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500MPa级耐候免涂镀热轧棒线材及其轧制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一种500MPa级耐候免涂镀热轧棒线材及其轧制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候免涂镀热轧棒线材及其轧制工艺。

背景技术

工业用线、棒材门类众多(如:弹簧钢、桥索钢、帘线钢、冷镦钢、易切削钢、轴承钢等),而为满足不同服役性能要求,热轧线、棒材往往需要经多个工序加工处理(如:冷拔、冷镦、调质以及编织、合股等),因此对组织与性能要求严格。

当前,工业线、棒材升级换代主要聚焦强度等级的提升(如:帘线钢从70级向80、90级发展;桥索钢从1860MPa向1960MPa、2000MPa、2100MPa演变),对能延长使用寿命的耐候性能关注较少,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钢材主要依赖添加耐候元素(如:Cu、Cr、Ni、P等)提高耐候性能,而耐候元素会显著增加钢质淬透性,导致钢中出现贝氏体、马氏体等异常组织,与现有以铁素体、珠光体为主的工业线、棒材微观组织相比,贝氏体、马氏体等组织不利于拉拔、冷镦等深加工,因此为确保工业线、棒材使用性能,钢中往往严格限制Cu、Cr、Ni、P等元素的添加。

(2)在一些对最终成品有耐候性要求的线、棒材制品中,往往采用镀锌、镀铜等手段实现成品材的高耐候性,如:镀锌钢绞线、镀铜钢帘线等,这能有效避免耐候合金元素对钢质性能的影响,但涂镀过程污染大,能耗和加工成本高。

具有免涂镀、长寿命的耐候钢正成为当下绿色钢铁产品的发展热点;目前,国内外生产的耐候钢多数为板材,由于线棒材与板材完全不同的深加工流程和应用场景,对于连轧道次多、组织性能要求高且冷加工变形量大的耐候钢结构用热轧盘条及圆钢,国内鲜有报道。

CN108396238公开了一种1860MPa级耐腐蚀钢绞线用盘条及其生产方法,化学成分为C0.80~0.85%、Si0.15~0.35%、Mn0.60~0.70%、P≤0.025%、S≤0.015%、Cr0.35~0.40%、Cu0.21~0.27%、Ca(40~80)×10-4%,连铸过热度不大于30℃,结晶器电磁搅拌;连轧成100~200mm正方形钢坯;轧制时通条温差≤30℃;控制开轧温度、精轧入口温度、减定径入口温度及吐丝温度;斯太尔摩风冷线冷却采取强冷、弱冷、强冷的冷速控制方法,冷却至500℃后自然冷却。该发明生产的φ(8~13)mm盘条,抗拉强度达1150~1250MPa、延伸率为10~16%、面缩率为18~32%,在(23℃、15d)5%NaCl溶液全浸腐蚀条件下,腐蚀速度低于YL82B钢绞线用盘条腐蚀速率的70%。该专利虽然是线材产品,但因碳含量高、Cr含量低,因此其耐候性能无法满足长期裸用以及免维护要求。

北科大与邢钢开发的XG835NH钢盘条用于生产10.9MPa级耐大气腐蚀螺栓,该钢为中碳合金钢,钢中加入了Mn、Mo、Cr、Si等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增加了奥氏体转变的孕育期,提高了材料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能,但盘条轧制后冷却速度过快容易出现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强度高、硬度高,不利于盘条的拉拔和冷镦深加工。

当前,工业用棒线材主要通过镀锌等涂镀工艺来获得耐候性,这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热镀锌工艺污染大、成本高;其二涂镀类产品表面耐候层往往较薄,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容易破损而达不到耐蚀效果;另外当前耐候钢在板材类发展较为充分,但对于需要冷拉、大变形的工业用棒线材,因与板材加工流程和应用场景的显著差异,导致耐候类工业用棒线材发展缓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00MPa级耐候免涂镀热轧棒线材及其轧制工艺,可满足冷加工、免涂镀以及25年以上裸用要求,针对拉拔用工业棒线材深加工要求,采取全新的超级耐候成分体系,配合控轧控冷技术方案,在满足耐候性能的基础上形成利于冷加工的微观组织。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500MPa级耐候免涂镀热轧棒线材,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包括:

C:<0.14wt%、Si:0.3~0.6wt%、Mn:0.5~0.75wt%、P<0.03wt%、S<0.02wt%、Cu:0.1~1.0wt%、Cr:1.0~4.5wt%、Cr/Cu=5~11,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按上述方案,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包括:

