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棒线材步进式加热炉纠偏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棒线材步进式加热炉纠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炉进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棒线材步进式加热炉纠偏方法。

背景技术

加热炉是一种用于对钢坯进行热处理的设备,目前,步进式加热炉中采用步进梁进行钢坯上料。

相关技术中设计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3290203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大断面钢坯梁式加热炉炉底步进装置,其包括若干斜导轨座,斜导轨座位置对称,且沿中心线左右各设一列,斜导轨座上设置升降滚轮,升降滚轮上共同设置升降框架,升降滚轮上方对应设置平移滚轮,平移滚轮与升降滚轮的中心线重合且垂直于地坪,平移滚轮与升降框架连接,平移滚轮上共同设置平移框架,平移框架和升降框架的侧面对称布置平移及升降框架侧向定位导轮组,升降框架下方设有若干升降液压缸,升降液压缸与斜导轨座焊接,升降液压缸的倾斜角度与斜导轨座的倾斜角度相同,升降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升降框架连接,平移框架下方连接平移驱动梁,平移驱动梁两端均铰接平移液压缸的输出端,平移液压缸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当一个平移液压缸顶出时,另一个平移液压缸缩回,升降框架下部的升降滚轮沿斜导轨座轨面滚动,升降框架通过平移滚轮支撑平移框架,平移滚轮沿平移框架滚动,使升降框架沿斜导轨座斜面运动时,且平移框架沿垂直方向运动。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加热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载荷发生的变化会出现平移框架和升降框架局部变形的情况,使步进梁累计误差增大,导致设备功能精度退化,使钢坯出现走斜跑偏造成划伤的情况,影响钢成品的表面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对加热炉步进装置进行纠偏,减少钢坯走斜跑偏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棒线材步进式加热炉纠偏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棒线材步进式加热炉纠偏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S1、调节升降框架和平移框架的平行度;

S2、调节平移框架中心线与加热炉中心线之间的重合度;

S3、调节升降框架中心线与加热炉中心线之间的重合度;

S4、调节加热炉内水梁的高度;

S5、检测加热炉进料跑偏量,若跑偏量符合要求,则纠偏结束,若跑偏量不符合要求,则进行步骤S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升降滚轮的位置调节升降框架,通过调节平移滚轮的位置调节平移框架,当升降框架和平移框架平行度在规定范围内后,通过在上定心轮上增加垫板的方式,调节平移框架中心线与加热炉中心线之间的的重合度,通过在下定心轮上增加垫板的方式,调节升降框架中心线与加热炉中心线之间的的重合度,使钢坯沿宽度方向不易跑偏,当升降框架和平移框架均与加热炉中心线重合后,调节加热炉内水梁的高度,使钢坯沿上下方向不易跑偏,当加热炉内水梁高度调节完成后,测试空载跑偏量和满载跑偏量,若空载跑偏量和满载跑偏量均符合要求,则加热炉步进装置纠偏工作完成,若空载跑偏量和满载跑偏量任意一各不符合要求,则重新对加热炉进行纠偏工作,达到便于对加热炉步进装置进行纠偏的效果,减少钢坯走斜跑偏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S1中包括:

S11、升降框架两端焊接角钢支架,角钢支架之间建立基准面,使基准面平行于斜轨;

S12、调节升降滚轮平行度;

S13、调节平移滚轮平行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框架两端焊接角钢支架建立基准面,并使基准面与斜轨平行,根据建立的基准面调节升降滚轮和平移滚轮,当升降滚轮与基准面相互平行后,升降框架与基准面相互平行,当平移滚轮与基准面相互平行后,平移框架与基准面相互平行,进而调节升降框架与平移框架之间的平行度。

作为优选,所述S12中包括:

S121、升降滚轮上任意选取第一测量点和第二测量点,第一测量点靠近升降滚轮前端,第二测量点靠近升降滚轮后端;

S122、测量第一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第一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

S123、测量第二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第二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二距离;

S124、计算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偏差值,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偏差值为第一偏差值,第一偏差值=|第一距离-第二距离|;

S125、若第一偏差值超过2.0mm,则移动升降滚轮在滚轮支座上的位置后,进行步骤S121;若第一偏差值不超过2.0mm,则进行步骤S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升降滚轮上任意选取第一测量点和第二测量点距离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判断升降滚轮是否平行与基准面,然后调节升降滚轮的位置,全部升降滚轮与基准面平行后,升降框架与基准面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S13中包括:

S131、平移滚轮上任意选取第三测量点和第四测量点,第三测量点靠近平移滚轮前端,第四测量点靠近平移滚轮后端;

S132、测量第三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第三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三距离;

S133、测量第四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第四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四距离;

S134、计算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之间的偏差值,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之间的偏差值为第二偏差值,第二偏差值=|第三距离-第四距离|;

