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室内机和空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2:36


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空调产品的外观效果越来越注重,往往外形美观的空调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空调设计时尽量使空调左右方向保持对称结构,但由于传统空调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存在,往往上下方向不能够做到对称布局,因此导致空调器的整体外观不够协调,影响空调整体外观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能够实现室内机外观结构上下对称,提高空调器的外观一致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室内机,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外覆盖有上面板和下面板,上面板和下面板呈上下对称布置。

优选地,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呈上下对称布置。

优选地,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呈左右对称布置。

优选地,上面板和下面板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前侧。

优选地,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间隔设置,上面板和下面板的间隔处设置有遮挡件。

优选地,遮挡件自身在外观面上呈上下对称结构和/或左右对称结构。

优选地,主体框架具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进风口位于主体框架的上侧,第一出风口位于主体框架的下侧。

优选地,下面板能够活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下面板具有打开第一出风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出风口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下面板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下面板的转动轴线位于下面板远离第一出风口的一侧。

优选地,上面板和下面板的间隔处设置有遮挡件时,主体框架还包括第二出风口和出风风道,第二出风口设置在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遮挡件安装在第二出风口处,并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出风口,出风风道处设置有风道切换机构,风道切换机构能够调节出风风道与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的连通状态,以使出风风道能够选择地与第一出风口连通、与第二出风口连通、或者同时与第二出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连通。

优选地,第二出风口与出风风道之间设置有连通风道,出风风道能够通过连通风道与第二出风口连通,连通风道包括风道内壁和风道外壁,下面板设置在风道外壁外侧。

优选地,风道切换机构包括风道调节板,风道调节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出风风道的出口位置,风道调节板具有封堵连通风道以使出风风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转动位置,封堵第一出风口以使出风风道与连通风道连通的第二转动位置,以及使得出风风道同时与连通风道和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三转动位置。

优选地,风道调节板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风道调节板的外壁面与风道外壁朝向第一出风口的边沿贴合,风道调节板的边沿与风道内壁的朝向风道外壁的壁面贴合。

优选地,风道调节板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风道调节板的外壁面与风道外壁的内壁面相贴合,风道调节板的内壁面位于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上,且与出风风道的出风壁面相接并平滑过渡。

优选地,风道调节板位于第三转动位置时,风道调节板的第一侧位于风道内壁和风道外壁之间,风道调节板的第二侧位于第一出风口的内侧,并与第一出风口的下边沿间隔设置。

优选地,遮挡件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下边沿,遮挡件能够向下旋转打开。

优选地,上面板能够活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上面板具有打开进风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覆盖至少部分进风口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上面板覆盖部分进风口时,进风口处还设置有进风挡板,进风挡板能够覆盖进风口未被上面板未覆盖的部分,并且能够打开进风口。

优选地,进风挡板和上面板均覆盖进风口时,进风挡板和上面板在配合位置处叠置。

优选地,上面板在与进风挡板配合的一侧有部分叠置在进风挡板上。

优选地,主体框架还包括第二出风口时,

上面板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上面板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上边沿;和/或,进风挡板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进风挡板的转动轴线位于进风挡板远离第二出风口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该室内机为上述的室内机。

本申请提供的室内机,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外覆盖有上面板和下面板,上面板和下面板呈上下对称布置。本实施例的室内机,覆盖在主体框架外的上面板和下面板能够形成上下对称的结构,可以形成与现有的室内机不同的外观风格,能够实现室内机外观结构上下对称,提高空调器的外观一致性,从一定程度上给予用户新的视觉感官冲击,使得用户获得更加良好的外观观感,增强室内机的新奇性和吸引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第一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第二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第一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第二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处于下出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主体框架;2、上面板;3、下面板;4、遮挡件;5、进风口;6、第一出风口;7、第二出风口;8、出风风道;9、连通风道;10、风道内壁;11、风道外壁;12、风道调节板;13、进风挡板;14、风机;15、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室内机,以其处于使用状态时,朝向墙体的安装侧为后侧,与后侧相背的一侧为前侧,室内机的上侧为上侧,室内机的下侧为下侧,当用于位于室内机前侧时,所观测到的室内机左侧为左,右侧为右。

