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0:53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是将零件锻造成形后,只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就符合零件要求的成形技术。精密锻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汽车、矿山、能源、建筑、航空、航天、兵器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的零件制造工艺。精密锻造不仅节约材料、能源,减少加工工序和设备,而且显著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能够成形大型复杂结构锻件是反映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汽车、航空、航天、能源等重要制造领域所使用的主要结构锻件材料大多以高温合金、钛合金和高强度合金钢等为主,这些材料大量成功应用,对提高推重比,提升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的发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往往不具备灵活锻造打击能力以及不能实现均匀加热、灵活的移动运输等技术问题,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有利于发明装置未来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具备灵活锻造打击能力以及不能实现均匀加热、灵活的移动运输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包括有发热箱,所述的发热箱的底部设置有蓄能底箱,所述的发热箱的顶面设置有环形带,所述的环形带的顶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的环形槽与圆柱杆的底端接触配合,所述的圆柱杆的顶端与方形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方形杆的顶端固定有轴承套,所述的轴承套的内表面与转动柱的中部外周接触,所述的转动柱的左端与圆盘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圆盘的右侧面的下部与长螺栓的左端接触,所述的长螺栓的中部与方形杆的上部设置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进行配合,所述的转动柱的右端与左位长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的左位长杆的右侧面的前端与第二拉带的左端连接,所述的左位长杆的右侧面的后端与第一拉带的左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拉带的右端与右位长杆的左侧面的前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拉带的右端与右位长杆的左侧面的后端连接,所述的左位长杆的右侧面的中部固定有左位压柱,所述的左位压柱的中部外周与圆套的左部设置的通孔接触,所述的左位压柱的右端固定有左位压片,所述的左位压片的右端与椭圆柱的左部外周接触,所述的右位长杆的左侧面的中部固定有右位压柱,所述的右位压柱的中部外周与圆套的右部设置的通孔接触,所述的右位压柱的左端固定有右位压片,所述的右位压片的左端与椭圆柱的左部外周接触,所述的椭圆柱的底端固定有电动缸底板,所述的电动缸底板的底面设置有电动缸,所述的电动缸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动作杆,所述的动作杆的底端固定有打击块。

所述的发热箱的内部上表面的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左位导热片、右位导热片,所述的左位导热片的下表面的右部以及右位导热片的下表面的左部分别与分析仪的顶部接触,所述的分析仪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的初始阻值相同,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的顶面与左位导热片的下表面的右部接触,所述的第二热敏电阻的顶面与右位导热片的下表面的左部接触,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的右侧面与第二热敏电阻的左侧面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的左侧面与第二热敏电阻的右侧面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固定电阻、第二固定电阻,所述的第一固定电阻、第二固定电阻的阻值相同,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的左侧面与第二热敏电阻的右侧面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电源、开关,所述的第一电源的左侧面为正极,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的右侧面通过导线与第一导电柱的顶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电阻的右侧面通过导线与第二导电柱的顶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设置在发热箱的下部,所述的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的底端分别与线圈的顶面电性连接,所述的线圈包裹在铁芯的中部外表面。

所述的发热箱的内部下表面的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左位储液箱、右位储液箱,所述的左位储液箱、右位储液箱的内部存储有压力液,所述的左位储液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片,所述的第一活塞片的顶面与第一升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升降杆的顶端设置有左位加热仪,所述的右位储液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片,所述的第二活塞片的顶面与第二升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升降杆的顶端设置有右位加热仪,所述的发热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所述的第一永磁体位于铁芯的正右方,所述的第一永磁体的左侧磁极磁性为S极,所述的第一永磁体的底端固定有随动杆,所述的随动杆的底端固定有可动长柱,所述的可动长柱的左右端分别伸入到左位储液箱、右位储液箱的内部,所述的随动杆的左侧面的下部与第一回位弹簧的右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回位弹簧的左端与左位储液箱的外部右侧面连接。

