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LED灯电连接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3:34


一种LED灯电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LED灯电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LED照明灯运用于室内照明领域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的LED灯通常包括光源板与驱动板,驱动板需与光源板电连接以实现驱动光源板上LED光源发光的目的。目前,光源板与驱动之间一般采用焊接导线方式实现电连接,以达到连接驱动电源的目的。这样的连接方式由于需人工穿导线及焊线,生产工序复杂化、生产效率低,过程费时繁琐且不好定位安装,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并且使用者在需要取下更换或者使用时也不方便,需要拆除已经连接好的接头部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LED灯电连接组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LED灯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座,该灯座内部镂空且朝上开口形成安装室,所述安装室上设有盖板,

与灯座连接的灯体,其中

所述安装室中设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由接线端、第一配合部、抵接部、折弯部、受力部、安装部、连接部、接触部以及第二配合部组成,所述抵接部、折弯部、受力部、安装部、连接部和接触部之间形成受电区域,

所述灯座上设有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由延伸部、顶动部、第一形变部、第二形变部、支撑部、邻接部以及固定部组成,所述延伸部、顶动部、第一形变部、第二形变部和支撑部安装在受电区域中,所述邻接部与灯座外壁接触,所述固定部穿过灯体延伸至内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安装室的内壁上设有第一保持柱和第二保持柱,所述第一配合部上具有与第一保持柱配合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配合部上设有与第二保持柱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条形孔。

在本发明中,所述安装室中设有一立柱,所述立柱上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部位于安装槽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受力部和安装部之间的角度为S1,S1<90°,所述接触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角度为S2,S2<90°。

在本发明中,所述延伸部和顶动部之间的角度为S3,S3>90°,所述第二形变部和支撑部之间的角度为S4,S4<90°,所述支撑部和邻接部之间的角度为S5,S5<S2。

在本发明中,所述受电区域的高度为H1,所述顶动部到支撑部之间的高度为H2,H1<H2。

在本发明中,所述受力部和安装部之间形成第一形变区域,所述接触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形成第二形变区域。

在本发明中,所述延伸部和顶动部之间形成第三形变区域,所述第二形变部和支撑部之间形成第四形变区域,所述支撑部和邻接部之间形成第五形变区域。

在本发明中,所述支撑部靠近邻接部的一端高度高于靠近第二形变部的一端,所述接触部靠近第二配合部的一端高度高于靠近连接部的一端。

实施本发明的这种LED灯电连接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LED灯电连接组件不仅能够方便的将灯体安装到灯座上,同时通过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的配合实现灯体的安装,另外实现电连接,不仅减少了整体的安装结构,同时实现简单操作,安装稳定的目的。连接工序简单,组装效率高,连接稳定,合格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LED灯电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灯座、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剖面图;

图4为图2中的立柱、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爆炸图;

图7为图6中的第一电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第二电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的一种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的另一种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中:灯座1、灯体2、第一电连接件3、第二电连接件4、安装室5、盖板6、第一保持柱7、第二保持柱8、第一配合部9、第一安装孔10、第二配合部11、第二安装孔12、抵接部13、立柱14、安装槽15、安装部16、接线端17、折弯部18、受力部19、连接部20、接触部21、受电区域22、接线孔23、第一形变区域24、第二形变区域25、延伸部26、顶动部27、第一形变部28、第二形变部29、支撑部30、邻接部31、固定部32、第三形变区域33、第四形变区域34、第五形变区域35、通孔36。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这种LED灯电连接组件,包括灯座1和灯体2,灯座1可以固定在建筑物上,可以安装之后不需要拆卸的部分,将外部的电源线与灯座1中的第一电连接件3进行连接即可。而灯体2则是光源,可以与灯座1分开使用,能够方便组装使用。当需要使用时,将灯体2上的第二电连接件4扣到第一电连接件3上即可,不需要借助外部的工具安装,同时在拆卸的同时也只需要徒手取下即可。另外,在安装灯体2的同时实现灯体2与灯座1的连接固定,且实现灯体2与灯座1中的第一电连接件3与第二电连接件4连接。

当然,在使用时,灯体2可以内部设置蓄电池,便可以取下照明。另外,可以方便安装和拆卸维护。

灯座1内部镂空且朝上开口形成安装室5,第一电连接件3设置在安装室5中,且外部的电源线延伸至安装室5中与第一电连接件3连接。安装室5上设有盖板6,该盖板6是用于保护安装室5,避免灰尘进入安装室5,对电源线与第一电连接件3的接头部分产生影响。