S135、若第二偏差值超过2.0mm,则移动平移滚轮在滚轮支座上的位置后,进行步骤S131;若第二偏差值不超过2.0mm,则进行步骤S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平移滚轮上任意选取第二测量点和第三测量点距离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判断平移滚轮是否平行与基准面,然后调节平移滚轮的位置,全部平移滚轮与基准面平行后,平移框架与基准面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S2中包括:

S21、其中一上定心轮与平移框架之间距离为第一最短距离, 另一上定心轮与平移框架之间距离为第二最短距离;

S22、计算第一最短距离与第二最短距离之间的差值, 第一最短距离与第二最短距离之间的差值为第一差值,第一差值=|第一最短距离-第二最短距离|;

S23、若第一差值超过1.0mm,则通过增加垫片的方式调节上定心轮与平移框架之间距离后,进行步骤S21;若第一差值不超过1.0mm,则进行步骤S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平移框架两侧与两侧上定心轮之间的距离,判断平移框架与加热炉中心线的重合度,然后通过在上定心轮上增加垫板的方式,调节上定心轮与平移框架之间的距离,使平移框架两侧距离两侧上定心轮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进而使平移框架与加热炉中心线的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S3中包括:

S31、其中一下定心轮与升降框架之间距离为第三最短距离, 另一下定心轮与升降框架之间距离为第四最短距离;

S32、计算第三最短距离与第四最短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三最短距离与第四最短距离之间的差值为第二差值,第二差值=|第三最短距离-第四最短距离|;

S33、若第二差值超过1.0mm,则通过增加垫片的方式调节下定心轮与升降框架之间距离后,进行步骤S3;若第二差值不超过1.0mm,则进行步骤S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升降框架两侧与两侧下定心轮之间的距离,判断升降框架与加热炉中心线的重合度,然后通过在下定心轮上增加垫板的方式,调节下定心轮与升降框架之间的距离,使升降框架两侧距离两侧下定心轮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进而使升降框架与加热炉中心线的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S4中包括:

S41、水梁前段上任取测量点一和测量点二,计算测量点一标高和测量点二标高的差值,测量点一标高和测量点二标高的差值为第一标高差值;水梁后段上任取测量点三和测量点四,计算测量点三标高和测量点四标高的差值,测量点三标高和测量点四标高的差值为第二标高差值;

S42、若第一标高差值不超过15mm且第二标高差值不超过15mm,则进行步骤S5,若第一标高差值超过15mm或第二标高差值超过15mm,则在水梁底部增加垫片后,进行步骤S4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测量水梁前段和后段的标高差值,根据标高差值,通过增减垫片的方式调节水梁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S5中包括:

S51、测量步进装置空载跑偏量,若空载跑偏量不超过20mm,则空载跑偏梁符合要求;

S52、测量步进装置满载跑偏量,若满载跑偏量不超过100mm,则满载跑偏量符合要求;

S52、若空载跑偏量和满载跑偏量均符合要求,则纠偏结束;若空载跑偏量不符合要求或满载跑偏量不符合要求,则进行步骤S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试空载跑偏量和满载跑偏量,若空载跑偏量不超过20mm且载跑偏量不超过100mm,则加热炉步进装置纠偏工作完成,若空载跑偏量超过20mm或载跑偏量超过100mm,则重新对加热炉进行纠偏工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调节升降滚轮和平移滚轮,调整升降框架和平移框架之间的平行度,减少升降框架和平移框架之间的累积误差;

2.通过调节上定心轮与平移框架之间距离,调整平移框架与加热炉中心线之间的重合度,减少平移框架跑偏的情况;

3.通过调节下定心轮与升降框架之间距离,调整升降框架与加热炉中心线之间的重合度,减少升降框架跑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棒线材步进式加热炉纠偏方法的总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平移框架和升降框架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升降框架;11、升降滚轮;12、下定心轮;2、平移框架;21、平移滚轮;22、上定心轮;3、斜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棒线材步进式加热炉纠偏方法。参照图1和图2,包括以下步骤:

S1、调节升降框架1和平移框架2的平行度。

S11、升降框架1两端焊接角钢支架,角钢支架之间建立基准面,基准面沿加热炉长度方向设置,使基准面平行于斜轨3,。

S12、调节升降滚轮11平行度。

S121、升降滚轮11朝向基准面一侧面上任意选取第一测量点和第二测量点,第一测量点靠近升降滚轮11前端,第二测量点靠近升降滚轮11后端;

S122、测量第一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第一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

S123、测量第二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第二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二距离;

S124、计算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偏差值,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偏差值为第一偏差值,第一偏差值=|第一距离-第二距离|;

