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超低温卸料传输系统旋转接头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4:45


一种超低温卸料传输系统旋转接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温介质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温卸料传输系统旋转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LNG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offloading Unit,FLNG)是一种用于海上天然气田开发的浮式生产装置,通过系泊系统定位于海上,具有开采、处理、液化、储存和装卸天然气的功能,并通过与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搭配使用,实现海上天然气田的开采和天然气运输。利用FLNG进行海上气田开发结束了海上气田只能采用管道运输上岸的单一模式,节约运输成本,且不占用陆上空间。此外,FLNG还可以在气田开采结束后二次使用,安置于其他天然气田,经济性能较高。

LNG卸料臂是一种安装在码头上或FLNG的用于LNG卸料的刚性铰接管道系统,主要结构包括旋转接头、外臂、内臂、基础立管以及连接内臂和基础立管之间的旋转接头等工艺管道及其支撑结构和附件。大型LNG卸料臂矗立在LNG接收站码头区最前端,作为接收站连接LNG船舶与陆上管线及存储设施的关键核心装备,是整个接收站的“咽喉”。当LNG运输船抵达接收站专用码头后,通过液相卸料臂和卸料管线,利用船上的低温泵将LNG送进接收站的储罐内,同时储罐内的蒸发气(Boil-OffGas,BOG)气体通过回气管线和气态回气臂,返回到LNG运输船。LNG卸料臂作业过程中,通过牵引线来引导卸料臂的端部和LNG船接收端互连,以保证相对运动情况下能够准确对接,操控卸料臂的液压系统,使其能够承受船体运动导致的速度和加速度影响。

针对我国南海恶劣海况条件,如果现有系泊技术与传统型刚性卸料臂难以有效解决FLNG浮式平台与运输船载体间的差异化运动问题,就需要采用特殊设计的低温外输卸料系统,以满足低温和晃动工况的严苛要求。低温软管输送系统在重量、柔韧性、耐腐蚀性、隔热性等方面综合优势明显,FLNG外输作业时,行之有效的方式是采用串靠系泊,即通过系泊缆与LNG运输船连接,并使用低温软管实现LNG卸料,要求低温软管能承受超低温的同时,还需要克服FLNG与LNG运输船之间相对运动的影响。

此外,液氢船运试验已成功实施,为液氢产业链提供了更为经济、安全的方式,对于氢能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使用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液氢具有超低温、易挥发及易燃易爆特性,液氢船岸装卸输送难度大,安全要求高,技术壁垒多。液氢船岸装卸系统运行工况恶劣、动作精度要求苛刻、机电系统配合复杂,既要具备快速对接、紧急脱离、自动关闭等功能,还要承受长时间-253℃超低温考验、自动适应潮汐落差影响,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综上,LNG刚性卸料臂、LNG低温软管传输系统以及液氢船岸装卸系统等超低温流体输送系统关键技术都涉及低温材料选型、成型制造及密封、试验验证等诸多环节。材料选型与结构设计难度大,加工制造及性能测试工作难,超低温密封、连接和泄漏监测难度高,以及整套低温输送系统结构复杂,安全性要求高。其中旋转接头作为关键部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超低温流体输送系统的的安全稳定运行。旋转接头作为低温介质过流及提供转向的关键结构部件,要求其在超低温动态工况下能够防止低温介质泄漏、承受高强度载荷和压力、旋转时摩擦损失低。

目前,现有技术采用的旋转接头装置在操作过程,旋转接头内部低温流体过流时产生的振动较大,导致低温输送系统存在较大的疲劳应力,影响使用寿命和稳定运行。同时在低温输送系统运行过程发现,当LNG或液氢在旋转接头内部过流,以及气相态的天然气或氢气输送过程,由于现有旋转接头内部低温流体流动不稳定,无法对流动状态参数进行优化匹配,同时在流动过程中还有“回流”的不利现象,影响低温输送系统的稳定运行,行业亟需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并且现有技术旋转接头装置在操作过程,没有相应的绝热与保冷防护措施。由于超低温工况环境过流部件的内外温差大,使得旋转接头的外部冷凝结冻等现象突显,时常发生外部结冰而导致旋转接头部件机械故障,严重影响低温输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低温卸料传输系统旋转接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接头装置存在上述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超低温卸料传输系统旋转接头装置,包括环形腔壁和调控组件,环形腔壁内构成自上至下流向的低温流体通道,所述调控组件设置在所述低温流体通道内,包括导流件和流量调控机构;

