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如在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第2012-148628号中公开的技术中已知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在安全气囊正在膨胀并且展开的情形中,通过从上侧到下侧覆盖安全气囊的隆起侧的前翼片来抑制假人的头部向前倾斜,并且通过从下侧到上侧覆盖安全气囊的隆起侧的后翼片来抑制假人头部突然地向后倾斜。

然而,在诸如在电动汽车(BEV)中已经使得仪表板更薄(仪表板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已经减小)的情形中,这导致其中安全气囊装置被更朝向乘客置放的布局。在这种情形中,没有空间来如以上描述地调节翼片的展开方向。

而且,在安全气囊例如在车辆在静止的同时追尾的碰撞中已经展开的情形中,担心设置在安全气囊内并且在初始展开时以高内部压力膨胀的流动调节布可能通过安全气囊强行地挤压乘客的胸部。

即,在车辆静止的同时乘客可能并不总是相对于座椅以正确的姿势就座,并且如果当乘客的胸部在仪表板附近时安全气囊展开,则担心乘客可能遭受来自在初始展开时以高内部压力膨胀的流动调节布的损伤。

特别地,在乘客是儿童(例如三岁婴儿)的情形中,则当没有相对于座椅以正确的姿势就座时,通过安全气囊相对于高内部压力流动调节布的接触量(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侧视图中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重叠的干涉量)是大的。相应地担心安全气囊(流动调节布)将过度的负载施加到未以正确的姿势坐着的成人或者儿童乘客。

发明内容

本公开相应地获得一种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能够抑制过度的负载被施加到乘客。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一种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安全气囊本体、流动调节布和缝合部。安全气囊本体被容纳在仪表板在前排乘客座椅侧上的车辆后侧端部中,并且被配置为通过从充气机喷出的气体从仪表板的开口朝向车辆后侧膨胀并且展开。流动调节布被设置成包括在左侧和右侧处向安全气囊本体的内部敞开的敞开部的管状形状,在流动调节布的周围表面处包括进口端口以引入从充气机喷出的气体,并且被配置为将从进口端口引入的气体通过敞开部朝向安全气囊本体的内部的左侧和右侧分配。缝合部通过将流动调节布的比进口端口进一步朝向上部侧的部分或者进一步朝向下部侧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沿着左右方向缝合到安全气囊本体来配置。

在第一方面,在车辆发生碰撞(或者追尾)的情形中,充气机被致动,并且在从充气机喷出的气体穿过流动调节布并且朝向安全气囊本体的内部的左侧和右侧分配的同时,安全气囊本体被膨胀并且展开。然而在例如三岁婴儿儿童乘客没有相对于座椅(前排乘客座椅)以正确的姿势就座的情形中,则存在儿童乘客的胸部处于面对流动调节布的位置的情形。

然而,在流动调节布的比进口端口进一步朝向上部侧的部分或者进一步朝向下部侧的部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部分被沿着左右方向缝合到安全气囊本体。流动调节布朝向车辆后侧的凸出量相应地减小,并且流动调节布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减小。因此对于这种儿童乘客,通过安全气囊本体相对于高内部压力流动调节布的接触量(干涉量)减小。即,抑制了过度的负载被施加到乘客。

而且,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一种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是第一方面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中,缝合部在流动调节布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处形成。

在第二方面,缝合部在流动调节布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处形成。这意味着,在当通过被瞬时地供应有气体而正被膨胀并且展开时抑制流动调节布的展开行为变得不稳定的同时,流动调节布在左右方向中央部处朝向车辆后侧的凸出量(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减小。因此,例如对于这种儿童乘客,通过安全气囊本体相对于高内部压力流动调节布的接触量(干涉量)被更有效地减小,并且更有效地抑制了过度的负载被施加到乘客。

而且,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一种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是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中,在流动调节布正被展开的情形中,敞开部中的每一个的车辆后侧端部比仪表板的车辆后侧端部进一步朝向车辆后侧定位。

