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水盒及培养箱。

背景技术

目前,培养箱一般采用超声波震荡加湿或加热加湿。其中,超声波震荡加湿方式产生的水蒸气质量较差,且容易滋生细菌。采用加热加湿的培养箱,其一般在集水盒一侧设置加热管,并从加热管一侧进风,以使得风经过加热管被加热再经过集水盒内的水箱,带走水箱表面的水汽,从而对培养箱内部进行加湿,但这种方式加湿缓慢,加湿效果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培养箱的加湿效率,并防止细菌滋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水盒,包括适于设置在培养箱上的集水盒体、适于收纳在所述集水盒体内并与所述集水盒体滑动连接的水箱以及加热管组件;所述加热管组件与所述集水盒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水箱收纳在所述集水盒体内时,所述加热管组件远离其与所述集水盒体的转动连接处的部分适于延伸至所述水箱内。

可选地,所述加热管组件包括加热管本体和第一连接支架,所述集水盒体包括集水盒本体、适于设置在所述集水盒本体上端的固定板以及适于设置在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水箱一端的第二连接支架,所述水箱适于收纳在所述集水盒本体内并与所述集水盒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管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水箱朝向所述培养箱并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避让槽,所述加热管本体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部分适于经所述避让槽进入或离开所述水箱内部。

可选地,所述集水盒体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适于设置在所述集水盒本体与所述避让槽相对应的位置处;且所述挡水板的一端与所述集水盒本体连接,另一端适于朝向所述避让槽延伸。

可选地,所述加热管组件还包括感温元件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适于设置在所述加热管本体朝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处,且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加热管本体合围形成适于容纳所述感温元件的容纳腔。

可选地,所述水箱包括间隔设置的面板、隔板和第一侧板,所述避让槽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处;所述隔板将所述水箱内部分隔为至少两个水槽,且所述隔板上设有贯穿所述隔板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集水盒还包括适于与所述水箱插接配合的隔热板,所述固定板适于设置在位于所述水箱远离所述面板的一端的所述水槽处,所述隔热板适于覆盖在所述避让槽上,所述加热管组件在经过所述避让槽时仅与所述隔热板接触。

可选地,所述水箱和所述集水盒本体中的某一个上凸设有导向条,所述水箱和所述集水盒本体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条相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水箱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向条适于在所述导向槽内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集水盒还包括适于设置在所述集水盒上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的触头朝向所述水箱设置;当所述水箱按压所述触头时,所述加热管组件通电;当所述水箱离开所述触头时,所述加热管组件断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培养箱,包括上述所述的集水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与集水盒体转动连接的加热管组件,避免了加热管组件干涉到集水盒体与水箱之间的滑动连接,且使得水箱收纳到集水盒体内时,加热管组件远离其与集水盒体的转动连接处的部分能够延伸至水箱内,从而使得加热管组件能够直接与水箱内的水接触并对其进行加热,有效防止了水箱内细菌的滋生,且提升了水蒸气的生成效率,从而提升了培养箱的加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培养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水盒体与加热管组件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水盒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箱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水盒体与加热管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箱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水盒体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集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集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水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集水盒体,11-集水盒本体,111-导向条,112-过线孔,113-集水槽,114-插槽,12-固定板,121-插接部,13-第二连接支架,14-挡水板,141-连接板,142-延伸板;2-水箱,21-面板,211-拉手,212-水位观察窗,22-隔板,221-通孔,23-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5-第三侧板,26-底板,27-避让槽,28-水槽,29-导向槽;3-加热管组件,31-加热管本体,32-第一连接支架,33-感温元件,34-固定支架,341-第一固定片,342-第二固定片;4-隔热板,41-过水孔;5-第一限位块;6-第二限位块;7-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的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结合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水盒,包括适于设置在培养箱上的集水盒体1、适于收纳在集水盒体1内并与集水盒体1滑动连接的水箱2以及加热管组件3;加热管组件3与集水盒体1转动连接,在水箱2收纳在集水盒体1内时,加热管组件3远离其与集水盒体1的转动连接处的部分适于延伸至水箱2内。

