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冷冰箱。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凭借其结霜量少、制冷均匀性好等优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了实现节能,现有技术还出现了能够控制通向各个制冷间室的气流量,以期满足用户在不同时期的制冷需求,例如在一些现有技术中,在制冷间室的出风口增加风门,通过开闭封闭的方式来控制进入该制冷间室的气流量。这种方式需要多个风门之间进行配合,逻辑复杂,且零件繁多,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切换不同送风模式的风冷冰箱。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切换模式更加简单且可靠。

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该风冷冰箱具备除霜功能。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包括:箱体,其内限定出左右布置的第一间室、第二间室以及位于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后方的送风风道;调节风门,可转动地设置于送风风道,并且调节风门具有预设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其中当处于第一位置时,调节风门导通送风风道通向第一间室的气流路径,且阻断送风风道通向第二间室的气流路径;当处于第二位置时,调节风门同时导通送风风道通向第一间室的气流路径和通向第二间室的气流路径;当处于第三位置时,调节风门同时阻断送风风道通向第一间室的气流路径和通向第二间室的气流路径;当处于第四位置时,调节风门导通送风风道通向第二间室的气流路径,且阻断送风风道通向第一间室的气流路径。

可选地,箱体还包括处于同一竖直轴线的第一竖向分隔件和第二竖向分隔件,第一竖向分隔件与第二竖向分隔件将送风风道分隔成左右布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用于向第一间室送风,第二风道用于向第二间室送风,并且第一竖向分隔件与第二竖向分隔件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箱体还包括处于同一水平轴线的第一横向分隔件和第二横向分隔件,且第一横向分隔件和第二横向分隔件分别处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且第一横向分隔件和第二横向分隔件相向的一端处于安装间隙处;调节风门安装于安装间隙处。

可选地,调节风门包括主体区段和延伸区段,延伸区段形成于主体区段的中部,且沿垂直于主体区段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当调节风门处于第一位置时,主体区段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第一竖向分隔件和第二竖向分隔件相对的端面,且延伸区段的末端衔接于第二横向分隔件的末端,以利用延伸区段阻断第二风道。

可选地,当调节风门处于第二位置时,主体区段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第一竖向分隔件相对的端面,且延伸区段避开第一横向分隔件和第二横向分隔件。

可选地,第二竖向分隔件设置于第一竖向分隔件的上方;当调节风门处于第三位置时,主体区段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第一横向分隔件和第二横向分隔件的末端,且延伸区段的末端衔接于第一竖向分隔件的末端,以利用主体区段同时阻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可选地,当调节风门处于第四位置时,主体区段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第一竖向分隔件和第二竖向分隔件相对的端面,且延伸区段的末端衔接于第一横向分隔件的末端,以利用延伸区段阻断第一风道。

可选地,箱体还限定出用于布置蒸发器的冷却室,冷却室位于送风风道的下方;第一竖向分隔件设置于冷却室的上方,第二竖向分隔件设置于第一竖向分隔件的上方,第一竖向分隔件的内部具有与冷却室相贯通的回风通道;调节风门还具有预设的第五位置,当处于第五位置时,主体区段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第一横向分隔件和第二横向分隔件的末端,且延伸区段衔接于第二竖向分隔件的端面,以阻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显露出回风通道,以使第一风道下方区域和第二风道下方区域的气流通过回风通道进入冷却室。

可选地,第一竖向分隔件和第二竖向分隔件相对的端面均为圆弧面;主体区段的两端均与圆弧面相适配,延伸区段的末端与圆弧面相适配。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风道的第一风机和设置于第二风道的第二风机。

本发明的风冷冰箱,由于调节风门设置在送风风道内,并且通过自身的转动切换送风模式,以实现同时导通向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送风的气流路径、同时阻断向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送风的气流路径、导通向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两者之一的气流路径且阻断另一间室的气流路径,无需多个由风门相互配合,可靠性更高,且零件数量少,经济性更佳。