结合参见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室内机包括主体框架1,主体框架1外覆盖有上面板2和下面板3,上面板2和下面板3呈上下对称布置。

本实施例的室内机,覆盖在主体框架1外的上面板2和下面板3能够形成上下对称的结构,可以形成与现有的室内机不同的外观风格,能够实现室内机外观结构上下对称,提高空调器的外观一致性,从一定程度上给予用户新的视觉感官冲击,使得用户获得更加良好的外观观感,增强室内机的新奇性和吸引力。

主体框架1包括底壳和面板体,上面板2和下面板3可以设置在底壳或者面板体上。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上面板2和下面板3自身呈左右对称分布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上面板2自身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外观面结构对称布置或近似对称布置,下面板3自身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外观面结构对称布置或近似对称布置,上面板2和下面板3的外观面结构相同或相似,基本可作为相互镜像结构。上面板2安装于室内机上侧,下面板3安装于室内机下侧,呈上下对称或近似对称布置。从室内机正面观察,外观面左右、上下对称,外表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呈上下对称布置,能够使得室内机从整体上的上下外观更加对称,用户视觉效果更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呈左右对称布置,从而能够使得室内机的整体外观面同时呈现上下、左右对称布置,外观效果更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面板2和下面板3设置在主体框架1的前侧,也即上面板2和下面板3位于用户最易观察到的位置,因此上面板2和下面板3上下对称设置,能够使用户第一眼就获得较好的视觉体验,提高用户的整体外观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面板2和下面板3之间间隔设置,上面板2和下面板3的间隔处设置有遮挡件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上面板2和下面板3间隔设置,并且在间隔位置设置遮挡件4,能够利用该间隔形成安装空间,可以利用该空间来设计出风口,实现室内机的多出风口结构,同时能够避免多出风口结构影响室内机的上下面板对称结构,使得室内机的整体外观仍然能够大致呈现上下对称分布形态。

遮挡件4自身在外观面上呈上下对称结构和/或左右对称结构。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遮挡件4自身在外观面上呈现为上下和左右均对称,从而在上面板2和下面板3之间增加遮挡件之后,仍然整体呈现为上下和左右对称,结构美观性更强。本实施例的遮挡件4的长度小于上面板2和下面板3的长度,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上面板2和下面板3的中间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具有进风口5和第一出风口6,进风口5位于主体框架1的上侧,第一出风口6位于主体框架1的下侧。

下面板3能够活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下面板3具有打开第一出风口6的第一位置以及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出风口6的第二位置。下面板3能够打开第一出风口6,因此在室内机从第一出风口6出风时,下面板3不会对第一出风口6形成阻碍,能够保证第一出风口6的出风效果。当室内机关机时,下面板3能够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出风口6,可以对第一出风口6形成遮挡,从而避免关机状态下第一出风口6暴露在外,影响关机状态下的室内机外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面板3覆盖整个第一出风口6,能够提高室内机的整体性,遮挡室内机关机时从第一出风口6可以看到的内部结构,使得室内机的外观效果良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下面板3打开第一出风口6时,沿着从下面板3的下边沿到第一出风口6的远离下面板3的一侧边沿的视线方向,下面板3全面遮挡第一出风口6,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口6能够始终被遮挡,不会暴露在用户视线范围内,使得用户在室内机处于工作状态时,仍然能够具有较佳的外观视觉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面板3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下面板3的转动轴线位于下面板3远离第一出风口6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在主体框架1上设置有转轴,下面板3远离第一出风口6的一侧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该转轴上,下面板3可在电机或运动机构驱动下进行旋转运动,以实现对第一出风口6的遮挡和打开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面板2和下面板3的间隔处设置有遮挡件4时,主体框架1还包括第二出风口7和出风风道8,第二出风口7设置在上面板2和下面板3之间,遮挡件4安装在第二出风口7处,并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出风口7,出风风道8处设置有风道切换机构,风道切换机构能够调节出风风道8与第一出风口6以及第二出风口7的连通状态,以使出风风道8能够选择地与第一出风口6连通、与第二出风口7连通、或者同时与第二出风口7和第一出风口6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上面板2和下面板3的间隔位置所形成的空间,可以设置第二出风口7,使得第二出风口7的设置不会影响室内机的外观对称性。第二出风口7位于第一出风口6的上侧,可以与第一出风口6相互配合,在风道切换机构的切换作用下实现室内机的上出风、下出风以及上下同时出风三种出风模式,因此丰富了室内机的出风模式,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出风需求,也可以根据出风温度的不同采取合适的出风模式,提高出风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出风口7与出风风道8之间设置有连通风道9,出风风道8能够通过连通风道9与第二出风口7连通,连通风道9包括风道内壁10和风道外壁11,下面板3设置在风道外壁11外侧。连通风道9能够增大出风风道8的送风距离,使得出风风道8不仅能够向第一出风口6进行送风,也能够向第二出风口7送风,可以与风道切换机构相配合,采用单独的出风风道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结构简单,实现方便。