所述的蓄能底箱的内部上表面固定有顶板,所述的顶板的底面设置有减震箱,所述的减震箱的内部存储有阻尼液,所述的减震箱的内部设置有震荡板,所述的震荡板的左部设置有阻尼孔,所述的震荡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纵臂,所述的第一纵臂的底端与铰接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的铰接柱的左下部与左位斜臂的右上端连接,所述的左位斜臂的左下端设置有左位转轴,所述的左位转轴设置在左位滚筒的中部,所述的铰接柱的右下部与右位斜臂的左上端连接,所述的右位斜臂的右下端设置有右位转轴,所述的右位转轴设置在右位滚筒的中部,所述的左位斜臂的右斜面的中部固定有左位横臂,所述的右位斜臂的左斜面的中部固定有右位横臂,所述的左位横臂的下表面的右部与右位横臂的上表面的左部接触,所述的左位横臂的右部与右位横臂的左部的外周包裹有束缚套。

所述的蓄能底箱的内部设置有右位箱,所述的右位箱的内部设置有叶片,所述的叶片的右侧面与回转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回转柱的右端固定有第二永磁体,所述的右位箱的顶面与上位纵导管的底端连通,所述的上位纵导管的顶端与上位横导管的右端连通,所述的上位横导管左端与减震箱的右表面的上部连通,所述的右位箱的底面与下位纵导管的顶端连通,所述的下位纵导管的底端与下位横导管的右端连通,所述的下位横导管左端与减震箱的右表面的下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永磁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位导体棒、下位导体棒。

所述的蓄能底箱的内部设置有蓄能盒,所述的蓄能盒的内部设置有保护电阻,所述的保护电阻的顶端通过导线与第一斜向导体的右端电性连接,所述的保护电阻的底端通过导线与第三斜向导体的右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斜向导体的左端与上位导体棒的左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斜向导体的左端与下位导体棒的左端电性连接,所述的上位导体棒的右端与第二斜向导体的左端电性连接,所述的下位导体棒的右端与第四斜向导体的左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斜向导体的右端与第四斜向导体的右端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二极管、蓄电池、第二二极管。

所述的电动缸、线圈、叶片、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等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因此,具体型号和规格没有进行赘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所提出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连接可靠,检测维修十分方便,实现成本较低,设备中所涉及的电动缸、线圈、叶片、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等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有助于本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在未来锻造设备技术领域的推广应用;

2.所提出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创新性的实现了对放置在发热箱顶面的待锻造汽车零部件的灵活锻造打击功能,以满足不同零部件的差异性锻造需求,具体的,本发明中所述的发热箱的顶面设置有环形带,环形带的顶部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与圆柱杆的底端接触配合,圆柱杆的顶端与方形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方形杆的顶端固定有轴承套,轴承套的内表面与转动柱的中部外周接触,转动柱的左端与圆盘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圆盘的右侧面的下部与长螺栓的左端接触,长螺栓的中部与方形杆的上部设置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进行配合,转动柱的右端与左位长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左位长杆的右侧面的前端与第二拉带的左端连接,左位长杆的右侧面的后端与第一拉带的左端连接,第二拉带的右端与右位长杆的左侧面的前端连接,第一拉带的右端与右位长杆的左侧面的后端连接,左位长杆的右侧面的中部固定有左位压柱,左位压柱的中部外周与圆套的左部设置的通孔接触,左位压柱的右端固定有左位压片,左位压片的右端与椭圆柱的左部外周接触,右位长杆的左侧面的中部固定有右位压柱,右位压柱的中部外周与圆套的右部设置的通孔接触,右位压柱的左端固定有右位压片,右位压片的左端与椭圆柱的左部外周接触,椭圆柱的底端固定有电动缸底板,电动缸底板的底面设置有电动缸,电动缸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动作杆,动作杆的底端固定有打击块,进而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圆柱杆的底端与环形槽的接触接触位置,以调整方形杆的周向位置,可以通过旋转转动柱相对轴承套进行转动,并旋转长螺栓以实现对圆盘的右侧面的接触定位,进而调整并固定转动柱的角度,基于第一拉带、第二拉带的拉紧作用,通过左位压片、右位压片实现对椭圆柱的夹紧固定,椭圆柱的底端固定有电动缸底板,电动缸底板的底面设置的电动缸通过动作杆将动力传递到打击块,以实现对待锻造汽车零部件的灵活锻造打击;

