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芯拉膜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0:39


一种电芯拉膜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拉膜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动力软包电池的生产工艺中,包括将电芯气袋打开、方便注液针插入电芯气袋内部进行电解液注液的步骤。但是现存的电芯拉膜装置的张开度通常为固定大小,而在实际生产工艺中,则可能需要不同的张开度方可完成电解液注液,显然现存的张开度为固定大小的电芯拉膜装置是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故需要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芯拉膜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芯拉膜装置,可实现利用同一台电芯拉膜装置实现对电芯气袋执行不同张开度的电芯拉膜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芯拉膜装置,包括:

驱动组件;

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吸附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二吸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吸附件与外部基台连接,所述第二吸附件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传动下靠近所述第一吸附件以吸附电芯气袋的两侧或远离所述第一吸附件以拉开所述电芯气袋;

调控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用于调控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的位移距离,进而调整所述第二吸附件远离所述第一吸附件的最大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调控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与第一驱动件连接的限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在第一驱动组件控制下伸出至活塞杆的伸出路径或回缩脱离活塞杆的伸出路径,以调控所述活塞杆的伸出长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限位板,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的活塞杆上,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限位板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伸出与所述限位件配合以限定所述驱动组件的活塞杆的位移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调控组件包括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电机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输出端的位移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沿相同方向延伸且间隔并列设置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外部基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吸附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相对的端面连接,第二固定支架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靠近/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吸附件靠近/远离所述第一吸附件。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传动组件;

连杆,所述连杆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

第二吸附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第三吸附件和第四吸附件,所述第三吸附件与所述外部基台连接,所述第四吸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背离所述第一吸附组件的端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远离所述连杆端连接,用于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四吸附件,所述第三固定支架与第一固定支架并排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背离第二固定支架的一侧。

再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平行设置;

和/或,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三固定支架平行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中的一个与所述外部基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中的另一个与所述连杆连接,且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进而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传动所述连杆转动,所述第二端为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连接端;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中的一个与所述外部基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中的另一个与所述连杆连接,进而传动所述第四吸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三吸附件。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一端和与所述驱动组件输出端连接的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进而传动所述连杆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绕所述第二端转动;

和/或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三端和用于滑动的所述第二滑块或第二滑轨,进而传动所述第四吸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三吸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第一吸附组件和调控组件的电芯拉膜装置,具体通过设置第一传动组件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吸附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二吸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吸附件与外部基台连接,所述第二吸附件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传动下靠近所述第一吸附件以吸附电芯气袋的两侧或远离所述第一吸附件以拉开所述电芯气袋,同时设置调控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进而实现利用调控组件调控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的位移距离,实现调整第二吸附件远离第一吸附件的最大距离,即通过设置与驱动组件连接的调控组件调控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的位移距离,实现调整第二吸附件的位移距离,使得同一个电芯拉膜装置可实现对电芯气袋执行不同张开度的电芯拉膜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电芯拉膜装置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电芯拉膜装置一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电芯拉膜装置另一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电芯拉膜装置又一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电芯拉膜装置另一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电芯拉膜装置一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电芯拉膜装置另一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动力软包电池的生产工艺中,包括将电芯气袋打开、方便注液针插入电芯气袋内部进行电解液注液的步骤。但是现有的电芯拉膜装置仅仅可以提供固定的张开度,无法满足不同的电芯拉膜张开度的需求。再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电芯气袋的体积较大,在将电芯气袋上料至电芯拉膜装置时需要电芯拉膜装置提供较大的张开度避免损坏电芯气袋,但是在向电芯气袋中注入电解液时则需要一个相对较小的张开度以避免电解液漏出,故需要一种可以灵敏调整张开度的电芯拉膜装置。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芯拉膜装置100可以实现利用较为简单的结构快速灵敏拉开电芯气袋,以便执行电解液注液的步骤,同时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芯拉膜装置100可以实现灵敏调整拉开电芯气袋的张开度,实现利用同一台电芯拉开装置可以适应不同张开度,进而实现利用同一台电芯拉膜装置100满足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