导流件包括自上至下依次一体成型的直流段、第一扩流段以及第二扩流段,所述直流段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扩流段和所述第二扩流段均为圆台结构,且所述第二扩流段底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扩流段底面的直径,其中,所述直流段与所述环形腔壁共中心轴线设置,且所述导流件的外壁与所述环形腔壁的内壁之间形成过流通道;

流量调控机构包括外支架、内支架、定位螺母以及螺栓,所述外支架水平设置在所述低温流体通道内,且所述外支架与所述环形腔壁的内壁固接,所述内支架水平设置在所述导流件内,且所述内支架与所述导流件固接,所述螺栓竖直固接在所述内支架上,且所述螺栓通过上下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外支架连接,所述定位螺母与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且在所述外支架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定位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的内部呈中空结构,在所述直流段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压力平衡孔,且所述第二扩流段的底面呈开口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扩流段的内部夹角范围为65°-75°,所述第二扩流段的内部夹角范围为85°-95°。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腔壁位于所述第一扩流段和所述第二扩流段处的内壁向内侧凸起并形成环形的内凸部,所述内凸部的上侧表面为弧面结构并构成上弧段,所述上弧段与所述第一扩流段和所述第二扩流段的外壁之间构成环形的导流区域,所述内凸部的下侧表面为弧面结构并构成下弧段,所述下弧段与所述第二扩流段的外壁之间构成环形的流道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腔壁包括上腔壁和下腔壁,所述上腔壁底端的内壁向内侧凸起并构成所述内凸部的上弧段,所述下腔壁顶端的内壁向内侧凸起并构成所述内凸部的下弧段,在所述上弧段和所述下弧段之间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环和压紧弹簧,在所述上弧段的底端面上开设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槽内底面上开设有环形的收纳槽,所述密封环配合装配在所述密封槽内,并在所述收纳槽内沿圆周方向设置若干个所述压紧弹簧,其中,所述密封组件自所述环形腔壁内部至外侧方向布置至少一组,且多个密封环的内径自所述环形腔壁内部至外侧方向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腔壁的外侧套有环形轴承,所述环形轴承的上方固接有上部法兰,所述上部法兰的顶端与所述上腔壁互连,所述环形轴承的下方固接有下部法兰,所述下部法兰的底端与所述下腔壁互连,且所述上部法兰的内壁、所述下部法兰的内壁以及所述环形轴承的内壁共同与所述环形腔壁的外腔壁之间构成真空绝热层,在所述真空绝热层内设有竖向布置的减振弹簧,所述减振弹簧的一侧与所述环形腔壁的外腔壁固接,所述减振弹簧的另一侧与所述环形轴承的环内壁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轴承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以及滚珠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下部法兰固接,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上部法兰固接,所述轴承内圈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圈内侧,且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壁紧贴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壁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圈的环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半圆环形槽,并在所述轴承外圈的环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半圆环形槽对应的第二半圆环形槽,所述第一半圆环形槽和所述第二半圆环形槽共同构成夹紧槽,所述滚珠轴承装配在所述夹紧槽内,且所述滚珠轴承中相邻的两个滚珠之间设有衬垫。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外圈通过螺栓与所述下部法兰固接,所述下部法兰与所述轴承外圈的接触界面之间嵌装有外圈密封圈,且所述下部法兰与所述轴承内圈的接触界面之间嵌装有下部密封圈,所述轴承内圈通过螺栓与所述上部法兰固接,所述上部法兰与所述轴承内圈的接触界面之间嵌装有内圈密封圈,且所述上部法兰与所述轴承外圈的接触界面之间嵌装有上部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内圈内开设有环形的内圈惰性气体吹扫管线,在所述上部法兰上固接有上部卡套接头,所述上部卡套接头连通内圈惰性气体吹扫管线与外界的惰性干燥气体管路,所述轴承外圈内开设有环形的外圈惰性气体吹扫管线,在所述下部法兰上固接有下部卡套接头,所述下部卡套接头连通外圈惰性气体吹扫管线与外界的惰性干燥气体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外支架包括中心柱和若干根连杆,所述中心柱呈竖直设置,且所述中心柱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螺栓竖直穿过的贯穿孔,所述连杆的一端固接在所述中心柱的外壁上,且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水平固接在所述环形腔壁的内壁上,若干个所述连杆沿所述中心柱的圆周方向分布,其中,所述内支架的结构与所述外支架的结构相同。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环形腔壁内设置调控组件,可保障旋转接头装置内部流动稳定,流体状态参数可调控,同时避免了“回流”现象的不利影响,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2、通过环形腔壁和环形轴承之间的真空绝热层的设置,有效降低过流部件的内外温差而发生结冰而导致旋转接头部件机械故障,解决旋转接头内部的超低温液相态的被气化为气相态,导致旋转接头内部的运行压力急剧升高的问题,从而保障低温输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接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接头装置的调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接头装置的外支架和内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接头装置的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接头装置的减振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接头装置的环形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环形腔壁;11、低温流体通道;12、内凸部;121、上弧段;1211、密封槽;1212、收纳槽;122、下弧段;13、上腔壁;14、下腔壁;2、调控组件;21、导流件;211、直流段;2111、压力平衡孔;212、第一扩流段;213、第二扩流段;22、流量调控机构;221、外支架;2211、中心柱;2212、连杆;222、内支架;223、定位螺母;224、螺栓;3、密封组件;31、密封环;32、压紧弹簧;4、环形轴承;41、上部法兰;411、内圈密封圈;412、上部密封圈;42、下部法兰;421、外圈密封圈;422、下部密封圈;43、轴承内圈;431、内圈惰性气体吹扫管线;44、轴承外圈;441、外圈惰性气体吹扫管线;45、滚珠轴承;46、夹紧槽;47、衬垫;5、真空绝热层;51、减振弹簧;6、上部卡套接头;7、下部卡套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由于现有旋转接头装置在操作过程中,低温流体流动不稳定。本发明提供超低温卸料传输系统旋转接头装置,包括环形腔壁和调控组件,环形腔壁内构成低温流体通道,调控组件包括导流件和流量调控机构,导流件包括自上至下依次一体成型的直流段、第一扩流段以及第二扩流段,使低温流体进入旋转接头内部向下流动的同时,能够沿着导流件的外壁自环形腔壁内的中间区域向边部区域流动,且第二扩流段的圆台状结构能够有效防回流,并通过流量调控机构包括的外支架、内支架、定位螺母以及螺栓,使流量调控机构能够控制导流件上下移动,以便于控制导流件与环形腔壁之间过流通道的大小,从而达到流量可灵活调控的效果,并确保旋转接头装置内部流动稳定。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温卸料传输系统旋转接头装置,包括环形腔壁1和调控组件2。环形腔壁1内构成自上至下流向的低温流体通道11。调控组件2设置在低温流体通道11内,包括导流件21和流量调控机构22。导流件21包括自上至下依次一体成型的直流段211、第一扩流段212以及第二扩流段213。直流段211为圆柱结构,第一扩流段212和第二扩流段213均为圆台结构,且第二扩流段213底面的直径大于第一扩流段212底面的直径。其中,直流段211与环形腔壁1共中心轴线设置,且导流件21的外壁与环形腔壁1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过流通道。

