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装置及其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3:14


一种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装置及其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墨化炉、碳素炉、焙烧炉、预碳化窑炉、陶瓷窑炉、铝合金熔炉等炉内温度超过600℃的工业窑炉生产过程中,均存在成品或废渣的高温冷却过程,该冷却过程具有周期性发生、前期温度高,取热速率快,取热压力大,后期温度低,取热速率慢、负荷持续下降、全过程温域宽等特点。目前各行业对高温窑炉的余热利用多是以稳定余热利用为主,或仅对高温阶段余热进行了利用,对于上述工艺冷却过程中低温阶段热占主要部分的余热利用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装置,能够利用余热在宽温域内稳定制蒸汽。

还提出一种使用上述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装置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工艺。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装置,包括:

取热循环组件,用于与热源取热,具有能够取热汽化的液态循环介质及用于输送气态的所述循环介质的气体通道;

缓冲循环组件,与所述取热循环组件相连通,能够与所述取热循环组件内液态的所述循环介质换热,能够与循环介质源相连通,以补充液态循环介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窑炉温度较高的初期,取热循环组件进行取热,取热后液态循环介质部分汽化为气态,气态的高温循环介质将顺着气体通道进入其他能够利用热能的装置中,对气态循环介质的热量加以利用,取热后仍有部分液态循环介质也含有部分热量,通过缓冲循环组件对含有热量的液态循环介质进行换热,缓冲循环组件内通过循环介质源补充与汽化的循环介质等量的液态循环介质,使得取热循环组件中的液态循环介质温度相较于初次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温度缓慢上升,进而在每次取热的过程中,多次取热循环的液态循环介质的温度上升缓慢,温差变化不大;最终在取热负荷相同时,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温度变化小,方便通过控制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取热流量,进而控制其整体的汽化率;实现了在窑炉温度较高的初期,避免过多的液态循环介质汽化,能够持续输出流量稳定的气态循环介质至外界其他能够利用热能的装置中。

2.在窑炉温度降低至取热循环组件所能取得的热量降低时,取热量降低不利于将正常温度的液态循环介质汽化,导致液态循环介质的汽化率下降,但以上述经过窑炉高温阶段的循环介质进行取热时,缓冲循环组件不再通过循环介质源补充液态循环介质,同时,缓冲循环组件不再与取热循环组件换热,缓冲循环组件仅输入循环介质至热循环组件中,使得缓冲循环组件及取热循环组件中的液态循环介质整体温度能够保持在升高后的状态,温度升高的循环介质汽化所需的取热负荷降低,液态循环介质依然能够维持一定的汽化率,并通过气体通道输出;实现了在窑炉温度较低的后期,避免过少的液态循环介质汽化,能够持续输出流量稳定的气态循环介质至外界其他能够利用热能的装置中。

3.在窑炉前期高温及后期低温状态的宽温域中,实现稳定提供气态循环介质,其温域适用区间更广,特别适用于高温窑炉散热时温差较大的场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循环组件包括:

缓冲储件;

第一缓冲管道,连通所述缓冲储件与所述取热循环组件,能够输送液态的所述循环介质至所述取热循环组件内;

第二缓冲管道,连通所述缓冲储件与所述取热循环组件,能够输送液态的所述循环介质至所述缓冲储件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循环组件能够通过预处理组件与所述循环介质源相连通,所述预处理组件用于预处理所述循环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热循环组件包括:

介质储件,具有相连通的所述气体通道,并与所述缓冲循环组件相连通;

取热管道,与所述介质储件形成循环回路,能够输送循环介质,并与外界热源导热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介质储件内设有气液分离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工艺,使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工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使得取热循环组件内的循环介质汽化率更加稳定,方便稳定输出蒸汽,并且能够适应更宽的温域,提高适用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控制取热循环组件内液态循环介质取热汽化率低于预设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根据热源的温度、气体通道的流量、取热循环组件内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量,调节取热循环组件内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量,以驱使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流量与气态循环介质流量之间形成动态平衡;

缓冲循环组件自循环介质源补充液态循环介质,并补充与已汽化循环介质流量等量的液态循环介质流量至取热循环组件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根据取热负荷与系统设计输出负荷之比X的比值范围,划分多个冷却阶段,在不同冷却阶段,缓冲循环组件控制取热循环组件内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两个冷却阶段,分别为与热源高温相对应的高速冷却阶段和与热源低温相对应的低速冷却阶段;