进一步地,本发明风冷冰箱,当调节风门处于第五位置时,主体区段可以阻断第一风道上下两部分、第二风道上下两部分,此时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无法向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送风。同时,第一竖向分隔件的回风通道的开口被显露出,第一风道下方的空气从回风通道的开口重新回到冷却室,与蒸发器换热,第二风道下方的空气从回风通道的开口重新回到冷却室,与蒸发器换热,这样可以实现利用温度较高的空气加热蒸发器,以对蒸发器进行化霜,防止蒸发器结霜,设计巧妙,且结构实用。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前视图,其中隐去了门体;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中箱体的内部结构图,其示出了调节风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中箱体的内部结构图,其示出了调节风门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中箱体的内部结构图,其示出了调节风门处于第三位置时的状态;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中箱体的内部结构图,其示出了调节风门处于第四位置时的状态;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中箱体的内部结构图,其示出了调节风门处于第五位置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置关系为基于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朝向用户的一侧。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的前视图,其中隐去了门体20,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的截面图。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冷冰箱1,该风冷冰箱1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0和门体20。

箱体10可以包括外壳110和多个内胆100,外壳110位于整体冰箱1的最外侧,以保护整个冰箱1。多个内胆100被外壳110包裹,并且与外壳110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材料(形成发泡层120),以降低内胆100向外散热。每个内胆100可以限定出向前敞开的储物间室,并且储物间室可以被配置成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等等,具体的储物间室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根据预先的需求进行配置。

门体20可动地设置于内胆100的前方,以开闭内胆100的储物间室。例如门体20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设置箱体10前部的一侧,通过枢转的方式开闭储物间室。

进一步地,该风冷冰箱1还可由循环制冷系统提供冷量,以实现冷藏、冷冻、变温等的储物环境。循环制冷系统可为由压缩机182、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180等构成。

压缩机182作为循环制冷系统的动力,其通过压缩作用提高冷媒蒸气的压力和温度,创造将冷媒蒸气的热量向外界环境介质转移的条件,即将低温低压冷媒蒸气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以便能用常温的空气或水作冷却介质来冷凝冷媒蒸气。冷凝器利用环境将来自压缩机182的高温高压制冷蒸气的热量带走,使高温高压冷媒蒸气冷却、冷凝成高压常温的冷媒液体。节流装置也是一个热交换设备。节流后的低温低压冷媒液体在其内蒸发变为蒸气。蒸发器180可设置在箱体10内,以通过蒸发吸热的方式向冰箱1的储物间室提供冷量。

进一步地,箱体10内的其中一个内胆100内沿前后方向和竖直方向设置分隔梁170,以将该内胆100的储物间室划分成两个左右布置的第一间室101和第二间室102。第一间室101和第二间室102还可被配置成不同的储物间室。例如,第一间室101被配置成冷藏室,第二间室102被配置成变温室等,以满足用户的不同的制冷需求。当然,第一间室101、第二间室102还可被配置成其他储物间室,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进一步地,箱体10还可包括风道板130,风道板130设置在内胆100的内部,以与内胆100的后壁限定出送风风道140,这样风道板130还可作为第一间室101、第二间室102的后壁。风道板130在第一间室10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32和第一回风口134、在第二间室10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36和第二回风口138。送风风道140内的制冷气流可通过第一进风口132进入第一间室101内,以与第一间室101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实现对第一间室101制冷。换热后的气流通过第一回风口134回到蒸发器180,形成循环气流。同样地,制冷气流可通过第二进风口136、第二回风口138实现对第二间室102的制冷。

参见图3至图6,图3至图6中虚线箭头表示气流。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风冷冰箱1还可包括调节风门30。调节风门30可转动地设置于送风风道140,并且调节风门30具有预设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

参见图3,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中箱体10的内部结构图,其示出了调节风门30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当调节风门30处于第一位置时,其可导通送风风道140通向第一间室101的气流路径,且阻断送风风道140通向第二间室102的气流路径。这样送风风道140内的制冷气流能够全部由第一进风口132进入第一间室101,对第一间室101进行制冷。

例如,第一间室101被配置成冷藏室,第二间室102被配置成变温室。当系统检测到第二间室102内的温度已经达到用户的预定温度值时,可以将调节风门30调节至第一位置,这样调节风门30可以阻断送风风道140通向第二间室102的气流路径,使得第二间室102不再通过制冷气流,这样循环制冷系统产生的制冷气流全部可进入冷藏间室内,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第一间室101精准且快速地降温,节约能源,而且便于控制第二间室102的温度。