灯座1上设有一通孔36,该通孔36与受电区域22连通,第二电连接件4穿过通孔36置于受电区域22中。

安装室5的内壁上设有第一保持柱7和第二保持柱8,第一保持柱7位于第二保持柱8的上端。第一配合部9上具有与第一保持柱7配合的第一安装孔10,第二配合部11上设有与第二保持柱8配合的第二安装孔12,第一安装孔10为条形孔。第一安装孔10之所以是条形孔,便于第一电连接件3的抵接部13在第一保持柱7处活动。

安装室5中设有一立柱14,立柱14上具有安装槽15,安装部16位于安装槽15中。该立柱14是用于限制第一电连接件3的位置,使得安装部16能够固定在安装槽15中,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

灯体2与灯座1连接,通过第一电连接件3与第二电连接件4实现固定连接,且实现通电。

安装室5中设有第一电连接件3,第一电连接件3由接线端17、第一配合部9、抵接部13、折弯部18、受力部19、安装部16、连接部20、接触部21以及第二配合部11组成。抵接部13、折弯部18、受力部19、安装部16、连接部20和接触部21之间形成受电区域22。接线端17上设有一接线孔23。

受力部19和安装部16之间的角度为S1,S1<90°,接触部21和第二配合部11之间的角度为S2,S2<90°。

受力部19和安装部16之间形成第一形变区域24,接触部21和第二配合部11之间形成第二形变区域25。

灯座1上设有第二电连接件4,第二电连接件4由延伸部26、顶动部27、第一形变部28、第二形变部29、支撑部30、邻接部31以及固定部32组成。延伸部26、顶动部27、第一形变部28、第二形变部29和支撑部30安装在受电区域22中,邻接部31与灯座1外壁接触,固定部32穿过灯体2延伸至内部。

延伸部26和顶动部27之间的角度为S3,S3>90°,第二形变部29和支撑部30之间的角度为S4,S4<90°,支撑部30和邻接部31之间的角度为S5,S5<S2。

受电区域22的高度为H1,顶动部27到支撑部30之间的高度为H2,H1<H2。使得受电区域22的高度小于顶动部27到支撑部30之间的高度,安装时,使得顶动部27和支撑部30之间会受力产生形变,从而能够更好的置于受电区域22中,保持第一电连接件3和第二电连接件4的接触受电。

同时,由于第一安装孔10为条形孔,所以能够通过顶动部27将受力部19顶动,使得受力部19会往上转动一定的角度,此时的第一配合部9会与安装室5的内部接触,且为竖向平行。

延伸部26和顶动部27之间形成第三形变区域33,第二形变部29和支撑部30之间形成第四形变区域34,支撑部30和邻接部31之间形成第五形变区域35。

如图9所示,安装第二电连接件4时,先将第二电连接件4的下端往远离第一电连接件3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二电连接件4的上端往第一电连接件3的方向靠拢,然后将第二电连接件4的上端置于受电区域22中。再将第二电连接件4的上端往上移动,使得第二电连接件4上的延伸部26、顶动部27、第一形变部28分别与第二电连接件4上的安装部16、受力部19和折弯部18接触。然后

在安装第一电连接件3之间,第一电连接件3上的S1角度小于90°,此时的受力部19会往第一形变区域24中形变,此时的第一配合部9下端会往折弯部18的方向偏移,所以使得第一电连接件3在安装时,第一配合部9的上端会与安装室5的内壁接触,然后下端会与安装室5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然后当第二电连接件4置于受电区域22中后,会通过第二电连接件4将受力部19往上撑起,此时的第一配合部9才会与安装室5的内壁竖向平行。

第二电连接件4的第一形变部28和第二形变部29安装到受电区域22中后,顶动部27会受到受力部19的反向作用力,保持往下形变,使得第一形变部28会往第二形变部29的方向上形变。而第二形变部29则是会受到来自支撑部30的反向作用力,使其保持往支撑部30的方向形变,缩小第四形变区域34。第三形变区域33会受到安装部16和受力部19的限制,使其能够与安装部16和受力部19之间的夹角配合,缩小第三形变区域33。第五形变区域35则是会当支撑部30和邻接部31安装之后,会受到邻接部31的拉力,使得第五形变区域35扩大。

安装第一电连接件3时,先将第一电连接件3置于立柱14和安装室5的内壁之间,然后将第二安装孔12对准第二保持柱8,安装部16置于安装槽15中,第一安装孔10置于第一保持柱7中即可。

支撑部30靠近邻接部31的一端高度高于靠近第二形变部29的一端,接触部21靠近第二配合部11的一端高度高于靠近连接部20的一端。存在高度差之后,能够使得第二电连接件4在安装时能够被接触部21限制。

灯体2在安装时,只需要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第二电连接件4的上端能够进入到受电区域22中即可,然后再将第二电连接件4的支撑部30挤压至受电区域22中即可,通过第一电连接件3的接触部21可以将支撑部30的位置进行限制。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89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