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回转窑智能供煤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48:15


一种回转窑智能供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转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窑智能供煤装置。

背景技术

煤粉是回转窑煅烧过程的主要燃料,向回转窑送入稳定的煤粉量是煅烧温度稳定的保障。然而,目前煤粉的供给稳定性较差,无法消除燃烧器经常出现的黑火头,没有较佳的手段解决煤量忽大忽小,造成窑内温度不稳定情况,且由于煤粉供给瞬时偏大,在窑内燃烧不完全,造成尾部有黑烟现象。这对以煤为燃料煅烧磷酸三钙的控制过程稳定性较差,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回转窑智能供煤装置。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回转窑智能供煤装置,包括按照煤料传输方向依序相连的煤仓、螺旋输送机、闭风器、料封泵、缓冲聚射器以及连接在回转窑入煤口的燃烧器,

所述煤仓顶部具有向其仓体内输送煤料的输料管,所述输料管内设置有可封闭其输出口的挡料板,

所述煤仓上设置有动作机构,所述动作机构受驱动于煤料经由所述输料管输入口向其输出口方向的移动作用,能够带动所述挡料板在所述输料管输出口的往复开闭。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煤仓整体呈筒状结构,且底部向中心弯曲聚拢、并与所述螺旋输送机进料口相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封泵上设置有机架,所述煤仓架设在该机架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作机构包括第一导料板、传动组件及设置于煤仓上的执行组件,所述第一导料板与传动组件上下设置于所述输料管内,且所述传动组件位于所述挡料板上方,所述传动组件输入端受驱动于经由所述第一导料板传输而来的煤料,能够使所述执行组件驱动所述挡料板相对输料管的输出口往复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竖立设置于所述输料管内且可单向转动的圆盘,所述圆盘外周侧环绕设置有若干用于承载煤料的桨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于,所述输料管内通道的槽体形状与所述圆盘及桨板所形成的外部形状相适配。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于,所述第一导料板一端固定于所述输料管的通道内壁上,另一端向下倾斜延伸至圆盘竖向中线的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于,所述执行组件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转换部件和执行部件,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煤仓顶部,所述转换部件受驱动于所述圆盘的单向转动作用,能够使所述执行部件驱动所述挡料板相对输料管的输出口在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于,所述转换部件包括转动插设在壳体上且与挡料板移动方向平行的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固定有第一锥齿,所述圆盘中心处固定有浆轴,所述浆轴贯穿至输料管外、并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锥齿间歇配合的锥形缺齿,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与转轴平行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滑动卡设有贯穿该限位槽的推块,所述推块顶部固定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螺纹套接在所述转轴外周侧,所述推块一侧与壳体内壁之间弹性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于,所述执行部件包括滑动卡设在壳体内底壁上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一侧与挡料板一端连接,另一侧与壳体内壁之间弹性连接,所述移动槽顶部槽口弹性插设有与所述传动板接触后固定挤压配合的承压块,所述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承压块接触后滑动挤压配合的施压块,所述施压块顶部开设有可供推块整体进入的开口槽。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回转窑智能供煤装置,通过在煤仓输料管上设置挡料板及动作机构,仅依靠煤料重力的传输作用,就可实现挡料板单位时间内在输料管输出口处的往复开闭,以确保单位时间内向回转窑供煤量的稳定,解决煤量忽大忽小,造成窑内温度不稳定情况,并避免煤粉供给瞬时偏大,在窑内燃烧不完全,造成尾部有黑烟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挡料板相对于输料管输出口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输料管等结构处于俯视视角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推块进入施压块上开口槽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挡料板相对于输料管输出口处于打开过程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挡料板相对于输料管输出口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1、煤仓;2、螺旋输送机;3、闭风器;4、料封泵;5、缓冲聚射器;6、燃烧器;7、输料管;8、挡料板;9、圆盘;10、桨板;11、浆轴;12、锥形缺齿;13、转轴;14、第一锥齿;15、壳体;16、传动板;161、推块;17、限位槽;18、第一伸缩杆;19、移动槽;20、承压块;22、第二伸缩杆;23、施压块;24、开口槽;25、第一导料板;26、第二导料板;27、筛网;30、筒体;31、螺杆;32、第三伸缩杆;33、刷板;34、第二锥齿;35、第三锥齿;36、动齿;37、定齿;38、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请结合图1至图8,回转窑智能供煤装置,包括按照煤料传输方向依序相连的煤仓1、螺旋输送机2、闭风器3、料封泵4、缓冲聚射器5以及连接在回转窑入煤口的燃烧器6,缓冲聚射器5用于将风煤混合气平行并平稳地持续供给燃烧器6。

