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制冷设备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储液器过滤组件及储液器。

背景技术

储液器配装在空调压缩机吸气管部位,起到过滤、消音和气液分离作用,其由壳体、进气管、出气接管、出气弯管、滤网组件以及固定板等零部件组成。蒸发后的冷媒由进气管进入储液器壳体内,并经滤网过滤后通过位于滤网下方的出气接管和出气弯管吸入压缩机内。由于出气接管是从储液器壳体的底部伸入至壳体内,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出气接管进气端易发生振动和倾斜。因此,现有的储液器需要在壳体内部增设单独的固定板来实现出气接管的定位,但这种固定板存在装配工序复杂、困难且成本高的问题。

尽管有人提出了将出气接管的上端固定于滤网固定座拉伸槽内的方案,但在该方案中由于出气接管的上端被拉伸槽封堵,故其需要在出气接管进气端的侧壁上开设若干进气孔来将冷媒吸入压缩机内;而侧壁进气孔的节流不仅会带来噪音的增加,同时也会影响压缩机的吸气功率。另外,还有人提出在滤网组件下方增设包括定位套和支持架的定位结构,支持架焊接在第一端盖内侧且位于滤网组件的下方;定位套设置于支持架的中心通孔内,出气接管上端固定在定位套内。支持架的四个支脚之间形成介质通道,冷媒通过介质通道和定位套顶部的通孔进入到吸气管内。该方案尽管实现了出气接管上端的固定,但是定位结构和滤网是独立的两个部件;换言之,该方案只是将现有位于储液器壳体中部的固定板移动至第一端盖内侧而已且定位结构内的定位套和支持架的组装复杂,故其仍然存在定位结构装配工序复杂、困难以及成本高的问题。进一步的,在该方案中,滤网过滤后气液混合态的冷媒极易通过四个支脚之间的敞开式介质通道直接吸入到出气接管进气端内。液态冷媒通过出气接管和出气弯管将进入压缩机泵体,进而使得压缩机产生液击问题。

此外,中国专利CN2804735Y虽然也记载了将单管部分的上端与滤网组件相连接。然而,一方面,该专利并没有给出单管上端与滤网组件的具体装配关系,无实用性;另一方面,在该专利中筒体内积存的制冷剂是如何被吸入至单吸气接管内的也是不清楚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储液器过滤组件及储液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液器过滤组件,其包括滤网固定架和滤网,滤网设置于储液器壳体进气端且连接位于其下方的滤网固定架;

滤网固定架径向安装于储液器壳体内且滤网固定架包括固定架本体和防液部。固定架本体的中心部区域形成固定部,与固定部相邻的外侧区域形成主体部,主体部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流量孔,固定部上具有用于固定出气接管进气端的定位孔和围绕定位孔周向分布的多个导气孔。防液部位于固定部和滤网之间,防止滤网过滤后的冷媒直接进入安装于定位孔上的出气接管进气端内,防液部向滤网所在的一侧凸起,防液部与固定部之间包围形成的腔室为吸气腔,位于滤网固定架下方的储液器壳体内腔形成分液腔,吸气腔通过固定部上的多个导气孔连通分液腔。滤网过滤后的冷媒经主体部上的多个流量孔进入分液腔内;分液腔内气液分离后的冷媒气体经多个导气孔进入吸气腔并吸入至连接于定位孔上的出气接管进气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固定部向远离防液部所在的一侧拉伸凸起,凸起的中心形成定位孔,多个导气孔沿周向分布于固定部的拉伸周壁;多个导气孔的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定位孔的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拉伸周壁沿拉伸方向逐渐向定位孔的中心倾斜,位于拉伸周壁上的每一导气孔均形成一倾斜气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出气接管进气端的端面到防液部内表面之间最短的轴向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3毫米,防液部内表面指的是防液部朝向吸气腔一侧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固定部上具有一个定位孔且定位孔的中心线重合于储液器壳体的轴线;或者,固定部上具有两个定位孔,其中一个定位孔的中心线关于储液器壳体的轴线与另一定位孔的中心线对称。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固定架本体上,主体部的外缘具有向远离滤网一侧凸起的环形拉伸槽,滤网装配固定于环形拉伸槽内;或者,主体部的外缘具有向滤网所在一侧弯曲的翻边固定部,翻边固定部压紧滤网;或者,储液器过滤组件还包括将滤网压紧于固定架主体的压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定位孔上具有翻边部,出气接管进气端套接于翻边部。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储液器过滤组件,其包括滤网固定架和滤网,滤网设置于储液器壳体进气端且连接位于其下方的滤网固定架;

