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流体的通路进行开闭的阀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使阀芯以相对于配置于通路的中途的阀座落座及脱离的方式往返移动来对通路进行开闭的阀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前的阀装置,已知有如下电磁控制阀或电磁阀,即包括供流体流入的上游侧通路、供流体流出的下游侧通路、将上游侧通路与下游侧通路连接的U字状或曲柄状的弯曲通路、位于弯曲通路的中途且形成为与通路垂直的阀座面、以相对于阀座面落座及脱离的方式往返移动的阀芯、及驱动阀芯的螺线管等的电磁控制阀或电磁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

在所述电磁控制阀或电磁阀中,从上游侧通路流入的流体在弯曲通路中从正面碰撞阀芯,然后,以避开阀芯的方式在阀芯的周围流动并向下游侧通路流出。即,因流体碰撞阀芯而使流体的压力损失变大。另外,由于上游侧通路与下游侧通路通过弯曲通路而连接,因此与直线状的通路相比,通路阻力增加,同样地会助长流体的压力损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2-566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3-1726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2-2504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装置,其可实现由流体碰撞阀芯引起的流体的压力损失的减低或通路阻力的减低。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阀装置构成为,包括:壳体,划定供流体通过的上游侧通路及下游侧通路、介隔存在于上游侧通路与下游侧通路之间的工作室及阀座面;阀芯,以相对于阀座面落座及脱离的方式在工作室内往返移动;及驱动单元,具有与阀芯连结的轴并驱动阀芯,上游侧通路及下游侧通路排列于同一轴线上,阀座面以轴线为中心而相对于轴线倾斜配置。

在所述阀装置中,也可采用如下结构:阀座面的内侧的轮廓形成为椭圆形状,阀芯形成为圆形状。

在所述阀装置中,也可采用如下结构:在阀芯装配有能与阀座面抵接的圆环状的密封构件。

在所述阀装置中,也可采用如下结构:阀座面形成于上游侧通路的下游端,阀芯在对抗从上游侧通路流入的流体的方向上闭阀。

在所述阀装置中,也可采用如下结构:驱动单元包括对轴施加驱动力的电磁致动器。

在所述阀装置中,也可采用如下结构:电磁致动器包括固定件、励磁用的线圈及可动件,所述可动件与轴连结,通过线圈的通电而移动到工作位置,通过线圈的未通电而返回到休止位置。

在所述阀装置中,也可采用如下结构:休止位置与阀芯从阀座面脱离的开阀位置对应,工作位置与阀芯落座于阀座面的闭阀位置对应。

在所述阀装置中,也可采用如下结构:轴配置成沿与排列有上游侧通路及下游侧通路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往返移动。

在所述阀装置中,也可采用如下结构:轴配置成沿与阀座面垂直的方向往返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呈所述结构的阀装置,可防止流体从正面碰撞阀芯。因此,可减低流体的压力损失或可减低通路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以包含通过上游侧通路及下游侧通路的中心的轴线及连结有阀芯的轴的轴线的面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切断的立体剖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中所含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以包含通过上游侧通路及下游侧通路的中心的轴线及连结有阀芯的轴的轴线的面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切断的图,且为表示阀芯从阀座面脱离的开阀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以包含通过上游侧通路及下游侧通路的中心的轴线及连结有阀芯的轴的轴线的面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切断的图,且为表示阀芯落座于阀座面的闭阀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中以与阀座面平行的面切断并从与阀座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以包含通过上游侧通路及下游侧通路的中心的轴线及连结有阀芯的轴的轴线的面将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切断的立体剖面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中所含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0是以包含通过上游侧通路及下游侧通路的中心的轴线及连结有阀芯的轴的轴线的面将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切断的图,且为表示阀芯从阀座面脱离的开阀状态的剖面图。

图11是以包含通过上游侧通路及下游侧通路的中心的轴线及连结有阀芯的轴的轴线的面将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切断的图,且为表示阀芯落座于阀座面的闭阀状态的剖面图。

图12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中以与阀座面平行的面切断并从与阀座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M1:阀装置

L:轴线

S:与轴线L垂直的方向

10:壳体

11d:阀座面

12a:上游侧通路

13a:下游侧通路

20:阀芯

Sr:环状的密封构件

U:驱动单元

30:密封构件

40:轴(驱动单元)

A:电磁致动器(驱动单元)

