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30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大多包括内火盖和外火盖,通过内火盖和外火盖形成双环火。或者,可以通过增加火盖的数量,形成多环火。火盖在使用时,容易受到锅具溢液或者烟气的影响,会导致火盖的内部或者火孔堵塞,因此,需要定期对火盖进行清洁。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火盖有的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火盖不便于对火盖内部进行清洁。有的火盖可拆分,其上面盖设有盖板,盖板仅放置在火盖上方,火盖清洁完成后,将盖板重新安装到位,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以提高火盖的清洁便利性,以便于对火盖进行清洁。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盖,所述火盖包括:火盖本体,包括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套设于所述内侧壁的外侧,且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共同围合出混气室,所述外侧壁设有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的火孔;顶壁,盖设于所述混气室的上方,所述顶壁与所述火盖本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顶壁的外径大于所述火盖本体的外径。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上述的火盖。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烧器;壳体,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燃烧器可活动地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升降组件,与所述燃烧器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燃烧器相对于所述容纳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燃烧器上升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火盖的火孔位于所述开口的上方,用于实现燃烧;所述燃烧器下降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火盖的火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顶壁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相抵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顶壁与火盖本体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于将火盖拆分,进而对火盖内部或者火孔进行清洁。而顶壁与火盖可拆卸连接,也便于火盖的拆卸和安装,而且顶壁和火盖本体安装后,就能够保证顶壁安装到位,提高了火盖安装的便利性。另外,顶壁的外径大于火盖本体的外径,这样,锅具的溢液流至顶壁后,能够沿顶壁直接流下,不会流至火盖本体上,这样能够防止火盖的火孔堵塞,进一步提高了火盖的清洁便利性。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烧器上升至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气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升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烧器下降至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火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火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炉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烧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烧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门板和风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气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的顶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燃气灶;1、壳体;10、容纳腔;101、开口;102、活动口;11、衬套;111、卡槽;2、燃烧器;20、火盖;201、顶壁;2011、连接柱;2012、第三凹槽;202、外侧壁;2021、台阶状结构;203、内侧壁;204、混气腔;2041、第一腔体;2042、第二腔体;2043、第一隔断件;2044、间隙;2045、第一螺钉孔;205、火孔;2051、第一火孔;2052、第二火孔;206、切槽;2061、第一切槽;2062、第二切槽;207、凹槽;2071、第一凹槽;2072、第二凹槽;2073、辅助火孔;2074、传火孔;208、二次空气通道;2081、连接孔;2082、连接筋;209、通槽;2091、点火孔;21、炉腔;211、第一分气通道;212、第二分气通道;213、第二隔断件;214、炉腔本体;215、连接边;216、第二螺钉孔;217、二次空气流道;22、引射器组件;221、第一引射器;222、第二引射器;223、连接件;224、引射器;23、喷嘴;231、风门板;232、风门片;233、转动柱;234、折边;235、第三通孔;236、第四通孔;237、一次空气通道;238、第四螺钉孔;24、连接板;241、弹性件;242、第二通孔;3、升降组件;30、升降板;301、导向孔;302、第一通孔;31、铰接杆;32、驱动机构;321、滑块;322、滑轨;323、电动推杆;4、升降杆;40、承液盘;401、第一避让通孔;402、第二避让通孔;403、导向杆;404、连接杆;5、支架;51、支撑杆;6、热电偶;7、点火针;8、第二升降组件;80、第二升降板;801、第二升降板本体;802、凸起;803、第二导向座;81、第二驱动机构;82、第二滑块;821、斜面;8211、第一壁面;8212、第二壁面;8213、第三壁面;8214、推动部;8215、第二滑轨;9、第二升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2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100,燃气灶100包括壳体1、燃烧器2和升降组件3,壳体1限定出具有开口101的容纳腔10。燃烧器2包括火盖20,燃烧器2活动设于容纳腔10内。升降组件3与燃烧器2相连接,用于带动燃烧器2相对于容纳腔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升降运动,如图1至图5所示,燃烧器2上升至第一位置时,火盖20的火孔205位于开口101的上方,用于实现燃烧,如图8至图10所示,燃烧器2下降至第二位置时,火盖20的火孔205位于容纳腔10内;升降组件3包括驱动机构32、升降板30和铰接杆31,升降板30能够与燃烧器2相抵接或相连接,驱动机构32位于升降板30的下方,铰接杆31的第一端与驱动机构32转动连接,铰接杆31的第二端与升降板30转动连接,驱动机构32能够驱动铰接杆31的第一端朝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其中,驱动机构32驱动铰接杆31的第一端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铰接杆31的第二端通过升降板30带动燃烧器2向上运动,以使燃烧器2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驱动机构32驱动铰接杆31的第一端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铰接杆31的第二端通过升降板30带动燃烧器2向下运动,以使燃烧器2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运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壳体1可以理解为灶台,燃烧器2能够在容纳腔10内活动,燃烧器2上升至第一位置时,燃烧器2的火盖20的火孔205可以上升至开口101的上方,也就是说,火盖20能够上升至壳体1上方进行燃烧,进而便于对火盖20上方的锅具等加热。燃烧器2下降至第二位置时,燃烧器2可以全部也可以部分收入容纳腔10内,火盖20的火孔205位于容纳腔10内,这样便于清洁壳体1的上表面,汤汁等杂物不会进入火孔205,堵塞火孔205。而且用户在清理壳体1的上表面时,由于火盖20全部或者大部分位于容纳腔10内,能够用户被火盖20烫伤。

驱动机构32与铰接杆3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驱动机构32驱动铰接杆31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时,铰接杆31的第一端与驱动机构32转动,同时,铰接杆31的第二端在第一端的带动下运动,铰接杆31的第二端与升降板30转动连接,升降板30的高度能够改变,进而能够实现升降板30带动燃烧器2升降。可以理解为:燃烧器2上升至第一位置时,铰接杆31沿竖直方向延伸,燃烧器2下降至第二位置时,铰接杆31沿水平方向延伸,这样能够实现燃烧器2的升降。而且,铰接杆31在运动时,燃气灶100内无需预留较多的高度空间来实现铰接杆31的移动,铰接杆31可以利用燃气灶100自身的高度或宽度实现转动,而且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升降板30升降,铰接杆31的运动稳定强,这样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100无需使用较多的移动杆,也能够保持稳定的升降,从而提高燃烧器2升降的稳定。示例的,附图9中A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B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可选地,升降板30能够与燃烧器2相连接或者相抵接,也就是说,升降板30可以与燃烧器2直接连接,这样燃烧器2能够随升降板30的升降而升降。或者,升降板30与燃烧器2不是始终接触,升降板30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与燃烧器2相抵接,进而带动燃烧器2进行升降。

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驱动机构32包括滑动组件和电动推杆323,滑动组件包括滑块321和滑轨322,滑块321与铰接杆3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滑轨322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直线延伸,滑块321与滑轨322滑动连接。电动推杆323与滑块321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滑块321沿滑轨322滑动。

本实施例中,滑块321与铰接杆3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滑块321能够沿滑轨322滑动,电动推杆323用于驱动滑块321沿滑轨322滑动。电动推杆323能够驱动滑块321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滑块321带动铰接杆31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铰接杆31与升降板30转动连接,铰接杆31在运动过程中,铰接杆31的高度发生改变,进而使得升降板30的高度发生改变,这样能够控制燃烧器2进行升降运动。滑块321与滑轨322的滑动方式,运行可靠,成本较低。

