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支撑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2:42


支撑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降膜式换热器主要的零部件是壳体内的换热管,为防止换热管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发生过大变形、振动、强度失稳失效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通常设置一定间距的支撑板来支撑换热管。当前大部分热泵机组换热器蒸发时,都采用的是满液式,小部分机组采用降膜式,同时为了考虑做冷凝器的作用,在热交器壳体中的支撑板下半部分开有一定高度的切口,以便于做冷凝器时冷凝下来的冷媒能顺利通过支撑板,从出液口中流出,保持冷媒的液位高度。但这种结构切口区域占据换热管的空间,无法布置换热管,壳体空间的利用率低,结构不紧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膜式换热器结构的底部切口结构占用换热空间,结构不紧凑,从而提供一种支撑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本体,支撑本体包括满液区;

满液区内开设有阵列式分布的第一换热管孔;

过流结构,过流结构开设在换热管孔之间的支撑本体上。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过流结构沿第一换热管孔的周向布置。

优选地,过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过流孔,至少一个过流孔沿第一换热管孔的周向布置。

优选地,至少一个过流孔设置在与第一换热管孔同心,且直径为d1的定位圆上,第一换热管孔的直径为D,满足2mm≤d1-D≤30mm。

优选地,至少一个过流孔的直径为d2,满足d2≥0.5mm。

优选地,过流结构包括沿第一换热管孔周向均匀布置的过流槽,过流槽为凹向第一换热管孔轴线的扇环形。

优选地,过流槽与第一换热管孔同心,过流槽的内径为di,外径为do,第一换热管孔直径为D,满足2mm≤di-D≤30mm,do-di≥1mm。

优选地,过流结构结构设置在满液区的底部,可以排出满液区最底部的积液。

优选地,还包括降膜区,降膜区内开设有阵列式分布的第二换热管孔。

优选地,过流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切口结构,切口结构设置在竖直相邻的第一换热管孔之间的支撑本体上。

优选地,切口结构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切口结构的截面面积沿满液区的底部向顶部递增

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上述任一的支撑组件。

优选地,包括出液口,过流结构截面面积之和大于等于出液口截面面积。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的支撑组件,或上述的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组件,将过流结构设置在换热管之间,即可以保持过流能力,也能够充分利用换热空间,提高了换热器内空间的利用效率。

2、液态冷媒从换热管孔的四周布置的过流结构流通,在流动的过程中继续跟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增加了冷媒的过冷度,提高了机组能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过流孔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过滤槽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切口结构的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支撑本体;2、满液区;3、过流结构;4、过流孔;5、第一换热管孔;6、过流槽;7、降膜区;8、第二换热管孔;9、切口结构;10、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本体1,支撑本体1包括满液区2;满液区2内开设有阵列式分布的第一换热管孔5;过流结构3,过流结构3开设在换热管孔之间的支撑本体1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用于降膜蒸发兼冷凝一体式换热器支撑及过流,取消原本设置在支撑本体1的满液区内的过流切口,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在满液区2内布置换热管,提高满液区的热交换能力,由于换热管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间距,将过流结构3设置在换热管之间,即可以保持过流能力,也能够充分利用换热空间,提高了换热器内空间的利用效率。

由于现有的换热器在冷凝时,液态冷媒只能从底部的过流切口中流通,流动过程中无法跟换热管进行充分接触,从而热交换效率低,过冷度低,机组能效差。本实施例中,过流结构3沿第一换热管孔5的周向布置。冷凝时,液态冷媒从第一换热管孔5的四周布置的过流结构3,如圆形过流孔或过流环形孔或过流槽处流通,在流动的过程中继续跟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增加了冷媒的过冷度,提高了机组能效。

本实施例中,过流结构3包括至少一个过流孔4,至少一个过流孔4沿第一换热管孔5的周向布置,过流孔4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它规则形状,过流孔4优选为2个以上,沿第一换热管孔5周向均匀布置。至少一个过流孔4设置在与第一换热管孔5同心,且直径为d1的定位圆上,第一换热管孔5的直径为D,满足2mm≤d1-D≤30mm。至少一个过流孔4的直径为d2,满足d2≥0.5mm。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每个第一换热管孔5周围设置六个过流孔4,分别设置在直径为d1的同心圆的内切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上,相邻的第一换热管孔5的同心圆可以相切设置,从而相邻的两个第一换热管孔5可以共用同一个过流孔4,进一步提高满液区换热管布置空间。

如图3、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过流结构3包括沿第一换热管孔5周向均匀布置的过流槽6,过流槽6为凹向第一换热管孔5轴线的扇环形。过流槽6与第一换热管孔5同心,过流槽6的内径为di,外径为do,第一换热管孔5直径为D,满足2mm≤di-D≤30mm,do-di≥1mm。

本发明实施例一、二中,过流结构3设置在满液区2的底端,可以排出满液区2最底部的积液。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降膜区7,降膜区7内开设有阵列式分布的第二换热管孔8,第二换热管孔8内安装换热管,完成降膜蒸发。

结合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过流结构3还包括至少一个切口结构9,切口结构9设置在竖直相邻的第一换热管孔5之间的支撑本体1上。优选地,切口结构9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切口结构9的截面面积沿满液区2的底部向顶部递增。具体的可为,切口结构9-1的宽度w1大于切口结构9-2的宽度W2。冷媒在满液区积聚的液位越高,到达最顶端的切口结构9后,由面积最大的切口结构9进行快速过流,当液位较低时,仅通过底部的较小的切口结构9过流,保证冷媒与换热管的接触充分。

受布管限制,最底部的第一换热管孔5下方的过流可按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在第一换热管孔5外侧增加过流孔4或环形过流槽6。

结合图6所示,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上述任一的支撑组件。

本实施例中,包括出液口10,为保证冷媒能充分的从过流结构3穿过,均匀的流入到出液口10中,过流结构3截面面积之和大于等于出液口10截面面积。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的支撑组件,或上述的换热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换热器组件的支撑板、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 支撑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分类

0612011290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