本实施例中,螺旋输送机2为双螺旋输送机,以满足供料的量的需求。料封泵4为LFB型料封泵,该种料封泵4可以调节引流风的强度,以适时调节为燃烧器6供给的风煤混合气的量,其目的是满足燃烧器6的稳定燃烧,避免燃烧器6出现的黑火头。

回转窑智能供煤装置的工作方式:

首先经由煤仓1输出的煤粉通过螺旋输送机2经闭风器3进入料封泵4,螺旋输送机2能够定量持续输送煤粉,当煤粉进入料封泵4内后,通过料封泵4的泵射呈风煤混合气进入缓冲聚射器5,缓冲聚射器5与回转窑的燃烧器6的进料口连接,其将多向的风煤混合气并为平行的气流,并平稳地持续供给燃烧器6,进而实现向回转窑送入稳定的煤粉量,可使煅烧温度稳定,并确保了产品质量稳定性。

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向回转窑供煤量的稳定,本实施例的煤仓1顶部具有向其仓体内输送煤料的输料管7,输料管7内设置有可封闭其输出口的挡料板8,

煤仓1上设置有动作机构,动作机构受驱动于煤料经由输料管7输入口向其输出口方向的移动作用,能够带动挡料板8在输料管7输出口的往复开闭,以确保单位时间内向螺旋输送机2输送的煤料的料量相同,进而确保单位时间内向回转窑供煤量的稳定。

煤仓1整体呈筒状结构,且底部向中心弯曲聚拢、并与螺旋输送机2进料口相连通,以便煤料能够快速进入螺旋输送机2,避免煤料滞留在煤仓1内造成资源浪费。

料封泵4上设置有机架,煤仓架设在该机架上。

动作机构包括第一导料板25、传动组件及设置于煤仓1上的执行组件,第一导料板25与传动组件上下设置于输料管7内,且传动组件位于挡料板8上方,传动组件输入端受驱动于经由第一导料板25传输而来的煤料,能够使执行组件驱动挡料板8相对输料管7的输出口往复移动,以实现仅依靠煤料的重力传输作用,完成煤仓1向螺旋输送机2在单位时间内的间歇送料,达到向回转窑输料量的稳定。

传动组件包括竖立设置于输料管7内且可单向转动的圆盘9,圆盘9外周侧环绕设置有若干用于承载煤料的桨板10。

输料管7内通道的槽体形状与圆盘9及桨板10所形成的外部形状相适配,使下落的煤料尽可能多的与桨板10接触,以提高将煤料重力下落的势能转化为圆盘9旋转动能的转化效率。

第一导料板25一端固定于输料管7的通道内壁上,另一端向下倾斜延伸至圆盘9竖向中线的一侧,以实现圆盘9的单向转动。

执行组件包括壳体15及设置于壳体15上的转换部件和执行部件,壳体15设置于煤仓1顶部,转换部件受驱动于圆盘9的单向转动作用,能够使执行部件驱动挡料板8相对输料管7的输出口在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

转换部件包括转动插设在壳体15上且与挡料板8移动方向平行的转轴13,转轴13一端固定有第一锥齿14,圆盘9中心处固定有浆轴11,浆轴11贯穿至输料管7外、并固定有与第一锥齿14间歇配合的锥形缺齿12,壳体15顶部开设有与转轴13平行的限位槽17,限位槽17中滑动卡设有贯穿该限位槽17的推块161,推块161顶部固定有传动板16,传动板16螺纹套接在转轴13外周侧,推块161一侧与壳体15内壁之间弹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传动板16与壳体15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8,第一伸缩杆18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未标示)。

执行部件包括滑动卡设在壳体15内底壁上的移动槽19,移动槽19一侧与挡料板8一端连接,另一侧与壳体15内壁之间弹性连接,移动槽19与壳体15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杆22,第二伸缩杆22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未标示)。移动槽19顶部槽口弹性插设有与传动板16接触后固定挤压配合的承压块20,承压块20底部通过第三弹簧(未标示)与移动槽19槽内底壁连接。

壳体15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承压块20接触后滑动挤压配合的施压块23,施压块23顶部开设有可供推块161整体进入的开口槽24。承压块20顶部具有第一斜坡,施压块23端面行具有与第一斜坡相配合的第二斜坡。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当煤料经由输料管7输入口后会经过第一导料板25导向后并在重力作用始终下落至圆盘9一侧桨板10上,使圆盘9发生单向转动,转动状态下的圆盘9及其桨板10会将该部分煤料传输至输料管7底部的挡料板8上临时积聚,而圆盘9的转动会带动锥形缺齿12与第一锥齿14之间间歇配合,具体地:

