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2:51


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楼板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楼板一般指预制板,因为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制作预制板时,先用木板钉制空心模型,在模型的空心部分布上钢筋后,用水泥灌满空心部分,水泥凝固后敲去木板,剩下的就是成型的预制板。

现有的很多的装配式楼板在工厂预制完成,一般楼板内部均匀排列有空腔构件,该空腔构件位于该预制混凝土板的中部或上部,空腔构件为三面以上硬质板围合成的空腔体或者是一个实心的轻质多面体及其组合,再运输到现场并快速安装后形成满足预定功能要求的建筑物,具有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其与传统的现场施工为主的建造方式相比,预制装配技术主要具有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等优点,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节约劳动力和缩短建造周期,但在楼板连接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1、常见在通过钢筋与导管之间的配合实现板体基本连接下,板体连接的牢固度较低,而在简单的配合辅助连接结构的情况下,整体连接牢固度的改变量较小;

2、使用的辅助连接结构仅可对板体实现单向辅助连接,进而使得板体整体较易在使用中呈现受力不均匀的状态。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板体、导管、钢筋、横连单元和纵连单元,所述的板体的左右两端均预埋有导管,导管从前往后等距离排布,且板体左右两端的导管呈上下交错设置,其中板体左端导管的正下方和板体右端导管的正上方均设置有钢筋,钢筋安装于板体的侧端面,板体的下端设置有横连单元,板体的上端设置有纵连单元。

所述的横连单元包括一号板、一号螺栓、卡板、卡接板和一号弹簧,板体的右端前后对称开设有卡接槽,导管位于卡接槽之间,卡接槽的外侧端和卡接槽的右端均为开通状态,卡接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一号板,一号板和卡接槽的内侧壁之间通过一号螺栓相连,一号板的右端安装有卡板,卡板的上下两端对称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滑动连接有卡接板,卡接板位于矩形凹槽内的一端与矩形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一号弹簧,卡接板的正左侧设置有板凹槽,板凹槽开设在板体的左端面,板凹槽的上下内侧壁对称开设有连接凹槽,通过人工方式将基础板体右端的卡接板按入其所在矩形凹槽内,此时卡接板所连的一号弹簧呈现压缩状态,然后使另一块板体的左端向基础板体的右端移动,基础板体右端的钢筋逐步套入另一块板体左端的导管内,直至基础板体右端的卡板卡入另一块板体左端的板凹槽内,当卡板完全与板凹槽卡接的瞬间,卡接板与连接凹槽正对接,卡接板在一号弹簧的回弹下卡入连接凹槽内,此时两块板体之间完成横向连接,从基础板体左端开始进行板体连接与上述操作步骤相同,后续重复上述所有操作完成多数量板体之间的横向连接。