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一种电芯拉膜装置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在当前实施例中,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芯拉膜装置100用于将电芯气袋拉开至设定的张开度以便进行电解液注液的步骤。具体地,电芯拉膜装置100包括驱动组件1、第一传动组件3、第一吸附组件4和调控组件2。

其中,驱动组件1为用于提供电芯拉膜的动力源,驱动组件1可以包括电机或气缸。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可以包括一台气缸,对应的,下述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则为气缸的活塞杆。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还可以是包括一台电机,对应的,下述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为电机的输出端。

第一传动组件3与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连接,第一传动组件3用于将驱动组件1输出的动力传动至第一吸附组件4,进而使得第一吸附组件4执行电芯拉膜的动作以拉开电芯气袋。具体地,第一传动组件3会将驱动组件1输出的动力传动至第一吸附组件4,进而使得第一吸附组件4调整至最大张开度以供外部电芯上料设备进行电芯上料,并在完成电芯气袋上料后张开度调整至最小以吸附于电芯气袋的两侧,第一吸附组件4在吸附于电芯气袋的两侧后再次将张开度调整至一个相对较小的张开度,以拉开电芯气袋,进而完成电芯拉膜的动作。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组件3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31和第一滑轨32。其中,第一滑块31和第一滑轨32中的一个与外部基台固定连接,第一滑块31和第一滑轨32中的另一个与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连接,进而在驱动组件1的驱动下传动第一吸附组件4执行规避电芯气袋上料、吸附电芯气袋和拉开电芯气袋的步骤。其中,规避电芯气袋上料的步骤是指第一吸附组件4的张开度调整至最大的情形。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电芯气袋上料方式改变时,第一吸附组件4也可以是执行吸附电芯气袋和拉开电芯气袋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块31与外部基台固定连接,第一滑轨32与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连接。在当前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驱动第一滑轨32相对第一滑块31移动,第一滑轨32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固定支架6靠近第一固定支架5或带动第二固定支架6远离第一固定支架5,进而使得第二吸附件42靠近第一吸附件41或使得第二吸附件42靠近第一吸附件41。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滑轨32与外部基台固定连接,第一滑块31与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连接。在当前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驱动第一滑块31相对第一滑轨32移动,第一滑块31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固定支架6靠近第一固定支架5或带动第二固定支架6远离第一固定支架5,进而使得第二吸附件42靠近第一吸附件41或使得第二吸附件42靠近第一吸附件41。

第一吸附组件4用于吸附于电芯气袋的两侧及拉开电芯气袋,第一吸附组件4包括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其中,第一吸附件41与第一传动组件3远离驱动组件1的第一端部(图未标识)连接,第一吸附件41与外部基台连接,具体地,第一吸附件41被设置在外部基台上与第一传动组件3两端中间的第二端部(图未标识)对应的位置,第二吸附件42在第一传动组件3的传动下靠近第一吸附件41以吸附电芯气袋的两侧或远离第一吸附件41以拉开电芯气袋。其中,第一传动组件3的第二端部可以为第一传动组件3上两个端部之间的任意部分,如可以是第一传动组件3两个端部的中点,也可以是第一传动组件3的三等分点处;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吸附件41与第一传动组件3间接连接时,第二端部为第一吸附件41所在位置在第一传动组件3上的正投影所对应的位置。第一传动组件3的第二端部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第一吸附件41与第一传动组件3连接的位置或第一吸附件41在第一传动组件3上的正投影所在的位置,故第二端部具体以可以使得第二吸附件42靠近第一吸附件41时,第二吸附件42和第一吸附件41均可吸附于电芯气袋两侧的距离作为布局准则。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1,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芯拉膜装置100包括沿相同方向延伸且间隔并列设置的第一固定支架5和第二固定支架6。第二固定支架6与第一传动组件3远离驱动组件1的端部连接,第一固定支架5与外部基台固定连接,第一吸附件41与第一固定支架5固定连接,第二吸附件42与第二固定支架6上与第一固定支架5相对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支架6在驱动组件1驱动下靠近远离第一固定支架5,进而带动第二吸附件42靠近或远离第一吸附件41。其中,第二固定支架6在第一传动组件3的传动下,可靠近第一固定支架5,进而带动第二吸附件42靠近第一吸附件41以吸附在电芯气袋的两侧;在第二吸附件42和第一吸附件41吸附于电芯气袋的两侧后,第二固定支架6继续在第一传动组件3的传动下远离第一固定支架5,使得第二吸附件42远离第一吸附件41,进而将电芯气袋拉开,以便进行电解液注液的步骤。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5与第二固定支架6平行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支架5与第二固定支架6的长度相同。更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支架5与第二固定支架6也可以为尺寸相同的支架。