50:第一固定件(固定件)

60:第二固定件(固定件)

70:可动件

90:线圈模块

92:线圈

M2:阀装置

L2:轴线

S2:与阀座面垂直的方向

110:壳体

111d:阀座面

112a:上游侧通路

113a:下游侧通路

120:阀芯

U2:驱动单元

140:轴(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随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阀装置应用于在例如车辆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等中对作为流体的冷却水的流动进行调整。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M1包括壳体10、阀芯20、密封构件30及固定于壳体10的驱动单元U。

驱动单元U包括轴40及电磁致动器A。

壳体10由树脂材料等形成,且包括主体部11、在轴线L上具有中心的上游侧管部12及在轴线L上具有中心的下游侧管部13。

如图3所示,主体部11包括以与轴线L垂直的轴线S为中心的圆筒壁11a、开口部11b、凸缘部11c。另外,主体部11在内部划定能供阀芯20落座的阀座面11d及供阀芯20往返移动的工作室C。

圆筒壁11a形成为以与轴线L垂直的轴线S为中心的圆筒状,在径向上,上游侧管部12及下游侧管部13沿轴线L方向伸长。

开口部11b是使工作室C朝向外侧开口的区域,且通过接合驱动单元U而被封闭。

凸缘部11c是接合并固定驱动单元U的区域,且在开口部11b的周围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轮廓,并包括供密封构件30嵌入的环状槽11c

如图4及图5所示,阀座面11d形成为以轴线L为中心而相对于轴线L倾斜规定的角度θ的平坦面。而且,如图3所示,阀座面11d包围在上游侧通路12a的下游端开口的开口部12a

上游侧管部12是连接应用对象物的流体导入配管的区域,且划定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形剖面的上游侧通路12a。

上游侧通路12a配置于轴线L上,在其下游端与如下开口部12a

下游侧管部13是连接应用对象物的流体导出配管的区域,且划定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形剖面的下游侧通路13a。

下游侧通路13a配置于轴线L上,在其上游端与于主体部11的圆筒壁11a开口的开口部13a

在所述壳体10中,上游侧通路12a及下游侧通路13a以直线排列的方式排列于同一轴线L上,阀座面11d以轴线L为中心而相对于轴线L呈角度θ(这里为45度)倾斜配置。

另外,工作室C形成为能供阀芯20沿轴40的轴线S方向在规定范围内往返移动的空间,并在轴线L上介隔存在于上游侧通路12a与下游侧通路13a之间。

即,上游侧通路12a及下游侧通路13a在介隔存在有阀座面11d及工作室C的状态下,不经过如以前那样的弯曲通路地直线连通。因此,在包含阀座面11d的通路的区域中,可减低由通路阻力引起的流体的压力损失。

阀芯20是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而呈圆板状形成,如图2所示,包括供轴40嵌合的嵌合孔21及位于外缘区域的环状槽22。

在嵌合孔21通过焊接或压入而连结有轴40的一端部41。

在环状槽22装配有能与阀座面11d抵接的环状的密封构件Sr。

密封构件Sr是由橡胶材料等呈圆环状形成,在阀芯20位于闭阀位置时,与阀座面11d密接而起到将开口部12a

这里,如图6所示,阀座面11d形成为划定开口部12a

如上所述,通过将阀芯20制成圆形状,与制成椭圆形状的情况相比,可减低阀芯20的制造成本。

密封构件30是由能够弹性变形的薄膜状的橡胶材料等呈圆板状形成,并包括环状嵌合部31、中央连结部32及连通孔33。

连通孔33是以不使异物等通过的大小形成,并作为通气孔而有助于调压作用。

而且,密封构件30经由轴40而与中央连结部32连结,环状嵌合部31嵌入壳体10的环状槽11c

在所述组装状态下,密封构件30在壳体10与驱动单元U的接合面起到密封功能,并且以与轴40一体地移动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而防止流体内的异物等侵入电磁致动器A侧。此外,为了不阻碍轴40的移动,密封构件30在弹性变形时经由连通孔33而起到调压作用。