可选地,铰接杆31的第一端与滑块321铰接,铰接的方式能够实现铰接杆31与滑块321的转动连接。具体的,铰接杆3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转动孔,滑块321设有第二转动孔,第一转动轴贯穿第一转动孔和第二转动孔,以使铰接杆31的第一端能够绕滑块321转动。

可选地,铰接杆31的第二端与升降板30铰接。具体的,铰接杆31的第二端设有第三转动孔,升降板30设有第四转动孔,第二转动轴贯穿第三转动孔和第四转动孔,以使铰接杆31的第二端能够绕升降板30转动。

可选地,燃气灶100还包括垫片,垫片设于铰接杆31的第二端与升降板30之间,具体的,垫片设于第三转动孔和第四转动孔之间,垫片用于铰接杆31在转动过程中防止摩擦的作用,增加铰接杆31转动的顺畅度。

可选地,电动推杆323包括相连接的固定端和移动端,固定端固定设于容纳腔10的底壁,移动端能够相对于固定端移动,且移动端与滑块321驱动连接,移动端用于带动滑块321沿滑轨322滑动。

可选地,电动推杆323的移动端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运动,这样能使滑块321朝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运动。

可选地,如图3所示,滑动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滑动组件中的至少两个滑动组件分别位于燃烧器2的两侧,电动推杆323的数量为一个,一电动推杆323位于至少两个滑动组件之间,并与两个滑动组件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两个滑动组件的设置,能够增加燃烧器2升降的稳定性,避免燃烧器2在升降过程中发生偏移。一个电动推杆323可以同时带动两个滑块321运动,能够降低成本,而且容纳腔10内的空间有限,一个电动推杆323与两个滑动组件相连接布局合理,结构紧凑,还能够使得两个滑动组件对应的两个铰接杆31运动同步,以使燃烧器2能够稳定升降,避免出现偏移。

另外,通过一个电动推杆323就能够带动燃烧器2升降,能够避免使用多根电动推杆323时,一个电动推杆323损坏导致整个燃烧器2无法升降的问题。

可选地,燃气灶100包括推动件,推动件与滑块321相连接,推动件位于滑块321的上方,且推动件用于与电动推杆323相抵接。

可选地,一推动件连接两个滑块321,如图4所示,这样便于一个电动推杆323同时驱动两个滑块321运动,同时还使得两个滑块321的运动能够同步,以使燃烧器2的升降更加平稳。

可选地,铰接杆31的数量为多个,一个滑块321对应设置多个铰接杆31,多个铰接杆31沿滑轨322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滑块321上。如图4所示,两个铰接杆31依次间隔设置在滑块321上。这样能够增加燃烧器2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升降稳定性,避免燃烧器2出现偏移。

可选地,同一滑块321的相邻两个铰接杆3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铰接杆31的长度,这样滑块321上能够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于铰接杆31转动。

可选地,两个滑动组件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直线相交,这样能够保证燃烧器2沿周向均设有铰接杆31,使得燃烧器2的升降更加稳定。

示例的,如图4所示,升降板30呈长方形,升降板30的四个角处均对应设置一个铰接杆31,这样能够增加升降板30的升降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4所示,升降板30开设有导向孔301,导向孔301沿升降板30的厚度方向贯穿升降板30。燃气灶100还包括升降杆4,升降杆4固定设于容纳腔10的底壁,并向上延伸,升降杆4贯穿导向孔301,导向孔301能够相对于升降杆4运动;其中,铰接杆31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运动时,铰接杆31的第二端相对于升降板30转动并带动升降板30向上运动,升降板30的导向孔301沿升降杆4向上运动,以实现燃烧器2的向上运动;铰接杆31的第一端沿第二方向运动时,铰接杆31的第二端相对于升降板30转动并带动升降板30向下运动,升降板30的导向孔301沿升降杆4向下运动,以实现燃烧器2的向下运动。

本实施例中,导向孔301和升降杆4配合,一方面为升降板30升降运动提供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导向孔301和升降杆4能够限制升降板30朝向其他方向运动,使得升降板30在铰接杆31的作用下,仅能够进行升降运动。这样能够保证燃烧器2的稳定升降。

可选地,导向孔301的数量为多个,升降杆4的数量与导向孔301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多个导向孔301和升降杆4能够保证升降板30的升降稳定性。

可选地,多个导向孔301沿升降板3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这样能够保证升降板30的周向升降稳定性。

示例的,如图4所示,导向孔301与铰接杆31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个铰接杆31处的升降板30的升降运动稳定。

可选地,燃气灶100还包括导向座,导向座位于导向孔301内,升降杆4贯穿导向座,导向座用于减小导向孔301相对于升降杆4运动的摩擦力,以使燃烧器2的活动更加顺畅。

可选地,导向座设有滚珠,滚珠能够减小升降杆4与导向座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润滑,提高升降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6至图8所示,燃气灶100还包括承液盘40和连接杆404,承液盘40盖设于开口101的上方,承液盘40开设有第一避让通孔401,第一避让通孔401用于避让燃烧器2,以实现燃烧器2的升降运动。连接杆404连接在承液盘40的下方与容纳腔10的底壁之间。

本实施例中,承液盘40通过连接杆404稳定连接在开口101的上方,燃烧器2上升时,火盖20能够上升至承液盘40的上方,承液盘40用于承接锅具的溢液,避免溢液流入容纳腔10内。

可选地,承液盘40与壳体1的上表面相贴合,也就是说,承液盘40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上表面之间没有间隙2044,这样能够避免溢液或者其他杂物进入容纳腔10内。

可选地,如图1和图10所示,燃气灶100还包括支架5,支架5连接于升降板30的上端部,并向上延伸,承液盘40开设有第二避让通孔402,第二避让通孔402用于避让支架5,以实现支架5的升降运动,支架5用于支撑锅具。

本实施例中,支架5用于支撑锅具,这样能够实现锅具的放置。而且能够使得锅具的底部与火盖20之间存在间隙2044,以保证火盖20的火焰的充分燃烧,进而提高燃烧效率。支架5设于升降板30,这样支架5能够随升降板30进行升降运动,支架5上升时,支架5用于支撑锅具。支架5下降时,能够收入容纳腔10内,这样壳体1的上表面的死角较小,便于壳体1上表面的清理。

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火盖20包括顶壁201,顶壁201的外径大于开口101的内径或者大于第一避让通孔401的内径,燃烧器2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顶壁201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上表面或者承液盘40的上表面相抵接。

本实施例中,燃烧器2下降至第二位置时,顶壁201与承液盘40或者壳体1的上表面相抵接,也就是说,顶壁201盖设在开口101处或者盖设在第一避让通孔401处,这样能够封堵开口101或第一避让通孔401,避免汤汁等流入容纳腔10内,而且顶壁201可以作为壳体1的一部分,与壳体1上表面共同形成完整的台面,这样不仅便于清洁,而且可以作为备餐区的延伸。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承液盘40的第一避让通孔401的内径可以大于开口101的内径,这样燃烧器2下降时,火盖20的顶壁201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上表面相抵接。

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承液盘40的第一避让通孔401的内径小于或等于开口101的内径,这样燃烧器2下降时,火盖20的顶壁201的下表面与承液盘40的上表面相抵接。

可选地,如图5、图6和图9所示,燃烧器2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支架5的高度大于火盖20的高度;燃烧器2包括火盖组件和连接板24,火盖组件,包括火盖20和炉腔21,火盖20盖设于炉腔21上方;连接板24,位于升降板30的上方,并位于承液盘40的下方,连接板24套设于炉腔21的外侧,并与炉腔21相连接,铰接杆31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支架5向上运动,且升降板30能够与连接板24相抵接,以带动连接板24向上运动,进而带动火盖组件向上运动;铰接杆31的第一端沿第二方向运动时,升降板30向下运动,支架5向下运动,且升降板30能够与连接板24相分离,以使连接板24带动火盖组件向下运动。