滤网固定架径向安装于储液器壳体内且滤网固定架包括固定架本体和固定部。固定架本体的中心部区域形成防液部,与防液部相邻的外侧区域形成主体部,主体部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流量孔。固定部与防液部相对设置,固定部上具有用于固定出气接管进气端的定位孔和围绕定位孔周向分布的多个导气孔,位于滤网和固定部之间的防液部防止滤网过滤后的冷媒直接进入安装于定位孔上的出气接管进气端内;防液部与固定部之间包围形成的腔室为吸气腔,位于滤网固定架下方的储液器壳体内腔形成分液腔,吸气腔通过固定部上的多个导气孔连通分液腔。滤网过滤后的冷媒经主体部上的多个流量孔进入分液腔内;分液腔内气液分离后的冷媒气体经多个导气孔进入吸气腔并吸入至连接于定位孔上的出气接管进气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固定部向远离防液部所在的一侧拉伸凸起;和/或,防液部向滤网所在一侧凸起;

出气接管进气端的端面到防液部内表面之间最短的轴向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3毫米,防液部内表面指的是防液部朝向吸气腔一侧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当固定部向远离防液部所在的一侧拉伸凸起时,拉伸凸起的中心形成定位孔,拉伸端面焊接连接于流量孔内侧的本体部,拉伸周壁沿拉伸方向逐渐向定位孔的中心倾斜,位于拉伸周壁上的每一导气孔均形成一倾斜气道。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储液器过滤组件,其包括滤网固定架和滤网,滤网设置于储液器壳体进气端且连接位于其下方的滤网固定架;

滤网固定架径向安装于储液器壳体内且滤网固定架包括固定架本体、防液部以及固定部。固定架本体具有位于中心区域的通孔和沿周向环绕通孔的多个流量孔。防液部连接固定架本体且位于通孔和滤网之间。固定部连接固定架本体且与防液部相对设置,固定部上具有用于固定出气接管进气端的定位孔和围绕定位孔周向分布的多个导气孔,位于滤网和固定部之间的防液部防止滤网过滤后的冷媒通过通孔直接进入安装于定位孔上的出气接管进气端内;固定部与防液部之间经通孔连通且两者包围形成的腔室为吸气腔,位于滤网固定架下方的储液器壳体内腔形成为分液腔,吸气腔通过固定部上的多个导气孔连通分液腔;滤网过滤后的冷媒经固定架本体上的多个流量孔进入分液腔内;分液腔内气液分离后的冷媒气体经多个导气孔进入吸气腔并吸入至连接于定位孔上的出气接管进气端。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储液器,其包括储液器壳体、进气管、上述储液器过滤组件、出气接管以及出气弯管。储液器壳体的进气端形成有连接进气管的进气管孔,出气端形成有连接出气接管的出气接管孔。进气管连接于储液器壳体的进气管孔。储液器过滤组件将储液器壳体的内部分隔为位于其上方的进气腔和位于其下方的分液腔。出气接管进气端固定于滤网固定架上的定位孔且连通吸气腔,出气端连接于储液器壳体上的出气接管孔。出气弯管装配于出气接管出气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储液器壳体为旋压式、三段式或二段式中的任一种。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中,滤网固定架是集滤网固定和出气接管进气端固定于一体的整体件。基于滤网固定架所实现的出气接管进气端固定,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储液器的制造成本,同时也简化了储液器的装配工序。进一步的,固定架本体上位于固定部和滤网之间的防液部一方面避免了滤网过滤后的冷媒直接进入出气接管进气端。另一方面,防液部与固定部之间还包围形成了吸气腔且吸气腔通过多个导气孔连接分液腔。包围式的吸气腔迫使分液腔内的冷媒只能通过导气孔进入到吸气腔内,之后再被吸入到出气管进气端。基于吸气腔的间接式冷媒气体吸入很好的解决了现有储液器易吸入液态冷媒所引起的压缩液击问题。此外,导气孔的进一步节流和吸气腔的包围均提升了进入出气接管进气端的冷媒流速,不仅吸气顺畅且流量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所示为现有的三种储液器结构。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中储液器过滤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所示的固定架本体的俯视图。

