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双风机导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双风机导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风机导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柜式空调通常在柜机的上侧设置有一出风口,并通过导风结构将冷风送出从而调节室内气温。传统柜式空调器多采用的是正面且出风口为方形直风口,其风阻大,制冷时从出风口吹出的大量冷空气,直接吹至人体活动的范围内,人体正面直接接受大量冷感,舒适性体验差。

目前市场出现有新式的柜式空调,采用双风机送风,这种双风机送风的柜式空调采用旋转导风格栅的导风结构来实现不同角度的送风。然而,这种导风方式由于格栅导风板较小,旋转角度也受限严重,因此,导致送风角度小且不均匀,防直吹的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风机导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双风机空调器送风角度小且不均匀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风机导风装置,包括:双风机组件、上导风组件和下导风组件,双风机组件,包括安装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上风机和下风机,所述上风机与所述下风机在竖直方向上下间隔设置;上导风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位于所述上风机的出风侧,所述上导风组件包括上导风部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上导风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上导风部在水平方向左右偏转;下导风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位于所述下风机的出风侧,所述下导风组件包括下导风部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下导风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下导风部在水平方向左右偏转。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风机导风装置中,所述上导风部和所述下导风部均包括出风框、若干导风板以及导风连杆,若干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框中,且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若干所述导风板均与所述导风连杆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或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其中一所述导风板转动,借由所述导风连杆带动所有的所述导风板同步转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风机导风装置中,每一所述导风板上均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导风连杆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风机导风装置中,每一所述导风板上均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出风框中设有支撑中轴,所述支撑中轴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风机导风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固设于所述出风框的外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出风框与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框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风机导风装置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导流圈,所述导流圈设有上风腔和下风腔,所述上风机设于所述上风腔中,所述下风机设于所述下风腔中,所述上风腔与所述下风腔之间密闭隔绝。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双风机导风装置,所述双风机导风装置为第一方面所述双风机导风装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为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换热器温度;检测所述空调器的周围是否存在待感应生命体以获取感应信号;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以及所述感应信号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运行。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换热器温度;感应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器的周围是否存在待感应生命体以获取感应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以及所述感应信号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运行。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风机导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双风机导风装置包括:双风机组件、上导风组件和下导风组件,双风机组件包括上风机和下风机,上导风组件位于上风机的出风侧,上导风组件包括上导风部和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上导风部在水平方向左右偏转;下导风组件位于下风机的出风侧,下导风组件包括下导风部和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下导风部在水平方向左右偏转,相对于现有的旋转导风格栅的送风方式,本方案通过上导风部在上风机出风侧进行左右偏转,将出风导向左右两侧,下导风部在下风机出风侧进行左右偏转,将出风导向左右两侧,极大地提高了送风角度,能够避免正面直吹,提高了送风的均匀性,提高舒适性。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换热器温度;检测所述空调器的周围是否存在待感应生命体以获取感应信号;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以及所述感应信号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运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换热器温度以及感应信号来对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进行控制,根据实时的环境条件来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从而提升送风均匀性,提升舒适性、降低长时间直吹人体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风机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风机导风装置的双风机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风机导风装置的双风机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风机导风装置的上下导风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风机导风装置的上下导风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风机导风装置的上下导风组件的后视图;

图7为图6的A部放大图;

图8为图6的B部放大图;

图9为图6的C部放大图;

图10为图6的D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示意性框图;以及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示意性框图;

附图说明:

