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窗式空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窗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窗式空调器,是一种可以安装在窗口处使用的一体式空调器,为了满足降噪要求,一些窗式空调器设计为外机和内机之间具有底部敞开凹槽的马鞍形式,以利用凹槽卡在窗台上,通过墙体阻隔外机噪音。然而,此种窗式空调器的形态固定,可以从凹槽顶部位置过管、过线。但是,如果将此种窗式空调器改进为可变形的形式时,则难以满足可靠的过管或过线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可以在满足可变形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走管或走线的难度,保证走管或走线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外机部件、内机部件、过渡遮挡件和管线组件,所述外机部件包括外机本体,所述内机部件包括内机本体,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转动连接,所述过渡遮挡件设于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的转动连接位置,且与所述内机部件和所述外机部件配合限定出穿过通道,所述管线组件经由所述穿过通道穿过,且连接所述内机本体与所述外机本体。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可以在满足可变形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走管或走线的难度,保证走管或走线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遮挡件相对所述内机部件和所述外机部件可活动,所述过渡遮挡件参与限定所述穿过通道与所述内机本体连通的第一连通口,以及所述穿过通道与所述外机本体连通的第二连通口,在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始终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管线组件经由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穿设于所述穿过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遮挡件包括伸缩遮挡件,所述伸缩遮挡件与所述内机部件和所述外机部件分别连接,且随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的相对转动而展开或收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机部件包括位于转动连接位置的第一遮挡壳,所述外机部件包括位于转动连接位置的第二遮挡壳,所述第一遮挡壳和所述第二遮挡壳沿横向排列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遮挡壳和所述第二遮挡壳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伸缩遮挡件的避让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遮挡件包括遮挡外壳,所述遮挡外壳相对所述内机部件和所述外机部件可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通过铰链组件枢转相连,以绕沿横向延伸且唯一的枢转轴线可相对转动,所述遮挡外壳包括沿横向延伸且遮挡在所述铰链组件上方的顶壳,所述遮挡外壳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顶壳的横向两端的端壳,所述端壳与所述铰链组件绕所述枢转轴线可转动地枢转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壳的内侧边沿与所述内机部件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顶壳的外侧边沿与所述外机部件之间限定出第二连通口,所述内机部件包括适于止挡于所述内侧边沿外侧的第一挡檐,所述外机部件包括适于止挡于所述外侧边沿内侧的第二挡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内机部件的第一铰接件,以及设于所述外机部件的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二铰接件与所述第一铰接件铰接以在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在所述第二铰接件从所述第一角度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位置和所述第二角度位置之间的第三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二铰接件可与所述外侧边沿接触,以推动所述遮挡外壳同步朝向所述第二角度位置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铰接件从所述第二角度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三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檐可与所述外侧边沿接触,以拉动所述遮挡外壳跟随所述第二铰接件同步朝向所述第一角度位置转动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机部件内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管线夹,所述外机部件内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管线夹,所述管线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管线夹和所述第二管线夹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机部件包括适于穿设于窗口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外端延伸至与所述外机本体的上部内端枢转相连,以使所述外机本体绕沿横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外机本体的上部内端处的唯一枢转轴线可转动,所述管线组件在所述连接支架内的延伸方向至少转弯一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内机本体沿内外方向可相对滑移,且所述管线组件在所述连接支架内沿环线延伸一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呈现使用形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使用形态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安装形态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安装形态的安装状态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一个安装状态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装配到位的状态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一个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一个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装配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一个爆炸图;

图11是图9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另一个爆炸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13是图7中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在转动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在转动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在转动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窗式空调器100包括: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内机部件101包括内机本体1,外机部件102包括外机本体2,窗式空调器100具有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沿纵向间隔开,以使窗式空调器100具备内机本体1可位于室内侧且外机本体2可位于室外侧的使用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窗式空调器100适于设置在窗口200使用,窗口200的内外方向(即贯穿窗口200的方向)为“纵向”,窗口200的宽度方向为“横向”,窗口200的高度方向为“竖向”。简言之,当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形态),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沿内外方向间隔开,内机本体1设在室内侧,以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等,外机本体2设在室外侧,以与室外环境换热。