其中,根据传统旋转接头内部的流体流动现象规律,可知LNG或液氢在旋转接头内部流动时,沿着轴向靠近中间区域的流速高且不稳定,沿着边部区域的流速相对较低但流动不均匀,因此需要根据所述流动的规律,在对应的区域分别设置导流和流动参数调控。而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当低温流体沿着低温流体通道11进入环形腔壁1内部时,低温流体进入旋转接头内部向下流动的同时,能够沿着导流件21的外壁自环形腔壁1内的中间区域逐渐向边部区域流动,从而使旋转接头内的低温流体具有高流速且稳定均匀的流动。并且,当旋转接头内流动过程出现“回流”现象时,即沿着相反的流动方向出现低温流体的逆流情况,基于导流件21的第二扩流段213底面直径大于顶面直径的圆台结构,可明显抑制回流的情况。从作用原理层面来讲,这种锥形防回流结构,在低温介质沿着低温流体通道11自上至下流动时,可以降低内壁边界层的流动阻力,有利于流动,同时,在旋转接头内部相应的区域出现逆向流动即回流现象时,上述结构可使逆向流动过程形成涡旋效应,从而大大增加逆向的流动阻力,也即能够达到减少回流的效果。

进一步地,导流件21的内部呈中空结构,在直流段211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压力平衡孔2111,且第二扩流段213的底面呈开口设置。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当低温流体沿着低温流体通道11进入环形腔壁1内部时,依次沿着直流段211、第一扩流段212以及第二扩流段213的外壁向下游流动,一部分低温流体还会从压力平衡孔2111的位置流入,从而防止出现内部“卷吸”的情况。

在旋转接头所述位置设置有导流与流量调控装置,所述装置由直流段、第一扩流段、第二扩流段、内支架、外支架、定位螺母和螺栓等构成。在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压力平衡孔,当低温流体沿着图中所示的流向进入旋转接头内部时,依次沿着直流段、第一扩流段、第二扩流段向下游流动,一部分低温流体还会从压力平衡孔位置流入,设置压力平衡孔目的是防止出现内部“卷吸”现场。其中,根据流体力学计算和相应的测试结果,取第一扩流段212的内部夹角为α,则α的范围为65°-75°,取第二扩流段213的内部夹角为β,则β的范围为85°-95°。