在第三方面,在流动调节布正被展开的情形中,敞开部中的每一个的车辆后侧端部比仪表板的车辆后侧端部进一步朝向车辆后侧定位。气体相应地被有效地从流动调节布的敞开部朝向安全气囊本体的内部的左侧和右侧分配。这使得能够在安全气囊本体的展开性能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而且,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一种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是第三方面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中,在缝合部比进口端口被进一步朝向上部侧缝合的情形中,缝合部在从开口的上边缘向上30毫米(mm)的位置或者向下30mm的位置处形成,并且,在缝合部比进口端口被进一步朝向下部侧缝合的情形中,缝合部在从开口的下边缘向下30mm的位置或者向上30mm的位置处形成。

在第四方面,在缝合部比进口端口被进一步朝向上部侧缝合的情形中,缝合部在从开口的上边缘向上30mm的位置或者向下30mm的位置处形成,并且在缝合部比进口端口被进一步朝向下部侧缝合的情形中,缝合部在从开口的下边缘向下30mm的位置或者向上30mm的位置处形成。与在比进口端口进一步朝向上部侧的缝合部不在从开口的上边缘向上30mm的位置或者向下30mm的位置处形成和比进口端口进一步朝向下部侧的缝合部不在从开口的下边缘向下30mm的位置或者向上30mm的位置处形成的情形中相比,这相应地意味着流动调节布朝向车辆后侧的凸出量(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被更有效地减小,并且更有效地抑制了过度的负载被施加到乘客。

而且,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的一种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是第四方面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其中,在侧视图中,仪表板被形成为使得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长度短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在第五方面,在侧视图中,仪表板被形成为使得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长度短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因此虽然安全气囊本体和流动调节布被朝向乘客侧置放,但是流动调节布朝向车辆后侧的凸出量(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减小,并且从而在抑制过度的负载被施加到乘客时,乘客有效地受到安全气囊本体约束。

如以上描述地,在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中,本公开使得能够抑制过度的负载被施加到乘客。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意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连同儿童乘客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示意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的流动调节布和安全气囊本体已经被膨胀并且展开的情形中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示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的流动调节布和安全气囊本体的展开视图;

图4是示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的流动调节布的缝合位置的展开视图;

图5是示意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的流动调节布和安全气囊本体的展开中途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6是示意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的流动调节布和安全气囊本体的展开中途状态的概略平面视图截面;

图7是示意通过安全气囊本体的流动调节布与乘客的接触量相对于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的充气机致动之后的逝去时间而言的关系连同其比较示例的曲线图;

图8是示意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型示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的流动调节布和安全气囊本体已经被膨胀并且展开的情形中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9是示意在根据比较示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的流动调节布和安全气囊本体已经被膨胀并且展开的情形中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10A是示意在根据比较示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的流动调节布和安全气囊本体的展开中途状态的概略侧视图;并且

图10B是示意在根据比较示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的流动调节布和安全气囊本体的展开中途状态的概略截面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关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注意为了便于解释,在附图中,箭头UP指示车辆向上方向,箭头FR指示车辆向前方向,并且箭头RH指示车辆向右方向。因此除非另有规定,在以下描述中,提到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指示车辆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左右方向具有与车辆宽度方向相同的定义。

如在图1中示意地,作为示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此后称作“安全气囊装置”)10被设置于右手驾驶车辆(在附图中省略)。即,安全气囊装置10在车辆的左前座椅侧,即前排乘客座椅侧处被容纳在由树脂制成的仪表板12内侧。

注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气囊装置10被应用到的车辆主要是电动汽车(电池电动车辆(BEV))。在电池电动车辆中,发动机室缩小,并且其车厢扩大。这意味着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侧视图中存在仪表板12的高度方向长度(高度)被形成为比前后方向长度更短的倾向。