本实施例中,支架5的高度大于火盖20的高度,才能够将锅具支撑在火盖20的上方,以保证火盖20的火焰能够充分燃烧。这样也会导致燃烧器2下降时,燃烧器2下降至第二位置时,支架5仍然有部分在壳体1的上方。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4与燃烧器2相连接,连接板24位于升降板30的上方。升降板30向上运动时,升降板30先带动支架5上升,此时,燃烧器2位于第二位置,且升降板30与连接板24不接触,当升降板30上升与连接板24相抵接后,升降板30能够带动连接板24一起向上运动,连接板24再带动燃烧器2一起向上运动,最终运动至第一位置。当升降板30下降时,升降板30带动支架5向下运动,升降板30向下运动,连接板24在燃烧器2和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连接板24带动燃烧器2向下运动,当火盖20的顶壁201与壳体1的上表面或者承液盘40的上表面相抵接时,燃烧器2和连接板24不再向下运动,升降板30带动支架5继续向下运动,直至支架5完全收入容纳腔10内。这样能够使得支架5和燃烧器2均收入容纳腔10内,减少壳体1上表面的卫生死角,便于清洁。

可选地,炉腔21包括炉腔本体214和连接边215,炉腔本体214位于火盖20的下方,连接边215设于炉腔本体214的外侧,并沿炉腔本体214的周向延伸,连接边215设于升降板30的上方,并与连接板24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边215位于连接板24的上方,升降板30能够承托炉腔21,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板24与炉腔21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燃气灶100还包括连接件223,连接件223连接在引射器224与连接板24之间。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4还通过连接件223与燃烧器2的引射器224相连接,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燃烧器2与连接板24的连接稳定性,以保证连接板24能够带动燃烧器2进行升降运动。

连接件223呈L状,连接件223的下端与引射器224相连接,连接件223的上端搭设于连接板24的上方,并与连接板24通过螺钉连接,这样连接板24升降时,能够稳定带动引射器224升降,以使燃烧器2的各部分升降同步。

可选地,如图6所示,燃烧器2还包括弹性件241,弹性件241至少部分支撑在连接板24和承液盘40之间,连接板24向上运动时,连接板24和承液盘40之间的弹性件241发生弹性形变。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4向上运动时,弹性件241发生弹性形变。也就是说,当连接板24向下运动时,连接板24不仅能够收到燃烧器2和其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运动,弹性件241回复原状,能够对连接板24施加向下的力,以使连接板24能够带动燃烧器2向下运动,以保证给燃烧器2能够稳定下降。

可选地,如图6和图9所示,燃气灶100还包括导向杆403,导向杆403连接在承液盘40的下方。其中,升降板30开设有第一通孔302,第一通孔302沿升降板30的厚度方向贯穿升降板30,连接板24开设有第二通孔242,第二通孔242沿连接板24的厚度方向贯穿连接板24;其中,导向杆403依次贯穿第二通孔242和第一通孔302后伸至升降板30的下方,升降板30运动时,第一通孔302和第二通孔242均能够相对于导向杆403运动。

本实施例中,导向杆403使得升降板30和连接板24在升降过程中,能够保持升降方向的稳定性,避免燃烧器2朝向其他方向发生偏移。

可选地,弹性件24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通孔242内,并套设于导向杆403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41套设于导向杆403的外侧,并设于第二通孔242内,这样无需另设位置安装弹性件241,而且弹性件241与导向杆403的受力位置一致,能够避免连接板24和升降板30在升降时,受到不同的力,导致燃烧器2发生偏移。

可选地,燃烧器2的数量为多个,每一燃烧器2均设有一驱动机构32和一升降板30,这样燃气灶100的不同燃烧器2的升降互不影响,提高燃气灶100使用的便利性。

可选地,燃烧器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燃烧器2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直线相交。这样能够避免多个燃烧器2的电动推杆323之间发生干涉。示例的,如图9所示,两个燃烧器2沿容纳腔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直线沿容纳腔10的宽度方向设置,这样便于电动推杆323的设置,无需增加空间放置电动推杆323,能够不增加燃气灶100的尺寸,保证燃气灶100的使用灵活性。

可选地,燃烧器2包括火盖20、炉腔21和引射器224,火盖20盖设于在炉腔21的上方,引射器224与炉腔21相连通,用于向炉腔21和火盖20提供燃气或者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体(以下统称为燃气)。

火盖20限定出混气室,火盖20的侧壁开设有与混气室相连通的火孔205,火孔205用于燃烧,以实现火盖20的燃烧。

可选地,燃烧器2的数量为多个,引射器224沿多个燃烧器2的设置方向延伸,如图9所示,两个燃烧器2沿容纳腔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直线沿容纳腔10的宽度方向设置,每一燃烧器2的引射器224朝向相邻的燃烧器2,这样设置,能够避免引射器224与电动推杆323的安装位置发生冲突。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引射器224沿多个燃烧器2的设置方向延伸,并不是严格的要求在同一直线,引射器224的延伸方向略有偏移也可以,能够实现避免引射器224与电动推杆323干涉的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

如图11至图1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火盖20,火盖20限定出第一腔体2041和第二腔体2042,第一腔体2041位于第二腔体2042的上方,第一腔体2041适于与第一引射器221相连通,第二腔体2042适于与第二引射器222相连通。其中,火盖20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火孔2051和第二火孔2052,第一火孔2051与第一腔体2041相连通,第二火孔2052与第二腔体2042相连通。火孔205包括第一火孔2051和第二火孔2052,混气腔204包括第一腔体2041和第二腔体2042。

本实施例中,火盖20将第一腔体2041和第二腔体2042集成在一个火盖20上,再配合第一火孔2051和第二火孔2052就能够形成两环火,无需设置多个火盖20,能够减少燃气灶100的卫生死角,提高清洁便利性。另外,第一腔体2041位于第二腔体2042的上方,也就是说,第一腔体2041和第二腔体2042利用火盖20的高度方向设置两个腔体,能够减小火盖20的直径,进而减少火盖20占用的空间,减少卫生死角,提高燃气灶100清洁的便利性。

本实施例中,燃烧器2可升降,仅需设置一个火盖20就可以实现两环火,而且一个火盖20能够降低燃烧器2升降的复杂程度,更加便于清洁。

可选地,第一引射器221可以为内引射器224和外引射器224中的一个,第二引射器222可以为内引射器224和外引射器224中的另一个。也就是说,第一腔体2041和第二腔体2042对应的引射器22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选地,如图11所示,第一火孔2051和第二火孔2052均设于火盖20的外侧壁202,且第一火孔2051位于第二火孔2052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第一火孔2051和第二火孔2052设于火盖20的同一侧壁,这样能够增加火焰的强度,并且第一火孔2051位于第二火孔2052的下方,第一火孔2051处的火焰能够对第二火孔2052处的火焰进行稳焰。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火孔2051与第二火孔2052也可以不在同一侧壁,比如,第一火孔2051位于火盖20的顶壁201,第二火孔2052位于火盖20的侧壁,这样能够增加火焰的面积。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火孔2051和第二火孔2052的位置。

可选地,第一火孔20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火孔2051沿火盖2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二火孔205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火孔2052沿火盖2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其中,第一火孔2051与第二火孔2052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火孔2051和多个第二火孔2052均沿火盖20的周向设置,使得火盖20能够沿周向点燃,这样能够对锅具加热均匀。第一火孔2051和第二火孔2052交错设置,这样能够避免第一火孔2051和第二火孔2052争夺空气,减少烟气。