若X在高速冷却阶段对应的比值范围内,缓冲循环组件与取热循环组件之间进行液态循环介质换热循环,根据气体通道的流量和取热循环组件输入缓冲循环组件中的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量,调节缓冲循环组件输入取热循环组件中的流量;

若X在低速冷却阶段对应的比值范围内,缓冲循环组件停止自循环介质源补充液态循环介质,缓冲循环组件持续向取热循环组件供循环介质,并且,取热循环组件之间的液态循环介质换热循环降低至最小或关闭,直至缓冲循环组件内的液态循环介质的液位降至最低,然后,重新补充液态循环介质至缓冲循环组件中。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工艺的缓冲水箱在不同冷却阶段的控制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工艺的循环泵在不同冷却阶段的控制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工艺的结构示意图的缓冲水泵在不同冷却阶段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号:

取热循环组件100;气体通道110;介质储件120;取热管道130;缓冲循环组件200;缓冲储件210;第一缓冲管道220;第一阀门221;第二缓冲管道230;第二阀门222;预处理组件240;热源300;温度检测件310;循环介质源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装置,包括:

取热循环组件100,用于与热源300取热,具有能够取热汽化的液态循环介质及用于输送气态循环介质的气体通道110;

缓冲循环组件200,与取热循环组件100相连通,能够与取热循环组件100内液态循环介质换热,能够与循环介质源400相连通,以补充液态循环介质。

值得理解的是,在窑炉温度较高的初期,通过取热循环组件100进行取热,取热后液态循环介质部分汽化为气态,气态的高温循环介质将顺着气体通道110进入其他能够利用热能的装置中,对气态循环介质的热量加以利用,取热后仍有部分液态循环介质也含有部分热量,通过缓冲循环组件200对含有热量的液态循环介质进行换热,缓冲循环组件200内通过循环介质源400补充与汽化的循环介质等量的液态循环介质,使得取热循环组件100中的液态循环介质温度相较于初次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温度缓慢上升,进而在每次取热的过程中,多次取热循环的液态循环介质的温度上升缓慢,温差变化不大;最终在取热负荷相同时,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温度变化小,方便通过控制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取热流量,进而控制其整体的汽化率;实现了在窑炉温度较高的初期,避免过多的液态循环介质汽化,能够持续输出流量稳定的气态循环介质至外界其他能够利用热能的装置中。

其中,其他能够利用热能的装置可以是锅炉或蒸汽发电设备或多种设备通过蒸汽管网共同利用热能。

值得理解的是,在窑炉温度降低至取热循环组件100所能取得的热量降低时,取热量降低不利于将正常温度的液态循环介质汽化,导致液态循环介质的汽化率下降,但以上述经过窑炉高温阶段的循环介质进行取热时,缓冲循环组件200不再通过循环介质源400补充液态循环介质,同时,缓冲循环组件200不再与取热循环组件100换热,缓冲循环组件200仅输入循环介质至热循环组件中,使得缓冲循环组件200及取热循环组件100中的液态循环介质整体温度能够保持在升高后的状态,温度升高的循环介质汽化所需的取热负荷降低,液态循环介质依然能够维持一定的汽化率,并通过气体通道110输出;实现了在窑炉温度较低的后期,避免过少的液态循环介质汽化,能够持续输出流量稳定的气态循环介质至外界其他能够利用热能的装置中。

在窑炉前期高温及后期低温状态的宽温域中,实现稳定提供气态循环介质,其温域适用区间更广,特别适用于高温窑炉散热时温差较大的场合。

参照图1所示,缓冲循环组件200包括:

缓冲储件210;

第一缓冲管道220,连通缓冲储件210与取热循环组件100,能够输送液态循环介质至取热循环组件100内;

第二缓冲管道230,连通缓冲储件210与取热循环组件100,能够输送液态循环介质至缓冲储件210内。

值得理解的是,缓冲储件210通过第一缓冲管道220将循环介质源400补入的循环介质输送至取热循环组件100内,使得循环介质源400提供的常温循环介质与取热循环组件100内较高温度的循环介质相混合,使得取热循环组件100内的循环介质温度降低。取热循环组件100通过第二缓冲管道230将较高温度的循环介质输送至缓冲组件内,较高温度的循环介质将与补入缓冲储件210内的常温循环介质相混合,使得缓冲储件210内的循环介质温度升高。在窑炉高温时,实现取热循环组件100与缓冲循环组件200之间的换热,便于稳定控制液态循环介质的汽化率。在窑炉低温时,缓冲循环组件200对窑炉高温时多余的热量进行储存,在窑炉低温时,对存储的热量进行使用,便于液态循环介质汽化,以均衡窑炉高温和低温时的取热负荷,将高温时多余的热量存储至低温时进行使用,在不造成热量的浪费、能量利用率高的同时,持续输出流量稳定的气态循环介质。