进一步地,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在相互靠近时可相隔电芯气袋抵接,即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在第一固定支架5上的正投影存在至少部分重合。

更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为更好更快速拉开电芯气袋,则会设置第一吸附件41在第一固定支架5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吸附件42在第一固定支架5上的正投影,即第一吸附件41在第一固定支架5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二吸附件42在第一固定支架5上的正投影面积。

再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为更快速准确地拉开电芯气袋,也可以设置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在第一固定支架5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这样在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相互靠近时,可以吸附电芯气袋的同一区域的两侧,进而实现快速拉开电芯气袋。

进一步地,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包括真空吸管和或真空吸盘。

其中,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与外部的气路连接,进而在相互靠近后,外部气路执行抽真空的动作实现吸附了电芯气袋的两侧,并在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在连杆7传动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相互远离时,继续执行抽真空实现继续吸附电芯气袋的两侧,进而拉开电芯气袋以进行电解液注液的动作。

进一步地,第一吸附件41与第一固定支架5垂直连接,第二吸附件42与第二固定支架6垂直连接,进而实现在驱动组件1的位移可以最大化转化为第二吸附件42和第一吸附件41之间的位移,进而实现将电芯气袋拉开至较大的张开度,以保证电解液注液动作可以顺利完成。

进一步地,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的长度相同,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的径向上的尺寸相同。如,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径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径向上的尺寸和轴向上的长度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在径向上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矩形或多边形,如正方形、三角形、正六边形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第一吸附组件4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组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其中,每组的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相对设置。如图1所示意的,第一吸附组件4中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吸附件41和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吸附件42。在当前实施例中,将相对设置的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定义为一组,两个第一吸附件41之间所间隔的距离与两个第二吸附件42之间所间隔的距离相同,且在第二固定支架6和第一固定支架5相互靠近时,相对设置的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可以间隔电芯气袋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惯性和抽真空的气流吸附力,设置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在吸附电芯气袋时相互不抵接,此时会设置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在距离最小时,恰好可以利用抽真空的气流吸附电芯气袋的两侧,进而避免在第一吸附件41与第二吸附件42相互抵接时造成电芯气袋的损坏。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吸附组件4还可以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其中,对于吸附组件中所包括的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的数量不做统一限定,具体以电芯拉膜装置100的实际布局需求进行设置。

更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造成电芯气袋损坏,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中用于吸附电芯气袋的端部对应设置有密封性软垫,用于更好地吸附电芯气袋。其中,密封性软垫可以包括橡胶垫。

调控组件2与驱动组件1连接,用于调控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的位移距离,进而调整第二吸附件42远离第一吸附件41的最大距离。

请同时结合图2至图5,图2和图3为本申请一种电芯拉膜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具体展示了限位板222伸出与限位件221配合进行限位的状态,图4和图5为本申请一种电芯拉膜装置又一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图4和图5中具体展示了限位板222回缩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限位板222与限位件221解除卡合的状态。