1、双风机组件;11、上风机;12、下风机;13、电机支架;14、导流圈;15、风道板;16、上导风格栅;17、下导风格栅;2、上导风组件;21、出风框;211、出风前框;212、出风中框;213、出风后框;214、支撑中框;215、第四连接部;216、卡口;22、导风板;221、第三连接部;23、导风连杆;231、第二连接部;24、电机;3、下导风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风机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双风机导风装置包括双风机组件1、上导风组件2和下导风组件3,双风机组件1,包括安装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上风机11和下风机12,所述上风机11与所述下风机12在竖直方向上下间隔设置;上导风组件2,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位于所述上风机11的出风侧,所述上导风组件2包括上导风部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上导风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上导风部在水平方向左右偏转;下导风组件3,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位于所述下风机12的出风侧,所述下导风组件3包括下导风部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下导风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下导风部在水平方向左右偏转。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利用第一驱动件驱动上导风部在上风机11出风侧进行左右偏转,将出风导向左右两侧,以及利用第二驱动件驱动下导风部在下风机12出风侧进行左右偏转,将出风导向左右两侧,相对于旋转导风格栅的送风结构,能够实现导风部的偏转,将出风导向左右两侧,送风角度更大,能够避免正面直吹,提高了送风的均匀性,提高舒适性。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双风机组件1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电机24支架13、导流圈14、风道板15以及上导风格栅16和下导风格栅17,上风机11和下风机12的电机24安装在电机24支架13上,扇叶连接在电机24的输出轴上,上风机11和下风机12上下间隔设置。导流圈14整体成八字型,具有上下两个风腔,两个风腔均呈圆形,与风机相适配,两个风腔分别为上风腔和下风腔,上风腔和下风腔均为周侧密闭的腔体,从而隔绝上风机11与下风机12之间的出风,防止混流的现象,提高送风的均匀性。上下风腔的前后两侧均为敞开的,因此安装时,上风腔罩设于上风机11的外围,下风腔罩设于下风机12的外围,上风机11和下风机12向前出风,导流圈14整体固定到电机24支架13上。风道板15上开设有两出风口,两出风口与导流圈14的上下两风腔相对应,风道板15位于导流圈14的前侧,且与导流圈14和电机24支架13固定安装,也即导流圈14在中间,风道板15和电机24支架13分别位于导流圈14的前侧和后侧。上导风格栅16安装在风道板15的上侧出风口中,下导风格栅17安装在风道板15的下出风口中。由此,上述部件的配合安装整体组成本实施例的双风机组件1。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导风部和所述下导风部均包括出风框21、若干导风板22以及导风连杆23,若干所述导风板2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框21中,且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若干所述导风板22均与所述导风连杆23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或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其中一所述导风板22转动,借由所述导风连杆23带动所有的所述导风板22同步转动。具体地,上导风部和下导风部均固定安装在风道板15的前侧,其中,上导风部安装在风道板15的上侧出风口处,下导风部安装在风道板15的下侧出风口出。上导风部和下导风部的整体结构基本相同,均包括出风框21、导风板22、导风连杆23以及驱动件。在本实施例中,出风框21包括出风前框211、出风中框212和出风后框213,出风前框211和出风后框213分别固定在出风中框212的前后两侧,其中,出风后框213用于固定到风道板15上,实现与风道板15的装配,出风前框211用于固定到柜机的前侧面板上,实现与柜机的装配。出风中框212用于安装导风板22、导风连杆23以及驱动件,具体地,出风中框212呈圆形,相对于方形的出风方式,可减小风阻及风量损失。导风板22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在出风框21中,因此导风板22的长度在水平方向上看是由短变长再变短,也即出风框21的中间部分的导风板22长度最长,出风框21的两侧部分的导风板22长度较短。导风板22的两端设有转轴,出风框21的上下两侧的框壁上设有一一相对的轴孔,导风板22两端的转轴伸入到上下两侧相对的轴孔中,轴孔中还可以是指轴套来提高转动的可靠性,由此导风板22可实现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为了实现所有导风板22的同步运动,本实施例采用导风连杆23的方式来实现各个导风板22的联动,具体地,导风连杆23与各导风板22相互垂直,导风连杆23与所有的导风板22均连接,那么当其中一块导风板22转动时,其他导风板22也会通过导风连杆23的带动作用下一起同步转动。在具体实施中,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可以采用电机24,电机24固定在出风框21的外框壁上,电机24的输出轴穿过出风框21的框壁,伸入到出风框21中,电机24的输出轴与其中一块导风板22连接,导风板22的端部上设有轴孔,电机24的输出轴连接在轴孔中,电机24启动时驱动该块导风板22转动,进而带动所有的导风板22转动,实现了所有导风板22在水平方向上的同步左右偏转。