例如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内机本体1可以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室内侧风机等,外机本体2可以包括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室外侧风机等等,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之间连接冷媒管路,从而使得室内机侧换热器、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等构成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实现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去室内侧风机、室外侧风机等等,这里不再举例。

如图1-图4所示,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转动连接,以使外机部件102相对内机部件101绕转动连接的位置可转动。其中,“转动连接”当作广义理解,不限于绕一个轴线可转动,例如,可以是通过铰接绕一个轴线(例如图1中所示的枢转轴线L)转动,又例如,可以是通过连杆连接,绕两个轴线转动,等等。总之,外机部件102相对内机部件101是绕转动连接的位置可以转动的,从而使得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变换形态,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例如,可以通过窗式空调器100的形态变换,满足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要求、或搬运要求、或包装要求、或运输要求等等,使得窗式空调器100在安装、或搬运、或包装、或运输等场景下,无需受窗式空调器100的使用形态(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形态)限制影响,可以通过灵活变换形态(例如变换为图3或图4所示形态)而实现。

例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安装窗式空调器100时,可以通过转动外机部件102,使得外机本体2的底部抬高,从而可以很容易地将外机本体2从室内侧通过窗口200推出到室外侧,如图5和图6所示,当外机本体2推出到室外侧之后,再将外机本体2的底部降落到正常位置,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过渡遮挡件107,过渡遮挡件107设于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的转动连接的位置(例如图7中所示的位置R),过渡遮挡件107与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配合限定出穿过通道50。如图7和图8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管线组件103,例如,管线组件103包括冷媒管、水管以及电线中的至少一个,管线组件103经由第一连通口501和第二连通口502穿设于穿过通道50,且连接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例如,管线组件103的内端可以与内机本体1连接,管线组件103的外端经由第一连通口501伸入穿过通道50,然后经由第二连通口502连接至外机本体2。

由此,无需在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之外单独接管、接线,省去了后续接管、接线的安装操作,提高了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效率。而且,可以利用过渡遮挡件107保护管线组件103,提高管线组件103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渡遮挡件107相对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可活动(例如变形或运动等),过渡遮挡件107参与限定穿过通道50与内机本体1连通的第一连通口501,过渡遮挡件107还参与限定穿过通道50与外机本体2连通的第二连通口502,在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连通口501与第二连通口502始终处于打开状态。

由此,通过设置过渡遮挡件107,并将过渡遮挡件107设置为相对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可活动(例如变形或运动等)的形式,以限定出常开的第一连通口501和第二连通口502,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的相对转动对管线组件103造成干涉损伤,进一步提高管线组件103的工作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遮挡件107的设置方式有很多。例如下面将主要介绍两种简单可选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9所示,过渡遮挡件107包括伸缩遮挡件52,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连接的位置设有伸缩遮挡件52,伸缩遮挡件52与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分别连接,且随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的相对转动而展开或收缩。也就是说,伸缩遮挡件52参与限定穿过通道50,以遮挡管线组件103的对应部位。

例如,伸缩遮挡件52可以为折扇形式等等。由此,当外机部件102与内机部件101相对转动时,伸缩遮挡件52可以折叠收起,不影响管线组件103。

此时,可以将穿过通道50的对应伸缩遮挡件52与内机部件101连接的位置设定为第一连通口501,同时将穿过通道50的对应伸缩遮挡件52与外机部件102连接的位置设定为第二连通口502,这样,当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发生相对转动时,伸缩遮挡件52可以通过伸缩避让管线组件103,保证第一连通口501与第二连通口502始终处于打开状态。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连通口501与第二连通口502始终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9-图11所示,内机部件101包括位于转动连接位置的第一遮挡壳32,外机部件102包括位于转动连接位置的第二遮挡壳27,第一遮挡壳32和第二遮挡壳27沿横向排列且转动连接,第一遮挡壳32和第二遮挡壳27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用于避让伸缩遮挡件52的避让空间271。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遮挡壳32和第二遮挡壳27,一方面能够实现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的转动连接,二方面能够遮挡保护,三方面能够提高转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提高转动支撑能力。并且,通过在第一遮挡壳32和第二遮挡壳27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用于避让伸缩遮挡件52的避让空间271,从而可以增大第一遮挡壳32和第二遮挡壳27的横向覆盖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