可选地,火盖20还构造有切槽(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二切槽2062),且第二切槽2062沿火盖20的周向延伸并贯穿多个第二火孔2052。

本实施例中,第二切槽2062能够防止第二火孔2052离焰,同时能够提高第二火孔2052在火盖20周向的传火速度,进一步提高对第一火孔2051的稳焰效果。

可选地,第二火孔2052的孔径小于第一火孔2051的孔径。

本实施例中,第一火孔2051在上方,第一火孔2051的孔径较大,能够保证火盖20的火焰燃烧强度,第二火孔2052位于第一火孔2051的下方,并且能够起到稳焰作用,第二火孔2052的孔径小于第一火孔2051的孔径,能够避免第二火孔2052处的火焰与第一火孔2051处的火焰争夺空气,或者避免两处火孔205的火焰交叉,能够减少烟气的产生。

可选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火盖20包括顶壁201、外侧壁202和内侧壁203,顶壁201呈类圆形。外侧壁202呈环形,外侧壁202位于顶壁201的下方。内侧壁203呈环形,内侧壁203位于顶壁201的下方,并位于外侧壁202的内侧,顶壁201、外侧壁202和内侧壁203共同围合形成混气腔204。火盖20还包括第一隔断件2043,第一隔断件2043位于混气腔204内,与外侧壁202的内壁面相连接,并与内侧壁203的外壁面之间存在间隙2044,第一隔断件2043将混气腔204分隔为第一腔体2041和第二腔体2042,第一腔体2041通过间隙2044适于与第一引射器221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断件2043与内侧壁203和外侧壁202共同将混气腔204分隔为第一腔体2041和第二腔体2042,第一腔体2041位于第二腔体2042的上方,且第一腔体2041通过间隙2044与第一引射器221相连通,这样能够保证第一腔体2041和第二腔体2042均能够与对应的引射器224连通,以保证火盖20的正常燃烧。

可选地,沿从内到外的方向,第一火孔2051向上倾斜。这样设置,能够提高第一火孔2051处的燃气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第一火孔2051处的火焰强度。

可选地,沿从内到外的方向,第二火孔2052向上倾斜。这样设置,能够提高第二火孔2052处的燃气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第二火孔2052处的火焰强度。

可选地,火盖20包括连接辐条,连接辐条连接在第一隔断件2043与内侧壁203之间,这样能够增加第一隔断件2043的强度。可选地,多个连接辐条沿火盖20的周向一次间隔设置,这样既能够保证第一隔断件2043的强度,还能够不干扰间隙2044内燃气的流动。

可选地,如图12和图19所示,第二火孔2052的入口端设于第一隔断件2043与火盖20的外侧壁202连接处,且沿从内到外的方向,第二火孔2052向上倾斜。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火孔2051沿从内到外的方向向上倾斜,为了保证第二火孔2052不会距离第一火孔2051太远,第二火孔2052尽量靠上设置,因此,第二火孔2052的入口端设于第一隔断件2043与火盖20的外侧壁202连接处,且第二火孔2052沿从内到外的方向向上倾斜,这样能够尽量提高第二火孔2052的高度。而且这样第一火孔2051和第二火孔2052的出口端均靠近火盖20的上部,能够减少火焰与锅具的距离,能够保证火盖20的火焰能够灼烧锅具,提高燃烧的效果。

可选地,第一隔断件2043包括第一壁段和第二壁段,第一壁段的一端与内侧壁203的外壁面之间存在间隙2044,第二壁段的一端与第一壁段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壁段的另一端与外侧壁202的内壁面相连接,其中,沿从内到外的方向,第二壁段向上倾斜。

本实施例中,第二壁段向上倾斜,也就是说,第一隔断件2043靠近外侧壁202的壁段向上倾斜,这样使得第二火孔2052能够进一步靠上设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将火盖20分为两部分,将火盖20分为顶壁201和火盖本体,火盖本体包括外侧壁202和内侧壁203,外侧壁202套设于内侧壁203的外侧,内侧壁203和外侧壁202共同围合形成混气室,其中,外侧壁202设有与混气室相连通的火孔205。顶壁201盖设于混气室的上方,顶壁201与火盖本体可拆卸连接,且顶壁201的外径大于火盖本体的外径。

顶壁201与火盖本体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于将火盖20拆分,进而对火盖20内部或火盖20的火孔205进行清洁。而顶壁201与火盖20可拆卸连接,也便于火盖20的拆卸和安装,而且顶壁201和火盖本体安装后,就能够保证顶壁201安装到位,提高了火盖20安装的便利性。另外,顶壁201的外径大于火盖本体的外径,这样,锅具的溢液流至顶壁201后,能够沿顶壁201直接流下,不会流至火盖本体上,这样能够防止火盖20的火孔205堵塞,进一步提高了火盖20的清洁便利性。另外,顶壁201的外径大于火盖本体的外径,能够保证火盖20下降后,顶壁201能够与承液盘40的上表面或者壳体1的上表面相抵接。

可选地,如图12、图13和图25所示,顶壁201的横截面呈类圆形,顶壁201的下表面部分向下延伸形成连接柱2011,火盖本体设有连接孔2081,连接孔2081沿火盖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其中,连接柱2011构造有连接部,连接孔2081构造有与连接部相适配的连接配合部,连接柱2011插入连接孔2081内时,连接部能够与连接配合部相配合,以连接火盖本体与顶壁201。

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011与连接孔2081通过连接部和连接配合部相连接,能够实现顶壁201与火盖本体的连接。通过连接柱2011和连接孔2081实现连接,无需在顶壁201和火盖本体另设多个螺钉孔,减少螺钉的使用,能够降低安装复杂度,并实现顶壁201与火盖本体的连接。

可选地,连接柱2011位于顶壁201的中心处,这样使得顶壁201与火盖本体的连接较为稳定,能够避免顶壁201受到外力时,顶壁201发生偏移。

可选地,连接部包括外螺纹,连接配合部包括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外螺纹和内螺纹相配合,通过旋转顶壁201就可以实现顶壁201与火盖本体的安装和拆卸,无需借助工具,也无需另设螺钉,用户安装和拆卸时,也不用担心螺钉丢失。而且,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连接方式,顶壁201与火盖本体连接更加紧密,能够防止混气腔204漏气。

可选地,如图13、图14和图16所示,火盖20还限定出二次空气通道208,二次空气通道208沿火盖20的厚度方向贯穿火盖20的底壁并与外界连通。二次空气通道208的出口端与火孔205相连通。火盖20还限定出通槽209,通槽209沿火盖20的径向延伸并贯穿火盖20后与二次空气通道208相连通。通槽209的入口端与二次空气通道208的出口端相连通,通槽209的出口端与外界相连通,二次空气通道208流出的二次空气能够沿通槽209流至火孔205处。具体的,火盖20的内侧壁203围合形成二次空气通道208,也就是说,二次空气通道208位于内侧壁203的内侧,通槽209贯穿火盖20的内侧壁203和外侧壁202。附图16中的箭头表示通槽209内二次空气的流动方向。

本实施例中,将二次空气通道208设于内侧壁203的内侧,既能够保证火孔205和混气腔204的设置,而且能够保证二次空气的供给。这样设置,火盖20布局合理,效果显著,二次空气通道208和通槽209能够为火盖20的火孔205提供二次空气,以保证火孔205处的火焰能够充分燃烧,减少烟气。