进一步地,调控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件21和与第一驱动件21连接的限位组件22,驱动组件1包括气缸,限位组件22用于在第一驱动件21的控制下伸出至活塞杆的伸出路径或回缩脱离活塞杆的伸出路径,以调控活塞杆的伸出长度。当第一驱动件21控制限位组件22伸出至活塞杆的伸出路径上时,气缸的活塞杆的伸出长度则会被限定缩短,使得第一吸附组件4张开至较小的张开度;当第一驱动件21控制限位组件22回缩脱离活塞杆的伸出路径,进而使得气缸的活塞杆的伸出长度恢复至原始长度,从而使得第一吸附组件4可张开至较大的张开度。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组件22包括活动端和固定端,第一驱动件21的输出端与限位组件22的活动端连接,限位组件22的固定端与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连接,第一驱动件21用于驱动限位组件22的活动端伸出,以与限位组件22的固定端配合限定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的位移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当需要将电芯气袋以较小的张开度拉开,则第一驱动件21驱动限位组件22的活动端回缩至初始位置,进而使得限位组件22的活动端与限位组件22的固定端解除卡合关系,限位组件22对驱动组件1的位移距离不进行限定,此时驱动组件1的位移距离为最大位移距离,进而驱动第一吸附组件4可执行最大的张开度,进而可以较好地规避电芯气袋使得电芯气袋实现无损上料;当电芯气袋完成上料且第一吸附组件4吸附了电芯气袋的两侧之后,此时需要将电芯气袋以较小的张开度拉开以注入电解液,则第一驱动件21驱动限位组件22的活动端伸出,进而与限位组件22的固定端卡合,此时限位组件22对驱动组件1的位移距离进行限定,驱动组件1的位移距离则因为限位组件22的限定作用调整为较小的位移距离,对应的,驱动组件1则会传动第一吸附组件4执行较小的张开度。

更进一步地,限位组件22包括限位件221和限位板222,驱动组件1包括气缸,限位件221设置于驱动组件1的活塞杆上,限位板222与第一驱动件21的输出端连接,限位板222在第一驱动件21的驱动下伸出与限位件221配合以限定驱动组件1的活塞杆的位移距离。其中,第一驱动件21可以包括电机或气缸,由于限位件221相对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保持静止,故可以将限位件221理解为限位组件22的固定端,限位板222相对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则是具备动态的,故可以将限位板222理解为限位组件22的活动端。

再进一步地,限位件221可以是与活塞杆靠近第一传动组件3的一侧固定连接,对应的限位板222以及第一驱动件21的布局则会依据限位件221的布局对应进行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件221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意的与活塞杆背离第一传动组件3的一侧连接,对应设置第一驱动件21驱动限位板222伸出时后,与限位件221配合可以限定驱动组件1伸出端的位移距离。

其中,第一驱动件21可以是与外部基台(图未示)固定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1也可以是与驱动组件1的固定端连接,如当第一驱动件21为气缸,驱动组件1也为气缸时,第一驱动件21可以通过一个固定板与第二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1包括电机,则调控组件2对应包括电控单元。电控单元与驱动组件1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组件1输出端的位移距离。其中,电控单元为预先存储有程序、且所存储的程序被执行时可以完成预设功能的终端设备,电控单元在执行程序时,可以控制驱动组件1输出端以较大的位移距离驱动第一吸附组件4,或电控单元还控制驱动组件1,使得驱动组件1切换至以较小的位移距离驱动第一吸附组件4。

其中,由于驱动组件1包括电机,故也可以理解为电控单元与电机连接,用于控制电机输出端的位移距离,电控单元与电机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在当前实施例中,对于电控单元和驱动组件1的布局不做限定,具体以实际的产品布局需求为布局基准。

本申请图1所提供的电芯拉膜装置100,通过提供包括驱动组件1、第一传动组件3、第一吸附组件4和调控组件2的电芯拉膜装置100,具体通过设置第一传动组件3与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连接,第一吸附组件4包括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所述第二吸附件42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远离所述驱动组件1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吸附件41与处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两端中间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吸附件42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的传动下靠近所述第一吸附件41以吸附电芯气袋的两侧或远离所述第一吸附件41以拉开所述电芯气袋,同时设置调控组件2与驱动组件1连接,进而实现利用调控组件2调控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的位移距离,实现调整第二吸附件42远离第一吸附件41的最大距离,即通过设置与驱动组件1连接的调控组件2,通过调控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的位移距离来调整第二吸附件42的位移距离,使得同一个电芯拉膜装置100可实现对电芯气袋执行不同张开度的电芯拉膜步骤。