可选地,第一遮挡壳32和第二遮挡壳27均包括长度方向沿横向延伸的顶板,顶板的长度两端分别具有垂直于弧形顶盖设置的侧板,第一遮挡壳32和第二遮挡壳27相互靠近的侧板通过转轴(普通转轴或阻尼转轴)或轴承连接,从而实现内机部件101相对外机部件102的可相对转动。

避让空间271可以形成在顶板上,伸缩遮挡件52填补于避让空间271,且伸缩遮挡件52的内端与内机部件101连接,外端与外机部件102连接。其中,顶板的横截面可以为向上凸的弧形,从而在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相对转动时,顶板可以很容易被隐藏起来,不易发生干涉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过渡遮挡件107包括遮挡外壳51,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的转动连接位置设有遮挡外壳51,遮挡外壳51相对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可转动,遮挡外壳51参与限定穿过通道50。由此,由于遮挡外壳51并不是与内机部件101或外机部件102固定相连的,从而当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中的一个作为转动部件,相对另一个作为静止部件的发生转动时,遮挡外壳51不会与转动部件同步转动,也不会与静止部件相对静止,而是遮挡外壳51可以通过相对外机部件102和内机部件101的转动来避让管线组件103,从而保证第一连通口501和第二连通口502始终处于打开状态。

可选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通过铰链组件106枢转相连,以绕沿横向延伸且唯一的枢转轴线L可相对转动。由此,通过设置铰链组件106,可以实现内机部件101与外机本体2的枢转相连,以使外机本体2和内机部件101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绕沿横向延伸的唯一枢转轴线L可转动,以使窗式空调器100变换形态。

其中,由于枢转轴线L只有一个是唯一的,不存在多个枢转轴线L,从而可以保证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转动的轨迹是确定的,安装人员可以平稳、可靠地拉动转动部件转动,进而有效地保证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可靠且有效地变换形态。而且,由于转动部件的转动轨迹是确定的,并以铰链组件106为支撑的,从而可以使得驱动转动部件转动的动作简单、顺利、省力、可靠。

进一步地,结合图14和图15,遮挡外壳51可以与铰链组件106绕枢转轴线L可转动地枢转相连。由此,可以实现遮挡外壳51的稳定安装。并且,遮挡外壳51无需随铰链组件106同步运动,从而当利用遮挡外壳51内部走管、走线时,避免由于遮挡外壳51与铰链组件106同步运动与走管走线干涉的问题。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5所示,遮挡外壳51可以包括沿横向延伸且遮挡在铰链组件106上方的顶壳511,遮挡外壳51还包括连接在顶壳511的横向两端的端壳512,端壳512与铰链组件106绕枢转轴线L可转动地枢转相连(例如通过图15中的转轴44枢转相连)。由此,遮挡外壳51可以较为全面地保护管线组件103和铰链组件106,并且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与铰链组件106的枢转相连。

例如,可以在靠近每个端壳512的位置可以分别设置一个铰链组件106,从而可以以较短的转轴44实现铰链组件106与端壳512的枢转相连。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在这两个铰链组件106之间再设置至少一个铰链组件106,从而提高外机部件102与内机部件101枢转相连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高对于外机部件102转动的支撑效果。