每当锥形缺齿12转动至与第一锥齿14啮合时,都会带动转轴13转动使其与传动板16之间相互螺纹作用,传动板16在推块161与限位槽17的作用下,会使传动板16和推块161作远离输料管7方向移动(第一伸缩杆18和第一弹簧逐渐压缩),进而推块161通过推动承压块20带动移动槽19同步移动,使挡料板8相对输料管7输出口作打开动作,此时会使积聚在输料管7底部的煤料直接或者间接地沿着挡料板8的坡面下落至煤仓1内。

随着锥形缺齿12与第一锥齿14的继续移动,当承压块20的第一斜坡接触到施压块23的第二斜坡时,会使承压块20被压入至移动槽19槽口中(第三弹簧压缩),而推块161则会进入施压块23上的开口槽24中直至与承压块20分离。

当推块161与施压块23分离时,移动槽19会在第二弹簧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直至使挡料板8回复至初始位置,则使挡料板8相对输料管7输出口作封闭动作。

当锥形缺齿12转动脱离第一锥齿14时,第一弹簧弹力释放推动推块161、传动板16反向移动至初始位置,期间会使传动板16与转轴13之间相互螺纹作用,迫使转轴13带动第一锥齿14反向转动,此外,当推块161移动至承压块20处时会接触、并滑动挤压承压块20的第一斜坡。迫使承压块20被压入开口槽24中,避免干涉推块161越过承压块20回复到初始位置。

随着锥形缺齿12与第一锥齿14的持续间歇配合,可实现挡料板8在单位时间内相对输料管7输出口的往复开闭,以确保单位时间内向回转窑供煤量的稳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优化方案,为提高煤仓1向螺旋输送机2所输送煤料颗粒的细度,以使煤料在回转窑的燃烧器6内的燃烧更加充分,本实施例在煤仓1内设置有第二导料板26,第二导料板26位于输料管7输出口的下方,以接收来自输料管7输出口排出的煤料,并进行筛选去除其中的粒度较大的颗粒。

具体地,第二导料板26整体倾斜设置,低端设置在煤仓1内壁上,且煤仓1上开设有对应第二导料板26低端的排料口(未标示),第二导料板26上布置有筛网27,则筛网27可对流经此处的煤料进行筛选,其中粒度较大的煤料颗粒会经由排料口排出后进行后续的细化处理重新投入输料管7中使用,而其余能透过筛网27的煤料则会落至煤仓1底部,以向螺旋输送机2进行供料。

进一步地,为提高第二导料板26对煤料的筛选效率,本实施例的移动槽19底部栓接有牵引绳,牵引绳一端栓接在第二导料板26的高端上,煤仓1内侧壁上固定插设有定轴38,第二导料板26低端转动套接在该定轴38外周侧上,则第二导料板26可相对定轴38进行转动。

也就是说,当挡料板8相对输料管7输出口打开时,会通过牵引绳带动第二导料板26的高端相对其低端的定轴38旋转上升,使第二导料板26倾斜度增大,加快煤料在筛网27上的移动及筛选效率,而当挡料板8相对输料管7输出口关闭时,会通过牵引绳带动第二导料板26的高端相对其低端的定轴38旋转下降,使第二导料板26倾斜度减小,随着挡料板8相对输料管7输出口的往复开闭运动,实现第二导料板26的弧向往复摆动,进一步提高煤料在筛网27上的移动及筛选效率。

同时,为了避免煤料堵塞筛网27,在第二导料板26的底部安装有可相对筛网27底侧表面往复的刷板33,刷板33上具有刷毛。

具体地,在定轴38上套接固定有定齿37,第二导料板26上安装有可围绕定齿37外周侧移动且与定齿37之间始终相互啮合的动齿36,动齿36上同轴固定有第三锥齿35,第二导料板26底部通过支板安装有筒体30,筒体30一端固定有与第三锥齿35相啮合的第二锥齿34,另一端螺纹插设有螺杆31,螺杆31一端与刷板33一侧连接,刷板33一侧与支板之间设置有第三伸缩杆32。

可见,当第二导料板26上下往复摆动时,会使动齿36围绕定齿37的外周侧进行往复移动且使动齿36自身往复转动,则动齿36带动第三锥齿35、第二锥齿34及筒体30往复转动,使筒体30与螺杆31之间相互螺纹作用,并在第三伸缩杆32的限位作用下,实现刷板33相对筛网27底侧表面的往复刷动,以避免煤料堵塞筛网27的情况。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309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