可选地,火盖本体还包括连接筋2082,连接筋2082位于二次空气通道208内,并与所述内侧壁203的内壁面连接,其中,连接孔2081设于连接筋2082。

本实施例中,连接筋2082便于连接孔2081的设置,以实现火盖本体与顶壁201的连接。示例的,如图13所示,连接筋2082为多个,多个连接筋2082交叉设置,这样能够增加连接筋2082的设置强度,进而保证连接孔2081的强度,最终实现顶壁201与火盖本体的稳定连接。

可选地,沿从下向上的方向,火孔205的投影均位于顶壁201内。

本实施例中,火孔205的投影全部位于顶壁201内,这样顶壁201能够阻挡汤汁流入火孔205内,进而避免火孔205堵塞。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2,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火盖2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2,因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火盖20,因此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火盖2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17至图22所示,燃烧器2还包括炉腔21和引射器组件22,炉腔21位于火盖20的下方,炉腔21限定出第一分气通道211和第二分气通道212,第二分气通道212套设于第一分气通道211的外侧,第一分气通道211与第一腔体2041相连通,第二分气通道212与第二腔体2042相连通。引射器组件22包括第一引射器221和第二引射器222,第一分气通道211连通在第一引射器221与第一腔体2041之间,第二分气通道212连通在第二引射器222和第二腔体2042之间。

本实施例中,炉腔21用于连通引射器224和火盖20,并且能够将引射器224流入的燃气进行分流以将不同引射器224流出的燃气引导至对应的火盖20处。由于第一隔断件2043与内侧壁203之间存在间隙2044,因此,第二腔体2042位于间隙2044的外侧,第二腔体2042与位于外侧的第二分气通道212相连通,第一腔体2041通过间隙2044与位于内侧的第一分气通道211连通,这样能够保证火盖20的两个腔体具有燃气流入,以保证火盖20的正常燃烧。

可选地,如图19所示,图中箭头表示燃气的流动方向,火盖20的外侧壁202的下方构造有台阶状结构2021,火盖20盖设于炉腔21的上方时,炉腔21的外侧壁202与台阶状结构2021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火盖20的外侧壁202与炉腔21的外侧壁202通过台阶状结构2021相连接,使得火盖20的外侧壁202与炉腔21的外侧壁202实现端面密封和径向密封,增加了火盖20的密封程度,避免漏气。

可选地,炉腔21包括第二隔断件213,第二隔断件213位于炉腔21内,第二隔断件213将炉腔21分隔为第一分气通道211和第二分气通道212;其中,火盖20盖设于炉腔21上方时,第二隔断件213的上表面与第一隔断件2043的下表面相抵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断件2043与第二隔断件213相抵接,也就是说,第一隔断件2043和第二隔断件213为端面密封,这样能够提高火盖20与炉腔21的安装便利性。

可选地,火盖20的内侧壁203的下表面与炉腔21的内侧壁203的上表面相抵接,也就是说,火盖20的内侧壁203的下表面与炉腔21的内侧壁203为端面密封,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火盖20与炉腔21的安装便利性。

应当说明的是:火盖20的内侧壁203与炉腔21的内侧壁203也可以为端面密封和径向密封相结合的形式,第一隔断件2043与第二隔断件213也可以为端面密封和径向密封相结合的形式,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上述两个部分的连接方式,能够实现火盖20与炉腔21的密封的连接方式,均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

可选地,火盖20与炉腔21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火盖20与炉腔21可拆卸连接,便于火盖20与炉腔21的拿取,也便于火盖20与炉腔21的拆卸和安装,同时便于火盖20和炉腔21的清洁。

可选地,火盖20与炉腔21通过螺钉连接。具体的,第一隔断件2043设有第一螺钉孔2045,第二隔断件213设有第二螺钉孔216,第一螺钉孔2045和第二螺钉孔216对应设置,螺钉贯穿第一螺钉孔2045和第二螺钉孔216进行连接。

可选地,如图14所示,第一螺钉孔2045的数量为多个,第一螺钉孔2045沿火盖2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二螺钉孔216的数量与第一螺钉孔2045相同并一一对应,这样能够增加火盖20与炉腔21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17所示,炉腔21还限定出二次空气流道217,二次空气流道217沿炉腔21的厚度方向贯穿炉腔21,二次空气流道217位于第一分气通道211的内侧,二次空气流道217位于二次空气通道208的下方,且二次空气流道217连通在外界与二次空气通道208之间,以使外界空气经二次空气流道217流至二次空气通道208内。

本实施例中,由于炉腔21位于火盖20的下方,为了保证二次空气通道208能够与外界连通,炉腔21也限定出与外界连通的二次空气流道217,这样能够实现二次空气通道208与外界的连通。也就是说,二次空气从炉腔21的底部进入二次空气流道217,然后经过二次空气流道217流入二次空气通道208内,从二次空气通道208流至通槽209处,最终流至火孔205处,以保证火孔205处的火焰能够充分燃烧。

可选地,如图13所示,燃烧器2还包括热电偶6和点火针7,火盖20的外侧壁202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槽207,热电偶6或点火针7设于凹槽207内,或者,热电偶6和点火针7分别位于两个凹槽207内。

本实施例中,火盖20的外侧壁202内凹形成凹槽207,凹槽207可以放置热电偶6或者点火针7,或者,火盖20可以设置两个凹槽207,分别放置热电偶6和点火针7。这样热电偶6和点火针7能够隐藏在火盖20内,火盖20能够保护热电偶6和/或点火针7不受外界的风力、溢液的影响,进而保证热电偶6和/或点火针7能够正常工作。

相关技术中,热电偶6和点火针7一般设于内火盖20的外侧,本申请的火盖20为一体式火盖20,火盖20自身就能够形成两环火。热电偶6和点火针7设于凹槽207处,使得一体式火盖20同样具有熄火保护和点火的功能,进而能够保证燃烧器2的正常使用。

应当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热电偶6和点火针7与凹槽207的设置方式,并不仅限于本申请的火盖20形式,其他形式的火盖20也可以构造本申请的凹槽207,通过设置凹槽207来设置热电偶6和/或点火针7的方式的火盖20均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

可选地,如图13和图15所示,热电偶6位于凹槽207内时,(为了便于区分,将热电偶6对应的凹槽207统称为第二凹槽2072),第二凹槽2072的侧壁设有辅助火孔2073,辅助火孔2073与混气腔204相连通,辅助火孔2073与热电偶6相对应,辅助火孔2073用于灼烧热电偶6。

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2072内对应设置辅助火孔2073,辅助火孔2073能够一直灼烧热电偶6,以使热电偶6不会熄火断电,这样能够保证热电偶6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如图15所示,辅助火孔207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辅助火孔2073中的至少两个分别位于第二凹槽2072相对的两个侧壁。

本实施例中,热电偶6位于第二凹槽2072内,至少两个辅助火孔2073位于第二凹槽2072的侧壁,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辅助火孔2073的火焰能够灼烧热电偶6,以提高热电偶6的保火性能。

可选地,火孔205位于第二凹槽2072的外部,第二凹槽2072的侧壁还设有传火孔2074,传火孔2074位于火孔205和辅助火孔2073之间,传火孔2074用于将火孔205的火焰传递至辅助火孔2073处。

可选地,由于第二凹槽2072内设置热电偶6,因此,第二凹槽2072内部可以不设置燃烧的火孔205,为了保证辅助火孔2073处有火,第二凹槽2072的侧壁还设置传火孔2074,传火孔2074能够将火孔205处的火焰传递至辅助火孔2073处,以保证辅助火孔2073能够燃烧,进而保证辅助火孔2073能够持续灼烧热电偶6。