可选地,如图13和图16所示,顶壳511的内侧边沿5111(即顶壳511在纵向上靠近室内侧的一侧边沿)与内机部件101之间限定出第一连通口501,顶壳511的外侧边沿5112(即顶壳511在纵向上靠近室外侧的一侧边沿)与外机部件102之间限定出第二连通口502,内机部件101包括适于止挡于内侧边沿5111外侧的第一挡檐33,外机部件102包括适于止挡于外侧边沿5112内侧的第二挡檐28。由此,可以保证较好的密封性,对管线组件103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铰链组件106包括设于内机部件101的第一铰接件41,以及设于外机部件102的第二铰接件42,第二铰接件42与第一铰接件41铰接以在第一角度位置(例如图13所示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例如图17所示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在第二铰接件42从第一角度位置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的第三角度位置(例如图16所示位置)时,第二铰接件42可与外侧边沿5112接触,以推动遮挡外壳51同步朝向第二角度位置转动。由此,利用第二铰接件42与遮挡外壳51的转动时差,可以避免遮挡外壳51随第二铰接件42始终同步运动,而关闭第一连通口501的问题,保证第一连通口501始终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地,在第二铰接件42从第二角度位置(例如图17所示位置)转动至第三角度位置(例如图18所示位置)时,第二挡檐28可与外侧边沿5112接触,以拉动遮挡外壳51跟随第二铰接件42同步朝向第一角度位置(例如图13所示位置)转动复位。由此,可以使得遮挡外壳51回位,起到有效的遮挡效果,设计巧妙。

例如图13所示,第二铰接件42的第一角度位置为0°位置,如图17所示,第二角度位置为90°位置,如图16所示,第三角度位置为45°位置。遮挡外壳51的顶壳511可以为横截面为90°圆心角的弧形。如图13所示,当第二铰接件42位于0°位置时,顶壳511的内侧边沿5111与外侧边沿5112关于竖直面对称设置,此时,顶壳511的内侧边沿5111与顶壳511的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相交45°夹角,顶壳511的外侧边沿5112与顶壳511的圆心的连线为与水平面也相交45°夹角。

当第二铰接件42从0°位置转动到45°的位置时,如图16所示,可以接触到顶壳511的外侧边沿5112,推动遮挡外壳51整体再转动45°,第二铰接件42到达90°位置,如图17所示,此时,顶壳511的内侧边沿5111与顶壳511的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相交0°夹角,顶壳511的外侧边沿5112与顶壳511的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相交90°夹角,可以保证第一连通口501和第二连通口502均处于打开状态。

当第二铰接件42从90°位置向0°位置转动到45°位置时,如图18所示,外机部件102的第二挡檐28接触到顶壳511的外侧边沿5112,随着外机部件102与第二铰接件42的同步转动,第二挡檐28拉动遮挡外壳51整体再倒转45°,直到第二铰接件42到达0°位置,如图13所示,此时,顶壳511的内侧边沿5111与顶壳511的圆心的连线恢复为与水平面相交45°夹角,顶壳511的外侧边沿5112与顶壳511的圆心的连线也恢复为与水平面相交45°夹角,从而保证遮挡效果。

简言之,在外机部件102转动90°时,遮挡外壳51才转动45°,仍然可以保持第一连通口501和第二连通口502敞开,仍有空间走管和走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遮挡外壳51还包括:底壳513,底壳513位于铰链组件106的下方,底壳513沿横向延伸且横向两端分别与两个端壳512相连。由此,可以更加全面地对铰链组件106实施保护。并且,在该实施例中,端壳512无论是否与铰链组件106转动连接,都可以实现遮挡外壳51的安装,因此,当遮挡外壳51包括底壳513时,端壳512可以与铰链组件106枢转相连,端壳512也可以不与铰链组件106枢转相连。其中,底壳513的形状不限,例如也可以是横截面为90°圆心角的弧形板等。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壳513也可以不与两个端壳512相连,而是与内机部件101相连等等。当然,遮挡外壳51也可以不包括底壳513,此时,可以将内机部件101的底面向室外侧延伸,对铰链组件106的底部进行遮挡,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遮挡外壳51还可以包括:端盖514,每个端壳512的横向外侧面设有端盖514,端盖514通过卡扣连接或磁吸连接等方式安装于对应侧的端壳512。由此,可以通过端盖514对端壳512进行遮挡,以避免端壳512上的连接轴、螺钉头等外露受损,提高遮挡外壳51对铰链组件106低保可靠性。