C:<0.14wt%、Si:0.4~0.5wt%、Mn:0.6~0.7wt%、P<0.03wt%、S<0.02wt%、Cu:0.3~0.7wt%、Cr:2~3.5wt%、Cr/Cu=7~9,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按上述方案,进行微合金化,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还包括Nb:0.015~0.035wt%、V:0.04~0.07wt%、Nb/V=1/3~2/3。

上述500MPa级耐候免涂镀热轧棒线材的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钢坯加热;包括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

轧制;采取低温控轧,全流程采用奥氏体未再结晶轧制;

控冷;线材采用斯太尔摩工艺控制冷却;棒材上冷床采用保温罩缓冷。

按上述方案,所述钢坯加热工艺中钢坯为小方坯或矩形坯,断面(140~220mm)×(140~220mm);预热段加热温度≤600℃、加热时间10min~15min;加热段分加热1段和加热2段,加热1段的加热温度600℃~1000℃、加热时间10min~15min,加热2段的加热温度1000℃~1200℃、加热时间40min~50min;均热段加热温度1100℃~1200℃、加热时间10min~20min。

按上述方案,所述轧制工艺中精轧温度为850±10℃、入减定径温度840±10℃,终轧温度830±10℃。

按上述方案,所述控冷工艺中,线材采用斯太尔摩工艺控制冷却,0#辊道速度0.2~1m/s,余下8组辊道速度相对于前一组辊道提升3%(极差);13组风机的风量为210000m

按上述方案,所述控冷工艺中,棒材上冷床温度>600℃,采用保温罩缓冷,出保温罩温度>33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开发出一种500MPa级耐候免涂镀热轧棒线材及其轧制工艺,可满足冷加工、免涂镀以及25年以上裸用要求,将彻底改变现有镀锌类棒线产品用钢情况,实现下游加工流程的简化(免涂镀)和应用端的免维护,降低下游用户全流程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有望全面替代现有传统涂镀类产品。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热轧态微观组织:铁素体+珠光体,200X。

图2:实施例1热轧态微观组织:铁素体+珠光体,500X。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500MPa级耐候免涂镀热轧棒线材,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包括:

C:<0.14wt%、Si:0.3~0.6wt%、Mn:0.5~0.75wt%、P<0.03wt%、S<0.02wt%、Cu:0.1~1.0wt%、Cr:1.0~4.5wt%、Cr/Cu=5~11,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化的方案中,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包括:

C:<0.14wt%、Si:0.4~0.5wt%、Mn:0.6~0.7wt%、P<0.03wt%、S<0.02wt%、Cu:0.3~0.7wt%、Cr:2~3.5wt%、Cr/Cu=7~9,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化的方案中,还包括进行微合金化,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还包括Nb:0.015~0.035wt%、V:0.04~0.07wt%、Nb/V=1/3~2/3。

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上述500MPa级耐候免涂镀热轧棒线材的轧制工艺,包括:

钢坯加热;包括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

轧制;采取低温控轧,全流程采用奥氏体未再结晶轧制;

控冷;线材采用斯太尔摩工艺控制冷却;棒材上冷床采用保温罩缓冷。

具体地,所述钢坯加热工艺中钢坯为小方坯或矩形坯,断面(140~220mm)×(140~220mm);预热段加热温度≤600℃、加热时间10min~15min;加热段分加热1段和加热2段,加热1段的加热温度600℃~1000℃、加热时间10min~15min,加热2段的加热温度1000℃~1200℃、加热时间40min~50min;均热段加热温度1100℃~1200℃、加热时间10min~20min。

具体地,所述轧制工艺中精轧温度为850±10℃、入减定径温度840±10℃,终轧温度830±10℃。

具体地,所述控冷工艺中,线材采用斯太尔摩工艺控制冷却,0#辊道速度0.2~1m/s,余下8组辊道速度相对于前一组辊道提升3%(极差);13组风机的风量为210000m

具体地,所述控冷工艺中,棒材上冷床温度>600℃,采用保温罩缓冷,出保温罩温度>330℃。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C:碳元素对钢的腐蚀不利,并且对焊接性能、冷脆性能和冲压性能有影响;碳对盘条的强度和塑性影响最为显著,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盘条强度不断提高、塑性急剧降低,碳含量还影响最终成品可拉拔性能。综合考虑,本发明碳含量<0.14wt%。