即,仪表板12通过在侧视图中减小高度方向长度(高度)而倾向于纤薄化。因此安全气囊装置10被容纳在仪表板12的后端部12B中。而且,在儿童乘客P没有相对于前排乘客座椅(座椅)以正确的姿势就座的情形中,仪表板12的后端部12B有时位于儿童乘客P(例如,相当于三岁婴儿假人的乘客)的胸部Pc的前侧处。

安全气囊装置10配备有由设置在仪表板12内侧的支撑构件14支撑的单个充气机16。充气机16被配置为通过以后描述的流动调节布30的内部瞬时地将气体喷出(供应)到以后描述的安全气囊本体20中。

充气机16被电连接到检测装置(在附图中省略)诸如设置于车辆的加速度传感器,并且通过由这个检测装置检测的车辆的碰撞(或者追尾)而使充气机16被致动,在一种配置中使得气体被瞬时地喷出到流动调节布30中(安全气囊本体20中)。

注意,用于朝向后方使安全气囊本体20膨胀并且展开的开口12A(见图2)在仪表板12的后端部12B中形成,并且开口12A被一体地配置于仪表板12的门部(在附图中省略)封闭。门部被配置为在流动调节布30和安全气囊本体20通过充气机16的致动而被膨胀并且展开时被流动调节布30和安全气囊本体20破裂。

而且,如在图2中示意地,安全气囊装置10配备有由布料制成的安全气囊本体20,该安全气囊本体20被从充气机16喷出的气体从仪表板12的开口12A朝向后方膨胀并且展开。注意在图2中省略了在前排乘客座椅中就座的乘客P从而在安全气囊本体20和流动调节布30已经被膨胀并且展开的情形中示意安全气囊本体20和以后描述的流动调节布30的形状。

如在图3中示意地,安全气囊本体20由主面板22和由左面面板24和右面面板26配置,该主面板22被形成为基本管状形状并且被沿着前后方向布置,该左面面板24和右面面板26具有彼此左右对称的形状并且封闭基本管形的主面板22的左和右方向侧这两侧,从而以形成袋的形状。

为了更详细地描述,主面板22具有被配置为通过每一个被固定到支撑构件14而形成基本管状形状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22A和另一个端部22B。左面面板24的周边边缘24A和右面面板26的周边边缘26A然后通过被分别地缝合到主面板22的左周边边缘22L和右周边边缘22R而被附接于此。安全气囊本体20由此配置为形成为袋的形状。

如在图2中示意地,被膨胀并且展开的安全气囊本体20的前壁28的外面(在与乘客约束面的相对侧上的面)的一部分以特定压力接触前挡风玻璃18的内面,并且被前挡风玻璃18相对向后地挤压(从前挡风玻璃18获得反力)。

注意,存在分别地在安全气囊本体20的左面面板24和右面面板26中形成以在乘客P已经被约束之后排放气体的通气孔(在附图中省略)。安全气囊本体20的宽度(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一定程度的宽度,以便朝向成人乘客(例如,相当于成人假人AM50的乘客:在附图中省略)的两个膝盖的左右方向外侧伸出。安全气囊本体20被配置为使得安全气囊本体20在以特定折叠方向折叠起来的折叠状态中被容纳在仪表板12的后端部12B内侧。

而且,如在图2中示意地,安全气囊装置10在安全气囊本体20的内部的仪表板12侧处配备有由布料制成(由类似于安全气囊本体20的布料材料制成)的流动调节布30。如在图6中示意地,流动调节布30被设置成当被从充气机16喷出的气体膨胀并且展开时配置具有特定长度的管状形状并且在左侧和右侧这两侧处敞开。

即,流动调节布30被配置为通过将其在图3和图4中示意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30A和另一个端部30B缝合到一起来形成具有沿着左右方向的轴向方向(长度方向)的管状形状。由此采用了一种配置,其中敞开部32(见图6)在流动调节布30的左和右方向侧这两侧处形成以将气体供应到安全气囊本体20中。