所述的纵连单元包括衔接板、竖板和连板,板体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一号凹槽,一号凹槽的前端为开通状态,一号凹槽的左右内侧壁的后端对称开设有二号凹槽,一号凹槽右端的二号凹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衔接板,衔接板的正上方开设有一号通槽,一号通槽与二号凹槽相通,一号通槽内滑动连接有竖板,竖板位于衔接板的右侧,一号凹槽的正后侧设置有连板,连板安装在板体的后端面,连板的后端开设有侧向通槽,板体之间的横向连接完成后,通过人工方式将单块板体向完成横向连接的某块板体移动,直至单块板体上的连板卡入一号凹槽内,此时侧向通槽与二号凹槽相通,然后操作人员借助竖板推动衔接板向连板方向运动,直至衔接板穿过侧向通槽、衔接板的右端卡入一号凹槽左端的二号凹槽内,此时衔接板的右端依然位于一号凹槽右端的二号凹槽内,随后操作人员将竖板抽离一号通槽,至此完成板体之间纵向连接,后续板体之间的纵向连接操作步骤与上述操作步骤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钢筋与板体相离的一端设置有圆环,圆环的直径小于导管的内径,圆环朝向板体的侧端面上下对称安装有弹性板,弹性板与圆环相离的一端安装有卡块,导管靠近板体中心的一端的内环壁上下对称开设有块凹槽,钢筋与导管内运动的过程中,弹性板处于压缩状态,其贴于钢筋的表面,且卡块贴于导管的内环面同步运动,卡块与块凹槽正相对的瞬时,卡块在弹性板的回弹下卡入块凹槽内,此时钢筋的正好完全套入导管内,弹性板、圆环和卡块之间的配合可对钢筋与导管之间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进而利于提高板体之间的横向连接的牢固度,同时弹性板的存在也可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圆环滑动套设于钢筋上,圆环朝向板体的侧端面设置有两个板件,板件关于钢筋前后对称,板件与圆环相离的一端上下对称安装有一号耳板,一号耳板滑动安装于三号凹槽内,且一号耳板与三号凹槽的左内侧壁之间通过二号螺栓相连,一号耳板与板体之间采取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便于圆环和钢筋之间的快速连接和拆卸,在此基础上便可根据钢筋和导管的配套数量选择对应数量的圆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板件包括空心板、内置板和卡轴,空心板的左端与一号耳板之间固定连接,空心板背对钢筋的一端为外凸圆弧结构,且相邻空心板之间的间距等于导管的内径,空心板内滑动连接有内置板,内置板的左端开设有一号通孔,空心板的上端从左往右等距离开设有二号通孔,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之间滑动连接有卡轴,通过卡轴和一号通孔、二号通孔之间的配合可控制空心板和内置板的整体长度,继而可使圆环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钢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导管朝向圆环的一侧设置有圆弧板,圆弧板向下凸起,圆弧板的直径小于导管的内径,圆弧板下端表面与钢筋的外表面相贴,圆弧板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连动板,连动板的下端与空心板靠近板件的一端的上端面相连,圆弧板的内凹圆弧面上滚动承载有钢球,圆弧板携带钢球随钢筋一同进入套管内,在后续板体遇到震动的情况下,钢球可沿圆弧板进行滚动,而钢球的滚动可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进而利于提高板体的使用安全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内置板的右端与圆环之间通过三号螺栓相连,圆弧板为可伸缩结构,内置板和圆环之间采取活动连接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内置板适用于根据钢筋直径尺寸选择的不同尺寸的配套圆环,圆弧板的可伸缩特性可适应空心板之间的间距变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连动板包括回型板和L型板,回型板安装于空心板靠近板体的一端的上端面,L型板的竖直段与回型板的内部滑动连接,L型板的水平段与圆弧板的侧端面相连,竖直板和回型板之间配合可保持圆弧板的下端表面与钢筋的表面相贴,以避免圆弧板形成中部悬空的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板的前下侧设置有延伸板,延伸板安装于板体的前端面下端中部,延伸板的前端左右对称安装有二号耳板,二号耳板上下对称排布,上下正相对的二号耳板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转板,转板面对延伸板的侧端面与延伸板的侧端面之间连接有二号弹簧,延伸板的正后侧设置有T型凹槽,T型凹槽开设有在板体的后下端,T型凹槽呈水平设置,板体之间进行纵向连接时,当连板完全卡入一号凹槽内时,延伸板和转板均位于T型凹槽内,具体来说,延伸板携带转板与T型凹槽的纵向段运动时,二号弹簧受到转板的压动而保持压缩状态,当转板完全位于T型凹槽的横向段时,转板在二号弹簧的回弹下张开而卡紧于T型凹槽的横向段,总言之,延伸板、转板和二号弹簧之间的配合可提高板体之间的纵向连接的牢固度,同时使得板体处于双向连接平衡状态,进而利于提高板体连接整体的使用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钢球沿圆弧板的内凹圆弧面上可进行多数量排布,钢球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多有利于提高钢球所带来的减震效果。

(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本发明采用多向调节的设计理念进行全装配式楼板连接,设置的横连单元和纵连单元在板体通常通过钢筋与导管之间配合实现连接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板体连接的牢固度,且两者之间配合可实现板体横、纵双向连接,进而使得板体连接整体在后续使用中受力均匀;

2、本发明所述的弹性板、圆环和卡块之间的配合可对钢筋与导管之间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进而利于提高板体之间的横向连接的牢固度,同时弹性板的存在也可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的作用;

3、本发明所述的一号耳板与板体之间采取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便于圆环和钢筋之间的快速连接和拆卸,在此基础上便可根据钢筋和导管的配套数量选择对应数量的圆环,且可通过卡轴和一号通孔、二号通孔之间的配合可控制空心板和内置板的整体长度,继而可使圆环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钢筋;

4、本发明所述的延伸板、转板和二号弹簧之间的配合可提高板体之间的纵向连接的牢固度,同时使得板体处于双向连接平衡状态,进而利于提高板体连接整体的使用质量;

5、本发明所述的钢球可在后续板体遇到震动的情况下,利用自自身沿圆弧板进行的滚动运动而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进而利于提高板体的使用安全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部分结构立体结构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剖部分结构立体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先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包括板体1、导管2、钢筋3、横连单元4和纵连单元5,所述的板体1的左右两端均预埋有导管2,导管2从前往后等距离排布,且板体1左右两端的导管2呈上下交错设置,其中板体1左端导管2的正下方和板体1右端导管2的正上方均设置有钢筋3,钢筋3安装于板体1的侧端面,板体1的下端设置有横连单元4,板体1的上端设置有纵连单元5。

