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富硒猪苓的栽培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07:3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猪苓栽培方法、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健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人们在补硒时,通常选用无机硒和有机硒产品。无机硒常用产品大都是亚硒酸钠,它存在很大的毒性,生物利用效性低,对人体有着潜在的危害。对于有机硒而言,只有硒代蛋氨酸可直接参入到蛋白质中而贮存于机体内,并可通过正常的代谢过程可逆性地释放出来。由于有机硒补剂特别是富含硒代氨基酸的产品在毒理安全性、生理活性和吸收率上的优越性,因此这类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一直广为关注。

生物有机硒开发通常是通过添加亚硒酸钠,结合自身的转化特性将无机硒转变成有机硒。因此,目前广泛应用的获取生物有机硒的方式是生物转化法。主要包括植物法、微生物法、动物法等3种方法。目前,人们主要青睐前两种合成有机硒的方法。由于微生物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培养环境易于控制,已经成为转化合成有机硒的首选方法。在微生物法转化有机硒中,目前比较多的是酵母法。但酵母及其培养液残留给产品带来较大的味道,其产品形态大多是片剂,以保健品的形态进行销售,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

猪苓(Polyponus umbellatus Fr.)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的真菌,主要以其形成的菌核入药,医药上使用已有2500年历史。药性为味甘、淡、性平;归脾、肾、膀胱经,有除湿利尿,解毒盅、痰疾、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猪苓半人工栽培是以大量的青冈木(栎木)为原料,以此栽培方式获得的猪苓中含硒量不足,无法满足现在市场对硒的需求。因此,亟需一种富硒猪苓的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猪苓的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可促进猪苓对硒源吸收与转化,获得的富硒猪苓有机硒含量达1mg/kg~2.8mg/kg,品质优良。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猪苓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富硒猪苓培养基放入窖中,将猪苓菌核摆放在上述富硒猪苓培养基后依次覆盖腐殖土、枯枝树叶、地膜,待3~5年后即可收获富硒猪苓;所述富硒猪苓培养基是将50~100mL蜜环菌液体菌种接种于猪苓袋料培养基中,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制备得到。

优选地,所述猪苓袋料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椴木65~80%、玉米芯5~15%、麦麸8~15%、0.5~2%石膏粉、0.5~2%白糖,0.5~2.5%亚硒酸钠。

更优选地,所述椴木树种为杨树、桦树、栎树或泡桐中的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猪苓袋料培养基含水量为40~60%。

优选地,所述培养条件为25~28℃黑暗培养20~30d。

优选地,所述蜜环菌液体菌种的发酵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蜜环菌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5~20d即可。

更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基由15~20g/L葡萄糖、5~10g/L蛋白胨、1~2g/L磷酸二氢钾、1~3g/L硫酸镁、8~12mg/L维生素B1、100~200g/L马铃薯、20~30g/L酵母粉、50~100mg/L亚硒酸钠配制形成。

更优选地,所述培养条件为于温度为20~25℃条件下,在100~120r/min旋转摇床上培养。

优选地,所述窖底部覆盖3~5cm阔叶树叶。

优选地,所述腐殖土的覆盖厚度为8~15cm;所述枯枝树叶的覆盖厚度为5~8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菌袋培养富硒猪苓,可促进猪苓对硒源吸收与转化。本发明培养获得的富硒猪苓,产量达400kg/亩以上;收获的富硒猪苓有机硒含量达1mg/kg~2.8mg/kg,品质十分优良。本发明栽培获得的富硒猪苓为人类提供补硒防癌抗癌保健绿色食品和药品,提高了猪苓的食药价值和生产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猪苓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富硒猪苓培养基放入窖中,将猪苓菌核摆放在上述富硒猪苓培养基后依次覆盖腐殖土、枯枝树叶、地膜,待3~5年后即可收获富硒猪苓;所述富硒猪苓培养基是将50~100mL蜜环菌液体菌种接种于猪苓袋料培养基中,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制备得到。本发明选择菌袋栽培便于添加外源硒和营养物质,能够有效减少菌材浪费,降低水分散失,提高菌丝体生长速度,减少杂菌污染。本发明的栽培方式培育可促进猪苓对硒源的吸收,更利于猪苓对无机硒的转化,提高猪苓有机硒含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猪苓袋料培养基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椴木65~80%、玉米芯5~15%、麦麸8~15%、0.5~2%石膏粉、0.5~2%白糖,0.5~2.5%亚硒酸钠。更优选地,所述猪苓袋料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椴木70~75%、玉米芯8~10%、麦麸10~12%、1~1.5%石膏粉、1~1.5%白糖,1~2%亚硒酸钠。