具体地,第一缓冲管道220上设有第一阀门221,以控制液态循环介质输入取热循环组件100内,第二缓冲管道230上设有第二阀门222,以控制液态循环介质输入缓冲储件210内。

参照图1所示,缓冲循环组件200能够通过预处理组件240与循环介质源400相连通,预处理组件240用于预处理循环介质。

在本实施例中,循环介质为水,循环介质源400为自来水管网,自来水管网中的自来水未经过软化,易在加热后产生水垢,影响工件的正常使用。

具体地,通过预处理组件240对自来水进行预处理,使得自来水软化,便于将软化后的自来水投入至取热循环组件100及缓冲循环组件200中进行使用,并能够延长取热循环组件100及缓冲循环组件200的使用寿命,避免被水垢所堵塞,且自来水成本低廉,取用方便。

其中,预处理组件240为自来水软化除盐设备。

参照图1所示,取热循环组件100包括:

介质储件120,具有相连通的气体通道110,并与缓冲循环组件200相连通;

取热管道130,与介质储件120形成循环回路,能够输送循环介质,并与外界热源300导热相连。

值得理解的是,气体通过与介质储件120相连通,取热管道130内取热后的气态循环介质和液态循环介质在介质储件120中分离,气态循环介质储件120通过气体通道110离开介质储件120,液态循环介质与介质储件120中原有的液态循环介质相混合,取热后的大部分热量跟随气态循环介质一同自气体通道110离开,并在后续的热量利用装置中被利用,小部分热量残留在液态循环介质中,与原有液态循环介质相混合,并能够通过缓冲循环组件200换热至缓冲储件210中,将小部分热量进行存储,实现高温窑炉中多余热量的暂存,使得仅有部分液态循环介质受热汽化,进而持续输出流量稳定的气态循环介质。

值得理解的是,取热管道130可以通过直接导热或间接导热与窑炉相连,在直接导热时,取热管道130直接设置窑炉的热源300中;在间接导热时,取热管道130通过热传递介质与热源300导热相连。

值得理解的是,气体通道110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取热管道130上,位于取热管道130经过热源300后与介质储件120之间的部分,气体通道110与取热管道130的连接处设有防水透气件,仅能够供气体自此处进入气体通道110中。

值得理解的是,介质储件120内液态循环介质温度的升高降低了液态循环介质与气态循环介质之间的温差,减小了介质储件120的耐温差负荷,介质储件120的选材更加方便,且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介质储件120内设有气液分离件。通过气液分离件将介质储件120内的气态循环介质和液态循环介质彻底分离,避免部分气态循环介质冷凝,造成介质储件120内的热量过多。

其中,介质储件120为汽包。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工艺,使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装置。

值得理解是,通过工业窑炉宽温域余热稳定制蒸汽装置能够使得取热循环组件100内的循环介质汽化率更加稳定,方便稳定输出蒸汽,并且能够适应更宽的温域,提高适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取热循环组件100内液态循环介质取热汽化率低于预设值。

值得理解的是,预设值是预先根据窑炉的使用温度区间、取热循环组件100的取热范围及缓冲循环组件200的换热范围综合考虑取值得出。

值得理解的是,在窑炉高温时,通过缓冲循环组件200对取热循环组件100内的液态循环介质进行换热,降低液态循环介质的温度,维持液态循环介质温度在较低的状态,每次取热仅有部分液态循环介质汽化,能够降低循环组件内液态循环介质的取热汽化率至预设值以下,能够持续输出流量稳定的气态循环介质至气体通道110中,并且,缓冲循环组件200、取热循环组件100内的整体液态循环介质温度逐渐上升。而在窑炉低温时,通过温度升高的整体液态循环介质进行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温度高,汽化所需热量更少,使得液态循环介质汽化量不会降低,能够提高循环组件内液态循环介质的取热汽化率至接近预设值,以持续输出流量稳定的气态循环介质至气体通道110中。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热源300的温度、气体通道110的流量、取热循环组件100内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量,调节取热循环组件100内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量,以驱使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流量与气态循环介质流量之间形成动态平衡;