所述的横连单元4包括一号板40、一号螺栓41、卡板42、卡接板43和一号弹簧44,板体1的右端前后对称开设有卡接槽,导管2位于卡接槽之间,卡接槽的外侧端和卡接槽的右端均为开通状态,卡接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一号板40,一号板40和卡接槽的内侧壁之间通过一号螺栓41相连,一号板40的右端安装有卡板42,卡板42的上下两端对称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滑动连接有卡接板43,卡接板43位于矩形凹槽内的一端与矩形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一号弹簧44,卡接板43的正左侧设置有板凹槽,板凹槽开设在板体1的左端面,板凹槽的上下内侧壁对称开设有连接凹槽,通过人工方式将基础板体1右端的卡接板43按入其所在矩形凹槽内,此时卡接板43所连的一号弹簧44呈现压缩状态,然后使另一块板体1的左端向基础板体1的右端移动,基础板体1右端的钢筋3逐步套入另一块板体1左端的导管2内,直至基础板体1右端的卡板42卡入另一块板体1左端的板凹槽内,当卡板42完全与板凹槽卡接的瞬间,卡接板43与连接凹槽正对接,卡接板43在一号弹簧44的回弹下卡入连接凹槽内,此时两块板体1之间完成横向连接,从基础板体1左端开始进行板体1连接与上述操作步骤相同,后续重复上述所有操作完成多数量板体1之间的横向连接。

所述的钢筋3与板体1相离的一端设置有圆环30,圆环30的直径小于导管2的内径,圆环30朝向板体1的侧端面上下对称安装有弹性板31,弹性板31与圆环30相离的一端安装有卡块32,导管2靠近板体1中心的一端的内环壁上下对称开设有块凹槽,钢筋3与导管2内运动的过程中,弹性板31处于压缩状态,其贴于钢筋3的表面,且卡块32贴于导管2的内环面同步运动,卡块32与块凹槽正相对的瞬时,卡块32在弹性板31的回弹下卡入块凹槽内,此时钢筋3正好完全套入导管2内,弹性板31、圆环30和卡块32之间的配合可对钢筋3与导管2之间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进而利于提高板体1之间的横向连接的牢固度,同时弹性板31的存在也可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的作用。

所述的导管2朝向圆环30的一侧设置有圆弧板20,圆弧板20向下凸起,圆弧板20的直径小于导管2的内径,圆弧板20下端表面与钢筋3的外表面相贴,圆弧板20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连动板21,连动板21的下端与空心板36靠近板件33的一端的上端面相连,圆弧板20的内凹圆弧面上滚动承载有钢球22,圆弧板20携带钢球22随钢筋3一同进入套管内,在后续板体1遇到震动的情况下,钢球22可沿圆弧板20进行滚动,而钢球22的滚动可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进而利于提高板体1的使用安全度。

所述的钢球22沿圆弧板20的内凹圆弧面上可进行多数量排布,钢球22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多有利于提高钢球22所带来的减震效果。

所述的圆环30滑动套设于钢筋3上,圆环30朝向板体1的侧端面设置有两个板件33,板件33关于钢筋3前后对称,板件33与圆环30相离的一端上下对称安装有一号耳板34,一号耳板34滑动安装于三号凹槽内,且一号耳板34与三号凹槽的左内侧壁之间通过二号螺栓35相连,一号耳板34与板体1之间采取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便于圆环30和钢筋3之间的快速连接和拆卸,在此基础上便可根据钢筋3和导管2的配套数量选择对应数量的圆环30。

所述的板件33包括空心板36、内置板37和卡轴38,空心板36的左端与一号耳板34之间固定连接,空心板36背对钢筋3的一端为外凸圆弧结构,且相邻空心板36之间的间距等于导管2的内径,空心板36内滑动连接有内置板37,内置板37的左端开设有一号通孔,空心板36的上端从左往右等距离开设有二号通孔,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之间滑动连接有卡轴38,通过卡轴38和一号通孔、二号通孔之间的配合可控制空心板36和内置板37的整体长度,继而可使圆环30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钢筋3。

所述的内置板37的右端与圆环30之间通过三号螺栓39相连,圆弧板20为可伸缩结构,内置板37和圆环30之间采取活动连接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内置板37适用于根据钢筋3直径尺寸选择的不同尺寸的配套圆环30,圆弧板20的可伸缩特性可适应空心板36之间的间距变化。

所述的连动板21包括回型板23和L型板24,回型板23安装于空心板36靠近板体1的一端的上端面,L型板24的竖直段与回型板23的内部滑动连接,L型板24的水平段与圆弧板20的侧端面相连,竖直板和回型板23之间配合可保持圆弧板20的下端表面与钢筋3的表面相贴,以避免圆弧板20形成中部悬空的状态。