3.所提出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创新性的设计了发热箱以实现对放置在发热箱顶面的待锻造汽车零部件的智能均匀加热功能,对左右部的加热强度进行实时的动态调节,保障零部件的受热均匀以及加工质量,具体的,本发明中所述的发热箱的内部上表面的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左位导热片、右位导热片,左位导热片的下表面的右部以及右位导热片的下表面的左部分别与分析仪的顶部接触,分析仪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第一热敏电阻的顶面与左位导热片的下表面的右部接触,第二热敏电阻的顶面与右位导热片的下表面的左部接触,第一热敏电阻的右侧面与第二热敏电阻的左侧面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第一热敏电阻的左侧面与第二热敏电阻的右侧面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固定电阻、第二固定电阻,第一热敏电阻的左侧面与第二热敏电阻的右侧面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电源、开关,第一电源的左侧面为正极,第一热敏电阻的右侧面通过导线与第一导电柱的顶端电性连接,第一固定电阻的右侧面通过导线与第二导电柱的顶端电性连接,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设置在发热箱的下部,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的底端分别与线圈的顶面电性连接,线圈包裹在铁芯的中部外表面,发热箱的内部下表面的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左位储液箱、右位储液箱,左位储液箱、右位储液箱的内部存储有压力液,左位储液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片,第一活塞片的顶面与第一升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升降杆的顶端设置有左位加热仪,右位储液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片,第二活塞片的顶面与第二升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升降杆的顶端设置有右位加热仪,发热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第一永磁体的左侧磁极磁性为S极,第一永磁体的底端固定有随动杆,随动杆的底端固定有可动长柱,可动长柱的左右端分别伸入到左位储液箱、右位储液箱的内部,随动杆的左侧面的下部与第一回位弹簧的右端连接,第一回位弹簧的左端与左位储液箱的外部右侧面连接,进而左位导热片、右位导热片分别将发热箱顶面的左右部的热量传递到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以发热箱顶面的左部的热量相对右部过高的时候,第一热敏电阻感受到的热量更多,第一热敏电阻相对于第二热敏电阻的阻值差增大,进而第一热敏电阻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电阻的右侧面之间的电压差值增大,通过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传递到线圈的电压增大,线圈包裹铁芯产生的对第一永磁体的磁场斥力增大,进而第一永磁体通过随动杆带动可动长柱向右运动,进而可动长柱插入到左位储液箱内部的体积减小,插入到右位储液箱内部的体积增大,进而,通过第一升降杆带动左位加热仪向下运动,远离发热箱顶面的左部,以减弱发热箱顶面的左部的温度,第二升降杆带动右位加热仪向上运动,靠近发热箱顶面的右部,以增加发热箱顶面的右部的温度,以保障左右部受热均匀;