参见图4,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中箱体10的内部结构图,其示出了调节风门30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当调节风门30处于第二位置时,其可同时导通送风风道140通向第一间室101的气流路径和通向第二间室102的气流路径。这样送风风道140内的制冷气流能够同时由第一进风口132、第二进风口136进入第一间室101、第二间室102,实现对第一间室101、第二间室102的同时进行制冷。

参见图5,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中箱体10的内部结构图,其示出了调节风门30处于第三位置时的状态。当调节风门30处于第三位置时,其可同时阻断送风风道140通向第一间室101的气流路径和通向第二间室102的气流路径。这样送风风道140内的制冷气流均不能进入第一间室101、第二间室102。

参见图6,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中箱体10的内部结构图,其示出了调节风门30处于第四位置时的状态。当调节风门30处于第四位置时,其可导通送风风道140通向第二间室102的气流路径,且阻断送风风道140通向第一间室101的气流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调节风门30设置在送风风道140内,并且通过自身的转动切换送风模式,以实现同时导通向第一间室101和第二间室102送风的气流路径、同时阻断向第一间室101和第二间室102送风的气流路径、导通向第一间室101和第二间室102两者之一的气流路径且阻断另一间室的气流路径,无需多个由风门相互配合,可靠性更高,且零件数量少,经济性更佳。

参见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还包括第一竖向分隔件150、第二竖向分隔件152、第一横向分隔件160和第二横向分隔件162。

第一竖向分隔件150和第二竖向分隔件152处于同一竖直轴线,以将送风风道140分隔成左右布置的第一风道142和第二风道144,第一风道142用于向第一间室101送风,第二风道144用于向第二间室102送风,第一竖向分隔件150与第二竖向分隔件152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154。

第一横向分隔件160和第二横向分隔件162处于同一水平线,且分别处于所述第一风道142和第二风道144,第一横向分隔件160和第二横向分隔件162相向的一端处于安装间隙154,调节风门30安装于安装间隙154处。

具体地,第一竖向分隔件150、第二竖向分隔件152、第一横向分隔件160和第二横向分隔件162可形成于风道板130的后壁上,并由风道板130的后壁周缘向其中央延伸,第一竖向分隔件150与第二竖向分隔件152相间隔形成安装间隙154,第一横向分隔件160和第二横向分隔件162分别延伸至安装间隙154的两侧,且不相连。当调节风门30安装于该安装间隙154处时,可与第一竖向分隔件150、第二竖向分隔件152、第一横向分隔件160和第二横向分隔件162向配合实现切换送风模式。

具体地,调节风门30可包括主体区段310和延伸区段320,延伸区段320形成于主体区段310的中部,且沿垂直于主体区段310延伸。进一步地,调节风门30的枢转轴可设置在主体区段310的中部,以便实现其转动。

参见图3,当调节风门30处于第一位置时,主体区段310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第一竖向分隔件150和第二竖向分隔件152相对的端面,且延伸区段320的末端衔接于第二横向分隔件162的末端,以利用延伸区段320阻断第二风道144。

第一竖向分隔件150和第二竖向分隔件152可具有一定横向宽度,以使其端部形成端面。当调节风门30处于第一位置时,主体区段310的两端分别衔接第一竖向分隔件150和第二竖向分隔件152相对的端面,延伸区段320的末端衔接于第二横向分隔件162的末端,这样主体区段310阻断了安装间隙154,进而将第一风道142和第二风道144隔离开,延伸区段320与第二横向分隔件162相接,阻断了第二风道144,这样制冷气流只能由第一风道142通向第一间室101。

参见图4,当调节风门30处于第二位置时,主体区段310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第一竖向分隔件150相对的端面,且延伸区段320避开第一横向分隔件160和第二横向分隔件162。此时,这样主体区段310阻断了安装间隙154,进而将第一风道142和第二风道144隔离开,延伸区段320避开第一横向分隔件160和第二横向分隔件162,第一风道142和第二风道144保持通畅状态,以使第一风道142向第一间室101送风,第二风道144向第二间室102送风。