风道外壁11设置在连通风道9与下面板3之间,能够使得连通风道9的气流流通更加顺畅,并且能够使得下面板3与连通风道9之间进行分离,防止下面板3与连通风道9之间连通,导致下面板3打开后漏风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道切换机构包括风道调节板12,风道调节板12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出风风道8的出口位置,风道调节板12具有封堵连通风道9以使出风风道8与第一出风口6连通的第一转动位置,封堵第一出风口6以使出风风道8与连通风道9连通的第二转动位置,以及使得出风风道8同时与连通风道9和第一出风口6连通的第三转动位置。

风道调节板12可以通过耳板等能够转动地连接在主体框架1上,并且与电机或者运动机构驱动连接,从而在电机或者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进行旋转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调节板12例如为弧形板结构,能够与原本的风道结构配合,对出风形成导向作用,提高出风效率,降低出风阻力。风道调节板12可以与电机驱动连接,由电机驱动转动,也可以由齿轮齿条结构驱动旋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驱动机构驱动旋转。风道调节板12位于出风风道8、连通风道9以及第一出风口6之间的位置,因此能够通过风道调节板12的旋转位置的不同,实现对出风风道8的连通状态的调节,结构简单,实现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道调节板12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风道调节板12的外壁面与风道外壁11朝向第一出风口6的边沿贴合,风道调节板12的边沿与风道内壁10的朝向风道外壁11的壁面贴合,可以实现风道调节板12与风道内壁10以及风道外壁11之间的密封接触,从而对连通风道9进行封堵,实现连通风道9与出风风道8的分隔,同时风道调节板12的凹面朝向出风风道8,能够对出风风道8的出风进行导向,使得气流更加顺畅地流动至第一出风口6,并从第一出风口6处吹出,降低气流转向过程中的流动损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道调节板12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风道调节板12的外壁面与风道外壁11的内壁面相贴合,风道调节板12的内壁面位于出风风道8的延伸方向上,且与出风风道8的出风壁面相接并平滑过渡,可以实现风道调节板12与出风风道8以及风道外壁11之间的密封接触,实现第一出风口6与出风风道8之间的分隔,并且能够利用风道调节板12的内壁面与出风风道8的出风壁面的平滑过渡,使得整个风道更加顺滑,降低出风阻力,提高出风效率。此处风道调节板12的外壁面是指,风道调节板12处于第二转动位置时,风道调节板12朝向第一出风口6的壁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道调节板12位于第三转动位置时,风道调节板12的第一侧位于风道内壁10和风道外壁11之间,风道调节板12的第二侧位于第一出风口6的内侧,并与第一出风口6的下边沿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调节板12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因此,既不会密封第一出风口6,也不会密封连通风道9,出风风道8能够同时与第一出风口6以及连通风道9连通,可以实现室内机的上下同时出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遮挡件4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二出风口7的下边沿,遮挡件4能够向下旋转打开。当遮挡件4下旋打开第二出风口7时,能够位于第二出风口7的下边沿,使第二出风口7吹出的气流被向斜上方疏导,可以延长第二出风口7的送风距离,加快室内温度调节效率,同时还能够利用遮挡件4对用户视线形成遮挡,从而实现第二出风口7在室内机工作状态时的隐藏。此外,第二出风口7吹出的气流被向斜上方疏导也可以防止制冷时冷风吹头的问题,舒适性较好。遮挡件4设置于第二出风口7处,可在电机或运动机构驱动下进行旋转运动,其旋转中心设置在第二出风口7的下侧,遮挡件4的打开方式为下旋打开。优选地,遮挡件4下旋打开第二出风口7时,沿着视线方向,遮挡件4能够完全遮挡第二出风口7。当遮挡件4关闭第二出风口7时,可以使得第二出风口7形成全封闭状态,从而有效避免灰尘或者昆虫等经第二出风口7进入到室内机内。