参照图6-图10,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风板22上均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导风连杆23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231,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31连接。导风板22与导风连杆23之间的连接结构有多种,无论其连接结构是何种类型,只要其能够实现联动作用即可,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具体地,第一连接部为导风板22上径向突出的一块连接片,连接片上开设有通孔,第二连接部231为导风连杆23沿径向突出的一块连接臂,连接臂的数量有多个,沿导风连杆23的轴向间隔分布,每个连接臂上均设置有转轴,每个连接臂上的转轴分别与每个导风板22的连接片上的通孔连接。由此,转动一片导风板22的时候,通过导风连杆23即可带动其他的导风板22同步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风板22上均设有第三连接部221,所述出风框21中设有支撑中轴,所述支撑中轴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连接部215,所述第三连接部221与所述第四连接部215转动连接。为了保证导风板22同步转动的稳定性,避免导风板22同步转动时晃动,或者是同步性差的情形。本实施例在出风中框212上还设置有支撑中轴,该支撑中轴位于出风中框212的中轴线上,支撑中轴与各导风板22相互垂直,且支撑中轴与导风连杆23相互平行,支撑中轴与各个导风板22连接,且支撑中轴与各导风板22连接的位置在于导风板22轴向的中间位置,进而为各导风板22的转动提供支撑,提高各导风板22的结构强度和转动的同步性,避免出现个别导风板22转动不到位,或者时转动时晃动的情形。具体地,支撑中轴与导风板22之间的连接结构有多种,无论其连接结构是何种类型,只要其能够实现转动连接即可,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接部221为导风板22上径向突出的一块连接片,连接片上设有转轴;所述第四连接部215为支撑中轴沿径向突出的一块连接臂,连接臂的数量有多个,沿支撑中轴的轴向间隔分布,每个连接臂上均设置有轴孔,支撑中轴上的每个所述轴孔与每个所述导风板22上的所述轴孔转轴连接。由此,导风板22即具有三个转动点位,分别为位于出风框21上侧和下侧两个转动点位(导风板22两端与出风框21的框壁转轴连接),以及位于导风板22中间的转动点位(导风板22与支撑中轴转轴连接),从而保证导风板22同步转动的稳定性和转动刚性,转动结构强度高。

进一步地,为了使导风板22与支撑中轴装配更加便捷,本实施例在支撑中轴的中的轴孔上设置卡口216,具体地,支撑中轴上的轴孔的孔壁沿径向贯穿形成有卡口216。如此,当导风板22与支撑中轴装配时,导风板22上的转轴即可通过该卡口216卡入到轴孔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参照图1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双风机导风装置,所述双风机导风装置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双风机导风装置。该双风机导风装置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性,在此不在赘述。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双风机导风装置安装在室内机中,室内机为柜机,柜机的前侧面板上设置有两个送风口,两个送风口用于适配双风机导风装置的上导风部和下导风部。两个送风口均为圆形,与上导风部和下导风部的整体形状相适配。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一种针对于双风机及其导风结构,增大了送风角度且提高送风的均匀性,而且使用导流圈结构隔绝大部分上下出风,防止混流现象;并且上下电机可独立控制,根据场合不同可在自由控制上或下出风出风、上下一起出风,降低或避免出风长时间直吹人体的现象。

参照图1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10-S130。

S110、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换热器温度。

S120、检测所述空调器的周围是否存在待感应生命体以获取感应信号。

S130、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以及所述感应信号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换热器温度,室内换热器温度也即室内机中蒸发器盘管的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换热器温度均通过温度传感器来获取。空调柜机的顶部上设有感应传感器,该感应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存在待感应生命体,待感应生命体例如可以是用户,也即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周围有人时,则会产生感应信号。其中,感应传感器可以是红外传感器,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传感器,例如生物传感器等,在此不做限定。通过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换热器温度以及感应信号这三个参数来实现对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运行。其中,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运行的方式包括控制器开启或关闭,例如,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均开启,或者时,控制上风机和上导风部开启,下风机和下导风部关闭,又或者是其他的组合情形。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运行的方式还可以是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对应的电机的转速,例如控制上风机、下风机的电机转速,也即控制上风机、下风机的风速档位,或者时控制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对应的电机的转速,也即控制上导风部和下导风部偏转的速度。

总而言之,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可通过程序控制在不同条件下实现不同的出风及扫风方式,降低或避免冷风长时间直吹人的问题,提高用户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140-S170。

S140、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的温度差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差。

S150、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且未获取到所述感应信号,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均开启。

S160、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且获取到所述感应信号,控制上风机和上导风部开启,以及控制下风机和下导风部关闭。