4.所提出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能够基于蓄能底箱实现灵活的移动运输功能,且能够实现对震荡能量的消除,并将运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进行存储,具体的,本发明中所述的蓄能底箱的内部上表面固定有顶板,顶板的底面设置有减震箱,减震箱的内部存储有阻尼液,减震箱的内部设置有震荡板,震荡板的左部设置有阻尼孔,震荡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纵臂,第一纵臂的底端与铰接柱的顶部连接,铰接柱的左下部与左位斜臂的右上端连接,左位斜臂的左下端设置有左位转轴,左位转轴设置在左位滚筒的中部,铰接柱的右下部与右位斜臂的左上端连接,右位斜臂的右下端设置有右位转轴,右位转轴设置在右位滚筒的中部,左位斜臂的右斜面的中部固定有左位横臂,右位斜臂的左斜面的中部固定有右位横臂,左位横臂的下表面的右部与右位横臂的上表面的左部接触,左位横臂的右部与右位横臂的左部的外周包裹有束缚套,蓄能底箱的内部设置有右位箱,右位箱的内部设置有叶片,叶片的右侧面与回转柱的左端固定连接,回转柱的右端固定有第二永磁体,右位箱的顶面与上位纵导管的底端连通,上位纵导管的顶端与上位横导管的右端连通,上位横导管左端与减震箱的右表面的上部连通,右位箱的底面与下位纵导管的顶端连通,下位纵导管的底端与下位横导管的右端连通,下位横导管左端与减震箱的右表面的下部连通,第二永磁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位导体棒、下位导体棒,蓄能底箱的内部设置有蓄能盒,蓄能盒的内部设置有保护电阻,保护电阻的顶端通过导线与第一斜向导体的右端电性连接,保护电阻的底端通过导线与第三斜向导体的右端电性连接,第一斜向导体的左端与上位导体棒的左端电性连接,第三斜向导体的左端与下位导体棒的左端电性连接,上位导体棒的右端与第二斜向导体的左端电性连接,下位导体棒的右端与第四斜向导体的左端电性连接,第二斜向导体的右端与第四斜向导体的右端之间通过导线串联有第一二极管、蓄电池、第二二极管,进而,当左位滚筒、右位滚筒转动时,通过左位斜臂、右位斜臂带动第一纵臂、震荡板进行上下的震荡,带动阻尼液通过阻尼孔反复运动,以实现对震荡能量的消除,此外,阻尼液通过上位横导管、下位横导管流入到右位箱,进而带动叶片、回转柱、第二永磁体的转动,第二永磁体产生的磁感线反复切割上位导体棒、下位导体棒,产生的电流经过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整流的作用下存储入到蓄电池之中。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轴侧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发热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分析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蓄能底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蓄能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环形带,2、发热箱,3、蓄能底箱,4、环形槽,5、圆柱杆,6、方形杆,7、轴承套,

8、转动柱,9、圆盘,10、长螺栓,11、左位长杆,12、第一拉带,13、第二拉带,14、右位长杆,15、椭圆柱,16、左位压柱,17、左位压片,18、右位压柱,19、右位压片,20、电动缸底板,21、电动缸,22、动作杆,23、打击块,24、左位导热片,25、右位导热片,26、分析仪,27、第一导电柱,28、第二导电柱,29、线圈,30、铁芯,31、第一永磁体,32、随动杆,33、第一回位弹簧,34、可动长柱,35、左位储液箱,36、右位储液箱,37、压力液,38、第一活塞片,39、第二活塞片,40、第一升降杆,41、第二升降杆,42、左位加热仪,43、右位加热仪,44、第一热敏电阻,45、第二热敏电阻,46、第一固定电阻,47、第二固定电阻,48、第一电源,49、开关,50、导线,51、顶板,52、减震箱,53、阻尼液,54、震荡板,55、阻尼孔,56、第一纵臂,57、铰接柱,58、左位斜臂,59、右位斜臂,60、左位横臂,61、右位横臂,62、束缚套,63、左位转轴,64、右位转轴,65、左位滚筒,66、右位滚筒,67、上位横导管,68、下位横导管,69、上位纵导管,70、下位纵导管,71、叶片,72、回转柱,73、第二永磁体,74、蓄能盒,75、上位导体棒,76、下位导体棒,77、第一斜向导体,78、第二斜向导体,79、第三斜向导体,80、第四斜向导体,81、第一二极管,82、蓄电池,83、第二二极管,84、保护电阻,85、右位箱,86、圆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包括有发热箱2,所述的发热箱2的底部设置有蓄能底箱3,所述的发热箱2的顶面设置有环形带1,所述的环形带1的顶部设置有环形槽4,所述的环形槽4与圆柱杆5的底端接触配合,所述的圆柱杆5的顶端与方形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方形杆6的顶端固定有轴承套7,所述的轴承套7的内表面与转动柱8的中部外周接触,所述的转动柱8的左端与圆盘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圆盘9的右侧面的下部与长螺栓10的左端接触,所述的长螺栓10的中部与方形杆6的上部设置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进行配合,所述的转动柱8的右端与左位长杆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位长杆11的右侧面的前端与第二拉带13的左端连接,所述的左位长杆11的右侧面的后端与第一拉带12的左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拉带13的右端与右位长杆14的左侧面的前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拉带12的右端与右位长杆14的左侧面的后端连接,所述的左位长杆11的右侧面的中部固定有左位压柱16,所述的左位压柱16的中部外周与圆套86的左部设置的通孔接触,所述的左位压柱16的右端固定有左位压片17,所述的左位压片17的右端与椭圆柱15的左部外周接触,所述的右位长杆14的左侧面的中部固定有右位压柱18,所述的右位压柱18的中部外周与圆套86的右部设置的通孔接触,所述的右位压柱18的左端固定有右位压片19,所述的右位压片19的左端与椭圆柱15的左部外周接触,所述的椭圆柱15的底端固定有电动缸底板20,所述的电动缸底板20的底面设置有电动缸21,所述的电动缸21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动作杆22,所述的动作杆22的底端固定有打击块23。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对放置在发热箱2顶面的待锻造汽车零部件的灵活锻造打击功能,以满足不同部件的差异性锻造需求,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圆柱杆5的底端与环形槽4的接触接触位置,以调整方形杆6的周向位置,可以通过旋转转动柱8相对轴承套7进行转动,并通过旋转长螺栓10以实现对圆盘9的右侧面的接触定位,进而调整并固定转动柱8的角度,进而基于第一拉带12、第二拉带13的拉紧作用,通过左位压片17、右位压片19实现对椭圆柱15的夹紧固定,电动缸21通过动作杆22将动力传递到打击块23,以实现对待锻造汽车零部件的灵活锻造打击。