驱动单元U包括轴40及电磁致动器A。

电磁致动器A包括划定外壳的作为固定件的第一固定件50及第二固定件60、可动件70、施力构件80及线圈模块90。

线圈模块90包括绕线管91、励磁用的线圈92以及供绕线管91及线圈92埋设的成形部93。

轴40是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而在轴线S方向上呈长条的圆柱状形成,并包括与阀芯20连结的一端部41、与可动件70连结的另一端部42。一端部41通过压入而嵌合于阀芯20的嵌合孔21中或嵌合于嵌合孔21中并加以焊接。另一端部42通过压入而嵌合于可动件70的嵌合孔71中。而且,轴40与阀芯20及可动件70一体地沿轴线S方向往返移动。

这里,轴40沿与排列有上游侧通路12a及下游侧通路13a的轴线L垂直的方向(轴线S方向)往返移动。即,阀芯20在相对于阀座面11d呈(90度-θ)的角度的方向上,落座于阀座面11d或从阀座面11d脱离。

因此,在阀芯20落座时,轴40以反作用力的形式受到径向(radial direction)上的力。因此,第二固定件60的引导孔61a设定为能限制轴40的斜率的长度。

第一固定件50是使用软铁等并通过机械加工或锻造而形成,作为供磁力线通过的磁路发挥功能,如图2所示,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并包括内侧圆筒部51、外侧圆筒部52、凸缘部53及切口部54。

内侧圆筒部51形成为以轴线S为中心的有底圆筒状,并以沿轴线S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收容可动件70。

外侧圆筒部52形成为以轴线S为中心的有底圆筒状,并在内侧收容线圈模块90。

凸缘部53以与壳体10的凸缘部11c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呈大致矩形状的外轮廓的平板状,并包括供紧固螺钉b通过的四个圆孔(未图示)。

切口部54以使线圈模块90的一部分(连接器93a)露出的方式形成为矩形状。

第二固定件60是使用软铁等并通过机械加工或锻造而形成,并作为供磁力线通过的磁路发挥功能,并且作为线圈92通电时吸引可动件70的固定铁心发挥功能,如图2所示,包括内侧圆筒部61、凸缘部62。

内侧圆筒部61包括以轴线S为中心的引导孔61a、以轴线S为中心的环状凹部61b。

引导孔61a是在轴线S方向上引导轴40以使其滑动自如的构件,且设定为阀芯20的提升量的二倍以上的长度。由此,引导孔61a可在限制轴40的斜率的同时顺畅地引导轴40。

环状凹部61b承受施力构件80的一端部81,并且起到在与轴线S垂直的方向上对一端部81进行定位的作用。

凸缘部62以与壳体10的凸缘部11c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呈大致矩形状的外轮廓的平板状,并包括供紧固螺钉b通过的四个圆孔(未图示)。

可动件70作为供磁力线通过的磁路发挥功能,并且作为线圈92通电时沿轴线S方向移动的可动铁心发挥功能,且是使用易切削钢(SUM)等并通过机械加工或锻造而呈圆筒状形成,如图2所示,包括嵌合孔71、环状凹部72。

嵌合孔71是供轴40的另一端部42压入的区域,且以比轴40的外径尺寸稍小的内径形成。

环状凹部72承受施力构件80的另一端部82,并且起到在与轴线S垂直的方向上对另一端部82进行定位的作用。

此外,为了使可动件70顺畅地移动,例如也可在外周面形成沿轴线S方向伸长的槽孔,以在可动件70移动时调整前后的压力。

施力构件80是压缩型的螺旋弹簧,且配置成在一端部81与第二固定件60的环状凹部61b抵接且另一端部82与可动件70的环状凹部72抵接的状态下,沿轴线S方向伸缩自如。而且,施力构件80从下方支持沿铅垂方向(轴线S方向)移动的可动件70。

如上所述,线圈模块90包括绕线管91、励磁用的线圈92及成形部93。

绕线管91是使用树脂材料而形成,如图2所示,嵌入第一固定件50的内侧圆筒部51与第二固定件60的内侧圆筒部61的周围。

线圈92是通过通电而产生磁力的励磁用的线圈,且卷绕于绕线管91,并与两个端子(未图示)连接。

成形部93是使用树脂材料进行模制而成,且成形为在将线圈92卷绕于绕线管91上并且将两个端子连接的状态下,在覆盖整体的同时使两个端子露出于连接器93a内。

其次,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M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未对线圈92通电的未通电状态下,如图4所示,可动件70及轴40通过施力构件80的施加力而定位于休止位置。在所述休止位置,阀芯20位于从阀座面11d脱离而将开口部12a