例如用于婴儿保育的培养箱,其需要通过加湿为婴儿提供具有一定湿度的环境。本实施例中,集水盒作为培养箱的部件设置在培养箱上,用于为培养箱进行加湿。具体地,集水盒的集水盒体1设置在培养箱上,水箱2适于收纳在集水盒体1内,便于水箱2内的水经加热管组件3加热蒸发后进入培养箱相应区域以提供湿度;且水箱2与集水盒体1滑动连接,以便于水箱2的加水,以及便于水箱2的取出,从而便于对水箱2、集水盒体1内部进行清洁。集水盒体1和水箱2上均设有开口,以便于水蒸气的溢出以及加热管组件3进入水箱2。具体地,加热管组件3设置在集水盒体1上,以避免加热管组件3设置到水箱2上而导致水箱2结构变得复杂、水箱2生产制造成本及安装难度增大的情况发生;且加热管组件3与集水盒体1转动连接,避免了加热管组件3干涉到集水盒体1与水箱2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在水箱2收纳到集水盒体1内时,加热管组件3远离其与集水盒体1的转动连接处的部分适于延伸至水箱2内,而在水箱2离开集水盒体1内时,加热管组件3远离其与集水盒体1的转动连接处的部分适于从水箱2内脱离。如此,加热管组件3直接与水箱2内的水接触并对其进行加热,有效防止了水箱2内细菌的滋生,且提升了水蒸气的生成效率,从而提升了培养箱的加湿效率。

通过设置与集水盒体1转动连接的加热管组件3,避免了加热管组件3干涉到集水盒体1与水箱2之间的滑动连接,且使得水箱2收纳到集水盒体1内时,加热管组件3远离其与集水盒体1的转动连接处的部分能够延伸至水箱2内,从而使得加热管组件3能够直接与水箱2内的水接触并对其进行加热,有效防止了水箱2内细菌的滋生,且提升了水蒸气的生成效率,从而提升了培养箱的加湿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1-图3、图7所示,加热管组件3包括加热管本体31和第一连接支架32,集水盒体1包括集水盒本体11、适于设置在集水盒本体11上端的固定板12以及适于设置在固定板12朝向水箱2一端的第二连接支架13,水箱2适于收纳在集水盒本体11内并与集水盒本体11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支架32的一端与加热管本体3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支架13转动连接。

集水盒体1的集水盒本体11上端(即集水盒本体11位于图2中Z轴正向的一端)和水箱2的上端(即水箱2位于图2中Z轴正向的一端)均设有开口,集水盒本体11上端的开口与水箱2上端的开口连通,以便于水蒸气从集水盒本体11上端溢出,其后,水蒸气在培养箱内风机7的驱动下吹向培养箱相应区域以提供湿度;固定板12设置在集水盒本体11上端的开口处,第二连接支架13设置在固定板12朝向水箱2的一端,用于转动连接加热管组件3的第一连接支架32,从而实现加热管组件3与固定板12的转动连接。如此,在水箱2收纳到集水盒体1内时,水箱2向前(即图2中X轴正向)运动且水箱2的前端(即水箱2位于图2中X轴正向的一端)推动加热管本体31绕第一连接支架32与第二连接支架13的转动连接处转动,直至水箱2的前端与加热管本体31分离,加热管本体31远离固定板12的部分在重力作用下落进水箱2内;在水箱2离开集水盒体1内时,水箱2向后(即图2中X轴反向)运动且水箱2的前端推动加热管本体31绕第一连接支架32与第二连接支架13的转动连接处转动,直至水箱2的前端与加热管本体31分离。

可选地,第一连接支架32与第二连接支架1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中,转轴可以为连接轴、紧固件的杆体等。

可选地,加热管本体31可以为任意形状。为使得加热管本体31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并使得加热管本体31与水箱2内的水之间具有较大接触面积,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管本体31优选呈U形,U形加热管的两端则均通过第一连接支架32与第二连接支架13转动连接。

可选地,优选第一连接支架32为板金结构,以使得第一连接支架32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以兼顾第一连接支架32加工的便捷性和安装的便捷性;且第一连接支架32与加热管本体31焊接连接,避免第一连接支架32以及第一连接支架32与加热管本体31的连接受到加热管本体31持续加热时的影响。

可选地,结合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12与集水盒本体11插接配合,以提升固定板12与集水盒本体11之间安装、拆卸的便捷性。具体地,固定板12具有插接部121,集水盒本体11上端设有与固定板12的插接部相适配的插槽114,插接部121适于与插槽114插接配合。结合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12与集水盒本体11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进行连接),以提升固定板12与集水盒本体1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便于固定板12与集水盒本体11之间的安装、拆卸及后期维护。

