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9:34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消费者对显示装置(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屏占比要求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减小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宽度的方式来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然而,减小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宽度时,显示模组的显示区的边缘发生变色。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减小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宽度时,显示模组的显示区边缘发生变色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触控层、偏光层和盖板层;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所述触控层连接有触控电路板,且沿第一方向,所述触控电路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偏光层靠近所述触控电路板的一端具有变色部,所述变色部与所述触控电路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盖板层具有透光窗口,所述透光窗口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吸收层,所述吸收层用于吸收经过所述变色部并从所述透光窗口出射的光,所述吸收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邻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设置有吸收层,吸收层用于对经过变色部并从透光窗口出射的光进行吸收,使得人眼从显示模组的外部无法观察到偏光层的变色部,从而解决显示区的边缘变色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收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窗口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之内,且与所述透光窗口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的边缘邻接。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沿第二方向,所述吸收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触控层、所述偏光层和所述盖板层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膜层之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收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收层位于所述触控层和所述偏光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收层位于所述偏光层和所述盖板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偏光层和所述盖板层之间用于粘结所述偏光层和所述盖板层的光学胶层;所述吸收层位于所述偏光层与所述光学胶层之间,和/或,所述吸收层位于所述光学胶层和所述盖板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板层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环绕所述透光窗口设置;所述吸收层位于所述盖板层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遮光层同层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具有阴极层;所述吸收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内,且位于所述阴极层朝向所述偏光层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收层为黑色吸光层。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收层的吸收波段为622~760nm和/或435~450nm。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触控电路板具有第一宽度,所述吸光层具有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沿第三方向,所述吸光层的第三宽度为0.2~0.3mm,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三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由于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因此该显示装置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的优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图3为环境光进入图2中显示模组内时的光路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B-B向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B-B向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隐藏光学胶层和盖板层时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的B-B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面板;110、阵列基板;120、发光层;130、封装层;

140、驱动电路板;20、触控层;210、触控电路板;30、偏光层;

40、盖板层;50、光学胶层;60、吸收层;AA、显示区;

C、电路连接区;D、第一间隔;E、第二间隔;F、变色部;

VA、透光窗口;H1、第一宽度;H2、第二宽度;H3、第三宽度;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触控层、偏光层和盖板层。触控层连接有触控电路板。偏光层连接于触控层上,偏光层与触控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隔。盖板层设置有透光窗口。

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存在减小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宽度时,显示模组的显示区的边缘发生变色的技术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其主要产生原因在于,减小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的宽度时,触控层的电路连接区需向显示区移动,从而减小了触控电路板与偏光层之间的距离。在将触控电路板连接于电路连接区时,需要使用高温压头将触控电路板通过导电胶压接于电路连接区上,由于触控电路板与偏光层之间的距离较小,高温压头产生的高温会对偏光层靠近触控电路板的部分产生影响,使得该部分内多碘离子的浓度降低,从而改变了该部分的吸收光谱曲线。当环境光入射至显示模组内时,环境光被显示面板内的膜层反射后经由该部分出射,由于该部分的吸收光谱曲线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该部分的颜色发生变化。由于非显示区的宽度较小,该部分会向显示区延伸,使得从该部分出射的光会从盖板层的透光窗口中透出,从而被人眼所观察到,进而产生显示区的边缘变色的技术问题。

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时,发明人尝试将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加宽,然而加宽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不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发明人又尝试先将触控电路板连接至触控层的电路连接区后,再将偏光层粘接于触控层上,以避免连接触控电路板的过程中使用的高温压头对偏光层靠近触控电路板的部分产生影响。然而,在将触控电路板连接于触控层的电路连接区后,以及将偏光层粘接于触控层上之前,需要使用清洗滚刷在触控层的表面进行滚动以对触控层进行清洁,触控电路板会对清洗滚刷产生阻碍,降低了触控层的表面的清洗效果,使得触控层的表面残留有杂质,从而影响偏光层与触控层之间的贴合质量,进行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设置有吸收层,吸收层对经过偏光层内受高温影响的部分并从透光窗口出射的光进行吸收,使得人眼从显示模组的外部无法观察到偏光层内受高温影响的部分,从而解决显示区的边缘变色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容。