流动调节布30包括用于将从充气机16喷出的气体引入其周围表面33的左右方向(轴向方向)中央部中的进口端口34。即,在流动调节布30中,进口端口34被连接到充气机16的喷出端口(在附图中省略),并且进口端口34的周边还被固定到主面板22的一个端部22A和另一个端部22B以及固定到支撑构件14。

流动调节布30由此具有其中从进口端口34引入(喷出到进口端口34中)的气体被朝向安全气囊本体20的内部的左和右方向侧这两侧分配的配置。注意在流动调节布30正被展开的情形中,敞开部32中的每一个的后端部32B被配置为比仪表板12的后端部12B进一步向后定位(见图6)。而且,流动调节布30还与安全气囊本体20一起地在特定折叠方向上折叠起来的折叠状态中被容纳在仪表板12的后端部12B内侧。

而且,如在图2和图4中示意地,安全气囊装置10配备有缝合部36,该缝合部36通过将流动调节布30的比进口端口34进一步朝向上侧的部分沿着左右方向缝合到安全气囊本体20来配置。缝合部36仅仅在流动调节布30的左右方向(轴向方向)中央部处形成,并且不在流动调节布30的左右方向(轴向方向)端部处形成。缝合部36的长度至少是儿童乘客P(三岁婴儿假人)的胸部Pc的左右方向长度。

缝合部36在侧视图中从仪表板12的开口12A的上边缘12C向上30mm的位置(+30mm位置)处形成。注意,缝合部36不限于在示意的位置处形成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从仪表板12的开口12A的上边缘12C向下(仪表板12的内侧处)30mm的位置(-30mm位置)处形成。

随后关于如以上描述地配置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气囊装置10的操作进行描述。

在检测装置已经检测到车辆已经发生碰撞(或者被追尾)的情形中,充气机16被致动,并且气体通过流动调节布30的内部被瞬时地喷出(供应)到安全气囊本体20中。即,安全气囊本体20被膨胀并且朝向后侧(乘客P侧)展开。为了更详细地描述,从充气机16喷出的气体首先被喷出(供应)到流动调节布30中。

已经被喷出(供应)到流动调节布30中的气体穿过调节布30的内部,被从在流动调节布30的左侧和右侧处形成的敞开部32喷出(在左右方向上分配),并且被供应到安全气囊本体20中。这意味着通过在安全气囊本体20内部设置流动调节布30,如与其中流动调节布30不被设置在安全气囊本体20内部的配置相比较,能够抑制安全气囊本体20的行为由于瞬时地喷出的气体的高压而变得不稳定。

而且,在流动调节布30如在图6中示意地正被展开的情形中,敞开部32的后端部32B位于仪表板12的后端部12B后方。因此与其中敞开部32的后端部32B位于与仪表板12的后端部12B相同的位置处的情形相比,气体能够从流动调节布30的敞开部32在安全气囊本体20内部在左右方向上更有效率地分配。这由此使得能够在安全气囊本体20的展开性能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而且,如在图2中示意地,安全气囊本体20的前壁28的外面的一部分以特定压力接触前挡风玻璃18的内面,并且被前挡风玻璃18相对向后地挤压(从前挡风玻璃18获得反力)。

因此,例如,即使随着仪表板12已经纤薄化,安全气囊本体20已经变得更庞大,当被瞬时地供应有气体并且膨胀并且展开时,也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安全气囊本体20的展开行为变得不稳定(能够更有效地稳定展开行为)。这由此使得能够适当地约束在前排乘客座椅中就座的乘客P。