可选地,传火孔2074位于第一火孔2051和辅助火孔2073之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热电偶6具有一定的高度,辅助火孔2073需要设置在较高的位置,以便能够灼烧热电偶6,为了保证传火顺利,传火孔2074位于第一火孔2051和辅助火孔2073之间,能够减少传火的距离,并且保证第一火孔2051处的火焰能够顺利传至辅助火孔2073处。

可选地,传火孔2074和辅助火孔2073均与第二腔体2042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传火孔2074与辅助火孔2073均与第二腔体2042相连通,由于第一火孔2051孔径较大,所以第一火孔2051可以理解为主火孔205,当需要调小火盖20的火焰时,可以控制第一引射器221不进气,这样第一腔体2041没有燃气,第一火孔2051处不会有火焰。此时,第二引射器222保持供气,第二腔体2042内有燃气,第二火孔2052能够燃烧,这样能够实现火盖20的小火模式。为了保证火盖20为小火模式时热电偶6仍能够正常工作,传火孔2074和辅助火孔2073均与第二腔体2042相连通,这样能够保证热电偶6处一直有火焰。

可选地,传火孔2074的孔径大于第一火孔2051的孔径。这样能够增加传火孔2074处的火焰强度,以保证传火的成功率。而且在第一火孔2051不着火时,传火孔2074也可以与第二火孔2052之间传火。

可选地,辅助火孔2073的孔径小于传火孔2074的孔径,辅助火孔2073处的火焰仅需要灼烧热电偶6就可以,因此,无需设置较大的孔径,避免辅助火孔2073与火孔205争夺燃气。

可选地,如图16所示,沿从上到下的方向,热电偶6和/或点火针7的投影完全位于火盖20内。

本实施例中,热电偶6和点火针7的投影沿从上到下的方向完全位于火盖20内,可以理解为:热电偶6和/或点火针7全部位于凹槽207内,这样燃烧器2进行升降运动时,热电偶6和/或点火针7不会阻碍燃烧器2的升降运动,而且能够实现火盖20的燃烧。

应当说明的是:对于升降燃气灶100来说,热电偶6和/或点火针7设于火盖20的外侧,容易影响火盖20的升降,本申请将热电偶6和/或点火针7完全设于凹槽207内,并通过辅助火孔2073能够实现热电偶6的始终灼烧,这样使得燃烧器2既能够保持升降,仍然可以设置热电偶6和点火针7,以保证燃烧器2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热电偶6与火盖20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和/或,点火针7与火盖20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点火针7和/或热电偶6与火盖20相连接,这样点火针7和/或热电偶6能够随火盖20一起运动,当火盖20升降时,点火针7和/或电热偶也能够升降,避免点火针7和/或热电偶6对燃烧器2的升降产生干涉。

为了便于区分,如图13所示,将点火针7对应的凹槽207称为第一凹槽207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071沿火盖20的径向延伸并贯穿火盖20后与二次空气通道208相连通,也就是说,沿火盖20的径向贯穿火盖20并与二次空气通道208相连通的第一凹槽2071可以作为通槽209。点火针7位于通槽209内,点火针7点火后,能够将火焰传递至火盖20的火孔205处。

本实施例中,二次空气通道208向通槽209流出的二次空气,沿从内到外的方向经通槽209流至火盖20的外火孔205处,这样能够为点火针7处提供充分的二次空气,以保证点火针7能够成功点火,这样能够提高点火针7的点火成功率。另外,二次空气补给至火盖20的外侧壁202的火孔205处,使得上述火孔205的燃烧更加充分,能够减少烟气的产生。

可选地,通槽209的至少一个侧壁设有点火孔2091,点火孔2091与混气腔204相连通,点火孔2091用于配合点火针7点火,并能够将火焰传递至火孔205处。

本实施例中,通槽209的侧壁设置点火孔2091,点火孔2091与混气腔204相连通,点火针7配合点火针7点火,能够保证燃烧器2的正常点火。

可选地,火盖20还设有切槽206,切槽206的一端位于点火孔2091的下方,切槽206的另一端位于火孔205处,其中,切槽206部分沿火盖20的周向延伸并贯穿至少一个火孔205,点火孔2091处的火焰能够经切槽206传递至火孔205处。

本实施例中,切槽206能够将点火孔2091处的火焰传递至火孔205处,能够加快火焰传递的速度,保证传火的成功率。

可选地,通槽209的一个侧壁设有多个点火孔2091,多个点火孔2091沿火盖20的径向依次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多个点火孔2091沿火盖20的径向依次间隔设置,使得点火针7点火后,火焰能够沿多个点火孔2091沿火盖20的径向传递,以传递至通槽209外的火孔205处。

可选地,通槽209的一个侧壁设有多个点火孔2091,另一个侧壁仅设有一个点火孔2091,这样既能够保证点火针7点火,而且点火针7点火后,火焰能够仅从通槽209的一个侧壁传递至火孔205处,然后再沿火盖20的周向传递至整个火盖20,这样能够避免两个方向传递火焰,造成冲突。示例的,如图13所示,通槽209的一个侧壁设有4个点火孔2091,另一个侧壁设有一个点火孔2091。

可选地,点火孔2091与第一腔体2041相连通,点火针7仅在燃烧器2点火时工作,因此,点火针7与第一腔体2041相连通,就能够实现点火针7的点火。而且点火针7的顶端为点火端,点火孔2091的位置需要设置的较高,点火孔2091与第一腔体2041像联通,能够降低点火孔2091的制作难度,降低成本。

可选地,切槽206包括第一切槽2061和第二切槽2062,第一切槽2061贯穿部分第一火孔2051,第二切槽2062贯穿全部的第二火孔2052。

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槽2061仅用于将点火孔2091处的火焰传递至第一火孔2051处,因此,第一切槽2061贯穿部分第一火孔2051就可以实现传火。第二切槽2062不仅能够传火,还能够提高多个第二火孔2052之间的传火速度,并提高第二火孔2052对第一火孔2051的稳焰能力。

可选地,如图20所示,燃烧器2还包括喷嘴23、风门板231和风门片232。喷嘴23与引射器224的入口相连通,且喷嘴23与引射器224不接触。风门板231设于引射器224的入口,并位于喷嘴23和引射器224之间。风门片232设于风门板231朝向喷嘴23的一侧,风门片232与风门板231转动连接,引射器224包括第一引射器221和第二引射器222。

本实施例中,风门板231设于引射器224的入口处,也就是说,将风门板231安装与引射器224上,这样风门板231的位置能够相对固定。风门片232与风门板231转动连接,风门片232安装在风门板231上,一方面,能够实现风门片232的安装。另一方面,风门片232能够相对于风门板231进行转动,而且风门片232不会前后移动,这样,风门片232能够调节流经风门板231的一次空气量,最终能够调节流入引射器224的一次空气量,提高燃气灶100火焰调节的灵活性。引射器224与喷嘴23不接触,能够提高一次空气的引射量,再配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风门板231和风门片232,使得燃气灶100的燃烧效率更高,燃烧更加充分。

另外,当燃烧器2为可升降燃烧器时,喷嘴23与引射器224不接触,能够实现燃烧器2整体的升降。而且本申请还可以设置风门板231和风门片232使得升降的燃烧器2也能够调节一次空气的进入量,提高燃烧器2的燃烧效率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风门片232和风门板231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形式的燃烧器2内,并不仅限于可升降杆4的燃烧器2,采用喷嘴23和引射器224非接触引射的燃烧器2均可以采用本申请的风门板231和风门片232。即使喷嘴23与引射器224相接触的直插式燃气灶100也可以采用本申请的风门板231和风门片232。