在所述开阀位置,从上游侧通路12a流入的流体以沿着倾斜的阀芯20的面的方式流动,或者在偏离阀芯20的区域Ca不碰撞阀芯20地直线流动,并流向下游侧通路13a。

因此,与如以前那样流体从正面碰撞阀芯的情况相比,可减低流体的压力损失。另外,上游侧通路12a与下游侧通路13a排列于同一轴线L上,因此可使流体产生直线流动,且可通过减低通路阻力来减低流体的压力损失。

此外,也可采用冲程大的驱动单元,增大阀芯20的提升量并在开阀位置将阀芯20定位于偏离使上游侧通路12a及下游侧通路13a直线连接的区域的位置。

由此,从上游侧通路12a流入的流体不碰撞阀芯20地朝向下游侧通路13a直线流动。因此,可进一步减低流体的压力损失。

另一方面,当对线圈92通电时,如图5所示,产生从第一固定件50经由可动件70而朝向第二固定件60的磁力线(电磁力),可动件70及轴40克服施力构件80的施加力而定位于工作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阀芯20落座于阀座面11d而位于将开口部12a

在所述闭阀位置,阀芯20在对抗从上游侧通路12a流入的流体的方向上闭阀。即,从上游侧通路12a流入的流体处于在使阀芯20从阀座面11d脱离的方向上施加压力的状态。

因此,在应使阀芯20开阀的状态下,即便假设驱动单元U的轴40因粘滞(stick)现象等而不动,流体的压力上升,从而也可使阀芯20开阀。如上所述,可获得通过流体的压力来使阀芯20开阀的失效保护功能。

根据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M1,包括:壳体10,划定供流体通过的上游侧通路12a及下游侧通路13a、介隔存在于上游侧通路12a与下游侧通路13a之间的工作室C及阀座面11d;阀芯20,以相对于阀座面11d落座及脱离的方式在工作室C内往返移动;及驱动单元U,具有与阀芯20连结的轴40并驱动阀芯20,上游侧通路12a及下游侧通路13a排列于同一轴线L上,阀座面11d以轴线L为中心而相对于轴线L倾斜配置。据此,在开阀状态下,可确保供流体不碰撞阀芯20地流动的区域Ca,或者可使流体从上游侧通路12a朝向下游侧通路13a直线流动,从而可减低流体的压力损失。

另外,相对于内侧的轮廓形成为椭圆形状的阀座面11d,阀芯20形成为圆形状,因此容易制造阀芯20,与形成为椭圆形状的情况相比,可减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阀芯20装配有能与阀座面11d抵接的圆环状的密封构件Sr,因此可在闭阀状态下提高密封性。

另外,阀座面11d形成于上游侧通路12a的下游端,阀芯20在对抗从上游侧通路12a流入的流体的方向上闭阀,因此即便驱动单元U的轴40因粘滞现象等而不动,也可通过流体的压力来使阀芯20开阀,从而可获得失效保护功能。

另外,驱动单元U包括对轴40施加驱动力的电磁致动器A,因此通过适当控制电磁致动器A所产生的电磁力的接通/断开,可顺畅地进行阀芯20的开闭动作。

特别是,电磁致动器A包括固定件(第一固定件50及第二固定件60)、励磁用的线圈92及可动件70,所述可动件70与轴40连结,通过线圈92的通电而移动到工作位置,并通过线圈92的未通电而返回到休止位置,因此可以简单的结构获得所期望的驱动力。

另外,通过使可动件70的休止位置与阀芯20从阀座面11d脱离的开阀位置对应,并使可动件70的工作位置与阀芯20落座于阀座面11d的闭阀位置对应,在使流体流动为基本模式的情况下,在必要时可对线圈92通电来进行闭阀,从而可抑制电力消耗。

进而,驱动单元U的轴40配置成沿与作为上游侧通路12a及下游侧通路13a的中心线的轴线L垂直的方向往返移动,由此可相对于壳体10紧凑地形成驱动单元U,从而可实现阀装置M1整体的小型化。

图7至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M2,关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M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M2包括壳体110、阀芯120、密封构件30及固定于壳体110的驱动单元U2。