参阅图1至图9,进一步地,所述的发热箱2的内部上表面的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左位导热片24、右位导热片25,所述的左位导热片24的下表面的右部以及右位导热片25的下表面的左部分别与分析仪26的顶部接触,所述的分析仪2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热敏电阻44、第二热敏电阻45,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44、第二热敏电阻45的初始阻值相同,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44的顶面与左位导热片24的下表面的右部接触,所述的第二热敏电阻45的顶面与右位导热片25的下表面的左部接触,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44的右侧面与第二热敏电阻45的左侧面之间通过导线50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44的左侧面与第二热敏电阻45的右侧面之间通过导线50串联有第一固定电阻46、第二固定电阻47,所述的第一固定电阻46、第二固定电阻47的阻值相同,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44的左侧面与第二热敏电阻45的右侧面之间通过导线50串联有第一电源48、开关49,所述的第一电源48的左侧面为正极,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44的右侧面通过导线50与第一导电柱27的顶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电阻46的右侧面通过导线50与第二导电柱28的顶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导电柱27、第二导电柱28设置在发热箱2的下部,所述的第一导电柱27、第二导电柱28的底端分别与线圈29的顶面电性连接,所述的线圈29包裹在铁芯30的中部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发热箱2的内部下表面的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左位储液箱35、右位储液箱36,所述的左位储液箱35、右位储液箱36的内部存储有压力液37,所述的左位储液箱3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片38,所述的第一活塞片38的顶面与第一升降杆4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升降杆40的顶端设置有左位加热仪42,所述的右位储液箱3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片39,所述的第二活塞片39的顶面与第二升降杆4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升降杆41的顶端设置有右位加热仪43,所述的发热箱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31,所述的第一永磁体31位于铁芯30的正右方,所述的第一永磁体31的左侧磁极磁性为S极,所述的第一永磁体31的底端固定有随动杆32,所述的随动杆32的底端固定有可动长柱34,所述的可动长柱34的左右端分别伸入到左位储液箱35、右位储液箱36的内部,所述的随动杆32的左侧面的下部与第一回位弹簧33的右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回位弹簧33的左端与左位储液箱35的外部右侧面连接。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对放置在发热箱2顶面的待锻造汽车零部件的智能均匀加热功能,对左右部的加热强度进行实时的动态调节,保障受热均匀以及加工质量,左位导热片24、右位导热片25分别将发热箱2顶面的左右部的热量传递到第一热敏电阻44、第二热敏电阻45,以发热箱2顶面的左部的热量相对右部过高的时候,第一热敏电阻44感受到的热量更多,第一热敏电阻44相对于第二热敏电阻45的阻值差增大,进而第一热敏电阻44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电阻46的右侧面之间的电压差值增大,通过第一导电柱27、第二导电柱28传递到线圈29的电压增大,线圈29包裹铁芯30产生的对第一永磁体31的磁场斥力增大,进而第一永磁体31通过随动杆32带动可动长柱34向右运动,进而可动长柱34插入到左位储液箱35内部的体积减小,插入到右位储液箱36内部的体积增大,进而,通过第一升降杆40带动左位加热仪42向下运动,远离发热箱2顶面的左部,以减弱发热箱2顶面的左部的温度,第二升降杆41带动右位加热仪43向上运动,靠近发热箱2顶面的右部,以增加发热箱2顶面的右部的温度,以保障左右部受热均匀。