可选地,如图21和图22所示,风门板231限定出第三通孔235和一次空气通道237,风门片232能够遮挡部分一次空气通道237。风门片232朝向风门片232的壁面部分朝向风门片232凸出形成转动柱233,转动柱233设有第四通孔236,第四通孔236沿风门片232的厚度方向贯穿转动柱233,第四通孔236与引射器224的入口相连通,第四通孔236与喷嘴23相对应连通且不接触,转动柱233能够插入第三通孔235内,且转动柱233能够相对于第三通孔235转动,以实现风门片232与风门板231的转动连接,进而使风门片232可以调节一次空气通道237的开口101面积,以调节一次空气的流量。

本实施例中,转动柱233和第三通孔235转动连接,能够实现风门板231与风门片232的转动连接。同时转动柱233设有第四通孔236,第四通孔236与喷嘴23对应连通并不接触,也就是说,第四通孔236能够保证喷嘴23流出的燃气能够流入引射器224内部。这样,风门板231和风门片232既可以实现转动,还可以保证燃气的流入。

可选地,转动柱233还包括转动柱233本体和折边234,转动柱233本体设有第四通孔236,转动柱233本体能够贯穿第三通孔235。折边234位于转动柱233柱本体朝向风门板231的一端,折边234凸出于连接柱2011本体,沿风门板231的厚度方向,折边234的投影位于风门板231,以使折边234限制转动柱233脱离第三通孔235。

本实施例中,折边234起到限位的作用,能够限制转动柱233脱离第三通孔235,也就是说,折边234能够限制风门片232相对于风门板231沿前后方向运动,使风门片232仅能够相对于风门板231转动。

可选地,折边234呈环形,且折边234沿转动柱233的周向延伸,折边234的外径大于第三通孔235的外径。

本实施例中,折边234呈环形,这样折边234能够沿转动柱233的周向起到限位的作用,这样能够增加折边234的限位作用。折边234的外径大于第三通孔235的外径,能够保证折边234的周向均不能从第三通孔235脱落,增加了折边234的限位效果

可选地,风门板231与引射器224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风门板231与引射器224相连接,能够增加风门板231的连接稳定性,进而能够保证风门片232的连接稳定性和转动稳定性。

示例的,如图20和图21所示,风门板231与引射器224通过螺钉连接,引射器224设有第三螺钉孔,风门板231设有第四螺钉孔238,螺钉穿过第三螺钉孔和第四螺钉孔238将引射器224和风门板231连接。

可选地,第一引射器221和第二引射器222并排设置,第一引射器221的入口和第二引射器222的入口设有一风门板231,上述一风门板231对应设有两个风门片232,风门片232与引射器224一一对应。一风门板231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第四螺钉孔238,以保证风门板231的连接稳定性。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100,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燃烧器2。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100,因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燃烧器2,因此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燃烧器2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23所示,燃气灶100的容纳腔10具有活动口102,活动口102与容纳腔10相连通,燃烧器2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火孔205所述活动口102的上方,以实现火盖20的燃烧。燃气灶100还包括衬套11,衬套11设于活动口102的边缘处,并凸出于壳体1的上表面。燃烧器2下降至第二位置时,火盖20的顶壁201的下表面与衬套11相抵接。

本实施例中,燃烧器2下降至第二位置时,火盖20的顶壁201的下表面与衬套11相抵接,这样衬套11能够减小火盖20的顶壁201下表面和壳体1的上表面之间的吸附力,进而减少燃烧器2升降过程中的卡涩,同时能够降低火盖20对壳体1的传热。另外,衬套11凸出于壳体1的上表面,能够防止火盖20上表面的水或者壳体1上表面的水流入容纳腔10内,衬套11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

应当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活动口102为开口101或第一避让通孔401,这样衬套11可以设于壳体1或者承液盘40。具体的,第一避让通孔401的内径大于开口101的内径时,衬套11设于开口101,第一避让通孔401的内径小于或等于开口101的内径时,衬套11设于第一避让通孔401处。

可选地,如图24所示,衬套11构造有卡槽111,卡槽111的槽口朝向活动口102的边缘,卡槽111与活动口102的边缘相适配,以使衬套11安装于活动口102的边缘处。

本实施例中,卡槽111便于衬套11稳定安装在活动口102的边缘处,这样衬套11的安装和拆卸较为便利,进而方便对燃气灶100进行清洁。

可选地,衬套11呈环形,且衬套11与顶壁201相匹配,以使顶壁201能够沿其周向与衬套11相抵接。

本实施例中,环形的衬套11使得衬套11能够与顶壁201在周向上均能够抵接,而且能够在活动口102的周向上防止汤汁或水流入容纳腔10内。

可选地,顶壁201的下壁面向上凹陷形成凹槽(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三凹槽2012),燃烧器2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衬套11的上端部位于第三凹槽2012内。

本实施例中,第三凹槽2012用于避让衬套11,这样燃烧器2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衬套11能够与第三凹槽2012的顶壁201相抵接,以避免燃烧器2升降发生卡涩。

可选地,燃烧器2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三凹槽2012的外侧壁202的下壁面与壳体1的上壁面相抵接。

本实施例中,燃烧器2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三凹槽2012的外侧壁202与壳体1相抵接,这样能够进一步防止汤汁或水流入第三凹槽2012内,进而避免汤汁或水流入容纳腔10内。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的不同在于: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燃气灶100升降的方式,结合图26至图30所示,燃气灶100包括壳体1、燃烧器2和第二升降组件8。壳体1限定出具有开口101的容纳腔10;燃烧器2包括火盖20,燃烧器2活动设于容纳腔10内。第二升降组件8与燃烧器2相连接,用于带动燃烧器2相对于容纳腔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升降运动,燃烧器2上升至第一位置时,火盖20的火孔205位于开口101的上方,用于实现燃烧,燃烧器2下降至第二位置时,火盖20的火孔205位于容纳腔10内。升降组件3包括第二驱动机构81、第二滑块82和第二升降板80,第二升降板80与燃烧器2相连接,第二驱动机构81与第二滑块82驱动连接,第二滑块82的上壁面构造有斜面821,第二升降板80位于第二滑块82的上方,并与斜面821相抵接,第二驱动机构81驱动第二滑块82沿第三方向或第四方向运动时,第二升降板80能够沿斜面821运动,以调节第二升降板80的高度,进而使燃烧器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相反,且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所在的直线与竖直方向相交。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壳体1可以理解为灶台,燃烧器2能够在容纳腔10内活动,燃烧器2上升至第一位置时,燃烧器2的火盖20的火孔205可以上升至开口101的上方,也就是说,火盖20能够上升至壳体1上方,火盖20能够燃烧,进而便于为火盖20上方的锅具等加热。燃烧器2下降至第二位置时,燃烧器2可以全部也可以部分收入容纳腔10内,火盖20的火孔205位于容纳腔10内,这样便于清洁壳体1上表面,而且能够用户在清理壳体1的上表面时,能够被火盖20烫伤。

