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装线专用的空气强冷装置。

背景技术

强冷装置,又称冷却装置,具有靠冷风强制刚从烘干室出来的被涂物降温,以适应下道工序的需要和不影响厂房内的气温的作用。

在机械设备的加工制造中,设备工件的油漆喷涂、喷漆烘干、冷却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设备工件的油漆喷涂、喷漆烘干、冷却也是很重要的保护手段,可以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长期的使用可靠性。

但目前的设备工件油漆烘干冷却一般采用自然冷却,冷却时间长,会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其次,传统的水冷式强冷装置能耗高,体积大,投资成本高,强冷吹风口分布不均匀,产品强冷时局部位置降温较慢,以及强冷隧道长度比较长,占地大,应用涂装车间整体的布局等一系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装线专用的空气强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涂装线专用的空气强冷装置,包括强冷室,所述强冷室内部中空设置有强冷腔,且所述强冷室的上方设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下端面的四周均设置有支持柱,且所述安装底座的上端面固设有供风组件,所述供风组件的供风端管道连接有二通阀门,所述二通阀门的出风端均连接有出风组件,两个所述出风组件分设于所述强冷腔内部的两侧,且所述强冷腔内部的上侧设置有吸风组件,所述吸风组件的出风端穿过所述强冷腔的上端壁伸入外界空间,其中,所述吸风组件的吸风效率高于所述供风组件的供风效率,且所述吸风组件的出风端管道连接于所述供风组件的吸风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效果:

本发明的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相对于传统的强冷装置来说,有效减少体积,降低投资成本,通过供风组件、吸风组件构成一个内循环,有效降低能耗,同时,采用侧向供风,上侧吸风以及负压状态的共同参与,加强降温效率以及效果。

作为优先,所述供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吸风端可拆卸式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进风端管道连接于所述吸风组件的出风端。

作为优先,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可拆卸式设于所述第一风机的吸风端,且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设置有用于对吸风组件供给的风进行降温处理的交换段,所述交换段的另一端和所述吸风组件的出风端可拆卸式连接,且该连接处设有过滤板。

作为优先,所述连接段的内部插装有催化剂填装件。

作为优先,所述交换段包括直管部,所述直管部的一端套接于所述连接段的外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弯管部,所述弯管部内部容置有换热管,且所述弯管部的本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部插装有出水管,所述第二安装孔内部插装有进水管,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之间设有将二者彼此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

作为优先,所述吸风组件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进风端连接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吸风端管道连接有阀门,所述阀门的进风端连接有吸风管。

作为优先,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的出风端连接有通风件,所述通风件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角度可调的出风喷嘴。

作为优先,所述强冷腔上开设有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均密封铰接有活动门。

作为优先,所述活动门的下侧设置有脚踏座,所述脚踏座固设于所述强冷室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整体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过滤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中:1-强冷室;2-脚踏座;3-支持柱;4-装底座;5-供风组件;50-第一风机;51-出风管道;52-通风件;53-出风喷嘴;54-过滤装置;540-交换段;5401-直管部;5402-弯管部;5403-第一安装孔;5404-第二安装孔;541-过滤板;542-换热管;5420-连接管;5421-出水管;5422-进水管;543-连接段;544-压环;6-吸风组件;60-通风管;61-阀门;62-吸风管;63-第二风机;7-活动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涂装线专用的空气强冷装置,包括强冷室1,所述强冷室1内部中空设置有强冷腔,所述强冷腔内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出风组件,两个所述出风组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间隙,用于吊装运行带强冷的产品;其中,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管道51,所述出风管道51的出风端连接有通风件52,所述通风件52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角度可调的出风喷嘴53,实现强冷过程中,强冷出风口的朝向可调,从而实现强冷部位分布均匀或者快速局部降温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强冷室1的上方设有安装底座4,所述安装底座4下端面的四周均设置有支持柱3,且所述安装底座4的上端面固设有供风组件5,所述供风组件5的供风端管道连接有二通阀门,所述二通阀门的出风端分别连接至相应的出风组件,且所述强冷腔内部的上侧设置有吸风组件6,所述吸风组件6的出风端穿过所述强冷腔的上端壁伸入外界空间,其中,所述吸风组件6的吸风效率高于所述供风组件5的供风效率,且所述吸风组件6的出风端管道连接于所述供风组件5的吸风端;本发明的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相对于传统的强冷装置来说,有效减少体积,降低投资成本,通过供风组件5、吸风组件6构成一个内循环,有效降低能耗,同时,采用侧向供风,上侧吸风以及负压状态的共同参与,加强降温效率以及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风组件5包括第一风机50,所述第一风机50的吸风端可拆卸式设有过滤装置54,所述过滤装置54的进风端管道连接于所述吸风组件6的出风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54包括连接段543,所述连接段543的一端可拆卸式设于所述第一风机50的吸风端,且所述连接段543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设置有用于对吸风组件6供给的风进行降温处理的交换段540,所述交换段540的另一端和所述吸风组件6的出风端可拆卸式连接,且该连接处设有过滤板54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543的内部插装有催化剂填装件(图中未画出),且所述催化剂填装件朝向所述交换段540的端面上压装有压环544,确保催化剂填装件稳固安装于所述连接段543的内部,同时便于后续的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交换段540包括直管部5401,所述直管部5401的一端套接于所述连接段543的外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弯管部5402,所述弯管部5402内部容置有换热管542,且所述弯管部5402的本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403和第二安装孔5404,所述第一安装孔5403内部插装有出水管5421,所述第二安装孔5404内部插装有进水管5422,所述出水管5421和所述进水管5422之间设有将二者彼此连通的连接管5420,所述连接管54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出水管5421和所述进水管54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风组件6包括通风管60,所述通风管60的进风端连接有第二风机63,所述第二风机63的吸风端管道连接有阀门61,所述阀门61的进风端连接有吸风管6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强冷腔上开设有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均密封铰接有活动门7,通过设置两个开口,实现一进一出可同步操作的效果,增强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门的下侧设置有脚踏座2,所述脚踏座2固设于所述强冷室1上,便于人工进入强冷室1。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发明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涂装线专用的空气强冷装置
  • 一种空气强冷淬火实验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277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