缓冲循环组件200自循环介质源400补充液态循环介质,并补充与已汽化循环介质流量等量的液态循环介质流量至取热循环组件100内。

其中,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是指:取热管道130沿其流向位于介质储件120与热源300之间的部分含有的液态循环介质,即为待取热液态介质。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待取热介质与热源300进行热交换的循环介质流量。

其中,气态循环介质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自气体通道110内通过的气态循环介质的流量。

其中,液态循环介质的取热汽化率是指:气态循环介质流量与产生此气态循环介质流量的取热循环中的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流量之比。

在本实施例中,热源300内设有温度检测件310,热源300为窑炉,气体通道110内设有第一流量计,取热管道130中设有第二流量计。

值得理解的是,窑炉温度过高时,取热负荷大,检测气体通道110内的流量和取热循环组件100内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量,气体通道110内的气态循环介质流量大时,通过加大取热循环组件100内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量,使得更多的液态循环介质进行换热,进而降低液态循环介质的汽化率,以持续输出稳定的气态循环介质,并将多余的热量通过液态循环介质进行储存。在窑炉温度低时,检测气体通道110内的流量和取热循环组件100内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量,气体通道110内的气态循环介质流量降低时,停止缓冲循环组件200自循环介质源400中补充液态循环介质,使得缓冲循环介质与取热循环组件100的液态循环介质温度保持升温后的状态,对高温时存储的热量进行利用,减少液态循环介质汽化所需的取热负荷;并降低取热循环组件100内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量,使得更少的液态循环介质进行换热,提高液态循环介质的汽化率,以持续输出稳定的气态循环介质。

在本实施例中,循环介质取热汽化率的预设值为20%,则控制取热循环组件100的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流量与气体通道110的流量之比为5以上。

具体地,取热管道内的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对应的部分上设有循环泵,通过循环泵控制取热管道内的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量,其具体流量大小可以通过循环泵控制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速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取热负荷与系统设计输出负荷之比X的比值范围,划分多个冷却阶段,在不同冷却阶段,缓冲循环组件200控制取热循环组件100内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

其中,窑炉内设有温度检测件310,通过检测的窑炉温度经公式处理可算出实时的取热负荷;气体通道110内设有第一流量计,通过气态循环介质的流量计算出输出负荷。

值得理解的是,选取一个或多个输出负荷作为系统设计输出负荷,通过气态循环介质的流量大小,对冷却阶段进行区分;在检测到窑炉的实时温度后,计算出X的具体大小,并将其与不同冷却阶段对应的范围区间比对,确定现在所处的冷却阶段,再对取热循环组件100内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量进行对应的控制,能够根据窑炉温度及气体通道110的流量进行实时控制,方便实现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流量与气态循环介质流量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冷却阶段,分别为与热源300高温相对应的高速冷却阶段和与热源300低温相对应的低速冷却阶段;

若X在高速冷却阶段对应的比值范围内,缓冲循环组件200与取热循环组件100之间进行液态循环介质换热循环,根据气体通道110的流量和取热循环组件100输入缓冲循环组件200中的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量,调节缓冲循环组件200输入取热循环组件100中的流量;

若X在低速冷却阶段对应的比值范围内,缓冲循环组件200停止自循环介质源400补充液态循环介质,缓冲循环组件200持续向取热循环组件100供循环介质,并且,取热循环组件100之间的液态循环介质换热循环降低至最小或关闭,直至缓冲循环组件200内的液态循环介质的液位降至最低,然后,重新补充液态循环介质至缓冲循环组件200中。

值得理解的是,窑炉高温对应高速冷却阶段,此时,取热负荷较大,取热循环组件100中的液态循环介质需要高速取热,以避免过多的液态循环介质汽化,更多的热量被存储在液态循环介质中,此时,通过缓冲循环组件200对取热循环组件100中的液态循环介质进行换热,使得热量被转移至缓冲循环组件200中,同时,缓冲循环组件200通过循环介质源400引入新的常温循环介质,进一步降低取热循环组件100及缓冲循环组件200中液态循环介质的整体温度,并且,缓冲循环组件200输入取热循环组件100的流量等于液态循环介质汽化量、取热循环组件100输入缓冲循环组件200的流量之和,以降低液态循环介质汽化率至预设值,实现气态循环介质流量的稳定输出,便于在后续热量利用装置中进行使用。