为了提高电芯拉膜装置100的效率,则会设置两组吸附组件,使得电芯拉膜装置100可以同时对两组电芯气袋执行电芯拉膜的步骤。请继续参见图1,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芯拉膜装置100还包括连杆7、第二传动组件8和第二吸附组件9。其中,连杆7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支架5上,连杆7一端与第一传动组件3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组件8连接,第二吸附组件9包括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第三吸附件91和第四吸附件92,第三吸附件91与外部基台连接,第四吸附件92与第二传动组件8背离第一吸附组件4的端部连接。连杆7在第一传动组件3的传动下绕第二端7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组件8靠近或远离第一固定支架5,第二传动组件8则会传动第四吸附件92靠近或远离第三吸附件91。其中,第二端72为连杆7与第一固定支架5的连接端。

具体地,连杆7的第一端71与第一传动组件3上的第三端部(图未标识)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支架5与连杆7的第二端72转动连接,连杆7在第一传动组件3传动下绕第二端72转动,第二传动组件8与连杆7的第三端73转动连接,第二传动组件8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传动组件3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吸附组件9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三吸附件91和第四吸附件92,第三吸附件91设置于第一固定支架5背离第二固定支架6的端面,第四吸附件92与第二传动组件8远离连杆7的端部连接,第四吸附件92在连杆7和第二传动组件8传动下,靠近第三吸附件91以吸附电芯气袋的两侧或远离第三吸附件91以拉开电芯气袋。

其中,连杆7的第一端71为连杆7中与第一传动组件3连接的部分,可以是连杆7的一个端部;连杆7的第二端72为连杆7中与第一固定支架5连接的位置;连杆7的第三端73为连杆7上背离第一端71且背离第二端72的端部,用于与第二传动组件8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对于连杆7的形状和长度不做限定,具体以电芯拉膜装置100的产品布局需求以及第一传动组件3、第一吸附组件4的实际尺寸参数为准。

请同时参见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一种电芯拉膜装置一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具体展示的是第一吸附组件4和第二吸附组件9张开至最大张开度的情形,图7为本申请一种电芯拉膜装置另一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具体展示的是第一吸附组件4和第二吸附组件9张开至最小张开度的情形。在当前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在回缩至初始位置过程中,传动第一传动组件3靠近驱动组件1,第一传动组件3在靠近驱动组件1的过程中传动第二吸附件42靠近第一吸附件41,以吸附处于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之间的电芯气袋的两侧,在第一传动组件3传动第二吸附件42靠近第一吸附件41的过程中,第一传动组件3还同步传动连杆7绕第二端转动,进而使得连杆7上的第一端靠近第一传动组件3的第二端部,在连杆7旋转过程中,在第二传动组件8的配合下,可传动第四吸附件92靠近第三吸附件91,进而实现吸附处于第四吸附件92和第三吸附件91之间的电芯气袋的两侧;在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吸附于电芯气袋的两侧之后,驱动组件1会再次对外输出驱动力使得伸出端向外伸出,此时驱动组件1会传动第一传动组件3远离驱动组件1,在第一传动组件3远离驱动组件1的过程中会传动第二吸附件42远离第一吸附件41,实现拉开所吸附的电芯气袋,在第一传动组件3传动第二吸附件42远离第一吸附件41拉开电芯气袋的过程中,第一传动组件3还传动连杆7绕第二端转动,使得连杆7的第一端71远离第一传动组件3上的第二端部,在此过程,连杆7在第二传动组件8的配合下,传动第四吸附件92远离第三吸附件91,进而拉开处于第四吸附件92和第三吸附件91之间的电芯气袋。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1,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芯拉膜装置100还包括:第三固定支架10,与第二传动组件8远离连杆7端连接,用于连接第二传动组件8与第四吸附件92,且与第一固定支架5并排且间隔设置,第三固定支架10设置于第一固定支架5背离第二固定支架6的一侧。