参阅图1至图9,进一步地,所述的蓄能底箱3的内部上表面固定有顶板51,所述的顶板51的底面设置有减震箱52,所述的减震箱52的内部存储有阻尼液53,所述的减震箱52的内部设置有震荡板54,所述的震荡板54的左部设置有阻尼孔55,所述的震荡板54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纵臂56,所述的第一纵臂56的底端与铰接柱57的顶部连接,所述的铰接柱57的左下部与左位斜臂58的右上端连接,所述的左位斜臂58的左下端设置有左位转轴63,所述的左位转轴63设置在左位滚筒65的中部,所述的铰接柱57的右下部与右位斜臂59的左上端连接,所述的右位斜臂59的右下端设置有右位转轴64,所述的右位转轴64设置在右位滚筒66的中部,所述的左位斜臂58的右斜面的中部固定有左位横臂60,所述的右位斜臂59的左斜面的中部固定有右位横臂61,所述的左位横臂60的下表面的右部与右位横臂61的上表面的左部接触,所述的左位横臂60的右部与右位横臂61的左部的外周包裹有束缚套62。

进一步地,所述的蓄能底箱3的内部设置有右位箱85,所述的右位箱85的内部设置有叶片71,所述的叶片71的右侧面与回转柱72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回转柱72的右端固定有第二永磁体73,所述的右位箱85的顶面与上位纵导管69的底端连通,所述的上位纵导管69的顶端与上位横导管67的右端连通,所述的上位横导管67左端与减震箱52的右表面的上部连通,所述的右位箱85的底面与下位纵导管70的顶端连通,所述的下位纵导管70的底端与下位横导管68的右端连通,所述的下位横导管68左端与减震箱52的右表面的下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永磁体73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位导体棒75、下位导体棒76。

进一步地,所述的蓄能底箱3的内部设置有蓄能盒74,所述的蓄能盒74的内部设置有保护电阻84,所述的保护电阻84的顶端通过导线50与第一斜向导体77的右端电性连接,所述的保护电阻84的底端通过导线50与第三斜向导体79的右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斜向导体77的左端与上位导体棒75的左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斜向导体79的左端与下位导体棒76的左端电性连接,所述的上位导体棒75的右端与第二斜向导体78的左端电性连接,所述的下位导体棒76的右端与第四斜向导体80的左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斜向导体78的右端与第四斜向导体80的右端之间通过导线50串联有第一二极管81、蓄电池82、第二二极管83。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灵活的移动运输功能,且能够实现对震荡能量的消除,并将运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进行存储,当左位滚筒6、右位滚筒66转动时,通过左位斜臂58、右位斜臂59带动第一纵臂56、震荡板54进行上下的震荡,带动阻尼液53通过阻尼孔55反复运动,以实现对震荡能量的消除,此外,阻尼液53通过上位横导管67、下位横导管68流入到右位箱85,进而带动叶片71、回转柱72、第二永磁体73的转动,第二永磁体73产生的磁感线反复切割上位导体棒75、下位导体棒76,产生的电流经过第一二极管81、第二二极管83的整流的作用下存储入到蓄电池82之中。

