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继电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具体涉及内部部件布局更为合理的汽车继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汽车继电器抗冲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如今的汽车继电器往往将设计重点放在功能多样化和体积小型化上,为了在体积有限的继电器内装入较多的功能部件,常常会无法考虑到各功能部件的布局合理性,从而造成继电器的整体重心不稳定、抗振动能力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优化的继电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出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磁路部分,所述壳体呈“凸”字形结构,包括较为粗大的第一段壳体和较为细小的第二段壳体,并在所述第二段壳体两侧形成对称的两个缺口,定义两个所述缺口分别处于所述第二段壳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左右对置地固定设于所述第二段壳体中且分别向外延伸至第二段壳体两侧的两个所述缺口,所述磁路部分包括线圈,所述线圈以左右方向为轴线方向横卧在所述第一段壳体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是呈“L”型的折弯片状结构,均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段壳体内的竖立部以及向外延伸至所述缺口的横平部,所述第一端子的竖立部和第二端子的竖立部间隔地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一端子的横平部和第二端子的横平部异向延伸至两个所述缺口,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电连接通断的触头系统,所述触头系统固定设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竖立部和第二端子的竖立部的对立间隙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触头系统包括静接触部和动接触部,所述静接触部固定地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的竖立部上,所述动接触部是一竖立设置的导电金属弹片,所述动接触部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的竖立部上,另一端悬空延伸至和所述静接触部相对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端子的竖立部上一体延伸设有一朝所述第一端子的竖立部靠近的“L”型支撑台,所述动接触部一端固定地电连接在所述“L”型支撑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传动部分,所述传动部分包括用于拨动所述动接触部的推动卡,所述推动卡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壳体中,靠近所述第一段壳体和第二段壳体的分界位置,并具有左右方向的滑动行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左右延伸的滑轨,所述推动卡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中,所述磁路部分还包括铁芯和轭铁,用于配合所述线圈产生励磁磁场,所述传动部分还包括衔铁,用于在所述励磁磁场的激励下产生动作并联动所述推动卡在左右方向滑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推动卡主体为一左右横置的竖立片状结构,所述推动卡朝向所述触头系统的一侧固定设有用于拨动所述动接触部的拨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以所述第一段壳体相对处于所述第二段壳体的后端,所述第二段壳体相对处于所述第一段壳体的前端,并以同时垂直于所述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两个相反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磁路部分、传动部分和触头系统是从后往前依次设置,所述磁路部分和传动部分的上方或下方还固定设有一过线PCB,用于将继电器的信号线路外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一开口的盒体和盖设于所述盒体的开口的封盖,以所述封盖相对处于所述盒体的下方,所述盒体相对处于所述封盖的上方,所述过线PCB相对设于所述磁路部分和传动部分的下方,所述盒体的上顶面凹设有一接口,所述过线PCB的输出端设有引脚,所述引脚从下至上垂直延伸到所述接口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磁路部分朝左或朝右偏置,以在其右侧或左侧让位出布置所述引脚的空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左右对置地设为延伸到第二段壳体两侧的两个所述缺口,可以使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尽量少地突出继电器的外轮廓,而线圈在左右方向横卧设置,可以更好地利用第一段壳体较大左右尺寸空间,布局更为紧凑,从而使得继电器整体的重心和形心更为接近,抗振动能力更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为“L”型弯折结构,触头系统被布置在第一端子竖立部和第二端子竖立部的对立面间隙中,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紧凑型,竖立设置的动接触部可以配合左右滑动的推动卡在结构紧凑的前提下可靠地实现触头系统的通断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继电器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继电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实施例中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隐去封盖);

图5是实施例中继电器内部部件的示意图(角度一);

图6是实施例中继电器内部部件的示意图(角度二);

图7是实施例中继电器内部部件的示意图(角度三);

图8是实施例中推动卡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中继电器内部部件的示意图(角度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更具体而言是一种汽车继电器,包括壳体1、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壳体1由一开口的盒体110和盖设固定于盒体110开口处的封盖120接合组成,壳体1整体呈“凸”字形结构,包括较为粗大的第一段壳体11和较为细小的第二段壳体12,在第二段壳体12两侧形成对称的两个缺口101、102,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定义:

两个缺口101、102分别处于第二段壳体12的左右两侧,亦即图1中X1方向为左向、X2方向为右向;第一段壳体11相对处于第二段壳体12的后端,第二段壳体12相对处于第一段壳体11的前端,亦即图1中Y1方向为前向、Y2方向为后向;封盖120相对处于盒体110的下方,盒体110相对处于封盖120的上方,即图1中Z1方向为下向,Z2方向为上向。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左右对置地固定设于第二段壳体12中且分别向外延伸至第二段壳体12两侧的两个所述缺口101、102。配合参阅图5,继电器还包括磁路部分和传动部分,其中磁路部分包括线圈4,线圈4以左右方向为轴线方向横卧在第一段壳体11内。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左右对置地设为延伸到第二段壳体12两侧的两个所述缺口101、102,可以使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尽量少地突出继电器的外轮廓,而线圈4在左右方向横卧设置,可以更好地利用第一段壳体11较大左右尺寸空间,布局更为紧凑,从而使得继电器整体的重心和形心更为接近,抗振动能力更强。