其中,第一固定支架5和第三固定支架10平行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支架5和第三固定支架10的长度相同。更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支架5与第三固定支架10的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5、第二固定支架6和第三固定支架10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支架5与第二固定支架6之间所间隔的距离等于第一固定支架5和第三固定支架10之间所间隔的距离。其中,第一固定支架5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固定支架6的长度,且第一固定支架5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三固定支架10的长度。

更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支架5、第二固定支架6和第三固定支架10的长度相同。再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支架5、第二固定支架6和第三固定支架10的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支架5、第二固定支架6和第三固定支架10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传动组件3的延伸方向垂直。

请继续参见图1,更进一步地,第一传动组件3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31和第一滑轨32,第一滑块31和第一滑轨32中的一个与外部基台固定连接;第一滑块31和第一滑轨32中的另一个与连杆7连接,且与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连接,进而在驱动组件1的驱动下传动连杆7绕第二端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块31与外部基台固定连接,第一滑轨32与连杆7的第一端71连接,且与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连接,第二固定支架6与第一滑轨32远离驱动组件1的端部连接。在当前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驱动第一滑轨32相对第一滑块31移动,第一滑轨32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连杆7绕第二端转动,同时还会带动第二固定支架6靠近第一固定支架5或带动第二固定支架6远离第一固定支架5,进而使得设于第二固定支架6上的第二吸附件42靠近第一吸附件41或使得第二吸附件42远离第一吸附件41,连杆7则通过第二传动组件8带动第四吸附件92靠近第三吸附件91或使得第四吸附件92远离第三吸附件91。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滑轨32与外部基台固定连接,第一滑块31与连杆7的第一端71连接、且与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连接,第二固定支架6与第一滑块31远离驱动组件1的端部连接。在当前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驱动第一滑块31相对第一滑轨32移动,第一滑块31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连杆7绕第二端转动,同时还会带动第二固定支架6靠近第一固定支架5或带动第二固定支架6远离第一固定支架5,进而使得设于第二固定支架6上的第二吸附件42靠近第一吸附件41或使得第二吸附件42远离第一吸附件41,连杆7则通过第二传动组件8带动第四吸附件92靠近第三吸附件91或使得第四吸附件92远离第三吸附件91。

第二传动组件8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81和第二滑轨82。第二滑块81和第二滑轨82中的一个与外部基台固定连接,第二滑块81和第二滑轨82中的另一个与连杆7连接,进而传动第四吸附件92靠近或远离第三吸附件91。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滑块81与外部基台固定连接,第二滑轨82与连杆7的第三端73连接,第三固定支架10与第二滑轨82连接。在连杆7被传动绕第二端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滑轨82被连杆7传动相对滑块移动,进而传动设于第三固定支架10上的第四吸附件92靠近或远离第三吸附件91。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滑轨82与外部基台固定连接,第二滑块81与连杆7的第三端73连接,第三固定支架10与第二滑块81连接。在连杆7被传动绕第二端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滑块81被连杆7传动沿着第二滑轨82移动,进而传动设于第三固定支架10上的第四吸附件92靠近或远离第三吸附件91。

再进一步地,第一传动组件3或第二传动组件8还包括第一移动板33,第一移动板33连接连杆7的第一端71和与驱动组件1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滑块31或第一滑轨32,进而传动连杆7在驱动组件1驱动下绕第二端转动。