图5所示为图3所示的固定架本体的仰视图。

图6A、图6B、图6C以及图6D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2所示的储液器中冷媒的流动示意图。

图8所示为模拟仿真试验中模拟区域在储液器中的示意图。

图9所示为通过出气接管侧壁上的进气孔进行冷媒吸入的储液器结构。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图10中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图11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和图14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图1C所示为现有的三种储液器结构。

图1A为三段式储液器,其壳体10’包括第一端盖10a’、筒体10b’以及第二端盖10c’,第一端盖10a’上具有连接进气管20’的进气管孔,第二端盖10c’上具有装配出气接管40’的出气接管孔。滤网组件30’安装于第一端盖10a’和筒体10b’的连接处。出气接管40’装配于出气接管孔,出气弯管50’套接于出气接管40’。单独的固定板60’设置于筒体10b’内以对出气接管40’的中部进行固定。

图1B所示为二段式储液器,其壳体10’包括上筒体10_a’和下筒体10_b’;滤网组件30’安装于上筒体10_a’。单独的固定板60’设置于下筒体10_b’以对出气接管40’的中部进行固定。

图1C为旋压式储液器,其壳体10’由管件的两端经旋压后一体成型,滤网组件30’安装于壳体10’靠近进气管孔的一侧;单独的固定板60’设置于滤网组件 30’的下方以对出气接管40’的中部进行固定。

为实现出气接管40’在储液器壳体10’内的稳定连接,现有的三种储液器结构均在储液器壳体内设置单独的固定板60’来对出气接管的中部进行固定。然而,固定板60’的设置不仅加大了储液器的装配工序和难度,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储液器的制造成本。进一步的,在现有的三种储液器中,位于滤网组件30’下方的出气管进气端极易吸入刚刚进入分液腔内的混合态冷媒,从而将液态的冷媒带入到压缩机内,引起压缩机液击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避免液态冷媒吸入且低成本的储液器过滤机构及储液器。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包括储液器壳体10、进气管20、储液器过滤组件30、出气接管40以及出气弯管50。储液器壳体10的进气端形成有连接进气管20的进气管孔,储液器壳体10的出气端形成有连接出气接管40 的出气接管孔。进气管20连接于储液器壳体的进气管孔。储液器过滤组件30 将储液器壳体的内部分隔为位于其上方的进气腔101和位于其下方的分液腔 102。出气接管进气端41固定于滤网固定架1上的定位孔111且连通吸气腔100,出气端42连接于储液器壳体上的出气接管孔。出气弯管50装配于出气接管出气端42。

具体而言,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30包括滤网固定架1和滤网2,滤网2设置于储液器壳体进气端且连接位于其下方的滤网固定架1。

滤网固定架1径向安装于储液器壳体10内且滤网固定架1包括固定架本体 1_0和防液部13,防液部13上无任何通孔。固定架本体1_0的中心部区域形成固定部11,与固定部11相邻的外侧区域形成主体部12,主体部12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流量孔121,固定部11上具有用于固定出气接管进气端41的定位孔111和围绕定位孔111周向分布的多个导气孔112。防液部13位于固定部11 和滤网2之间,防止过滤后的冷媒直接进入安装于定位孔111上的出气接管进气端41内。防液部13向滤网2所在的一侧凸起,防液部13与固定部11之间包围形成的腔室为吸气腔100,滤网固定架1下方的储液器壳体内腔形成分液腔 102,吸气腔100通过固定部11上的多个导气孔112连通分液腔102。

冷媒通过进气管20进入进气腔101内,经滤网2过滤后通过主体部12上的多个流量孔121进入分液腔102内,如图7中的实心箭头所示。基于吸气腔 100的阻挡隔离,进入分液腔102内的冷媒进行充分的气液分离,气液分离后的冷媒气体则经多个导气孔112进入吸气腔100并吸入至连接于定位孔上的出气接管进气端41,如图7中的空心箭头所示。