驱动单元U2包括轴140及电磁致动器A(第一固定件50及第二固定件60、可动件70、施力构件80、线圈模块90)。

壳体110是由树脂材料等形成,并包括主体部111、在轴线L2上具有中心的上游侧管部112及在轴线L2上具有中心的下游侧管部113。

如图9所示,主体部111包括以相对于轴线L2倾斜并交叉的轴线S2为中心的圆筒壁111a、开口部111b、凸缘部111c。另外,主体部111在内部划定能供阀芯120落座的阀座面111d、供阀芯120往返移动的工作室C2。

圆筒壁111a形成为以轴线S2为中心的圆筒状。

开口部111b是使工作室C2朝向外侧开口的区域,且通过接合驱动单元U2而被封闭。

凸缘部111c是接合并固定驱动单元U2的区域,且在开口部111b的周围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轮廓,并包括供密封构件30嵌入的环状槽111c

如图9至图11所示,阀座面111d形成为以轴线L2为中心而相对于轴线L2倾斜规定的角度θ的平坦面。而且,阀座面111d包围在上游侧通路112a的下游端开口的开口部112a

上游侧管部112是连接应用对象物的流体导入配管的区域,且划定以轴线L2为中心的圆形剖面的上游侧通路112a。

上游侧通路112a配置于轴线L2上,在其下游端与如下开口部112a

下游侧管部113是连接应用对象物的流体导出配管的区域,且划定以轴线L2为中心的圆形剖面的下游侧通路113a。

下游侧通路113a配置于轴线L2上,在其上游端与于主体部111的圆筒壁111a开口的开口部113a

在所述壳体110中,上游侧通路112a及下游侧通路113a以直线排列的方式排列于同一轴线L2上,阀座面111d以轴线L2为中心而相对于轴线L2呈角度θ(这里为45度)倾斜配置。

另外,工作室C2形成为能供阀芯120沿轴140的轴线S2方向在规定范围内往返移动的空间,并在轴线L2上介隔存在于上游侧通路112a与下游侧通路113a之间。

即,上游侧通路112a及下游侧通路113a在介隔存在有阀座面111d及工作室C2的状态下,不经过如以前那样的弯曲通路地直线连通。因此,在包含阀座面111d的通路的区域中,可减低由通路阻力引起的流体的压力损失。

阀芯120是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而呈圆板状形成,如图8所示,包括供轴140嵌合的嵌合孔121及位于外缘区域的环状槽122。

在嵌合孔121通过焊接或压入而连结有轴140的一端部141。

在环状槽122装配有能与阀座面111d抵接的环状的密封构件Sr。

这里,如图12所示,阀座面111d形成为划定开口部112a

如上所述,通过将阀芯120制成圆形状,与制成椭圆形状的情况相比,可减低阀芯120的制造成本。

轴140是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而在轴线S2方向上呈长条的圆柱状形成,并包括与阀芯120连结的一端部141、与可动件70连结的另一端部142。一端部141通过压入而嵌合于阀芯120的嵌合孔121中或嵌合于嵌合孔121中并加以焊接。另一端部142通过压入而嵌合于可动件70的嵌合孔71中。而且,轴140与阀芯120及可动件70一体地沿轴线S2方向往返移动。

这里,轴140沿相对于轴线L2呈(90度-θ)的角度的方向、即与阀座面111d垂直的方向往返移动。

因此,在阀芯120落座时,轴140以反作用力的形式受到轴线S2方向的力,因此使轴140倾斜那样的力不发挥作用。

其次,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M2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未对线圈92通电的未通电状态下,如图10所示,可动件70及轴140通过施力构件80的施加力而定位于休止位置。在所述休止位置,阀芯120位于从阀座面111d脱离而将开口部112a

在所述开阀位置,从上游侧通路112a流入的流体以沿着倾斜的阀芯120的面的方式流动,或者在偏离阀芯120的区域Ca不碰撞阀芯120地直线流动,并流向下游侧通路113a。

因此,与如以前那样流体从正面碰撞阀芯的情况相比,可减低流体的压力损失。另外,上游侧通路112a及下游侧通路113a排列于同一轴线L2上,因此可使流体产生直线流动,且可通过减低通路阻力来减低流体的压力损失。