可选地,可以是第二连接支架13与固定板12一体成型,又可以是第二连接支架13与固定板12之间采用焊接连接,还可以是第二连接支架13与固定板12之间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固定板12沿集水盒本体11的宽度方向(即图2中Y轴方向)设置,以保证固定板12位于集水盒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能够与集水盒本体11连接,从而提升固定板12与集水盒本体1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而且,固定板12可以是呈平板状的钣金结构,还可以是呈折弯板状的钣金结构。结合图11所示,在固定板12呈折弯板状的钣金结构时,固定板12的中间位置朝向远离水槽28的方向凹陷,使得固定板12与水箱2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更大尺寸的加热管组件3,或提升加热管组件3安装、拆卸的便捷性。

可选地,结合图2、图3、图4、图6和图8所示,水箱2朝向培养箱并位于其长度方向(即图2中X轴方向)上的一端设有避让槽27,加热管本体31远离第二连接支架13的部分适于经避让槽27进入或离开水箱2内部。

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在水箱2收纳到集水盒体1内时或水箱2离开集水盒体1内时,加热管本体31被水箱2的前端推动至与固定板12接触甚至挤压固定板12,或加热管本体31远离第二连接支架13的部分被水箱2的前端推动至集水盒本体11外而干涉到培养箱的其他部件,优选为水箱2的前端设有避让槽27。如此,以使得避让槽27能够在水箱2的前端推动加热管本体31时适于容纳加热管本体31,使得加热管本体31远离第二连接支架13的部分适于经避让槽27进入或离开水箱2内部,以避免加热管本体31远离第二连接支架13的部分被水箱2的前端推动时运动至过高的高度,从而避免加热管本体31接触甚至挤压固定板12以及避免加热管本体31远离第二连接支架13的部分运动至集水盒本体11外而干涉到培养箱的其他部件,保证了水箱2的正常取出与安装(即水箱2收纳到集水盒体1内)以及集水盒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结合图2、图4、图5、图7和图9所示,集水盒体1还包括挡水板14,挡水板14适于设置在集水盒本体11与避让槽27相对应的位置处;且挡水板14的一端与集水盒本体11连接,另一端适于朝向避让槽27延伸。

挡水板14设置在集水盒本体11前端朝向避让槽27的一侧,且其设置位置与避让槽27的设置位置相对应,用于阻挡从避让槽27处溅出的水落到集水盒本体11内;且挡水板14远离其与集水盒本体11的连接处的一端朝向避让槽27延伸并倾斜设置,使得即使有水溅到挡水板14上,溅到挡水板14上的水也能够沿挡水板14流到水箱2内。

可选地,结合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挡水板14包括连接板141和延伸板142,连接板141适于设置在集水盒本体11上,延伸板142的一端与连接板141连接,另一端朝向避让槽27延伸。具体地,连接板141适于设置在集水盒本体11前端朝向避让槽27的一侧,且其设置位置与避让槽27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连接板141与集水盒本体11之间优选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螺栓等)可拆卸连接;延伸板142朝向避让槽27延伸并倾斜设置,便于溅到挡水板14上的水能够沿延伸板142流到水箱2内,且延伸板142与连接板141既可以是一体成型,又可以是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或粘接、焊接等方式。进一步地,延伸板142朝向避让槽27一端的端面平行于避让槽27的槽底(即水箱2的第一侧板23的上端面),以避免延伸板142与水箱2相互干涉,保证溅到挡水板14上的水能够沿延伸板142顺利地流到水箱2内,且便于隔热板4(后文介绍)的设置。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加热管组件3还包括感温元件33和固定支架34,固定支架34适于设置在加热管本体31朝向固定板12的一端处,且固定支架34和加热管本体31合围形成适于容纳感温元件33的容纳腔。