而且,通过将比进口端口34进一步朝向上部侧的部分沿着左右方向缝合到安全气囊本体20,缝合部36被形成于流动调节布30。因此由于缝合部36,缝合部36附近的流动调节布30在流动调节布30和安全气囊本体20的展开中途与安全气囊本体20一起地移动,并且流动调节布30相对于仪表板12的凸出高度受到抑制。因此,如在图5和图6中示意地,即使对于例如相当于三岁婴儿假人的儿童乘客P,其胸部Pc也被定位成在前后方向上面对仪表板12的后端部12B,并且膨胀并且展开的流动调节布30的周围表面33不通过安全气囊本体20挤压胸部Pc。

随后关于根据比较示例的安全气囊装置110进行描述。如在图9中示意地,这个安全气囊装置110的流动调节布130未设置有通过将比进口端口(在附图中省略)进一步朝向上部侧的部分沿着左右方向缝合到安全气囊本体120来配置的缝合部36(见图2等)。

因此,如在图10A和图10B中示意地,对于相当于三岁婴儿假人的儿童乘客P,在其胸部Pc处于在前后方向上面对仪表板12的后端部12B的位置的情形中,膨胀并且展开的流动调节布130的周围表面133通过安全气囊本体120挤压胸部Pc。

与此相比较,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气囊装置10中,如在图2和图5中示意地,缝合部36比流动调节布30的进口端口34进一步朝向上部侧沿着左右方向形成。这意味着在流动调节布30已经被膨胀并且展开的情形中,其朝向周围表面33的后侧的凸出量能够减小,从而使得能够沿着基本前后方向减小流动调节布30自身的厚度。

因此,如在图7中示意地,对于儿童乘客P,与根据比较示例的安全气囊装置110的情形(由虚线指示)相比较,由于充气机16的致动而出现的通过安全气囊本体20相对于高内部压力流动调节布30的接触量(在侧视图中在前后方向上的重叠的干涉量:由实线指示)能够减小。

即,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气囊装置10使得能够抑制过高的负载被施加到儿童乘客P。这由此使得能够减小对儿童乘客P的胸部Pc和进而对颈部的损伤严重性分数。

而且,如在图4中示意地,缝合部36仅仅在流动调节布3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处形成(即,不在流动调节布30的左右方向两个端部处形成)。这由此使得能够与其中缝合部36沿着流动调节布30的整个左右方向(轴向方向)形成的情形相比较当被瞬时地供应有气体并且膨胀并且展开时抑制流动调节布30的展开行为变得不稳定,并且还使得能够抑制流动到安全气囊本体20的气体的流量调节的有效性下降的发生。

即,如以上描述地配置的缝合部36使得能够减小在流动调节布3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处的向后凸出量(在基本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同时还抑制安全气囊本体20的展开性能下降的发生。因此对于儿童乘客P,能够更有效地减小通过安全气囊本体20相对于高内部压力流动调节布30的接触量(干涉量),从而使得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过度的负载被施加到儿童乘客P。

缝合部36的长度被设定为至少儿童乘客P(三岁婴儿假人)的胸部Pc的左右方向长度。因此,与其中缝合部36的长度小于在儿童乘客P(三岁婴儿假人)的胸部Pc处的左右方向长度的情形相比较,能够更有效地减小在儿童乘客P处通过安全气囊本体20相对于高内部压力流动调节布30的接触量(干涉量),从而使得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过度的负载被施加到儿童乘客P。

进而,缝合部36在从仪表板12的开口12A的上边缘12C向上30mm的位置(+30mm位置)处或者在从那里向下30mm的位置(-30mm位置)处形成。因此与其中没有缝合部36在从仪表板12的开口12A的上边缘12C向上30mm的位置(+30mm位置)处或者在从那里向下30mm的位置(-30mm位置)处形成的情形相比较,缝合部36能够在维持安全气囊本体20的展开性能时更有效地减小流动调节布30的向后凸出量(在基本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并且使得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过度的负载被施加到儿童乘客P。

而且,仪表板12具有在侧视图中比前后方向长度更短地形成的高度方向长度。这意味着,虽然安全气囊本体20和流动调节布30被朝向乘客P侧置放,但是流动调节布30的向后凸出量(在基本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减小,并且从而在抑制过度的负载被施加到乘客P的同时,乘客P能够被安全气囊本体20有效地约束。