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10、触控层20、偏光层30和盖板层40。

显示面板10用于显示图像。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AA以及位于显示区AA外围的非显示区。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参考图2,OLED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110、发光层120和封装层130。阵列基板110内具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发光层120设置于阵列基板100上且位于显示区AA内,发光层120具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阵列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对应设置且电连接,以通过薄膜晶体管对发光单元进行控制。封装层130设置于发光层120上,用于对发光层120及阵列基板110进行封装,以防止外部的水分、氧气等进入发光层120及阵列基板110内而影响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2,显示面板10上设置有触控层20,用于实现显示模组的触控功能。触控层20连接有触控电路板210,触控电路板210内具有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外围电路。示例性地,触控层20具有电路连接区C,电路连接区C上连接有触控电路板210。沿第一方向x,触控电路板210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区AA之间具有第一间隔D。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是指如图2中所示的x方向,即为水平横向。

参考图2,触控层20上还设置有偏光层30,用于减少经显示面板10反射的环境光,以改善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偏光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覆盖显示区AA。偏光层30与触控电路板210之间具有第二间隔E。即如图2中所示,沿第一方向x,偏光层30朝向触控电路板210的一侧与触控电路板21之间具有第二间隔E,偏光层30具有变色部F,变色部F与第二间隔E相邻接。

参考图2,盖板层40位于偏光层30的上方,以对偏光层30、触控层20和显示面板10进行保护。盖板层40具有透光窗口VA,透光窗口VA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覆盖显示区AA,且透光窗口VA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显示区AA的面积,使得显示区AA发出的光能够经由透光窗口VA射出,从而使得人眼能够观察到显示面板10所显示的图像。

示例性地,参考图2,盖板层40朝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具有遮光层410,遮光层410环绕透光窗口VA设置,以对透光窗口VA外围区域的光进行吸收,防止透光窗口VA外围区域产生漏光的问题,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示例性地,遮光层410的材料可以为油墨。

示例性地,参考图2,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光学胶层50,光学胶层50位于偏光层30和盖板层40之间,用于粘结偏光层30和盖板层40。

参考图2和图3,显示模组还包括吸收层60,吸收层60用于对经过变色部F并从透光窗口VA出射的光进行吸收,使得人眼从显示模组的外部无法观察到偏光层30的变色部F,从而解决显示区AA的边缘变色的技术问题。示例性地,吸收层60的材料可以为油墨,还可以为相干吸收层,也可以为能够对特定光谱范围内的光进行吸收的其他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吸收层60可以为黑色吸光层。吸收层60能够对经过变色部F并从透光窗口VA出射的光的可见光波段均进行吸收,以进一步防止人眼能够从显示模组的外部观察到变色部F,保证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吸收层60的吸收波段为622~760nm和/或435~450nm。偏光层30的材料通常为碘系偏光片,碘系偏光片中的多碘离子通常为I3

当碘系偏光片中I3

当碘系偏光片中I5

可以理解的是,针对其他不同类型的碘系偏光片,吸收层60的吸收波段也可以为其他可见光波段,例如,吸收层60的吸收波段可以为390~435nm、450~492nm、492~577nm、577~597nm和/或597~622nm,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经过变色部F且从透光窗口VA出射的光,吸收层60可以在该部分光进入变色部F之前对其进行吸收,也可以在该部分光进入变色部F之后对其进行吸收。也就是说,沿第二方向y,吸收层60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0、触控层20、偏光层30和盖板层4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膜层之间。吸收层60也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0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是指如图3中所示的y方向,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和显示面板10垂直。

示例性地,吸收层60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0和触控层20之间。参考图4,吸收层60可形成于显示面板10的封装层130朝向触控层20的一侧,即封装层130的上表面。吸收层60也可以形成于触控层20朝向封装层130的一侧,即触控层20的下表面。