此外,也可采用冲程大的驱动单元,增大阀芯120的提升量并在开阀位置将阀芯120定位于偏离使上游侧通路112a及下游侧通路113a直线连接的区域的位置。

由此,从上游侧通路112a流入的流体不碰撞阀芯120地朝向下游侧通路113a直线流动。因此,可进一步减低流体的压力损失。

另一方面,当对线圈92通电时,如图11所示,可动件70及轴140克服施力构件80的施加力而定位于工作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阀芯120落座于阀座面111d而位于将开口部112a

在所述闭阀位置,阀芯120在对抗从上游侧通路112a流入的流体的方向上闭阀。即,从上游侧通路112a流入的流体处于在使阀芯120从阀座面111d脱离的方向上施加压力的状态。

因此,在应使阀芯120开阀的状态下,即便假设驱动单元U2的轴140因粘滞现象等而不动,流体的压力上升,从而也可使阀芯120开阀。如上所述,可获得通过流体的压力来使阀芯120开阀的失效保护功能。

根据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M2,包括:壳体110,划定供流体通过的上游侧通路112a及下游侧通路113a、介隔存在于上游侧通路112a与下游侧通路113a之间的工作室C2及阀座面111d;阀芯120,以相对于阀座面111d落座及脱离的方式在工作室C2内往返移动;及驱动单元U2,具有与阀芯120连结的轴140并驱动阀芯120,上游侧通路112a及下游侧通路113a排列于同一轴线L2上,阀座面111d以轴线L2为中心而相对于轴线L2倾斜配置。

据此,在开阀状态下,可确保供流体不碰撞阀芯120地流动的区域Ca,或者可使流体从上游侧通路112a朝向下游侧通路113a直线流动,从而可减低流体的压力损失。

另外,相对于内侧的轮廓形成为椭圆形状的阀座面111d,阀芯120形成为圆形状,因此容易制造阀芯120,与形成为椭圆形状的情况相比,可减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阀芯120装配有能与阀座面111d抵接的圆环状的密封构件Sr,因此可在闭阀状态下提高密封性。

另外,阀座面111d形成于上游侧通路112a的下游端,阀芯120在对抗从上游侧通路112a流入的流体的方向上闭阀,因此即便驱动单元U2的轴140因粘滞现象等而不动,也可通过流体的压力来使阀芯120开阀,从而可获得失效保护功能。

另外,驱动单元U2包括对轴140施加驱动力的电磁致动器A,因此通过适当控制电磁致动器A所产生的电磁力的接通/断开,可顺畅地进行阀芯120的开闭动作。

另外,通过使可动件70的休止位置与阀芯120从阀座面111d脱离的开阀位置对应,并使可动件70的工作位置与阀芯120落座于阀座面111d的闭阀位置对应,在使流体流动为基本模式的情况下,在必要时可对线圈92通电来进行闭阀,从而可抑制电力消耗。

进而,驱动单元U2的轴140配置成沿与阀座面111d垂直的方向往返移动,由此使轴140倾斜那样的力不发挥作用,可高精度地往返移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与阀芯20、阀芯120连结的轴40、轴140并驱动阀芯20、阀芯120的驱动单元,示出了包括电磁致动器A的驱动单元U、驱动单元U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包括使轴往返移动的螺钉结构等驱动单元、包括手动操作螺钉结构的操作部的驱动单元。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阀芯20、阀芯120与轴40、轴140的连结结构,示出了嵌合和/或焊接等方法,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基于使阀芯能够相对于轴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的连杆机构的连结方法。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单元U、驱动单元U2中所含的电磁致动器A的固定件,示出了呈所述方式的第一固定件50及第二固定件60,但也可采用呈其他方式的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驱动单元U中所含的电磁致动器A的可动件70沿铅垂方向移动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可动件以沿铅垂方向以外的方向往返移动的方式使用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如下电磁致动器,即构成为在休止位置,可动件被施力构件施力而与设置于第一固定件的止挡件部抵接而停止的电磁致动器。由此,可在休止状态下防止可动件即阀芯的振动等。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流体内的异物等侵入电磁致动器A侧,而采用呈与隔膜类似的结构的密封构件3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在第二固定件的端部嵌入例如唇型密封件来密封轴的周围。由此,流体的压力不对可动部分发挥作用,因此可以更小的电磁力来驱动可动件及阀芯。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阀装置防止流体从正面碰撞阀芯,从而可减低流体的压力损失,或者可减低通路阻力,因此当然可应用于车辆等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在其他领域中的对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机器等中也有用。

技术分类

0612011651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