加热管组件3的感温元件33贴靠设置在加热管本体31上,以实时监测加热管本体31的温度,在水箱2中水较少或者无水时,加热管本体31下端(即加热管本体31位于图2中Z轴反向的一端)的温度将会急剧上升,同时带动加热管本体31上端(即加热管本体31位于图2中Z轴正向的一端)的温度急剧上升,突破感温元件33的控温范围,此时,感温元件33控制加热管断电,以保证加热管组件3及培养箱的运行安全。具体地,固定支架34呈折弯板状,其与热管本体31合围形成适于容纳感温元件33的容纳腔,以将感温元件33固定在加热管本体31的上端(即加热管本体31位于图2中Z轴正向的一端)处;其中,优选为固定支架34与加热管本体31和第一连接支架32中的至少一个焊接连接,以避免固定支架34与加热管本体31或第一连接支架32的连接受到加热管本体31持续加热时的影响,保证固定支架34与加热管本体31或第一连接支架32的稳固连接以及对感温元件33的稳定夹持。

可选地,固定支架34包括第一固定片341和第二固定片342,且第一固定片341和第二固定片342优选采用钣金结构,使得第一固定片341和第二固定片342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第一固定片341和第二固定片342可以是均与加热管本体31或第一连接支架32焊接连接,还可以是第一固定片341和第二固定片342中的某一个与加热管本体31焊接连接,另一个则与第一连接支架32焊接连接或一体成型;如此,避免固定支架34以及固定支架34与第一连接支架32或加热管本体31的连接受到加热管本体31持续加热时的影响,保证固定支架34与第一连接支架32或加热管本体31的稳固连接以及对感温元件33的稳定夹持。第一固定片341、第二固定片342和加热管本体31合围形成适于容纳感温元件33的容纳腔,使得感温元件33能够被稳定地夹持在容纳腔内;为便于描述,下面以加热管组件3工作运行时的状态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固定片341、第二固定片342均呈折弯板状(例如第一固定片341和第二固定片342呈L形板状),第一固定片341、第二固定片342和加热管本体31配合,以对感温元件33进行前后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并限制感温元件33向下运动,且感温元件33上端(即感温元件33位于图2中Z轴正向的一端)的导线与加热管本体31的导线绑定,以限制感温元件33向上运动,如此,以保证感温元件33与加热管本体31的稳定贴靠,保证感温元件33监测的加热管本体31温度的准确性。

可选地,感温元件33的导线与加热管的导线可以是直接沿固定板12布置到培养箱内部,以与相应结构连接;或者,集水盒本体11相应位置设有过线孔112,感温元件33的导线与加热管的导线经过线孔112布置到培养箱内部以与相应结构连接,且过线孔112位于水箱2上方,避免感温元件33的导线与加热管的导线干涉到水箱2在集水盒本体11内的滑动。而且,固定板12可以遮挡住感温元件33的导线与加热管的导线,使得整个集水盒的结构较为美观。

可选地,结合图2、图4、图6和图8所示,水箱2包括间隔设置的面板21、隔板22和第一侧板23,避让槽27设置在第一侧板23的上端(即第一侧板23位于图4中Z轴正向的一端)处;隔板22将水箱2内部分隔为至少两个水槽28,且隔板22上设有贯穿隔板22的通孔221。

水箱2包括面板21、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第三侧板25和底板26,面板21设置在水箱2的后端(即水箱2位于图6中X轴反向的一端),第一侧板23设置在水箱2的前端(即水箱2位于图6中X轴正向的一端),第二侧板24设置在水箱2的左端(即水箱2位于图6中Y轴反向的一端),第三侧板25设置在水箱2的右端(即水箱2位于图6中Y轴正向的一端),底板26设置在水箱2的底端(即水箱2位于图6中Z轴反向的一端)并用于连接面板21、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和第三侧板25。本实施例中,水箱2还包括隔板22,在水箱2的长度方向(即图2中X轴方向)上,面板21、隔板22和第一侧板23间隔设置,且隔板22适于连接第二侧板24、底板26和第三侧板25,以将水箱2内部分隔为至少两个水槽28。而且,隔板22上设有贯穿隔板22的通孔221,以使得水箱2的各水槽28之间连通,从而使得加热管本体31在一个水槽28内加热时能够使得水箱2内所有水槽28内的水的温度均得以上升。通孔221可以是设置在隔板22的任意位置,为保证各水槽28内的水较少时依然能够流通,优选为通孔221设置在隔板22于底板26的连接处。