所述的电动缸21、线圈29、叶片71、第一二极管81、第二二极管83等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因此,具体型号和规格没有进行赘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包括有发热箱2,所述的发热箱2的底部设置有蓄能底箱3,所述的发热箱2的顶面设置有环形带1,所述的环形带1的顶部设置有环形槽4,所述的环形槽4与圆柱杆5的底端接触配合,所述的圆柱杆5的顶端与方形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方形杆6的顶端固定有轴承套7,所述的轴承套7的内表面与转动柱8的中部外周接触,所述的转动柱8的左端与圆盘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圆盘9的右侧面的下部与长螺栓10的左端接触,所述的长螺栓10的中部与方形杆6的上部设置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进行配合,所述的转动柱8的右端与左位长杆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左位长杆11的右侧面的前端与第二拉带13的左端连接,所述的左位长杆11的右侧面的后端与第一拉带12的左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拉带13的右端与右位长杆14的左侧面的前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拉带12的右端与右位长杆14的左侧面的后端连接,所述的左位长杆11的右侧面的中部固定有左位压柱16,所述的左位压柱16的中部外周与圆套86的左部设置的通孔接触,所述的左位压柱16的右端固定有左位压片17,所述的左位压片17的右端与椭圆柱15的左部外周接触,所述的右位长杆14的左侧面的中部固定有右位压柱18,所述的右位压柱18的中部外周与圆套86的右部设置的通孔接触,所述的右位压柱18的左端固定有右位压片19,所述的右位压片19的左端与椭圆柱15的左部外周接触,所述的椭圆柱15的底端固定有电动缸底板20,所述的电动缸底板20的底面设置有电动缸21,所述的电动缸21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动作杆22,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对放置在发热箱2顶面的待锻造汽车零部件的灵活锻造打击功能,以满足不同部件的差异性锻造需求,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圆柱杆5的底端与环形槽4的接触接触位置,以调整方形杆6的周向位置,可以通过旋转转动柱8相对轴承套7进行转动,并通过旋转长螺栓10以实现对圆盘9的右侧面的接触定位,进而调整并固定转动柱8的角度,进而基于第一拉带12、第二拉带13的拉紧作用,通过左位压片17、右位压片19实现对椭圆柱15的夹紧固定,电动缸21通过动作杆22将动力传递到打击块23,以实现对待锻造汽车零部件的灵活锻造打击。

所述的发热箱2的内部上表面的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左位导热片24、右位导热片25,所述的左位导热片24的下表面的右部以及右位导热片25的下表面的左部分别与分析仪26的顶部接触,所述的分析仪2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热敏电阻44、第二热敏电阻45,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44、第二热敏电阻45的初始阻值相同,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44的顶面与左位导热片24的下表面的右部接触,所述的第二热敏电阻45的顶面与右位导热片25的下表面的左部接触,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44的右侧面与第二热敏电阻45的左侧面之间通过导线50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44的左侧面与第二热敏电阻45的右侧面之间通过导线50串联有第一固定电阻46、第二固定电阻47,所述的第一固定电阻46、第二固定电阻47的阻值相同,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44的左侧面与第二热敏电阻45的右侧面之间通过导线50串联有第一电源48、开关49,所述的第一电源48的左侧面为正极,所述的第一热敏电阻44的右侧面通过导线50与第一导电柱27的顶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电阻46的右侧面通过导线50与第二导电柱28的顶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导电柱27、第二导电柱28设置在发热箱2的下部,所述的第一导电柱27、第二导电柱28的底端分别与线圈29的顶面电性连接,所述的线圈29包裹在铁芯30的中部外表面,所述的发热箱2的内部下表面的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左位储液箱35、右位储液箱36,所述的左位储液箱35、右位储液箱36的内部存储有压力液37,所述的左位储液箱3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片38,所述的第一活塞片38的顶面与第一升降杆4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升降杆40的顶端设置有左位加热仪42,所述的右位储液箱3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片39,所述的第二活塞片39的顶面与第二升降杆4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升降杆41的顶端设置有右位加热仪43,所述的发热箱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31,所述的第一永磁体31位于铁芯30的正右方,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对放置在发热箱2顶面的待锻造汽车零部件的智能均匀加热功能,对左右部的加热强度进行实时的动态调节,保障受热均匀以及加工质量,左位导热片24、右位导热片25分别将发热箱2顶面的左右部的热量传递到第一热敏电阻44、第二热敏电阻45,以发热箱2顶面的左部的热量相对右部过高的时候,第一热敏电阻44感受到的热量更多,第一热敏电阻44相对于第二热敏电阻45的阻值差增大,进而第一热敏电阻44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电阻46的右侧面之间的电压差值增大,通过第一导电柱27、第二导电柱28传递到线圈29的电压增大,线圈29包裹铁芯30产生的对第一永磁体31的磁场斥力增大,进而第一永磁体31通过随动杆32带动可动长柱34向右运动,进而可动长柱34插入到左位储液箱35内部的体积减小,插入到右位储液箱36内部的体积增大,进而,通过第一升降杆40带动左位加热仪42向下运动,远离发热箱2顶面的左部,以减弱发热箱2顶面的左部的温度,第二升降杆41带动右位加热仪43向上运动,靠近发热箱2顶面的右部,以增加发热箱2顶面的右部的温度,以保障左右部受热均匀。