如图4-7,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均是呈“L”型的折弯片状结构,第一端子2包括固定在第二段壳体12内的第一竖立部22以及向外延伸至缺口101的第一横平部22,第二端子3包括固定在第二段壳体12内的第二竖立部32以及向外延伸至缺口102的第二横平部32,第一竖立部22和第二竖立部32间隔地面对面设置,第一横平部22和第二横平部32异向延伸至两个缺口101、102,而且,继电器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之间电连接通断的触头系统13,该触头系统13设于第一竖立部22和第二竖立部32之间。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在左右方向的占用空间尽量小,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可以通过竖立设置的第一竖立部22和第二竖立部32固定在较为细小的第二段壳体12内,同时触头系统13可以设置在第一竖立部22和第二竖立部32的对立面之间,减小触头系统13的空间占用并且便于触头系统13和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的电连接。

触头系统13具体包括静接触部131和动接触部132,静接触部131固定地电连接(如焊接、铆接)在第一竖立部22上,动接触部132是一竖立设置的导电金属弹片(即动簧片),动接触部132一端固定在第二竖立部32上,另一端悬空延伸至和静接触部131相对的位置。本实施例将动接触部132设为竖立在第一竖立部22和第二竖立部32的对立间隙之中,可以有效利用空间,使得结构更为紧凑合理。在第二竖立部32上一体延伸设有一朝第一竖立部22靠近的“L”型支撑台33,动接触部132一端是固定地电连接在“L”型支撑台33,从而使得动接触部132更为靠近静接触部131,动接触部132活动时,其悬空的自由端的摆动行程是有限的,而本实施例动接触部132更为靠近静接触部131,可以保证动接触部132和静接触部131接触或分离的可靠性。

参阅图5-9,继电器的传动部分设于磁路部分和触头系统13之间,包括衔铁7和推动卡8,磁路部分还包括铁芯5和轭铁61、62,通过绕制在铁芯5上的线圈4来产生励磁磁场以及通过轭铁61、62形成封闭磁路,进而通过励磁磁场致动衔铁7和推动卡8的原理是现有技术,本例不再赘述其细节。推动卡8用于联动动接触部132以实现其动作从而进一步控制触头系统13的通断,在本实施例中,推动卡8设置在第一段壳体11中,靠近第一段壳体11和第二段壳体12的分界位置,并在衔铁7的致动下具有左右方向的滑动行程。由于推动卡8设置在第一段壳体11中,因此具有较大的左右行程空间,能够实现较大范围的左右滑动,从而推动卡8对动接触部132的联动也较为可靠,将推动卡8设于靠近第一段壳体11和第二段壳体12的分界位置,使得推动卡8非常靠近触头系统13,能够很快地触发触头系统13的动作。本实施例中,在封盖120内侧设有滑轨1201,推动卡8可左右滑动地连接在滑轨1201中,如此设置便于生产和安装。本实施例中,推动卡8主体为一左右横置的竖立片状结构,从而推动卡8在前后方向的占用空间极小,大幅提高了继电器的结构紧凑性,推动卡8朝向触头系统13的一侧固定设有用于拨动动接触部的拨块81。拨块81伸入到第一竖立部22和第二竖立部32之间,线圈4受正向激励时,推动卡8动作而使得拨块81推动动接触部132与静接触部131相分离,并压迫动接触部132弹性蓄能,线圈4受反向激励时,拨块81向远离动接触部132的方向反向动作,动接触部132凭借弹性力自行回弹。

参阅图3、6、7、9,本实施例中还设有一过线PCB板10(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用于将继电器的信号线路外接,过线PCB板10上布置有用于连接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过线(走线)铜箔,该过线(走线)铜箔作为信号传递媒介的通路,而过线PCB板10不额外设置有逻辑控制功能的控制器电路或者其他外围电路等功能器件。过线PCB板10上设有数个引脚9,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连接到过线PCB板10的过线的输入端并通过过线PCB板10走线后连接其中两个引脚9,线圈4的连接端连接到过线PCB板10的过线的输入端并通过过线PCB板10走线后在过线的输出端连接至其中三个引脚9,在过线PCB板10上还连接有热敏元件,热敏元件的两信号采集端连接在该过线PCB板10的过线的输入端并分别通过过线PCB板10走线后在连接至两个引脚9。通过如上设置,能够利用过线PCB板10将用于继电器的信号线路通过引脚9外接给外部的控制单元进行检测分析以实现对本实施例的继电器进行信号监控、对线圈4进行驱动控制、对继电器进行温度探测。

在本实施例中,磁路部分、传动部分和触头系统13是从后往前依次设置,因此磁路部分和传动部分具有充足的下方空间,过线PCB板10是固定设于磁路部分和传动部分的下方,以提高结构的合理性和紧凑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过线PCB板10也可以是固定设于磁路部分和传动部分的上方,但将过线PCB板10设于下方有利于其装配。

配合参阅图1、2,壳体1的上顶面凹设有一接口111,引脚9从下至上垂直延伸到接口111中。从而本实施例的继电器与外部控制单元对接时是从顶部插接的,不像一般的侧插式汽车继电器存在可能因为安装空间不足而无法对插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磁路部分(线圈4、铁芯5和轭铁61、62)是稍微朝右偏置的,以尽量在少影响到整体重心的前提下在磁路部分左侧让位出布置引脚9的空间。以使得过线PCB板10、引脚9、磁路部分的布置较为紧密,进一步保障继电器的重心稳定。其他实施例中,磁路部分也可以是稍微朝左偏置。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发明做出的各种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636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