可选地,端盖514为无镂空的实体盖,从而可以实现更好的遮挡效果。例如,端盖514可以为塑料盖,端盖514的朝向端壳512的一侧表面设有卡扣,端壳512上设有卡孔,通过卡扣与卡孔的卡扣连接,实现端盖514向端壳512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端壳512的遮挡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铰接件41与内机部件101可以是一体件、也可以是分体件,第二铰接件42与外机部件102可以是一体件,也可以是分体件。

当第一铰接件41与内机部件101是分体件且装配相连,且第二铰接件42与外机部件102也是分体件且装配相连时,无需对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进行特殊结构设计和加工,降低了成本。并且,将已经铰接的第一铰接件41和第二铰接件42分别固定于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的装配容易,且铰接位置的铰接可靠性可以很好地保证。此外,可以不受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的选材影响,单独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第一铰接件41和第二铰接件42,不但可以保证铰链组件106的可靠性,还可以使得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无需考虑铰接而特殊选材,降低了成本,符合大批量生产要求。

而当第一铰接件41与内机部件101是一体件,且第二铰接件42与外机部件102也是一体件时,可以保证第一铰接件41与内机部件101的连接可靠性,以及第二铰接件42与外机部件102的连接可靠性。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一铰接件41与内机部件101是一体件,而第二铰接件42与外机部件102是分体件。或者,还可以是第一铰接件41与内机部件101是分体件,而第二铰接件42与外机部件102是一体件。这些实施例的效果可以参照上文描述获知,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内机部件101内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管线夹34,外机部件102内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管线夹29,管线组件103分别与第一管线夹34和第二管线夹29配合。由此,在外机部件102与内机部件101发生相对转动时,可以避免管线杂乱缠绕等问题,提高安全可靠性。

例如图8所示,第一管线夹34和第二管线夹29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设定管线夹,设定管线夹可以包括管夹本体和设于管夹本体内部的压缩件,例如压缩件可以为橡胶、海绵等,管夹本体可以为金属、塑料等,管夹本体压住管线,管夹本体与管线之间填充有压缩件,压缩件处于压缩状态,以使管线被加紧但不被损坏。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定管夹可以具有多个压线位,以同时压住多根管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内机部件101包括适于穿设于窗口200的连接支架3,连接支架3的外端延伸至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枢转相连,以使外机本体2绕沿横向延伸且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处的唯一枢转轴线L可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支架3的外端延伸至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枢转相连”旨在于说明内机部件101与外机本体2连接的位置,并不限制如何实现相连,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间接相连,且间接相连所用的连动件的设置位置不限,例如可以设置于连接支架3,也可以是设置于内机本体1。

也就是说,当将外机本体2和内机部件101中的一个作为转动部件,另一个作为静止部件,施力使得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转动时,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转动的枢转轴线L只有一个是唯一的,不存在多个枢转轴线L,从而可以保证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转动的轨迹是确定的。

由此,在需要变换窗式空调器100的形态时,可以使得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绕唯一的枢转轴线L转动,从而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外机本体2的底部可以作抬高或降低的运动。并且,由于内机部件101与外机本体2的枢转相连具有唯一的枢转轴线L,从而使得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可以绕着唯一的枢转轴线L,按照确定的轨迹,平稳、可靠地拉动转动部件转动,进而有效地保证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可靠且有效地变换形态。此外,由于转动部件的转动轨迹是确定的,并以枢转相连位置(例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R)为支撑的,从而可以使得驱动转动部件转动的动作简单、顺利、省力,转动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