如上所述,结合图1-图3所示,流量调控机构22包括外支架221、内支架222、定位螺母223以及螺栓224。外支架221水平设置在低温流体通道11内,且外支架221与环形腔壁1的内壁固接。内支架222水平设置在导流件21内,且内支架222与导流件21固接。螺栓224竖直固接在内支架222上,且螺栓224通过上下移动的方式与外支架221连接。定位螺母223与螺栓224螺纹连接,且在外支架22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一个定位螺母223。其中,定位螺母223旋紧后紧压向外支架221的水平表面。利用在外支架221的上下各设置有定位螺母223,通过两个定位螺母223上下加持固定,只需调整两个定位螺母223在螺栓224上的位置,即调控导流件21在轴向位置上下升降,从而实现过流通道截面积的变化,进而达到流量可灵活调控的效果。

进一步地,外支架221包括中心柱2211和若干根连杆2212。中心柱2211呈竖直设置,且中心柱2211的中部开设有供螺栓224竖直穿过的贯穿孔。连杆2212的一端固接在中心柱2211的外壁上,且连杆2212的另一端水平固接在环形腔壁1的内壁上,若干个连杆2212沿中心柱2211的圆周方向分布。其中,内支架222的结构原理和外支架221的结构相同,且内支架222的尺寸小于外支架221的尺寸。

进一步地,环形腔壁1位于第一扩流段212和第二扩流段213处的内壁向内侧凸起并形成环形的内凸部12。内凸部12的上侧表面为弧面结构并构成上弧段121,上弧段121与第一扩流段212和第二扩流段213的外壁之间构成环形的导流区域。内凸部12的下侧表面为弧面结构并构成下弧段122,下弧段122与第二扩流段213的外壁之间构成环形的流道区域。基于该结构的设置,通过调控导流件21在轴向位置上下升降,从而实现流道区域截面积的变化,进而达到流量可灵活调控的效果。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环形腔壁1包括上腔壁13和下腔壁14。上腔壁13底端的内壁向内侧凸起并构成所述内凸部12的上弧段121,下腔壁14顶端的内壁向内侧凸起并构成内凸部12的下弧段122。在上弧段121和下弧段122之间设有密封组件3,密封组件3包括密封环31和压紧弹簧32。在上弧段121的底端面上开设有环形的密封槽1211,密封槽1211的槽内底面上开设有环形的收纳槽1212。密封环31配合装配在密封槽1211内,并在收纳槽1212内沿圆周方向设置若干个压紧弹簧32。其中,密封组件3自环形腔壁1内部至外侧方向布置至少一组,且多个密封环31的内径自环形腔壁1内部至外侧方向依次增大。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在上腔壁13和下腔壁14对接后,上腔壁13上的密封环31通过顶部的压紧弹簧32紧紧的抵在下腔壁14的顶端面上,从而实现固定和密封。其中,密封环31的材料优选为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中的一种,能够满足超低温工况的密封要求,且密封环31构成上腔壁13和下腔壁14之间可以实现相对转动而仍然保证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环形腔壁1的外侧套有环形轴承4,环形轴承4的上方固接有上部法兰41,上部法兰41的顶端与上腔壁13互连。环形轴承4的下方固接有下部法兰42,下部法兰42的底端与下腔壁14互连,且上部法兰41的内壁、下部法兰42的内壁以及环形轴承4的内壁共同与环形腔壁1的外腔壁之间构成真空绝热层5。通过该结构的设置,由上部法兰41和上游的低温流体管道互连,并由下部法兰42和下游的低温流体管道互连,从而使来自上游的LNG或液氢等低温介质,沿着低温流体通道11进入旋转接头装置内部,并进入下游管道。同时通过真空绝热方式实现对超低温液相介质的保冷绝热,真空是保冷绝热方式中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尤其适用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工况,例如LNG温度-163℃,液氢温度-253℃,由此可以避免旋转接头内部的超低温向外部传导,减少低温液体气化,有效防止内部超压导致的安全问题。