变型示例

注意,如在图8中示意地,替代如以上描述地配置的缝合部36,安全气囊装置10可以设置有缝合部38,通过将流动调节布30的比进口端口34进一步朝向下部侧的部分通过沿着左右方向缝合而缝合到安全气囊本体20来配置该缝合部38。这个缝合部38也仅仅在流动调节布30的左右方向(轴向方向)中央部处形成,并且不在流动调节布30的左右方向(轴向方向)两个端部处形成。缝合部38的长度被设定为至少儿童乘客P(三岁婴儿假人)的胸部Pc的左右方向长度。

而且,缝合部38在侧视图中从仪表板12的开口12A的下边缘12D向下30mm的位置(+30mm位置)处形成。注意缝合部38的位置不限于示意的位置,并且缝合部38可以在从仪表板12的开口12A的下边缘12D向上(朝向仪表板12的内侧)30mm的位置(-30mm位置)处形成。

在缝合部38以此方式在从仪表板12的开口12A的下边缘12D向下30mm的位置(+30mm位置)处或者在从那里向上30mm的位置(-30mm位置)处形成的情形中,与其中缝合部38不在从开口12A的下边缘12D向下30mm的位置(+30mm位置)处或者在从那里向上30mm的位置(-30mm位置)处形成的情形相比,能够在维持安全气囊本体20的展开性能的同时更有效地减小流动调节布30的向后凸出量(在基本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并且由此使得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过度的负载被施加到儿童乘客P。

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10,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排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10不受附图限制,并且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的范围内,对此适当的设计变型是可能的。例如,充气机16可以被配置为不仅在已经检测到车辆的碰撞(或者追尾)的情形中而且还在碰撞预测传感器等预测到车辆的碰撞(或者追尾)的情形中被致动。

而且,在上部侧处的缝合部36和在下部侧处的缝合部38这两者均可以被形成于流动调节布30。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缝合部36、38可以通过将流动调节布30的比进口端口34进一步朝向上部侧的部分或者进一步朝向下部侧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沿着左右方向缝合到安全气囊本体20来形成。然而,由于如以上描述地相对于儿童乘客P的胸部Pc具有更好的位置关系的上部侧上的侧缝合部36,与下部侧上的缝合部38相比,缝合部36在减小流动调节布30朝向胸部Pc的凸出量方面具有更大的效果。

而且,乘客不限于是以上描述的儿童乘客P,并且可以是如以上描述的成人乘客。例如,成人乘客可能可以想象地在车辆静止的同时没有相对于前排乘客座椅以正确的姿势就座。更具体地,成人乘客可能可以想象地在乘客的胸部处于仪表板12附近的状态中已经移除它们的座椅安全带并且躺下等。如果安全气囊本体20由于追尾等在这种状态中展开,则将会担心乘客可能遭受在初始展开时膨胀的高内部压力流动调节布30的损伤。

然而,如以上描述地,本示例性实施例配备有缝合部36、38,在此处,流动调节布30的比进口端口34进一步朝向上部侧的部分或者进一步朝向下部侧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被沿着左右方向缝合到安全气囊本体20。这意味着,甚至能够抑制过度的负载被施加到例如在乘客的胸部处于仪表板12附近(没有以正确的姿势就座)的状态中躺下的成人乘客。

相关技术
  • 用于控制风力涡轮机以管理缘向叶片振动的方法和系统
  • 用于防止风力涡轮电力系统的电压骤降的系统及方法
  • 用于飞行器的混合电力推进系统及用于操作涡轮机的方法
  • 用于操作燃气涡轮设备的方法和燃气涡轮设备
  • 用于控制风力涡轮的低速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 操作风力涡轮机的方法、风力涡轮机、风力涡轮机控制系统和处理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5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