室内机关机时,风道调节板12处于第二转动位置,当下面板3不完全覆盖第一出风口6时,由于第一出风口6处设置有风道调节板12,该风道调节板12的宽度大于第一出风口6的宽度,因此风道调节板12盖设在第一出风口6上,与下面板3配合可完全封闭第一出风口6。

室内机还包括风机14和换热器15,换热器15设置在进风口与风机14之间,第一出风口6和第二出风口7均位于风机14的出风侧,进风口5位于风机14的进风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面板2能够活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上面板2具有打开进风口5的第一位置以及覆盖至少部分进风口5的第二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面板2处于闭合状态时,上面板2覆盖部分进风口5,未覆盖的进风口5暴露在空气中,在室内机工作时,可以直接经该未覆盖的进风口5进入室内机,经过与换热器15进行换热之后,在风机14的作用下从第一出风口6和/或第二出风口7处吹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面板2处于闭合状态时,上面板2覆盖全部进风口5,并在室内机工作时,上面板2打开进风口5。上面板2在室内机关机时能够对进风口5进行全面覆盖,可以遮挡进风口5,避免灰尘等杂质从进风口5进入到室内机污染空气,或者是对进风口5处的过滤器造成污染,也能够避免昆虫等从进风口5进入到室内机,对室内机的元器件等造成损坏,提高室内机工作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面板2覆盖部分进风口5时,进风口5处还设置有进风挡板13,进风挡板13能够覆盖进风口5未被上面板2未覆盖的部分,并且能够打开进风口5。在本实施例中,上面板2和进风挡板13相互配合,对进风口5形成全面覆盖,能够对进风口5形成全面有效的防护,可以遮挡进风口5,避免灰尘等杂质从进风口5进入到室内机污染空气,也能够避免昆虫等从进风口5进入到室内机,对室内机的元器件等造成损坏,提高室内机工作的可靠性。

在该实施例中,上面板2打开进风口5时,可以使得进风口5获得更大的进风面积,从而提高进风效率和进风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风挡板13和上面板2均覆盖进风口5时,进风挡板13和上面板2在配合位置处叠置,可以避免进风挡板13和上面板2在配合位置处沿着上下方向形成间隙,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灰尘等杂质从进风口5进入到室内机污染空气,或者是对进风口5处的过滤器造成污染。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面板2在与进风挡板13配合的一侧有部分叠置在进风挡板13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还包括第二出风口7时,上面板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上面板2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二出风口7的上边沿,可以在保证上面板2在进风口5处具有较大的调节效率的同时,避免上面板2对第二出风口7造成阻碍。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还包括第二出风口7时,进风挡板13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进风挡板13的转动轴线位于进风挡板13远离第二出风口7的一侧,可以使得上面板2与进风挡板13之间形成对开门结构,从而在进风口5打开时,上面板2与进风挡板13均能够更加有效地让开进风口5,避免对进风口5造成阻挡,提高进风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室内机,该室内机为上述的室内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分类

06120112968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