另外,由于枢转轴线L沿横向延伸且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处,从而可以以枢转轴线L的位置为可靠的转动支撑,进而可以提高对外机本体2转动的支撑可靠性,简化外机本体2的结构,降低成本,简化装配。而且,可以减小外机本体2整体转动扫过的空间范围,减小驱动外机本体2转动所需的驱动力矩,使得操作更加省力,且对窗口200的开设高度要求较低。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外机本体2与内机部件101枢转相连,以使外机本体2相对内机部件101,绕沿横向延伸且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处的唯一枢转轴线L可转动,从而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外机本体2可以转动至底面与连接支架3的底面平齐(例如图3和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平齐”可以是完全平齐,或者大体平齐。由此,当从室内侧向室外侧推动外机本体2时,外机本体2穿过窗口200的过程中,窗式空调器100整体在竖向上几乎不用移动,连接支架3就可以紧跟着外机本体2也穿入窗口200,从而简化了操作,使得操作更加省力便捷,装配效率更高。

可选地,管线组件103在连接支架3内的延伸方向至少转弯一次,也就是说,管线组件103并不是在连接支架3内沿直线延伸的。由此,管线组件103可以在靠近转动连接的位置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从而在外机本体2相对内机部件101发生转动时,可以避免管线组件103被拉断的风险,提高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的连接关系不限,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沿纵向可相对移动的滑动连接等等,这里不作限制。当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是固定连接时,连接支架3的至少部分始终位于内机本体1的外侧,以使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沿纵向间隔开。当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是沿纵向可相对滑动连接时,且窗式空调器100呈现使用形态时,连接支架3的至少部分是位于内机本体1的外侧,以使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沿纵向间隔开。而当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是沿纵向可相对滑动连接时,且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时,连接支架3可以是叠置在内机本体1的上部,以使内机部件1与外机部件2呈现挨着的形态,也可以是连接支架3的至少部分位于内机本体1的外侧,以使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沿纵向间隔开的形态。

当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是沿纵向可相对移动的滑动连接时,可以调整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的相对纵向位置,从而有利于缩小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的纵向距离以方便包装和运输,还可以使得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的纵向间隔距离匹配不同窗台的纵向尺寸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架3与内机本体1沿内外方向可相对滑移,即连接支架3与内机本体1沿纵向可相对滑移,此时,如图19和图20所示,管线组件103在连接支架3内沿环线延伸一周。例如,当连接支架3处于伸出到内机本体1外的极限位置(定义为第一极限位置)时,管线组件103在连接支架3内的部分可以为圆环形(例如图20所示),而当连接支架3处于缩回到内机本体1的极限位置(定义为第二极限位置)时,管线组件103在连接支架3内的部分可以变为椭圆形或者长圆形(例如图19所示),从而不易被拉断,流通效果好。

可选地,连接支架3相对于内机本体1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的纵向移动距离可以为400mm左右,从而保证管线组件103的变形量不会对管线组件103的功能造成影响,保证窗式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管线组件103也可以延伸为其他形式,例如图21和图22所示的V字形、S字形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机本体2相对枢转轴线L在第一状态(例如图1和图2所示状态)和第二状态(例如图3和图4所示状态)之间可往复转动。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状态下,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竖置,且枢转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背板的上部高度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状态下,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横置,以作为外机本体2的底壁。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竖置”是竖直或者大体竖直,“横置”是水平或者大体水平,当作广义理解。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外机本体2相对枢转轴线L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往复转动”旨在于说明外机本体2具备通过转动进行上述两个状态切换的能力,但是,并不限制必须通过驱动外机本体2的转动来实现上述两个状态的切换,例如在需要外机本体2的状态进行切换时,可以是通过驱动外机部件102的转动实现,也可以是驱动内机部件101的转动实现,这些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使用形态时(例如图1和图2所示),外机本体2可以变换为第一状态。而当窗式空调器100需要变换为方便安装的安装形态时(例如图3和图4所示),外机本体2可以变换为第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外机本体2无论是在第一状态下、还是在第二状态下,枢转轴线L的竖向高度位置可以是维持不变的,当外机本体2呈现第一状态时,枢转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高度位置,而当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由于外机本体2的背板抬起至横置形态,从而枢转轴线L相当于位于外机本体2的下部高度位置。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指的是,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外机本体2的面向窗口处墙体的一侧结构,例如当外机本体2为封闭式结构时,第一背板21可以是外机本体2的壳体的一侧壁面,又例如当外机本体2为半敞开式结构时,第一背板21还可以是冷凝器的一侧壁面。