通过设置隔板22,降低了水箱2运动时或加热(即通过加热管本体31加热)时水箱2内水产生的水波的高度,有效避免了水箱2内水的溅出;且通过在隔板22上设置通孔221,使得水箱2的各水槽28之间连通,一方面,使得加热管本体31在一个水槽28内加热时能够使得水箱2内所有水槽28内的水的温度均得以上升,提升了水蒸气的生成效率,从而提升了培养箱的加湿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通孔221较小,使得各水槽28的水之间的热传导较慢,使得加热管本体31能够对其所在的水槽28内的水进行快速加热,进一步提升了水蒸气的生成效率,提升了培养箱的加湿效率。

可选地,集水盒本体11底部设有集水槽113,用于收集从水箱2溅出到集水盒本体11内的水,避免水直接沿集水盒本体11内壁流到培养箱外;而对于集水槽113内的水,可在取出水箱2后进行处理,或通过在培养箱上设置与集水槽113连通的引流结构以将集水槽113内的水直接排放到培养箱外。集水槽113的设置,具有人性化的优点。

可选地,结合图2、图6和图8所示,集水盒还包括适于与水箱2插接配合的隔热板4,固定板12适于设置在位于水箱2远离面板21的一端的水槽28处,隔热板4适于覆盖在避让槽27上,加热管组件3在经过避让槽27时仅与隔热板4接触。

基于水箱2设有隔板22,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2优选为设置在集水盒本体11与位于水箱2远离面板21的一端的水槽28相对应的位置处,使得与固定板12上的第二连接支架13转动连接的加热管组件3能够进入到水箱2远离面板21的一端的水槽28,以减少水箱2运动过程中加热管组件3与水箱2的接触。而且,集水盒还包括隔热板4,隔热板4适于与水箱2插接配合。具体地,隔热板4适于插接在位于水箱2远离面板21的一端的水槽28中或插接在水箱2的第一侧板23上端,以保证隔热板4与水箱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且隔热板4适于覆盖在避让槽27上,也就是说,隔热板4适于覆盖在第一侧板23上端,以避免加热管组件3在进入或离开水箱2的内部时直接与水箱2接触,从而避免具有一定温度的加热管本体31烫坏水箱2。如此,在水箱2的取出与安装过程中,水箱2通过隔热板4推动加热管本体31,为避免隔热板4受损,隔热板4优选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可选地,由于在水箱2的取出与安装过程中,加热管本体31容易接触到第一侧板23而烫坏第一侧板23,结合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隔热板4呈长条形夹子状,其夹持(覆盖)在第一侧板23上端,也就是说,隔热板4与第一侧板23插接配合;如此,以使得加热管组件3在经过避让槽27时(即加热管组件3进入或离开水箱2的内部时)仅与隔热板4接触,从而避免加热管本体31烫坏第一侧板23。而且,在水箱2的取出与安装过程中,加热管本体31还可能接触到隔板22,因此,结合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隔热板4呈折弯板状,折弯板状的隔热板4的前后两端(即隔热板4位于图8中X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支撑并覆盖在第一侧板23和隔板22上,隔热板4的中间位置则朝向水槽28(位于水箱2远离面板21的一端的水槽28)内凹陷以与水槽28插接配合,以保证在水箱2的取出与安装过程中,加热管本体31仅能够接触到隔热板4;对于呈折弯板状的隔热板4,在其宽度小于水槽28的宽度时,水槽28内的水可从隔热板4左右两端(即隔热板4位于图8中Y轴方向上的两端)进入隔热板4与固定板12之间以与加热管本体31接触,即保证加热管本体31能够稳定地对水槽28内的水进行加热;还可以是隔热板4上设有用于水流动的过水孔41,且优选为过水孔41设置在隔热板4的底部,以保证水槽28内的水与加热管本体31的接触。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隔热板4呈盒状并适于与水槽28(位于水箱2远离面板21的一端的水槽28)插接配合,具体地,呈盒状的隔热板4包括与水槽28形状相适配并适于插接在水槽28内的盒体和设置在盒体上端的翻边,在盒体与水槽28插接配合时,翻边适于支撑并覆盖在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第三侧板25和隔板22上,以进一步保证隔热板4与水箱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加热管本体31在水箱2的取出与安装过程中接触到水箱2;而且,呈盒状的隔热板4上同样设有用于水流动的过水孔41,且优选为过水孔41设置在隔热板4的底部,以保证水槽28内的水与加热管本体31的接触。