参见图5,第二竖向分隔件152设置于第一竖向分隔件150的上方。当调节风门30处于第三位置时,主体区段310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第一横向分隔件160和第二横向分隔件162的末端,且延伸区段320的末端衔接于第一竖向分隔件150的末端,这样主体区段310的左区段与第一横向分隔件160对接、主体区段310的右区段与第二横向分隔件162对接,延伸区段320的末端衔接于第一竖向分隔件150的末端,以阻断第一风道142和第二风道144,即实现了同时阻断送风风道140通向第一间室101的气流路径和通向第二间室102的气流路径。

参见图6,当调节风门30处于第四位置时,主体区段310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第一竖向分隔件150和第二竖向分隔件152相对的端面,且延伸区段320的末端衔接于第一横向分隔件160的末端,以利用延伸区段320阻断第一风道142。这样主体区段310阻断了安装间隙154,进而将第一风道142和第二风道144隔离开,延伸区段320与第一横向分隔件160相接,阻断了第一风道142,这样制冷气流只能由第二风道144通向第二间室102。

参见图2至图7,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中箱体10的内部结构图,其示出了调节风门30处于第五位置时的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还限定出用于布置蒸发器180的冷却室190,冷却室190位于送风风道140的下方。第一竖向分隔件150设置于冷却室190的上方,第二竖向分隔件152设置于第一竖向分隔件150的上方,第一竖向分隔件150的内部具有与冷却室190相贯通的回风通道150a。

参见图7,图7中虚线箭头表示气流。调节风门30还具有预设的第五位置,当处于第五位置时,主体区段310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第一横向分隔件160和第二横向分隔件162的末端,且延伸区段320衔接于第二竖向分隔件152的端面,以阻断第一风道142和第二风道144,且显露出回风通道150a的开口,以使第一风道142和第二风道144内的气流通过回风通道150a进入冷却室190。

在本实施例中,当调节风门30处于第五位置时,主体区段310可以阻断第一风道142上下两部分、第二风道144上下两部分。此时第一风道142和第二风道144均无法向第一间室101和第二间室102送风,也即分别阻断了第一风道142和第二风道144的气流路径。

通常,当第一风道142和第二风道144被调节风门30阻断时,制冷循环系统停止工作,冷却室190的温度相对于制冷时期较高。

当调节风门30转动至第五位置时,冰箱1的循环制冷系统停止工作。由于延伸区段320衔接于第二竖向分隔件152的端面,这样第一竖向分隔件150的回风通道150a的开口被显露出,第一风道142下方的空气(此时这部分空气温度相对较高)从回风通道150a的开口重新回到冷却室190,与蒸发器180换热,这样可以实现利用温度较高的空气加热蒸发器180,以对蒸发器180进行化霜,防止蒸发器180结霜。在于蒸发器180换热后,这部分气流重新回到第一风道142的下方区域,形成循环气流。

同样地,第二风道144下方的空气也能从回风通道150a的开口重新回到冷却室190,与蒸发器180换热,实现化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竖向分隔件150的内部具有连通冷却室190的回风通道150a。当调节风门30处于第五位置时,第一风道142内的气流和第二风道144内的气流能够从回风风道回到冷却室190,与蒸发器180换热,实现化霜,设计巧妙,且结构实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调节风门30可由步进电机驱动。具体地,该步进电机可在出厂之前可预先配置五个转动角位移,以对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第五位置。并且该步进电机还可由用户控制或系统自动控制。例如当用户仅适用第一间室101时,可以利用步进电机驱动调节风门30至第一位置,当系统检测到第一间室101和第二间室102的温度已经达到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值时,可利用步进电机驱动调节风门30至第三位置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竖向分隔件150和第二竖向分隔件152相对的端面均为圆弧面。主体区段310的两端均与圆弧面相适配,延伸区段320的末端与圆弧面相适配。这样不仅便于调节风门30转动,而且能够使得衔接时更加紧密,不易漏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风道142的第一风机410和设置于第二风道144的第二风机420。

第一风机410和第二风机420可配合调节风门30使用。例如,当第一风道142被调节风门30导通时,第一风机410相应的开启,以加快气流流动速度;当第二风道144被调节风门30导通时,第二风机420相应的开启,以加快气流流动速度。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技术分类

0612011469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