于本实施例中,“上”和“下”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图2所示的储液器放置方向而言;其中,进气管连接于储液器壳体的上端,出气弯管则连接于储液器壳体的下端。然而,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储液器过滤组件30中,固定部11上的定位孔为出气管进气端41的固定提供了装配位置,进而使得固定架本体1_0能实现滤网2和出气接管进气端41的集成固定。储液器壳体10内无需再设置单独的固定结构来对出气接管40进行固定,大幅度降低了储液器的制造成本。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是一个整体件,其与储液器壳体10仅需一次装配即可同时实现滤网2和出气接管进气端41的固定,亦极大地简化了储液器的装配工序。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30还有效防止液态冷媒通过出气接管40和出气弯管50进入压缩机内,避免了压缩机液击问题。以下将结合图7 对此展开详细的说明。

在现有储液器结构中,出气接管进气端直接与分液腔连通(如图1A至图 1C所示)或者通过敞开的介质通道直接连通分液腔。基于出气接管的吸力,进入分液腔内的混合态冷媒还来不及进行气液分离即会被吸入至出气接管进气端,从而将液态冷媒带入压缩机内而引起液击问题。

然而,于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与防液部13之间包围形成了吸气腔100,吸气腔100隔离分液腔102和出气接管进气端41。基于吸气腔100的隔离阻挡,进入分液腔102内的混合冷媒会在大容积的分液腔102内进行充分的气液分离;而气液分离后的冷媒气体将通过多个导气孔112进入到吸气腔100内,之后再被吸入至出气接管进气端41内。故于本实施例中,出气接管进气端41不再直接连通分液腔102,而是需要通过吸气腔100和多个导气孔112间接连通分液腔 102,是一种间接式的冷媒气体吸入方式。这种吸入方式可有效避免因液态冷媒吸入而引起的压缩机液击问题,大大提高了压缩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此外,导气孔112的节流会提升进入到吸气腔100的冷媒流速,进而提高进入到出气管进气端41的冷媒流速。而小容积的吸气腔100也将迫使冷媒快速进入出气接管进气端41,从而进一步提升流速。流速的大幅度提升和基于出气接管进气端41的大孔径的冷媒气体吸入势必增大了出气弯管50的输出流量,进而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

以下将通过仿真模拟来比对相同工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如图2所示)与图1C所示的传统储液器在冷媒传输性能上的区别。

一、仿真模拟的工况条件

①仿真模拟样品的结构参数:两款储液器均采用旋压式结构;储液器壳体直径:φ70*1.2mm;壳体体积=36088mm

②仿真模拟的制冷剂参数:采用410a制冷剂且其密度为0.5g/cm

③模拟检测进入出气接管进气端的冷媒流速和从出气接管输出端输出的冷媒流量。

二、模拟数据:

其中,模拟区域由位于导气孔112附近的分液腔局部区域和吸气腔局部区域共同组成,具体如图8中A处所示。

三、模拟数据分析

模拟的数据也证实:在相同工况条件下,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图2所示储液器)在出气接管进气端41具有更大的冷媒流速且出气弯管50输出的体积流量也更大。

于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向远离防液部13所在的一侧拉伸凸起,凸起的中心形成定位孔111,多个导气孔112沿周向分布于固定部的拉伸周壁113且多个导气孔112的面积S2之和大于或等于定位孔111的面积S1。该设置确保了从多个导气孔112进入到吸气腔100的冷媒流量大于或等于进入到出气管进气端 41的冷媒流量,消除导气孔112的孔径对储液器输出流量的影响。

图9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通过出气接管侧壁上的进气孔进行冷媒吸入的储液器结构。在该结构中,侧壁上的多个进气孔的圆心位于同一出气接管横截面上,吸入的多股冷媒正面对冲,对冲阻力很大、损耗大,不仅严重影响冷媒的流速,同时也会带来很大的噪音。而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拉伸周壁113沿拉伸方向逐渐向定位孔111的中心倾斜,位于拉伸周壁113上的每一导气孔均形成一倾斜气道。沿倾斜气道进入吸气腔100的多股冷媒气体侧面相遇,对冲阻力小、能量损耗小。因此,相比图9所示的现有储液器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可采用更小的压缩机功率来达到相同体积流量的冷媒输出,大大降低了压缩机的能耗。