其中,结合图1和图5所示,在真空绝热层5内设有竖向布置的减振弹簧51,减振弹簧51的一侧与环形腔壁1的外腔壁固接,减振弹簧51的另一侧与环形轴承4的环内壁固接。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当旋转接头内部流动振动较大时,通过减振弹簧51的作用,缓冲或抵消振动现象;另一方面,减振弹簧51还构成了真空绝热层5的支撑件,从而提高系统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6所示,环形轴承4包括轴承内圈43、轴承外圈44以及滚珠轴承45。轴承外圈44与下部法兰42固接,轴承内圈43与上部法兰41固接,轴承内圈43设置在轴承外圈44内侧,且轴承内圈43的外壁紧贴轴承外圈44的内壁设置。在轴承内圈43的环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半圆环形槽,并在轴承外圈44的环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半圆环形槽对应的第二半圆环形槽,第一半圆环形槽和第二半圆环形槽共同构成夹紧槽46,滚珠轴承45装配在夹紧槽46内。通过该结构的设置,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利用环形轴承4的结构,使得轴承内圈43和轴承外圈44可以实现相对旋转,进而使上部法兰41和下部法兰42实现相对旋转,以便于实现上部法兰41和下部法兰42所在的管路的方向灵活调整。其中,滚珠轴承45在工作时承受较大的局部交变载荷,滚动体与轴承内圈43和轴承外圈44之间产生极大的接触应力,因此要求轴承钢具有很高的硬度、耐磨性、足够的疲劳强度,一定的韧性以及耐腐蚀、尺寸稳定性好等,滚珠轴承45材料优选为如下三种,GCr15(即52100)高碳铬轴承钢,密度高,碳化均匀,抗疲劳,通常可添加锰或者钼等重金属元素,提高淬火性,提高刚性;SUS440C(即9Cr18)不锈钢,有较高的精度,因而广泛应用于潮湿和腐蚀性环境的应用中;陶瓷轴承,可用于极度恶劣的环境及特殊工况,由其具有使用温度范围广,耐磨性佳,耐腐蚀、绝缘、无油自润滑、高转速等特性,陶瓷轴承通常有氧化锆(ZrO2)、氮化硅(Si3N4)、碳化硅(Sic)三种材料构成。所述衬垫材料优选为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中的一种,具有耐磨性能好,重量轻,韧性高等优点。

其中,滚珠轴承45中相邻的两个滚珠之间设有衬垫47。通过滚珠轴承45和衬垫47的组合,利用滚珠轴承45中的滚珠和若干个衬垫47间隔布置,相比传统的全部采用滚珠轴承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整体的重量,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通过衬垫47隔离的方式,减少相邻滚珠之间的摩擦应力并能有效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轴承外圈44通过螺栓与下部法兰42固接,下部法兰42与轴承外圈44的接触界面之间嵌装有外圈密封圈421,且下部法兰42与轴承内圈43的接触界面之间嵌装有下部密封圈422。轴承内圈43通过螺栓与上部法兰41固接,上部法兰41与轴承内圈43的接触界面之间嵌装有内圈密封圈411,且上部法兰41与轴承外圈44的接触界面之间嵌装有上部密封圈412。通过该密封结构的设置,以隔离外部水汽的侵入。

进一步地,在轴承内圈43内开设有环形的内圈惰性气体吹扫管线431,在上部法兰41上固接有上部卡套接头6,上部卡套接头6连通内圈惰性气体吹扫管线431与外界的惰性干燥气体管路。轴承外圈44内开设有环形的外圈惰性气体吹扫管线441,在下部法兰42上固接有下部卡套接头7,下部卡套接头7连通外圈惰性气体吹扫管线441与外界的惰性干燥气体管路。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利用上部卡套接头6和下部卡套接头7分别与惰性干燥气体管路连接,在旋转接头装置使用过程源源不断的通入循环氮气,从而实现对环形轴承4的干燥保护,隔离外部水汽的侵入,防止旋转接头装置内部冷凝结冰等现象发生。其中,上部卡套接头6和下部卡套接头7内均形成有惰性气体输送通道,且惰性气体通常选用干燥的氮气。

本发明的旋转接头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惰性气体吹扫隔离外部水汽的侵入,有效降低过流部件的内外温差而发生结冰而导致旋转接头部件机械故障,并通过上部法兰41的内壁、下部法兰42的内壁以及环形轴承4的内壁共同与环形腔壁1的外腔壁之间构成真空绝热层5,解决旋转接头内部的超低温液相态的被气化为气相态,导致旋转接头内部的运行压力急剧升高的问题,从而保障低温输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利用真空绝热层5内的减振弹簧51能够减少流体输送过程的振动现象,并能够增加系统结构稳定,通过环形腔壁1内调控组件2的设置,可保障旋转接头装置内部流动稳定,流体状态参数可调控,同时避免了“回流”现象的不利影响,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38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