在本发明中,所述椴木树种优选地为杨树、桦树、栎树或泡桐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猪苓袋料培养基的含水量优选为40~60%;更优选为45~50%。

在本发明中,所述培养条件优选为25~28℃黑暗培养20~30d;更优选为26~27℃黑暗培养25~28d。

在本发明中,所述蜜环菌液体菌种的发酵培养方法优选地包括如下步骤:蜜环菌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5~20d即可。更优选地,培养时间为16~18d。

在本发明中,所述发酵培养基优选地由15~20g/L葡萄糖、5~10g/L蛋白胨、1~2g/L磷酸二氢钾、1~3g/L硫酸镁、8~12mg/L维生素B1、100~200g/L马铃薯、20~30g/L酵母粉、50~100mg/L亚硒酸钠配制形成;更优选地由16~18g/L葡萄糖、6~8g/L蛋白胨、1.5~1.8g/L磷酸二氢钾、1.5~2g/L硫酸镁、8.5~10mg/L维生素B1、120~150g/L马铃薯、25~28g/L酵母粉、60~80mg/L亚硒酸钠配制形成。

在本发明中,所述培养条件优选地为于温度为20~25℃条件下,在100~120r/min旋转摇床上培养;所述培养温度更优选地为22~24℃。

在本发明中,所述窖底部优选地覆盖3~5cm阔叶树叶。在本发明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猪苓栽培量挖窖。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窖深为45~55cm,优选地为50cm。

在本发明中,所述腐殖土的覆盖厚度优选地为8~15cm;所述枯枝树叶的覆盖厚度优选地为5~8cm;更优选地,所述腐殖土的覆盖厚度为10~12cm;所述枯枝树叶的覆盖厚度为6~7cm。本发明中,通过覆盖腐殖土、枯枝树叶既可以起到增温保湿作用,又可以为培养基提供营养成分,促进富硒猪苓的生长。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富硒猪苓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蜜环菌菌种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蜜环菌发酵培养基是由20.0g/L葡萄糖、5.0g/L蛋白胨、1.0g/L磷酸二氢钾、3.0g/L硫酸镁、10.0mg/L维生素B1、200.0g/L马铃薯、30.0g/L酵母粉、50mg/L亚硒酸钠配制形成,且pH为5,其中培养条件为在500mL摇瓶装料200mL,并设置转速为120r/min,温度为24℃,同时在旋转摇床上培养18d获得蜜环菌液体菌种。

富硒猪苓培养基制备:

将80mL蜜环菌液体菌种接入猪苓袋料培养基中,25℃黑暗培养25d至菌丝体长满菌袋即可。所述猪苓袋料培养基由栎木76%、玉米芯11%、麦麸10%、1%石膏粉、1%白糖、2.5%亚硒酸钠制备得到,所述猪苓袋料培养基含水量为50%。

种植:

挖窖,把阔叶树叶放在窖底部,厚度为5cm,再将10包培养好的富硒培养基去掉菌袋放入窖中,将14个0.3kg的猪苓菌核均匀摆放在蜜环菌菌长势旺盛的地方,然后覆盖10cm厚度的混合好的腐质土,再盖上约5cm厚的枯枝树叶,再覆上地膜增温保湿作用。经四年生长后,即可采收富硒猪苓。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富硒猪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为2%,其余步骤不变。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富硒猪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为1.5%,其余步骤不变。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富硒猪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为1%,其余步骤不变。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富硒猪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为0.5%,其余步骤不变。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蜜环菌接种量为50mL,其余步骤不变。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蜜环菌接种量为100mL,其余步骤不变。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富硒猪苓培养基中不添加亚硒酸钠。

对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收获猪苓的有效成分进行测定,测定方式包括:

有机硒,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应用差减法计算,有机硒=总硒含量-无机硒含量。

多糖,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猪苓多糖,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吸光度值,测定多糖含量;

麦角甾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猪苓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按色谱条件测定并计算麦角甾醇的含量。

表1猪苓有效成分及产量指标测定

根据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栽培方法培养的富硒猪苓,产量可达400kg/亩以上;收获的富硒猪苓有机硒含量达1mg/kg~2.8mg/kg,品质十分优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8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