再进一步地,第二传动组件8还包括第二移动板83,第二移动板83连接连杆7的第三端73和用于滑动的第二滑块81或第二滑轨82,进而传动第四吸附件92靠近或远离第三吸附件9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不限定第一移动板33和第二移动板83的形状和尺寸,具体以实际的布局需求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吸附组件9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组第三吸附件91和第四吸附件92,每组第三吸附件91与第四吸附件92相对设置。更进一步地,第三吸附件91与第一固定支架5背离第一吸附件41的端面垂直连接,第四吸附件92与第三固定支架10与第一固定支架5相对的端面垂直连接,进而实现在驱动组件1的位移可以最大化转化为第四吸附件92和第三吸附件91之间的位移,进而实现将电芯气袋拉开至较大的张开度,以保证电解液注液动作可以顺利完成。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吸附组件9还可以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三吸附件91和第四吸附件92。其中,每组第三吸附件91与第四吸附件92相对设置,以吸附在电芯气袋的两侧并拉开电芯气袋。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7,本申请图1所提供的电芯拉膜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电芯气袋上料之前,第一驱动件21会控制限位板222回缩以脱离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的伸出路径,此时驱动组件1可伸出最大的距离,进而驱动第一传动组件3移动最大的距离,使得第二吸附件42移动至距离第一吸附件41最远的位置,实现使得第一吸附件组件4张开至最大的张开度,以保证实现电芯气袋的无损上料;在电芯气袋完成上料之后,控制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回缩到初始位置,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会带动所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3向靠近驱动组件1的方向(向初始位置的方向)移动,在第一传动组件3向靠近驱动组件1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传动组件3会传动与第一传动组件3连接的第二固定支架6靠近固定设置的第一固定支架5,进而使得第二吸附件42靠近第一吸附件41,从而使得第二吸附件42和第一吸附件41吸附于外部电芯气袋上料机构输出的电芯气袋的两侧;在传动第二固定支架6的过程中,第一传动组件3同时还传动与自身转动连接的连杆7绕第二端转动,带动连杆7上的第一端向靠近第一固定支架5端部的方向移动,使得与连杆7连接的第二传动组件8向靠近第一固定支架5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三固定支架10同步靠近第一固定支架5,在此过程中第四吸附件92被传动靠近第三吸附件91,从而使得第四吸附件92和第三吸附件91吸附于外部电芯气袋上料机构输出的另一电芯气袋的两侧;在第一吸附件41和第二吸附件42吸附至电芯气袋的两侧,第四吸附件92和第三吸附件91吸附至电芯气袋的两侧之后,第一驱动件21控制限位板222伸出至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的伸出路径,进而限定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的伸出长度,在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11被控制再次向外伸出时,驱动第一传动组件3向远离驱动组件1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支架6远离第一固定支架5,从而使得第二吸附件42在吸附着电芯气袋两侧的情况下远离第一吸附件41,实现以较小的张开度拉开所吸附的电芯气袋;同理,在第二吸附件42和第一吸附件41拉开电芯气袋的过程中,连杆7被第一传动组件3传动沿相反方向转动使得连杆7的第一端71远离第一固定支架5,实现传动与连杆7连接的第二传动组件8沿远离第一固定支架5的方向移动,从而传动第三固定支架10远离第一固定支架5,使得吸附了电芯气袋的第四吸附件92远离第三吸附件91,进而实现以较小张开度拉开电芯气袋两侧,完成拉开电芯气袋的动作以执行电解液注液的步骤。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上述任意实施例可相互结合,以实现获得更优的性能。本申请提供的电芯拉膜装置100,通过一个结构较为简单的电芯拉膜装置100,即可实现快速准确地将电芯气袋拉开,减少了电芯拉膜装置100的成本投入,也提高了电芯拉膜的效率以及准确度。同时,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芯拉膜装置100通过设置包括第一驱动件21、限位件221和限位板222的调控组件2,实现利用第一驱动件21控制限位板222伸出或回缩,进而实现使得驱动组件1具备不同的位移距离,从而调整了每组吸附组件中相对设置的吸附件之间的位移距离,进而使得电芯气袋的张开度可根据生产需求便捷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电芯拉膜切膜叠片装置
  • 一种电芯拉膜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19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