S125、若第一偏差值超过2.0mm,则移动升降滚轮11在滚轮支座上的位置后,进行步骤S121;若第一偏差值不超过2.0mm,则进行步骤S13。

S13、调节平移滚轮21平行度。

S131、平移滚轮21朝向基准面一侧面上任意选取第三测量点和第四测量点,第三测量点靠近平移滚轮21前端,第四测量点靠近平移滚轮21后端;

S132、测量第三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第三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三距离;

S133、测量第四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第四测量点与基准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四距离;

S134、计算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之间的偏差值,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之间的偏差值为第二偏差值,第二偏差值=|第三距离-第四距离|;

S135、若第二偏差值超过2.0mm,则移动平移滚轮21在滚轮支座上的位置后,进行步骤S131;若第二偏差值不超过2.0mm,则进行步骤S2。

S2、调节平移框架2中心线与加热炉中心线之间的重合度,平移框架2中心线沿加热炉长度方向设置,加热炉中心线沿加热炉长度方向设置。

S21、其中一上定心轮22与平移框架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最短距离, 另一上定心轮22与平移框架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最短距离;

S22、计算第一最短距离与第二最短距离之间的差值, 第一最短距离与第二最短距离之间的差值为第一差值,第一差值=|第一最短距离-第二最短距离|;

S23、若第一差值超过1.0mm,则通过增加垫片的方式调节上定心轮22与平移框架2之间距离后,进行步骤S21;若第一差值不超过1.0mm,则进行步骤S3。

S3、调节升降框架1中心线与加热炉中心线之间的重合度,升降框架1中心线沿加热炉长度方向设置,加热炉中心线沿加热炉长度方向设置。

S31、其中一下定心轮12与升降框架1之间的距离为第三最短距离, 另一下定心轮12与升降框架1之间的距离为第四最短距离;

S32、计算第三最短距离与第四最短距离之间的差值,第三最短距离与第四最短距离之间的差值为第二差值,第二差值=|第三最短距离-第四最短距离|;

S33、若第二差值超过1.0mm,则通过增加垫片的方式调节下定心轮12与升降框架1之间距离后,进行步骤S3;若第二差值不超过1.0mm,则进行步骤S4。

S4、调节加热炉内水梁的高度。

S41、水梁前段上任取测量点一和测量点二,计算测量点一标高和测量点二标高的差值,测量点一标高和测量点二标高的差值为第一标高差值;水梁后段上任取测量点三和测量点四,计算测量点三标高和测量点四标高的差值,测量点三标高和测量点四标高的差值为第二标高差值;

S42、若第一标高差值不超过15mm且第二标高差值不超过15mm,则进行步骤S5,若第一标高差值超过15mm或第二标高差值超过15mm,则在水梁底部增加垫片后,进行步骤S41。

S5、检测加热炉进料跑偏量,若跑偏量符合要求,则纠偏结束,若跑偏量不符合要求,则进行步骤S1。

S51、测量步进装置空载跑偏量,若空载跑偏量不超过20mm,则空载跑偏梁符合要求;

S52、测量步进装置满载跑偏量,若满载跑偏量不超过100mm,则满载跑偏量符合要求;

S52、若空载跑偏量和满载跑偏量均符合要求,则纠偏结束;若空载跑偏量不符合要求或满载跑偏量不符合要求,则进行步骤S1。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棒线材步进式加热炉纠偏方法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升降框架1两端焊接角钢支架建立基准面,并使基准面与斜轨3平行。根据建立的基准面调节升降滚轮11和平移滚轮21,当升降滚轮11与基准面相互平行后,升降框架1与基准面相互平行;当平移滚轮21与基准面相互平行后,平移框架2与基准面相互平行,进而调节升降框架1与平移框架2之间的平行度。当升降框架1和平移框架2平行度在规定范围内后,通过在上定心轮22上增加垫板的方式,调节平移框架2中心线与加热炉中心线之间的的重合度;通过在下定心轮12上增加垫板的方式,调节升降框架1中心线与加热炉中心线之间的重合度。当升降框架1中心线与加热炉中心线之间的重合度在规定范围内,且平移框架2中心线与加热炉中心线之间的重合度在规定范围内后,钢坯沿宽度方向不易跑偏。当升降框架1和平移框架2均与加热炉中心线重合后,调节加热炉内水梁的高度,使钢坯沿上下方向不易跑偏。当加热炉内水梁高度调节完成后,测试空载跑偏量和满载跑偏量,若空载跑偏量和满载跑偏量均符合要求,则加热炉步进装置纠偏工作完成;若空载跑偏量和满载跑偏量任意一各不符合要求,则重新对加热炉进行纠偏工作。达到便于对加热炉步进装置进行纠偏的效果,减少钢坯走斜跑偏的情况。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管廊间隙处的外贴式止水带的固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用于结构接口处无止水带的施工缝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 用于悬挂钢结构塔楼屋面楼承板施工缝处的防水构造
技术分类

0612011651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