S170、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的温度差小于预设温度差,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均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温度差例如可以是3℃,首先对比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换热器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与预算温度差。因为室内换热器温度相当于空调吹出冷风的温度,室内环境温度相当于人体在环境适应的温度,若其温差大吹向人体,说明空调器出风温度与人体感受温度差大,会使人感觉不舒服。因此通过检测温度来控制空调器调节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假设室内环境温度为T1,室内换热器温度为T2,那么即判断是否满足T=|T1-T2|>3°。

当T=|T1-T2|>3°时,且空调器顶部的感应传感器感应周围无人时,上下风机及扫风部件可启动;感应器检测到空调周围没有人,那么则可以将上下风机及其对应的扫风部全部开启,实现快速调节气温的效果。

当T=|T1-T2|>3°时,且空调器顶部的感应传感器感应周围有人时,上风机及上扫风部件启动,下风机及下扫风部件关闭;下风机关闭可减少出风面积,进而降低冷风直吹人的现象,从而提高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在此状态下,降低上风机转速,提高左右扫风转速,可进一步降低冷风长时间直吹人的现象。

当T=|T1-T2|<3°,无需感应周围是否有人,上下风机及扫风部件启动。温差小于3℃,此温差内,冷风吹于人体短时间内不舒适感不是很明显,人体不舒服主要是长时间直吹。因此当温差小的时候,将上下风机及扫风部件全部启动,气温调节效果好,且不会影响人体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使用制冷模式时,室内环境温度T2(内环)≥28℃时,室内换热器温度T1(内管)≥28℃,空调器再执行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2与内管温度T1的温度差T的判断,从而对上下风机及其扫风部件进行调节。以上温度条件控制,每隔30分钟将再次进行检测,根据温度条件以及感应周围人群进行自动进行相应调整。当空调开启制热模式时,考虑制热模式热风吹人一般感受舒适,因此不进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当用户使用以上设定制冷模式进行启动时,空调器顶部感应器感应周围有人时,为进一步降低或避免长时间冷风直吹人的现象,本实施例通过调整系数降低所述上风机的转速以及提高所述下导风部的转速,具体可根据表1中的调整系数进一步调整风机及导风部电机转速从而控制出风及扫风。

表1

其中,X(上)为上风机调整后的转速,XA为上风机转速,Y(上)为导风部电机调整后的转速,YA为导风部电机转速,其中A表示档位,V表示调整系数。当上风机及上扫风部件启动,下风机及下扫风部件关闭时,根据用户使用风挡进行调整上风机转速X(上)=V*XA,上扫风部件电机转速Y(上)=YA/V,由于调整系数V在对风机转速调整时,V是小于1的,因此可以降低风机的转速,出风的强度降低,当调整系数V在对导风部电机调整时,V是大于1的,因此可以提高导风部电机的转速,左右扫风的速度加快。由此,利用调整系数降低上风机转速并提高扫风速度已达到降低或避免长时间冷风直吹人现象。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4所示,对应于以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该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单元,该装置可以被配置于空调器中。具体地,请参阅图14,该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包括获取单元201、感应单元202以及控制单元203。

其中,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换热器温度;感应单元202,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器的周围是否存在待感应生命体以获取感应信号;控制单元203,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以及所述感应信号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运行。

在某些实施例,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还包括判断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一控制单元。

其中,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的温度差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差;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且未获取到所述感应信号,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均开启。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且获取到所述感应信号,控制上风机和上导风部开启,以及控制下风机和下导风部关闭。第三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的温度差小于预设温度差,控制上风机、下风机、上导风部以及下导风部均开启。

在某些实施例,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还包括调整单元。

其中,调整单元,用于通过调整系数降低所述上风机的转速以及提高所述下导风部的转速。

上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在如图15所示的空调器上运行。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示意性框图。该空调器300为具有双风机导风装置的设备。

参阅图15,该空调器300包括通过系统总线301连接的处理器302、存储器和网络接口305,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03和内存储器304。

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03可存储操作系统3031和计算机程序3032。该计算机程序3032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302执行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该处理器302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以支撑整个空调器300的运行。

该内存储器304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03中的计算机程序303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3032被处理器302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302执行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该网络接口305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网络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发明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空调器300的限定,具体的空调器300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302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3032,以实现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任意实施例。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3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3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被该计算机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步骤。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任意实施例。

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该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空调器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尚且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591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