固定架;33-拉簧;34-滑动槽;35-卡接块;36-斜齿槽;37-驱动件;38-装置盒;39-储液盒;40-导管;41-操作件;42-推动板;43-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0,图示中的一种双驱动高速真空泵,包括壳体1、输送机构4、离心机构5和抽吸机构7,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轴2,驱动轴2上均匀转动连接有多组叶轮3,输送机构4安装于壳体1内,用于带动驱动轴2转动的同时进行气体的单向输送,离心机构5包括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部的多组环形盒6,叶轮3的外壁与环形盒6的内壁转动连接,离心机构5用于通过叶轮3的转动将气体甩入环形盒6内,增加环形盒6内的压强,实现气体输送,抽吸机构7包括固定安装于环形盒6外壁的固定盒8,固定盒8内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动环9,壳体1内设有用于在驱动轴2转动时联动滑动环9进行往复滑动抽吸的往复件10,壳体1内设有用于控制滑动环9运行状态的控制件11。

请参阅图3-图12,图示中的离心机构5还包括与叶轮3两侧同轴转动连接的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均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挡板15上开设有吸气孔17,第二挡板16上固定连接有与相邻第一挡板15上的吸气孔17连通连接的连通管18,连通管18与相邻两组叶轮3内部均连通,连通管18内设有用于控制气体单向流动的输送件,输送件包括固定安装于连通管18内的两组固定环29,固定环29位于弯管27的两侧,连通管18内固定连接有弹簧30,弹簧3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固定环29中部进行封堵的封堵球31。

请参阅图1-图5,图示中的输送机构4包括固定安装于壳体1外侧的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型号优选Y80M1-2,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与驱动轴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壳体1上固定连接有输入管21和输出管22,壳体1内开设有输入腔23和输出腔24,输入管21的一端与输入腔23相连通,输出管22的一端与输出腔24相连通,输入腔23与远离输出腔24一侧的吸气孔17相连通,输出腔24与远离输入腔23一侧的连通管18相连通。

本实施方案中,启动驱动电机20带动驱动轴2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叶轮3进行快速转动,叶轮3转动时将气体通过输入管21抽入到吸气孔17内,吸气孔17的位置靠近叶轮3的轴心一侧,气体在叶轮3内部被甩向四周,从而进入到环形盒6内,通过连通管18排出,气体在连通管18内推动封堵球31挤压弹簧30,即可通过固定环29的圆孔进行无障碍流动,进入到下一组叶轮3的轴心一侧,被再次加速甩出,如此经过多组叶轮3的离心抽吸,即可实现抽真空的目的,气体最后通过连通管18输出到输出腔24内,通过输出管22排出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调节控制件11即可控制滑动环9的运行状态,从而使得在需要进行辅助抽吸时,通过驱动轴2带动往复件10,使得滑动环9在壳体1内部进行往复滑动,从而产生容积式真空泵的效果,将气体辅助从输入管21一侧抽入并排出到输出管22一端,有效的提升了真空泵的运行效率,同时辅助状态能够灵活切换,该装置操作便捷,结合了离心式真空泵和容积式真空泵的运行特点,将其优点进行结合,从而能够更加稳定的提升透平式真空泵的运行效率。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图10说明实施例2,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作进一步说明,图示中的往复件10包括多组与固定盒8外壁转动连接的齿轮12,齿轮12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13,往复丝杆13贯穿固定盒8和滑动环9,且与滑动环9螺纹连接,往复丝杆13与固定盒8转动连接,滑动环9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固定盒8内壁固定连接的波纹管14,波纹管14套接于往复丝杆13的外侧,控制件11用于控制齿轮12的转动状态。

请参阅图3-图12,图示中的控制件11包括同轴固定安装于叶轮3一侧的驱动环25,驱动环25的侧面同轴转动连接有外齿环26,外齿环26与齿轮12相啮合,固定盒8的侧面连通连接有与连通管18中部相连通的弯管27,壳体1内设有用于调节外齿环26与驱动环25连接状态的调节件28。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调节件28控制使得驱动环25带动外齿环26进行转动,即可使得外齿环26带动齿轮12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往复丝杆13转动,带动滑动环9在固定盒8内进行往复移动,波纹管14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气体通过往复丝杆13上的螺纹槽进行泄漏,在滑动环9滑动时即可将气体通过弯管27抽入固定盒8内,再挤压排出到弯管27内部,由于连通管18内设有两组气流控制设备,使得在抽吸时,连通管18内的气体能够从环形盒6一侧进入到弯管27内部,当弯管27向连通管18内排气时,气体会推动两侧的封堵球31,使得将靠近环形盒6一侧的封堵球31与固定环29堵住,气体单向流入到下一组叶轮3内部,如此往复即可完成辅助抽吸的目的,提升真空泵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3

请参阅图7-图12说明实施例3,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作进一步说明,图示中的调节件28包括多组均匀固定安装于外齿环26侧面的固定架32,固定架32上固定连接有拉簧33,外齿环26上开设有多组滑动槽34,拉簧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滑动槽34内壁滑动连接的卡接块35,驱动环25的侧面均匀开设有多组能够与卡接块35相卡接的斜齿槽36,壳体1内设有用于调节卡接块35位置状态的驱动件37。

请参阅图2-图12,图示中的驱动件37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二挡板16上的装置盒38,装置盒38为环形,外齿环26的侧面与装置盒38转动连接,壳体1上固定连接有储液盒39,储液盒39的底部连通连接有多组分别与多组装置盒38侧面均连通的导管40,储液盒39内用于储存液压油,储液盒39内设有用于调节装置盒38内液体压强的操作件41,操作件41包括与储液盒39内壁滑动连接的推动板42,推动板42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3,螺纹杆43贯穿储液盒39的上侧,且与储液盒39螺纹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转动螺纹杆43即可带动推动板42进行升降调节,当无需辅助抽吸时,将推动板42抬起,液压油流入储液盒39内,使得在拉簧33的带动下,卡接块35解除对斜齿槽36的卡接,此时叶轮3转动带动驱动环25转动,但驱动环25不会带动外齿环26进行转动,使得滑动环9处于稳定状态,当需要进行辅助抽吸时,转动螺纹杆43将推动板42向下推动,即可将液压油通过导管40压入装置盒38内,装置盒38内压强增加,推动卡接块35的一端逐渐在滑动槽34内滑动,拉簧33被拉伸,卡接块35逐渐插入斜齿槽36内,此后驱动环25转动即可带动卡接块35使得外齿环26一起转动,从而使得滑动环9进行往复滑动完成辅助抽吸功能,外齿环26的转动会带动固定架32一起在装置盒38内进行转动,不会影响装置盒38的位置以及内部液体的压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多级干式罗茨真空泵双背压凝汽器抽真空系统及方法
  • 一种具有双冷却系统的无油螺杆真空泵
  • 一种双级高速直联旋片式真空泵
  • 一种特殊的双微型高速活塞式电动真空泵连接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661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