于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的向下拉伸凸起增大了吸气腔100内的贮存容积。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固定部也可不拉伸,即其与主体部平齐;基于防液部的凸起来形成吸气腔,如图6A所示。为使吸气腔 100内具有足够的贮存容积,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气接管进气端41 的端面到防液部2内表面之间最短的轴向垂直距离H大于或等于3毫米,防液部内表面指的是防液部朝向吸气腔100一侧的表面。优选的,设置出气接管进气端41的端面到防液部2内表面之间最短的轴向垂直距离H等于5毫米。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为便于出气接管40的装配,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定位孔111 上具有翻边部114且该翻边部朝向滤网2所在的一侧,出气接管进气端41内套于翻边部114。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定位孔111 上的翻边部也可朝向远离滤网2所在的一侧,如图6A所示;或者,于其它实施例中,固定孔上也可不设置翻边部,出气接管进气端直接插入定位孔内。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架本体1_0为反拉伸式结构,主体部12的外缘具有向远离滤网2一侧凸起的环形拉伸槽14,滤网2装配固定于环形拉伸槽14内。具体而言,当滤网2装配于环形拉伸槽14内后,将固定架本体1_0收口,环形拉伸槽14卡压滤网2从而进行固定。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主体部12的外缘具有向滤网2 所在一侧弯曲的翻边固定部14’,翻边固定部14’压紧滤网2。或者,如图6C所示,储液器过滤组件30还包括压环3,压环3设置于滤网2靠近储液器壳体进气端的一侧,压环3将滤网2压紧固定于主体部12。再或者,滤网也可直接焊接连接于滤网固定架。再或者,在三段式储液器中,还可将滤网依附于固定架本体上的主体部后压装进储液器壳体的第一端盖内,第一端盖扩口处的台阶面和主体部压紧并固定滤网,从而进一步简化了三段式储液器中储液器过滤组件的装配工序。

于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2上的流量孔121为圆形孔。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主体部12上的流量孔121也可为椭圆形孔(如图6D所示)或扇形孔。

于本实施例中,防液部13向滤网2所在一侧凸起,凸起的顶部也可呈平面状。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防液部也可呈曲面结构,如图6B所示。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储液器为单缸压缩机储液器,储液器只包括一根出气接管40。故于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上仅具有一个定位孔111且该定位孔111的中心线重合于储液器壳体10的轴线。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当储液器为双缸压缩机储液器时,其可能会包括两根出气接管;相对应的,固定部上也将具有两个定位孔且其中一个定位孔的中心线关于储液器壳体的轴线与另一定位孔的中心线对称。或者,于其它实施例中,双缸压缩机储液器也可只具有一根出气接管,而出气弯管上则具有两个分支管,此时滤网固定架亦只需设置一个定位孔。

如图2所示,尽管本实施例以旋压式储液器为例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同样可装配于二段式或三段储液器壳体内以实现滤网和出气接管进气端的集成固定并防止液态冷媒的吸入,简化装配工序、降低成本并提升压缩机性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及其变化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滤网固定架1内主体部11、固定部12以及防液部13三者的连接关系不同。同样的,于本实施例中,防液部13上无任何通孔。

如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30包括滤网固定架1和滤网2,滤网2设置于储液器壳体进气端且连接位于其下方的滤网固定架1。滤网固定架1径向安装于储液器壳体内且滤网固定架1包括固定架本体1_0和固定部11。固定架本体1_0的中心部区域形成防液部13,与防液部13 相邻的外侧区域形成主体部12,主体部12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流量孔121。固定部11与防液部13相对设置,固定部11上具有用于固定出气接管进气端41 的定位孔111和围绕定位孔111周向分布的多个导气孔112。位于滤网2和固定部11之间的防液部13防止滤网2过滤后的冷媒直接进入安装于定位孔111上的出气接管进气端41内。防液部13与固定部11之间包围形成的腔室为吸气腔100,位于滤网固定架1下方的储液器壳体内腔形成分液腔102,吸气腔100通过固定部22上的多个导气孔112连通分液腔102。