吸收层60也可以位于触控层20和偏光层30之间。参考图3,吸收层60可以形成于触控层20朝向偏光层30的一侧,即触控层20的上表面。吸收层60也可以形成于偏光层30朝向触控层20的一侧,即偏光层30的下表面。

由于显示面板10、触控层20及偏光层30的强度高,不易产生形变,将吸收层60形成于显示面板10、触控层20及偏光层30的表面,在制作吸收层60的过程中,吸收层60不易发生移动,能够提高吸收层60的位置精度,以避免吸收层60对经过变色部F且从透光窗口VA出射的光以外的光进行吸收,从而防止吸收层60使显示模组的其他部分产生暗区或发生变色。

吸收层60还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0内。示例性地,参考图5,显示面板10具有阴极层(附图中未示出),吸收层60可以位于阴极层朝向偏光层30的一侧。由于显示面板10内对环境光进行反射的通常为阴极层,将吸收层60设置于阴极层朝向偏光层30的一侧,能够对经过变色部F且从透光窗口VA出射的光在经阴极层反射后即被吸收,从而避免人眼从显示模组的外部观察到变色部F。

吸收层60可以位于偏光层30和盖板层40之间。示例性地,吸收层60可以位于偏光层30与光学胶层50之间。参考图6,吸收层60可以位于偏光层30朝向光学胶层50的一侧,即偏光层30的上表面。由于偏光层30的强度大,不易变形,在制作吸收层60的过程中,吸收层60不易发生移动,能够提高吸收层60的位置精度。吸收层60还可以位于光学胶层50朝向偏光层30的一侧,即光学胶层50的下表面。

吸收层60还可以位于光学胶层50和盖板层40之间。示例性地,吸收层60可以位于光学胶层50朝向盖板层40的一侧,即光学胶层50的下表面。参考图7,吸收层60可以位于盖板层40朝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即盖板层40的下表面。示例性地,吸收层60可以与遮光层410同层设置,以减少工艺步骤,提高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

参考图8,沿第一方向x,触控电路板210具有第一宽度H1,吸收层60具有第二宽度H2,第二宽度H2大于或等于第一宽度H1。由于触控电路板210具有第一宽度H1,在将触控电路板210连接于触控电路板210上,使用高温压头对触控电路板210进行压接时,为保证触控电路板210与触控层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与高温压头接触的区域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通常需要大于或等于触控电路板210的第一宽度H1,则对偏光层30产生高温影响的区域在第一方向x上宽度会大于或等于第一宽度H1,也就是说变色部F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会大于或等于第一宽度H1。吸收层60的第二宽度H2大于或等于触控电路板210的第一宽度H1,吸收层60能够在第一方向x上对经过变色部F并从透光窗口VA出射的光进行吸收,防止产生漏光而导致人眼从显示模组的外部能够观察到变色部F。

示例性地,参考图9,吸收层6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显示区AA朝向触控电路板210的一侧邻接。也就是说,如图9中所示的吸收层60的右侧边缘与显示区AA的左侧边缘对齐。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吸收层60对显示区AA发出的光进行吸收,以防止使显示面板10所显示的图像出现暗区或变色,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参考图9,吸收层6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位于透光窗口VA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之内,并位于显示区AA之外,且与透光窗口VA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的边缘邻接。也就是说,如图9中所示的吸收层的左侧边缘与透光窗口VA的左侧边缘平齐。如此设置,能够节省吸收层60的用量,降低显示模组的成本。

示例性地,参考图8,沿第三方向z,吸光层的第三宽度H3为0.2~0.3mm,例如,可以为0.2mm、0.25mm或0.3mm。第三宽度H3为0.2~0.3mm的吸光层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能够连接显示区AA及透光窗口VA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以避免经过变色部F的光从显示区AA和透光窗口VA的缝隙处露出,从而防止人眼从显示模组的外部观察到变色部,从而解决显示区AA的边缘变色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方向是指如图8中所示的z方向,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垂直,且第三方向z所在平面与显示面板10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由于包括上述显示模组,因此该显示装置也包括上述显示模组的优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实施例的各实现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驱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方法
  •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4722334