也就是说,大体相当于:外机本体2呈现第一状态时,外机本体2整体大体低于枢转轴线L所在水平面,而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外机本体2整体大体高于枢转轴线L所在水平面。例如,外机本体2可以通过底部抬高的向上转动(如图3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使得外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状态)。

由此,当外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时,由于外机本体2整体相对枢转轴线L抬高,从而可以很容易地从室内侧向室外侧的方向,将外机本体2从窗口200向外推出,进而可以降低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难度,使得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更加省力。也就是说,避免了通过将窗式空调器100整体抬高,使得外机本体2的底壁超过窗台高度,使得外机本体2得以从内向外推出的操作,从而使得操作更加省力。而且,由于无需将窗式空调器100整体抬高再将外机本体2推出,从而避免了从内向外推动整机时,由于整机重心高度较高难以控制,引发的整机向室外侧倾倒跌落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安装的安全性。

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当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沿内外方向间隔开,内机本体1的底板(即第二底板12)朝下、顶板(即第二顶板13)朝上、面板(即第二面板14)朝向室内侧、背板(即第二背板11)朝向室外侧。外机本体2的底板(即第一底板22)朝下、顶板(即第一顶板23)朝上、面板(即第一面板24)朝向室外侧、背板(即第一背板21)朝向室内侧,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与内机部件101的上部外端枢转相连。

例如图3和图4所示,如果向上拉动外机部件102,以使外机部件102绕枢转轴线L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枢转,当外机部件102转动90°之后,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此时,外机本体2的底板(即第一底板22)朝向室外侧、顶板(即第一顶板23)朝向室内侧、面板(即第一面板24)朝上、背板(即第一背板21)朝下。内机本体1仍然保持底板(即第二底板12)朝下、顶板(即第二顶板13)朝上、面板(即第二面板14)朝向室内侧、背板(即第二背板11)朝向室外侧。

综上,如图1和图2所示,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使用形态时,枢转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高度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时,枢转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下部高度位置,由于枢转轴线L的竖向高度不变,相当于外机本体2整体抬高,从而在内机本体1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将外机本体2通过窗口200从室内侧推出到室外侧,降低了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难度,使得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更加省力,容易控制,降低整机向室外侧倾倒跌落的危险。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窗式空调器100始终维持使用形态,那么,在需要将外机本体2从窗口200向外推出时,需要将窗式空调器100整体抬高,操作费力。而且,如果窗式空调器100始终维持使用形态,抬高整机以向外推出整机时,由于内机部件101的高度也较高(例如高于窗口200的底沿高度),整机重心偏高,存在外机本体2向外倾倒的问题,不易控制,存在危险。

而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由于在安装形态下,内机部件101可以仍然维持在使用形态的高度,例如低于窗口200的底沿高度,安装人员可以很容易地从内机本体1的顶部按压住内机本体1,避免外机本体2向外倾倒跌落的问题,容易控制,降低危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搭扣组件,搭扣组件包括第一搭扣件61和第二搭扣件62,第一搭扣件61设于内机部件101,第二搭扣件62设于外机本体2,在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例如图3所示状态),第一搭扣件61与第二搭扣件62可搭扣锁定,以阻止外机本体2朝向恢复第一状态(例如图1所示状态)的方向倒转,在第一搭扣件61与第二搭扣件62分离解锁时(如图5所示),外机本体2可离开第二状态朝向恢复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以变换回第一状态(例如图6所示)。由此,通过设置搭扣组件,可以使得外机本体2稳定且可靠地停留在第二状态,以便于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密封装置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窗式空调器的内顶板、窗式空调器的壳体和窗式空调器
  • 窗式空调器的面框、窗式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和窗式空调器
技术分类

061201165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