滤网2过滤后的冷媒经主体部12上的多个流量孔121进入分液腔102内;分液腔102内气液分离后的冷媒气体经多个导气孔112进入吸气腔100并吸入至连接于定位孔111上的出气接管进气端41。

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30不仅集滤网2和出气接管进气端41的固定于一体,而且包围式的吸气腔100还有效防止了液态冷媒吸通过入至压缩机内,解决了压缩机液击问题。

于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向远离防液部13所在的一侧拉伸凸起且防液部 13亦向滤网2所在一侧凸起,从而大大增加了吸气腔100的容积。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仅设置固定部凸起而防液部不凸起,如图13所示;或者仅设置防液部凸起而固定部不凸起。

如图10至图12所示,对于固定部11而言,拉伸凸起的中心形成定位孔111,拉伸端面115焊接连接于流量孔121内侧的本体部12,拉伸周壁113沿拉伸方向逐渐向定位孔111的中心倾斜,位于拉伸周壁113上的每一导气孔112均形成一减小冷媒对冲阻力的倾斜气道。

同样的,为使吸气腔100内具有足够的贮存容积,于本实施例中,出气接管进气端41的端面到防液部2内表面之间最短的轴向垂直距离H大于或等于3 毫米,防液部内表面指的是防液部朝向吸气腔100一侧的表面。优选的,设置出气接管进气端41的端面到防液部2内表面之间最短的轴向垂直距离H等于5 毫米。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图14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的示意图,在该结构中固定部11上具有两个定位孔111,可适用于双缸压缩机储液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及其变化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于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和防液部13均连接于固定架本体1_0。该结构可通过调整固定部11和防液部13的拉伸高度来实现吸气腔100容积的大范围调整,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储液器在流量、流速以及噪音等性能方面的设计要求。同样的,于本实施例中,防液部13上无任何通孔。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30,其包括滤网固定架1和滤网2,滤网2设置于储液器壳体进气端且连接位于其下方的滤网固定架1。

滤网固定架1径向安装于储液器壳体内且滤网固定架1包括固定架本体 1_0、防液部13以及固定部11。固定架本体1_0上具有位于中心区域的通孔1_01 和沿周向环绕通孔1_01的多个流量孔121。防液部13连接固定架本体1_0且位于通孔1_01和滤网2之间。固定部11连接固定架本体1_0且与防液部13相对设置,固定部11上具有用于固定出气接管进气端41的定位孔111和围绕定位孔 111周向分布的多个导气孔112,位于滤网2和固定部11之间的防液部13防止滤网2过滤后的冷媒通过通孔1_01直接进入安装于定位孔111上的出气接管进气端41内。固定部11与防液部13之间经通孔1_01连通且两者包围形成的腔室为吸气腔100,位于滤网固定架1下方的储液器壳体内腔形成为分液腔102,吸气腔100通过固定部11上的多个导气孔112连通分液腔102。

滤网2过滤后的冷媒经固定架本体1_0上的多个流量孔121进入分液腔102 内;分液腔102内气液分离后的冷媒气体经多个导气孔112进入吸气腔100并吸入至连接于定位孔上的出气接管进气端4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储液器过滤组件中,滤网固定架是集滤网固定和出气接管进气端固定于一体的整体件。基于滤网固定架的出气接管进气端固定,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储液器的制造成本,同时也简化了储液器的装配工序。进一步的,滤网固定架上位于固定部和滤网之间的防液部一方面避免了滤网过滤后的冷媒直接进入出气接管进气端。另一方面,防液部与固定部之间还包围形成了吸气腔且吸气腔通过多个导气孔连接分液腔。包围式的吸气腔迫使分液腔内的冷媒只能通过导气孔进入到吸气腔内,之后再被吸入到出气管进气端。基于吸气腔的间接式冷媒气体吸入很好的解决了现有储液器易吸入液态冷媒所引起的压缩液击问题。此外,导气孔的进一步节流和吸气腔的包围均提升了进入出气接管进气端的冷媒流速,不仅吸气顺畅且流量大。

虽然本发明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4704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