第二升降板80位于第二滑块82的上方,并与第二滑块82相抵接,也就是说,第二升降板80与第二滑块82沿竖直方向设置。而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所在的直线与竖直方向相交,因此,第二滑块82在滑动过程中,第二滑块82能够相对于第二升降板80朝向第三方向或第四方向运动,由于斜面821的高度是变化的,因此在第二滑块82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升降板80与斜面821相抵接,因此,第二升降板80的高度也是变化的,这样能够调节第二升降板80的高度,进而能够实现燃烧器2的升降。第二滑块82位于容纳腔10内,占用的高度方向的空间较小,利用燃气灶100自身的宽度和/或长度方向就能够设置第二滑块82,不会占用燃气灶100壳体1外的空间,减少燃气灶100外部死角的存在,进而便于对燃气灶100的壳体1上表面等进行清理,提高了燃气灶100的清洁效果。而且采用第二升降板80与斜面821配合的方式实现升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稳定性强,能够提高燃烧器2升降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所在的直线与竖直方向相垂直,也就是说,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所在的直线可以为水平方向,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所在的直线可以为容纳腔10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当然,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所在的直线也可以与水平方向略有偏移,本申请并不严格限制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为水平方向,只能够为斜面821提供足够的滑动空间的方向均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示例的,如图30所示,C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第四方向,D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为第三方向。

可选地,如图28所示,斜面821包括第一壁面8211、第二壁面8212和第三壁面8213,第一壁面8211呈水平面。第二壁面8212呈水平面,位于第一壁面8211的一端,第二壁面8212的高度小于第一壁面8211的高度。第三壁面8213连接在第一壁面8211和第二壁面8212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壁面8212的高度小于第一壁面8211的高度,第三壁面8213连接在第一壁面8211和第二壁面8212之间,因此,第三壁面8213呈倾斜状,当第二升降板80运动至第三壁面8213时,第二升降板80的高度开始发生变化,进而能够调节第二升降板80的高度。其中,第一壁面8211和第二壁面8212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第二升降板80的升降过程较为平缓,不会发生骤降或骤升。

可选地,燃气灶100还包括第二滑轨8215,第二滑轨8215沿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所在的直线延伸设置,第二滑轨8215与第二滑块82滑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81能够驱动第二滑块82沿第二滑轨8215滑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滑轨8215用于供第二滑块82滑动,使第二滑块82能够朝第三方向或第四方向滑动,避免第二滑块82朝向其他的方向滑动。

可选地,第二驱动机构81包括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二滑块82驱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能够驱动第二滑块82朝向第三方向或第四方向运动。第二电动推杆运动可靠,连贯性好,使燃烧器2的升降更加流畅。

可选地,如图27和图28所示,第二升降板80包括第二升降板本体801和凸起802,第二升降板本体801与燃烧器2连接。凸起802位于第二升降板本体801的下方,并与斜面821相抵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板本体801用于带动燃烧器2进行升降运动,凸起802用于与斜面821相抵接,也就是说,凸起802为第二升降板80的受力点。凸起802便于实现第二升降板80与斜面821的抵接,进而实现燃烧器2的升降。

可选地,如图29所示,燃烧器2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滑块82的数量与燃烧器2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其中,一个第二驱动机构81与至少两个第二滑块82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二驱动机构81与至少两个第二滑块82相连接,第二滑块82的数量与燃烧器2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可以理解为:一个第二驱动机构81驱动至少两个燃烧器2升降,这样能够减少第二驱动机构81的数量,进而降低燃气灶100的成本。

示例的,如图29所示,两个燃烧器2沿容纳腔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应的,两个燃烧器2对应的两个第二滑块82也沿容纳腔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二驱动机构81位于两个第二滑块82之间,也位于两个燃烧器2之间。这样,第二驱动机构81充分利用了燃气灶100内两个燃烧器2之间的空间,无需另设空间设置第二驱动机构81,不会增加燃气灶100的尺寸,使得燃气灶100的应用更加灵活。

应当说明的是:第二驱动机构8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每一第二滑块82均与一个第二驱动机构81驱动连接,这样每一个燃烧器2的升降是独立的,多个燃烧器2之间互不干扰,这样能够增加燃气灶100使用的灵活性。

可选地,一第二升降板80包括至少两个凸起802,至少两个凸起802的数量与至少两个第二滑块82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二升降板80包括至少两个凸起802,也就是说,一个第二升降板80同时与至少两个燃烧器2相连接,一个第二升降板80与一个第二驱动机构81共同配合,以使至少两个燃烧器2能够同步升降,避免不同的第二升降板80与一个第二驱动机构81配合导致第二升降板80运动不同步。

可选地,第二升降板80开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孔沿第二升降板8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升降板80;燃气灶100还包括第二升降杆9,第二升降杆9设于容纳腔10的底壁,并向上延伸,第二升降板80运动时,第二导向孔能够沿第二升降杆9滑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孔和第二升降杆9配合,一方面为第二升降板80升降运动提供导向作用。另一方面,第二导向孔和第二升降杆9能够限制第二升降板80朝向其他方向运动,使得第二升降板80在斜面821的作用下,仅能够进行升降运动。这样能够保证燃烧器2的稳定升降。

可选地,第二导向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导向孔沿燃烧器2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能够增加燃烧器2升降的稳定性。

可选地,燃气灶100还包括第二导向座803,第二导向座803位于第二导向孔内,第二升降杆9贯穿第二导向座803,第二导向座803用于减小第二导向孔相对于第二升降杆9运动的摩擦力,以使燃烧器2的活动更加顺畅。

可选地,第二导向座803设有滚珠,滚珠能够减小第二升降杆9与第二导向座803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润滑,提高升降的效果。

可选地,凸起802的底部呈类圆锥形,这样凸起802与斜面821的接触面积能够适当减小,便于实现凸起802与斜面821的抵接,而且斜面821的尺寸无需太大,能够进一步节省空间。

可选地,第二升降板80套设于炉腔21的外侧,且第二升降板80与炉腔21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板80套设于炉腔21的外侧,一方面不会干扰燃烧器2的升降运动,另一方面,由于炉腔21体积较大,炉腔21位置适中,第二升降板80与炉腔21相连接,能够增加与燃烧器2的连接稳定性,以使第二升降板80能够稳定带动燃烧器2进行升降运动。

可选地,连接边215设于第二升降板80的上方,并与第二升降板80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边215位于第二升降板80的上方,第二升降板80能够承托炉腔21,进一步提高了第二升降板80与炉腔21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炉腔21与第二升降板80为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其中,可拆卸连接便于炉腔21和第二升降板80的装拆及清洗。固定连接增加了炉腔21和第二升降板80的连接强度。具体的,连接边215与第二升降板80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引射器224位于第二升降板80的下方,并与炉腔21相连通。连接件223连接在引射器224与第二升降板80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板80还通过连接件223与燃烧器2的引射器224相连接,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燃烧器2与第二升降板80的连接稳定性,以保证第二升降板80能够带动燃烧器2进行升降运动。

示例的,如图29所示,连接件223呈L状,连接件223的下端与引射器224相连接,连接件223的上端搭设于第二升降板80的上方,并与第二升降板80通过螺钉连接,这样第二升降板80升降时,能够稳定带动引射器224升降,以使燃烧器2的各部分升降同步。

可选地,燃气灶100还包括支架5和支撑杆51,支架5用于支撑锅具。支撑杆51连接在支架5与容纳腔10的底壁之间;第二升降板80开设有第一避让孔,第一避让孔沿第二升降板8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升降板80,壳体1的顶壁201开设有第二避让孔,第二避让孔沿壳体1的顶壁201的厚度方向贯穿壳体1的顶壁201,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相对应,支撑杆51依次贯穿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后与支架5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架5通过支撑杆51固定连接在燃气灶100上,也就是说,支架5不能随燃烧器2进行升降,这样支架5可以设置的尺寸较大,以保证能够支撑多种尺寸和重量的锅具,保证燃气灶100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支架5的数量为多个,支撑杆51的数量与支架5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这样使得每一支架5均能够稳定支撑在燃气灶100上。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656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