通过设置隔热板4,避免了加热管本体31直接与水箱2接触而受损的情况发生;且隔热板4与水槽28插接配合,使得隔热板4与水箱2易于分离,方便了维护人员清洁水箱2。

可选地,基于避让槽27设置在第一侧板23的上端处,隔热板4在避让槽27处应与避让槽27相适配,即隔热板4在避让槽27处贴靠避让槽27的槽壁设置,以避免隔热板4遮挡住避让槽27。

可选地,结合图10所示,基于水箱2设有多个水槽2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水箱2的第一侧板23和隔板22的上端均设有避让槽27,以便于固定板12和加热管组件3设置在水箱2的任一水槽处;相应地,第一侧板23和隔板22上的避让槽27处设有隔热板4。

可选地,结合图1、图4-图9所示,水箱2和集水盒本体11中的某一个上凸设有导向条111,水箱2和集水盒本体11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导向条111相适配的导向槽29;导向槽29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水箱2的长度方向,导向条111适于在导向槽29内沿导向槽29的延伸方向滑动。

水箱2和集水盒本体11的滑动连接通过导向条111与导向槽29的滑动连接实现,本实施例中,可以是水箱2上凸设有导向条111,集水盒本体11与导向条11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导向槽29;又可以是集水盒本体11上凸设有导向条111,水箱2与导向条11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导向槽29;还可以是水箱2和集水盒本体11上均设有导向条111和导向槽29,且水箱2上的导向条111(导向槽29)与集水盒本体11上的导向槽29(导向条111)滑动连接。而且,导向槽29和导向条111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水箱2的长度方向,使得导向条111适于在导向槽29内沿导向槽29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使得水箱2适于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入或滑出集水盒本体11内。

可选地,集水盒还包括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第一限位块5适于设置在导向条111远离第一侧板23的一端处,第二限位块6适于设置在导向槽29朝向第一侧板23的一端处,通过第一限位块5和第二限位块6的相互限位,以避免水箱2从集水盒体1内掉出;且第一限位块5与导向条11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便于导向条111与导向槽29之间的插接配合以及水箱2的取出。如此,在需要加水时,只需将水箱2从集水盒体1内拉出部分即可;而在需要清洁、维护水箱2和集水盒体1时,才需完全取出水箱2。

可选地,水箱2上设有加强筋,以进一步提升水箱2的结构强度;且优选为加强筋凸设在底板26背离水槽28的一侧,以避免加强筋干涉到水箱2与集水盒本体11之间的滑动连接。

可选地,集水盒还包括适于设置在集水盒上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的触头朝向水箱2设置;当水箱2按压触头时,加热管组件3通电;当水箱2离开触头时,加热管组件3断电。

本实施例中,集水盒上设有微动开关(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加热管支架内的通断电;具体地,微动开关的触头朝向水箱2设置,在水箱2收纳(安装)到集水盒体1内后,加热管本体31进入水槽28,水箱2接触并按压触头使得加热管组件3通电,加热水以生成水蒸气,对培养箱相应区域加湿;当水箱2内水不够时,取出水箱2,先是水箱2离开触头,加热管组件3断电,其后加热管组件3脱离水箱2,再后取出水箱2即可。

可选地,水箱2的面板21上设有拉手211,以便于相关人员取出水箱2或安装水箱2;水箱2的面板21上还设有水位观察窗212,以便于观察水箱2内水位,便于及时加水。而且,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监测装置监测水位,以在水位较低时自动报警,提示相关人员进行加水。进一步地,面板21上还设有磁吸结构,用于与集水盒本体11或培养箱相配合,保证水箱2安装到集水盒本体11内时的稳定性。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培养箱,包括上述的集水盒。

本实施例中,培养箱通过设置集水盒,以设置与集水盒体1转动连接的加热管组件3,避免了加热管组件3干涉到集水盒体1与水箱2之间的滑动连接,且使得水箱2收纳到集水盒体1内时,加热管组件3远离其与集水盒体1的转动连接处的部分能够延伸至水箱2内,从而使得加热管组件3能够直接与水箱2内的水接触并对其进行加热,有效防止了水箱2内细菌的滋生,且提升了水蒸气的生成效率,从而提升了培养箱的加湿效率。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集水盒及培养箱
  • 一种分集水器保温盒及一种分集水器保温盒组
技术分类

0612011300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