所述的蓄能底箱3的内部上表面固定有顶板51,所述的顶板51的底面设置有减震箱52,所述的减震箱52的内部存储有阻尼液53,所述的减震箱52的内部设置有震荡板54,所述的震荡板54的左部设置有阻尼孔55,所述的震荡板54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纵臂56,所述的第一纵臂56的底端与铰接柱57的顶部连接,所述的铰接柱57的左下部与左位斜臂58的右上端连接,所述的左位斜臂58的左下端设置有左位转轴63,所述的左位转轴63设置在左位滚筒65的中部,所述的铰接柱57的右下部与右位斜臂59的左上端连接,所述的右位斜臂59的右下端设置有右位转轴64,所述的右位转轴64设置在右位滚筒66的中部,所述的左位斜臂58的右斜面的中部固定有左位横臂60,所述的右位斜臂59的左斜面的中部固定有右位横臂61,所述的左位横臂60的下表面的右部与右位横臂61的上表面的左部接触,所述的左位横臂60的右部与右位横臂61的左部的外周包裹有束缚套62,所述的蓄能底箱3的内部设置有右位箱85,所述的右位箱85的内部设置有叶片71,所述的叶片71的右侧面与回转柱72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回转柱72的右端固定有第二永磁体73,所述的右位箱85的顶面与上位纵导管69的底端连通,所述的上位纵导管69的顶端与上位横导管67的右端连通,所述的上位横导管67左端与减震箱52的右表面的上部连通,所述的右位箱85的底面与下位纵导管70的顶端连通,所述的下位纵导管70的底端与下位横导管68的右端连通,所述的下位横导管68左端与减震箱52的右表面的下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永磁体73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上位导体棒75、下位导体棒76,所述的蓄能底箱3的内部设置有蓄能盒74,所述的蓄能盒74的内部设置有保护电阻84,所述的保护电阻84的顶端通过导线50与第一斜向导体77的右端电性连接,所述的保护电阻84的底端通过导线50与第三斜向导体79的右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斜向导体77的左端与上位导体棒75的左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斜向导体79的左端与下位导体棒76的左端电性连接,进而,所述的发明装置能够实现灵活的移动运输功能,且能够实现对震荡能量的消除,并将运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进行存储,当左位滚筒6、右位滚筒66转动时,通过左位斜臂58、右位斜臂59带动第一纵臂56、震荡板54进行上下的震荡,带动阻尼液53通过阻尼孔55反复运动,以实现对震荡能量的消除,此外,阻尼液53通过上位横导管67、下位横导管68流入到右位箱85,进而带动叶片71、回转柱72、第二永磁体73的转动,第二永磁体73产生的磁感线反复切割上位导体棒75、下位导体棒76,产生的电流经过第一二极管81、第二二极管83的整流的作用下存储入到蓄电池82之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锻造设备
  •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
技术分类

0612011295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