所述的纵连单元5包括衔接板50、竖板51和连板52,板体1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一号凹槽,一号凹槽的前端为开通状态,一号凹槽的左右内侧壁的后端对称开设有二号凹槽,一号凹槽右端的二号凹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衔接板50,衔接板50的正上方开设有一号通槽,一号通槽与二号凹槽相通,一号通槽内滑动连接有竖板51,竖板51位于衔接板50的右侧,一号凹槽的正后侧设置有连板52,连板52安装在板体1的后端面,连板52的后端开设有侧向通槽,板体1之间的横向连接完成后,通过人工方式将单块板体1向完成横向连接的某块板体1移动,直至单块板体1上的连板52卡入一号凹槽内,此时侧向通槽与二号凹槽相通,然后操作人员借助竖板51推动衔接板50向连板52方向运动,直至衔接板50穿过侧向通槽、衔接板50的右端卡入一号凹槽左端的二号凹槽内,此时衔接板50的右端依然位于一号凹槽右端的二号凹槽内,随后操作人员将竖板51抽离一号通槽,至此完成板体1之间纵向连接,后续板体1之间的纵向连接操作步骤与上述操作步骤相同,横连单元4和纵连单元5之间配合可实现板体1横、纵双向的同步连接,进而大大提高了整体安装效率,同时板体1双向连接的操作简单而快速。

所述的连板52的前下侧设置有延伸板53,延伸板53安装于板体1的前端面下端中部,延伸板53的前端左右对称安装有二号耳板54,二号耳板54上下对称排布,上下正相对的二号耳板54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转板55,转板55面对延伸板53的侧端面与延伸板53的侧端面之间连接有二号弹簧56,延伸板53的正后侧设置有T型凹槽,T型凹槽开设有在板体1的后下端,T型凹槽呈水平设置,板体1之间进行纵向连接时,当连板52完全卡入一号凹槽内时,延伸板53和转板55均位于T型凹槽内,具体来说,延伸板53携带转板55与T型凹槽的纵向段运动时,二号弹簧56受到转板55的压动而保持压缩状态,当转板55完全位于T型凹槽的横向段时,转板55在二号弹簧56的回弹下张开而卡紧于T型凹槽的横向段,总言之,延伸板53、转板55和二号弹簧56之间的配合可提高板体1之间的纵向连接的牢固度,同时使得板体1处于双向连接平衡状态,进而利于提高板体1连接整体的使用质量。

工作时,第一步,横向连接:通过人工方式将基础板体1右端的卡接板43按入其所在矩形凹槽内,此时卡接板43所连的一号弹簧44呈现压缩状态,然后使另一块板体1的左端向基础板体1的右端移动,基础板体1右端的钢筋3逐步套入另一块板体1左端的导管2内,直至基础板体1右端的卡板42卡入另一块板体1左端的板凹槽内,当卡板42完全与板凹槽卡接的瞬间,卡接板43与连接凹槽正对接,卡接板43在一号弹簧44的回弹下卡入连接凹槽内,此时两块板体1之间完成横向连接,从基础板体1左端开始进行板体1连接与上述操作步骤相同。

钢筋3与导管2内运动的过程中,弹性板31处于压缩状态,其贴于钢筋3的表面,且卡块32贴于导管2的内环面同步运动,卡块32与块凹槽正相对的瞬时,卡块32在弹性板31的回弹下卡入块凹槽内,此时钢筋3的正好完全套入导管2内。

第二步,纵向连接:板体1之间的横向连接完成后,通过人工方式将单块板体1向完成横向连接的某块板体1移动,直至单块板体1上的连板52卡入一号凹槽内,此时侧向通槽与二号凹槽相通,然后操作人员借助竖板51推动衔接板50向连板52方向运动,直至衔接板50穿过侧向通槽、衔接板50的右端卡入一号凹槽左端的二号凹槽内,此时衔接板50的右端依然位于一号凹槽右端的二号凹槽内,随后操作人员将竖板51抽离一号通槽,至此完成板体1之间纵向连接。

当连板52完全卡入一号凹槽内时,延伸板53和转板55均位于T型凹槽内,具体来说,延伸板53携带转板55与T型凹槽的纵向段运动时,二号弹簧56受到转板55的压动而保持压缩状态,当转板55完全位于T型凹槽的横向段时,转板55在二号弹簧56的回弹下张开而卡紧于T型凹槽的横向段。

后续多数量板体1之间的横向、纵向连接操作步骤与上述操作步骤相同。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
  • 一种全装配式楼板连接结构
  • 全装配式钢梁‑预制楼板连接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327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