值得理解的是,窑炉低温对应低速冷却阶段,此时,取热负荷较小,取热循环组件100中的液态循环介质需要低速取热,以避免过少的液态循环介质汽化,更少的热量被储存在液态循环介质中,并且,缓冲循环组件200停止自循环介质源400补充液态循环介质,此时,缓冲循环组件200与取热循环组件100中的液态循环介质含有自窑炉高温时储存的热量,其整体温度较高,汽化所需的热量较低,更易汽化;同时,降低取热循环组件100与缓冲循环组件200之间的换热,减少液态循环介质的热量损失,以提高液态循环介质汽化率接近预设值,实现气态循环介质流量的稳定输出,便于在后续热量利用装置中进行使用。

参照图2所示,缓冲储件210内设有水位检测件,通过水位检测件检测缓冲储件210内的水位,以在高速冷却阶段,通过控制气态循环介质流量与补充的液态循环介质流量相同,进而维持缓冲储件210的水位不变;在低速冷却阶段,确保在缓冲储件210内的水位下降至最低时,能够通过循环介质源400进行补水。

参照图3所示,在高速冷却阶段,取热管道130上的循环泵控制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速增大,进而使得其流量增大,以维持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流量与气态循环介质流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即二者之间的比值固定;在低速冷却阶段,取热管道130上的循环泵控制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的流速减小,进而使得其流量减小,以维持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流量与气态循环介质流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即二者之间的比值固定。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低速冷却阶段的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流速在0.5m/s以上,可通过其他阀门控制取热管道130的横截面积,进而维持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流量。

参照图4所示,缓冲循环组件200于第一缓冲管道220上设有缓冲循环泵,能够通过缓冲循环泵控制第一缓冲管道220输入取热循环组件100内的流量,能够在高速冷却阶段,因第二阀门打开进行换热,通过缓冲循环泵控制第一缓冲管道220输入取热循环组件100内的流量,维持介质储件120的内部压力在工作状态,进而维持介质储件120内的水位,实现维持气态循环介质与液态循环介质二者之间的空间比;能够在低速冷却阶段控制循环介质输入介质储件120内,且第二阀门关小或关闭。

下面以石墨化炉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须理解的是,以下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系统状态根据石墨化炉生产所处工况分为装料、加热、冷却、出料阶段。

石墨化炉冷却开始阶段炉芯温度3000℃,炉壁侧保温层温度1000℃,出料温度400℃,从炉内1100℃处保温层位置处取热,冷却后期温度400℃。

根据石墨化炉炉型大小,60t产能石墨化炉选择对外供应2MPa饱和蒸汽,对外供热蒸汽量2.5t/h。

补水温度30℃,缓冲水箱设计温度190℃。

取热循环系统的取热汽化率预设值为20%。

装料阶段:系统开始上水,汽包水位补水至正常水位,缓冲水箱补水至高水位。

加热阶段:系统接受石墨化炉保温层温度信号,开启取热管道130上的循环泵,开始取热循环;根据石墨化炉取热管道130出口循环介质温度调整循环泵流量,控制取热管道130管壁的温度不超过膜态沸腾点温度。

冷却阶段:冷却阶段分为高速冷却阶段和低速冷却阶段,以取热负荷与系统设计输出比值为判断依据。

当取热负荷与系统设计输出负荷的比值大于1时为高速冷却阶段,此时取热管道130内的待取热液态循环介质流量由气态循环介质流量控制,控制取热汽化率在20%以下,系统补水量等于气态循环介质流量,同时缓冲循环组件200的第二缓冲管道230上的第二阀门222逐渐开大,维持介质储件120压力在2MPa,缓冲循环泵流量为第二缓冲管道230内流量与气态循环介质流量对应的液态循环介质流量之和。

当取热负荷与系统设计输出负荷的比值小于1时,系统处于低速冷却阶段,缓冲循环泵输入缓冲储件210的流量逐渐降低,并始终控制石墨化炉的稳定制蒸汽装置的取热汽化率在20%以下,同时维持取热管道130内的流速不小于0.5m/s。缓冲储件210不再自循环介质源400补充循环介质,第二缓冲管道230的第二阀门222保持在最小位置,由缓冲储件210供应介质储件120,缓冲储件210水位逐渐降低,直至最低要求水位,再通过循环介质源400进行补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分类

0612011583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