Si:硅元素是钢中重要的强化元素,并且对耐腐蚀性能有利,能显著提高拉拔后钢丝的弹性极限,但过高的Si含量将增大铁素体脆性不利于冷镦加工。综合考虑,本发明硅含量0.3~0.6wt%。

Mn:锰与硫结合生成MnS进而减轻硫的危害,并能细化珠光体、提高钢丝强度;但Mn在钢中易于偏聚,进而引起组织与性能不均匀,过高的Mn含量还将增加生产成本;另外,对于耐候钢而言,学术界中锰对耐蚀性的影响认识不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锰能提高钢对海洋大气的耐蚀性,但对在工业大气中的耐蚀性几乎无影响。综合考虑,本发明锰含量0.5~0.75wt%。

P:磷是提高钢耐大气腐蚀性能最有效的合金元素之一,磷在钢中能均匀溶解,有助于在钢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使其内部不被大气腐蚀,通常钢中w(P)=0.08%~0.15%时耐蚀性最佳;但对于需深度冷加工的工业线材而言,磷容易产生冷脆,对钢质量尤其是冷加工性能有较大影响,为此需进行严格控制。综合考虑,本发明磷含量P<0.03wt%。

S:硫在本钢种属于有害元素,硫容易产生热脆,进而恶化钢丝拉拔和热处理加工条件,并且如果使钢中残余硫的质量分数降至0.01%,则可使碳素钢的耐候性获得大幅度提升。综合考虑,本发明硫含量S<0.02wt%。

Cu:铜是生产耐腐蚀类钢铁材料常用的合金添加元素,Cu是一种化学反应速度较慢的金属元素,通过添加Cu就能够提高钢材的强度,但如果Cu含量过高,会直接影响钢材的低温韧性。值得注意的是,铜抵消钢中硫的有害作用的效果很明显,其作用特点是,钢中硫含量愈高,铜降低腐蚀速率的相对效果愈显著。这是因为铜与硫生成了难溶硫化物。综合考虑,本发明铜含量为0.1~1.0wt%。

Cr:铬是提升钢耐候性能的主要元素,铬能在钢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提高钢的钝化能力,使锈层生长速度减慢。但铬会大幅度提升钢的淬透性,过量的铬会导致钢中形成贝氏体、马氏体等异常组织,对钢的冷加工性能不利。综合考虑,本发明铬含量为1.0~4.5wt%。

Cr/Cu:同为耐候元素铜、铬存在协同强化作用,基于最经济成本考虑,本发明中Cr/Cu=5~11。

Nb、V:铌、钒是常见微合金强化元素,可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再加热奥氏体晶粒,提高组织与性能的均匀性,但过量加入将显著提升生产成本,并且Nb、V复合微合金化强化效果优于单个元素作用。综合考虑,本发明铌、钒含量分别为0.015~0.035wt%、0.04~0.07wt%,且Nb/V=1/3~2/3。

本发明作为高合金钢种,铸坯加热过程需要避免裂纹产生,因此需制定出专用的分段加热工艺;同时,本发明也是低碳钢,为进一步提升强韧性,亦采用低温控轧并通过合适的控冷获得适宜拉拔的微观组织,并避免出现大量马氏体、贝氏体等异常组织。

本发明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化学成分见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加热工艺参数见表2;各实施例和对比例轧制过程工艺参数见表3;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控冷工艺参数见表4。各实施例和对比例试验效果(强韧性、冷镦性能、耐候性)见表5。

实施例1中的微观组织见附图1和附图2,其中附图1为热轧态微观组织:铁素体+珠光体,200X;附图2为热轧态微观组织:铁素体+珠光体,500X。

表1化学成分wt%

表2加热工艺参数

表3轧制工艺参数

表4控冷工艺参数

表5试验效果

从表5可知,作为当前常规用产品的对比例1~对比例3,其强韧性和耐腐蚀性能均显著低于实施例,不能满足免涂镀使用要求;而本发明开发出的一种500MPa级耐候免涂镀热轧棒线材及其轧制工艺,具有优异的强韧性、冷镦性以及耐候性能(相对腐蚀率≤25%),可满足深度拉拔和冷镦加工要求,并且制造的产品能满足冷加工、免涂镀、25年以上裸用要求,简化了下游加工流程和应用端维护,降低下游用户全流程采购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有望全面替代现有传统涂镀类产品。

相关技术
  • 一种耐候涂液、耐候性汽车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 一种400MPa级免涂镀热轧盘条、圆棒及其轧制工艺
  • 一种屈服强度500MPa级含钒耐候热轧H型钢的轧制工艺
技术分类

0612011592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